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0 15:56: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园景观设计思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

篇(1)

关键词: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67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是自然环境设计的重要导向,其对自然资源保护、合理调配、利用、开发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直接影响整个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环境的整体审美性、甚至社会与自然共存的可持续性。

1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以1982年我国第1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出现,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到1984年,以广东流溪河、沙头角等第2批国家森林公园的出现后,森林公园增长态势明显,其景观规划设计更有了清晰的方向逐渐去归类出现各类型的森林公园设计,例如火山、湖泊、沙漠绿洲、冰川、海岛、溶洞、温泉、草原、海滨以及城郊园林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景观的多样性,拉动了我国旅游经济的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不过,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带来了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上的商业气息过重、游乐设施过分增加、旅客安排与指引设计不合理、周边配套建筑规划设计建设项目不协调等,这些因素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出现,对整个景观设计的价值出现减分的效果。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些情况反馈下中应作新的思考,以适应更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技巧

2.1 灵活处理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对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要考虑的基本要素要与地域和特色呼应,通常考虑公园的植物情况、地形地貌、水体系统、动物活动、综合人文资源等,根据具体的规划设计目标定位,把气候、时空因素等综合考虑分析的。对森林公园具体的景观设计基本要素做灵活的运用,形成山、石、水、物、情的全方位巧妙融合,体现森林公园固有的独特景观美。

2.2 规划设计处理方法

2.2.1 多维度立w景观设计思路

森林公园本身是天然美妙的大氧吧,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可以考虑人的感官系统与其互动关联,在视觉效果设计构思上,要把自然客观景色、传承的文化景观美、观景长线、最佳框景点等做最好的比较和分析,尝试达到视觉设计上的最大化容纳。在嗅觉互动设计上,可以把森林公园在大自然中拥有的淳朴味道科学地引入,把公园的清新、清香、清甜、清爽淋漓尽致地在环境中弥漫。在森林公园中体验自然的细微,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以自然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布置,用植物景观规划与香味树种搭配设计思考,体现新气息的存在感。在听觉景观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风声、瀑布之声、流水声音、虫鸟鸣叫的声音、雨声、鸡犬鸣吠的声音、人工处理的流水的声音、各种噪杂的声音、寺院钟声、公园背景音乐及人本身发出的声音、回声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能考虑到这点是设计人员能否用声音语言再现大自然美景的重要手段,它是视觉的最加配合方式。当然,触觉设计考虑也不容忽略,毕竟最直接的行为是印象最深的活动,能把手、脚零距离地接触自然景观,是真实的景观在生活中的最好的体现辩证和检验。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能有这些行为的周全思考,会使得整个森林公园的整个系统有真实的诠释和展现。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产业环境空间,在主要自然环境凝造的氛围下,公园的游客活动氛围打造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活动项目需要统一的规整处理和规划布局,它是属于森林公园动区空间,具体包括的活动例如:野战、野炊、野营、烧烤、露天歌舞晚会、篝火晚会、垂钓、划船、漂流、攀岩、蹦极等旅游娱乐类的活动,在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把整体与局部考虑进去,发挥森林公园最大的功能化。深圳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韶关市小坑国家森林公园、惠州市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番禺大夫山森林公园等在这方面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善用多维度立体景观设计的思路,全方位感受和交融到森林公园的意境中,会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景观设计效果。

2.2.2 升华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森林公园的设计开发与研究需要设计原则的升华,通过对原有设计原则再定义,重新审视对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原则的科学总结梳理,把我国森林公园发展各个时期的特性与规划设计理论再分析探讨,以未来发展的思维勾画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规划新原则。以尊重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积极引入本土文化创新点并把传承的灵魂继续发扬光大,这样的设计做法更多的在历史名胜出现,例如: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在坚持个性化的基础上,突出时代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以这样的方式能把人们对原有森林公园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感悟,把原景观的设计不断赋予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用时代的审美与原景观美巧妙地结合;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系统统一中,把社会、自然生态、经济发展融为一个协调关联体原则。森林公园其本身就是一个美妙的综合世界,它的构成体系已经反应出无论是森林景观、地质地貌景观还是水域景观的综合收益,直接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重视现代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新原则,对当今和未来的森林公园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综合阐述和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的美中不足,在追求经济利益与地方发展的情况,它已经成为地区长远发展和提升的重要课题,设计师只有在规划设计中把环境,生态保护、自然绿化效益,地域整体环境与周边协调,尊重自然规律,激活地域的传承文化和优势多重综合考虑,开展设计工作,才能更好利用森林公园价值造福人们。另一个角度来说,森林公园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国家面貌,设计人员在景观设计时注意塑造中华民族特色、文化、时代特点、地域优势、人文精神,把我们的思想和理念更好地在世界人们中展现,打造中国特色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不断努力设计出与时俱进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福智.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2]黄明,罗晨.城市森林公园项目运作模式的研究[J].建筑施工,2006(12).

