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0:16: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籍测量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当中的运用,投资较小,且在不具备全站仪之情况之下,也能够利用经纬仪和测距仪进行配合作业,外业作业更为方便。有别于传统的微机成图、量算面积的方法,使得测绘精度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劳动效率也相应提高。行业常规手动的地籍测量方法比,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是为先进快速的测绘方法,有着巨大的优势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数字化测绘技术对于数据的合理性、科学性、可利用性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测绘内业制图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应提升,应当不断改善数据采集和内业作业的手段,以符合实际需求。
1 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优势
1.1 主要工作内容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为基于城市所建设的数据库和相关的地籍管理系统,截取其中的有效表册、宗地图件等资料,建立相应的地籍测量之自动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绘制基础地籍图以及宗地图、土地面积的计算和统计等,是为其工作的具体内容。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当中的运用,使用全解析与机助的方法,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工作的核心,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且辅之以软件技术支持,对实际的土地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输入、成图、输出和管理。由此,在保证地籍测量工作完成的同时,可以把实际的测量数据填到相关地籍图形数据库当中,有助于完善现代化的地籍测量管理工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当中的运用是综合外业的测量作业和内业的地形图计算机编绘为一体的系统过程,这一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发挥重要作用,有赖于计算机技术是地籍测量必然趋势。
1.2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
传统上采用的通称为白纸测图的平板仪测图与经纬仪测图,一般采用解析法与极坐标法,具有成图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精度低等缺陷,逐渐地被淘汰。数字化测绘技术首先进行数据的采集、编码、传输和存储,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和图像进行处理,后进行显示和打印工作。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使得地籍测量在野外工作中实现自动记录和解算处理,并自动成图,出错的概率小且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自动提取距离、坐标、方位、面积等,绘制的地籍图美观、精确、规范,已然成为高效率、高精度、自动控制、实时测量的可靠保证与最佳手段。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具体可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强在地籍测绘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不需要进行手工制图的情况下,工作流程简化,有助于节约人、财、物力,避免多道工序造成的误差积累,缩短了成图的周期,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第二,在计算机辅助下,地籍图按照类别与要求可分层储存,具有实用性与易用性,自动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程度高。且在使用和维护更新上方便快捷,可随时保持产品的信息,再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各个要素和数据的加工处理,获得多种用途的图件。第三,测绘信息的存储量大,可做到基本不受“测图比例尺”这一概念的约束,信息的存储也不受限制,进行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绘制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此外,在筛选有效的地籍测量信息时,也较为简便。
2 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外业的数据采集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数据的传输可使用标准数据传输线和计算机连接,并运用Windows 中的超级终端进行数据的传输;可采用C 语言编制中的数据转换程序行处理数据;使用较为成熟的MAPSUV软件,根据草图进行图形的编辑与处理。
2.1外业的测量作业
第一,为控制测量,采用由GPS 接收机与随机数据处理软件所组成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定位的方式有静态和快速动态。为了方便使用实时动态GPS/ RTK、全站仪进行碎部点和界址点的测量,一般选择道路主干道旁或者空旷的地带作为点位。要注意的是,点位应当远离电视发射台、强功率电台、微波站,以及变电所、高压电等等。第二,为碎部或界址点坐标的测量,是为使用GPS/ RTK和全站仪互相配合的草图测图方式,其关键部分绘制于草图上。由于草图清晰明了与否,对内业的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在草图绘制时要注意比例尺适当,保证地物间的相对关系得到大体地体现。为提升工作的效率,进行界址点的测量前,需要对测图范围内所有的界址点进行分析与统计。
2.2内业的地形图计算机编绘
每天结束外业工作后,及时将电子手簿当中的数据传输到微机当中,使用南方CASS,MAPGIS软件进行大比例尺绘图的加工编辑。在编辑过程当中,绘图员应当事先对草图当中的标注以及微机当中的标注进行核对,以确保相关讯息准确无误。要准确地运用地物编码,做到随时检查,且在后期到外业测量实地进行测图与补测。
