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6:07: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日语语言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日语;日本文化;特定表达
在对学生进行日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比较频繁的使用特定表达,面对不同场合应当如何使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是对日本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样,也是本研究中的重难点。语言作为传递知识与情感方面的重要载体,说话过程中对个人意图的传递一方面能够直接呈现信息,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基于此心理情感状态下形成的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基础。本研究基于语言表达特征进一步探究日本语言的分类,同时阐述日本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日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分析
日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一定的形式特征,即词汇表达形式、句型表达形式、省略表达形式。
(一)词汇表达形式
在日语语言表达过程中能够准确的运用日语,其语言词汇的表达至关重要,准确把握日语词汇表达形式,是学好日语的基础。特别是在相应的场合运用合理的词汇,因此应加强对词汇表达形式的把握和理解。以「はい为例,该词汇一般情况下使应用于应答过程中,或进行肯定回答时使用。例如“兄 ちゃん、ちょっと 待って”。“は ` い”。这种应用就是在应答过程中所表达的意愿。通过情况下这种词汇表达更多的是应用在会话环节中,作为倾听者的一种附和形式。通过资料调查了解到,在日本人日常对话中,倾听者对语言表达者的附和与点头频率极高,大约为几秒钟一次。在对外国人的访谈调查中了解到,他们与日本人对话时,对方在对话过程中会不断的说「は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能够兑现的却并非像谈话中默许的。同样,日本人与外国人对话时也会存在类似的不解,为什么对方面对自己的言语意见表达总是冷淡不回应,总是产生“他是否在听我的意见”的疑问。这和外国人对「はい的表达功能认知不清有着一定关系。
「ちょっと在日语中的使用可以称得上相当广泛,既能表达数量程度少,时间距离短。例如,そのチ`ズケ`キをちょっとだけ食べたいな。除此之外,「ちょっと也能表达以轻松的心情做某事,没有实质的意思,例如:ちょっと行ってくる。还可以表达程度之深或和否定形式呼应表达“不太…”的意义。正是由于用法丰富,误用的场合才特别多。外国人若想正确使用「ちょっと,必须掌握其在各种场合下的深刻含义。
(二)句型表达形式
句型表达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具有固定性和代表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对日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为掌握其语言核心,就要对其句型表达形式以及句型中所表达的含义进行熟练掌握,以达到对日语句型准确把握,并对其句型中所表达的意图进一步分析。以“对不起”(「すみません)为例,“对不起”本身的意思是传达歉意以及进行谢罪。但在语言不断发展的完善的过程中,「すみません逐渐转变为不愿意给别人增添麻┑囊馑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应用「すみません替代「ありがとう,表达的意思是对别人的感激之情。另外,在日语语言表达中还会用「すみません替代「こんにちは,表达对别人的打招呼和问候。在日语语言表达中,「すみません句型已经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句型,在任何情况和场合下都可以应用。
除此之外,在日语语言表达中「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也是常见句型表达形式之一,主要是应用在款待客人情境中。日本人在宴请客人时会通过忙绿为客人准备一桌丰盛的食物,但在客人就坐后往往会说“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どうぞ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如果是宴请外国友人,外国朋友会对这种表达表示不理解,因为饭桌的饭菜已经准备的十分丰盛,却说“什么都没准备”,这种表达方式是日本人语言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
(三)省略表达形式
在日语语言表达中“省略表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以在语言表达中开场的省略形式为例,通常情况下日语表达中讲话者在开始说话之前都会应用开场白以避免话题太过突兀。这种开场白形式会使对话的双方留有思考的时间,也是考虑对方感受的一种形式,因此这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频率较高。在两个人或多个人对话过程中,为陈述自己的观点往往不会贸然直接表达,会先进行暗示,例如:率直に申し上げると…或ご不氦猡ありでしょが…等等。另外,当一个人要对其他人提出请求意见时,即使是举手之劳这个人也会在说事情之前说“o理なおいであることは承知しておりますが…” ,委婉的表达出自己有求于对方的抱歉,再对事情进行详细的说明。
除了在开场白表达应用到省略表达形式外,在文末未说完情况下也会应用到省略表达。日本人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当一句话没有说完就会适当结束,这种情况主要是出现在道歉、解释缘由等等场合之中,且使用频率较高。例如,当某人邀请自己去做某件事情,而自己并不方便去做,为合理的表达出自己的这种不方便信息会说:“今日はちょっと…”不会直接拒绝对方。或是在禁烟商场中有人吸烟,会说“あのう、ここ禁なんですけ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更加婉转,是日本语言文化中的一种特色形式。
二、日语语言特点呈现展现说话人意愿
语言在表达方面具有众多形式,面对不同对象以及不同场合,选择得体的表达方式十分重要。语言表达的关键与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对方了解需要传递的信息,也会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传递个人情感意图。
(一)表达感激之情
在独自用餐,家人一起用餐或被人款待等场合下,「いただきます被频繁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为全家做饭的是自己,日本人也不会忘记这句话。用餐时脱口而出这句话,一方面是对准备食物的人或款待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和礼貌。另一方面更表达出对马上就要吃进嘴里的食物的感谢。人类将一切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剥夺,并将其作为食材进行烹调,从而使得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和生存。抱着这样一种对延续自己生命的食物的珍惜、重视和感激,日本人自然地说出了「いただきます。
(二)谦虚