篇(2)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生态规划

1.城市滨水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整体性原则

公园、广场、绿地、滨水地带、街道等都是城市滨水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它们都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并相互影响,构成完整的滨水空间。在滨水区景观设计时,要考虑构建完整的滨水景观空间,使各地块的设计风格、绿化形式统一,滨水区与市区要互相渗透,使其看起来完整统一。

1.2生态遗留地保护原则

滨水区通常是城市的命脉,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设计中要保护滨水区的自然格局,并且保护水体不受污染,延续其防洪功能。

1.3人性化设计原则

首先要注重人文方面的设计,其次要合理规划滨水空间的交通问题,最后要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亲水空间要给人舒适、愉快的感觉,兼顾美观与实用。

1.4植物多样性原则

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应增加植物多样性,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以绿为主体,创造自然生趣。

2.国内外滨水空间的成功案例

2.1查而斯顿水滨公园

查而斯顿水滨公园是美国南卡洛莱纳州查而斯顿半岛最后一块进行规划和开发的滨水地带。整个公园的规划设计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水面,集观景、作息、漫步、垂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滨水开放空间。

2.2日本东京LaLaport Toyosu码头休闲区环境景观设计项目

在填海的场地上,建立绿色、水和地球3个渐进式的景观主题,并设置咖啡厅、电台等布置于场地中,场地中白色泡沫状、珊瑚状的长凳则散置在模拟海浪起伏的场地当中。游客在场地中可以感受航海旅行的感觉,自由通行,且能发现不同以往的惊喜。

2.3沈阳市新开河带状公园

沈阳市新开河带状公园,包含12个游园绿地,同时进行了服务设施规划、纪念广场、文化设施等规划,以全线中心地段的联合路桥为界分为上游地段和下游地段,建立13条绿带,丰富了沈阳市的园林绿化景观,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3.城市滨水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3.1打造立体亲水空间

在保证滨水景观安全性的基础上,应逐步拉近人与水体的距离,实现人与水资源的亲密接触。亲水性设计主要体现在河堤沿岸或湿地周围的立面处理上,利用景观节点打造复合岸线结构,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以往的设计师注重平面构成原则,但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关注与兴趣。滨水景观设计中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3.2植物元素的多层次选择

滨水空间植物造景可将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等进行多层次组合。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等韵味无穷。南方水边植物种类更丰富,如水杉、水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落羽杉、乌桕、椰子等。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等。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预留出游人的观赏视线。

3.3与景观照明、雕塑小品等现代元素相结合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植入景观照明系统,可一定程度上延长滨水景观的观赏时间。除了考虑水体自然流动造成的声音效果,更多时候,设计师们倾向于塑造一种随环境改变的智能声音控制体系,再配合河堤沿岸、水面的景观照明,使得整个滨水景观尤其是在夜晚呈现出一种立体动态的综合性艺术效果。景观小品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设计中注重地域文化的植入,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形象特征,呈现原生态的生活面貌,折射出滨水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4.天然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民俗文化;社区公园;景观设计

民俗文化产生并传承于民间,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祈求平安、向往幸福生活的精神文化现象,是不同民族在漫长历史实践中积淀的社会因素,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街道社区是城镇的基本组成单元,随着国家对社区环境的重视,修建了很多社区公园,改善了居民的生活休闲环境,社区公园成为社区居民聚会游休重要场所。社区公园主要人群是社区周边居民为主,社区居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了比较趋同的价值取向,随着国家文化复兴,社区公园成为居民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社区公园规划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元素加以运用,不但美化环境,还使得公园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居民在休息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满足人们追求平安幸福的心理。

一、社区公园景观功能

社区公园是指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系统。社区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是最为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城市绿地之一,既承担了提供居民生活消费与服务的物质功能,又肩负着培养居民对共同生存空间情感体验的内在精神功能。城市中居民大多忙于工作,社区公园景观能够给他们带来视觉上的放松,感受公园景致四季变换的同时,还可以在公园进行休憩、散步、健身、聊天等娱乐活动。社区公园提供了供人交流的场所,满足了老年人、青年人、小孩的不同需求。具有趣味性和安全性的儿童游乐场可以满足儿童群体需求,成为孩子们的社交场所,有效的体育活动空间是年轻人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设置合理的座椅方式亦可供老年人休憩交流。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通过传统及现代的具体形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基本需求,在实际的城市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运用合理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公园景观设计相融合,有助于提高设计内涵和提升思想高度,营造健康舒适的城市空间。

