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1 10:15: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篇(1)

作为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把学校作为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课堂,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品德教育应从小抓起,那么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

一、学校的课堂教育

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幼年是世界观的模仿阶段,只有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图片、故事、实地参观等深入诱导学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里,教师应严以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和楷模。如老师不说脏话、不骂人等。老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有些学生之所以有不良的行为、言语等坏毛病,就因为受到家长的影响。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恶劣的语言环境中,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会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典故:“孟母三迁”就告诉了我们环境的重要性。而且,现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娇生惯养的“温室花朵”,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变得注重自我。同时,有些家长整天让孩子做作业 、做课外练习、辅导资料。认为孩子考出好成绩就是一个乖孩子,使孩子成了“高分低能”。所以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去教育和熏陶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孩子从多方位去发展,成为正真优秀的有用之才。

三、社会的影响

篇(2)

关键词: 小学生 思想品德 素质教育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从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甚至因为和家长怄气动辄就跳楼自杀的极端个案分析,发现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一方面源于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应试教育理念对一些家长和老师的影响,给孩子们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形成的“唯我独尊”的潜在意识,使孩子们受不了一点委屈。同时,在众多老师和家长的观念中,对思想品德高尚小学生的鼓励仍然不够,而对考试成绩优异的孩子却报以各种各样表象和潜在的鼓励,甚至家长以金钱奖励孩子,使一些孩子越来越变得自私、冷漠、怯懦……在一些学校的统计结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问题的严重性,相当多的小学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越大越自私”、“现在的学生越大越不愿做好事”、“现在的学生越大思想越混乱”、“现在的学生越大越难教”。面对复杂社会现象,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变得相当复杂,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及时予以纠正。对于一些学校学生品德得分不容乐观等现象,需要从学生自身原因探讨,更需要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据报道,在沿海开放地区,一些小学生比内地孩子受环境影响冲击时间较早,但由于身心发展水平所限,思想道德基础和认知能力有限,受到消极因素影响时,有可能产生错误理解,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所以,现阶段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二、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强化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取哪种教育方法,都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要进行理论指导,纳入教学考核范围,作为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全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树立身边的榜样,把那些经常“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好学生培养成骨干力量,让他们以实际行动把大家带动起来。对于“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各种优秀学生,作为思想道德楷模进行宣传,发挥身边模范作用。广泛联系社会团体,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老同志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思想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另外,还需要家庭与学校结合,把小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使德育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上进心。德育老师要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尽可能做到每学期中间针对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况,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虽然这样做学校德育工作有些麻烦,但往往在繁琐过程中挽救思想品德即将落伍的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让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实时与生活中的事件联系起来,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小学德育老师肩负着既教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需要与其他科任老师密切联系,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注重显型教育与隐型教育结合,不要变成单纯的说教,要把思想教育隐藏在愉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方法,把思想品德教育巧妙融合其中。德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中普遍出现的共同思想品德问题,通过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对学生中偷东西、看黄色书刊、沉溺于网络游戏等问题,一定要以个别谈话为主,了解其思想形成根源,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教师要以自身魅力为孩子们做好榜样,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德育老师要以身作则,在言谈举止方面成为小学生的表率,从生活到学习,处处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不仅能消除对教师的恐惧心理,而且能培养小学生爱老师、爱学校、爱祖国的健康心理。

三、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篇(3)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情感教育;行为习惯;问题;途径

一、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德育,即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幼儿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幼儿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内涵于德育之中,是在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及学校的教育与熏陶下,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形成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可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养成不良心态和行为习惯等,不易改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坏态度、坏倾向,真是事倍功半。”可见,幼儿时期品德教育的启蒙与奠基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当前幼儿品德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方面

1 重智育轻德育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导致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学习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儿童的品德教育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 父母的教育措施欠妥当

由于独生子女的独特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的实践锻炼及情感体验的机会,造成孩子懒惰、自私、依赖性强,不体谅他人等问题。

(二)幼儿园方面

1 品德教育流于说教,脱离幼儿生活实践

简单的说教、单向的语言训导,将成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灌输给幼儿,使幼儿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缺乏亲历道德的过程,道德教育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难以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及行为习惯。

2 教师不能给幼儿良好的榜样示范

教师的良好思想素养和品德行为是孩子模仿的重要榜样,身教育重于言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缺乏应有的素养,无形中给幼儿树立了反面榜样。

针对幼儿品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了解幼儿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完全可能的。

