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8 09:04: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新教师个人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聆听了**中心小学郑**师的《刷子李》、**艺校陈**老师的《金钱的魔力》和王**教授的点评以及关于略读教学的教学感受颇深。这两篇课文都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两篇略读课文。《刷子李》属于人物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在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郑**老师这堂课主要抓住刷子李的动作、神态、外貌等人物描写方法体会刷子李刷墙的动作齐、效果奇、规矩奇。其中"动作奇"这段的教学尤其的精彩,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致来身临其境般地体会刷子李刷墙时的技艺高超,使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刷子李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跃然而出。其次是引导学生对比1—6自然段与7—11自然段,讨论能否删去7—11自然段,从而引出学生对曹小三心理变化的感知。由半信半疑到稍有信任,到深信不疑,到失望,再到佩服、五体投地。从而引出心情可谓是一波三折,用着折现图画出,让学生一目了然。但不足之处在于有提到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但没有展开教学。在阅读提示方面没有提到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没有与前文教学做到衔接。从整堂课的时间分布上来看,前松后紧,在时间的分配上还稍有欠缺。作为复文阅读的一堂课,由课内的人物心理变化的描绘延伸到课外课文人物心理变化的描述这是郑老师的可贵之处,但作为体会人物描写的文章,重点应该是体会人物的写作手法,与单元的主题有所偏颇。
第2节是陈**老师的《金钱的魔力》,上课伊始,陈老师通过京剧脸谱角色的图片引出丑角,进而以丑角切入,找出课文中的丑角以及人物的丑态。通过细节描写和情节描写体会人物的丑态。教师以自己的视角规定了学生的视角,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作为群文阅读的一堂课,三篇课文一起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有些紧张。进而课内延伸到课外,用同样的方法来让学生自由的来学习,找出《貂皮大衣》和《三万元遗产》中的丑角和丑态,体会在细节处的对比和情节上的夸张,这是陈老师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是同样没有注意体会人物的描写方法,而强调了人物形象——丑。《金钱的魔力》选自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首先要对世界名著的特点进行了解,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人物形象的突出,人文底蕴的深刻。
阅读教学是一种半独立的阅读,在郑老师和陈老师的课上都体现了这一点。听了汪潮教授点评和讲座,让我对一些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在日益发展的今天,信息量接受庞大的今天,略读教学成为了时展的需要,交给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并提高学生从中捕捉重要的信息的能力,我们的课文分为三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略读课文介于精读和选读之间,一课时完成。选读课文可上可不上,可上成精读,也可上成略读,这是对课型的明确,从而决定了我们上课的方式和模式。略读课文依附于精读课文,就如同例题和数学中练习题的关系,在上课时不可分开教学,由精读引入略读。在导入时需要回顾前面的课文,例如人物描写一组,要联系前面学过的人物。略读课文的特点,往往是篇幅比较长,信息量大,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结合课前阅读提示,对教学的内容要有选择性,学会舍弃,做到思路清晰。在课堂的执行方面,我们的课堂语言的表达一定要准确合理,做到遵循学理,把握学理,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创建生本课堂。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是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学生为本,由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另外是语用课堂,语言的学习运用、语境的理解、语言的表达等等。
经过这次培训让我收获良多,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做到课型与教学方法要严密结合,略读课文必须一课时完成,在必要时可让学生在不进行预习的情况下,教师给予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达到一定的课堂学习增量。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减少共性目标,增加个性目标。减少认识几个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类教学目标的制定。在上课时尽量让学生养成做批注做摘录的习惯。教师要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深入理解课文,做到在课堂教学上的深入浅出。此外,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还在于大量的课外阅读的积累。而教学略读课文所要完成的任务则是引起
关键词:新办校背景;新教师;专业成长
近几年,由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教育事业的高度发展,每年均有二至四所新学校开办,多数学校每年接受的新教师少则近十人,多则二三十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作为新鲜血液新教师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课堂里的新教师不仅会受到来自教学和学生的问题冲击,还会出现不曾预料到的工作孤独感,这是由于进入新环境、新文化的陌生与距离产生的。本文将阐述学校如何针对劣势、发扬优势采取措施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1.新教师专业成长之基―生活帮助
每年新招聘的教师只有一小部分能就近分配,大多是跨区应考而分配,还有一部分是教育局亲赴高校特招的省市外优秀毕业生。他们怀着人生之初的美丽梦想和憧憬步入教坛,但对生活的认识还仅停留在大学生涯的食堂和宿舍,一参加工作马上面临“住哪儿?吃什么……”等现实问题。学校应在新教师报到时就要发动一切资源为他们解决吃和住的问题:携着他们到临近学校小区的物业租房、指定专人带他们办好落户事宜、张罗吃住所需物品。接着在校内营造互相关爱的氛围,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彼此分担困惑,建立信任,这样就会让新教师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2.新教师专业成长之盾――观念包容
新教师走上讲台之初,正处于从学生向教师转变的过程,自身的成长和学习的经历会影响对工作的认知和了解,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老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所以学校要不断提醒老教师:在出现思想、观念差异而交锋时,首先要尊重新教师,其次要认识到新教师需要的不是反驳,不是说教、不是灌输,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平等地对话、深入地交流。业务、学术上的争辩允许不分长幼,,可以争论得面红耳赤,但要做到彼此包容 。
