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0:15: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财务风险的相关定义
风险通常就是在某一行动中产生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因为在企业内部,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融资方式的不当导致企业没有偿还能力而产生的风险,是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客观产生的因素,它的产生是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本身就具有多元性、人员认识意识的局限性等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是由于负债资金,负债资金如果在一定的可控范围之内,则会对财务起到促进作用,但一旦负债资金过多,企业因为资金流的不充裕,会导致还本利息的压力增大,甚至于会导致破产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要从企业的战略思想对财务活动的管理进行分析,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
交通运输行业会因为市场的多变而面临复杂多变的宏观理财环境,由于外部环境的因素在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挑战,因此,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造成企业内部一定的财务风险。
2.2企业对财务活动管理环节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大企业也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大多数企业只一味地注重追求利润,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潜在的财务风险,因此只有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和研究,才能更好的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2.3风险评估机制的缺失
大多数企业评估财务风险基本上是凭借经验和主观意识决策,所执行的制度和政策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企业内部本身就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前期所依据的相关信息存在着不确定性,没有及时对管理方案、预计成本和潜在风险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因此导致出现决策的失误。
2.4企业内部管理理念和体制的落后
管理理念和体制的落后是造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近些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得到多方面不同程度的发展,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推进下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也有部分企业没有抓住机遇,被市场淘汰。对于这一类企业来说,导致其被市场淘汰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市场经济的竞争,而是因为自身的管理体系没有进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没有建成相关管理理念和体制。
2.5债务资金过度产生导致财务杠杆出现不平衡
在交通企业内部,保持一定量资金是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而交通运输企业的不断增长扩大会影响交通运输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经营活动扩大就会增加对资金的需求量,而当资金流不能进行流通时,负债资金就是企业最好的选择,负债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一旦负债资金过多就会导致财务杠杆出现不平衡,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中,出现财务风险。
3.规避财务风险的策略
要规避交通运输行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主要的措施就在于建立预测、防范、监督、化解财务风险的管理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预测与评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将财务风险进行一定的转移和分散,让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客观的经济效益,从而规避财务风险。
3.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确保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要完善交通运输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环境,树立全局控制意识,在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创建一个有利于形成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的环境,将财务风险的意识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风险的实用性。其次,要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运营分析控制制度、财产保护控制制度等,通过这一系列制度的创建,转移企业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风险,以此来提高相关的经济效益。再者,在企业内部形成内控制度之后,要能保证及时的执行,企业内部具有完善的内控制度,却在经营活动中不按照规章制度经营,那么企业的内控制度就形同虚设,因此,企业还需要制定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该制度的实行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内控制度的运转。
3.2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实现最终的财务目标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主要途径则是要提高报酬率和减少风险,而企业获得报酬率的主要来源是项目投资结构和股权决策,因此,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包括投资决策和股利决策,因此,交通运输行业应该要从最基本的财务管理要素入手,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的管理。
3.2.1资金的筹集
资金筹集是企业实现正常经营和运转的重要条件,而相对于企业的资金筹集必须要遵循“规模适当、筹集及时、来源合理”的基本原则。首先交通运输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及时进行资金的预测,其次要根据实际的资金成本、经营战略、资金额度和资本结构来确定资金来源,最后通过合法的渠道来获得资金。企业利用负债资金可以有效地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因此,在资金的筹集前期,需要分析研究营运和经营状况,并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选择合理的资金来源,对多种筹资方式进行分析比对,选择可行性较强的筹资方式,以便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财务风险。
3.2.2成本的控制
成本控制也是交通运输企业的重要控制部分,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必要措施,其根本的途径是要对企业实现“开源”和“节流”,前者主要受到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后者主要依赖的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因此,对成本的控制也是企业实现增盈、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成本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大小、职工福利,损害了企业所有者的权益,还间接地影响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秩序,严重的还会损害国家利益。
3.3建立企业内部预算管理体系
进行对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工作,及时地对企业的资金、业务、信息、人力进行管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规避财务风险。交通运输企业可以根据上一年的财务预算情况,综合考虑现阶段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国家经济形势,编制企业内部的全面预算报告。交通运输企业内部的预算工作主要分为经营预算、投资的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类。