日本人在找到客人的情况下,会对客人给予周到的照顾,并会摆上自家最为喜欢的食物,并希望对方能够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食物能够满足客人口味以及是否充足更加是招待过程中需要被考虑到的。日本人觉得,能够将拿出客人经常食用且美味的食物,尽管可能是客人并不值得一提的东西,因为是主人尽心准备,也需要请客人尝一尝。基于这种谦虚与谦和的心态,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这样的表达方式就产生了。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是“什么食物都没有”而是指针对客人而言,并没有逞心如意的珍馐美味,所以请你不要嫌弃的含义。说话者在说出上述中内容的同时,已经面对客人传递了对其的尊重以及自我谦虚方面的含义。
(三)礼节有度
「すみません的频繁使用体现的是日本社会文化之中关于人的礼节的表现。其具有万能作用,在遇到所有情况下,都可以通过「すみません这样的一句话化解矛盾,并可以促使对方放下对自己的怒火。这样的语言表达更加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交流的距离。
除此之外,日本人通常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具有点头以及附和的习惯。通过点头这样看上去并不明显的习惯,能够对彼此交流形成。这种习惯并非是日本人的行为方式表里不一,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对方,自己非常尊重对方的言论,表现出自己的礼节。
(四)“婉拒”
在交际与沟通时,日本非常看重对方的面子,为此,实际交往过程中,日本人将交流与交际的和睦状态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在“婉拒”的表达上,日本人通常会表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无法达到对方希望的程度或者愿望。「ちょっと则属于语言交流“婉拒”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使用此词汇则能够在确保不伤害交流着的情况下,达到婉拒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回避自身的某些难言之处。
(五)“体谅”
「h]的使用可以代替“禁止”等相关具有否定意味的词汇,更加对表达对对方的原谅方面,且与不希望对对方造成伤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省略方法则在日语之中拥有十分丰富的表现方式。开场白式的省略可以有效化解与对方之间发生冲突,在造成误解或者反驳之前就已经打好预防针。这样也会使得语言表达成体具有柔和的情感。在文末对未说明的事情的省略则是表达的人认为并不需要将话说尽,并给予对方此类的明确的判断。因此,对方给予清洗判断将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尴尬局面,因此,也就可以更好地得到对方的原谅。
三、日语特征下日本文化的深度分析
基于特定语言形式中传递个人主观意愿,其意图形成势必在深层次传递的是社会根源性以及文化的内容。由此可知,日语语言所具有的特定表达方式可以深层次分析其文化内涵,也就是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以及心传心的内核。上述中的三种文化形式与内核普遍见于日本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对日本人日常行为方式以及语言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是实现日本人之间交流的重要介质,也可以被理解为是日本文化之中的精髓。
(一)“和”心
日本人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也会经常性流露出“神秘”的微笑。这正是日本“和”心精神的成分体现。在现实生活之中的所有交流,日本人总是能够为人们创造一种避免造成伤害的环境和氛围,尽可能避免出丑。例如对「すみません以及「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的使用等,就深刻w现出了日本人对彼此之间的尊重与理解。
这种语言方式充分呈现出的是日本文化之中关于“和”的态度。而这种关于“和”的态度也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更加体现在对自然的关爱方面。
(二)体察的观念
日本文化之中习惯将对方的态度与观点放在第一位,并不会出现生硬拒绝的对方的情况出现。从日本人的语言交流过程中可以深切体会到日本人的主要意图,这种形式体现的是日本文化中“体察”的意味。「h]这样的词汇以及日语之中对省略方面的准确表达是对文化的综合体现。
(三)以心传心文化研究
日本人在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通常会注视对方观察对方的动作与表情以及言语之中所使用的措辞。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这种细节观察到对方在交流中所希望传递的真实意图。日本人认为这是一种“以心传心”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将沟通更深一层。日本人更希望认为需要坚持拥有共同生活基础以及文化根源,这样就算不必详细陈述,也能够让对方懂得你所传递的含义。这就是在文化基础上才能够拥有的省略的表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日语的语言表达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充分建立在日本社会环境基础上产生,综合了语言要素以及社会心理状态等文化形成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日本人所具有的潜在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状态。文化与语言两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其中,文化更加是对语言的一种重要精神内核,语言则是对文化的一种载体。「和の 精神、察し、「以心坛心直接构成了全日本社会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交际基础,体现的正是日本文化之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基于上述中内容,呈现了日本文化方面的特征以及核心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庆祥.从文化背景看日语的语言特点――谈日本文化背景下的日语特点及其教学[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76-81.
[2]守屋三千代,徐爱红.日语的所见与视点――从「立て看日本文化和日本语言[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04):17-20.
[3]贾朝勃.语言表象的文化内因――集团意识在日语语言中的渗透[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04):37-42.
[4]孙晓柳.从商务日语的角度看日本人的语言表达方式[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04):45-47+72.
[5]江晓燕.从日语感谢场合中的致歉表达看日本人的文化心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7):178+188.
[6]刘志荣.从日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来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04):56-61.
