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0 15:56: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篇(1)

对法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影响法国航空航天产品出口管制受其国内法及欧盟相关法律约束。总体来看,欧盟在这一领域法制化程度较高,其法律规定因其联盟成立宗旨与目的而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根据《两用物项规章482/2009》的规定,附件2中项目适用欧盟通用出口许可,这一许可在欧盟各成员国国内均具有效力。在2011年规章修订之前,欧盟通用出口许可的范围仅包含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瑞士和挪威七个国家出口清单所列极敏感两用物项以外的其他两用项目。2011年修订后的欧盟通用出口许可共分为六类,附件2a即为原文本中附件2所涉及的欧共体通用出口许可,附件2b、2c、2d、2e、2f即规定了向其他指定目的地出口指定物项的内容。随着修订后附件2中两用物项类别及出口目的地国家的增加,欧盟出口贸易领域也日益扩大,不仅降低了出口成本,还提升了欧盟成员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促进法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04年1月1日起,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GroupementdesIndustriesFranaisesAéronautiquesetSpatiales,GIFAS)即代表了法国航空航天及国防安全领域企业的利益。航空工业企业是航空工业的主体,其中法国大部分航空工业都加入了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目前,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目前有包括法国飞机制造公司、空中客车公司、泰雷兹公司等在内的322家企业。这些企业活跃于航空航天工业的各个领域,如军民用飞机、直升机、发动机、导弹及武器、卫星及发射系统,安全防卫系统以及相关软件应用等等。协会中的积极成员可以分为主要的合同商及大型承包商,机载设备生产商以及航空中小企业委员会中的中小型企业三类。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每年都会年度报告以公布上一年度法国航空航天产业在航空航天及国防安全领域的重要数据。根据法国航空航天协会2012-2013年年度报告,法国航空航天工业总收入,通货膨胀调整前后总收入及出口收入比例。由图表显示数据分析可得法国航空航天企业订单中出口合同占绝大比例,出口收入在通货膨胀调整前波动较为明显,在通货膨胀调整后较为平稳,同时可以预见到随着欧盟出口贸易领域的扩大化,法国航空航天产品出口订单及收入也将在日后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为符合《两用物项规章428/2009》的基本原则以允许成员国出于对其国家安全或公共政策之考虑限制两用物项出口,规章第4条引入了全方位管制条款,即允许在某些情况下,成员国可对未列入附件1和附件4中的两用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条款的制定源于使出口管制项目的更新与技术飞速发展相一致的需要,同时也可限制因技术创新而未列明在附件1和附件4中但可用于军事的民用物项的出口。此外,根据规章规定,成员国还应成为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及出口管制协议的成员,法国一直致力于推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核武器扩散,同时还积极参加与信息交换、透明化相关的国际实践。在常规武器领域,法国实行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其中涉及到联合国的宗旨及原则,人权,禁运及其他国际社会所认可的限制性措施,武器管制等。这也为法国进行航空航天产品出口的同时提供了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能更为有效的保护本国国民及航空航天产业的利益。

二法国航空航天产品出口管制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目前,在《两用物项规章428/2009》附件2所含六类欧盟通用出口许可中的2c、2d、2e三类都已将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列为出口目的地之一,但欧盟及法国对华出口管制总体而言仍未放宽。航空航天产品因其自身特殊性而具有军民两用性质,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相关出口管制的专门立法。我国作为航空大国,在与他国进行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应借鉴法国及欧盟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的相关法律政策完善我国航空航天产品出口管制制度。

1加快我国航空航天产品出口管制

法律制度制定进程我国现已成为国际航空航天市场重要一员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航空航天产品出口法律制度却远远落后于美国、法国等航空航天大国。目前,我国没有关于航空航天产品出口管制的专门立法,相关规定散见于各类行政规章及部门规章中。目前现行有效的主要有《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管理办法》(2009年)、《民用航空零部件出口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200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200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2002年)和《有关化学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办法》(2002年)。从效力等级来看,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多属于行政规章,与航空航天产品出口管制相关的核心法律文件均属于部门规章,其效力等级较低且项目类别繁琐。从法律文件制定及修订时间来看,其管制清单项目内容都已与当前国际航空航天市场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法律文件条文设置上来看,我国规定都较为笼统,对航空航天产业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国应当借鉴法国及欧盟航空航天产品出口管制法律制度的做法,在短期难以制定专门立法的情况下,应先明确军民双线的出口管制模式,对两用物项出口管制制定专门立法,在该法中确定管制项目类别,并将各类别的具体项目内容规定于法律文件的附件之中。这样既提升了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又统一细化了现有的各类部门规章,同时设置全方位管制条款以弥补法律的滞后性,为各企业实际操作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并发挥指导性作用。

2积极参与多边出口管制机

制从法国的航空航天产品出口管制的发展沿革不难看出法国一直都是多边出口管制机制的成员国。多边出口管制机制不仅仅是提供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由于成员国之间实行通用的出口管制清单及许可程序,既保证了交易环境的稳定与安全,还可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将风险较低物项的出口程序简化从而使得交易更为高效。当前国际社会的航空航天大国多为“核供应集团”、“澳大利亚集团”、《瓦森纳安排》等多边出口管制机制的成员国,我国也应当跟国际社会主流做法相一致,积极参与其中,提升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其他航空航天大国的交流合作。

3改善与他国的经贸关系

篇(2)

关键词:3D打印产业;数字化制造;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1-0090-04

近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中,将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引发了世人的关注。作为新生事物,什么是3D打印技术?它与传统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有什么区别?发展的意义何在?我国发展现状如何?下一步应如何发展?

一、3D打印概况

(一)3D打印的概念

3D打印技术是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被称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运用该技术进行生产的主要流程是: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立体的加工样式,然后通过特定的成型设备(俗称“3D打印机”),用液化、粉末化、丝化的固体材料逐层“打印”出产品。3D打印技术是“增材制造”的主要实现形式。“增材制造”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去除型”制造。传统数控制造一般是在原材料基础上,使用切割、磨削、腐蚀、熔融等办法,去除多余部分,得到零部件,再以拼装、焊接等方法组合成最终产品。而“增材制造”与之不同,无需原胚和模具,就能直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通过增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简化产品的制造程序,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二)3D打印技术所依托的关键技术

3D打印技术需要依托多个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信息技术,即要有先进的设计软件及数字化工具,辅助设计人员制作出产品的三维数字模型,并根据模型自动分析出打印的工序,自动控制打印器材的走向;精密机械,即3D打印技术以“每层的叠加”为加工方式,产品的生产要求高精度,必须对打印设备的精准程度、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材料科学,即用于3D打印的原材料较为特殊,必须能够液化、粉末化、丝化,在打印完成后又能重新结合起来,并具有合格的物理、化学性质。客观说,目前3D打印技术尚不成熟。作为一项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还需要在各相关领域投入较大的研发力量,才能掌握完整的核心技术。

(三)3D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在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部件制造的有效手段,在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家电、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一定应用,在工程和教学研究等领域也占有独特地位。

