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9 16:07: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如今,经济趋于全球化,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竞争筹码,从初中生做起,打好心理素质锻炼的基础,将心理健康渗透到初中的音乐课堂中。音乐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是一门科学,因此音乐老师的教学方法要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音乐欣赏会净化人的心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势,不要只是单纯的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这样,才不会失去音乐本身的灵魂所在。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忽视音乐作为“心灵鸡汤”的作用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提出的新课程改革的程度不断加深,音乐课的重要性只是引起了部分人的注意,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当成自习课来上,或者老师缺勤,或者没有正规的音乐老师,不管是从学校老师的角度还是学生的角度来说,很多人对音乐课的看法只是当成“玩乐课”,大家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忙里偷闲上一节音乐课是不错的放松方式,音乐欣赏是停留在音乐教材上的字眼,根本不会付诸实践,音乐课也有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但很多老师上的音乐课就只是学生轮流随便唱几首歌,当下音乐课的混乱程度可想而知。

1.2音乐课的作用被社会各界所忽略

由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学校以及学生个人的观点都是取得好分数才是上学的关键,才会是好学生,将来才会有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和好的工作,加之音乐课不在考试范围之列,所以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把音乐课集体忽略掉了,对音乐课极为轻视,取而代之的是语文数学等“主干”学科,认为上音乐课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即使国家再三提倡素质教育,音乐课的功效还是不被重视,那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自然不会产生有利影响。

1.3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

由于音乐课的受重视程度不够,音乐老师的奖金或者报酬不高,所以很多音乐教师对于音乐课的教学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忽视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直接对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灌输,而不是现代化的音乐信息,忽视了初中音乐课堂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

二、初中音乐课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1音乐有利于初中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新课标指出,音乐的核心是培养审美能力,初中生随着受教育年限的不断增长,对人生的思考会不断渗入,产生一些疑问和看法,音乐课在提供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了解音乐家的故事和情感,与自己的人生实际相结合,产生共鸣,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促进作用。

2.2音乐有利于培养初中的合作精神

音乐活动中总会出现群体合唱或者合奏的音乐形式,这些都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进行的,在这之中,音乐就是学生交流的手段和桥梁,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音乐活动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2.3音乐有利于陶冶情操,保持健康情绪

音乐的特点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不同的乐曲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由于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影响,初中生的学生开始有了不愿意和旁人说的“心事”,这就容易滋生不良情绪,青少年的性格还未定型,不良情绪积攒多了就容易莽撞行事,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伤害,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排遣不良情绪,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4音乐有利于增强人际关系

音乐的本质就是交流感情的艺术形式,可以缓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情绪,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同学多多开展音乐主题活动。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音乐可以缓解彼此之间的紧张尴尬气氛,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只有敞开心扉才能做到真正的交流,音乐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形式,学生在相互配合之中相互交流意见和想法,消除隔阂,拉近距离,对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音乐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初中养成完善的人格,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的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挖掘音乐语言和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素质。

三、加强初中音乐课堂对心理影响的对策

3.1借助课堂心理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有潜在的影响,良好的气氛有助于参与课堂环境。老师要带领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指导学生进入到音乐情境当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比如在学习一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帮助讲解音乐作品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领会内里的精神,引导学生健康的心理在音乐情境中徜徉。

3.2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音乐课堂中

课堂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老师要抓住时机,在课堂教育的环节中不断渗入心理教育,上课时,老师要热情饱满,充分发挥情感作用,讲解作品做到引人入胜,同时,专业素质要高,在教授学生歌曲时,演唱姿势和节奏、腔调要准确无误,在演唱中结合歌词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积极热情的教学态度建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结语:为了充分发挥音乐课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音乐教师应该将初中音乐课堂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机结合起来,改变教学理念,带动学生进行有利于完善人格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快乐学习,并将产生的积极情绪带到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中去。学生自身要积极配合音乐欣赏的课程安排,增加重视度;通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春晖;图像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师范大学

篇(2)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常识普及和自我心理照顾的一门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较为迅速的阶段,思想品德课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步骤。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启明星。学生唯有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并能够正确分析自己的心理现状,在遇到心理障碍时能够通过自我剖析和自我缓解来解决心理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目标。就目前的中学课程开设以及社会上的心理关爱机构的开设情况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基本还是要依靠思想品德课的开展来推进。思想品德课可以系统地、完全地、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也可以以最为熟悉和接受的方式从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步骤。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为了保证这种渗透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时,课堂上的活动以及一系列课外活动都应该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