日语外来语文化特征一、外来语的定义
所谓外来语主要指从葡萄牙、英国、德国、法国及其他欧美诸国的语言中引进的语言。这些语言将成为日本本民族语言的一部分,用片假名进行标注,日语中的外来语通常是音译而来。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在这些时期也开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就表现在外来语词汇的大量涌入来为西洋思想文化进行服务,而有些词汇就干脆以音译的形式直接出现了。在二战以后又以英语影响最大,现今源于英语的外来语词汇占日语中外来语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二、外来语在日语中的体现
外来语是一种国家间语言交融的表现,是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不断发展不断交流的必然结果。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语言中都有外来语的存在,其有效的丰富了国家的语言内容,同时也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日本而言,其语言内容涵盖较为丰富充分地杂揉了汉语、日语、外来语等多种内容。这种语言杂揉的现象是日本语言的特色,这与其发展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日本与中国关系密切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华夏文化影响巨大,因此日本语言中的汉语并未被划分到外来语的范围中去。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逐渐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日语也伴随着日本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使日语中的外来语所占份额逐渐的攀升,对日语的使用影响巨大。就日本目前语言发展情况来看,外来语已经占日语内容份额的八分之一左右,被人们广泛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并有着较高的使用率,同时由于外来语内容生动,表现形式特殊,因此深受日本年轻人所喜爱,借由网络的传播,外来语在日本迅速的普及。其不仅在民间交流中频繁被使用,同时其在一些大的媒体报纸,杂志上也被经常性的使用,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趋势。因此就外来语在日本未来发展潜力来看,其在日本仍有着充足的发展空间,存在着继续上升的可能。
通过对外来语在日本的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日本民众对外来语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其已经感觉到了外来语在生活中的不断增加,同时其也在潜移默化的被外来语所影响着。外来语的使用,在日本已经被称之为是一个“泛滥的时代”了,走在日本的街上、打开一个日本的网页、翻看一本日本的杂志,随时可见大量的外来语。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外来语更是迅速增加,并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早上起来要吃パン(面包),出门要坐バス(公交车),买东西要去スパ(超市),工作时要使用パソコン(电脑),晚上和朋友去パティ(聚会)要喝ビル(啤酒)。可以说,脱离了外来语日本人已经无法生活了。
三、英语外来语的语音特征
英语是日本外来语的主要来源途径之一,其占据了日语外来语的大部分内容。英语作为外来语其一般都是对原有语音进行直接的音译,例如,中国的汉堡包。这种英式的外来语由于其发音和内容特征都十分明显因此很容易被判定出来。但是由于日本语言在发音上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一些英式的外来语在语音上仍与原有的英语发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假名表示部分的发音
在日语中分为平假名与片假名,本文中所提的行假名是五十音图中的几种,其在发音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因此英语中的一些发音,例如,\[tr\]\[dr\]等,通常会转换成日语中的「ト「ラ和「ド「ラ。
2.读音上的区分
日语与英语在发音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因此英语中的有些读音在日语中难以找出具体的表达形式,因此为了满足这种英式外来语的需要日语在内容上进行了一些小的改动,例如,\[ng\]和\[n\]在读音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分,为了让其可以有效的区别开来,在单词中出现\[ng\]的时候,要注意在词末加上「グ。
3.混淆发音的处理
日语中的一些发音与英语中的一些发音存在着相似之处,但其意思却相距甚远,为了避免因为发音问题,造成单词的混淆,日语十分重视对外来语中混淆发音的处理。
4.对外来语进行简化处理
在传入的英式外来语中存在着各种词性的单词,这其中包含最多的就是名词和动词。为了方便这些外来语的使用,日语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语言转换,使其更加的简便易懂,便于掌握。
5.自制外来语
(1)切断比较长的外来语,只用其前面部分。
(2)对不同单词进行组合。エアコンエア?コンディショナ(空调)
(3)新创造的“外来语”
マン(人)バス(公共汽车)=(没有售票员的公共汽车)カラオケ卡拉ok
四、英语外来语对日语的影响
1.对日语内容的创新,弥补日语中的不足
日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在内容上,以及表达形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因此其很难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对社会中的一些新鲜事物难以进行形象具体的表达,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为了弥补日语中的不足,不少日本民众在生活交流中加入了外国语言,例如,英语,以此来丰富本国的语言,创新日语的内容。
2.扩充了日语的词汇含义
就目前来看日语词汇与外来词汇并不存在冲突关系,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二者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作用。外来词汇可以很好地对日语词汇的含义进行扩充,提高日语词汇的专用性,二者在使用的过程中结合可以使语意表达的更清晰明了。
3.推动了日本国际化的进程
外来语的不断涌入,让日语在语言上逐渐的丰富起来,同时也使得日本民众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随着现在日本发展的不断加快,其国际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外来语的使用,无疑是对其国际化的进一步推动,有益其在经济,与文化上同世界进行深入的交流,促进了日本本土传统思想的变革,加快了其发展的进程。
