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1 10:15: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

篇(1)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创造性 中小学

一、音乐教育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它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客观环境在经过人的主观思维的思考并进行艺术性加工以后,用声音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就成为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本身就具有创造性。所以,音乐本身具有创造性这一特点决定了音乐教育也必须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将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感激发出来,去细细体会音乐的美和原创者的思想。音乐语言和文学以及其它学科语言不同,它具有模糊性,而这恰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自由的空间去进行想象,伴随着这些想象的扩展和延伸,创造力也就能随之产生了。黑格尔有一句话“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说明想象力就是创造力的基础,所以,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通过音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音乐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和创新性思维的激发

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都是音乐实践的基本环节,音乐的创造性体现在音乐实践的各个环节,包括音乐创作阶段、表演者的再创造和欣赏者的创造性审美。是否是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其价值是通过表演者的创造性演绎和欣赏者的审美来决定的。所以,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音乐知识,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对创作者的创作心态有所了解,通过充分的演绎和理解去感受音乐的美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要改进和更新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

(一)传统教育方法的改变

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直接受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的影响,英国教育家皮斯博曾经说过: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变的顺从且教条;采用让学生充满想象力的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变的智慧并富有创造力。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接轨,必须突破原有的教学方法。要寻求教学方法的突破,中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将自己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位置摆正确,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充当管理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相比较来言,美国在这一方面做得就比较合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良好体现,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他们能够有机会去积极地进行探索和质疑。

另外,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音乐课外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这些活动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建立各种音乐乐队或组合的学校兴趣小组,可以在校外教育机构和家庭的支持下开展文艺汇演、校际交流和音乐擂台等活动,还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让学生走向社会,这些活动广泛开展后,一方面学生会对学习音乐产生越来越高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创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充分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有了实践的机会,而且也获得了更多社会交往的机会,他们的社交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这正是被很多学校忽视的部分,即使如今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这一能力仍然没有被人们所重视。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所以,要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合,必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社会交往。

(二)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

在过去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只注重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他们的任务就是塑造学生的音乐技能,这对教育效果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一方面让学生对音乐缺乏创造力和欣赏能力,一方面甚至让学生失去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据调查,当播放某一首都不熟悉的歌曲时,只有百分之三十七的学生能够准确的打出音乐节拍,有高达百分之六十三的学生不能打出音乐节拍。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都不高,然而,我们了解,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是喜欢音乐的,所以说,问题根源就出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上。虽然教师不是不努力,虽然没少做节奏练习,虽然没少讲民族音乐的特点以及各类乐器和各种唱法的音色特点等知识,然而却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所以说,旧的教育观念必须破除,新的教育观念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学生。

要彻底解决上面的问题,现代教育理念必须确立起来,自觉转换自身角色,以下两点内容需要引起中小学音乐教师们的注意:

首先,教育目的要明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提高国民素质,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说,音乐教育固然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通过提高音乐素质来开发自身潜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其次,要建立现代化的艺术教育观念。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注重教唱和音乐知识的传授,这与音乐教育规律是相违背的,审美是艺术的本质,但不同的个体又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要获得一致的结果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注重音乐审美教育的个性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并尊重这些张扬的个性。学生艺术潜能的开发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要让他们体验到这份情感,收获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并不断提高他们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要实现音乐教育的素质教育,这是必须做到的前提条件之一。

将来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眼前的学生,我国将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他们所拥有的创造能力高低的影响,所以说,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其中也包括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不断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最终实现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

篇(2)

>> 克拉玛依区各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究与思考 低段合唱教学是实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谈增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几个抓手 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和有效途径探究 行动研究: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浅议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利用民族体育促进贵州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 中小学生廉洁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多元文化视域下对我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思考* 全面推进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摘要) 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理市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特征研究 浅析提升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提升中小学生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浅谈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微课应用的有效途径研究 新疆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对盲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途径的研究 推进中小学有效教学实施的途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卢贵子.中小学德育课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4).

[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民族团结教育谈.[EB/OL].http://6

1.154.104.67/u/czy1105/Blog.aspx/t-25388.