二、民俗文化元素在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印山公园位于湖南常宁,是一处集中国传统印章、书法、篆刻于一体的人文景观,公园景观设计以印章为主线,以百家姓、爱情文化、长寿文化、励志成长、休闲为主题,采用不同的印章篆刻,配以植物,营造印山公园广场氛围,从而达到休闲、教化的雅俗共赏的双重功效。设计以人生的婚恋为起点,围绕中国传统的生子、长寿、成长、励志等,让社区人们将高雅的印章艺术、平凡的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融欣赏、参与于一体的景观功能,将印章艺术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以居民参与为主,不同层次人群都可以在广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场所,增加了广场的可视、可学、休闲功能。同时,以“印”文化为背景,将平凡生活中经历的大事以印章为元素进行纪念,如结婚、生子、成长、求学、长寿等。在“印”文化的感召下将普通的生活得到升华。(一)传统符号元素的运用1.汉字符号元素(1)“福”文化墙现代设计中经常把这些常见的传统符号来作为设计元素,将城市景观特色、城市文化形象进行巧妙的设计,进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将汉字中常用的“福”“禄”“寿”“喜”“财”等符号元素进行抽象的简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与现代设计造型和新工艺新材料相融合,既是代表人们对幸福、升官、长寿、喜庆、发财的内心的寄托和美好愿望的祈求,提高设计的文化附加值,又实现文化的传承。公园大门前坪建硬化地,平铺广场砖,入口处建福文化印章墙,同时种植绿篱及高大香樟,用于遮挡后面零散民居及商铺。“福”文化墙为财神洞开发提供铺垫,整体思路是从印山广场“福”为起点,依次用传统中国“福”文化,即:“福”“禄”“寿”“禧”“财”,做观光长廊,从印山公园广场入口的“福”开始到财神洞“财”收尾。围绕“福”文化做足文章,利用沿线山地和水田做大地景观,春天赏映山红、桃、梨、油菜花等景观,夏秋看荷、观鱼,秋天赏及山上红叶,将大地景观与人文景观、休闲农庄有机联系在一起,扩大印山公园文化的视觉范围。(2)长寿区及成长区长寿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子女对长辈的祝愿。在游步道设“寿”文化区,铭刻不同“寿”印章,并将“孝”与寿并列,起到教化的功能。设有“长命富贵”主题雕塑锁,寓意父母对儿女的美好愿景,除在主题雕塑四周放置青石,可提供雕刻工具,购买由专业人士提供的印章模印雕刻,印章的亲子活动。(3)励志区及“家”“和”“万”“事”“兴”篆刻墙状元墙,对常宁籍名人进行介绍,并以印章形式垒积状元墙,即每年常宁籍考上本科以上高中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博士生的名字刻成长条石头印章,垒成一片墙,不断叠加,形成状元墙景观,以激励常宁后辈不断积极向上。设计“家”“和”“万”“事”“兴”篆刻墙,休闲位,桌子、石凳分别以石刻印章为主,游客休闲的同时受到教化。2.百家姓印章符号元素大门正对印山上山口为主干道,整个道路以百家姓印章铺设,增加了居民的趣味性与参与性。尤其节假日市民全家休闲,儿童可以通过沿主干道寻找自己的“姓”氏印章并了解相关文化,实现寓教于乐的功能。主干道设主体印章雕塑、青铜或仿青铜材质,印章四面分布不同年代印章,印章顶部以传国玉玺造型,突出它的权威性。印章四周以活字印刷的形式雕刻百家姓,四周的护栏铁链挂百家姓小型铜质印章。居民可用拓印纸自行拓印自己的姓氏,增添参与性,同时浓缩了中国百家姓的篆刻印章,突出公园主题。主题雕塑四周环绕溪水,通过木质栈道桥可以往公园深处行进,雕塑左道以十二生肖印章汀步通过小溪,增加了游客的好奇心、趣味性,同时可以通过汀步进行亲水活动。主体雕塑往公园深处有一排印章图腾柱,材质与雕塑相同。图腾柱有纂刻铭文及印章,增加道路的形式美感及文化性,使游客可以仔细观赏,加深对印章文化的了解。

三、结语

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效的结合,能够切实提升城市规划设计质量,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传统精髓的精神内核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自然反映,并非生硬的照搬照套;是现代设计师对传统文化产生的灵感符合人们内心深处的深层次心理需求;是对民族传统文化深厚情感的自然流露。将传统文化与公园景观设计合理有效的结合,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营造健康舒适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蔡志荣.民俗文化当代价值[J].西北民族研究,2012,(06):7-8.

[2]张靖,董雅.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城市研究,2014,(06):48-52.

[3]李智超.浅析城市文化在特定景观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工业大学,2013.

[4]刘永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长沙科大佳园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探微[J].中外建筑,2012,(08).