第一,经营预算主要是指交通运输企业日常的各项活动预算,例如工程量、人工成本费用等。第二,投资预算主要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构建改造和更新等方面的研究;第三,财务预算主要是在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各分公司在计划期间有关于现金收支与经营成果的相关预算,它是对整个经营活动和投资的整体预算。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形成原因 预防对策
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对于特定企业而言,企业的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认清风险产生的原因,找到防范风险的对策,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财务活动中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发生偏差,从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与可能。财务风险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是指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风险无处不在,人们无法回避和消除它,只能通过程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减少或防止由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企业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和分配资金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具有蒙受损失的强能性。
(四)双重性。即收益性与损失性。风险不等于冒险,有风险也不一定就会有损失,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与收益是共存的,企业要合理处理二者的关系,运用财务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主要的是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和经济环境。国家法律的修订、利率的波动、通货膨账的产生、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企业之间存的竞争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有利的一面,也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的威胁,一个企业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二)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导致产生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由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和投资决策的失误使企业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由此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
3.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在我国有的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本身资金又不够,只好向外筹集大量的负债资金,造成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低下和内部管理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下,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加上企业管理混乱,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
1.会计人员管理水平低下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2.企业内部关系混乱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与方法
(一)防范财务风险,首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也就是说要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增强防范风险意识。企业要加大对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决策方法,还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对财务风险做出恰当的处理。财务风险的处理是风险的事后控制,具体方法主要有:①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提取一定规定和标准的坏账准备和减值准备。②在损失发生后,尽可能用已提取的风险基金进行弥补,或分批进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③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企业内部管理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
4.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方法
1.规避风险。企业对风险的对策,首先考虑到的是避免风险,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能获得的利润予以抵消时,避免风险是最可行的简单方法。对不守信用的厂商应拒绝与其发生业务往来;对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要放弃;在新产品试制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时要果断停止试制。
2.减少风险。企业要事先要从制度、文化、决策、组织和控制上,从培育核心能力上提高企业防御风险的能力。减少风险主要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减少风险的常用方法有:进行准确的预测,如对汇率预测、利率预测、债务人信用评估等;对决策进行多方案优选和相机替代;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获取政策信息;在发展新产品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实行设备预防检修制度以减少设备事故;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进行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采用可靠的保护和安全措施;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投资以分散风险。
3.转移风险。企业以一定代价、采取一定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他人承担,以避免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保险转移,即企业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等方式将财产损失等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承担。二是非保险转移。即企业将某种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企业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定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4.接受风险。对于损失较小的风险,如果企业有足够的财力和能力承受风险的损失时,可以采取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自行消化风险损失。风险自担就是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就是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地计提风险基金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相关政策
