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6:07: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化学标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一、引言
高中教育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学任务繁重且内容复杂,高中教育中经常出现课程紧张、教学枯燥且方法单一等情况。在这样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开始推行课程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高中化学作为典型的应用型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且课程内容多为实验,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高中化学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育特点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主要表现为知识渐序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分析高中化学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编排存在明显的渐序性特点。与以前高中化学教材相比,新的教学知识点内容衔接更加紧密,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此外,改革后的教材内容更加注重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学生更加容易学习与掌握知识点;其次,高中化学课堂教育还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教学中涉及许多化学实验,因此其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一定的开放性。
三、高中化学教育现状
(一)教学方式的不合理
高中化学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但实际中存在教学方式与学生接收效果相脱节的情况。首先,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陈旧,造成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化学学科具备一定特点,部分教师不能适当安排实验课程,有时天天实验课,让学生产生疲劳感;最后,一些教师不能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式过于刻板,课堂氛围严肃,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师整合能力不足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增加复习课堂,有效整合化学知识。但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整合化学知识时,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将课堂化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或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步骤与学生情况脱离。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措施
(一)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对于高中生来说,即将面临高考,学习枯燥,压力大,而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刚好可以在繁忙中调节学生枯燥的学习和生活,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同时它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应该将化学实验课程重点利用,在加强学生直观体验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比如,在学习钠与水化学反应过程中,钠是漂浮在水面上融成闪亮光点,四处游动,产生白色的火花,同时酚酞溶液变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变化,帮助他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小心提示,从趣味性方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性能力和思维。
(二)引入生活因素,活跃课堂氛围
高中化学知识中的概念就是化学概念,其反映化学事物、化学性质及化学性质等本质属性。所有概念都可以分成内涵与外延两部分,前者指的是事物特有属性,后者则是适用的一切范围,两者成反比状态,也就是内涵越广,外延越小。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因素。例如,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笔者在新课导入前准备一段憨豆先生洗衣服的视频,并思考洗衣服失败的原因,激起学生上课兴趣,通过举例引出分类法。大量举例让学生意识到分类的重要性。师:大家平时洗衣服时是怎么分类的?生:颜色深浅;布料性质;内衣外衣……师:为什么分类结果不一样?生:分类标准有差别。这时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垃圾回收、超市货架等,总结日常生活中分类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点在化学学习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有效整合化学复习题
化学复习过程中需要整合归纳各知识点,教学中化学教师也应该总结教学内容。例如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可以分类归纳化学知识点,依据各知识点特点详细划分习题。知识点分类结束后总结教学工作进展,反复推敲。可以通过填空题训练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夯实基础。记忆时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全面理解知识点,通过理解训练加强记忆。通过复习题系统整合,发挥习题训练的作用。例如:现代汽车安全程度越来越高,安全气囊作为保障驾驶员安全的重要装置,在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汽车剧烈碰撞后,安全气囊内迅速充满气体保护驾驶员,气囊内化学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反应后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75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D)A.反应生成标况下N242.0LB.反应中KNO3被氧化的量为0.25molC.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25molD.N原子被氧化的物质的量3.75mol解析:此项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氧化还原反应,结合电荷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判断出反应中的N2不是单纯的氧化或还原产物,而是两者的综合。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反应后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75mol,可以计算出N2体积为44.8L,因此判断A选项错误;参与反应的KNO3被还原而不是被氧化,直接判断B选项错误;借助方程式计算出反应中16molN2转移10mol电子,结合已知条件得出生成N2为2mol,转移的电子量为1.25mol,C选项正确;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出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4mol,有30mol的氮原子物质的量参与氧化反应,其物质的量为3.75mol。D选项正确。最后判断出此题目为多项选择,正确答案为C、D两项。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思维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塑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创新性思考,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在课堂上发表自己观点与看法,不断进行创新性思考。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推进高中化学教育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丽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习题课高效课堂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11.
[2]赵国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62.