3.新教师专业成长之梯―业务扶持
(1)师徒带教。国外学者柯尔说:新教师在入职教育中最需要的是在每天的工作环境中给予其最直接和最相关的帮助,是去学习如何教学和如何当好老师。而“师徒带教”无疑是最好的方式。然而,新办校老教师不多,能在引领业务的带头人更少,有的学科甚至就只有新教师一人。在种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三种带教形式:①一人多师:一个新教师的带教不局限于一位师傅,可以是指导教学、帮助班主任工作、学习抓实课堂常规等各种师傅。②跨校拜师:艺体学科在师傅缺失的情况下,可以打破常规,通过教研员牵线,进行跨校带教,学校要在教研时间上给予保证。③团体带教:新办校有的备课组虽有老教师老经验,但业务方面虽不够拔尖,就可以采用团队带教的模式,多人带多徒,一起实践、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2)不断磨课。为了使新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学、更好地自我成长,可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磨课”模式的带教教研活动。①磨设计。新教师先自行钻研教材,在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组内老师提出保持和修改建议,新教师再次进行设计修订。②磨上课。带着打磨的设计进入课堂实战,一般是采用“一课几上”的模式。新办校各年级班级数不一,有几个班就几个人上,每次上完就组内评议,再改再上。③磨反思。上完课让执教者重述磨课主题,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和方法,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思路,组员讨论、论述和交流,备课组长要对本次磨课做个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上课新教师认真记录和理解,过后完成磨课反思总结材料。对于新教师可以重复磨课过程,不断在“问题的产生―问题的解决―产生新问题―促使新问题解决的过程”的良性循环中快速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4.新教师专业成长之翼―平台搭建
(1)定标引航平台。没有一位教师初为人师时是没有成长计划的,除非他没有坚定的专业思想。有计划的人生,必定是精彩的人生。只有谋划才能提升成长高度。所以要重视引领新教师拟订个人的成长规划。制订好后学校要干预制订情况,引导他们进行修改、深化认识。在新教师充分认可后,他们便可根据所制订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
作为一名新教师,如果过多地关注自己的那些生存状况,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其束缚住。由于这种生存忧虑,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同事等搞好个人关系上,在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上反而没有下足功夫。其实,教育实践证明:新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生存阶段的着眼点放在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方向上,使自己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可以说,有了方向,教师才会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
一、精心备课,把握备课策略
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研究。新教师的教学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对于他们而言,应侧重教学活动的研究,把教学当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历史与社会》学科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因此,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对能否上好课至关重要。学校对新教师的检查,也常常把是否认真备课视为最重要的评价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需要新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了解课标
学校必须要求新教师认真学习《历史与社会》新课标,教师只有了解了课程标准才能把握学科目标,才能使用好《历史与社会》教材。
2.熟悉教材
新教师要对《历史与社会》教材总的框架或编排认真钻研,这样才能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并作不同的处理,这在教学中是允许的,即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3.活用教材
如何教好《历史与社会》课,很多内容如果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配合,很难有理想的效果。因此,新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个人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将课堂变成一个充分展示学生才能的舞台。《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不能将其内容分散地、简单地传授,《历史与社会》教材仅仅是一个载体,教师的任务是要用“活”并超越教材。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新教师习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法,缺乏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的能力。而《历史与社会》的主旋律应该是“让学生们都动起来”。辩论、小品表演、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都应是学生学习的方法,课堂不应是教师一人的天下,而是学生尽显才华的舞台。新教师要相信学生,让学生放手去做。
4.熟悉学生
即使新教师理解了《历史与社会》新课标的精神,熟悉了教材,精心准备了教案,但是,由于初一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是一群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不尽相同且处于发展的关键期的青少年,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新教师要对初中生学习的兴趣、个性特长等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和熟悉了解,只有熟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课例研究,促进教学提高
《历史与社会》学科新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普遍提高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素养与能力,他们很难把握好。学校可以通过校本培训的途径,帮助新教师在课例研究上下功夫,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例研究是教师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一般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着眼于该课中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阶段的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可开展以下形式的课例研究。