上述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办法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但是,这些方法难以防范与化解道德风险,因此,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动态地完善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良性运作,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1.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既是防范与化解道德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务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和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责任制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设计财务管理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并赋予各岗位权责,使之相互牵制,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分工与协作。二是财务管理的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要适应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市场竞争,扩大市场管理岗位的设置要动态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以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三是强化企业价值管理,并与企业实物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会计核算部门在搞好企业价值循环的反映与监督的同时,还需要有机地结合其他业务部门的实物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出现的问题。
2.动态地平衡企业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而资产负债率则制约着企业的发殿规模与结构,如果提高企业工作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现金流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确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总体规模,与之相应的是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在确定资产规模时必须考虑六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二是企业的管理能力;三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四是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五是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六是国家的有关行业政策。
3.切实依照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原则,确保决策科学化。财务风险的控制环节主要包括财务目标,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财务方案的实施与控制。在设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时要注意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强调目标风险与目标收益间的平衡,同时考虑利益关系人的道德风险;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时,各种分析方法要综合运用。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风险预警与防范
由于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作用,高校在人、财、物的消耗上,不能确定其量,高校身处市场经济中,对于财务风险一方面可通过市场调查、理论分析来掌握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及其程度,另一方面可通过一些技术方法来预测和抑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建立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1.高校财务风险
高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殊的经济主体,随着其发展与建设,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现金收付实现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建投资分离核算及校企不分的制度缺陷,诱因是高校事业收入的季节性与支出刚性的矛盾,应改革基建会计核算制度,实行权责发生制;完善项目核算辅助帐,监控账外债务的变动情况,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引进社会力量改革校办企业。
我们经常提到的“风险”多指对项目“不利”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利的风险存在于任何项目中,并往往会给项目的推进和项目的成功带来负面影响。风险一旦发生,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时不但未能达到项目主体预期目的,反而使其蒙受各种各样的损失。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1)基建工程欠款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各高校普遍加大了基建投资规模,办学条件“瓶颈”迅速转变资金“瓶颈”,基建的投资规模及工程款的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项目的完成进度。
(2)大额采购活动、维修工程形成的欠款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大额采购是指高校成批量采购教学仪器设备、家具、用具等,这类采购一般合同约定或到验收合格后付款,并且供货方亦习惯于按付款进度开具销货发票,因而所签购货款一般都没有进入高校的负债账簿中,财务部门难以监控,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
(3)对银行借款的过分依赖隐藏的财务风险:高校向银行借款始于上个世纪末,是与高校扩招密切相关的,在当时整个宏观经济偏冷,“教育产业化”观念盛行的背景下,高校成为金融资本追逐的热门领域。正因为如此,高校已经习惯于将银行借款作为应付支付困难的最主要资金来源。从理论上讲,只要国家金融政策不变,高校未来发展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银校合作是可以实现“双赢”的。对银行借款过分依赖的另一个潜在风险是巨大的利息支付压力。
(4)校办产业的连带风险。
2 .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度缺陷是根本,特殊的资金运动规律是诱因,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是关键。
(1)现金收付实现制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制度性根源。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区别之一是记账基础的不同,企业实现的是“应计制”,即费用是以“应不应该”由本期分担来确认,只要是本期收益了的费用,即使本期没有支付,也要确认为企业的债务,从而使得企业的债务明显化。高校实现的是“现金制”,即费用是以“是否支付”为标准来确认,这样高校所有赊购的资产或劳务均不作为费用(或支出),所形成的事实负债也不在总账中反映,是一种典型的“形式重于事实”的原则。
从目前研究高校的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基本是将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和原理照搬到高校财务风险研究领域中来,如用“学校年末对外负债总额占学校总经费收入的比重”,“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金比重”等指标衡量学校财务风险,而没有考虑高校“账外事实负债”因素,他们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反映也是残缺不全的。
同时,高校的“应收及暂付款”中的暂付款基本上是垫付款未核销数,实际上已经形成支出,因此,“应收及暂付款”中的实际资产含量与表列数据相差甚远,在通过“资产负债表”衡量高校偿债能力时,必然高估学校偿债能力,低估偿债风险,被低估的这部分财务风险正是高校财务风险的一部分。
(2)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建投资分离核算是又一制度原因。高校与企业会计制度第二个较大的区别在于高校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有两套核算体系。一套是核算教育主管部门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称之为教育事业费核算体系;另一套核算发展改革部门拨款和自筹建设资金,并向财政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直接报告,称之为教育基建投资核算体系。高校基本建设资金几乎全部来自银行借款,国家对高校的基建拨款,支付利息都不够,这样一来,基建投资核算体系相当于高校核算银行借款的一套“帐外帐”,把本来应该显现的高校财务风险“隐藏”了起来。