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具体来讲需要怎样提升教学艺术来更灵活地驾驭教学进程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来谈几点我的意见和看法。
一、精心设计化学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准备的课件或讲义,其中包括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等内容,体现着一个老师对于课堂的重视程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新形势下要求化学教师能够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教学条件、环境等因素针对每节课做出良好的设计,以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估摸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预测可能会取得的教学效果。那么,高中化学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是教师要吃透高中化学教材。高中化学知识较为庞杂,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知识的钻研和琢磨,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消化和吸收化学原理、公式的最佳教学方案,以便为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2.是教师要走进学生,做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了然于心。教师要深入到学生这一群体中去,跟他们进行更多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多地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
3.是在新授课之前教师要认真备课。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计算机的普及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的获取渠道。为此,教师要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通过认真备课来搜集更多的能够适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学习资源,以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
4.是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渠道和方式的增多,学习能力的增强,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以更广博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拓宽了,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才能更加游刃有余,信心倍增。
二、掌握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课堂偶况的灵活应变能力考验着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能否在课堂教学时灵活应变是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针对化学学科来讲,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况进行灵活调控,更好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掌握以下几种应变技巧。
1.调解难度,绕道迂回。由于课前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认知能力的过高评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事先设计的问题难度较低或者难度过大,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教师就要适当调节难度,采取迂回的应对策略,拓展问题的深度或者是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2.因势利导,主动出击。在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出乎教师的意料,有时会让教师的教学陷入被动状态。这时,教师就要想法设法因势利导,通过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是变换讨论话题的方式来扭转被动局面。如对于化学中演示实验,当因出现实验不成功的情况时,在学生的惊慌失措或议论纷纷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沉着应对,主动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不成功的因素,引导学生从实验装备、实验进程、实验素材和过程控制等方面来分析和思考,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往往会更胜一筹。
3.调节氛围,创设情境。教师本着既定的教学方案开展教与学的课堂进程,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实现教学相长。如当教学进程中出现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或者学生过于吵闹喧哗时,教师要及时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以更好地把控学生的课堂情绪和学习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兴奋活泼的最佳状态。当学生对教师预设的问题,不知该从何处进入思考状态时,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迅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和思考的方向。
4.适当反诘,婉转回避。教与学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为此,课堂提问必不可少。而课堂问题又分为两类,一是教师预设的问题,二是学生针对学习中的疑惑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当然,第一类问题,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多个方面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多种情况,在合理引导和点拨之下,一般不会给教学进程带来太大的问题。而第二类问题就需要我们多多重视了。学生们基于他们的学习基础和思维提出的问题,有时候会严重偏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时候会没有明确的问题依据,这样一来,教师就要采取婉转回避或者适当反诘的方式,让学生尽快回归到正常的教学进程中来,以更好地将教学的主动权牢牢控制住。
三、重视教学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思路
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掌握应变技巧之外,教师要灵活驾驭教学进程,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一些相应的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创造积极反馈教学信息的条件,并适时引导学生勇于反馈信息,以便能够及时高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思路,保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就要随时了解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对具体某节课的教学信息反馈。而学生的反馈信息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为此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一定要认真留意和加强重视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做一定的课堂练习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教学反馈,以改变或者调节教学进度,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诸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涌现出的较为突出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该模式符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的要求。在此指导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化学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使之走向动态的、开放的现代课堂教学方式。发现式教学的初步尝试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积极的效果,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一、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发现式实验教学方法通常是由老师首先提出实验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再共同探讨研究方案,正确处理实验结果的教学方法。它强调验证化学规律和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还强调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情感体验。因此,发现式实验更加新颖、先进。并充分体现创新的原则,以自主创造性的思维来理解新知识,满足学生的认知结构,从简单到深奥,一步一步加深知识点的难度。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是公开的,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试验的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发现式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二、发现式教学模式案例
高一化学课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对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有更直观的认识,并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
为此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发现式教学为主,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
教师不能用单纯的讲解或课件代替实验。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教学设计方案
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1)学生分组实验
分组注意:每个小组由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按平时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这样分在一个小组内就容易建立起A层次的学生教B层次的学生、B层次的学生教C层次的学生这样的学习关系。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能促进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成绩差的同学没有明显的压力感和自卑感,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
(2)讲清规则和注意事项
①讲解各实验品的使用方法:CaO、Zn粉、NaOH溶液、稀HCl、CuSO4溶液、蒸馏水试管、药匙、温度计、洗瓶、废液缸
②观察实验现象: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
③总结实验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3)讨论
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燃料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新能源的展望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况;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发现式教学的意义
一、化学过量问题的计算题解答步骤
第一步:先把反应的方程式写出来;
第二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两种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先判定出哪种反应物过量,常见的判定过量的方法有:①数值比较法;②商值比较法;③讨论法(取值范围);④极值法.