具体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制造。可应用于产品概念设计、原型制作、产品评审、功能验证。制作模具原型或直接打印模具,直接打印产品:3D打印技术制造的小型无人飞机、小型汽车等概念产品已问世,家用器具模型也被用于企业的宣传、营销活动中;文化创意和数码娱乐:可作为形状和结构复杂、材料特殊的艺术表达载体。科幻类电影《阿凡达》运用3D打印技术塑造了部分角色和道具,3D打印技术制造的小提琴接近了手工艺的水平;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可对形状复杂、尺寸微细、性能特殊的零部件、机构进行直接制造;生物医疗:可应用于人造骨骼、牙齿、助听器、假肢等的制作;消费品:可应用于珠宝、服饰、鞋类、玩具、创意DIY作品的设计和制造;建筑工程:可应用于建筑模型风动实验和效果展示,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模拟;教育:可应用于模型验证科学假设,用于不同学科实验、教学。在北美的一些中学、普通高校和军事院校,3D打印机已经被用于教学和科研;个性化定制:可提供基于网络的数据下载、电子商务的个性化打印定制服务。

从市场应用份额看,3D打印技术应用在汽车及零配件领域占37%,在消费品领域占18.2%,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占13.7%,在商业机器领域占11.2%,在医疗领域占8.8%,在科研方面占8.6%。

二、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3D打印技术的研发,初步取得成效。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在3D打印设备制造技术、3D打印材料技术、3D设计与成型软件开发、3D打印工业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已有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激光直接加工金属技术发展较快,已基本满足特种零部件的机械性能要求,有望率先应用于航天、航空装备制造;生物细胞3D打印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已可以制造立体的模拟生物组织,为我国生物、医学领域尖端科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目前,依托高校的研究成果,对3D打印设备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公司实体主要有:北京殷华(依托于清华大学)、陕西恒通智能机器(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湖北滨湖机电(依托华中科技大学)。这些企业都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化,部分企业生产的便携式桌面3D打印机的价格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成功进入欧美市场。

一些中小企业成为国外3D打印设备的商,经销全套打印设备、成型软件和特种材料。还有一些中小企业购买了国内外各类3D打印设备,专门为相关企业的研发、生产提供服务。其中,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杭州先临快速成型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了3D打印服务中心,发挥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向国内外客户提供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家用电器、汽车配件、通信技术、航天、军工等领域,3D打印技术被越来越多应用到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在医疗领域,国内高水平的医院使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提供定制的牙齿和骨骼替代物以及具有仿生性能的体内植入物。在教育领域,我国有很多高校购买了3D打印设备,开展多个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3D打印设备拥有国。

3D打印产业正成为投资热点。不少原来从事数字化技术、材料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的企业纷纷考虑投资开发3D打印设备生产和服务。

资料来源:《3D打印技术将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载自《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2012年10月1日。

目前,我国3D打印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系列影响3D打印产业快速发展的问题。

第一,缺乏宏观规划和引导。3D打印产业上游包括材料技术、控制技术、光机电技术、软件技术,中游是立足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平台,下游涉及国防科工、航空航天、汽车摩配、家电电子、医疗卫生、文化创意等行业,其发展将会深刻影响先进制造业、工业设计业、生产业、文化创意业、电子商务业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但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业的相关规划中,对3D打印产业的总体规划与重视不够。

第二,对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我国虽已有几家企业能自主制造3D打印设备,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研发力量不足。在加工流程稳定性、工件支撑材料生成和处理、部分特种材料的制备技术等诸多环节,存在较大缺陷,难以完全满足产品制造的需求。而占据3D打印产业主导地位的一些美国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目前,欧美一些3D打印企业依托其技术优势,正加紧谋划拓展我国市场。我国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投入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很少。

第三,产业链缺乏统筹发展。3D打印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体系和市场平台。在供应商和服务商体系中,包含工业设计机构、3D数字化技术提供商、3D打印机及耗材提供商、3D打印设备经销商、3D打印服务商。市场平台包含第三方检测验证支持、金融支持、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而目前国内的3D打印企业还处于“单打独斗”的初级发展阶段,产业整合度较低,主导的技术标准、开发平台尚未确立,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还处于无序状态。

第四,缺乏教育培训和社会推广。目前,我国多数制造企业尚未接受“数字化设计”、“批量个性化生产”等先进制造理念,对3D打印这一新兴技术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企业购置3D打印设备的数量非常有限,应用范围狭窄。在机械、材料、信息技术等工程学科的教学课程体系中,缺乏与3D打印技术相关的必修环节,还停留在部分学生的课外兴趣研究层面。

三、我国发展3D打印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数字化制造浪潮。发达国家为解决近年来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难题,大力倡导“再工业化、再制造化”战略,提出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技术,并希望通过这三大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突破,巩固和提升制造业的主导权。虽然3D打印等数字化制造的核心技术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还不成熟,但在产品设计、复杂和特殊产品生产、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已显示其独特优势。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对我国的深刻影响,加快3D打印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一)发展3D打印产业,可提升我国工业领域的产品开发水平,提高工业设计能力

传统的工业产品开发方法往往是先做模具,然后再做出样品,而运用3D打印技术,无需模具,就可以把制造时间降低为以前的1/10到l/5,费用降低到1/3以下。一些好的设计理念,无论其结构和工艺多么复杂,均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短时间内制造出来,从而极大地促进产品的创新设计,能够有效克服我国工业设计能力薄弱的问题。

(二)发展3D打印产业,可生产出复杂、特殊、个性化的产品,有助于攻克技术难关

3D打印技术可为基础科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在航天、航空、大型武器等装备制造业,零部件种类多、性能要求高,需要进行反复测试。运用3D打印技术,既在研制速度上具有优势,还可以直接加工出特殊、复杂的形状,简化装备的结构设计,化解技术难题,实现关键性能的赶超。在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中,3D打印以“细胞打印”、“仿生定制”等形式出现,把标准化、自动化的机械加工业生产方式,应用到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以生物组织为原材料的制造业,有望成为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3D打印技术,将促进我国在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试验、人体组织和器官再造等领域取得技术进步。

(三)发展3D打印产业,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大批量的个性化定制”将成为重要的生产模式。3D打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的紧密结合,将衍生出新的细分产业、新的商业模式,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自主创业者可通过购置或租赁低成本的3D打印设备(一些3D打印设备已低于1万元),利用电子商务等平台,为大量消费者定制生活用品、文体器具、工艺装饰品等各类中小产品,激发个性化需求,形成一个数百亿甚至数千亿元规模的文化创意制造产业,并增加社会就业。

四、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3D打印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其优先发展

建议将3D打印技术定位为生产业、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先进制造、电子商务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将该产业纳入优先发展产业及产品目录。在财税金融政策上,鼓励企业投资、研发、生产和应用3D打印技术,支持3D打印设备的进出口。

(二)加强3D打印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积极引导工业设计企业、3D数字化技术提供商、3D打印机及材料研发企业和机构、3D打印服务应用提供商组建产业联盟,利用有关学会、协会的平台加强研讨和交流,共同推动3D打印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促进3D打印技术发展的市场建设,包括3D打印电子商务平台、3D打印数据安全和产权保护机制、3D打印技术及关联项目投融资机制等,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提升3D打印技术水平