以上简要分析了外来语进入日本后的历史进程和其带来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外来语对于日本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日本不断进步的一大特征。因此日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对外来语产生正确的认识,合理地利用外来语的作用,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加大日本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日语外来语类义词手册\[Z\].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话题是汉语和日语句式的重要特征。寻找它们的共性,剖析它们的差异,对面向日本人的汉语教学和面向中国人的日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把汉语学界的研究成果和日语学界的研究成果放在一起,结合笔者的观点,分别从构式成分、语序、话题标记、停顿和语气词等方面进行汉日话题句的句式对比。
一、汉日话题句的构式成分的对比
进行句法对比,应该先明确话题句当中的句法成分的类型。汉语是孤立语,没有格助词标记,而日语中有格助词标记以及专门的话题标记,研究汉日话题句当中是否具有对应的形态特征,有利于确定汉日话题句的构式成分,从而考据它们的语序特征。
日语的主格使用「が格标记,其表示的主语在语义上是施事,如例(1)的「g山の人。宾语使用「を格标记,其表示的宾语在语义上是动作的受事,如例(2)的「本件にするあなたの参加。话题使用话题标记「は,「は前的就是句子的话题,如例(3)的「お。以上的标记均为专用。日语的这些标记表明了前方词汇的语义角色,相应地表现为不同的句法成分。这些助词不省略,保留在句面的话,句内的动词和名词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就是显性的。
(1)この前、g山の人が同rに自らの命を~ちました。
アニメ映画『ハ`モニ`
(2)本件にするあなたの参加をJめます。
アニメ映画『ハ`モニ`
(3)おはわかりました。
テレビドラマ『下町ロケット
汉语是孤立语,当中不存在格标记,也就是说,汉语的话题句的结构成分是没有形态标记的。因此其结构成分不能跟SVO语序当中的基本成分简单地等同,必须具体分析汉语的话题句的结构成分和SOV语序的基本成分间在语序上的对应情况。以下就进入汉日话题句的语序对比。
二、汉日话题句的语序对比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两者分属不同的语系,其语序也不尽相同,汉语是SVO型,日语是SOV型语序。但这只是两种语言的优势语序,在这两种语言当中还存在部分非优势语序。比如汉语的宾语可以放到主语或谓语动词之间,如例(4)(5),日语的宾语也可以放到主语之前,如例(6)。
(4)论文我写完了。
(5)我论文写完了。
(6)世界中の人gを、ミァハはしている。
アニメ映『ハ`モニ`
日语当中除了宾语外,还存在对象语,对象语指的是“表示主观感情等对象的句子成分”(陈访泽、刘小珊2009:294 笔者译)。日语对象语当中的成分翻译成汉语,一般会对译成汉语的宾语成分,优势语序也是位于主语之后,谓语动词之前,跟SOV语序中的宾语类似,如例(7)。而且对象语出现时,主语经常省略,如例(8)。为了便于进行汉日对比,本文把日语的对象语也归入宾语的范畴。
(7)お前は私が怖くないのか。
八木教凇亥レイモア
(8)今井ちゃんに情螭蚨嗓筏啃淌陇蚊前がわかった。
テレビドラマ『怪盗山猫
日语是一种有格助词标记的语言,一般格助词标记发达的语言,语序都比较灵活。如上面的例(6),语序可改为例(6a)(6b)(6c)的样式,只要格助词不变,格助词前的成分就一直担任固定的句子成分。
(6a)ミァハは世界中の人gをしている。
(6b)世界中の人gをしている、ミァハは。
(6c)ミァハはしている、世界中の人gを。
日语的话题标记「は标示出了句子的话题,后面带有「は的句子成分,不管位于句子何处,一般都会被视为话题。例如上面的三个例子当中话题都是「ミァハ。而汉语一般移动到句首的句子成分会被视为话题,表示谈话的出发点或说话人正准备说明的对象。如例(4)(5)的话题,分别为位于句首的“论文”“我”。SVO型的汉语的优势语序是主语在最前方,也就是说,汉语的话题句,除了主语作话题的情况外,一般都采用非优势语序。日语的话题虽然没必要一定出现在句首,但也有出现在句首的趋势。因此优势语序不同的汉语和日语,在话题句的语序上表现出了高于两门语言的优势语序的共性。
徐烈炯、刘丹青(2007)所说的汉语受事类话题句,时地语域式话题句以及领格语域式话题句与野田(1996)所说的日语「父はこの本をIってくれた句式中的「を格话题句、「父はこの本をIってくれた句式中的「に「で格话题句以及「象は鼻がLい句式的语序基本上能够对应。
(9)用电子线路合成钢琴音的电子琴,罗兰德(总公司在大阪市)于七二年在世界最早推出。
(10)子回路でピアノ音を合成する子ピアノは七二年、ロ`ランド(本社?大阪市)が世界で最初に出した。
从形态类型的角度语言可以分为粘着语、屈折语、孤立语和抱合语四种,日语属于粘着语,汉语属于孤立语。粘着语(膠着語)的主要特点是依靠助词或助动词的粘着(附加)来表示每个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汉语作为孤立语,每个词都有它独立的含义,词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及所起的作用不是靠助词,而主要是靠位置和词本身的意思来决定。由于汉语和日语有这样的不同,因此,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助词、助动词的用法非常重要。尤其是初学者,常常被一些格助词的用法搞得晕头转向。这主要是因为语言类型的不同导致表达习惯上的不适应。比如,汉语的“登山”,日语却有「山に登る和「山を登る两种表达方式,其中,格助词用「に还是用「を意思是不同的。用「に表示对象,意思是朝着山上或往山上登;用「を则是表示经过路线,意思是顺着山路往上登。再比如汉语的“在院子里走”,日语既可以说成「庭で歩く,也可以说成「庭を歩く。用「で是强调活动场所,用「を则是强调经过路线。由此可以知道在日语里格助词决定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并且决定整个句子的意思。怎样记才能科学有效呢?死记硬背不符合认识规律。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语言每个词条的意思之间也存在着连续性,正因为这种连续性的存在才使得词汇的意义扩展成为可能,比如像下面的例子。〈具格的〉:1.ハサミで新聞を切る2.片手で網を引っぱる3.クーラーで書斎を冷やす4.雰囲気で観客を圧倒する〈原因格的〉:5.頭痛で学校を休む格助词「で从表示具体的工具到表示抽象的原因存在扩展关系,这种扩展在3、4体现出了连续性。通过对这种连续、扩展的理解,有利于形成记忆网络,提高记忆效果。连续、扩展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体现在一个词的多义性上,还体现在多个词之间的意义联系中。比如上面我们讲过「で「を都可以用在移动动词句中,「で表示活动场所,「を表示经过路线。「で和「を之间的连续在于二者都表示动态移动这样的意义特征。「に和「を在表示移动意义上也是有联系的,只是二者强调的侧面不同,「に强调移动的着点,句子呈静态特征,「を则凸显经路,句子呈动态特征。而「に和「で的连续性在于都表示场所。在静态、动态上二者有区别,「に表示静态,「で表示动态。所以,「会社に勤めている表示一种状态性,而「会社で働いている则表示一种动作性。「に和「で在静态、动态上也是有联系的。比如「病院に勤めている也可以说成「病院で勤めている,就是说「で也可以表示静态意义。「に「で「を三者在静态、动态方面的连续性可以表示如下。静态动态にでを日语中许多微妙的意思都可以通过格助词来加以区别。比如「太郎に行かせる和「太郎を行かせる,虽然都用了使役态,由于格助词的不同,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使役对象用「に来表示,可以理解为对象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即对象「太郎可以去,也可以不去;后者使役对象用「を来表示,可以理解为对对象的一种强迫性,即迫使对象「太郎去。