三、幼儿品德教育的途径

从幼儿品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了幼儿品德教育的可行性,我们初步探索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一)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

1 情感陶冶法

利用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和各种情景中的情感因素,感化幼儿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能关爱孩子和尊重孩子、赏识孩子,使孩子在赞扬和鼓励中陶冶自己的情感。

2 定期评价法

幼儿在良好品德形成过程中,家长必须定期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独立性,使幼儿真正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树立自信心。

(二)寓品德教育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之中

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行为规则

良好行为规则的养成,以促进幼儿品德发展。在小班开展游戏活动——“送玩具回家”,幼儿在每次活动之后能分门别类地将玩具送回各自的“家”,在不断地强化下,幼儿能有意识地收拾、整理玩具,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在中班、大班开展“小小值日生”活动,每天值日生为小朋友服务:端饭菜、抹桌子、挂杯子、扫地等。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提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2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1)品德教育渗透于角色游戏中

幼儿的品德教育,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其中以角色游戏为最佳选择。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例如,游戏“乘车”,司机与售票员紧密配合,扶老携幼,礼貌待客,乘客先上后下,互相让座,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等。

(2)品德教育体现在情境表演中

篇(4)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情境;社会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生活的一种关注,是对学生特有学习表现、行为表现、生活表现等的一种关注。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在关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所特有的年龄差异、地区的差异、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并采取针对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搭建生活化的体验平台,组建社会化的实践互动,让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回归真实的生活实际,让思想品德教育指导学生深度认知社会、认知生活、认知自我,以思想品德健全学生的人格,以生活体验检验思想品质,以社会实践强化行为。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主体探究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热衷于接触思想品德教育和探索其中奥秘的支点,是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无形动力。要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兴趣,就需要教师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以教材内容为根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素材,创设符合学生发展实际与贴切生活的教学情境,以此建立起学生、教材、生活之间的相对联系,补充教材中的实践缺陷,满足学生的差异需要。例如,在小学思想品德《假如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精彩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仔细观看其中的精彩画面。进而引入明亮眼睛的话题:同学们,我们之所以能观看到这么精彩的画面是因为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是倘若没有了这双眼睛,我们的生活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以此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眼睛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明确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二、组建生活化活动,搭建真实体验平台

生活化活动是发展学生各种情感和培养思维品质基础,是感化学生内心世界和强化外在行为的根本。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去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模仿、表演,让学生以高亢的情绪达成思想品质的深化培养。例如,在小学思想品德《购物场所我知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室改造成小型的购物场所,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体验购物的乐趣,认知购物行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与生活的交融互动中掌握购物的生活化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生活的美丽、体会生活的真谛。

三、组织社会化实践,强化内在行为标准

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不能受制于学校与课堂,要突破教材与课堂的限制,要面向生活实践,要将教学的宽度延伸至社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中达成切实感悟。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想品德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将知识内化;更要组织社会化的实践活动,如,敬老院献爱心、道路清洁一日行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服务中感知思想品德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体验中强化外在行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唤醒社会意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让学生主体的潜在品质得到全面性挖掘和培养。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实践出发,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检验知识,才能实现学生辨析思维、探究发展、创新认识的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

经调查研究发现,当下社会的孩子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多样化,且带来了非常恶劣的结果。为了能够逐渐的改变这些问题,文中对问题现状进行调查,对产生原因进行分类,对问题的严重性作出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改善方法及做法,即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心育艺术。本文在明确心育概念的同时对如何进行心育教育进行了详细分类说明,能够使教育者能够把方法应用到实际中。

一、学生的素质现状及产生原因

提起当下的孩子,大部分的人都会不自觉摇头叹息。频频出现的自杀新闻和流露在网上的各类不雅视频无一不在展现当代孩子心理的不堪一击与道德低下。在职场晚辈的眼里,当代的孩子大部分自私、没有团队意识、不懂得尊敬前辈;在老师的眼里,当代的孩子也越来越难管理,打架、逃课、上网、恋爱、懒散仿佛成了当代大部分学生的代名词。老师开始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越来越不懂事,一代不如一代;在家长的眼里,孩子们越来越难沟通,总是盯着电子屏幕,对父母没有半分耐心,不愿意与父母说话。见到亲戚也十分冷漠,打个招呼仿佛成了酷刑。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孩子们肩上担负着祖国的未来。因此,孩子们的现状令人担忧,这种现状也促使了研究者去探索背后的原因。经调查后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缺少父母的关怀。现在的孩子中有许多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养成了自卑但自尊心很强的性格,很容易与人产生矛盾。还有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的忙碌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只能以金钱作为补偿,更导致了孩子的骄纵,自我,不懂得体贴别人,冷漠。