篇(4)

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对于滨水区域,其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必须加强对生态景观的设计,以提高整个滨水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时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实现对水资源的存储,并且降低水资源中携带的各种污染物。本文就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滨水城市景观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用

滨水景观设计是指,距离水域空间200~300m范围内的空间,也可以将其延伸至距离水域1~2km范围内的空间。滨水区域是连接陆地和水域的主要部分,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进行滨水区域景观设计时,要特别注重对其排水系统的设计,否则就会增加该区域的地表径流量,导致周围水系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甚至产生比较严重的水资源污染现象。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它要求其景观生态系统具有像海绵那样的弹性,最大限度地控制流入江河湖泊的降雨量,实现滨水区域中水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

1滨水景观的特点

1.1开放性滨水景观是连接城市和水域的主要区域,是整个城市公共绿地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该区域具有较高的开放性,是人们进行各种类型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

1.2多样性为了平衡城市的用地情况,各个地区都在其城市滨水区域建立了多样化的娱乐场所、运输码头等,使得滨水区域的建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1.3生态敏感性为了确保整个滨水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植物景观设计成为滨水区域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能够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同时,其景观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容易受到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严重的破坏。

2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滨水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水质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各种景观的设计更是相互不协调,没有充分发挥滨水景观亲水性的优势。海绵城市概念要求在滨水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滨水区域的自然特点,保护滨水区域原有的生态体系,实现人类、自然、土地以及水资源的和谐相处。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原则如下:

2.1防洪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完成之后,除了要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休闲和娱乐目的,还要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当遇到强降雨天气时,能够避免洪水对滨水区域的威胁。

2.2生态原则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生态学理念,以实现对当地环境的最大保护,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对滨水环境景观的影响。

2.3空间层次性原则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垂直方向景观的设计,如营造具有一定高度差的道路或者平台,增强人们对道路的立体感,同时还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特点,设计不同高度的植物种类,营造丰富的垂直景观效果。

2.4完整性原则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点线面的合理配置,实现城市、滨水区域和水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得到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3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有效解决了其水资源循环问题,实现了对滨水区域水资源的保护。图1给出了海绵城市概念下滨水景观中排水设计思路和传统情况下设计思路的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雨水得到了有效利用,其平均排放量降低了一半以上。

3.1道路景观的海绵体设计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整个城市面积的10%~25%,因此,在滨水景观设计中,首先要解决道路海绵体的设计。具体的设计方法如下:首先,在道路土层上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碎石子,实现对各种渗透水的存储、过滤和导入。然后,架设具有较强导水性能的PP塑料管,并且采用网格铺设模式。最后,再铺设混凝土,道路上预留排水孔。这样雨水和空气能够方便和道路下面的土层进行循环,确保土层中各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实现对水资源净化和污染物分解的目的。

3.2广场的海绵体设计广场属于城市景观之一,为了便于居民的行走和游憩,其地面一般采用硬质铺装材料,对雨水的渗透性较差。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广场景观设计,在选择铺装材料时,可以选择渗透吸水能力较强的铺装材料,实现对水资源有效涵养。目前,渗透性铺装材料在我国便道铺设中的应用较多。

3.3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滨水空间中各生态斑块的联系和隔离,通过设置不同的生态廊道,实现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效结合,营造大规模、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体系,为生物的迁徙和水资源的循环提供便利。如XX河湿地公园在设计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1)将沿河径流、水塘、低洼地作为湿地,纳入整个雨洪调蓄与净化系统,缓解城市内涝,回补河道景观用水,形成分级雨洪净化湿地。(2)其次,在园区内将城市休闲游憩与河道生态环境的建设相结合,建立连续的慢行网络,并改造断面形式,创造更多的亲水空间。(3)将滨河土地开发与河道整治相结合,以河道景观为契机,引导城市内部更新,提升土地价值,增强城市活力,促进湿地景观与城市宜居环境协同发展。(4)在修建河道的自然驳岸中,恢复河道生态状况与自净能力,重现河道的生命力。(5)净化缓冲周边水质坏境,结合XX河内围林地空间的组织,同周边的城市环境形成良好的交融关系,构筑成城市海绵绿肺,中心生态基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将调蓄设施与城市即有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结合在一起,有效降低了景观建设所需成本,同时注重对园区中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泥土水池的工程量,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另外,公园中心大面积的生态湿地,形成城市绿肺;水沟管网的雨水收集、水土涵养、泄洪防涝等功能,增加了城市的“蓝”、“绿”空间,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了人居环境,也为城市带来较高的生态效益。总之,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海绵绿芯”理念,使城市公园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生态功能,不断延长城市绿线,增强城市中心绿色地块,提高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城市与自然互动,同时成为规划中新老城区的休闲绿色场地。

4结论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污染现象更加严重,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成为降低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方式。目前,海绵城市的概念在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还相对较少,也没有建立比较规范的标准。本文主要介绍了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城市滨水景观不同于一般的景观,其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引入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文中还以道路景观、绿化带景观以及生态廊道的景观设计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概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蓝.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2(6)

2李心怡.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方向[J].民营科技,2010(6)

3周莹莹,石镇琪,刘艳.试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趋势及设计要点[J].现代园艺,2012(7)

篇(5)

关键词:城市公园园林植物应用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植物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意义