设立3D打印产业专项基金,重点推进数字化技术、软件控制、打印装置、材料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在研发扶持中,要注意建立公平、公正的研发绩效评估体系,鼓励各研发主体探索不同的技术路径。加强对3D打印产学研合作的支持,特别对实施产业化的企业在市场销售、推广上给予政策支持。

篇(3)

【关键词】加工贸易,江苏,转型升级

一、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现状

(一)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主要包括机电产品、以光电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及航空航天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家具及其零件、液晶显示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手机零件等。

(二)加工贸易产业技术水平低。江苏产业的技术吸收和模仿创新能力近年来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未来产业发展的目标以及距离现实产业发展的要求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重引进轻消化吸收”是江苏在技术引进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弊病。

二、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因,建立如下的回归计量模型:

其中,manu_share表示中国加工贸易结构,为被解释变量;industry_share代表中国的产业结构,fdi_share代表外商直接投资。others为其他解释变量,可以是各要素的比率或国内技术水平等。是随机扰动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他未考虑的因素对加工贸易结构的影响。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10%,5%,1%的t统计量显著水平。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劳动力禀赋条件、技术进步以及利用外资等因素整体上对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推动力不足。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江苏加工贸易还处在量的发展阶段,虽然已经开始了转型升级,但是其内在的促进机制还不成熟,尤其是利用外资和技术进步等关键因素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因此,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这些影响因素的促进作用,江苏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将会获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淑琴.浙江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目标与对策研究[R].社会科学规划.2008.

篇(4)

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4家单位联合主办,西安阎良航空基地具体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于10月17~21日在西安、阎良、蒲城三地同期举行。其中大会开幕式、航空设备器材展、项目签约暨成果会在西安绿地笔克会展中心举办,通用航空高峰论坛暨专业论坛在阎良中飞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飞行表演、飞行器静态展、飞行体验及相关商务交流活动在蒲城内府机场举办。西安和蒲城两大展区共设展位335个,参展企业共有238家,其中,国外企业占20%,省外企业占47%,省内企业占33%。本届通航大会静态展示的飞机有112架,参会企业达到508家,参会嘉宾共计1200余人。此外,本届大会签约项目共计46个,签约总额为229.1亿元,交易飞机106架。本届通航大会不仅参展飞机、企业、展品、嘉宾数量均较上届均有较大增长,而且还加入了许多新元素。正如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夏兴华所说:“通航大会规模逐届扩大,参会企业越来越多,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大会影响力逐渐提升,为推动中国通用航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各路航企齐亮相

与上届大会一样,本届大会的最大亮点依旧是“民企制造”。会展上,几乎通用航空产业链上从整体制造到运营管理,从人员培训到飞行俱乐部的各个领域都有民营企业的身影。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公司不仅携DA40D再次亮相通航大会,还分别与领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北京万润航空有限公司,包头众翔国际通用航空学院有限公司、黄河三角洲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甘肃瑞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签订了共36架的机队订单,总销售额达1.08亿元,实实在在地让“国产飞机”热了一把。据悉到目前为止,DA40D飞机在国内总销售量已达274架,其中交付使用109架。与之相比,其他民企也毫不逊色。位于江苏省建湖县蓝天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的艾雷奥特(江苏)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携Aero AT系列小飞机首次在国内亮相。产品推介会上,艾雷奥特公司与泛亚通用航空投资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了35架通用飞机销售协议,交易总额达6300万元。据悉,艾雷奥特(江苏)公司通用飞机制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美元,正在申请中国民航总局的TC认证,首架飞机将于明年年初下线,有望成为江苏省首家飞机整机制造企业。

虽然民营资本在通航领域十分活跃,但中航工业通用飞机有限公司、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比奇飞机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展会上的表现自然更胜一筹,它们纷纷亮出了自家的“杀手锏”。其中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国家队,共展出了包括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简称“蛟龙”600飞机)、领航150飞机大尺寸模型及西锐SR20飞机真机等在内的七款通用飞机。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在蒲城内府机场通飞展区展出的一架1:1尺寸的西锐SF50飞机展示样机。靓丽的涂装,精美的外观,吸引了大批观众排队参观。据介绍,这款飞机研发取证工作目前进展顺利,预计2015年年底开始交付客户。赛斯纳在蒲城展出了一架208“凯旋”多用途涡桨飞机和两架172“天鹰”活塞飞机。当被问及为何选择208“凯旋”飞机来参展时,赛斯纳业务与发展高级副总裁史邦利表示,这款飞机是整个通用航空产业链里面最具代表性的机型,现在国内有近40架飞机已经投入使用。美国比奇飞机公司此次派出空中国王C90GTx参展。大会上比奇公司不仅与陕西中俄飞行学院签订了2架C90GTx的订单,金额达1000万美元,还完成了与中国民航大学朝阳飞行学院1架飞机的交付。

除了我们熟悉的这些制造商,本届航展也吸引了不少海外的“新面孔”。来自美国的穆尼飞机公司是首次参加通航大会,该飞机公司派出的两架所属单发四座飞机,历时14天,跨洋飞行2.4万千米赶赴通航大会现场。另有美国泊鹭飞机公司、意大利泰克南飞机公司等企业也积极参展。他们都表示公司十分看好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前景。

飞行表演新元素

飞行特技表演作为通航大会的重头戏,历来都是老百姓最关注的内容。尽管表演首日,天空能见度不高,但表演者和观众的热情却没有丝毫削减。一大早,十里八乡的人们便聚集在展场内外,期待一睹特技飞行表演的风采。大会共有来自国内外的28架通用飞机进行了80余架次的飞行表演。一架冲入云霄的运五飞机,拉开了本届通航大会飞行表演的帷幕。这架飞机上载有10名跳伞运动员,他们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国旗飘飘”和“仙女下凡”表演。其中“仙女下凡”是跳伞表演的亮点所在。2名男跳伞队员拉出五彩云烟,5名女跳伞队员身着不同颜色的古装,踏烟飘然而下。这些扣人心弦的花式跳伞和动力伞表演是通航大会首次加入的环节。

国外飞行特技表演,自然是最吸引大家眼球的部分。瑞典“斯堪的纳维亚”、立陶宛“空中匪徒”等国际知名特技飞行表演队再次亮相通航大会,先后上演了“模拟空战”、“多机编队”、“双机特技”、“空中绘图”等精彩节目,其中立陶宛三机闪爆飞行的场面震撼了在场的所有观众。瑞典“斯堪的纳维亚”也拿出了自己的“独门”飞行绝技,一次次挑战极限的超低空贴地飞行和连续横滚飞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五机编队表演首次亮相通航大会现场,五架特技飞机时而排成楔子队形、时而排成三角队形,在空中来回盘旋。最后,五架飞机同时向上加速飞行并拉出烟雾,以一个漂亮的“空中开花”造型结束表演。