(2)社会诱惑大。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学生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由于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缺少人引导与教管,学生非常容易就迷恋游戏、沉迷斗殴。

(3)学校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疏忽。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不少学生老师都已高分为目的,因此并不重视这样的“副科”,常出现不上课或者占课现象,导致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教育。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大部分学校在初中后才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之所以在初中开设这门课程,是因为初中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初中这个时间段,人的大脑发育趋于逐渐完善,属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逐渐形成。而上了初中后,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内容难度增强,学习时间延长,给学生带来了一定压力。同时,也开始接触形形的人物,与父母的交流减少,因此,如何给学生塑造正确观念的重任便主要落在老师身上。此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极其重要,不仅能给学生缓解压力,保证学生心理健康,以一个更好地状态去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生活的挫折。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如果在人生的转折期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学生会更加容易被不良的观念所浸染,走上弯路,由此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果大部分的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的,不再是一个孩子或者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国家的未来。

三、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心育艺术

针对每个孩子情况的不同,如何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仅仅传播正确的观念远远不够,还要通过心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心育,是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称。只有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生活。如何将心育应用到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上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在心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何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事件来让学生自己领悟一些道理。例如,讲到善待父母、懂的感恩时,可以先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家人,由一对夫妇,一个小孩和一个老人组成。这对夫妇对孩子非常好,但是对老人非常差。平时经常嫌弃老人,忽视老人,在吃饭的时候,也只是给老人一个木碗,盛小部分的饭菜,让老人坐在一边吃。有一次老人吃饭的时候将木碗掉在地上,木碗摔成了两半,饭菜洒了一地。妻子对老人破口大骂的时候发现小孩正在小心翼翼的把碗捡起来。妻子奇怪的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捡这个碗?’孩子天真的答道:‘以后你们老了,就给你们用。’”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分辨生活中的是非,找出父母做的不对的地方和导致的结果,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如何对待父母是正确的。

其次,要培育学生心理素质。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培育: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在课堂上为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主要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合适的游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他人的信任感、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真正懂的换位思考。而在进行如何让给同学们保持良好的情绪时,则主要通过交流来完成。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分享一些引起负面情绪的事件,同时说出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负面情绪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分享完后,可以对这件事进行细致的分析,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假设结果,进而对结果进行假设,让同学们意识到保持良好心态的益处,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思想品德教育成果将会影响和伴随学生一生,因此,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都应当更加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减少悲剧的发生,让学生有一个灿烂的人生。如果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心理教育方法更加方法,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才能塑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篇(6)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但社会效益重大,在学校的全面教育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1)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提高学校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

学校教育工作过程中的“活动者”包括两个方面:教育者、受教育者。在这两方面的矛盾关系中,教育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抓住并解决好这一主要矛盾,整个教育过程才能充满生机并取得切实的教育效果。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作用,从学校来讲,关键在于选定教师,协调各方面的影响,使教育工作系统化、科学化。教师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其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水平,在于教育工作的责任心和科学性。按照思想品德教育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才是保证学校教育工作取得切实效果的关键。学生本身的积极性和学生集体的作用,也是思想教育工作展现正能量的一个体现。如果只有教育者的迫切心情和良好愿望,而不能与教育思想品德工作相结合进行教育活动,不但不可能正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的作用,而且很难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学校教育工作过程中最积极的活动因素。受正确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影响,就能激发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学校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自觉性、创造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利于保持学校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教育工作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指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要步调一致,前后一贯,坚持到底,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正好促进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例如,学校内的各种教育力量,应该步调一致。学校中包括许多教育工作人员,有校长、中层干部、教师、班主任和工人,也包括一些教育组织,如共青团、班集体等。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则为这许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根据国家教育目标和学校具体规定,创造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影响的教育环境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保证。

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适合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需要的人才,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过程中,思想品德的发展是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正因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我们的学校能不能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放在特殊重要的地位,能否将其抓紧抓好就成为学校各项工作能不能正常进行的关键。