园林植物是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元素,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最具代表性元素之一。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了现代城市公园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强调自然文化和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之所在,也为其他人员进入景观设计领域设置的一道高高的门槛。人们逐渐认识到,植物同人类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也要不断迁徙,自然本身会将一片不毛之地变成各种迁徙植物的竞争场所,而人工营造的植物群落也会在自然的影响之下产生结构上的变异,只有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植物群落才能够持久稳定的延续下去。可以说,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质就是为植物的自然生长演替提供最适宜的条件。

2.园林植物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早已厌倦满目高楼林立,大家向往绿色,渴求自然。完美的植物景观也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的结合,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2.1景观特色鲜明,多选用原生植物进行规划设计。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能增强城市公园的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进行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量选用城市所在地特有的或原生植物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避免由于外来引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积极选用本地植物,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保护当地生态平衡。

2.2植物造景的表现形式。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主要由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构成。木本植物有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的各种乔木和灌木;草本植物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地被植物。因此城市公园在使用园林植物造景时应考虑根据乔灌花草的高矮层次进行合理搭配。

2.2.1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较开阔空间,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所在。

2.2.2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变化,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

2.2.3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的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

2.2.4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

3.园林景观中植物配景应用

园林景观在与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是利用不同园林植物的多特有的姿态进行配置的,其不仅能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美、颜色美,还能表现出装饰美。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是为了满足人们视觉、与感官冲击力所设计的,将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山水的点缀,不仅能增加园林的层次变化,同时也能构建一幅人们向往的自然图卷,同时也能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园林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新的环境;同时也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园林植物造景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可观赏的景观,也能满足人们避暑纳凉的需求,使人们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4. 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设计 

4.1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 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常会见到由于过于注重景观规划与建设,没有认识到植物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观与实用,还要注重景观所采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4.2结合城市公园的园林文化主题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

城市公园的规划常以多种表现方式突出园林的一个主题,并以此命名。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原因,城市公园的建设主要由原有场地改建以及新建两种方式。在对改建公园的规划设计时,须在原有文化主题及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与没计。在此前,应先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对原有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原有建筑历史、故事等相应背景文化,为此后的规划与设计奠定基础。对于新建公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可以结合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态特点、生长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以此开展规划与设计工作。 

4.3 以互动性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为设计方向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

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多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景观的互动式设计,是指在景观的设计中,通过形式与空间的巧妙处理,将人的被动式欣赏变成主观的能动参与,真正实现景观参与最大化,从而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根据现代心理研究与园林设计理念,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更多的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

4.4 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公园景观 

由于城市土地的紧张,现在的城市公园多为中小型园林。这也使得其绿化面积较小,其尽管设计应以中小型景观为主。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也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运用的原则,以及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园林景观中可以利用的墙体、灯柱、休息座椅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立体绿化景观。通过利用可以利用的立体结构增加城市园林的空间划分,给人以视觉上、感觉上的空间扩大,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

5.开阔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

要求设计人员要开阔设计思路,以多种形式的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园林景观中的小路上使用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进行路面的规划与设计,路的两边模拟野生环境打造郊外的自然景观。在泥地与路石间的缝隙种植花草,即打造了独特的园林景观又提高了园林内的绿化面积。

6.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地区概念的相对模糊化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这使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建设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独具匠心的城市公园布局,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突出城镇的个性,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小型生存空间,对常住居民和旅游者都有持久不衰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公园在缓解人们精神压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之,开拓与创新,传承与发展,共建和谐人居环境永远是时展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张文英,《园林景观设计实录》.第一版.百通集团: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中国园林,2002.04

篇(6)

关键词:住宅;景观;成本管理;设计阶段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海德公园项目,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东北角。占地面积约183475平米,建筑风格为欧式新古典,容积率2.0 ,绿地率约:50%(91800平方米)。

设计原则:功能为首,以人为本满足使用要求。

(1)、使用功能上以人为本,在阳光好的区域布置人的活动区域,建造景观构筑物。

(2)、注重景观设计,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下,尽量的使绿地最大化,广场最小化。

(3)、材料运用上注重舒适性、安全性,如铺装材料多选用透水砖,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在小区设计中。

2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在通过建筑、规划、园林设计等手段,对住宅地产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宏观布局进行改变的过程,旨在研究如何对各种自然风景、人工环境加以利用、改造并重新组织,为居民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之更契合人们的习惯和心理需求并同时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通常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包含以下四个过程:概念设计、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

3景观成本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景观成本主要是指项目整个景观建造运营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景观前期设计成本、景观工程施工成本以及景观后期维护成本。

景观前期设计成本是指景观项目在设计阶段所发生的相关设计费用。景观施工成本是指项目景观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通常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三部分。景观维护成本是指项目景观的后期维护费用的总和,一般包括资源损耗、人工、材料等方面的费用。海德公园项目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