1.教学案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学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教学案例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吸引力,可以使知识更加深刻地保留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同时教学案例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环境当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较为顺利地发生知识迁移和情感迁移行为,让学生对教学案例中的行为有更深刻的体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学案例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剖析、心理常识普及、心理游戏开展等模块,其中各个模块都需要生动的教学案例作为例证支持。如学生辍学的案例、家庭沟通问题的案例、学生沉溺于网络的案例,甚至是学生试图自杀的案例,这些案例所包含的心理健康知识将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较为丰富的素材,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课堂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此类信息,积极与周围的师生及家长沟通以协助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课外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课外实践是思想品德课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社会发展展览馆等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样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将课外实践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实践包括带领学生进社区服务、开展社会小调查、参观心理咨询中心、与心理咨询师对话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静态知识转化为生活中不断变化和更新的动态知识。同时这种转化还需要实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服务能力,以帮助他人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课外实践中教师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当好课外实践指导教师的角色,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变化,做好学生心理健康道路上的引路人。

篇(3)

【关键词】电子交互白板 心理健康辅导课 黑板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34-01

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中,传统黑板的地位慢慢被动走了,这一切都是因为电子交互白板的应用。目前,电子交互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很普及。电子交互白板是一块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大感应屏幕,其作用相当于计算机显示器并代替传统的黑板。电子白板交互性的特点,给教学过程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而这一特点,也恰恰和心理健康辅导课中注重互动的特点相吻合。

一、挑战黑板――电子交互白板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中应用的特点

电子交互白板几乎具备黑板的所有功能,包括随意书写、画图、批注重点,并且可以使用或编辑丰富多彩的电子课件,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的灵活性

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上,教师和学生用外形像粉笔的白板笔甚至手指,就完全替代传统粉笔的功能。一方面这一新颖的特点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和讲台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

(二)教学的形象性

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上,可以使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并且可以随时书写或标注。扩展、丰富了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更加提高了视听效果。这些精彩的视觉及听觉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三)教学的真实性

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上,借助于电子交互白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电子交互白板的记录功能确保不同学生思维,感受的充分展示,从而可以构建学生新的认知体系。电子白板的实时性,既对白板课件的“课堂创造”,让教学更加真实。

(四)教学的交互性

性能稳定先进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即: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与课件之间的互动。而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中互动的特点与其非常吻合。

二、超越黑板――电子交互白板和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联系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健康辅导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这两个要素,电子交互白板的应用可以很好的体现,这是传统的黑板无法比拟的。

(一)“活动”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上是一种载体

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传统的多媒体技术仅能通过声光电等手段展示心理心理健康辅导课原本设计的一些内容,而对于“活动”似乎无能为力。电子交互白板则把这个问题解决的很好。

以一堂普通的心理健康辅导课《我的情绪我做主》为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情绪有一定的认识。对于学生而言,“情绪”这个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单纯教授心理学上情绪的概念,显然是徒劳的。如果是活动带出“情绪”这个概念,学生是很易于理解的。这是一堂心理健康辅导课,也是一堂电子交互白板课。在课堂中首先抛出问题:人有哪些情绪表现?学生回答非常踊跃:激动、愉快、愤怒、轻松、惊讶、恐惧……接着借助于白板显示功能,展示人们各种不同的情绪图片,把学生刚才提到的激动、愉快、愤怒、轻松、惊讶、恐惧等情绪都包括在内,设计一个连连看的游戏。让学生借助于电子白板交互的特性,把图片和情绪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对应错了,电子交互白板也会在第一时间提醒同学,比如通过提示音的设置。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尝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鼓励,增强自信。整节课丝毫看不见抽象的“情绪”理论,但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情绪”。这就是在心理健康辅导课“活动”这一要素的作用,而有了电子交互白板,很容易就能体现出来。比如游戏、情景模拟、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这些都可以借助电子交互白板实现。

(二)“体验”在心理健康辅导课是一种升华

心理健康辅导课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了解或掌握一些心理方面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自我剖析、自我调适等,最终达到“助人自助”。所以,“体验”在心理健康辅导课是很重要的。电子交互白板可以让“体验”变的更加深入。