此外,精工通航、中飞通航、金胜航空等国内多家公司的通用飞机也轮番登场,一展风采。“中国环球飞行第一人”陈玮和航空基地共建的“天龙”特技飞行表演队也首次驾驶国产初教-6型飞机献上编队飞行和滚转飞行等精彩表演,据悉这也是该表演队成立以后的首次演出。

民众广泛参与

本届通航大会更加注重贴近广大航空爱好者和普通民众。他们不仅可以享受到世界顶尖特技飞行大师带来的视觉盛宴,还能亲自体验一把开飞机的感受,并可现场报名学开飞机。在静态展示区,不论是专业客户,还是普通观众,都可以亲身参与飞行体验。据介绍,大会参展商不仅为专业客户开设飞行体验时段,针对普通观众也有多家通航运营企业现场提供低空飞行体验的机会,使观众亲身参与互动,感受飞行魅力、体验航空乐趣。此外,大会还增设了“飞行培训展区”,组织来自国内外的飞行培训学校进行展示及活动。参会观众在展区可以观看通用航空飞行电影,学习第一手通用航空知识,利用模拟器亲身体验飞行,有兴趣的人还可以直接在现场报名学习飞行。

政策东风或再起

在本届通航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林左鸣、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夏兴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王锦珍分别致辞。其中最让业内振奋的消息是,夏兴华在致辞时所透露的:民航局最近成立了由李家祥局长担任组长的通用航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通用航空发展办公室,以此统筹行业资源,加大通用航空工作力度并集中开展了九项工作。一是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通用航空发展。目前,已核定向64家通航企业发放2010年-2012年年度补贴近4亿元,近期正在核定2013年度的补贴办法。二是落实《引进通用航空器管理暂行办法》,取消除喷气式飞机以外的一般通用航空器引进审批制度,改为备案管理。除波音737、空客A320等大型喷气式公务机外,其他喷气式公务机的引进下放到各民航地区管理局审批。三是积极推进公务航空发展。四是继续抓好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将在全国建设100个通航飞行服务站;到2020年以前,完成600多套ADS-B布点建设。五是加快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到2015年,通航飞行员将达到2600人左右。六是完善通用航空试点工作机制。七是减少行政审批,提高通用航空运行效率。争取到“十二五”末,在通航运行管理、适航管理以及机场建设管理等方面,以更加开放、高效、便民的行政管理模式支持通航发展。八是大力支持我国航空制造产业发展。九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低空空域开放的各项工作。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成立通航领导小组”意味着政府部门正式将支持通航发展从文件上落实到行动中。再加上有消息称《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和《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等法规也有望年内颁布,届时通用航空飞行审批程序将大大简化。此外,夏兴华还透露截至目前我国现有通用航空企业178家,在册的通用航空飞机1610架,现有399个通用机场与临时起降点,预计今年飞行总量接近60万小时,较上年增长8%左右。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表示,目前通航产业的确呈现政策信号强劲的特点,但目前通航热的是话题,而非实质性的投入,中国通用航空远未进入实质性发展快车道。

论坛逐渐多元化

本届通航大会同期举办了通用航空高峰论坛及多个专业分论坛。作为主论坛的通用航空高峰论坛吸引了800多位国内外通航业界人士、行业部门主管、通航领域专家出会,重点围绕国内通航产业现状及鼓励政策、中航工业通航产业战略布局、航材保障、飞行培训、通航国际合作等业界密切关注的焦点话题进行了交流,共商中国通航发展大计。

高峰论坛上,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副司长刘峰介绍了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他认为目前我国通航领域中飞行驾照培训、公务航空增长速度较快,为通用航空提供保障服务的固定基地运营商开始起步,边远地区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试点也初见成效。西安渭北工业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金乾生指出,从第一届通航大会到现在,六年过去了,但我国通航发展的时机才刚刚出现。他认为要想发展通航,业内有三件事要做,即产业条件的建设,产业主体的培育及产业要素的保障。金乾生还指出通航产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市场,我们应该先做市场后做工厂,依靠飞行带动市场,从产品思维走向产业链思维。

通用航空高峰论坛共设10个专业分论坛,分别是通勤航空发展论坛、航材保障论坛、中德通航发展论坛、卤阳湖航空速递与物流发展研讨会、通用航空培训论坛、第二届长江证券通用航空投资论坛、通用航空产业园与机场建设论坛、通航法治论坛及赛斯纳飞机公司208凯旋涡桨飞机用户大会。论坛上来自国内外通航投资、法律、机场建设与运营各界的顶尖专家和资深人士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各种思想火花在此中进发、交融。东方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金涛在航材保障论坛上表示,我国通航航空器材的维修和管理是制约通航产业发展的一大症结。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周凯旋也指出航材管理是通用航空维修安全的重要环节,今后飞标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对CCAR91部和145部规章有关通用航空维修要求方面的修订,细化有关程序的可操作性要求,并且还将负责对监察员的培训工作。除此之外,局方还将进一步建立困难报告系统,以掌握不安全事件的分布状况以便及时控制。他还呼吁广大制造商要加大对作业类航空器通航运营客户的支援和售后服务力度,在政府不可能增加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在行业内部自律,以及第三方平台的技术服务上。

同样,通用航空产业园与机场建设论坛也是座无虚席,论坛上,中国民航局机场司通用航空机场处处长高天向与会国内外嘉宾详细解读了我国《通用机场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制定标准,指导国内各地通航机场的建设。据高天介绍,未来通航机场的建设将以“机场对公众利益的影响程度”为分类原则,将通航机场分为三类:一类,指具有10~29座航空器经营性载人飞行业务,或最高月起降架次达到3000以上,或纳入政府应急救援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的机场。二类,指具有5~9座经营性航空器载人飞行业务,或最高月起降架次600~3000,或具有对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类飞行活动的机场。三类,除一、二类外的通用机场。此外他还透露民航局新近成立了民航局通用航空机场处,这一利好政策的提出意味着民航局未来会给予我国通航机场建设更多关注。

此外,在谈到如何发展通航产业这个问题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在该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有多个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试点机场、园区以及城市,仅靠单点开花,本场空域开放是不够的,只有实现点到点个人飞行,并达到低空飞行常态化,才能成就通用航空产业。因此,高远洋基于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点-线-面”的发展路径。他指出指望在短期内空域全面性放开并不现实。因此,更为可行的做法是由点到线,划设区域性低空飞行航线,开辟非定期固定飞行业务。

篇(5)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发展现状;特点;关键技术

Abstract:Embedded systems generally refers to non-PC system,a computer function but do not call the computer equipmentorequipment.It is based on application-centric,software and hardware can be reduced,to adapt applications to the functionality,reliability,cost,volume,power consumption,demanding a comprehensive dedicated computer system.In short,embedded system set System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 one,similar to the PC in the BIOS works with the software code for small,highly automated,fast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asks that require real-time and multi-system.Embedded system consists of embedded processors,associated support hardware,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system,etc,it can work independently of the "device."

