时间:2023-10-11 10:16: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力工业的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信息通信;电力工业;生产
1 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1.1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中包含着极其繁杂、庞大的信息含量,而且这些信息要通过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处理,才能实现把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变成数字信号,从而得以有效传输,可以说,这种转化技术也是智能电网得以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信息测量技术可以对在电网中获得的大量数据实现实时掌控(包括电网的能源阻塞情况、辖区内各片区的实际用电情况、以及用户的详细用电数据等信息),获得所需数据以后,相关部门会把这些数据传输到网络监控中心,同时根据所体现的实际情况,做出一系列相应的调整措施,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1.2 3G通信技术的应用
由于3G通信技术的传输容量更大、在传输的过程度灵活性更强,并且还可以同时支持多种单向,以及交互式的多媒体业务,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各行业的广泛推崇。总结起来,3G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应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对电力工业的管理生产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即除了对电力工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有辅助作用,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电力工业实现无线公告通知、信息、流转等一些日常的办公管理工作,甚至,3G通信技术还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对电网进行全面的远程监控,从而实现对其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作用,大大增强对电网负荷调度的准确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当受到雨雪天气等不可控的自然条件影响时,通过3G通信技术就可以实时的检测到电网现场的受灾情况,保证技术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掌握电网现场的实际状况,进而如何重建电网做出及时、准确的调度部署,大大提高电网故障的应急能力,最终得以实现减少突发状况对电力系统产生的破坏。
1.3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电力工业中的光缆主要是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和全介质自承式架型空光缆,很显然,电力工业的光缆成本造价要高于传统光缆,不过,如果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就可以知道电力工业使用的光缆其实不仅可以提升杆路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降低通信能源的损耗。可以说,是变相的帮助电力工业省去了使用过程中过多的维护费用。另外,电力工业对同步数字系列(SDH)设备的应该也开始越来越广泛,这不仅得益于 SDH比过去的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有了改善,可以为电力工业的网络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另外还因为SDH能增强其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2 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2.1 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工业关系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化的电力工业发展进程中,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工业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多,可以说,信息通信技术已演化成了电力工业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还存在更大的应用空间,需要更深入的开发,从而得以把无线、光纤等先进通信技术的优势在电力工业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以帮助电力工业在数据传输、实时监控、自动化调整等方面得到更现代化的改进,为实现扩大电力工业的规模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保障。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电力工业建设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它不光能有力的支撑电力工业生产输送、电网调度等基础内容的安全性,另外还能使电力工业在迎接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挑战时更具实力。可以说,在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将成为电力工业建设的基础,而电力工业也将会成为信息通信技术重要的发展平台,两者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2 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对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采集到的数据更有效率,而作为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要发展智能电网就必须依赖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可以更好对电力系统的情况加以掌握,以便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及时对问题进行反馈和处理,从而使电力系统保持顺利的运行。很显然,在现代化的电力系统建设工作中,如果想获得更多机会,使电力工业的发展更主动,那么就必须能够充分的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对电网的有效调度和控制,继而建立其一套完善、智能化的电网体系。
结语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力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重大变革,它通过对电力工业效率的提高,实现了对电力系统控制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使电力资源更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预见,未来电力工业将会大范围的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从而使电力系统生产更优质的电能,为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另外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为电力工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进而为电力工业的变革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时电力系统得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晓,宋潇杨.电力工业中的计算机技术[J].信息通信 ,2013
[2]衡星辰,周力.分布式技术在电力大数据高性能处理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3
[3]林为民.面向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防护[J].电力信息化,2013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我国电力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电领域竞争态势逐渐形成,电力监管体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电力安全生产在电力企业中始终处于最核心、最基础的地位,是电网企业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电网出现的事故,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到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抓好电力安全生产,促进电力工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成为新形势下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2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
2.1安全生产思想意识薄弱
首先,电力工业中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固有惯性仍具有一定的影响,管理意识、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与现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其次,由于电力工业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稳定状态,从干部到职工出现了安全生产思想麻痹和情绪松懈,危机意识淡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安全生产基础地位的削弱。再次,在人员选拔过程中,考核不严,存在松、散、软等不严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干事不如看热闹”的不合理现象。
2.2安全管理工作不落实