这样的句子用汉语表达时只能用动词加以区别。比如前者可以译为“让太郎去”,后者可以译为“打发太郎去”。由此可以看出日语格助词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表示非意志性主体的行为用「から,如「火が裏口から出た,而表示意志性主体的行为用「を,如「泥棒が裏口を出た。这样的句子译成汉语可以译成“火从后面出来了”“小偷从后面出来了”,就是说汉语中主体的意志性和非意志性没有加以区别,都可以用“从~出来”表示。如果一定要加以区别,只能用动词。如“火从后门冒出来了”“小偷从后门溜出来了”。所以,日语的格助词在区别句子的意义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汉语却只能靠具体的词汇来完成这样的功能,从中也看出了日语粘着语和汉语孤立语语言类型的不同。如果说在语言表达上日语每个词都要明确它在句子中的地位作用,那么在文化习惯上,日本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在公司里更是强调团队精神(チームワーク),注意整体配合。怎样才能配合好呢?那就需要每个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在生活中日本人也非常注重和周围的协调,以免发生摩擦。由于这样的一种文化习俗,使得日本社会秩序井然,人们彼此谦让,各行其道,各尽其职,社会和谐畅通。反之不利的一面,则使得日本人常常是看人家眼色行事,并且人们缺乏独自性和创造力。汉语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思,并且在句子中也起相对独立的作用。在文化习惯上中国人讲求独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并且乐于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利的一面就是在团队中克服个人主义,争强集体的战斗力。
二、指示代词
在日语中,指示代词也不可小看。无论是日本的日语能力考试还是中国的大学日语考级,它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无论是在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都要面对的问题。在初级阶段有「こ「そ「あ「ど体系,近称、中称、远称等比较复杂的使用方法。对于中国日语初学者来说也是个较难理解的问题。所谓难就难在缺少对应性和可比性。汉语的指示代词体系没有那样复杂,运用也不那样广泛。比如,日语用「こ「そ「あ「ど分别表示近称、中称、远称,而汉语只有“这”和“那”两个指示代词。中日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这こ、那そ、あ,就是说汉语中中称(そ)、远称(あ)不加区分,都用“那”表示。这样,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就难以区别中称和远称。这种中、近、远的区别不仅是表示空间距离,还表示说话者相对范围的界定。这种范围界定可以用下图表示。从这种范围界定我们可以看出日语指示词的运用也是很注重彼此的相互关系的。在文章中,指示词的运用更充分体现了日语语言表达的相互关联性。下面这段文章摘自芥川竜之介的『羅生門。それから、何分かののちである。羅生門の楼の上へ出る、幅の広いはしごの中段に、一人の男が猫のように身を縮めて、息を殺しながら、上の様子をうかがっていた。楼の上から差す火の光がかすかに、その男の右の頬をぬらしている。短いひげの中に、赤く膿を持ったにきびのある頬である。下人は初めからこの上にいる者は死人ばかりだとたかをくくっていた。それがはしごを二、三段上ってみると、上ではだれか火をとぼして、しかもその火をそこここと、動かしているらしい。これはその濁った、黄色い光が隅々にくもの巣をかけた天井裏に、揺れながら映ったので、すぐにそれと知れたのである。この雨の夜に、この羅生門の上で、火をともしているからは、どうせただの者ではない。『羅生門像上面这篇文章一样,如此频繁地使用指示代词对于中国人来说会感到摸不着头脑,而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指示代词把读者拉到文章中去,使你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指示代词在文章中指代的是文章中先后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使整个文章前后照应成为一体。指示代词的广泛使用也体现了日本语言文化整体性和相对性的特征。另外,对初学者来说疑问代词作主语用「が而不能用「は也是个难解的问题,比如「どこが食堂ですか不可以说成「*どこは食堂ですか。使用疑问代词是说话者对未知情况进行提问,这就说明话者和听者对这一情况不是彼此都知道的共有情报。对日本人来说非共有情报就不能用「は。所以,从这一点上也不难看出日语表达是非常注重彼此关系的。
三、敬语
日本是个金子塔社会,上下关系层次分明。这种社会关系在语言上的反映就是敬语的广泛使用。敬语分为尊敬语、自谦语、郑重语三种表达形式。尊敬语主要是表达对话题中出现的人物尊重;自谦语则是表示对话者自身行为的谦让;郑重语则是表示对听话人的礼貌。敬语的使用不仅能体现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也能反映出说话者、听话者以及话中人物的亲疏远近关系。对自己的上司说话要用敬语,而和外人说起自己的上司时就不能用敬语,因为上司和说话者同属于一个圈内的人。由此可见,敬语表达体现了日本的人际关系泾渭分明,上下里外层次清楚。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一种语言文化背景,使得日本社会礼貌谦让,秩序井然。敬语反映了话者、听者和行为者等的相互关系,所以可以说敬语也是日本语言相对性的一种体现。在汉语里我们一般说“我等你”“你爸爸是老师吗?”这样的话,用人称代词来区分彼此,这样显得很直接,而日语一般说「お待ちします「お父さんは先生ですか,不是用人称代词来区分你我,而是用敬语来表达彼此的相对关系。日语的这种相对性在授受表达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汉语说“给你买”,“给我读”,一定要加上人称代词“你”“我”才能表达清楚谁给谁做什么;而日语就可以说「買ってあげる,「読んでくれる,不用人称代词,只用「てあげる,「てくれる这种授受补助动词就可以表达清楚。所以,在日语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日语表达的这种相对性,注意区别汉语的这种直接表达方法,克服母语干扰,以免发生误用。
四、时态体态