在面积的统计上,应该分幅控制,逐宗汇总。这是地籍测量中最重要,也最繁琐的步骤。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面积的量算摆脱传统方法,可以在微机中进行,且具有较高精度。然而,在面积计算过程中,仍需遵循从高级控制到低级控制,再从低级控制向高级控制的逐级汇总原则,从测区到街道,街道到街坊,街坊到宗地,后倒过来进行逐级汇总,以减小误差。
在检查确认无误的情况下,采用南方CASS及MAPGIS软件生成地籍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图、宗地面积汇总表等文件。
2.3 电脑绘图技术的作用
确保数据源质量,实现从数据的采集、加工到建库的一体化,提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是地籍测量工作的重点。MAPGIS软件能够进行空间数据的数字化输入,编辑,和拓扑;软件的制图功能强大,较之于其他软件,在专题图例符号制作上更为灵活方便;软件基本上能够对GIS的各个方面进行功能分析。使用MAPGIS软件进行的电脑绘图内业作业,经济性和实用性强,能够在投入较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地籍的数据整合,数据管理和应用之需求,软件界面易于操作,维护管理与数据更新简便。此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由MAPGIS平台中的MapSUV软件为主导的内业作业系统,安全防护能力高,能够保证数据库不受病毒感染和非法入侵,避免数据损坏、丢失;系统符合《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等法律规定,是为完整、高校、优质的地籍测量和管理体系。例如,软件的自定义模版和数据录入、转换功能齐全。其一,软件的自定义模版功能,能够事先定义工程模版中的分层方案、编码体系、属性定义、数据字典等,事先操作的规范。不同的模版可以满足不同的行业对于数据采集、数据建库的需求,通过自定义模版的使用,能够帮助测绘工作与数据建库任务的顺利完成。其二,在数据的录入上,可进行电子平板仪、掌上电脑、全站仪内存、GPS等等外业数据的直接读取。本身具备有具有数字化录入功能,设备的安装及和始化功能,输入数据的显示功能等等功能,确保数据录入工作顺利进行。其三,在数据转换上,软件不仅在自身的版本升级情况下支持旧版数据,且可直接导入市场上多数的测绘软件数据格式,如EPS数据,EXF、NOT文件,清华三维的COR,晖春数据等。
3 结束语
地籍测量的目的在于全面地澄清城镇土地位置、属性、面积、用途,以及各个要素相互间的关系,能够为政府进行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地籍测量工作对于提升土地资源在开发与利用的合理性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字化测绘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工作的核心,自动化程度、测量精度高,优势明显,成为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摘 要:地籍测量是地籍信息系统的前期工作, 地籍测量的好坏直接牵涉到地籍信息系统的质量, 因此对地籍测量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在地籍测量中需要进行野外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地籍产品质量检验、地籍图数据录入和建库等工作过程, 各个环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地籍信息系统的最终质量。本文从地籍测量的概念、测量内容和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剖析了开展地籍测量的问题。
关键字: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权属调查;
一、地籍测量的概念。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二、地籍测量内容。1、根据地块权属调查结果确定地块边界后,参照表10-2设置界址点标志。2、界址点标志设置后,按照下述“二”中的测量方法进行地籍要素测量。3、测量内容:包括区划、权属、地类、地形四要素的所有面、线和点状对象,外加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
三、地籍测量的特点。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2)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3)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4)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四、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有何区别。
地形测量: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基本上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内测图。但面积较小的或者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形图,采用平板仪测量方法,在野外进行测图。
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五、地籍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测量方法:原则上采用数字地面测量,即使用全站仪或其他解析型地面测量仪器,配合棱镜,实地测量测站至待测碎部点的方向、距离和高差,同时输入待测点图式编号及其相关点的连接码,并采集待测对象的主要属性数据。
精度要求:地物(貌)点测定精度
①地物(貌)点分:地物(貌)按点位精度要求分为三类:
A、类地物点。又称主要地物点,指主干街巷或支巷的拐点和巷侧建筑物的明显角点B、类地物点。又称次要地物点,主要指设站施测困难的城镇明显建筑物角点和村庄内明显建筑物角点。C、类物(貌)点。除上述两类地物点的其他地物(貌)点,主要指无法准确定位的地物(貌)点。
②平面精度。地物(貌)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出表1(表略)的对应规定范围。同类邻近地物(貌)点间的距离中误差应不超出表2的对应规定范围。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7.1规定值方宽50%。表1地物(貌)点平面点位中误差(厘米)
③高程精度。地物(貌点)高程精度按表2(表略)等高线间内插点高程中误差要求。表2 等高线间内插点的高程中误