当生产过程出现人员短缺的情况下,把握和控制安全生产的能力有所下降,生产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任务重、战线长、时间紧、要求高会导致安全隐患不断滋生。另外,在抢工期、抢任务的情况下,现场管理人员麻痹大意,不负责任,多班作业同时组织协调管理存在很多弊端。现场安全措施达不到安全要求,现场组织关系权责不清,组织措施形同虚设,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推诿扯皮和有章不循的粗放现象依然存在。安全管理之力度层层减弱,整个系统部门不能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机制。
2.3安全操作行为不规范
电力工业属于技术密集和设备密集型产业,但其多数基层员工素质并不高。员工安全生产职责履行差,不能很好地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达不到岗位职责需求,对岗位存在诸多不满。此外,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的限制,不能准确运用科学的方法检查生产关节中存在的潜在隐患,不熟悉生产环境的变化,不精通新型设备的原理和结构,存在盲目性和主观性,从而导致因突发事故的蔓延而造成的事件扩大化。
3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解决措施
3.1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科学理念,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最根本、最首要的要素是人,人是安全生产好快的关键,也是安全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据统计,90%以上的安全事故主要来自人为原因,因此,加强人的安全意识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加强员工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生产过程中,电力员工所经历的经验教训是教育的生动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在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后,社会需求和自我受尊重的需求更加得到关注。员工需要从集体活动及社交活动中寻求机会,在不同的团体内展现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促使基层员工能够相互得到关注和尊重。
3.2坚持系统长效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首先,根据电力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实践情况,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修订和调整电力工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办法和措施。其次,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应切实分解到各级员工,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即时发现并消除现场存在的潜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组轮靠考核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考核与制度挂钩,做到规范化管理。同时,在奖惩制度上,改善员工生活,提高第一生产线上安全生产的补贴,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从安全思想上做到由强制性到自觉性的质的飞跃。最后,企业要公开选拔人才,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拓宽人才的发展空间,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确保安全指令畅通下达到各级员工。
3.3革新电力系统设备技术,降低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电力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快速发展。电力工业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发挥科学技术,吸收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促进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整体优势。一方面要全面探索电力设备整修的实现方案,加大科技投资力度,整合科研资源,积极筹建电网诊断中心,加快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另一方面,加快建设以信息库及离线检测为主,设备状态信息和历史信息库、离线检测库、在线检测库“三库合一”为辅的新型检测模式,为提高坚实的供电网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水平、电力设备的健康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降低电网损耗,促进节能环保的和谐型社会建设。
4结语
关键词:软科学 电力软科学 呼唤 决策 挑战 有力支撑
1.软科学与电力软科学
“软科学”这一术语是借现代计算机科学中软件的概念,据考证,“软科学”一词最早源于1964年英国出版的《科学的科学》一书中。1971年,日本出版了《科学技术白皮书》,并将软科学概念定义为: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它以阐明现代社会复杂的政策课题为目的,应用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社会工程、经营工程等正在急速发展的、与决策科学化有关的各个领域的理论或方法,依靠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包括人和社会现象在内的广泛对象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工作。
“软科学”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是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期。1986年,万里同志在首届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发表题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重要讲话,提出要大力推行科学民主决策,他指出:“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各级各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软科学研究就是决策研究,就是在把科学引入决策的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民主和科学的方法,把决策变成集思广益的、有科学依据的、有制度保证的过程,从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软科学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管理、体制改革、科技法制、软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技术经济分析、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等内容。
在我国,“能源软科学”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走在能源软科学研究前沿的是由周德群教授带领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软科学研究团队。电力软科学是能源软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电力软科学”一词的出现还是近年的事,而且电力软科学的研究严重滞后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软科学的研究机构主要是2009年刚刚成立的国网能源研究院,其它与电力软科学研究有关的研究机构很少,且主要零散分布在少数电力类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但研究不系统针对性不强,或鲜有研究,研究人才也较少,这与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极不相称,许多电力问题的出现与频频告急,与我国电力软科学方面的研究严重滞后和支撑不够关系极大。
电力的生产、输送、分配、使用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任意一个环节配合不好, 都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电力的组织、计划、控制、指挥、协调涉及到管理科学、统计学、预测学、决策科学、技术经济学、电力科学等学科,因此,有学者把研究与电力相关的生产、组织、计划、控制、指挥、协调、交流等各方面问题,为与电力相关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科学称为电力软科学。
电力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电力工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当前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电力的生产、规划、运营等各个层次的决策都需要提供科学的依据,尤其是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矛盾与挑战也亟需电力软科学对其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咨询、智囊作用。
2. 快速发展的电力工业呼唤着电力软科学的支撑
近年来,在我国GDP平均以10%左右速度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的背景下,能源问题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比现在更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电力居于中心位置,电力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1 我国电源结构不合理 煤电比例过高矛盾
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国装机容量达到9.62亿千瓦,5年来年均增长13.22%。发电装机容量自1996年起稳居世界第二。