1.一人同课多轮式
新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其程序为:由新教师独立备课、上课教研组听了新教师独立课之后,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献计献策通过集思广益,新教师形成新的教学方案,进行第二次上课新教师和同伴对第一轮课和第二轮课进行对比,明确进步的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学方案,进行第三次上课。如此循环,新教师反思整个过程并写成教学课例。这种“磨课”方式对培养新教师,迅速提高他们分析教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的技能和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效果比较显著。
2.多人同课循环式
由两人以上的新教师同上一节《历史与社会》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由第一位新教师按教学设计上课,同组教师听课,课后立即进行集体研究、反思原设计目标与实际效果间的差距和问题,再修改教学设计。第二位新教师按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再上公开课、教研组教师再听课、讨论、反思整个过程,再修改教学设计,然后由第三位新教师上课。如此步步深入研究、教师依次在新的基础上执教,最后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三、总结反思,帮助新教师成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那么《历史与社会》学科新教师应当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
1.课后反思
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如何,只有在课后才能检验出来,课后若不及时总结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成功的经验也就无法得到提炼和升华。
许多新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所写的教案也比较详尽。但是,很多新教师对教案栏目中的“教学反思”大多数只写了一两句套话。究其原因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课堂上用不到。课后反思,就是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历史与社会》课在平常教学中需要新教师课后去反思的地方太多了。课后进行反思具有批判性,能够使教学合理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和评价能力。课后反思札记积累多了,也就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对之分析研究,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充分显示出来,为有针对性地制订改进计划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有助于新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增强教学效果,提升专业水平。
2.与骨干教师进行比较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对比、联系,教师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找出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对照而取长补短。比如,新教师听了名师、骨干教师的课,觉得自己的课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足,今后如何改进;学习了报刊杂志的理论文章后,有什么收获,这些经验自己为什么没有系统总结,等等。
3.听取同行或专家的评价
教学反思需要“镜子”,别人的评价和反应是最好的参照物。《历史与社会》学科新教师要经常邀请同事们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要及时记录下他们的意见,为自我反思提供资料。
当然,新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要转化为正确的教学行为,需要有一个转换期。在这期间,倡导新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于新教师确立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阶段,他们学历较高,学养基础好,又有热情,具有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实践中,他们中的不少人难以自觉发现个人的欠缺之处,即便发现了又不知道怎么改,因而产生职业的挫败感,甚至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如果针对新教师的培训课程,采取单向的方式,仅由培训者根据自己设计的主题,按部就班地主导培训进程,只是将一些重要的概念传授给新教师,不少人仍然会处于糊涂的状态,即使提供一些名师示范课、精彩片段等范例,也有可能造成部分教师只关注其中的精彩,而不知道教学实际是一种日常的、细嚼慢咽、日积月累的长期功夫。从新教师班参训人员的特点和需求出发,笔者决定尝试以PCD模式来进行培训。
PCD模式,即参与式课程开发(Participatoryc Curriculumc Development,简称PCD),这是一种刚刚兴起并蓬勃发展的培训方式。这里的课程开发被描述为培训组织者或教学机构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导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而这一切工作必须以参与的方法进行,是培训者和受训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训者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工具,引导学员进行思考,参与评估。PCD模式为教研部门的教师研训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将面对教师的长期或短期的有主题的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界定为课程,主题研训的过程就是培训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既然是课程,就必然具有清晰的内容纲要、明确的目标指向以及实施的时间和路径,同时,要时时从每个参训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让大家来商讨培训的主题,选择学习的方式,推进培训的过程,评估学习的效果。
一、新教师培训班开展PCD模式研训活动的实践
1.分析研究,确定培训课程目标和内容
一次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考虑拥有的资源、培训对象的需求和培训承办单位的自身特点。在开展本次新教师培训前,按照PCD模式的运行要求,我们为制订本次培训班的计划就三个方面开展了分析研究,即:培训者分析、新教师现状分析和新教师需求分析。在培训者和新教师现状分析中,采用了SWOT分析的方法,在新教师需求分析中,采取的是KSAB四项分析。
我们对语文新教师这个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的现状和参加本次培训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问卷由以下一些问题组成(例举):
1.你日常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2.完成你的工作时有哪些困难?