[4]杨亚军.民族团结教育走入中小学课堂的形式应多样化[J].民族论坛,2010(4).

[5]麦然.浅谈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J].民族论坛,2005(8).

[6]王玉芬.耕耘在民族团结教育的百花园[J].中国民族教育,2009(5).

[7]民族团结教育区域联动机制建设的实践与研究.[EB/

OL]http://.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40

20.

[8]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EB/OL]http://202.205.177.9/edoas/website18/85/info

1251340351515485.htm.

[9]王玉芬.耕耘在民族团结教育的百花园[J].中国民族教育,2009(5).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师;素质教育;培养与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71

注: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编号为:1109003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能的综合性。提高初中音乐教师的综合艺术素质,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搞好其教学工作,全面通过学生的素质,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

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音乐教师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加强人文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其素质,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推行的有力途径,在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助益作用,是一个学生基本素质中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优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是培养一个学生成才的必备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之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认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有着独特的艺术教育功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对这方面内容的重视,首先提高音乐教师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音乐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寓德于教”的关键。

2、音乐教师应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先进的教育观。

3、音乐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底蕴。

4、音乐教师应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规律的教育技巧。

二、中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音乐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教育水平与人才的培养质量,音乐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成为学生的向导、顾问、教练和桥梁。为此,笔者认为,要加强中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培养,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2、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对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等等。同时,通过制定规则、及时鼓励、协调关系、树立威信、纪律控制等各种措施对课堂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工作,既是教师的必修之课,也是教师能力构建的必由之路。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中学音乐教师,就要及时学习、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触电(电脑)”、“触网(网络)”,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不断拓展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4、注重教学研究,反思问题成因。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囿于教科书、参考书的圈禁,很少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施展自己的创造性,教学研究似乎只是专家的事情。然而专家并不处在教学的第一线,并不能及时发现课堂上的问题。因此,培养和造就专家型的一线教师就成为改革和改进中学音乐教学之必须。而新课改的实行,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师的能力构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研究的途径之一是反思,而反思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弥补缺陷,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渠道。

中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看似一个简单问题,实则需要深钻之功。有句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当教师把功夫下到的时候,综合素质自然会得以提高。换言之,当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时候,他的努力、奋斗、积累,即他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宋智.新课程标准下的创新型音乐教师素质[J].黄河之声,2008(17)

[2]吴云.浅谈中学音乐教师素质[J].才智,2009(24)

[3]郭海林;侯战杰.音乐欣赏教学与音乐教师素质之关联[J].艺术科技,2010(03)

[4]李洪玲.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再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8)

[5]周怡.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谈[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篇(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然而,在我国的音乐事业整体繁荣发展的背后,民乐发展却不容乐观,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当前,弘扬我国民乐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及爱国心;提高国民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平衡身心;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保护和继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

关键词:民乐 发展现状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J60 文献标识码:A

一 我国民乐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音乐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我国的音乐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然而,在我国的音乐事业整体繁荣发展的背后,民乐发展却不容乐观,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1 从学校民乐教育的现状来看我国民乐的发展现状

(1)中小学的民乐教育

虽然教育部已经把器乐教学列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从实际运行来看,很多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并没有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执行。许多中小学对音乐教学不重视,不舍得投资于民乐教学设施,很多学校只有几件民族乐器,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另外,在中小学民乐教学中,民乐教师的严重不足也非常突出。据调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比例非常小,民乐教师的比例更是少得可怜。这样的状况对在中小学弘扬民族器乐艺术是非常不利的。

(2)高校的民乐教育

在当今的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均以西洋音乐为主。音乐院校以学生在国际性的声乐、钢琴、西洋器乐演奏比赛中获奖,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无论从师资力量的配备还是所需教材、乐器等的配备上看,民族音乐的教育均被摆在相对次要的位置。高校对民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许多高校学生对民乐的理论知识欠缺,更谈不上对民乐掌握运用,而高校学生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的师资力量。高校对民乐的重视不足,直接地导致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水平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2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我国民乐的发展现状