日语可以用助动词的变化来表示时间。日语的这种形态变化能够表达比较复杂的意义特征。而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所以有些日语的表达形式汉语中找不到相应的对应形式,这样,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就会感到难以理解。比如,「犬が死んでいる「犬が死んだ这样的句子,翻译成中文都是“狗死了”。就是说在这里「ている和「だ在汉语中都用“了”来表示,没有加以区别。这样我们的学习者就难以区别二者的不同。实际上日语的「犬が死んでいる表示的是狗死了之后的一种状态,这种死后的状态被发话者所看到,是一种场景描写句。而「犬が死んだ只是一种表示完了的叙述句。再比如「父は死ぬと思う「父は死ぬと思っている,前者「思う的动作主体是说话者,即话者认为自己的父亲会死;而后者「思っている的动作主体是父亲,即父亲认为自己会死。这里助动词的形态变化又表示了一种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区别。终止形的形式表示一种主观性,是说话者的一种主观判断,所以,「父は死ぬと思う译成中文是“我认为父亲会死”;「ている形式表示一种客观性,「父は死ぬと思っている表示的是父亲认为自己会死这样一种客观状态事实被发话者观察到,说话者对这一客观事实进行直接描述。这种主观性和客观性不仅在动词上,在形容词上也表现的比较明显。比如,日语可以说「私はうれしい,而不能说「*彼はうれしい,因为「うれしい是一种主观性表达,只能表示说话者的心情而不能表示别人的心情。但是,如果把它变成过去时态「彼はうれしかった就可以成立。所以说主观性客观性与体态时态是相关联的。就是说基本型表示说话者的主观语气,所以「父は死ぬと思う「私はうれしい中的「思う「うれしい对应的是说话者「私,而持续体和过去式可以表示客观语气,所以「父は死ぬと思っている「彼はうれしかった中的「思っている「うれしかった对应的是第三者「父「彼。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日语通过助词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复杂的时间关系以及主观性客观性,而汉语缺乏这种形态变化,所以二者之间不成对应,这就使得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对这些问题难以理解。
五、动补结构
从语言类型上说,汉语属于「する型语言,日语属于「なる型语言。「する型语言强调动作者的动作过程,句子往往表示“~干什么”;「なる型语言强调动作的结果,句子往往表示“~怎么样”。从认知文化的角度讲,汉语是以人以及人的动作为中心,表现为一种主观性;而日语则是以事态以及事态的结果描写为中心,表现为一种客观性。汉语和日语这种语言类型及认知文化的不同也表现在结果表达上。比如“那本书,我买了半年才买到”这样的句子直接译成日语「*その本は私は半年買ったが、ようやく買った就不成立。中日这种差异性有动词意义、助动词等多种原因。但从语言类型及认知文化的角度看,汉语习惯于用“~干什么”这样的表达,所以“买了半年才买到”就很自然地使用;而日语则不习惯用“~干什么”这种形式表达,所以「*半年買ったが、ようやく買った就很不自然。在这种情况下,日语习惯以「半年かけてようやく手に入れた这种形式表达。「手に入れる表示某物最终弄到手,是个结果性表达。所以,从这个句子中也反映了日语表达注重结果这一习惯特征。再比如,汉语中“我听懂了、他喝醉了、杯子打碎了、衣服穿破了、眼睛哭肿了”这样的句子,都习惯于用动词做谓语成分来表达,而日语如果一定要加上谓语动词来表达就显得很不自然。如「*私は聞きわかった、*彼は飲み酔った、*コップは叩き壊れた、*服は着破れた、*目は泣き腫れた这些句子就难以成立,而习惯于用「私はわかった、彼は酔った、コップは壊れた、服は破れた、目は腫れた这种结果状态的形式来表达。Talmy(2000)指出,汉语属于〈卫星框架语言〉(satellite-framedlanguage),日语属于〈动词框架语言〉(verb-framedlanguage)。汉语的动补结构如此发达也恰好符合〈卫星框架语言〉的特点。日语作为〈动词框架语言〉,它在语言表达上和汉语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汉语可以说“头发染红了”“坑挖深了”“衣服洗干净了”,完全用动补形式表达,而日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是「髪は赤く染まった「穴は深く掘った「服はきれいに洗った,就是说日语中表示结果意义的副词性成分「赤く「深く「きれいに只能作为动词的修饰语出现,并且这种修饰语的出现要受到动词意义的极大限制。比如「きれいに洗った可以说,「*汚く洗った则不可以说。而汉语则不同。汉语既可以说“洗干净了”,也可以说“洗脏了”。中日这种差异性显然是由于结构不同所导致的。汉语的结构是动词在先,补语在后。从象似性(iconicity)角度看,动作完了后引起什么样的结果都是可能的。所以结果补语的意义就比较自由,不受约束。另外,日语结果性副词成分因为是限定性成分,它在时态上也从属于动词,所以,日语可以说「髪を赤く染めている「穴を深く掘っている「服をきれいに洗っている,即用进行时态也可以。而汉语则不可以说“*正在染红头发”“*正在挖深坑”“*正在洗干净衣服”,因为汉语是动作完了之后才出现结果,动作和结果不具有同时性,所以不能用进行时态。下面的例子也反映了中日〈卫星框架语言〉和〈动词框架语言〉的区别。a太郎がとても大きな円を書いたので四角が円に入った。(kita1999)b太郎画了个很大的圆,所以方块儿进了圆内/所以方块儿画进了圆内。日语用一个动词来表达结果状态,句子很自然。而汉语如果也用一个动词“进”来表达这一结果,句子就很不自然。汉语必须用动补形式“画进”,句子才显得自然。
六、结语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语言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日语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日本年轻人流行语的研究,总结其产生的背景、语言特征。通过对日本年轻人用语的研究,能够了解日本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及心理特征,进一步充分、多元地了解日本社会。
意义:日语中年轻人用语虽然不是正式的语言,但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因此,对于那些听着不太习惯,意思也不太清楚的年轻人语言及其特征进行研究也是有必要的。同时,年轻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未来与日本的未来紧紧相连。日本社会将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说年轻人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日本年轻人用语的研究而充分理解年轻人的思考方式、世界观、价值观。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米川明彦(1998)在《若者語を科学する》一书中,提出“对于日语中关于年轻人用语的研究,进入九十年代后才真正开始”。同时,在此书中,系统分析了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定义、种类和造词法等。可以说很大一步推进了年轻人用语的研究。
二、 小矢野哲夫氏在(1990)《わかいモンの言葉》、(1993)《流行語に見る現代若者像》、(1994)《女子大学生のキャンパス言葉》等论文中以年轻人用语为位相语,从年轻人用语的机能及其与现代语的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加深了研究。
三、 刘丽华(1996)在《日本年轻人用语》论文中,对年轻人用语的机能、领域、数量、造词法及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四、 杨宁(2017)在《从新语中的年轻人用语看日本年轻人的现状》论文中,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年轻人用语为对象对其语言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现状以及对于社会的态度和精神世界。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一、序论部分:
提出本论文研究、探讨的问题、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构成。
二、本论部分:
1.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定义
(1)年轻人用语定义
(2)年轻人用语特点
2.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产生背景