两套帐还形成另外一个政策漏洞,即把本应该记入教育事业支出的项目维修费用等通过附属工程的名义记入基建工程成本中,形成潜在的财务风险。
(3)高校事业收入的季节性与支出刚性的矛盾,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客观诱因。众所周知,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为教育事业拨款与教育事业收入,教育事业拨款是按月拨入的,而教育事业收入基本上是在每年的9月份新生入学时开始形成,10月份还需要将预算外资金上缴财政专户,使得高校的教育事业收入形成季节性收入。而高校的支出却是刚性的、均衡的,不存在季节性,而且受到地域、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的影响,北方地区与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这种收入的季节性与支出的刚性矛盾更为突出,财务风险系数相对也要大一些。
(4)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彻底,校企不分,是高校承担校办企业连带财务风险的体制原因。由于后勤社会化改革一直不彻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为校办企业等承担连带责任,从而带来连带的财务风险。
3. 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面对学校资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显现出的财务风险,高校应采取一定的预防财务风险的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
3.1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
(1)通过年末货币资金可供周转时间、年末净流动资产可供周转时间、自有资金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非自有资金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自有资金动用程度等9个指标用来反映学校在一定期间内的支付能力、资金构成、资金动用程度和隐形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能够综合反映财务状况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发现,在现实支付能力方面,年末货币资金平均一般可供使用8.7个月,而在潜在支付能力方面,高校的年末净流动资产只可供使用8.2个月,在“自有资金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和“自有资金净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上,2000年的平均值为41.10%和36.35%,而在“非自有资金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上,各校之间的差距不大;在“自有资金动用程度”方面,2000年的平均值为65%。
(2)科学预测资金需要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财务部门要针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预算情况,合理确定筹资规模,明确资金的用途,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资金投入,防止筹资不足影响事业发展或筹资过剩导致资金闲置浪费,高校在确定负债规模时可采用下式计算:
最大负债临界点=预算收入年增长额-预算支出年增长额-资金成本
当最大临界点等于零时,意味着高校可用预算收入的增长额补偿负债成本,同时不影响正常的业务支出。高校的负债数额控制在最大负债临界点以内时,学校财力是可以承受的,财务风险较低;当负债规模超过最大临界点时,将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将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支出。
(3)加强筹资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在筹资运用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多运用管理会计的手段,做到事前客观预测和分析学校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负债规模,事中灵活控制资金借入和偿还,优化长短期贷款组合,在减少财务风险和控制成本支出中找到均衡点。在分析高校负债状况和财务风险时可采用下式计算:
累计对外负债总额占预算总收入的比重=(年末累计对外负债总额/学校年度预算总收入)*100%
这一指标反映学校累计负债比率,负债比率越高风险越大。
年末净存款余额占学校年总支出的比重=(年末存款净余额/年支出总额)*100%
年末存款净余额=年末货币资金额+短期投资-借入款
这一指标反映学校净存款储备率,比例高,说明学校财务潜力大,偿债能力强;比例低,说明学校财力不足,短期支付能力不足,风险较大。
3.2 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1)改革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制度,实行“权责发生制”。
(2)完善项目预算辅助帐,监控“账外债务”的变动情况。
(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力度。
(4)建立合同审核制度:经费支出所附合同须经合同审核单位审核签字,然后科技处盖科研合同专用章,资产处盖购货合同章,以免因合同的不合规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
(5)引进社会力量改革发展校办企业。
关键词:财务风险 风险 评估 财务 财务管理
一、必要性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可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由于来自不同风险源的各类风险综合作用的结果终究会反映在财务信息上,因此财务风险可以看作是公司风险的集中体现及最终表现。财务风险形成于资本的流动过程中。从资本的垫支到资本增值的创造,最后是资本垫支的回收过程。资本循环的每一步都印上了财务风险的痕迹:本金垫支伊始,风险就已经启动;资本价值转换和增值的过程,就是风险的转移和积聚过程。所以说,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
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及内在财务风险分类 :
1、内部原因。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加上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存在管理漏洞,而这些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2、内在财务风险分类。由于各生产经营环节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之为内在财务风险。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的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1)筹资风险。它是由于负债融资不能如期偿还而带来的风险。(2)内部投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对内部资金投入所产生的风险。投入资金不足会破坏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投入资金结构比例不合理会形成流动比率过高或过低,固定资产闲置或不足;投入资金效益低等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3)经营内部风险。它是由于企业经营收入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这里主要指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风险。主要有销售风险、成本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以及相关法律风险等。(4)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方法和政策是否合理合法。。
三、防范措施和建议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探究风险的基础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风险导致的不利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为。经营风险主要从企业实物运动的角度,财务风险则主要从价值运动的角度,两种风险不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而已。财务活动不是游离于企业经营以外的另一种方式,而是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反映和控制。