在社会上,民乐演出市场低迷,即使高层次的民乐音乐会,也经常出现上座率低,冷冷清清的状况(新民乐除外)。

如今社会、家长对高雅音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许多小孩往往在四、五岁时就开始学习各种乐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琴童数目呈逐年上升之势,他们对各类乐器的学习和追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壮观景象。这对提高国民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容易发现:学习西洋乐器如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的的人数,远远超过如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的学习人数,而民乐教师的收费标准,也相对低于西乐教师。不仅孩子们学习的器乐以西洋乐为主,就是高校的招生,也体现了重视西乐、轻视民乐的现象,往往高校西洋乐招生人数,大大超过民乐招生人数。由此我们可以窥见社会的音乐文化价值取向。

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很多观念发生了变化,但目前,社会上重西乐轻民乐的现象仍不少见。从现在的社会大环境来看,人们还是普遍认为西洋乐器才是高雅乐器,比如说钢琴、小提琴或长笛等,演奏这些乐器才算得上洋气,才是真正的“艺术”,而我国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就觉得太迂腐,太过时。这种社会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我们要鄙视抛弃自己的传统,难道我们的传统民乐就没有价值吗?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国人的重视。

二 当前弘扬民乐的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民乐低迷,产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近几十年来,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忽视了民乐的价值和作用,使得民乐意识和继承发扬民乐的责任在一代人心中慢慢地淡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民乐的作用加以论述。

1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而民乐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由于民乐不以繁杂的技巧和华丽的外在形式取胜,而是以朴实的内涵意境见长,讲究恬静无争,心平气和,这对于当今提倡的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对于减少青少年犯罪,促进社会祥和,可谓是最好的精神养分;同时对于那些充斥暴力,动辄怒目相向的社会风气而言,推广我国民乐中所包含的内在哲学思想,提倡亲善、爱民、爱物的伦理道德,倡导平和、恬静的社会风气,也许是诊治某些社会顽疾,创设良好社会风尚的良方。

2 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及爱国心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56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积累了十分丰富的音乐遗产。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及爱国心,进而增强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的动力。

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能把对民族、对国家的亲情转化为爱国主义的力量,去激发他们建设家乡,报答祖国的热情和激情。可以给人以真和善的启迪、美的陶冶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我们的民乐在许多方面一直居于世界音乐文化的先进行列,许多作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古琴曲《高山流水》等,都是享誉中外的名作。《春江花月夜》是一部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很高声誉。它的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从《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音乐声中,可以想象到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的动人画面,并从内心感叹祖国山河的无比美好。在音乐的感染下,增添些许对民族音乐的情结,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中,传统的继续是一种基本成分。假如离开他们的有形国土,传统便成为民族身份的特征。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乐对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民族的音乐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理想,贯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只有当人们了解了自己的民族音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只有有了爱,才会去关注和致力于民族的发展。

3 提高国民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平衡身心

民乐根植于本民族的生活和历史之中,反映着本民族的性格气质、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审美心理、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民乐所蕴涵的真、善、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非同一般,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品位,还可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族音乐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在激发民族意识和提高全民文化艺术修养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民乐教育的优势,有助于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情感丰富、热情待人、乐于助人、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乐观豁达、心地善良的人。

民乐多以人性为出发点,注重人性的价值,能体现出人际间“亲亲、仁民、爱物”的伦理道德思想。民乐这种内在的品质特点,适应了人们内心世界寻求平和的精神所求,也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民乐崇尚来自内心的真诚流露,崇尚朴实,顺应自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陶冶性情,和谐身心,增进生活情趣的作用,它不尚虚玄夸张、不以华丽的乐调节律为己足,以追求内心深入人心的表达与淋漓尽致的意境刻画为其最高境界。且民乐曲调大多优雅自然,旋律柔美,亲切感人,与眼下嘈杂、夸张、浮躁、刺激的商业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面对快节奏、高频率、重负荷的生存现状,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之余,人们自然会追求那种既能起到平衡身心、修养调息的作用,又能启发人性向善的“国乐”。