(1)心理背景
(2)社会背景
(3)历史背景
3.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来源
(1)网络、电视、漫画书籍等
(2)手机用语
(3)隐语
4.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特征
(1)语言特征
(2)造词法特征
三、结论部分
提出研究日本年轻人用语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对本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进行说明。
方 法:对比法、调查法等。
主要问题:日文原版资料不足、缺乏权威书籍。
解决方法:向指导教师请教,开放系图书馆,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
课题研究时间: 20xx年11月30日—20xx年4月28日
进度安排时间: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30日—20xx年12月8日
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9日—20xx年12月30日
论文开题报告会 20xx年1月13日
搜集整理材料 20xx年1月7日—20xx年3月3日
论文写作 20xx年3月4日—20xx年4月2日
提交初稿 20xx年4月7日
修改论文 20xx年4月8日—20xx年4月27日
提交论文 20xx年4月28日
初学者在刚接触日语“する”和“なる”往往会感到困惑,因为二者都有“变化”的意义。虽然“する”是“使……变化”,即表示人为地使之变化,而“なる”是“变成……”,即表示自然地变化或变化之后的结果状态,但日语初学者却很难区分二者。特别是当像“……にする”“……になる”这样的表达成对出现时,日语初学者更容易混淆二者的意义。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深入地探讨“する”和“なる”。尽管已有不少学者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却从未从“体”的角度对它们进行研究,本文即尝试从“体”(アスペクト)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更加简便的理解方法。
一、する和なる与“体”
《广辞苑》对“体”的定义是“姿。局面、相。相。釉~が表す幼鳏渥Bのrg的局面・相(例えば_始・KY・@A・反停。釉~自体にアスペクトが含まれていることもあれば完了形やM行形などの形式で表Fされることもある。”从该定义可以看出,“体”一般是针对动作的过程或结果而言,其中过程也包含动作的开始、动作的正在进行以及动作的结束或动作的反复等阶段。
如动词“iむ”,可以在时间轴上来寻找其局面:“iみ始める(开始读)Diんでいる(正在读)DiみKわる(结束读)”,分别表示“读”这个动作的“开始―正在进行―结束”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但如“寝る”则不能像“iむ”那样分解成“寝始めるD寝ているD寝Kわる”,因为这是一个瞬间动词,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一开始就意味着已经结束,动作无法在时间轴上来寻找它所处的样态。因此我们在时间轴上能把握的只能是该动作结束后的一种持续的状态。即用“寝ている”表示睡着了的状态。不同的动词其“体”的呈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其中金田一春彦曾根据动词后续“ている”的应用情况及含义将动词分为了四类。本文不涉及动词分类,因此此处不再进行细述。
那么此处所说的“体”与本文论述的“する”和“なる”又有何关联呢?按照一般的解释,する表示的是人的行为动作,联系到上文所说的“体”,若把这个动作放在时间轴上,我们则可认为这个动作包括“开始――正在进行――结束”一系列的^程,即可以使用“し始めるDしているDしKわる”这样的过程。因此从“体”的角度来看,“する”可以表示“体”的各种局面。而与之相对的“なる”则不同,我们不会说“なり始めるDなっているDなりKわる”。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只有“なっている”,且此处表示的意思不是正在变化,而是一种变化之后所处的结果或状态。因而若将“なる”置于时间轴上,来观察其所处的局面,我们则可以认为它是动作结束后,一种结果的持续。而“する”则是可以包含“开始―正在进行―结束”这些“体”的局面的动词。总之,“する”重视的是过程,而“なる”重视的是结果。
二、する和なる与日本文化
日语被不少学者界定为なる语言。森山新从行为连锁角度,指出英语属于する型语言,注重“谁做何事”的过程,即在以参与者与动力连锁为中心进行把握,重视参与者与其动作。而与之相对的日语则属于なる型语言,在某种场合“何事何物变成什么”显得更重要,即重视“在某个场合的产生,即在某场地与那里的移动和变化”。
这些语言表达的特点或语言使用的习惯可以在日本社会文化中寻找印记。首先,“する”涉及人的动作、行为,必然也就涉及责任的承担,而对于谨小慎微的日本民族来说,冒昧地使用“する”则可能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为了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需要非常谨慎地使用“する”。可见,なる型语言与日本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是密切相关的。另外加藤周一在探究日本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时指出“rgの概念にvBして、F在をすB度”,即“现在主义”,不太关心已经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只关心当前现在的事情。典型的“明日は明日のLが吹く”态度。なる型语言中“なる”表示的也是对当前结果状态的一种描述,因而我们认为这样的语言特点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特征是对应的,即日本的语言特征或习惯是日本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
三、する和なる与惯用表达
日语中有不少“する”和“なる”成对出现的惯用表达。如“~ことにする/~ことになる”“~ようにする/~ようになる”“お~する/お~なる”等。上文分析的“する”和“なる”的异同,对于理解这些惯用句,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重视“过程”的する,在这些惯用句中表现为较明显的“人为”因素,即注重“谁”操作了这个过程,因此如“明日からジョギングすることにする。”(我决心从明天开始跑步。)、“朝寝坊しないようにする。”(一定不睡懒觉。),这两个例句都可以看出其中“人为”的决心。而如“今度大阪支社に行くことに案りました。”(决定了我这次调到大阪分公司。)、“日本Zがせ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逐渐能说日语了。)则更加注重“结果”,且这项结果往往是已形成定论的结果,不容易轻易改变,这里并没有关注“人为”的因素。