六、关于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比较
1.要素。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等要素外,原则上对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应予以表示,可以根据比例尺及用户要求对其取舍。
2.方法。目前的全野外数字成图手段可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
地形测量因为为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采集与内业编辑比较繁琐。但是地形测量到编辑成图为止,基本没什么后续工作(除非建立数据库)。因此,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图的成图,首先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的补测,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补测线杆、检修井、高程点、交通附属设施等等)。
3.精度。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图精度要求;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在补测成地形图,已测要素的精度完全可以保证。
关键词:地籍测量 控制测量 RTK CORS 导线
中图分类号:P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009-02
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且不同于一般地形图测绘,地籍控制网不但要满足测绘地籍图的需要,还要以厘米级精度用于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和满足地籍变更测量,可以说地籍控制点的高精度是保证整个地籍测量质量的前提和关键一环。地籍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静态GPS相对定位测量、GPS-RTK测量等方法,而随着GP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更多的新方法应用于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如城市CORS系统等。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并结合实际工作,对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控制测量方法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
1 地籍控制测量常用方法的及其优缺点
地籍控制测量常用方法如图1所示。
1.1 静态GPS控制测量
静态GPS控制网具有定位精度高,控制范围大,平面和高程可同步推算,选点灵活,不需要通视及全天候作业等特点,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常用于基本控制测量,即首级控制网。有时为了提高整网的可靠性及均匀性,城市一级(或二级)控制网也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方法。静态GPS网可通过GPS高程拟合(即利用已知高程点建立区域水准面模型推求待求点高程)的方法求得,但由于受基线解算等因素影响,求出的高程精度相对较低。而在已建立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地区,可较长时间观测待求点WGS84坐标,内插似大地水准面,可得到较高精度的高程值。
1.2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作为城镇地籍控制测量最为经典的方法之一,仍广泛应用于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施测的范围多为建成区,导线测量能充分发挥优势,其特点是:①相对精度较高、检核条件多,能在测量过程中有效避免粗差的出现;②布设灵活方便,只需相邻两点相互通视,特别适合城镇地籍测量隐蔽地区及城市建筑区的控制测量;③可同时进行三角高程导线测量,同步传递高程等优点。导线测量每站需观测水平方向折角、垂直角,斜距及测距时主站的气压、温度、仪器高、觇高等,利用这些观测要素通过改正来推算待求点值。根据不同等级精度也规定了所有仪器能达到的测角、测边精度,起始数据精度,导线总长等指标,从而保证了最弱点中误差。影响导线精度的因素有设备系统误差、外界观测条件、作业人员技能等,所以在导线测量作业前,尽量根据技术要求选定好作业人员和设备,并做好设备的检校。
1.3 GPS-RTK控制测量
利用GPS-RTK技术实施控制测量能够实时提供待求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具备灵活、快速、省时、省力及精度高等优点,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RTK定位的误差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同测站有关的误差,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路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改正因素;二是同距离有关的误差,包括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因此,利用RTK进行控制测量时应遵循GPS作业的基本要求。首先,基准站应选择在地势较高且开阔没有遮挡的地方,以便增大基准站电台的发射距离及基准站能够接收到更多的GPS卫星信号;其次,基准站要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线及大面积水域等,以避免电磁波干扰或水面及建筑物等带来的多路径效应;第三,基准站应架设稳定牢固,避免观测期间晃动,影响测量精度。为了保证控制点精度,还应考虑以下因素:①点校正应选择精度较高、分布均匀高等级控制,校正点分布均匀;②最好能利用双基站法对每个待定点进行两次观测,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既可提高精度又可确保成果的可靠性;③对测点精度进行合理设定,可对测点须达到的测量精度进行设定,在实际测量中若低于设定精度,则停止观测;④加强检核,每次作业前测量已知点或重复点,在误差许可范围内再继续作业。
1.4 CORS控制测量
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RS),作为GPS技术在测绘、导航等行业发展利用的方向,在我国许多地区迅速发展并部分建成使用。
