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0:15: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按照镇总体规划设计要求,实现建设规划、土地规划、生态规划等统筹推进,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我镇于2006年委托__信达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镇总体规划,于2012年完成了镇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2014年,由于__市城乡总体规划的调整,我镇再次聘请__信达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__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目前,镇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与设计方、市建设局交换意见完毕,形成了最终修编方案,正在等待相关机构审批。依据镇总规,我镇同步推进全镇45个村制定村总体规划,目前已有11个村完成了村庄总体规划。
(二)严格建设管理。一方面是严学习。组织城建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认真学习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相关法律条规,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切实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另一方面是严执法。按照城镇建设“一书两证”要求,严格实施城镇建筑管理。初步探索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联合土地、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行使职权的管理模式,做好审批发证前的初审和上报以及“限上、限下”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逐步规范城镇建筑的建设程序,确保城镇建设依法依规进行。
(三)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全面落实“两个代办”服务企业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2014年,华旗、华远、常丰、新泰四家企业获批了“__省优质产品”荣誉称号,其中常丰线缆有限公司充分依托人才优势和科技实力,进行科技研发,连续获得6项专利。二是抓好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向西拓展至城东干渠,进一步加大园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2014年新修水泥路800平方米,在园区__路段两侧栽种灌木1000余株,在园区主路两侧新栽红榉树300棵,载种西府海棠600棵。目前,园区已入驻10家企业,我们正积极争取土地指标,使签约项目尽早入驻开工。
(四)坚持产业支撑。一是抓好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我镇线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全方位发展了汽配、模具、电缆辅料等行业,实现产业链拓展。重点是力促投资1.2亿元的嘉盛图建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新型铝合金模板项目早日开工、加快投资1.8亿元的__宜泽线缆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鼓励农户在政策范围内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加大农业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打造农业产业群,营造“村村有思路,村村有产业,村村能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目前,已有专业农业种植合作社38个,家庭农场3个,龙头农业养殖合作社2个(鑫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兴牧肉鸡养殖合作社),初步形成了以方官庄、__村为中心的瓜菜类、以西旧馆、__村为中心的果品类、以邢各庄、东良村为中心的绿化苗木类、以鑫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兴牧肉鸡养殖合作社为龙头的规模养殖类等四类初具产业规模的农业产业群。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个富有生机的新兴产业,是生产、生活与生态相结合的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促进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规范我区休闲观光园区设施建设,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园区生产管理用房建设用地的申报
业主在园区建设时,对园区项目要认真制订总体规划,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前提下,根据生产要求按不超过园区总面积1%比例的土地面积规划正常生产所需的仓库、办公室等生产设施报批,并按《土地管理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正常手续。
二、休闲观光设施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
1、申报范围:对已列入区级以上(含区级)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经营有特色、管理规范、效益较好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允许业主以不超过园区总面积的1—1.5%比例的土地,用于休闲观光的接待、活动设施建设,用地总量1000亩以上的园区控制在10亩以内,1000亩以下的园区控制在5亩以内。
2、报批程序:由业主向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写清设施建设名称、内容,规模(面积),层高,用途等具体要求。经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后,上报区农业局。区农业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会同国土余杭分局、区旅游局等部门进行实地踏看,对符合条件同意实施的单位按批文规定的内容进行建设。
3、建设要求:
(1)必须以不破坏耕地为前提的各类钢架结构、竹木结构等房屋;
(2)设施面积必须控制在规定的面积内;
(3)设施用房的层高不得超过2层,高度不高于7米;
(4)必须用于休闲观光农业设施建设及农产品仓储,不得用于其它用途;
(5)休闲观光设施建设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
(6)建设结束后,由业主向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领导小组申请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国务院规定批准兴办的开发区在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但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擅自批准设立名目繁多的各类开发区包括园区、度假区,下同,随意圈占大量耕地和违法出让、转让土地,越权出台优惠政策,导致开发区过多过滥,明显超出了实际需要,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对此,必须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清理整顿开发区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纠正越权审批、违规圈占土地、低价出让土地等行为,促进各类开发区健康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要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区进行全面清查。清查的重点是省及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区,以及未经批准而扩建的国家级开发区。清查的内容包括:开发区的名称、数量、批准机关、批准时间和批准规划面积;当前规划面积、征地面积、出让面积、收取出让金总额和已建成面积;选址和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和土地供应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各类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和规模、国内生产总值、现有优惠政策包括税收等。