另外,从文化层次上来讲,“お~する/お~なる”也可以较好地说明“する”和“なる”反映出的文化特征。我们知道日语中的“お~する”是日语敬语体系中“自谦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お~なる”是“尊他语”的一种表现形式。从“する”表现的文化特征来看,如果将涉及承担责任的动作表达用于他人,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对对方地冒犯。如果将其用于自己,则在言语中就包含了一种通过自己承担责任,以及自己对动作行为的诚恐之心,来间接地表示对对方的敬意。也正因为如此,“お~する”成为了“自谦语”。从“なる”表现的文化特征来看,这是一个不关心责任问题的表达,只注重眼前的结果描述,即“客观”描述。说话者仅对客观情况,客观的某种结果状态进行描述,自然也就可以避免对对方的冒犯,显现出对听话者或进行过那个动作者(他者)的最大尊重。因此“お~なる”,也就成为了可以用于他人身上的一种“尊他语”。
四、小结
一、学生现状分析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基本是零起点学习日语, 商务知识也非常欠缺,而大学三年课堂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的总课时是固定的、有限的,要在有限的大学三年课内教学中既学好日语又掌握商务知识技能,并能把二者融合起来加以运用,显然比较困难。因此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要在课外时间下功夫。例如成立语言服务工作室,帮助学生尽早接触真正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进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满意度。
二、专业相关能力要求
1、通用能力
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强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尤其是日语口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熟练运用日语完成各商务活动;熟练操作日文系统办公软件;熟悉各种外贸业务单据的填写,外贸合同的签订和审核,信用证的审核等;具备日本主要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与管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掌握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创业平台。
2、拓展能力
熟悉文秘工作,熟悉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熟悉报检、报关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
商务日语专业的多学科性、复合性、应用性特征和日语语言及商务贸易本身的强实践性特征,加之日语语言与商务知识技能必须有机结合的专业要求,决定了商务日语专业实践、实践教学及其研究的重要性、必须性,同时也要求必须为其提供多元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途径和平台,来达成能力培养目标。
三、培养过程构建
1、课程建设内容
在明确了专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项目的建设就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了。 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以支柱性核心主干课《基础日语》课程的建设为主导,重点建设与其并行课程《日语视听 说》、《日语会话》,同时建设后续课程《日语泛读》、《日语写作》、《商务日语文书写作》、《商务日语翻译》。并且还设有《办公室日语综合实训》、《国际贸易与实务》、《日文办公软件》、《跨境电商日语》等特色课程。商务日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注重学生一体化学习经验的培养。
2、项目工作室的建设
基础语言的习得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除课堂教学外,开展好商务日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专业实践实训非常重要。通过语言服务工作室,可以介绍我专业优秀学生兼职做日语导游,日本游客的向导和陪同、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作日语志愿者、陪同翻译;组织学生进行初级日语培训;成立对日跨境电商团队,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语言服务工作室由专业教师、企业人士组成教师团队,配备学校专设的互联网电脑实训室。实现业务接洽、邮件翻译回复、语言培训、跨境电商等功能。所有任务由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体。工作室的工作嵌入课程教学,设计在相关过程中,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分组值班,指导教师实时指导,企业专业人员适时在线指导,按单位时间验收及评审。
四、预期效果及存在问题
运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商务日语专业学生从一年级的基础日语教学开始就融入了商务相关内容,在掌握了日语语言的基础上,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理解商务环境下的日语语言习惯及企业文化。在这样的机制下,学生不仅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思辨能力以及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生动鲜活的实训课程,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为重要。
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教学 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也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其次是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备课工作要求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此外,因为它没有适用教材,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
五、结语
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技能培养机制教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成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商务日语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机制,体现了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重语言的运用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和使用日语、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实践能力、提高运用日语的能力。这也体现了适应社会需求、应用为主的教学观念,为促进商务日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日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