2、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功能体系。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承担经营者的责、权、利,争取风险、收益和报酬的相互统一。其次,要建立合理的、协调的行为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解决好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等内部利益主体之间,以及企业和政府、企业和债权人等外部利益主体之间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的关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则是企业为降低风险,在财务风险猜测、决策、防范、处理的过程中,用来完成财务风险管理任务的各种手段和工具。主要采取以下工具规避财务风险:逃避、转移、分散、套期保值、自我保护。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一是建立客户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调整和甄别,建立客户信用分析档案和坏账准备金制度。对信誉不良的客户,对资不抵债的客户应及早收回货款;二是建立统计分析制度。通过完善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新问题,采取相应办法加以控制;三是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对风险较大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做到合理化决策,避免财务风险。
4、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和筹资方式,合理布置债权资本所占的比例。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财务杠杆收益和财务风险的一种最佳均衡,是公司筹资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资本结构。
5、引进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有机过程,通常包括:一是识别和评估风险。对企业财务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事前猜测和全面估计,认清企业所处的环境,剖析财务系统中的不利因素,划分出财务风险的强度和可能的损失程度。二是分析风险成因。三是预防和控制风险。四是风险的损失处理。
6、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规避财务风险。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7、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通过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监控。长期预警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收益率等指标;短期预警指标主要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来预测。
四、总结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控制的。企业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足够认识的基础上,制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和预警机制,建立起财务风险防火墙,才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风险,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晓安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财经论丛 2000:7 65~71
2、吴少平,李小燕 《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 2000
3、朱望生:《论企业财务风险》,会计学会2002年第10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现状 原因 防范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而言: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内容,其中筹资风险是由于筹资过程和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筹资运用效果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投资风险是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环境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而使实际投资利润率小于预计投资利润率的风险。可以说,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离开了风险因素,也就无法正确评价企业报酬的高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我国的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低下,亏损较为严重,有的甚至达到了资不抵债的危险边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忽视财务风险是大多数企业经营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有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限度,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 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要敢于冒风险。风险与收益同在,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高风险必然带来高收益。企业不敢于冒风险,那可能会失去很多契机,因为风险的存在,也会给企业带来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但同时,企业一定要学会控制风险,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针对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财务风险:
1、要增强企业资产流动性。一是贮存流动资产,即在资产组合中保持一定比例的易变现资产。二是购入流动资产,即通过销售流动性存货来实现变动性。企业必须权衡利弊得失,以合理的方式取得流动性资产,通过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搭配和筹资能力的合理运用,以最低的成本避免由于流动资金短缺和流动资金过剩而招致的损失。
2、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企业冒险总会存在风险,企业不能为了持续的追求高利润,不计后果,大肆投资举债,增加财务负担,利润多少不是衡量一企业强与弱的唯一标准。过度负债不仅会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而且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中断、阻塞、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不能按时偿债,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甚至导致破产。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然后才是高额利润。应排除一切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不能冒生存受威胁的风险,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来控制风险。
3、要选择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以最低资金成本,最小风险程度,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求最佳配合。在有利的市场环境中,采取进取型策略,并对可能的风险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可以适当多借入资金;在不利的环境中,应谨慎从事,耐心等待有利时机的转化,以此组织调整资本结构,并做到胸中有数,机动灵活,可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