三、要在检查清理的基础上进行整顿规范。对未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擅自设立的各类开发区,以及虽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但未按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的各类开发区,先整改,对缺乏建设条件,项目、资金不落实的,要坚决停办,所占用的土地要依法坚决收回,能够恢复耕种的,要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复垦后还耕于农,严禁弃耕撂荒;对整改后确需保留的,由省级人民政府严格审核后,按有关规定报国务院审批。对经国务院批准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已报国务院备案的开发区,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对照检查,对超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的开发土地,要依法处理;对确需扩建的,要严格核定规划面积,按法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四、加强对开发区建设用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开发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选址必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管理。凡是违法下放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和供地审批权,违法下放规划管理权的,必须立即纠正,废止有关文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征用土地,并按法定标准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严禁拖欠、截留和挪用被征地农民的补偿费用。严禁低价协议出让土地,协议供地必须提前公布供地方案。协议出让的土地改变为经营性用地的,必须先经城市规划部门同意,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禁止将以征用方式取得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用于农业园区开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对种植、养殖等农业园区的建设用地标准或比例做出规定,防止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变相搞房地产。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宗旨,以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为龙头,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土地流转、机制建设为保障,积极借鉴、移植区、镇农业园区建设的经验、途径和模式,结合“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社)”发展,大力推进村级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一次规划,三年完成”的总体要求和“规划面积200亩以上或总投资200万元以上,具有一定产业层次和科技含量,兼顾效益性和可看性”的建设标准,以羊尖、鹅湖、锡北、东港等镇为重点区域,2013-2012年,每年新建20个以上村级农业园区,力争3年内建成60个以上村级农业园区,基本形成全区“一村一园”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立足各村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在有机衔接用地、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善各村级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建设科学有序推进。在空间定位上要按照“规模适度,能大则大”的原则,选择在产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农田基本连片、有拓展空间的非规划建设区,其中小村庄可结合“双置换”实施搬迁。在产业定位上要按照“一园一业”的导向,重点发展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设施高效农业和市场前景广、消费需求旺、业态形态新的新型产业。在功能布局上要按照科学合理的要求,适当划分生产、服务、经营等功能分区,并严格控制生产、管理用房建设规模。园区规划方案要经所在镇(街道)同意并报区级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区级论证工作具体由区农林局会同规划、国土等部门组织实施。
(二)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招商先行、项目带动战略,在加强“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搞好服务、优化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建设。坚持建设项目投资业主制,基础性、环境性设施以村级为主投入,产业性、经营性设施原则上通过招商引资由业主投入。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手抓、产业招商和以商引商两结合,依托各村级园区的资源条件,借助台创园等重点园区的品牌效应和招商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坚持产业优先,在建设标准上要努力提高单位土地产业投资强度,适当控制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环境后开发,先产业后配套,先招商后建园,优化细化建设时序,分层次、分阶段、分区域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三)提升运行水平和带动能力。按照“政府引导、村级主办、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思路,积极构建园区自我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有条件的村要成立管理公司作为园区投融资、项目建设、对上争取、园区管理服务的运作平台。依托农业科技“三创”载体和农技推广机构,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向村级园区的辐射、推广力度,提升村级园区科技水平。积极引导广大农户的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合作、专业合作、劳务合作等方式,强化园区发展主体,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充分利用园区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优势,加快建立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民建立产销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民发展生产,放大园区专业优势和规模效益。
四、政策措施
(一)财政扶持政策。区将按照各村级园区规模、产业特色、发展成效、可看性等,以每个村级园区不超过30万元安排财政扶持资金。积极鼓励对上争取,区财政对村级园区争取市级以上扶持资金按比例进行配套。具体操作办法由区农林局会同区财政局等部门按照“先建后初、以奖代补”的原则另行研究制定。各有关镇(街道)要按照与区级财政同比例配套的要求安排“一村一园”专项资金。
(二)项目倾斜政策。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整合农林、水利、农机、国土、科技、财政、供销等条线在项目方面的资源优势向村级园区倾斜。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农机示范推广、生态农业示范、标准化生产示范、设施农业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品种引进改良、农业科技推广等相关项目,优先安排在村级农业园区实施。
(三)其他优惠政策。国家、省、市出台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对外开放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村级农业园区和入园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凡符合条件的,优先享受、优先审批。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税费、用地、用水、用电、金融、保险、工商登记、检验检疫等方面享受与台创园同等的区级优惠政策。
五、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推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一村一园”建设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各职能部门要深入农村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和落实各项措施。各镇(街道)要结合实际,积极主动地研究落实加快发展村级园区的推进措施,确保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举措落实到位,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村级组织要真正把发展村级园区作为村级工作的重要任务,组织引导、带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益、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探索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出特色,显亮点,见成效”,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设施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全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职业农民的创业区,推动全区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乡差距缩小到2:1,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区建成5个以上产业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建成5万亩商品蔬菜基地,其中:瓜-菜、莲藕、苕尖等相对成片万亩基地3个,建成商品鱼基地2万亩,建成5个年出栏生猪上万头的循环农业示范园,建成5个农民集中居住的居民新村示范点,建成十里荷香、圣水桃花、生态垂钓、科普农趣等观光农业基地。
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
(一)加快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
2012年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其中:瓜-菜轮作3000亩、苕尖基地3000亩、藕-鳅共生基地2000亩、生姜基地1000亩、食用菌基地1000亩,新建商品鱼基地2000亩,新建10000头以上生态循环生猪养殖场3个。到2015年,建成瓜-菜轮作基地15000亩、特色苕尖基地15000亩、藕-鳅共生基地10000亩、生姜基地5000亩、食用菌基地5000亩,建成商品鱼基地20000亩;建成年出栏万头以上生猪循环农业示范基地5个。
(二)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现代农业园区道路网络体系建设。对园区主干道泥石路面进行改造升级,合理布局次干道、耕作道和生产便道,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2012年完成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循环道新建改建硬油化14公里,新建耕作道10公里,新建生产及人行便道13公里;在八角寺十里荷香生态农业园区新建改造硬油化主干道5公里,耕作便道5公里,生产及人行便道7公里。到2015年,全面完成园区道路体系建设,实现干道硬油化通达率达到100%,重点区域机械耕作道通达率达100%,生产人行便道户户通达。