Keywords:Embedded system;Development Status;Characteristics;Key technology

嵌入式计算机在应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各种通用计算机,一台通用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中就包含了5-10个嵌入式微处理器,键盘、鼠标、软驱、硬盘、显示卡、显示器、Modem、网卡、声卡、打印机、扫描仪、数字相机、USB集线器等均是由嵌入式处理器控制的。在制造工业、过程控制、通讯、仪器、仪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军事装备、消费类产品等方面均是嵌入式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和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

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嵌入式系统技术也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2008年达到53000亿美元,预计2009年,销售额将达68000亿美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嵌入式技术全面展开,目前已成为通信和消费类产品的共同发展方向。在通信领域,数字技术正在全面取代模拟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美国已开始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欧洲的DVB(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已在全球大多数国家推广。数字音频广播(DAB)也已进入商品化试播阶段。而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所有上述产品中,都离不开嵌入式系统技术。象前途无可计量的维纳斯计划生产机顶盒,核心技术就是采用32位以上芯片级的嵌入式技术。在个人领域中,嵌入式产品将主要是个人商用,作为个人移动的数据处理和通讯软件。由于嵌入式设备具有自然的人机交互界面,GUI屏幕为中心的多媒体界面给人很大的亲和力。手写文字输入、语音拨号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以及彩色图形、图像已取得初步成效。

二、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

(一)系统内核小。由于嵌入式系统一般是应用于小型电子装置的,系统资源相对有限,所以内核较之传统的操作系统要小得多。比如Enea公司的OSE分布式系统,内核只有5K,而Windows的内核?简直没有可比性。

(二)专用性强。嵌入式系统的个性化很强,其中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的结合非常紧密,一般要针对硬件进行系统的移植,即使在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产品中也需要根据系统硬件的变化和增减不断进行修改。同时针对不同的任务,往往需要对系统进行较大更改,程序的编译下载要和系统相结合,这种修改和通用软件的“升级”是完全两个概念。

(三)系统精简。嵌入式系统一般没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明显区分,不要求其功能设计及实现上过于复杂,这样一方面利于控制系统成本,同时也利于实现系统安全。

(四)高实时性的系统软件(OS)是嵌入式软件的基本要求。而且软件要求固态存储,以提高速度;软件代码要求高质量和高可靠性。

(五)嵌入式软件开发要想走向标准化,就必须使用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程序可以没有操作系统直接在芯片上运行;但是为了合理地调度多任务、利用系统资源、系统函数以及和专家库函数接口,用户必须自行选配RTOS(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开发平台,这样才能保证程序执行的实时性、可靠性,并减少开发时间,保障软件质量。

三、嵌入式系统的关键技术

随着后电脑时代的来临,消费电子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而在消费电子中,32位嵌入式CPU占了主导地位。针对不同的消费产品,消费者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汽车电子产品的稳定和安全性非常重要,而对蓝牙产品可能更关心价格。当然,对于功耗问题的关注却是几乎涵盖所有消费产品的要求。对于开发者而言,ARM架构以及相关软件的前后兼容性对于他们加快开发周期、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于消费电子产品而言,传统的“摩尔定律”已经不是特别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提供性能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功耗和芯片面积。

为了满足市场对消费电子产品的种种需求,ARM也不断开发和完善技术,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创新技术。例如:智能能源管理(IEM)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嵌入式系统的功耗;TrustZone技术能够为系统提供硬件级的安全保护,满足了用户、内容提供商以及运营商对内容安全性的要求;Thumb2指令集有效地降低了代码密度,节省了系统内存使用,从而降低了系统成本;Jazelle技术提供了在硬件中执行Java加速功能,为系统提供了更好的多媒体性能。

四、嵌入式系统的方向

嵌入式系统无疑是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嵌入式系统用在一些特定专用设备上,通常这些设备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存储器等)非常有限,并且对成本很敏感,有时对实时响应要求很高等。嵌入式系统是软硬结合的东西,搞嵌入式开发的人有两类。

一类是学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偏硬件专业出身的人,他们主要是搞硬件设计,有时要开发一些与硬件关系最密切的最底层软件,如BootLoader、BoardSupport Package(像PC的BIOS一样,往下驱动硬件,往上支持操作系统),最初级的硬件驱动程序等。他们的优势是对硬件原理非常清楚,不足是他们更擅长定义各种硬件接口,但对复杂软件系统往往力不从心(例如嵌入式操作系统原理和复杂应用软件等)。

另一类是学软件、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人,主要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如果我们学软件的人对硬件原理和接口有较好的掌握,我们完全也可写BSP和硬件驱动程序。嵌入式硬件设计完后,各种功能就全靠软件来实现了,嵌入式设备的增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嵌入式软件,这占了嵌入式系统的最主要工作(目前有很多公司将硬件设计包给了专门的硬件公司,稍复杂的硬件都交给台湾或国外公司设计,国内的硬件设计力量很弱,很多嵌入式公司自己只负责开发软件,因为公司都知道,嵌入式产品的差异很大程度在软件上,在软件方面是最有“花头“可做的),所以我们搞软件的人完全不用担心我们在嵌入式市场上的用武之地,越是智能设备越是复杂系统,软件越起关键作用,而且这是目前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吕京建,肖海桥.嵌入式处理器分类与现状

篇(6)

关键词:钛合金产业 市场分析 发展趋势

0 引言

在1791年,钛由科学家格雷戈尔发现,随后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用希腊神话的泰坦为该元素命名。钛在自然界中虽然广泛存在,但因为其存在分散并且提取难度大,所以从发现钛元素到制得纯品,经历了百年以上。目前,钛合金具有耐蚀性好、强度大、耐热性强等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到20世纪50年代,钛元素得到重大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发展出航空发动机用的高温钛合金和机体用的结构钛合金,70年展出耐蚀钛合金。80年代,耐蚀钛合金和高强钛合金极大发展。随着钛合金的逐步发展,其应用面逐步扩展,从航空逐步扩展到汽车,医用,体育等行业。钛是继钢铁、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21世纪将是“钛的世纪”。

钛作为稀有金属,是重要的替代金属。我国钛资源储量丰富,在储量上拥有极大的优势,这也为我国钛产业能够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海绵钛产能和产量占到了全球的1/3以上[1]。随着消费和产业升级,稀有金属产业得到不断重视。尤其是在政策变动之后(比如我国稀土出口政策调整)。从中长期来看,稀有战略金属是非常有远大的未来。钛合金产业科技含量高,用途广,值得我们研究。本文将分析钛合金产业目前的市场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 钛合金市场分析

1.1 钛合金运用面扩展

钛合金市场总量总体是不断提高的。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以及钛合金的工艺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民用领域中对钛合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多。钛合金和钛合金材料会制作成环、带、丝、板等制品。钛合金产品在市场受到广泛青睐,其在建筑、医用、体育及电子产品、包装、手表等日用消费品和耐耗品领域得到开创应用,未来的市场十分巨大。市场统计,制作高尔夫球头及球杆所消耗的钛已超过1000吨。

比如在建筑业上钛合金也有不俗的表现。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用材很多都用了钛合金。今年来建筑业上用的钛合金总量不断增加。钛合金的用途的扩展对钛合金开拓新的市场有重大意义。