4 促进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所无法相比的。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的我国民族器乐,所具有的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很有吸引力的。中国民乐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从古代起,我国的民乐远播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音乐。今天,民乐成为国家的象征、友谊的桥梁、增进相互了解的共同语言。中国民乐为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打开了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窗口。民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优秀的民乐是社会思想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历史积淀。它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民族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也属于全人类。人类越需要外来文化,就越要强化和挖掘自己的文化,民乐文化的张力也越大。民族文化特征多元化,才是个性创造力可持续发展、社会创造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学会欣赏差异,将最好的展示给对方,当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大放异彩时,人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一种语言是世界共通的,有一种力量是神奇的。它让交流汇聚心灵,让了解深入灵魂,让不同国界、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人们从陌生到熟悉,这就是音乐。民族情感不是个人的心绪反映,而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正是民族凝聚力。因此民族情感在音乐教育中的回归,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审美教育的规律,而且具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取向。

5 保护和继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

民族器乐艺术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个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艺术珍宝的重要音乐形式,是必须继承和发扬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器乐是华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形式之一,同其它中华文化一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愧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长久不衰的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保护好民族器乐,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国的乐器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乐器文物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制造出人类最古老的吹奏乐器陶埙和骨笛,而后在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多年历史演进过程中,乐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先秦时期已有乐器七十余种。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以至近现代,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乐器家族,现有乐器七百余种,其数量、品种之繁多,音色、表现力之独特,世界上任何国家无可比拟。

中国民族器乐的合奏艺术,早在远古时代即有完美的体现。孔子在齐国观赏了乐舞《韶》的演出,被其美妙的音乐所陶醉,留下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历史佳话。这说明当时的音乐演奏已达到相当规模和水平。民族器乐的独奏艺术,发展至今,已是姹紫嫣红,如:琴曲《流水》、《广陵散》、《潇湘水云》;筝曲《渔舟唱晚》、《汉宫秋月》;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唢呐曲《百鸟朝凤》、《一支花》;管子曲《江河水》、《放驴》;笛曲《喜相逢》、《鹤鸽飞》等。尤其近现代,刘天华创作的《光明行》、《空山鸟语》、《飞花点翠》等二胡曲和琵琶曲;华彦钧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聂耳创作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诸多优秀作品至今盛传不衰,中外驰名。

作为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民族器乐,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需要在不同的时代里继承和发扬。我们必须对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负起责任,这是历史的需要。

注:本文为2009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09-2262);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 罗杰:《重视民族本位――中国音乐教育之我见》,《中国音乐》,2000年第1期。

[2] 刘跃文:《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艺术教育》,2007年第9期。

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教学 创造教学

一、我国小学音乐创造的教学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的美育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从国家开始颁布《音乐课程标准》后,各级中小学开始积极响应,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我国的中小学音乐课也开始借鉴了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关于音乐创造的教学,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阐释了“创造”的重要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鼓励音乐创造”,教学的四大领域中支持了“创作”也是教学的一个领域,而且在教学的三大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阐明了要进行“模仿”和“探究”,模仿后要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式自由发挥的音乐创造,寻求合作式的探究方式,重视学生发展创造思维的过程。其中,一些忽视音乐创造教学的现象频生,有的教师认为创作对于学生来说太难,不愿意加入“创作”的因素;有的则认为“创作”没有必要,音乐课唱唱歌就能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有的认为教学条件不允许,没有办法进行创作,因此我国国内小学音乐创造的教学发展喜忧参半。

在我国提倡美育方针的今天,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重视并且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必修课。根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价值、基本理念和目标里的内容,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将音乐课程三个层面的目标很好的融入到课程中去,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与技能,更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的美妙,从而提高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陶冶了高尚情操。音乐创造活动的教学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占有重要地位,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更是阐明了要重视音乐实践和进行音乐创造。

二、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策略

(一)教师技能培训。 小学音乐教师的意识是很重要的。不仅要在教学中培养创作教学意识,甚至是在大学期间或是入职之前培养创作教学意识。在小学音乐教师入职以前,需要加强音乐技能的培训,例如和声、曲式的学习,对作曲知识的了解,一定的乐器演奏技能等等,有理论的强大支持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各种创作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各种创作手法游刃有余,轻松应对学生的创作作品。