伴随着电源的快速增长,电力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在电力生产结构中,煤电比例过高的矛盾突出,煤电占75%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水电装机只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20%。核电目前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不到2%,远低于世界17%的平均水平。风电等新能源不到总装机的1%。这都表明,我国电源结构不合理,在电力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根据我国的能源分布状况,调整电源结构是电力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2 清洁能源发电的快速增长 电能上网和传输矛盾
近几年,清洁能源在我国发展迅速,核电在建规模世界第一;风电并网装机规模已居全球第二,风电累计并网装机达3107万千瓦;我国水电发展迅速,水电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装机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水电开发率仅仅约为水能资源的34%,远低于发达国家60%水平,表明水电开发潜力巨大。资料显示,仅2011年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将增加3550万千瓦。
根据中电联《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1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37亿千瓦左右,年均增长8.5%。其中,水电为2.84亿千瓦,核电430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3000万千瓦,风电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2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及其他300万千瓦。
清洁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加大,也对电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电网对于大规模接纳这些个性迥异的新成员,确实有些困难。
首先,清洁能源的接入,带来了电网调频、调峰与经济运行问题。清洁能源发电大多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特点。这些特征打破了原有电网电能供给和负荷需求之间的平衡,给电网调频、调峰及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影响。其大规模接入电网,也容易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冲击。
此外,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以及沿海地区,水电集中在西南地区,大多远离负荷中心,必须依托远距离输电将清洁能源电力送到中部、东部和南部的负荷中心。
清洁能源发电的快速增长,大量的清洁能源的上网和传输,在现有电网资源的情况下,管理者需要对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做出抉择,这些抉择呼唤电力软科学的有力支撑。
2.3 电网规模的扩大 安全可靠性面临挑战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国家电网规模总体翻番。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现在电网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居于世界第一。
但是,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系统的复杂程度空前提高。一方面,电网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有利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传输。但另一方面,电网运行与控制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发生连锁性事故和大面积停电的风险也日益扩大,对实现电能的安全传输和可靠供应提出重大挑战,电网的坚强可靠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2.4 电网的开放 优质服务面临挑战
电力工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在输电和配电等生产环节具有自然垄断属性。这些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电力工业自身发展规律,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成为电力工业的自然选择,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有效地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电网企业要改变传统服务观念,以客户为中心完善服务机制,从客户的利益出发,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增加客户满意度和信赖度。电网企业还要为发电企业做好服务,为分布式发电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以及实现能源阶梯利用服务。同时,电力用户的身份定位也悄然转变,部分用户已经从单纯的电力消费者,转变为既是电力消费者,同时又是电力生产者。
电网的开放透明为电网自身的运营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用户的积极、广泛参与对于电网优化资产效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对电网友好兼容各类电源和用户接入,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 发电量的快速增长 消费仍然不足矛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用电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人均用电量2465千瓦时,是1978年的9.5倍。从人均用电量增长来看,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均用电量实现了3次翻翻,而且成加速发展的态势。
但是,我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1.19吨油当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63吨油当量的66%。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用电更少,以2007年为例,我国人均用电水平仅仅相当于美国的1953年,韩国的1991年左右的用电水平。人均用电消费不足表明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空间巨大,电力的快速增长态势不会改变。
能源的消费不足,不仅影响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而且还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电力的飞速发展和电力严重不足的矛盾是电力软科学研究的现实课题。
2.6 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的挑战
能源的供应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在整个能源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2006年,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达69.4%,而且,这种能源构成估计在今后几十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一方面,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终将会由于不断地消耗而逐渐枯竭;另一方面,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利用,造成了环境污染,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等灾难性问题。
2009年,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中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我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因此,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电力的快速发展,面临着环境的挑战,亟待电力软科学的发展和对此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为各级各类管理决策部门制定能源发展规划,尤其是电力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7 需求侧管理上的挑战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人们,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必要手段,更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立健全相关的财政、税收、投资融资政策,鼓励开发、推广和使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全社会节能。但目前,这几个方面都没有跟得上,与电力装机容量快速增长趋势极不相称,以致终端用电效率明显低下,被迫以加快装机来化解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带来的供需矛盾。如何解决需求侧的矛盾也呼唤着电力软科学的快速发展。
3.结语
能源问题纷繁复杂,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能源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且也涉及重大的外交、环境和安全问题。电力在能源中又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解决复杂的能源问题,尤其解决快速发展的电力的问题不仅需要技术创新和高效的管理,而且更多的需要法律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而相关的决策的制定,在依赖于电力软科学相关知识支持的同时,亟待电力软科学的快速发展,也迫切需要电力软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各类管理决策部门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42(3)
[2]学能.大力加强能源软科学的研究.新华文摘,1983(2).