3.怎样才能帮你把工作做得更好?
4.你目前还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
5.要想高效率地完成你这项工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态度或者信念?
6.对于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四方面,你目前缺少其中的哪些方面?
7.最喜欢你工作的哪方面?最不喜欢的方面又是什么?
8.你认为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如何?
9.你如何知道自己的工作做得好还是不好?
10.你想怎样改变你的工作?
这些问题涉及到我们需要了解的关于新教师的现状和需求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培训者及资源支持的分析。一个好的培训课程,应当具有这样的一些条件:充分调用已有的培训硬件资源,如微格教室等现代化教育设备,使学校的资源为研训工作所用;积极协调教研同事、培训部门同事,以及区内的语文教学专家、骨干,请他们分别在个人的优势项目上为本次培训提供支持;积极与基层学校沟通,获得学校的支持,在培训时间、培训的出勤率方面予以保障等等。
二是新教师的SWOT分析。新教师的实际状况是培训工作的起点,也是制订研训课程内容和目标的实际依据。PCD模式要求课程制定的全程必须以参与者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因此对这一群体的分析至关重要。
第三,新教师的需求评估。PCD方法的基础就是对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态度(attitudes)和信念(beliefs)的理解,简称KSAB。以下的分析结果,来自于问卷和对新教师的访谈。在将来需要的内容方面,我们根据问卷中反馈的关注程度,对某些方面进行了需求迫切程度的排序,如很多新教师反映的对“如何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目标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的需要指导,因此被排列在第1位要解决的问题。
2.制定计划,设计研训活动方式
一次培训显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根据前期分析,我们初步拟定了一学期的新教师研训的目标和内容,并以参与式研训为指导思想,来确定研训课程的实施方式,制订研训计划。我们紧扣了新教师所反馈的现状和需求,精选了培训的主题,并针对主题采取不同的研训方式。
3.精心组织,落实参与式研训理念
在以PCD模式组织新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一般按照这样的程序来开展:第一步,提出本次培训的话题;第二步,请新教师分组进行讨论,并罗列关于本话题的困惑与遇到的困难,在全班进行汇总,梳理出主要的困难和困惑;第三步,分组讨论大家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策略,在全班汇报,梳理出大家想出来的主要办法;第四步,提供培训者、专家或者其他研究者的意见;第五步,请学员结合所提供的专家意见,总结和概括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办法,并请他们在工作中尝试。现结合案例说明。
【案例】如何准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一步:提出话题:如何准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二步:讨论困难、疑惑,并汇总分析。
1.激发讨论: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确定和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有哪些困难和问题?请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请一位组员在全班交流大家的困难和问题。
2.学员先在自己的任务单上写下自己的疑问,再进行分组讨论,组长将大家的意见进行汇总。
3.分组汇报,培训者将大家的困惑记录在白纸上。对于学员提出的确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方面的困难和疑惑进行汇总。
①目标的制订是统一的,但学校和班级的学情参差不齐。
②对每节课的目标很明确,但对单元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具体的安排。
③对学生期望太高,不知不觉拔高难度。
④如何提高第一课时的效率,为第二课时的高效讲解铺垫。
⑤字词句段的教学怎样整合,才能让学生在理解内容激感的同时还能有效掌握字词。
⑥目标要少而精,但课文内容较多时怎样选取最关键的切入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⑦由课内引向课外的教学点如何在目标中巧妙体现。
⑧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怎样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权衡,让学生可以跳一跳就够得着,难易适度的同时,又与新课标相符。
第三步:分组讨论可能想到的或者曾经试过感觉有效的解决办法。
1.学员首先在自己的任务单上写下自己想到的办法,分组讨论,组长将大家的意见进行汇总。
2.分组汇报,培训者将大家提出的办法记录在白纸上。对于学员提出的确定和把握教学目标的方法进行汇总。
①设定教学目标的上限和下限,分层次分水平落实到人。
②以本班学生认识能力发展阶段的现状为基础,有效调整适时整合。
③不仅要以每课为研究对象,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阶段、分单元落实。我们缺少这样的高度,须专业的指导。
④多听课或讲座。
⑤反复读教材,仔细钻研,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文字。
⑥熟读教材了解编写意图,选取重难点有效整合并突破,紧扣教材课后习题,逐步、分课时解决,每课只选一个切入点分散解决问题。
⑦确实从学生角度出发,确定学生“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
第四步:提供参考意见。
将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培训者自己的体会提供给学员,请学员阅读和讨论:哪些方法是自己想到的、运用过的,或者对这些策略有什么新的疑惑,培训者进行答疑。