电子交互白板相较于黑板而言,对学生无疑有着更多的吸引。在一堂《人际沟通》心理健康辅导课中。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利用电子交互白板设计了一个互动小游戏。在电子白板上提出一个人际沟通中的情景,然后要求学生讨论应该如何沟通。讨论完毕,将结果在电子白板上演示。再请学生就电子白板上的沟通方式进行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改、充实教师原先的电子白板“课件”内容,不管是学生对人际沟通的体验是怎样的,只要在白板上操作,白板系统会自动储存这些宝贵的资料,从而生成课堂中个性化的“课件”。通过形成这些属于学生自己的“课件”,其实相较于第一次的讨论过程,这是一次再体验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各种不同的人际沟通所带来的一些结果,自然而然会选择最适合自己定的沟通方式了。电子交互白板无与伦比的“体验”性,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心理课堂中。

三、白板≠黑板――电子交互白板在心理健康辅导课应用的局限性

作为一门新兴的多媒体技术,电子交互白板还有待完善。电子交互白板毕竟还不完全等同于黑板,这也导致了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中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电子交互白板的硬件技术

不同于黑板,电子交互白板还需要借助于硬件技术。但是相应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比如手写笔识别不太好,有时容易死机,与电脑的兼容性也有些问题。在心理健康辅导课如果碰到了上述这些问题,很容易影响整个课的进程。学生也会因为课堂的断断续续,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

(二)电子交互白板的范围

电子交互白板大小毕竟没有黑板那么大,并且比一般的投影幕布也要小一些。在心理健康辅导课,如果是小班的情况下,师生、生生互动比较方便,可以充分发挥白板的互动功能。如果人数较多的话,师生、生生互动困难,很难发挥白板的互动功能。

(三)电子交互白板的使用

和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字不同,电子交互白板对从教师操作要求很高,需要在白板上做很多的操作。教师有时会感到被电子白板所束缚,觉得上课的时候很忙碌。在心理健康辅导课,电子白板的过多使用,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它上面,而忽视了心理课堂中自我感受的重要性。

篇(4)

认真贯彻市、区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具体目标

⒈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⒊做好班级保健的培训工作。

⒋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⒌重视心理辅导试点班的实践研究工作,以“对独生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口进行以点带面开展研究活动。

⒍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班的课程活动。

⒎做好家长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8.组织心理健康区域教师学习、交流,并整理出心理活动课及心理辅导课的评价方案。

三、主要工作

㈠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⒈参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⒉继续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组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㈡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⒈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

⑴学生自愿前往咨询(团体咨询为主)

⑵班主任老师推荐

⑶辅导老师访谈

⒉设立“倾心链接”心理咨询信箱,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工作。

⒊建设心理咨询室,做好六月份迎接各级领导检查的准备。

⒋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二会一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具体工作

三月份:

⒈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3.做好班级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工作。

4.召开五年级部分学生座谈会,并进行毕业前夕个别心理咨询。

5.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

四、五年级部分女生)。

6.组织心理健康区域教师研讨,并整理出心理活动课及心理辅导课的评价方案。

四月份:

⒈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⒉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⒊召开特殊学生会议,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4.与全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交流评课的方案。

五月份:

⒈继续指导心理健康保健员在班中开展“开心果”谈心角活动。

⒉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3.进行心理健康测试

六月份:

⒈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2.分析心理问题

篇(5)

在我国农村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总是收不到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农村中学应普及心理健康课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和探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面临的阻碍很多,这主要体现在整体现状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低、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整体现状不容乐观

整体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指当前我国的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令人担忧。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这在这一过程中间接的导致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随之带来的就是农民的思想观念与谋生手段都发生了时代上的变化。例如在我国的农村中外出务工和进城经商的人越来越多,这都导致其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辈照看,有的托付亲戚朋友代管,而在这一过程中导致了其心理健康发展处于非常不利的情况,这就是农村寄宿制的由来的现实情况。

2.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低

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低的问题集中暴漏在了我国部分深入一线的农村教育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陌生。例如,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者在与农村学生进行相应的交流时,受到种种原因使得其仅仅会进行简单的几句交流。除此之外,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低还体现在了现今农村中的部分学生均存在种种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但是这些障碍并没有受到农村教育者的重视,其将这一问题仅仅视为农村学生调皮的天性或者是父母不在家带来的寂寞感。

3.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对于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一问题集中的体现在了我国许多农村的学生并不愿意接受老师、父母和同学的批评与帮助。 除此之外,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还体现在了部分农村学生对于学习不感兴趣并且学习不专心,抄袭他人作业等问题屡禁不止。另外,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还体现在了部分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不稳定,并且在学习行为上不专心,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会有非常大的概率形成其学习上的“恶性循环”,使其智力发展受阻,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始终较差。

二、农村中学普及心理健康课要点

农村中学普及心理健康课要点包括了诸多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了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心理咨询教育制度化、日常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农村中学普及心理健康课要点进行了分析。