1.2 民用钛合金需求旺盛

根据目前最新统计,我国的钛合金和钛材料制品与民用市场需求量有较大的差距。按照国外通行的钛产量为钢产量的万分之一的比例来计算,我国钛和钛合金产品的年产量应达到2-3万吨,而目前生产仅不足1万吨。钛合金的民用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这促进钛合金市场的扩大,也表明了钛合金市场拥有很大潜力。

以海绵钛为例,由以下图标看出我国对海绵钛的消费量逐渐升高,其消费量逐渐超过产量。(图一)

1.3 航空业发展促进钛合金需求增加

钛合金除了民用以外还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如下图表明了钛合金制品的运用分布。

从图中得知航空用钛合金占了半壁江山。从全球范围来看,钛合金和钛制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航空业以及工业领域,全球商业航空的消费比例达到42%左右,军用钛材比例约为7%,整个航空领域消耗钛合金材料接近一半,另外,工业消耗钛合金比例约为47%。根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在未来20年世界的航空公司将需要100个座位以上的新客机23385架,其中,需单通道飞机(如A320)16620架,占总需求的71%;需双通道飞机5482架,占总需求的24%;需VLA(如A380)1283架,占总需求的5%。这些飞机将价值2.6万亿美元。民用飞机的数量增加以及航空业的逐步发展,钛合金的市场前景良好。

民用飞机和大飞机的需求量大。并且在亚太地区,比如中国,航空产业不断发展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钛合金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支持。

1.4 亚太地区等新兴经济体促进钛合金市场增加

2008年,全球经济由于受到美国次债危机等情况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短期内趋缓,这对钛合金的需求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亚太地区等国家的经济依然有较强的增长动力,这使钛合金市场的重心逐步偏移到亚太地区。

长期来看,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世界各地的经济体联系日益紧密,经济结构升级调整,对新型材料的需求日益旺盛,这对钛合金的发展是良好的契机。

由于世界各个经济体联系日益紧密,促进航空的发展。从统计数据来看,空中客运量每15年会增加一倍,那么未来的15-20年,随着全球经济贸易联系的不断加强,空中客运量也将按照这样的速度增加。

2 钛合金产业的发展趋势

2.1 目前我国钛合金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的钛合金产业发展快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钛生产大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我国有钛合金生产企业300余家,我国钛合金产品的产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2年我国海绵钛产量约为7.1万吨,钛锭产量约为7.4万吨,钛粉产量约为0.1万吨,钛加工材产量约为6.1万吨。

我国凭借着占据将近全球30%的钛资源储量,发展钛工业的矿石资源优势显著。目前我国家海绵钛产能和产量占到了全球的1/3强,但在高附加值深加工领域仍然落后国外先进水平。我国钛合金产业面临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3]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国的钛合金产业该如何科学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课题。我国的钛合金产业发展趋势必然应是朝着集约化,科学化,高附加值发展。钛合金产业面临产业调整和升级。

2.2 国家重视钛合金产业的发展

2013年7月5日,《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由国家工信部,该文件提出要加大重点新材料领域标准制修订力度。新材料领域包括了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有10种钛合金产品划分在新型轻合金材料里。这10种钛合金产品分别是优质宽幅冷轧纯钛板材、钛合金型材、大规格宽厚钛合金板材、钛及钛合金带材、高精度及宽幅钛合金薄板材、大规格钛合金棒材及特种锻件、大型钛铸锭及锻坯、大盘重钛带卷、专用钛合金材料、钛及钛合金模锻件等。该文件表现了对钛合金材料的极大重视,并给予相关发展帮助。

政策支持钛合金产业的发展对该产业是有利的支持。未来钛合金产业的发展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这对产业的发展拥有巨大推动作用。

2.3 我国广阔的需求促进发展

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增长。我国的化工、航空航天、电力(包括核电)、冶金、真空制盐和体育等六大领域,以及医疗、海洋工程和船舶业的钛合金需求依然向好。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钛金属冶炼的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仍然是我国钛合金的重点发展方向,结合西部地区全流程高技术水平的海绵钛项目、新型钛加工材开发项目等也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中,以及国家对钛加工材料的出口退税政策等都利于我国钛合金的发展。[4]由此可见,我国钛合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4 钛合金产业技术的升级调整

当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熔炼方法都采用了真空及冷坩埚技术,这是因为钛及钛合金的熔炼由于钛的活性高。熔炼方式可以按照熔化金属时热量来源方式分为外热式熔炼方法和内热式熔炼方法。其中外热式熔炼方法有自耗电极电弧炉、非自耗电极电弧炉、电子束炉、等离子弧炉,而内热式熔炼方法有感应熔炼。

钛合金材料的熔炼技术的当前发展表现在以下几点:①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上开始采用冷床熔炼技术去解决钛合金铸锭中常出现的高密度夹杂和低密度夹杂等冶金劣势。和真空自耗电弧炉相比,冷床炉熔炼技术拥有诸多的优势,比如它可以更好地去除钛合金中的夹杂,并且因为其熔炼温度较高,可消除成分偏析,从而得到成分均匀的铸锭。尽管这项技术拥有诸多优势,但该技术的设备投入大,成本高,维护难,所以这项技术很难大规模推广。②发展内热式的真空感应熔炼,开拓新型熔钛坩埚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国内外研究者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这些耐火材料都或多或少与钛发生反应,钛熔体中氧的含量也会增加,因此大多只能用作钛的熔模精铸的模壳材料,而不能用作钛及钛合金内热式的真空感应熔炼的耐火材料。坩埚式真空感应熔炼方法可能是解决目前常规钛合金熔炼技术能耗极高而材料收得率极低的一条有效途径。

由上可知,促进钛合金低成本优质高效熔炼的核心是寻找新型的熔钛坩埚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完成内热式的真空感应熔炼。尽管国内外研究者已经进行了大量这方面的研究,但直到目前还未见到能用于钛合金真空感应熔炼用耐火材料成功的报道,制造钛及钛合金真空感应炉坩埚尚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因此综合利用CALPHAD、量化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材料设计方法,设计与钛熔液相容的新型耐火材料,研究新型耐火材料的制备技术,开发与钛熔液相容的新型耐火材料的坩埚制备工艺,将是攻克低能耗节约型钛及钛合金的熔炼技术的突破口[5]。这项技术让钛熔炼更加高效节能,从而大大的降低钛合金的生产成本,并且提高钛合金材料的质量,这对推广钛合金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制约钛合金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其成本高,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步较低成本,成为发展钛合金产业的重要课题。

3 结语

钛合金是继钢铁、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21 世纪将是“钛的世纪”。钛合金因为其优越的属性,成为更多制造产业的选择。未来钛合金的市场仍然不断扩大,钛合金产业是处于不断成长的产业。钛合金作为新生金属,其未来发展态势良好,现在主要受到技术的问题,钛合金生产成本高,难以大规模应用,应不断产业升级,技术革新,促进钛合金产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莫尼塔(上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OL].http://.cn/cn/.

[2]陈国琳,吴鹏炜,冷文军,等.钛合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舰船科学技术,2009,31(12):110.