[3]周德群,杨列勋.一门亟待发展的交叉性科学能源软科学研究进展.管理学报,2008.5(5)
[4]刘振亚.智能电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5]张来武.进一步认识软科学推动软科学应用.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l2期
[6]万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民日报,1986—07—31
[7]胥和平.软科学研究要关注“十二五”发展重大问题.中国科技论坛。2010(4)
[8]王诗才,牛永花.探索构建我国软科学研究项目新的评价方法体系.科技管理研究,2007(6)
[9]董岩.关于国家软科研究计划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10(7)
[10]徐敏杰,胡兆光,周原冰,吴俊勇.基于多智能体的电力软科学智能实验室研究.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11月,第19卷第21期
资源节约工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力行业应与现实资源相协调的,主动承担起服务经济社会,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责任。
关键词:电力消费,s0:排放,行业差异,地区分异,需求模型
aAbstract: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n China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main economic energy industries,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in
Resource conservation work has a special position.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should coordinate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resources, the initiative to assume the service economy society, promote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construction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consumption, s0: emissions, industry differences, the district differentiation, demand model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力行业是第二产业的支柱产业,深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电力工业可以细分为电力生产业和电力供应业。其中电力生产包括核力发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其他能源发电。电力工业是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电力的生产及充足供给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现阶段我国发电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占火力发电能源构成中的95%以上,但是也对生态系统和大气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积极探索出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经济发展一电力需求一环境影响系统耦合的理论分析
⒈经济发展电力需求的理论分析。长久以来,中国电力工业总是在短缺与过剩不断交替中徘徊,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如果电力过剩,就会造成资源闲置,电力短缺,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如何在经济快速增长下协调电力供应与电力需求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研究电力工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这种关系预测到将来的电力需求,进而能够提前引导适度的电力供给,这将会对制定中国的电力发展政策其促进作用,并且能够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步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⒉电力发展环境影响的理论分析。电力行业在生产时消耗大量的资源,所以在对资源环境保护上应该承担非常重要的责任,在节能一节水方面电力行业取得很大的成绩也有很大的差距,在环境保护上问题比较突出,努力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电力行业的一个重要任务。电力系统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在发点过程中产生的。我国电力结构主要是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核电等其他类型是辅助手段,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和以火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决定了电力行业将会对我国的大气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二氧化硫的排放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其是我国电力发电的主要排放物。同时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应用的新技术,也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发电量的增加的前提是自然资源的更快消耗,也对环境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污染问题。所以要积极研究解决能源消耗的问题,要提高煤炭能源转换为电力能源的技术水平,调整火电机组结构,积极研究清洁的发点技术,同时要改善电网结构,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
⒊经济一电力一环境系统耦合互动分析。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地区经济、电力与环是一个符合系统,整个系统的目标是通过协调电力、经济、环境的关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最大限度的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三者之间是耦合的关系,只有通过三者的协调发展,电力发展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促进社会进步,但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又注定了将会对环境排放污染物,所以应该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严格控制电力行业的环境污染是整个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二、中国电力消费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⒈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电力消费。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趋势相同,会随着经济波动而呈现波动现象。总之我国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耗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电力消费量不但与国民生产总之间存在正相关联的关系,而且也会受到工业结构、人口数量的影响。
⒉电力消费的行业结构变化。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电力消费旺盛,全社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但是拉动电力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仍然是工业用电,特别是重化工业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到2006年,全国电力消费结构重型化趋势更加突出。第一产业中的用电主要是农业用电,占整个比重的90%左右,但是随着气候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用电量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用电是全社会用电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工业用电和建筑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70%以上,所以其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电力需求的变化。在电量消费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消费也在快速的增长,在增长份额上,第一产业增长较慢,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增长较快。改革开发以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实现了从第一产业为主体到第二产业为主体的跨越,使第二产业的比重在整个电力消费中占据到了很大的比重,第一产业的电力消费比重在逐渐下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的电力消耗的比重在逐渐上涨。