(二)加强创作意识。在对学生的访谈中,涉及到了学生是否有创作的意识,实际上,学生的意识是受教师影响的,教师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那么学生自然的就会模仿教师的方法,因此一个好的老师、一个意识先进的老师带给学生的绝对是获益良多。教师首先要自己懂创作、会创作,对于学生的创作成果才能有一个相对公平正确的判断,并不是所有的创造行为我们都是要鼓励的,作为教师必须要能分清孰对孰错,所以对教师的技能要求是极高的,对于学生的创作成果,好的地方要指出,继续发扬,不尽人意的地方要对学生进行指引,指引其往对的、好的方向去发展。教师不能怕麻烦,创作内容的教学一定没有简单的歌曲教授容易,它需要教师先去想,然后才能启发学生动脑,应该把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像公开课一样,不能只有公开课的时候才去竭尽所能,贵在坚持才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把一节公开课的教案写好了不是本事,坚持每一节课都做好才是真正厉害的老师。

(三)音乐知识技能学习。教师在重视音乐创造教学之前,一定不能忽视音乐基本知识的教学,音乐基本知识教学是学生音乐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学生在这类学习中,要经过选择、领会、保持和运用四个阶段,也就是说学生心中需要一个技术的支持才能谈得上创作。

(四)拓展教学思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启发”比“教”更有用。当教学活动再不是单抽的知识的传授,引导往往在教学活动中占了主要的位置。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利用思维的发散性别出心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创造力的内容可以围绕一些肢体活动进行,例如用舞蹈和游戏让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其中,或是从简单的词配歌曲发展到单乐段歌曲的完整创作练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用音乐做情节来进行简单的戏剧表演,或是有乐器演奏特长的同学可以创作一些游戏和舞蹈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新,勇于创新,灵活运用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开放式的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参与,增加能动性,培养主动动脑能力。发掘每个学生内心蕴藏的巨大能量,给学生充分的自我表现空间,营造创造的教学气氛。 这还是教师要有创作教学的能力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养成创造思维的习惯,在任何领域,对学生的思维和人格培养都是很有必要的,有的人认为音乐的创作就是简单的创作歌曲或者器乐曲,但是音乐创造的教学要传授给学生的就是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创造性思维常在。

(五)重视课后练习。对于一项技能来说,练习的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可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使新知识扎根脑中,运用起来才能收放自如。音乐的创作学习亦是如此,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短短几十分钟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课后不去改善和完善所学,也是无用的。因此,学生的创作意识需要培养,创作的练习也是需要学生自觉的遵守,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三、结论

未来的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一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音乐课的上课方式一定是和其他课程不一样的,创造领域的教学使人的思维发散的越来越宽广,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心里的音乐是可以表达出来的。或许,再过几年,教材可以被学生的切身感受所取代,音乐课堂被搬到室外,让每一位学生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生命,从而创作出自然风的歌曲或赞歌,音乐课再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歌曲的演唱,总之,我相信我国小学音乐创造的教学情景是辉煌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审美能力;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锻炼学生鉴赏和表达能力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其主体思考能力的有效方式。由此可见,高中音乐教育不能缺少音乐欣赏这一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音乐课上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以有效的方式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一、音乐欣赏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是人类抒感的重要方式,是艺术中情感最丰富的一类,同时它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学时期,学生的身心正处于逐渐成熟的时期,音乐学习可以美化他们的心灵,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其他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是在陶冶自己的情操。由此可见,音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美化心灵,丰富情感,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

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中,一直以来成绩都被视为评价教学最重要的方式,所以学校几乎会把所有的目光和关注都放在升学必考的科目上,这就导致诸如音乐这样的科目会被冷漠地搁置一旁,从而导致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根本不能接受连贯的音乐教学。

2.学生不重视音乐学习。事实上,不仅是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也不会把太多精力放在音乐课上。所以他们往往会在音乐课上去学其他科目,不会把注意力投入到音乐学习上。这是由于音乐课并没有明确的目标给学生以指导,学生也不知道学习音乐可以用来做什么,这就导致音乐在学生眼中变得毫无意义。