[3]张喜燕,赵永庆,白晨光.钛合金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篇(7)

一、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 一) 进出口规模持续增长,进出口月度增幅继续回落

据海关统计,2011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 10117. 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 8%,占外贸进出口比重 27. 8%。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5487. 9 亿 美 元,同 比 增 长11. 5% ,进口 4629. 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 2%。受欧债危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月度增幅有所回落。特别是 2011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欧元区危机加重,全球经济增长环境恶化,经济贸易风险上升,6 月份以来出口呈个位数增长,连创 2009年以来月度出口增幅新低。虽然从绝对值上看,进出口规模缓慢增长,但总体表现后续增长疲弱。

( 二) 信息与通信技术类仍居主导,部分领域进出口提速

2011 年,我国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类等传统领域出口仍居主导地位,全年出口5294. 6 亿美元,同比增长12. 7%,较整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高 1. 2 个百分点,占比增加至96. 6%。单类产品出口额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便携式自动数据处理机 ( 1058. 8 亿美元) 、手持式无线电话机 ( 627. 6 亿美元) 、集成电路( 325. 7 亿美元) 。除生命科学技术类、航空航天技术类产品出口提速外,多数领域出口增速下滑。其中生命科学技术类产品出口 178. 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 7%,较上一年度提高 2. 9 个百分点; 航空航天技术类产品出口45. 9 亿美元,同比增长31. 6%,较上一年度提高 1. 5 个百分点。2011 年,电子技术类产品仍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进口产品,全年进口2139. 7 亿美元,占比46. 2% ,较上一年度下降 1. 3 个百分点。单类产品进口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集成电路 ( 1707. 7 亿美元) 、液晶显示板 ( 471. 7 亿美元) 、手持式无线电话机的零件 ( 190. 0 亿美元) 。在整体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萎缩的情况下,生命科学技术类产品进口速度提高,全年进口 158. 1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 3%,较上一年度增加12 个百分点,进口占比提高至3. 4%。

( 三) 外资企业贸易增速趋缓,其他企业增速依然强劲

从企业性质上看,外资企业仍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体。2011 年,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 8015. 3 亿 美 元,同 比 增 长10. 37% ,全年出口 4527. 53 亿美元,占比 82. 5%,较 2010 年下降0. 6 个百分点,全年进口 3487. 22亿美元,同比增长 10. 06%,占比75. 3% 。国有企业进出口 831. 9 亿美元,同比增长2. 09%,全年出口318. 1 亿美元,占比 5. 8% ,下降 1. 1个百分点,进口占比 11.0%,下降0. 5 个百分点。宏观经济政策收紧等消极因素对民营企业出口影响更加明显,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其他企业四季度出 口 环 比 折 年 率 萎 缩17. 52% ,进 口 环 比 折 年 率 萎 缩24. 22% 。尽管如此,其他企业全年进出口占比仍有所提升,其中出口642. 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 1% ,占比11.7%,提高1.7 个百分点,进口占比13.6%,提高1.9 个百分点。

( 四)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明显,加工贸易份额继续缩减

2011 年全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一般贸易出口 898. 3 亿美元,增长 20. 2%,占比提高 1. 2 个百分点,进 口 1228. 9 亿 美 元,增 长18. 5% ; 加工贸易出口 4221. 2 亿美元,占比 76. 9%,下降 1. 9 个百分点。进料加工贸易仍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方式,全年出口 3824. 6 亿 美 元,同 比 增 长11. 53% ,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69. 69% 。2011 年,中西部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初见成效,部分在金融危机中向周边国家转移加工产业的企业回流,加工贸易下降幅度较2010 年度有所收窄,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加工增幅下降,其中苏州、广东两地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增幅分别为 -1. 03%、8. 12%,均低于 8. 8%的全国平均水平。从高新技术产品各领域内部来看,各领域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变化不十分明显,说明加工贸易占比萎缩对不同领域影响大致相同。

( 五) 主要市场进出口增速放缓,传统市场占比下降

2011 年我国与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呈现萎缩态势,其中出口至欧元区 794. 8亿美元,增长 4. 08%,较上一年度下降35 个百分点,四季度环比折年率萎缩 13. 28%。由于欧债危机蔓延,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受到普遍拖累,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四季度我国出口到其他 “金砖四国”高新技术产品 62. 3 亿美元,较三季度下降 13. 7%,环比折年率萎缩 44. 53%。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来看,亚洲地区仍是我国主要进口来源地。2011 年,我国从东盟、韩国、中国台湾和日本进口 2891. 9亿美元,同比增长 11. 3%,占比62. 4% ,较上一年度下降 1. 2 个百分点。中国香港、欧盟和美国仍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合计占比 64. 6%,较 2010 年下降0. 6 个百分点。其中在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类领域出口至上述三个地区的高新产品占同类技术领域比重分别为69. 35% 、67. 33% 和 65. 68% 。

( 六) 中西部地区出口快速增长,东部地区占比继续下降

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仍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主要集中地,但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迅速增长,特别是出口增长强劲。2011 年全年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171. 7亿美元,同比增长 80. 2%,占比提高 1. 2 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出口217. 4 亿美元,同比增长 58. 2% ,占比提高 2. 3 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出口 5098. 8 亿 美 元,同 比 增 长7. 5%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重继续下降。2011 年中西部地区进口增幅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小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全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168. 1 亿美元,增长46. 9% ,占比提高 0. 8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提高 1. 0 个百分点;东部地区进口增幅下降较大,进口增长 10. 0%,下降 22. 2 个百分点,占比由 93. 9% 下降到 92. 1%。中、西部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基础优势,在传统产品领域之外的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贸易比较优势。2011 年,东部地区在传统领域出口占比仍占据绝对优势,光电技术类产品出口314. 16 亿美元,区域占比 97. 86% ;中部地区材料技术类产品出口 6. 43亿美元,占比 13. 63%; 西部地区航空航天技术类产品出口8. 24 亿美元,占比17. 93%。