三、电力工业发展中的环境影响
⒈电力工业发展中的资源消耗与废物排放。我国的电力工业以火电为主,电力生产主要燃料是煤炭,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化石原料,也对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碳等,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同时电力工业也是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最多的行业之一。所以如何在满足电力建设需求的同时控制二氧化硫等排放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前提。因此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提高发电效率不仅仅是节能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⒉污染物排放的地域差异。污染物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我国电力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其电力行业的发展也相对落后,所以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东部大于西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是密切相关的,能耗越大,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就越大。同电力消费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不仅仅与能耗有关,也会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煤炭资源消耗量等,不过在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带动电力消费的增长,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环境负荷在这种形势下不断加大,因为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电力工业和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硫也出现了一定的地域差异。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均GDP很小,但是由于受到节能技术落后等原因的影响,有很大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在发达地区主要是对用电量的需求加大能源的消耗,虽然有一定的节能技术,不过在大的能源消耗下也对环境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气体。
结论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的生产运营与其他行业诸如煤炭、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力消费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息息相关,也存在较大的行业和地区分异,工业用电是我国电力消费的主体,但比重正逐步下降,居民生活用电和第三产业用电的比重正逐渐提高。电力消费量的不断增大,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制约也随之增大。所以,在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要以科学发展观审视电力工业的发展未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从传统工业走向生态工业,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贾志东,许志海.电力工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J〕,环境技术.2008,2(l):
[2]华新,左玉辉.中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8):
[3]白艳英,江梅,尹航等.资源环境约束状态下的电力行业推进循环经济的探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33(6):
[4]于良春,林峰.中国发电能源结构与电力生产可持续性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6,(l):
【关键词】 超导电力 智能电网 应用 发展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电网是电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但是智能电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安全、电网可持续的能源再生、电网现代化技术融合性等问题。超导电力技术是一种电力新技术,超导电力技术具有产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影响着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超导电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解决了电力工业存在的问题,而且推动电力工业改革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超导电力技术
所谓超导电力技术,是指基于物理学电力原理,以超导材料物理性质为基础,将超导材料与电力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电力技术。自超导电力技术诞生后,便受到了西方国家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并对超导电力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如美国将该技术纳入到指定电网建设项目当中,将其作为骨干电网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我国,超导电力技术同样受到了电力领域高度的重视,并在研究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诸多学者一致认为未来超导电力技术将会成为电力行业主导高新技术之一,更会在未来智能电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 超导电力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
从理论实践分析,超导电力技术在未来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将会在诸多方面都发挥巨大的、正向的积极作用,并且这种积极作用突出表现在:提高整个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增强抗击打能力,提升电能质量,提高暂态稳定性与小干扰稳定性,强化电力系统集约程度,降低系统故障发生概率及故障对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强系统对再生能源的兼容性。其中,电网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提高与电能质量的提高,以及集约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都将会为未来智能电网性能与优势的发挥奠定良好基础。
3 超导电力技术在未来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方向
3.1 智能电网建模与动力学建模
智能电网应用超导电力技术需要具备超导装置或具备超导电力特性,包括快速反应动作、时间尺度等特性。在传统电力元件中,动力学建模能够较好的满足这一要求,所以未来智能电网建设利用超导电力技术前需要进行动力学建模,它是整个电网运行稳定、可靠的重要前提基础与保障。考虑到利用超导电力技术需要使用一些大功率控制装置和电力电子能量转换等装置,而动力学模型与超导行为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对于模型的建立需要体现出层级性,并对超导电力装置进行良好的控制。同时,由于超导电力技术、超导电力装置对运行环境(温度、湿度、电磁等)、运行方式十分敏感,因而对于模型的有效建立是超导电力技术在未来智能电网建设应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3.2 智能电网协调运行
对于超导电力技术而言,智能电网是一种全新的运行环境;对于智能电网来说,超导电力技术是一门新电力技术,超导电力装置是一种全新装置。要想智能电网建设达到预期目标、预期运行效果,就必须提高两者之间运行的协调性,只有这样,超导电力技术优势与性能才能够得到正常发挥,智能电网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化,所以保证超导电力技术、装置与智能电网的整体协调运行是该技术在未来智能电网中应用需达到的一个目标。