4景观设计中的成本管理

4. 1景观设计阶段成本管理

景观设计中的成本管理是指在项目景观前期设计阶段即引入成本控制的概念,使得之后展开的各项工作都必须考虑到成本控制,旨在彰显设计理念、保障景观功能、美化生活环境的同时,达到景观成本配置最优。

4. 2景观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的意义

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开端,在设计阶段即展开的成本控制可以做到最大程度上的成本控制,是住宅开发项目整体成本控制的关键。根据通常的项目经费管理,设计费在工程总体费用中所占比例们们微乎其微(一般只占总成本的1.5%-3%左右),但是却可以决定建设项目投资至少75%的开支,而花费巨大的施工阶段对投资的影响只有10%--20%。如果设计不合理,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成本控制,将会造成项目景观效果、科学性、经济性等方面先天不足,而这种先天不足在后期的项目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是难以甚至是不可挽回的。随着项目开发逐步深入,景观成本可控制、优化的余地也越来越小。所以只有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成本控制的各项因素,才能避免景观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资金超额等的失控状态,从而以最优的成本配置达到既定的景观效果。

4.3设计阶段景观成本控制的方法

4.3. 1国内外设计阶段景观成本控制研究现况

R.S.Kaplan指出在设计阶段将成本限定在目标内,然后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实施开发和更新。同时,在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等阶段,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以达到目标成本。

LEweustink提出了产品设计过程中成本估算与成本控制的通用方法,能够根据成本估算信息找出框架中引起产品过高成本的属性,再变化属性方案来实现成本的控制。

国内住宅地产在设计阶段景观成本控制的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较少。实际管理过程中通常采用限额设计,设计竞标方案比选,设计监理等。在具体的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过程中,限额设计易扼杀产品设计思路;竞标方案必选又易出现恶性竞争,难以保证方案实施质量。都存在一定弊病。如何具体落实研究较浅,尚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与方法。

4.3. 2设计阶段景观成本控制方法建议

根据景观设计过程中不同的设计阶段,制定相应的景观成本管理方法。

(1)概念设计阶段。景观概念设计强调品质和感官。例如颜色、质地、趣味性、声调或许只是一种物体在空间中发散或聚集的感觉。景观设计师,甚至所有的设计师,必须常常接触这种品质。它的存在超越“形式”。 概念设计师认为有的时候感觉的享受比解释说明或参照历史表现更丰富,以海德公园为例,重点部位主要考虑在入口水景对景、中间楼王区域旱溪花镜及中心活动大草坪区域。绿化营造是海德公园设计另一重点。为了使得人们在感觉上更轻松自在,不把整个公园的概念强加在使用者的感受上,海德公园的景观设计如同在生态公园里造了几幢房子而不是在建筑间种了一些树,公园里有茂密的树林,有开阔的草地,沿着小溪开满了充满野趣的小花,沿路有高大的乔木可以遮阳,树下有优雅的绣球花,房子上有香气四溢的桂花和子花。我们只把合适的树重在合适的地方。对于植物而言,他们可以自由健康的成长。概念设计师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概念本身了,还存在着许多更加微妙的方式。

景观设计在住宅地产项目前期策划定位阶段介入,对项目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评估。在不违背项目总体设计方向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原有自然条件,尽量保留其原有风貌,合理组织、规划布局,并结合前期项目评估结论,规划、建筑概念方案提出景观设计概念方案、软质景观植物搭配方案。即由此,得到该项目景观成本的基本控制范围。通过本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明确了项目景观定位及其目标成本线,便于公司决策层对项目开发方向做出判断。同时避免了项目景观工程因介入较晚,在成本方面丧失了“话语权”从面导致后期开发过程中被动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现象。

(2)初步设计阶段、扩展设计阶段。在这两个阶段,让景观设计师最大化的参与到景观成本控制中来,根据概念阶段制定的目标成本线,不断地调整景观设计方法。这个阶段,软、硬景景观体块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常见的成本控制节点如:

中心绿化,入口区配合大气的几何形态构图进行配置,乔木行列式种植,搭配下层植物组合花卉,形成入口处大气的景观效果,该区域精细配置,复层种植,层次丰富,品种多样,搭配精细,形成茂密的山林水溪景观。该区域的大草坪周围配置浓密的植物背景,形成干净、开阔、整形的英式风景。

主材选择,以石材为例,一般50mm厚的石材比30mm厚的石材市场价格超出50%以上。于是,在项目道路的设计上,就应该避免在车流量大的主要交道流线上设计石材铺装。面人行交通流线则可采用石材铺贴饰面。同样是铺贴,碎拼人工要远高于规则铺贴;同样是面层,烧毛面低于荔枝面,这些都可以成为成本控制的着眼点。