( 七) 整体国际竞争力略有下降,产业内贸易指数下滑

2011 年高新技术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有所下降,贸易竞争力指数 ( TC 指 数) 由 2010 年 的0. 0881 下降到 0. 0848。传统优势领域中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产品、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类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领域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由0. 5832 下降到 0. 5762,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领域的贸易竞争力有所下滑。随着我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高新产品中部分新兴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其中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类和材料技术类领域虽然仍处于净进口状态,但是国际贸易竞争力较 2011 年均得到提高,生物技术贸易竞争力指数由 - 0. 0856 提高到 - 0. 0465,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由 -0. 6540 提高到 - 0. 6062,材 料 技 术 领 域 由- 0. 1340提高到 - 0. 1111。近年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指数呈下滑趋势,但在国际分工格局方面变化不大,中美之间在高技术领域贸易仍表现为垂直分工,中国与东盟之间在高新技术产品领域贸易仍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中美之间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 ( GL 指数) 由2010 年的 47 下降到 2011 年的 43,中国与东盟之间的 GL 指数由 2010年的 65 下降到 64。2011 年高新技术产业多数领域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处于 50 以下的较低水平。我国与日本之间的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为73,两国在生物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材料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贸易领域属于水平分工,特别是在生命科学技术贸易领域属于高度水平分工形态。我国与东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指数为 64,为水平分工; 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领域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达到了 88 和 76,属于典型的高度水平分工状态; 在材料技术领域的产业内贸易也达到水平分工。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指数排在第三位的是欧盟,为 58。其中,我国与欧盟在材料技术领域贸易属于典型的高度水平分工,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领域贸易比较活跃,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领域贸易不活跃。我国与美国之间在高技术产业贸易属于典型的垂直分工,两国在生命科学技术、材料技术领域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为95 和 98,属于高度水平分工状态。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12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国内经济贸易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与问题依然突出,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 一) 面临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全球贸易增速回落,高新产品出口增长面临下行压力。2012 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将延续上一年度的缓慢增长态势,虽然部分经济体的经济景气度指标呈现向好迹象,但考虑到宏观政策空间有限,各国对欧债危机能否顺利解决仍持怀疑态度,整体经济观望情绪较大,经济表现温和复苏。下半年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仍主要取决于欧债危机的解决、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表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2 年 1月份 《世 界 经 济 展 望》 预 测,2012 年全球经济减速似乎已成定局,预 计 发 达 国 家 经 济 增 长 率1. 2% ,新兴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 5. 4%。从全球贸易来看,表征国际贸易领先指标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BDI) 似乎也预示了贸易增速回落的事实。2012 年开年以来,该指数始终处于历史低位运行,2012年 2 月下降到 647 的历史低点,不到 2011 年的 2161 高点的 1/3,虽然 3 月份以来该指数缓慢上扬,但全球贸易复苏动力不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 年世界贸易增长率 3. 8%,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均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看,实现稳定增长难度加大。2011年欧债危机对中欧高新产品双边贸易影响明显,特别是下半年危机恶化后导致中国出口大幅萎缩。全年我国对欧盟出口高 新 技 术 产 品1124. 5 亿美元,同比增长滑落至个位数 ( 3. 5%) ,占高新产品出口比重降至20. 5%。2012 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出口 245. 0 亿美元,季度环 比 ( - 20. 3%) 与 季 度 同 比( -1. 04%) 双双萎缩。目前,欧盟是我国高新产品的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欧元区及欧盟成员经济收缩将通过贸易渠道产生溢出效应,加大高新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的难度。

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剧,出口企业利润受到挤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供给动力不足。2012 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并未得到有效缓解,相反,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逆转的结构性问题,低成本竞争优势正不断削弱。预计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刘易斯拐点”的逐步呈现,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短缺以及随之而来的外贸企业用工难问题将成为困扰外贸企业的突出问题之一。普遍性的融资难问题将加重企业的经营困境。自 2010 年三季度至今,我国政府 9 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 4. 5个百分点,5 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 1. 25个百分点,导致市场资金趋紧,银行借贷成本提高,企业财务费用上升,特别是大量从事外贸经营的中小企业被排斥于银行授信额度之外,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转向高利贷或民间借贷,导致融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外贸企业在经历 “用工难”、“融资难”之后,企业盈利受到影响,企业家信心不足,部分东南沿海城市出现 “跑路潮”风波。中国人民银行对 5000 家企业开展的调查问卷显示,2012 年一季度,企业盈利指数为 51. 19,经营景气指数为 64. 35,均创 2009 年三季度以来新低,企业家信心指数较2011 年四季度略有回升,为 2009年三季度以来次低点。

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向新兴产业领域蔓延,高新产品拓展国际市场难度加大。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各国经济仍未完全走出危机阴霾,贸易保护主义相继抬头。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连续 17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2012 年以来,我国共遭受了 8 起贸易摩擦,涉案金额 22. 8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80%。从贸易摩擦领域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关注的对象。自2011 年至今,美国相继对我国太阳能电池和应用级风塔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伴随 “双反”调查的还有各种专利侵权诉讼、破产限制购买法令等措施。2012 年,全球经济在低迷中缓慢增长,美、法等国家政治大选、主要发达国家推动本国制造业发展,在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作用下,预计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只增不减,国际贸易形势更加严峻。

( 二) 发展机遇

一是新兴领域的宏观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产品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新的增长引擎逐渐发力。为促进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在 2010 年国务院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基础上,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太阳能光伏产业 “十 二 五” 发 展 规 划》、《环保装备 “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清洁生产推行 “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此外,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等陆续。这些政策的出台和相继实施有利于未来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目前,新兴产业领域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强劲,新能源等领域发展态势迅猛。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 GWEC) 2012 年 2 月最新的全球风电市场报告,全球风电产业2011 年 新 增 风 电 装 机 容 量41000MW,中国排在首位,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 44%。从产业国际化发展来看,部分领域出口竞争力稳步提升,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领域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不断提高。

二是企业研发支出持续增长,知识产权国际化程度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向高技术含量升级有望。近年来,我国研发支出呈稳定增长态势,研发强度不断提高。美国巴特勒研究所最新的 《2012 年全球研发投资预测》显示,中国研发支出年增长率 12%,研发强度从1995 年的约 0. 6% 提高到 2011 年的 1. 6%,如果中国研发支出年均增 长 保 持 11. 5%, 美 国 保 持4. 0% ,到 2030 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研发大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化程度提高。中国在五大专利局 ( 美国、日本、欧洲、韩国和中国) 获得授权专利数量持续增长。目前所获得的专利授权数量相当于欧洲和韩国总和的 2 倍。从所获得的专利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数字计算机、电话和数据传输系统、无线和有 线 传 输 系 统 等,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向高技术含量迈进提供了技术准备。

三是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不断发展,新基地不断加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的产业基础逐渐成型。经过几年来的培育和发展,前三批认定的 58 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已经积累一些龙头企业,产业链日益完善,产业集聚程度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目前,基地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业已形成相当出口规模,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显著增强。2011年,上海张江等 10 家生物医药基地进出口 4833. 9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 24%,其中出口 2294. 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 1%; 江苏省无锡市等 5 家新能源基地进出口843. 9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 2% ,出口 499. 08 亿 美 元,同 比 增 长18. 4% ; 江西鹰潭市等 14 家基地进出口 175. 12 亿美元,同比增长40. 73% ,其中出口 100. 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2. 21%。2012 年,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商务部、科技部将针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新兴领域,从国内相对成熟的地区培育一批新基地。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载体,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将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为高技术产品贸易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奠定、巩固坚实的产业基础,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提供持续的动力。

三、政策建议

( 一) 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

一是继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方式结构、主体结构、地区结构和国别结构; 二是充分发挥我国巨大市场规模优势,重视进口对外贸协调发展的平衡作用; 三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提升新兴领域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的比重。

( 二) 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一是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快制定并出台支持创新的配套政策; 二是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鼓励企业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与科研院所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重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是着力提升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

( 三) 着力培育新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点

一是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出口产品升级换代;二是加快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销售物流等环节拓展; 三是鼓励高技术产业在境外开展技术研发合作,以技术、服务带动产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