3.3 智能控制与智能协调控制
超导电力技术对智能电网运行的实时性、互操作性等特性控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系统运行故障检测、识别、诊断、跟踪与监测方面。这就需要构建起一套超导电力系统,用以对装置进行智能控制,对电网运行进行协调,特别是快速可控装置。总之,超导电力技术在未来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需要做好各方面工作,需要努力克服技术方面的难题,实现智能电网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4 超导电力技术在电网的电能质量方面的应用
超导储能具有瞬间吸收和释放能量、避免频率波动、稳定电压的特点。在大功率的远距离输变电系统中使用大型超导储能装置,能够提高电网电能的质量。在中小型超导储能中使用超导储能装置,能够改善功率因数,稳定电网的频率,防治电压瞬时波动过大,改善了供电质量,满足了各行各业的需要[3]。分布式中小型超导储能技术与超导电缆技术的综合应用满足了智能电网要求的兼容性,提高了智能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包容。
3.5 超导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方面的应用
虽然有再生能源加入未来智能电网,但是仍遵循着大电网和大机组的发展方向,并且远距离的输送电能降低了系统运行的动态安全。区域联络线的功率震荡影响着大规模互联系统小干扰是否稳定。超导储能系统能够快速充、放电和支持系统提供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超导储能系统能够通过使用阻尼控制器,及时的补偿线路功率。通过采用高压输电系统,加强互联系统的电气联系,提高系统动态的稳定性。
4 结语
超导电力技术是最具有经济意义的高新技术。有效的应用超导电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稳定性、建立集约型系统,提高系统的抗打击能力、改善电能的质量,而且促进了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我国的超导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超导电力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陈中,肖立业,王海风.超导电力技术在未来智能电网应用研究[J].电工文摘,2010,12(3):123-124.
1.1传统规划理念的局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实现了政企分家,将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经济发展。电力企业作为电力市场的主体,对社会、经济的工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的电力规划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在未来的工业发展道路中,电力规划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要善于从市场中获取有利信息,并结合市场需求以及不同的分布波动性、随机性等,利用有效的经济手段,促进电力行业的合理布局、实现高效生产。
1.2新时期电力需求的增大
对电力市场进行整体把握,是开展电力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需求分布的波动范围更加广泛,并且具有突出的循环性,电力需求就像是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通过多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业发展速度等,因此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就决定了电力需求的周期性;然而,现如今各行各业的工业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电力的需求量更大,并进入了持续增长时期,如果没有对电力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那么电力规划将失去可行性,失去针对性,并阻碍电力产业的工业发展。
1.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经济的快速工业发展使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全球化模式促使产品、劳务、生产等要素实现自由流动,这对我国电力产业的工业发展来说是一大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我国电力工业在电力规划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将电力资本要素向全球化和社会化方向过度,其次是逐步实现发电能源供应的多样化,最后就是在电力生产设备中逐渐实现多元化,使我国电力工业不仅是在规划设计中。还是在施工建设中和运营管理中,都赶超先进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1.4可持续工业发展理念的渗入
随着集约型经济的深入拓展,各行各业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电力工业发展依靠资本市场的运转、制造工业的搞好支持、煤炭及运输行业的辅助,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同时经济工业发展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过度,使人们在重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将环境保护工作提上日程,因此电力在未来的工业发展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资源利用率以及环境保护的问题,将可持续工业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打破传统的规划理念和工业发展模式,为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2电力规划在未来工业发展中的创新之路
2.1坚持适度超前原则适度
超前原则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对电力的有效需求,这是电力行业不断完善规划设计、创新经营理念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前进工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任何现代化的科技产品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然而电力需求分布范围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以及随机性,会根据外界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程度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了使电力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满足需求的最大负荷,就必须使电力留有一部分的备用资源,以备不时之需。电力生产工程具有一定的建设时长,从项目投入到建成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为了满足电力需求,就必须要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科学规划电力工业发展。
2.2坚持国家能源工业发展规划
电力产业作为国际能源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其工业发展规划不仅要符合经济发展模式和进度,还要符合能源工业发展规划,使其始终服务于经济建设和能源工业的进步要求。电力产业的工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电力规划一定要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电力工业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电力规划坚持创新改革,电力开发以国家能源规划为标准;并不断改进电力布局和电力机构,实现电力供应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2.3坚持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市场经济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载体,是调节经济市场的主要工具,市场中的电力企业根据自身的工业发展战略,在遵守国家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开展自由经营、自主决策以及自负盈亏和自负责任的经济生产销售活动。电力产业的工业发展规划需要以电力需求预测为基础、制定科学的工业发展目标,逐步实现合理布局分配,促使不同的市场主体,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追求市场共赢。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市场首先要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结合电力市场的供需分布,对电力生产进行科学规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要依据成本最低原则,对电力生产机构和布局进行合理调整,逐渐引导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和投资方向;再者还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模式,提高电力产业的整体水平,但要确保电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最后,由国家实施合理的电价调控,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市场中的利益格局进行调节,进而适度调整投资者在电力产业的进入和退出,确保电力能源的持续稳定安全供应。