3.音乐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音乐教师而言,参评优秀教师、教学骨干的机会比较少,而且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课时,这就导致音乐教师在授课时积极性往往不高,总会给其他教师让步,在教学活动中得过且过。因为进修、交流机会比较少,也造成很多教师的技能退步、知识老化,也就无法把音乐课真正要教给学生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三、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得过且过的教学思想一定要纠正,在对学生音乐教学中,在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想象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必须有所改变。现今的中学生都对流行音乐有兴趣,而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传统音乐。教师不能阻止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机会,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进行演唱,唱完后谈谈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随后,又让学生把通俗歌曲与课本中的经典名曲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经典名曲的经典所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动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单一、老套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审美氛围充足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把主要思想、作品风格、生活情趣等有机地与教学相结合,让每一节音乐课都与众不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制作生动有趣的视频、图像等,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新鲜感。音乐与情感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教师要用真情将音乐灌输给学生,学生才会真正爱上音乐。

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音乐教学中同样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鉴赏音乐,表达情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把教的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实行开放式教学,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4.教师素质是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的关键。作为学生的指导者,教师的自身素质一定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时俱进。所以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让学生善于发现美,激发学生用音乐表现美的欲望,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四、结语

音乐是一种洋溢着美的科目,高中教学是不能缺少音乐教育的,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更新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模式,真正把音乐教学实施于中学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任爱华.论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3).

篇(7)

论文摘 要:新课改高中音乐课程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对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作用、运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法。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其音乐鉴赏、表现和创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本人尝试在教学中引进探究性学习模式,对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认知发展相结合,起到较好的效果。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与作用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确定研究课题,在摄取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能力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协作精神,在探究—实践—论证—再认识的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探究性学习在欣赏课上的运用 

1.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化人文化的课堂教学体系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搜集和处理信息,为终生学习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学生的知识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等因素,这就决定了为达到音乐教学目标,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化和人文化的科学教学体系,可以归纳为提出问题(选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展示交流—评价总结几个环节。 

2.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教材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后,教师应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感染力、表现力强的作品来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善于提问,鼓励学生多提问,学生提问的同时也是思考表达的过程,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在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上有不同的见解,有差异就会有争辩,有争辩就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凸显其个性,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自主、合作、探究,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解决一般性问题,即学习的最基础环节和难度较小的问题。学生个体获得信息量较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主要是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 

 合作与探究环节,各小组将组员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课上集中,进行筛选、处理和讨论,对所要欣赏的作品有初步的分析,讨论中通过倾听别人意见、交流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确定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形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是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记录学生的观点,适当地予以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4.展示交流与总结评价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学习后,各组将在课上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单人或多人的艺术表演;可以是图文并茂的讲解;可以是多媒体课件展示;可以是播放音视频或影像资料对比欣赏等。每组展示结束后,学生相互进行评议,在评议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评议不仅要求研究小组的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样做”,对其他学生而言又是发散思维的过程,梳理和提高归纳能力的过程。通过感性体验活动,在理性的总结评价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从而达到音乐欣赏审美教育的目的。而教师的评价要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探究过程,教师都要给与肯定,培养其信心和勇气,激励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三、当前在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转变认识,更新观念 

1.自主学习表现为自己学习 

 学生完全地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完全自学。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探究,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原因是学生知识准备不足和缺乏方法上的指导。因而,正确的指导是很重要的。只有教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2.在合作学习中,只是个别艺术特长生表现突出 

 目前的高中课堂上多数学生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在欣赏课的合作讨论与展示等环节常会表现出被动消极的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具体分配任务,把适当的展示机会给他们,一旦学生有所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逐步地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和勇气。 

3.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 

 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或是结论性的总结有所偏差时,我们都要及时地发现予以引导,避免学生游离课堂。 

四、音乐鉴赏课开展探究性学习后的初步成效 

 在音乐鉴赏课开展探究性学习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课堂氛围宽松、和谐,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更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对音乐的兴趣浓郁了许多。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与思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对我们是一种挑战,也对个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开阔视野的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总结和完善探究性学习模式,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加的科学、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1]许菲.谈高中音乐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0,(5) 

[2]刘伟平.刍议音乐探究式教学[j].大众文艺,2010,(19) p227 

[3]滕艳.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p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