2.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水利设施建设。2012年建设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八角寺十里荷香生态农业园区电力提灌站4处,配套建设灌溉管渠设施,到2015年实现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旱涝保收。
3.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蔬菜设施建设。2012年新建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温室大棚2亩,高标准连栋大棚60亩,普通钢架大棚2800亩。到2015年建成相对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50000亩。
4.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整治。按照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的要求,对园区重点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实现机械化程度达85%以上。2012年完成园区核心区土地整治20000亩,实现机械化程度65%以上。
5.加快园区科普设施及产地市场建设。一个园区原则配套建设一个集科研、示范、繁育、推广为一体的专家大院和一个产地市场,提供园区技术保障,建立农产品产销链。2012年完成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产地市场建设。
(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农民新村建设
按照“六通”(即通道路、供电、给水、排水、广播电视和通信)、“六有”(有1个村民活动和健身广场、1个便民商业网点、1个医务室、1个垃圾收运站点、1个农家书屋、1个幼儿园)的标准建设农民新村,让农民新村享有城市社区同等的公共资源和社会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一体化。2012年与土地流转、土地复垦、土地增减挂钩、新型股份合作社建设相结合,在园区内启动建设3个农民新村,在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实施农房风貌改造,绿化美化环境,打造农民新村示范区。
(四)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旅游资源开发
以产业为基础,设施为载体,积极开发拓展现代农业园区生态旅游功能,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农业科普教育、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恢复八角寺,建设八角寺莲花博览园;挖掘圣水恐龙文化、农耕文化,建设圣水桃花博览园、养身垂钓园、QQ农场体验园,促进园区休闲旅游业发展。
(五)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先进生产力运用
1.加快先进生产技术推广运用。园区内农作制度合理,种养模式先进,做到园场配套、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优良,生产过程无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高,良种覆盖率达100%,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2.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培育。园区内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完善,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农产品无公害认证率达到100%,培育3-5个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
3.加快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发展壮大。园区内产业要素集聚,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80%以上,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
(六)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1.大胆探索土地制度改革。一是积极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试点,整村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充分挖掘存量农村建设用地的潜力和价值。二是采取先拆旧后建新的方式对分散、零星利用不合理、不充分、闲置的农村居民点、户改转户农村居民退出的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垦,置换建设用地指标。
2.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组建农村互助经济组织,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即“三权”融资。到2015年实现融资5亿元以上。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
3.建立新型股份合作社。按照“要素入股、按股分红、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联合新办各种类型的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实行股份合作,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鼓励农民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入股组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到2015年园区新组建新型股份合作社20个以上。
四、扶持政策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对园区内的休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土地出让收入,按规定计提相关规费、基金后经审批全额补助园区建设单位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二)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政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上,项目建成后前三年税收留成部分采用先征后返形式,全额补助给投资企业,第四年、第五年补助50%。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流转政策。从2012年起,单个业主受让流转土地在300亩以上,给予一次性奖励,每亩奖励50元。
(四)培育创建特色农业品牌政策。创建一件国家级驰名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创建一件市级著名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创建一件知名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成功注册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成功申报一件农产品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
(五)发展新型股份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在园区内组建新型股份制合作社每个补助5万元;创建成为国家示范合作社的,每个奖励20万元;创建成为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每个给予10万元补助。
(六)园区土地利用政策。在现代农业园区内规划的农民新村纳入《农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单独编制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复垦方案。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的生产管理用房,办理集体土地房产证,旅游接待设施用房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解决用地指标。
(七)农村交通建设投资政策。把园区内的道路纳入全区的农村道路建设的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内道路列入农村道路建设“以奖代补”计划。
(八)科技项目投资政策。园区内主导产业研发、科研示范基地的建设,纳入科研发展规划,争取科技项目投入。
(九)水利设施投入政策。园区内的水利、灌溉设施纳入区水利设施总体规划,优先安排投资建设。
(十)“三权”融资政策。园区内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村股份合作社、农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大户、农户等利用“三权”抵押贷款,由国有担保公司担保,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十一)基础设施投资政策。从2012年开始,区财政整合市、区两级农发资金以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科委等部门相关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五、组织保障
同志们:
今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书记、县长先后到工业集中发展区专题调研并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已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研究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问题,今天,再次召开全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为全县工业经济集约集聚发展创造条件。前面,县经商委副主任王青松同志介绍了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实施的相关情况,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发了言。会上,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述凯同志,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长、县总工会主席张峨同志还将提出具体要求,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强化危机意识,千万不能坐井观天
工业集中发展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在没有纳入全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在基础十分薄弱、资金十分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园区已入驻工业企业近20家,应该说纵向对比有成效,但横向对比差距大,不仅与工业发达地区无可比性,而且与全市其他县(区)比差距都很大,巴州区已规划了1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平昌县的酒业发展园区已有较大规模,又在县城新区规划了新的工业园区;南江县利用国中商联联系南江的优势,拟投资30多亿元打造高水平的工业园区,同时,海螺集团将在南江投资建设年产500万吨的旋窑水泥厂等。据了解,这些县(区)对工业园区的建设决心和力度之大是空前的。而我县通过多方争取,去年11月,省政府才正式将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列入了全省的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之中,加之我县受区位劣势、交通制约、地势条件等因素影响,工业园区建设步履艰难。如果我们不跳出通江看通江,不思进取、奋起直追,仍然坐井观天、自娱自乐,将会拉大差距、落伍掉队。我们必须强化危机意识,既不能坐井观天,自我满足,又不能丧失斗志,无所作为,要以逆水行舟的勇气、击鼓奋进的士气、不胜不休的志气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不断缩小发展差距。
二、强化机遇意识,千万不能墨守成规
我县是农业大县,工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困难大,先发优势不明显,但后发优势突出。随着我市“六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发展通道经济的前景越来越明显,加快工业发展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加快工业发展必须选准路径,才能少走弯路。集约集聚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园区是实现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的最新组织形式。园区强则工业经济强、区域经济强。范申华书记讲:“只有以园区为载体,适度集中工业布局,才能做到成本降低、综合利用。要整合资金、整合项目,象农业园区建设一样,规划编制到园区、项目申报到园区、资金投放到园区、项目实施到园区,整合资金办大事”。赵万先县长讲:“要象建农业产业园区那样来建好工业园区”。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纳入全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的有利契机,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巴中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强化抓住机遇是历史的功臣,丧失机遇是历史的罪人的思想,开拓创新、顺势而为,超前谋划、巧借东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逐步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形象展示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使工业园区和其他产业园区相互呼应、优势互补,努力扭转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被动局面。
三、强化责任意识,千万不能应付了事
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实施方案是在通过实地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后形成的,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工作任务及职责,现在关键是要履职尽责,抓好落实,若应付了事,将难以取得实效。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促发展的高度,不说干不干,只说怎么干;不发杂音,多出点子;不给困难找理由,多给成功找路子,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当前有几项工作必须抓紧进行:一是县经商委要切实负起牵头揽总的责任,搞好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及时与省上专家对接,尽快完成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协助县规划和建设局搞好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统筹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尽快组建管理机构,落实专人办公,加强进驻工业集中发展区企业的管理,确保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二是由县规划和建设局负责,县经商委协助,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工业园区进行规划设计,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三是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做好园区土地修编、征地报批工作,停止园区范围内一切与项目建设无关的土地审批,并与县规划和建设局一道,搞好工业集 中发展区内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清理工作。四是各相关部门对整合项目和资金要认真研究,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方案,该列入盘子的项目要列入,该争取的要尽快落地,该实施的要尽快行动,不能模棱两可或不说不做。五是参与园区建设的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按照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职能职责,制定具体的专项建设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完成等具体内容,专项建设方案在5月底前报县经商委汇总,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尽快实施。六是加强对园区建设工作的跟踪督办,各阶段性工作的落实情况,由县政府办副主任赵云成同志牵头,县目督办、县监察局负责督查督办,对行动不力、应付了事的要督促整改并问责追究。
工业园区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工业现代化、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工业园区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招商引资;有利于实现工业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因此,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我市工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工业强市的主战场、企业壮大的平台、经济增长的龙头、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园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必须以“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为主题,按照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带动农业和生产业配套发展,着力特色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推进我市向工业强市跨越。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原则。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按照我市工业布局的总体规划要求综合统筹、适度超前规划各类工业园区。加强工业园区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的充分衔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工业园区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2.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原则。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保障向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把握市场需求,推进同业集聚和产业协作,实现工业园区产业错位发展。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大功能整合力度,以优势产业(产品)链为纽带,积极发展“一区多园”,积极发展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品牌。
3.创新发展原则。推进工业园区的体制改革、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等有效模式。支持工业园区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孵化器,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推进工业园区的重点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着力突破产品链关键、共性平台技术,重视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形成技术创新强势集聚区。