CORS系统提供的网络RTK定位精度一般在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城镇地籍控制测量要求,在已建成CORS系统的地区或城市,利用其进行控制测量作业非常便利。CORS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RTK测量作业方式,其主要优势体现在:①采用连续基站,用户可以全天候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②缩短了初始化时间,有效工作的范围较大;③不需要另架设基准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减少设备购置费用;④数据监控系统完善,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增强差分作业的可靠性;⑤数据链通讯方式固定可靠,可以减少噪声干扰;⑥精度高,与单个参考站RTK测量相比,CORS提供的网络RTK测量采用多个参考站联合解算数学模型,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远高于单个参考站RTK;⑦作业效率高,相对于静态GPS测量的先外业联合观测后内业数据处理模式,CORS在服务范围内作业可得到即时坐标,更省时;⑧建立CORS系统后,可长期提供稳定、统一的参考坐标系,并规范基础测绘数据等。
利用CORS进行大比例地形地籍图测量控制测量作业,也受到GPS测量限制条件的影响,在建成区作业并不适宜。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 GPS―RTK技术 地籍测量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027-01
卫星导航(GPS)定位系统1994年在美国被全面建成[1],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土地管理中。利用GPS定位系统,能够准确测量各个点的地理坐标,结合相应的数据处理,通过计算即可得出精确的地籍测量数据[2]。
1 GPS测量技术
GPS―RTK技术测量方法:RTK测量方法有两种,分为“无投影/无转换”法和“键入参数”法[3]。(1)“无投影/无转换”法:此法是指利用接收机在基准站和流动站直接接收WGS-84坐标,之后根据特定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式将观测到的已知点WGS-84坐标和相应点的地理坐标进行相互转化。使用这种方法时,基准站可以不放置在已知的点上,但转化时需要一定数量的已知点才能实现。(2)“键入参数”法:测量人员将静态测量得出的WGS-84坐标和其他相应点的地理坐标键入到手簿中,然后进行数据转换,当然也可以将静态测量出的平差时进行参数转换。这种方法基准站必须要放置在已知点上,但不需观测其他的已知点即可实现测量工作。
GPS―RTK测量技术特点:(1)测量准确,高效快捷:RTK的平面精确度和高程精准度都能达到厘米级别,所得数据安全可信,无误差累计;RTK一次性可测量区域内五千米半径的范围,一人即可完成所有操作。测量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2)操作简单,自动集成:只需要在流动站和基准站进行简单的处理和设置,就可以实时监测到数据,使用方便、简单易学;RTK测量技术无需人工干预,将数据传输电脑,稍加处理即可算出结果,减少了很多人为上的误差,为作业精度提供了可能。(3)影响因素小:只要电磁波信号能正常接收,RTK测量技术可以突破复杂地形、不良天气以季节变换的制约,为人们提供精确的测量服务。
2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实例
工程实例简介:文章以某市开发区地籍测量为例,需要测量的总面积约为25 km2。所测区域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地势平坦宽阔。但开发区内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另外需建设几个4S店和厂房。实际应用:(1)选择测量技术:所测区域权属关系比较复杂,若采用常规测量手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测量工作。经研究决定,采用GPS―RTK测量技术完成本次宗地测量。选用Trimble 5700双频 GPS 接收机,其中RTK标称精度为垂直:±(20 mm+1 ppm×基线长度):水平:±(10 mm+1ppm×基线长度),并选择至少4个分布均匀四等GPS点作为公共点,利用WGS-84坐标系进行坐标转化。(2)建立基本控制网点[4]:所测区域共有21个四等的GPS控制点,为了测试原有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利用GPS―RTK技术检验测区内原有GPS点的高程以及坐标。(3)通过检验控制点实际精度:在RTK动态测量工作结束后,要利用全站仪对可以相互通视的点再一次进行实测检查[5]。涉及到的点数达到93个,占控制点总数的24.8%。假设测量站的点坐标、高程和较长边的方位角是已知的数据,通过测量边长、高差和角度,重新对相邻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计算,求得相邻点的点位中误差、高程中误差、最大比较差以及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4)实施测量:RTK测量技术可以不受天气和通视等条件的影响,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但要想使得测量数据精确缜密,就必须求出适宜所测区域的坐标系统转化参数[6]。本次测量在基准站安排两名测量人员,1个人在基准站上,另外1个人手持双频GPS接收机到各个界址点上立杆,并做好数据记录工作。而流动站安排1名测量人员,不超过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各控制点位和图根点的测量工作。测量高程误差为0.010 m,点位误差小于0.011 m,笔者选取几个点位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反映出来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确定本次利用GPS―RTK测量技术完成的地籍测量工作完全满足和符合要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GPS―RTK测量技术对地籍进行测量,不仅可以满足测量对精确度的要求,也可以提高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为相关部门土地规划和设计提供了精确的基础资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永健,张武.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
[2] 张敬东.GPS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大学,2011(8).