第三步:再用不过量的那种反应物的量进行计算.
二、例题解析
1.同时给出两种参加反应物的各自的量
例18 mol H2与6 mol O2充分反应,求生成水的质量.
解设恰好跟8 mol H2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为x.
2H2+O22H2O
212
8 molxn(水) 得x=4 mol.
由于题目给的反应物O2为6 mol,所以O2是过量的,应以H2的量来计算.
所以n(水)=2×82=8 mol,
m(水)=8 mol×18 g/mol=144 g.
答:可生成144 g水.
例221 g铁粉与8 g硫粉混合加热,若不考虑其他损失,可生成硫化亚铁a g;将上述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全部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可得标况下V L气体.则a、V的数值分别为
(提示:FeS+H2SO4FeSO4+H2S)
A. 33、8.4B. 22、5.6C. 29、8.4D. 22、8.4
解根据题意
n(Fe)=0.375 mol,n(S)=0.25 mol.
由S+FeFeS可知Fe过量,按S的量计算,
n(FeS)=n(S)=0.25 mol,所以m(FeS)=22 g.
产生的气体为H2S和H2的混合气体,由于Fe~H2,Fe~FeS~H2S,n(H2+H2S)=n(Fe)=0.375 mol,
标况下V=8.4.选D项.
2.已知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的总量
例318.4 g NaOH和NaHCO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 ℃,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 g.试计算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
解若设NaOH和NaHCO3按1∶1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Δm
844018
8.4 g4.0 g18.4 g-16.6 g=1.8 g
8.4 g+4.0 g=12.4 g
说明反应不是按上述比率进行反应.
若NaHCO3过量,由于受热会发生分解,其差值还会增大.与题意不合.
若NaOH过量,由于受热不会分解,不影响其差值,符合题意.
过量的NaOH质量为8.4 g-12.4 g=6.0 g,
m(NaOH)=4.0 g+6.0 g=10.0 g,
w(NaOH)=10.0 g18.4 g×100%=54.3%.
例4用消石灰和硫酸铵各10 g混合加热, 将制得的氨气溶于水制成200 mL氨水,求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设与10 g (NH4)2SO4反应需Ca(OH)2的质量为x,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n.
(NH4)2SO4+Ca(OH)22NH3+2H2O+CaSO4
132 g74 g2 mol
10 gxn
x=5.6 g
n(NH3)=2 mol×10 g/132 g=0.1515 mol,
c(氨水)=0.1515 mol/0.2L=0.7575 mol/L.
答: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575 mol/L.
3.已知一种反应物和一种产物的量
例5在含37 g Ca(OH)2的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共生成30 g白色沉淀,则通入的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可能是
A. 5.6 LB. 6.72 LC. 11.2 LD. 15.68 L
解37 g Ca(OH)2为0.5 mol,若与CO2反应可生成0.5 mol CaCO3(高量),若反应生成Ca(HCO3)2,则沉淀量为0(低量),而实际沉淀30 g为0.3 mol(中量).可知,有0.3 mol Ca(OH)2与CO2反应生成CaCO3,还有0.2 mol Ca(OH)2与CO2反应生成Ca(HCO3)2.
讨论:① 当CO2不足,只发生反应①,则为0.3 mol,
0.3 mol×22.4 mol/L=6.72 L;
② 当CO2过量部分,发生反应①和②,则为
0.3 mol+0.4 mol = 0.7 mol,
0.7 mol×22.4 mol/L=15.68 L.