2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对职校学生的特殊意义

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中,有相当部分学生走进职业学校,那么职校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为这个时期是学生生理、心理矛盾冲突较激烈的时期,也是其主体表现与客观环境要求相矛盾的时期。这是决定这部分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首先,职校是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这个时期由于学生在机体方面迅速成长和性的成熟,使其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对两性关系的新奇意识增强,对于外界对其“自我”的态度反应十分敏感,这样就使得学生内心矛盾更加复杂化,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这个时期如果不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有些学生往往可能在激烈的生理和心理矛盾的冲突中失足,甚至产生违法行为。

其次,职校时期是学生的社会活动量增加同他的社会经验水平不足发生矛盾的时期。随着职校阶段学生的“成人感”的日益增强,他总是竭力模仿成人的社会行为。他们要求有社交活动,结交朋友,要别人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自己。但实际上,他们在社会经验方面仍是比较幼稚的,例如,他们大多对法律和法制观念知之甚少。所以,在这个时期,通过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进行法制教育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再次,职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觉醒的初始阶段,开始注意探索人生的道路。这个时期随着学生接触社会范围的扩大,知识的丰富,抽象思维能力明显增强,他们能够更多地分析社会、人生的各种现象,他们的社会交往增多了,能够获得比较广泛的社会信息。特别是职校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毕业后生活道路选择问题,这一切都使学生议论和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因此,应该把进行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提上议事日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7)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82-02

1.将思想品德教学回归至学生的基本生活中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中广泛涉及,更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脱离了生活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是一个空架子,是没有实际内容可言的。因此,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他们的实际生活,即他们自身对生活的感悟、理解,这些是他们思想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及重要来源。而更重要的一点,即只有通过他们自身实际体验过的生活,才能触发他们内心本能的生活体验,而并非是表面的,虚伪的道德认知。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孔子也说过,人性本善,因此每个人刚出生时候的情感体验必定是善良的,只是后来通过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同会改变。因此,正处于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他们一生中认识世界的最初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个年龄的他们,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也没有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因此,在这时环境的影响则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的我,应积极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对他们的幼小心灵进行最初的有益指导,使学生们得到正能量的熏陶,树立起健康自信的品德。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两课内容,《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和《在学校工作的人们》。在上这两课课文的同时,老师们应积极引导学生们去主动了解他们父母的工作环境,是怎么样的社会组成,对社会又做出过什么贡献。这些简单的过程,却会让学生们形成对父母的尊敬以及以父母为荣的良好品德,也会使他们更加充分地去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有助于他们懂得感恩、节约简朴的优良品质的形成。《在学校工作的人们》这一课,教师们积极组织一些学校工作环境的参观活动,也可以更加直接地让学生们了解学校工作的具体内容,使他们对学校多了些感谢,学校也并不那么神秘,学校里有许多默默工作,默默奉献的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尊敬。这样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爱劳动,爱学习,爱卫生的良好品质。在了解到清洁工阿姨的辛苦工作后,他们就会及时改正原先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养成垃圾分类,不随地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这些简单的调查,都可以让孩子们懂得,整个社会是由不同的社会细胞组成的,身边的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对社会做着贡献,奉献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一点。也会培养他们相应的社会责任感,懂得感恩,身边的人都在付出奉献,孩子们也会自觉形成主动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是他所接受的教育,它贯穿于生活的始终,脱离了生活进行的品德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单方面,没有效用的。

2.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优良品质

当下许多教育家认为,所谓教学,即应引导学生们从生活中主动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他们在生活中发掘生命的意义。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主动探索的,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单纯让学生接受书本知识或单纯听从老师家长说教的方式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应是坚决抵制的。因此,当下提倡的教育方式,应积极倡导生活活力,使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明白道理,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提倡思想品德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中了解,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探求与认知。教师们应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科学、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学生们日后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与较强的实际生活能力做铺垫。学校生活是学生们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度过的,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们享受到一个愉快自信的学校生活,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塑造他们的良好品格。

3.塑造良好道德教育环境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要求,即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课堂内外共同努力,培养孩子主动去想,主动去看,主动去体悟、去感受。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说声“谢谢”》这一课内容的教学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们主动去采访社会中对我们付出过贡献的人,让他们自己感受感谢与被感谢的重要性。还在课下带他们去采访清洁工阿姨,交警叔叔,使他们在自己实际体验过程中领略懂得感恩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要求,贯穿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目标的始终,我们应以人为本,并结合课内课外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并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们不同的个体发展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把思想品德教育融进生活,在生活中体会,在生活中实践,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全面形成。

参考文献:

[1]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华夏教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