4、要控制负债比例,防范筹资风险。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流转的起点,而过度举债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受市场环境变化、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资金运用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而产生企业筹资方面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二大类:一是股东、出资人的投资。二是借入的资金。股东和出资人投资的资金,可以被企业长期使用,不存在还本问题,但是其风险存在于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和投资者对预期股价和股利的期望值降低方面。对于企业借入资金,在资金使用效益不佳的情况下,会给企业带来不能偿还到期借款本息的风险。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企业应选择以下投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首先,企业筹资应选择内部积累,这种方式筹资难度小,风险小,保密性好,能为企业保留更多的借款能力。其次,如果企业从外部筹资,应首选发行一般公司债券,其次是发行股票,因为普通股票发行成本高于债务发行成本,外部筹资最后的选择是向银行借款,把还本付息的财务压力降到最低程度。
5、要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控制投资风险。企业需要正确地进行工程项目、证券投资、对外投资决策,防止发生投资亏损、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资产减值和资金沉淀的情况。在投资前进行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进行投资组合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策略和适度的接受风险。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可能使企业面临威胁,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如国家政策变化、法律条文修改、利率波动、原材料市场变化等,都可能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2.资本结构不合理。许多经营者认为,资金越多,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因而盲目扩大资金规模,忽视对资本结构控制。在市场不景气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增多、利润减少,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有可能息税前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使企业面临财务危机。
3.市场风险机制不完善导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大。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很多制度还不规范、不成熟。整个市场的风险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完善的市场风险机制应是:高风险的产业利润高,并且承担风险的企业的权利和责任非常明确。而现实的情况是有些风险高的产业利润并不比低风险产业利润高,有些承担风险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很不明确。
4.从业人员素质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来临时往往措手不及;有的企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纵容甚至参与违法事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5.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我国很少有企业建立起规范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缺乏准确预测、衡量、跟踪、解决财务风险的方案和程序,企业无法准确预见和把握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风险,从而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就是指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可以帮助人们主动去揭示引起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
2.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必要条件,没有不确定性,也就没有了风险。对于不确定性的控制有助于财务风险的控制。
3.可度量性。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可以用数学尤其是概率统计等科学方法来进行度量。如果企业财务风险不能度量,对财务风险控制便是一句空话。
4.双重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双重性是指财务风险既有收益的一面,又有损失的一面。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对我们全面把握财务风险有很大帮助,既要看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避免财务风险损失;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风险领域的探索和研究。
5.全面性。企业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对我们从全局出发有很大裨益,既要探寻各种财务活动中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表征及度量和控制方法,又要对企业财务风险整体进行全面管理。
三、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措施
1.提高企业应变能力,防范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
首先,要分析财务报表,随时准确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在作财务分析时,要重点分析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其次,要随时收集外部环境信息,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的机遇及所面临的威胁。如央行一再提高利息率、存款准备金率,财务人员要仔细分析这些变化为企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再次,准确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对于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企业可运用投资报酬率、内含报酬率、回收期等指标进行分析决策;对于所面临的威胁,要尽可能采取各种规避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企业可采取的防范措施有风险转移法和会计上的提取损失准备法。风险转移法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一是将某种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二是将资金转换成黄金或其他不易贬值的固定资产。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企业可借助会计上对各风险事项进行评估并提取风险准备金做法。
2.改善资本结构。
为防范资本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财务风险,一要树立资本结构控制观念;二要参照国家要求、同行业平均水平、竞争对手情况建立企业资本结构控制标准,如一般生产性企业流动比率应控制在2左右,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40%—69%。
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为防范财务人员素质原因造成的财务风险,一要建立财务人员培训机制。要制定培训计划,为财务人员参加培训创造条件,对财务人员实行定期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要制定培训考核制度,考核合格者上岗,不合格者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参加培训或予以解聘。二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应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不仅要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有关的风险,还要控制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建立预警体系是进行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财务风险预警是要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预防风险或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财务风险预警对于预防或识别重大财务风险事件显得尤为重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具体步骤有:
【关键字】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防范对策
所谓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房地产企业在项目投资、融资、使用资金和利润分配等活动中由于主客观因素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的重大影响,房地产行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负债引起的,这成为制约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虽然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使得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这就使得很多开发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把财务管理问题置于脑后。由于对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都不能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领导的不重视使得财务部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规章制度方面更是无人问津,导致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形成。
(二)对财务预算不够重视
房地产产品的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从规划设计开始,要经过可行性研究、建筑安装、拆迁、配套工程、绿化工程,一直到产品上市,这个时间是比较长的,周期越长,在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风险也就越大,因此更应该做好财务预算工作,这样才能降低风险的形成。然而,一些房地产企业只想着让产品尽快上市,没有对土地成本、资金运作、经济效益等作出详细的财务预算和分析,使得资金的使用过于盲目,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增加了财务风险。
(三)资本结构不科学
利息的减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房地产企业往往举债过度,这就使利息减税带来了经济效益被抵消,并且随着企业负债比重的增加,利息负担也越来越严重,企业的还债能力不断降低,财务风险势必会不断增加。房地产企业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比其他方式筹资的成本低,但单项资本成本的高低不能作为衡量资本高低的标准,总资本成本才能作为衡量负债水平的标准,房地产企业的资本结构亟待优化。
(四)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的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往往采用融资的方式为自己筹集资金,主要的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企业基金、股权投资、信托融资等等,但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过于单一,主要凭借商业银行的贷款来筹集资金,满足企业投资的需要。房地产企业在融资方面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直接制约了融资渠道的开展,在行业发展以来,主要还是依靠银行进行融资,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支撑体系,因此风险比较集中,不能通过分散风险的方式降低财务风险。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完善部门和制度建设
思想上的重视对行动有直接的指导,房地产企业首先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具体做法是完善财务管理机构。从经营者来说,不但要重视财务管理,还要懂得财务管理,并不断学习有关财务管理的知识,了解会计信息,提高风险意识,只有领导重视起来,才能对财务管理人员做表率,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其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还有利于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再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不仅要学会风险发生后如何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更要重视风险的预警,防患于未然,把风险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
(二)加强财务预算工作
由于房地产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因此财务预算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财务预算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因此,企业应该加强财务预算工作,以财务预算为基础,对企业资金的收集和使用做出具体的分配和安排。在进行项目预算时,财务部门应该对项目的可行性、设计费用、开发成本、间接费用、借款计划、经营收入等都列入预算范围之中,提高财务预算的全面性。在进行资金预算时,财务部门应该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现状制定明确的财务预算体系。
(三)建立科学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主要由负债的规模和结构组成,因此,科学的资本结构应该包括适度的负债规模和合理的负债结构。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负债经营带来了高效利益,降低因为负债带来了财务风险,就需要控制负债率,坚持适度的原则,当资本的收益大于筹资的资本,资产的负债率就越高,如果资产的负债率过高,又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带来影响,因此企业应该以流动资本及时补充负债资本,降低负债率。就负债结构来说,长期资产应该有长期负债资金支持,短期资产应该有短期负债资金支持,如果长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支持,或者短期资产由长期资金支持,那么就会出现不合理的现象,企业的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也将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
(四)明确战略目标
融资是房地产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房地产的决策能力就是行使企业的融资、投资、利益分配等活动,满足资金使用者的需要的能力,因此,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决策能力对企业融资有一定的帮助,而融资渠道的扩大对于分担财务风险又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可以建立多元化的战略目标,对企业财务认真做出可行性分析,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大量筹集外部资金,负债筹集资金会为房地产带来财务杠杆效应,企业应该采用积极的筹集策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扩大融资渠道,降低筹资产生的风险。
三、总结:
房地产行业属于我国的新兴行业,发展时间短本身就促进了财务风险的形成,加之企业的不重视或者防范手段落后等原因,使得财务风险成为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阻碍,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在思想上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在制度上健全风险管理和财务预警体系,在手段上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促进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高.最新房地产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及风险分析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实物全书[M].中国工程建筑出版社,2007.
[2]张艳平,张康.浅谈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3).
[3]陈蕾.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特点及政策效应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8,32(3):34~35.
[4]朱文莉,耿宏艳 . 上市房地产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J]. 财会通讯,2011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