1.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是农村中学普及心理健康课要点的基础和前提。在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农村教育中是一门全新的工作,并且这对于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本身也是陌生的。除此之外,在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给予足够的钟声,并且应当在农村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在获得更好教育氛围的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在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的过程中由于优美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健康成长也很重要,而寄宿制学校导致了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因此这使得学校也就自然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而在这一过程中干净,舒适,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农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2.心理咨询教育制度化

心理咨询教育制度化对于农村中学普及心理健康课要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心理咨询教育制度化的过程中农村学校应当注重建立了正规的心理咨询室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除此之外,在心理咨询教育制度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针对学生经常存在的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失眠、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等问题来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工作。另外,在心理咨询教育制度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在给予咨询学生温暖的同时还需要严格护学生的隐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尊重学生,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持续提升。

3.日常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农村中学普及心理健康课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开展全面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应当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从而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靠性和精确性的不断进步。

篇(6)

【关键词】心理教育 重要性 途径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向学校的传统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21世纪的社会更需要心理健全的人,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

首先,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不仅是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有用人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成熟。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致使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或者在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时束手无策,更谈不上指导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辈子都离不开的话题,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转换或者疏解情绪,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会进入青春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从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从只是教育的角度没能够及时认识,无法适应,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而适应的好的学生,就会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关心和帮助那些在青春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生理变化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及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摆脱心理危机,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

再次,目前来看,青少年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无法分辨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有问题、心理不健康。随着学习、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是说每天我们都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而且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在我们身上存在着心理健康和心理有问题两方面,只是看哪一方面占主导地位而已。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主动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观念,合理进行疏导,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提高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使其学习和身心和谐发展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由于中学并没有开设心理课程,所以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落在每位任课老师的身上。各学科老师应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将情感教育、心理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或者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情感和心灵上得到洗涤和教育。比如说,近几年的教学大纲中都有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目的就是希望教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不再将分数看作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

2.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3.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嘲讽、相互间缺乏心理沟通,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抑。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师生心理障碍的关键。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学生就会喜欢上你的课,学习就有了兴趣,学业成绩也就随之有了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就会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情绪状态、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4.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7,(10).

篇(7)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政治工作

一、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各种挑战。例如,教材资源的利用问题、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学生主动性及教学实施偏向化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整体政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我们需要提高认识,深入思考,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应技校政治教育教学的新路子。这里结合课堂教学,提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的几个原则,以期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引起教育界同仁对技校政治教育的关注。

技校生处于心理发展,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基于他们在心理发展上 体现出的变化显著、可塑性强的特点,我们作为技校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要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创建和谐校园,为技校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最终达到塑造其人格,培育其精神,提高其素质,健康其心理的目的。

技校生处于童年与青年的过渡期,心理特征表现为普遍的不稳定和频繁的冲突。学校要创设和营造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学校环境,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开设心理教育课,建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多种形式 的心理咨询,举办心理主题活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促进技校学生心智健康发展。技校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看他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是否与同龄人身心特点保持一致,对所处的环境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技校生处于心理发展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有人称之为“狂飙期”或“极不稳定期”。在心理发展上自然也体现出这种变化显著、可塑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有强烈的成人感,但是带有盲目性和封闭性。

2.性意识迅速觉醒,渴望与异往,但个别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

3.认知能力大大增强,喜欢独立思考、争论,但是容易固执己见,强调片面,怀疑一切。

4.情感冲动,喜欢模仿,意志品质有很大提高,但常常感情丰富,盲目崇拜,有时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技校 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执行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显然也是教师的责任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未能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一)“继承发扬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身正为范、学思结合、自省、克己、慎独;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等,有不少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原来服务于特定历史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的尚有继续存在的价值,有些必将会丧失存在的理由而被新的经验和新的方法所代替。

传统的优秀的思想教育理念成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改革与创新是将新旧方法联系起来的环节,可以推动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面对技校学生中存在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厌烦现象,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在于教师所组织的教学过程单纯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以往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自主思维、探究、研讨、交流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地空间,让他们联系现实社会,多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政治理论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但是,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现成的结论和原理,我们不应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成知识教育硬性灌输给学生,而应让其回归生活,让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和形成了的世界观,最终效果要通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行动表现出来。

就思想政治课来讲,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行动主要是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调查,自己动手收集信息、积累资料,以及直接参与一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活动。

(四)“积极给予评价和激励”的原则

对学生的任何实践活动,无论哪种方式和怎样的规模,都必须及时予以认真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指点方法、激励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