2.4坚持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坚持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追求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是不断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立法脚步,在实现政企分家的同时,强调政资分家,这是坚持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环节;其次,是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体制,逐渐打破不合法的市场垄断和市场封锁,突破本地区的市场壁垒,早日建设区域性电力市场,形成井然有序的区域行竞争;最后,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电网建设,在促进电力产业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性电网主网架建设,突破不同地区之间的电能交换的瓶颈。多年以来,我国电网经过了漫长的工业发展革新,一步步从孤立电网工业发展到省级电网、区域性电网,最后形成全国性电网模式,在降低电力运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3结束语
【关键词】浅谈;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现状分析;解决措施;发展趋势
前言
在上面的摘要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历史及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即,我国电力工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且取得了对电力相关技术的实质性突破,在一些尖端领域已经到达或者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总之,我国在电力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另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即来自电力系统容量的日益增多,用电量的不断加大等。因此,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进步,传统的继电保护定期检验制度已逐渐不适应现代电网运行检修的要求,并且传统定期检验存在着检修效率和检修针对性不高等诸多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对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回顾与研究,从整体上概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并总结和提出了未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即朝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希望对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整体概述
1.1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电力继电保护技术,它具体所指的是什么?据研究,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由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构成。它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这时期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熔断器。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在40余年的时间里,继电保护完成了发展的4个阶段,即从电磁式保护装置到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到集成电路继电保护装置、再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
1.2其次,我们来说一说电力继电保护的作用。在整体上来看,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使用,不仅快速的提高了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度,而且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发明与推广使用,还可能在满足系统技术条件的前提下降低一次设备的投资,也就是说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同时,还缩减了对电力设备的投入资金。其次,电力继电保护器作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重要的电气设备,它的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可靠工作的必要条件。因为,在电力系统中某些故障的及时解决是我们人工无法做到的,如在切除故障元件,在这些工作中,所需的时间不能超过十分之一秒,我们工人是根本无法完成。而在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继电保护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切除故障元件上,还在与充分保护整个国家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上面。因为,电子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与发展,电力继电保护系统的微机硬件也在不断完善,这就推动了继电保护装置与电力其他的保护、控制装置、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样,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
1.3第三,我们在来说说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我们知道,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就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持续不间断的供电。因此,它能否正常运行与实现和提高电网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当今我国继电保护技术所面临的一个现状就是如何能够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准确性、安全性。所以,我们只有对继电保护技术不断注入新的技术,新的活力,这样才能使其不断满足我们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
2、继电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
2.1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大量使用的重要电气设备,它的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可靠工作的必要条件。而电力系统各元件之间是通过电或磁建立的联系,任何一元件发生故障时,都可能立即在不同成度上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切除被损坏元件的时间一定要极短,这个工作仅仅靠人是不可能来成的,因此一定要有一套自动装置来执行这一个任务。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只有这样,继电保护系统才能够更多地检测到故障信息,对于故障的性质和位置能够做到很好的判断,极大地提高了保护性能的可靠性。现在,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电力继电保护在电力企业日常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应该时刻关注电力继电保护的故障问题,因为对同一类型及同一厂家的设备而言其装置结构相同,在相同的运行和气候条件下,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其测试结果应大致相同若悬殊很大,则说明装置有可能有缺陷。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熟知电力继电保护的故障现象并且熟练掌握继电保护故障信息。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