4.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功能,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土地、能源、人才、资本等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有效整合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园区,努力构建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市要建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重点工业园区,形成公共服务设施高效利用、管理规范、服务优良、向外度与集中度较高的工业园区。全市各类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其中县级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比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工作。各地、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配合,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指导各类工业园区制定、完善园区控制规划、发展规划,明确园区发展目标、路径和措施。各工业园区要根据全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形成科学、具体的园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础建设总体规划。做好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监管。
(二)加快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强化天然气能源化工在我市工业集聚发展的先导、龙头作用,着力强化优势产业的发展,形成特色和品牌,提高集约发展程度。突出产业特色,大力提高产业集聚水平,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一批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大型产业项目落地入园,带动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加快园区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改造升级等多种手段,筛选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比较优势的企业入园,在资源配置、资金融通、项目建设、政策引导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使其尽快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三)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的整合发展。原则上各县(市、区)只规划建设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2—3个主导产业。各地要根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通过调整城市规划功能分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鼓励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进入工业集中区集聚发展。新上工业项目,原则上要求进入工业园区。已经在工业园区外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而尚未建设的工业项目,应引导其将土地调整到工业园区内进行建设。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平台和载体作用,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主动吸引和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实行重点招商、定位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推进优势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招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推进招商引资部门和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的工作联动,完善工业园区投资促进信息共享平台,探索投资促进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运作新机制。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大力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高层次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强化对招商项目的服务力度,对产品市场前景好、技术开发能力强、产品配套关联度高、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或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给予更优惠的政策,鼓励入驻园区发展。
(五)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保证工业项目用地,支持各工业园区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把推进工业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土地平整、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增强工业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大力发展与工业园区配套的生产业,推进园区信息化建设。加大政府引导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技术创新、产品检验检测、信息网络、物流、原材料市场、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六)加强工业园区动态监测。加强工业园区发展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综合监测分析,建立工业园区统计指标体系。对工业园区企业数、固定资产投资、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招商引资、就业人数、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主导产品产量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研究,分季度、半年、年度统计数据。工业园区要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切实做好工业园区各项指标体系报表报送工作,按时逐级报至市统计局汇总、。
(七)努力拓宽工业园区发展的融资渠道。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鼓励多元投资进行多种形式开发。通过贷款担保贴息等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工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国债建设资金、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等资金支持,筹集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设资金。
(八)强化工业园区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对入园企业要加强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污染的治理,实现达标排放。规划建设完善的排污治污体系。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协作和产业对接,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的协同治理。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对工业园区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委,具体负责全市工业园区的综合管理、协调服务、考核评比等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其日常工作由经委承担;针对各县(市、区)工业园区的特点、性质,设立专门的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作为县级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享有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权利,负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协调服务等工作。
(二)完善和创新工业园区发展的激励机制。总结推广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抓好“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制定工业园区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设立“工业园区发展优秀奖”,根据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销售收入、上交税金、出口创汇、安置就业、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对年度考核成绩突出的工业园区予以表彰奖励,并在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重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