[3] 尤秋阳,詹长根,吴浩,等.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2(5).
[4] 胡志刚,花向红,韩红超,等.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1(10).
关键词地籍测量, 技术 ,应用, 模式 ,测绘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modern cadastral new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modern cadastral new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of the related content.
Key words cadastr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ode, surveying and mapping
中图分类号: P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地籍测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而艰苦的测绘工作,同时又要保持较高的精度(厘米级)和现势性。常规的测量方法有经纬仪,全站仪.测距仪等,其共同特点是要求测站点间必须通视使得不能进行大面积的测量工作,并且需要3个工作人员以上,费事费力,效益十分低下。近年来,由于GPS系统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以及相应硬、软件的提高,GPS RTK技术其简单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干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工程放样、控制测量以及导航等方面,得到了很快的普及和发展。
1、数字化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制利用GPS技术、全站仪在野外进行测量,自动计算站点及细部的方向、距离和高差。并将野外测量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借着配套的数字测图软件编辑后,按一定的比例尺及图式符号自动牛成数字地籍图,控制绘图仪自动输出地籍图。这是一种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测图方法。
2、现代地籍测量新技术及其应用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2.1 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高,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如表1所示),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3种方式:
表1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
确权 测量 编绘
(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E500,GRE3,GRE4等)+测图软件。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控制点和目标点)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于段(外业白纸测量、内业数字化)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
(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是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可价格昂贵、野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3)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2)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速度和效率都很高。这种系统虽然不完善,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2 GPS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通过实例证明,可以得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能够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 RTK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
(1)GPS RTK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 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
(2)GPS 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2.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如正射影像地籍图、三维立体数字地籍图等)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2.4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准地籍测量"有许多工作有待于以后日常土地变更测量时逐步完成。因此地籍控制测量除了充分达到国家地籍测量规范的技术指标外,还要充分考虑日常变更测量的需要。变更测量时,有一些宗地界址点也许与准地籍测量一样,无须进行变更测量,“准地籍测量"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也许,有一些宗地需要测量变更的某几个界址点或全部界址点,这就要求"准地籍测量"布设控制点时应考虑永久性控制点密度要大,保存时间要长,以保证"准地籍测量"和日后变更测量的精度均匀一致。其做法是基本控制点全部采用机械加工好的ф16×100mm不锈钢标芯,主干图根及次干图根导线点采用机械加工好的ф12×100mm不锈钢标芯,用旋转风钻钻孔把标芯镶嵌到水泥地面上。1:500比例尺地形地籍测量,城镇密集区永久性控制点的密度应达到每平方公里200个,控制点观测的各项技术指标均以国家地籍测量规范为准。这样,为以后变更测量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三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地貌、建筑物、已有资料等)、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3、结束语
数字化地籍测鼍的仪器设备从控制测量到成果出图大致需要GPS接收机、全站仪、计算机、绘图仪以及与之相关的平差计算成图软件、数据传输、交换附件、通讯器材,等等。数字化地籍测每实质上是一种全解析、机助的测量方法,与常规的测量方法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更新,数字化地籍测量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还必须不断深入地研究它的理论和方法,使之在广泛的实践中得到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l】李青元,林宗坚,李成明.真三维GIS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测绘科学。2010
关键词:GPS RTK;全站仪;地籍测量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的急剧增长,迫切要求及时解决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等问题,土地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是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此,对地籍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要求测量成果具有很高的精度,还要为各部门方便而迅速的提供有关土地不动产的几何和物理信息。