选B、D项.
例6标况下往500 mL 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4.48 L Cl2,测得溶液中有1/3的Br-被氧化成Br2单质,求原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氧化剂Cl2能将Fe2+、Br-氧化,但还原性顺序是Fe2+>Br-,因此根据Cl2的物质的量不同可有如下两种极端反应:
①6FeBr2+3Cl22FeCl3+4FeBr3;
②2FeBr3+3Cl22FeCl3+3Br2.
根据方程式讨论过量问题,分步计算.设溶液中有x mol FeBr2,由反应①知消耗Cl2 12x mol,生成23x mol FeBr3;根据题意反应②知
13×23x mol FeBr3被氧化,消耗Cl2
32×29x mol=13x mol,
则12x mol+13x mol=4.48 l22.4 L・mol-1=0.2 mol,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化学 高效教学
一、课堂的主导――教师的高效
1. 高效备课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学的高效备课,教师首先要有明确能力目标,并让学生了解,主动投入学习,发挥其创造性,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
要想上好一节高效化学课,课前的准备和估计必不可少。从知识到实验,乃至课上需要的各种资源,都要提前做好准备,有时事需要从网络下载各种资源,甚至还要自己制作学件和课件。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做好充分的估计。这样,教师就不会因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况而措手不及,从而保障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高效的效果。
2.高效激趣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学生虽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方面不同,但在教师眼里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教师要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保持,使自己的课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的境地。根据学生的情感迁移特点,课堂上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个学生。
3.高效导学
建立明确的导学方案,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教材上新知识的80%可由学生自学获得。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节省课堂时间,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自学,让学生明确本节核心内容有哪些,应学会哪些内容。学案给予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在课前预习,可节省课内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攻克重难点。通过基础练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存在问题。上课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的主体――学生的高效
通过实验、背景材料、图表和模型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与新知识相关的背景材料,使学生在这些材料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索。图表简明清晰地呈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内容,强化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练习的形式有两种: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业的布置的时候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杜绝“一刀切”的习惯。
课外作业是是一个增效过程,它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强化。所以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注意。和课堂作业一样,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要加强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防止部分学生的“偷懒”。 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学案 设计 实效性
实施学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心设计学案,有利于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和提高能力,也有利于教师精讲和提高教学质量。
不同的课型,学案的组成有所不同,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学案应该贯穿知识、活动和方法三条主线,一个完整的学案包括下面几个部分[1]。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对应于教学目标,对学生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学习目标要力求具体准确,要摒弃“理解酯化反应的实质”等模糊笼统的叙述方法,宜用“能够从键的断裂和形成角度理解酯化反应的实质” 等学生易理解的方法表述。
2.重点
多年来,教师习惯于将教学的重点写在教案里,而在学案上没有写,致使学生主次不分,造成了学生精力的极大浪费,影响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3.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可感知的活动中。一定的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和促进学生情感活动,而且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学案中的情境创设最好能与驱动性问题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学生学习。
【案例1】研究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图片展示铁桶装有的无色液体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电镀行业的光亮剂,重要的除锈剂、除草剂、杀菌剂。我们来探究这种有机物A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探究活动1】确定分子式
1.确定元素组成和实验式
称取5.6g有机物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将所产生的气体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质量增加3.6g;余下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得30g沉淀。有机物A的实验式为。
(2)确定相对分子质量
①M = m/n ②M = DM (D 相对密度) ③M =22.4ρg/mol (标况) ④质谱法
(3)确定分子式