植物配置,强化房地产开发商决策层对植物软景重要性的认识。以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海德公园为例,该项目软质景观单方成本仅约为硬质景观(含道路管网)的50%,而景观效果却是显而易见。不少购房者的选择该楼盘理由就是“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不投入换来大收益。同时,植物配置上应注意“适时适地”的原则,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多为本地优势种,适应性强,耐受性好,易于养护。植栽设计需遵循“逢高愈高,遇低则低”的原则,即遇到地形高处栽植高树,地形低处栽植低矮植物。阵列式种植的植物,树形选择需一致,相邻植株不可差别过大。自由式种植的植物,需保证林冠线与林缘线遵循方案设计意图。所有乔木树穴需与周边绿地平整。除标明外,灌木种植应按三角形间隔种植。只有把合适的树重在合适的地方。对于植物而言,他们才可以自由健康的成长。

竖向设计,在处理高差较大的场地时难免出现竖向景观设计。用矮灌搭配做出层次,相比饰面拼花更富有生趣,且更易控制成本。

水景控制,景观工程完工初期水景效果好,对景观档次的提升起着巨大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运营管理不善,则会使其效果会逐步衰弱,且后期维护成本高。一个维护不好的水景,成了枯水塘、臭水沟,无疑会对整个项目景观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才设计阶段设计水景时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

(3)施工设计阶段。施工图阶段需要景观设计师与成本控制人员反复沟通,硬质景观上优化工艺细节,可以更好节约工程造价;软景上,合理控制好大乔木、小乔木、球类、灌木、地被各植物品种的比例。同时加强审图环节对施工图的论证,避免今后施工过程中过多的签证变更,让方案的优化可以直接转换成成本效益。

结术语

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景观设计亦日趋成熟,如何提高景观工程质量和控制景观成本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景观设计单位共同思索的课题。只有不断思索创新,强化设计管理,深化成本控制意识,才能造就兼具功能性和经济性的优秀景观工程。

参考文献

[l]王静.景观设计的成本优化[[J]科教导刊,2009,(5):129

[2]樊自力论限额设计[J]北京工程造价,2008,(4):2

篇(7)

关键字:景观;硬质景观;作用与分类;设计;新思路

Abstract:Hardlandscapeisanimportantpartofthecitylandscapes,whichattractmoreandmoreattention.Thepapersumsupthedefinitionofthehardlandscapes,thenclassifiesthehardlandscapes,anddiscussesthenewnotioninmodernhardlandscapedesign.

Keyword:landscape;hardlandscape;theuseandclassification;design;newmethod

硬质景观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城市形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1]。作为现代、后现代设计中的重要元素,硬质景观在改变设计品位和景观环境质量的同时,还体现了现代科技对景观作品的驾驭能力。本文总结了硬质景观的定义,提出新的分类,并初步归纳了硬质景观设计在不断进步的发展历程中的新思路,力求启迪设计者将硬质景观设计不断推陈出新。

1、相关概念

1.1景观

景观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美学概念到地理学概念再到生态学概念三个阶段。16世纪末,“景观”主要被用作绘画艺术,泛指陆地上的自然景色[2]。后来,“景观设计”一词是吉尔伯特·密森(GilbertMeason)最早使用。1899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成立,标志着现代意义的景观设计正式产生。第三阶段的景观是生态学概念的景观——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总之,地理学界和生态学界所论及的“景观”总的来说还是属于一种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景观设计学则是一门自然与人文相交叉的学科。它应该是同时具备景观形态研究、景观生态研究和景观的人性化研究三个层次[3]。

1.2硬质景观

硬质景观(HardLandscape)是英国人M.盖奇(MichaelGage)和M.凡登堡(MaritzVandenberg)在其著作《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中创造并首次提出的,意指相对于植物的软质景观而言。即城市景观分成以植物、水体等为主的软质景观和以人工材料处理的道路铺装、小品设施等为主的硬质景观两部分[4]。本文结合王春沐对居住区硬质景观的定义[5],认为城市硬质景观即城市中以游憩、使用、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场所内,以道路环境、活动场所、景观设施等为主的景观。广义上说,除了城市绿化、水体和建筑物以外的有形物,都可认为是硬质景观。其内容包括步行环境(含地面铺装、踏步、坡道、挡土墙、围栏、栏杆、墙及屏障)、景观设施(含照明、座椅、垃圾箱、雕塑小品、电话亭、信息标志、护柱、种植容器、自行车停车场)、活动场所(游乐场、休闲广场、运动场)、车辆环境四大部分。

2、硬质景观的分类

硬质景观分类有很多种,如根据美学原则可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的硬质景观[6];根据设计要素又可分为步行环境、车辆环境、街道小品三类[7]。还有根据硬质景观使用用途分为类形成的道路、驳岸、铺地、小品四类[8]。本文主要从硬质景观的景观功能出发,将其分为实用型、装饰型和综合功能型景观三大类,再在此基础上划分。

2.1实用型硬质景观

实用型硬质景观包括道路环境、活动场所和设施小品三类。其中,道路环境又由步行环境和车辆环境组成,主要包括人行道、游路、车行道、停车场等;活动场所包括游乐场、运动场、休闲广场等;设施小品即照明灯具、休息座椅、亭子、公共停靠站、垃圾箱、电话亭、洗手池等。这类景观是以应用功能为主而设计的,突出体现了硬质景观使用功能强大、经久耐用等特点。