1 GPS RTK与全站仪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站仪,GPS RTK等先进测量仪器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测量工作也逐步向自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GPS RTK+全站仪+计算机的数字化测量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不仅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的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将GPS定位技术应用于地籍测量,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布点灵活、经费低、点与点之间不要求互相通视等优点,是建立地籍平面控制网的最佳方法,其精度可达到厘米级。
RTK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一定限制,包括建筑物阻挡导致无法接收5颗以上的GPS信号、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无法进行通讯等,都会影响RTK作业。实施测量时,可以利用全站仪来辅助,RTK辅以全站仪实施土地测量方法为将RTK 流动站的接收机安置在可以成功求解点位坐标处,并记录坐标,按此要领以RTK实施全站作业所需的控制点点对,然后在该点安置全站仪,以全站仪器量方法测算P点坐标。
2 地籍测量的理论基石
2.1 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
获取和表达地籍测量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是地籍调查中依法认定权属界址和利用现状的技术手段,是地籍档案建立的信息的基础。
2.2 地籍测量的基本内容
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测绘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调查区域内,建立地籍控制网,测量每宗土地的地籍要素,测绘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地籍测量主要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
2.2.1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得技术环节。它是根据址点及地籍图的精度要求,结合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有控制点数量和等级情况,按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的测量工作。它为地籍碎部测量和日常地籍测量服务,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的原则。
2.2.2 地籍碎部测量
地籍碎部测量也称为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是在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限、位置、形状及地类界限等并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绘制宗地图。在权属调查与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之后进行。
地籍碎部测量的内容包括:测定界址点位置、测绘基本地籍图、求算宗地面积和制作宗地图。地籍碎部测量的方法有: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图解法三种。
2.3 地籍测量的主要功能
地理是指为不动产的位置、面积、质量和权属境界几何或数字资料。法律是指为不动产的权属、租赁和利用现状提供资料。经济是指为不动产的评价、分等定级、征税、有偿转让等提供资料。社会主要是为区域规划、城镇建设、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和古迹保护、国土整治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
2.4 地籍测量的特点
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并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工作确非常强现势性,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2.5 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
地籍控制测量是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利用已有城镇基本控制网的办法。地籍碎部测量:将全站仪架设在RTK所测的最后一点上,以RTK测出的倒数第二点为后视,全站仪归零,将仪器水平度盘转到1800锁定,将这点的相关数据输入全站仪,在用棱镜在这条方向线放制所需要各点,用全站仪测出个各点位的桩号、高程。
3 GPS RTK与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实施
3.1 GPS RTK测量方法与具体实施过程
GPS RTK测量是由基准站接收机、移动站接收机、数据链的系统组成。GPS RTK测量方法有无投影/无转换法和键人参数法。无投影/无转换法是直接用接收机在基准站和流动站接收WGS-84坐标,其后利用观测的已知点的WGS-84坐标和相应的地方坐标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转换。而键入参数法是把用静态观测求得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键入到手簿中,进行转换,也可以置入静态观测平差时求取的转换参数。
3.2 GPS RTK测量系统组成
基准站:基准站GPS接收机及接收天线、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发射天线、12V -60A直流电源。
流动站:流动站GPS接收机及接收天线、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天线、'TSC l控制器及软件。
3.3 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过程分析
基准站的选定和建立要注意选址要求。外业施测立点要确,稳住对中杆,面出草图。首先应选择好坐标系、设置好投影数、设置七参数和转换参数状态、设置基准站、进入“求转换数”、重测P1或P2点坐标,用“测点成果输出”功能可以把RAT 文件转换为用户所需要的格式。
3.4 全站仪在地籍碎部测量的应用过程
界址点测定。使用全站仪,地籍图测绘。主要包括制作地籍图和宗地图,地籍图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在图面载荷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反映其它内容;宗地图是土地证的附图,通过具有法律手续的土地登记过程的认可,是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持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凭证,是处理土地权问题时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3.5 利用RTK结合全站仪进行土地测量的步骤与流程
利用RTK在城市中进行测量中,首先在城市中10km范围内找到一个已知点,将参考站摆设在已知点,输入设定参数后和电台频率后对流动站进行设置相关参数和电台频率,先在附近点位进行测试,流动站手簿会在RTK模式下当场算出数据,核对无误后再进行测量工作。如果是网络RTK,可以直接使用流动站设置相关参数后测量,无需摆设基准站。