从左下图质谱图中确定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分子式为。
【探究活动2】根据不饱和度推测可能结构简式
【探究活动3】确定结构简式
(1)设计简单实验验证有机物A中官能团。
(2)红外光谱 根据中上图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图,A的可能结构简式。
(3)核磁共振氢谱 右上图为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A的结构简式为。
【探究活动4】有机物A的化学性质
本节课以A这个未知物质为主线,确定实验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后得出A为CHCCHOH。虽然这里面涵盖了实验式的计算、质谱、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包括碳碳双键、三键、羟基、醛基等官能团的性质等重点难点,但由于情境的设立和问题的驱动,学生在得到结果的同时,还掌握了探究有机物的方法。
4.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的设计是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活动设计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主要途径。
【案例2】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固体产物
(1)若由于温度不够高,生成铁的一种黑色氧化物。
①取少量粉末放入稀HCl中,反应方程式为。
②简述检验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方法,写出反应方程式。
③加入NaOH溶液后实验现象是,写出反应方程式。
(2)若在高温下铁粉反应完全,黑色固体产物是。
①取少量粉末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②简述检验滤液中是否有Fe的操作方法:。
③滤液中是否有Fe,如何检验。
(3)若黑色固体粉末为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则它们的化学式为
①取少量粉末溶于稀盐酸,若在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用方程式解释原因
②取混合物粉末进行如下定量实验:
(1)下列仪器中,在灼烧沉淀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泥三角和(填名称)。
摇。
此活动设计紧扣黑色固体产物,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设计三种可能的情况:FeO和FeO和Fe、FeO、FeO,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全面考查了有关铁的氧化物,Fe、Fe的检验和转化,陌生方程式书写,以及有关计算等。
5.学法指导
新课程从关注如何教转变为关注如何学,强调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获取。教师要在认真分析学生可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法指导。
6.达标检测
紧扣教学目标,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它既能促进学生反思自己,又能促进学生继续自主学习。
7.归纳小结
对重点内容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构建所学内容的内在关系,促进知识的内化,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
学案的顺利实施,是为实现有效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案设计需要教师在现代学习理论指导下,深刻理解新课改精神,充分利用新课程教材的编写特点,从学生的视角去理解教材、分析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以生为本 课程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通过对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学生掌握SO2的性质;过程与方法上,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内容以生活理论生活为主线,注意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培养辩证价值观及良好环境意识。本节内容设计框架模型如下:
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1 化学史内容
硫矿的开采:19世纪90年代,赫尔曼・弗拉什发明了弗拉什采矿法(附图略)。该法从钻孔处灌入热水,熔融地下硫矿,再通过压气管增大硫矿的气压,将液态硫从升流管送到地表,最后液态硫会结晶凝固(附图略)。
2 生活引入
在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中,有二氧化硫的指数,二氧化硫从何而来?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3 物质简介
硫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三氧化硫在常温下是液体,标况下是固体,加热后是气体。溶于浓硫酸而成发烟硫酸,它是酸性氧化物,可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三氧化硫是很强的氧化剂。
4 实验探究
本实验及理论解释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007年3月第三版)。此处不再赘述。
5 提出问题
品红溶液滴入亚硫酸溶液后,为什么会褪色?加热后为何又显红色?方程式:SO2+H2OH2SO3
6 工业制硫酸
内容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007年3月第三版)P91相应内容。
7 资料卡片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严重,这是因为我国的能源结构目前是以煤为主。城市大气污染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都是煤烟型污染。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成熟的脱硫技术以及排污收费标准偏低等一系列原因造成我国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事实,对社会环境产生很大压力。
8 辩证评价
讨论:请说出你对二氧化硫的看法。
9 医学连接
9.1时事报道
2007年,贵州息烽县小寨坝镇一化肥企业因制酸系统故障,二氧化硫外泄,造成450多人中毒。中毒症状:很快出现流泪,畏光,视物不清,鼻、咽、喉部烧灼感及疼痛,咳嗽等眼结膜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较重者可有声音嘶哑、胸闷、胸骨后疼痛、剧烈咳嗽、心悸、气短、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及上腹部疼痛等。应急措施:第一,切断毒气来源,降低毒物在空气中的含量,并加强通风。第二,急救时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并松开衣领、腰带,注意保暖、安静、观察病情的变化。第三,在搬运过程中切勿强拉硬拖和弯曲身体,以防造成内伤、外伤而加重病情。第四,中毒者若停止呼吸,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有口对口、胸外心脏挤压。
9.2医学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