2.2装饰型硬质景观

装饰型硬质景观以街道小品为主,又分为雕塑小品和园艺小品两类。现代雕塑作品种类、材质、题材都十分广泛,已经逐渐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艺小品即园林绿化中的假山置石、景墙、花架、花盆等。这类景观是以装饰需要为主而设置的,都具有美化环境、赏心悦目的特点,体现了硬质景观的美化功能。

2.3综合功能硬质景观

一些硬质景观同时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特点。如设施小品中的灯具、洗手池、坐凳、亭子等,既具有使用功能,也具有美化装饰作用;装饰小品中的假山、花架、喷泉等,既是观赏美景的对象,也是人们休憩游玩的好去处。这类具有综合功能硬质景观设计正是体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协调统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3现代硬质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后现代主义进入到艺术设计领域,也丰富了当代景观设计的语汇。现代科技手段的进步,造园材料的丰富及景观设计思潮的不断创新,使硬质景观材料和设计思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向新的方向不断完善。许多在它们刚出现时让人不可思议的表现手法,现在已出现在景观作品中,而且收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

3.1后现代主义符号学诠释新景观

“符号学”最初是研究语言学上的符号(Sign)或象征(Symbol)的学科,后被运用到心理学、哲学和艺术研究的领域,随后出现了建筑符号和城市空间的符号学。“景观作为符号”是后现代主义的景观观,后现代主义景观的符号类型又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三种[9]。

现代硬质景观由于其材料丰富、可塑性强、功能多样等特点,能够充分体现和发扬后现代主义符号学景观的设计思潮。利用景观符号的“形”,使使用者体会到设计作品的“意”,进而传达现代设计的“神”,正所谓聚“形”、延“意”、传“神”,在审美和内涵两方面得到了超越。

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也在不断探索对景观符号的应用。文丘里在富兰克林庭院的设计中,利用不锈钢骨架模拟原有建筑,创造出历史效果。查尔斯.摩尔设计的新奥尔良广场,以历史片断、夸张的细部及舞台剧似的场景,赋予场所“杂乱疯狂的景观”[10]。

3.2材质色彩创造“软”的质感

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汇聚成一种国家的文化的特征:色彩是一个丰富而又生动的主题,他是一种符号,一种形式,一种象征,也是一种文化。”在很多发达国家,对城市整体景观、街道和社区的色彩都进行规划。城市的标志色彩又由总体色彩(主要由建筑构成)和近人尺度的城市硬质景观色彩(主要由人行道及广场铺装、各种标示广告牌及城市设施的用色)构成。虽然硬质景观大多材质坚硬,在心理上给人坚定、理性、现代的感觉,难以有亲近感。但多种人工原料色彩的可控制性,使硬质景观比植物,水体等软质景观具有更丰富的颜色选择,通过色彩的调和,形成与软质景观一样有亲和力的空间。

在景观设计中运用色彩的代表人物如玛莎.施瓦茨。她设计的“面包圈花园”(BagelGarden),将面包作为园林造景的一部分,以面包圈的黄色和沙砾的紫色作对比,创造了一种家庭氛围。再如,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前广场,鲜明的色彩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可识别的景观设计”。

3.3注重景观形式与社会生态的统一

景观设计是为公众服务的,其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现代硬质景观设计不同与传统设计的方面,就在于它还考虑诸多不能由视觉显现的设计因素,如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生态建设等。因此说现代硬质景观设计是形式与社会、生态的统一,是社会、自然、艺术的综合体。

我国中山岐江公园及彼得.拉茨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都是将硬质景观与社会、生态的设计相结合的范例。两个设计都是使废旧物在利用中都获得了新生,保留了工厂基址生态的和视觉的特点,也保留了真实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4、结论

硬质景观是城市景观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造型丰富,材料繁多,而又充分显现了现代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受设计者的青睐,使用者对硬质景观的需求和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硬质景观的设计和发展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关键环节,而硬质景观的社会、文化、功能等各方面的效果,正是可以调控人与自然关系的砝码之一,甚至成为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认真探讨硬质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理解硬质景观设计的新思路,才能在设计中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廖艳红.试论城市硬质景观的设计与建设[J].中外建筑,1999,(2):5.

[2]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杨锡荣.现代景观设计的方法论初探[D].南宁:广西大学.2004.2.

[4]M.盖奇(MichaelGage),M.凡登堡(MaritzVandenberg)城市硬质景观设计[M].张仲一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

[5]王春沐.居住区开发空间中硬质景观的规划与设计[J].北京园林,2005,21(2):7.

[6]陈开森.浅析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9(3):125-126.

[7]廖艳红.试论城市硬质景观的设计与建设[J].中外建筑,1999(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