在城市土地测量中,RTK接收GPS信号正常,可以进行作业时,直接使用RTK测量,当RTK接收到GPS信号小于6颗时,无法进行测量工作,需要用全站仪配合进行土地测量。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首先在选定RTK进行测量获得的控制点作为图根控制点,将全站仪摆放在这些图根控制点上,利用全站仪对目标进行测量获得图根点。在城市中,根据GPS信号情况,RTK与全站仪配合使用,可以获得最大工作效能。联合测量时的测量精度应该介于0.014m与0.163m之间。
关键词:地籍测量 关键技术 内外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032-02
1 地籍测量技术概述
地籍测量成果直接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对国民经济影响极为深远。多年来,我国地籍测量成果不仅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促进了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土地数据还成为国家实施土地监管、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地籍测量为各级人民政府日常决策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是每年的变更调查成果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数据。
地籍测量中充分发挥了“3S”技术、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最后全面获取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第二次地籍测量的全国性展开,将推动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传统的地籍测量的技术方法推进了一大步。
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为地籍测量方法的选择存在了一定的条件。如何合理选择有效的地籍测量技术方法,实现更高效、无偏差的地籍测量就要先了解各种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特性,才能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设计,才能更准确、高效地完成地籍测量工作。
2 地籍测量技术比较
2.1 全野外法
全野外法是根据地籍测量内外业两部分的侧重点来划分的。全野外法是指外业部分的时间和调查时间占整个地籍测量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部分内业解读,输出工作底图,然后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其作业流程如图1。
从上面的作业流程可以看出,内业部分解读主要是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图对行政界线、行政村名矢量化,这种矢量化主要是对照权属协议书和原土地变更数据库,不对地类进行预判,内业作业完后没有内业作业的检查。
2.2 内外业一体化法
内外业一体化法是现在国内比较先进一种技术方法。内外业一体化法是指内业部分的时间占整个地籍测量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全部内业解读,进行内业检查再输出工作底图,然后进行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其流程如图2。
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主要是作用于内业解读方面,同时辅助于外业调查的的方法充分预判,除了对行政界线和行政村名的矢量化,还包括对各地类和地类范围的预判以及自然村名,图斑预编号,和线状地物的确定等,在进行了内业充分预判后的同时,还对预判结果进行了内业的专业检查。
从人员的技术要求来看,内外业一体化法明显要比全野外法的人员技术要求更高,不但要求技术人员对外业调查要点的掌握,同时对内业数据处理软件也要精通;而全野外法作业人员在和内业作业人员进行交接数据时,容易造成数据丢失,数据质量上得不到保证,作业速度上也远远比不上内外业一体化法。可以看出全野外法主要是适用于数字正射影像比较模糊,根据影像特征无法完全判读,对地类地物判读比较困难时可采用全野外法,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内业作业时间。
2.3 补测地物方法
3 全野外与内外业一体化综合法
地籍测量技术方法主要是全野外法和内外业一体化法,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不仅反映在内外业工作量的多少的不同,而且还反映在对作业成果的检查上,从作业效率上来说,内外业一体化法要优于全野外法,全野外法是体现在室外作业的工作量较大,而内外业一体化法主要是内业作业时间较多。全野外法采用的是先内业少预判(即只在工作底图上作业权属界线与权属名称),对于地类的确定、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全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先充分内业预判(对地类,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和权属界线等都矢量化,线状地物宽度须外业采集),外业作业还可以对内业情况进行检查和修改,大大的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全野外法的缺点是外业作业工作量太大,外业中除了对线状地物宽度采集和自然村名等反映在调查底图上外,还要对地类范围等的确定;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只要在室外对室内作业内容的修改少量采集就可。这大大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对内业和外业数据的检查。从上面可以看出,对于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有三点优点:一是内业的充分预判,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二是内业作业对地类判别,在外业还可以对其范围,地类,位置等的正确性做一次检查;三是对于外业调绘情况的反映在内业矢量数据上更为方便,并能对预判数据再做一次检查和修改。
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及处理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经验。
(1)内业预判,容易出现内业作业标准不统一,矢量化精度达不到要求,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发生。对于矢量化数据线型及颜色不一致的情况,处理的方法是统一内业作业标准,加强内业质量检查;对于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有明显错误的,室内立即修改。但对于内业把握不准的,外业调查后再作修改。(2)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解译比较明显、容易判断的线状地物、林地、居民地以及较大的河流、湖泊,无法判断的地方作好标注,进行全野外调查以及对解译的地类图斑进行全野外核实和补充,与权属调查同时进行,依据影像调绘在工作底图上。将地物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记录在《地籍测量记录手簿》上,确保每一地块的地类、界线、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3)外业作业时对于行政村合并情况较多的,但却与县民政局提供的村合并和村名称不符,处理方法就是按民政部门提供的资料为准,对于实地行政区界线与权属文件不符时,应签写新的权属协议。
实践证明,对于丘陵、山区面积较大的区域地籍测量的作业方法采用本文设计的方案,既先对影像进行分类,能充分在室内预判的影像,先在室内充分判读,对于影像比较模糊的图幅,采用部分预判的方法处理,这样在室内节省了时间,在野外也有减少了工作量,在进行地籍测量时,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