(一)对于确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方面,参训者的意见
1.目标的制订。应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教师本身、教学文本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是合理、准确和有效的。
2.目标的实施。必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注意以目标为引领,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同时,必须妥善处理好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这里的动态生成又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目标的动态生成,另一个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相关策略的动态生成。
3.目标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所订目标是否合理适切的评价,二是对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在评价时必须把握的一个核心: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对于确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方面,其他老师的意见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整体把握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标,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级的目标,教学低段时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备课就能做到注意各年段之间的有机衔接,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如果把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以及各单元目标看作几个不同的“面”,那么,每篇课文的备课就成为无数的“点”,备课时的“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
(三)对于确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方面,例举专家的意见(丁有宽)
语文能力由听、说、读、写四个要素组成。它们各成系统,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并非等量齐观。听与读是吸收,是理解,读是理解的重点;说与写是表达,是运用,写是表达的重点,写比读的层次更高,要掌握的条件复杂。要抓住读写能力这一核心,促进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四)对于确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方面,培训者提供的意见
1.深入研读并有效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语文教学和年段教学的目标。
2.认真研读教参,把握单元和课文的具体目标,切不可盲目教学。
3.能根据学年(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确定课时目标的定位。
4.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学定教,突出主要目标。
5.从班级容量、教学时间、学生基础的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各种学习方式的可行性和产生的效应,以此来准确掌握和适度调控课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方法、节奏等。
第五步:整理研训收获,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激发疑问、同伴讨论及与专家意见的对照分析,要求学员梳理对“如何准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这一问题产生的新认识,这就需要他们将这些收获概括总结出来,并激发他们在备课和上课中去运用。
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课堂评价”、“教学方法的优选”等其它几个主题的教学中,我们也是通过这样的基本流程“主题导入――讨论激疑――集思广益――专家引领――反思总结”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策略如“课堂上如何提问”等话题的研训中,还结合了微格教学的方式,进行课例片段分析、试教、二次教学等形式。
二、PCD模式开展研训活动的成效分析和展望
首先,PCD模式要求在培训中明确受训者的困惑是什么。这是参与式课程开发工作的出发点,明确受训者――新教师自身的困惑是什么,将决定培训的内容和目标,这使得培训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而根据新教师的困惑和需求甄选的培训内容,以主题的形式逐一呈现,必将提高培训学习的目标明确性。同时,学员能够将自己的困难、疑惑在讨论中充分表达出来,对每个人来说就起到了提示作用,寻求大家意见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再者,PCD模式有利于学员理解教学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从自己的问题开始进行的过程,解决了不知道教科研工作从哪里入手的问题。
第二,PCD模式要求组织培训的人要确定通过什么方式、手段来满足受训者的需求。这就对培训组织者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培训的方式、手段不能单一,方式和手段的选择也要从受训者的需求出发。彼得・泰勒提出,在PCD模式中,要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这就避免了我们常用的“研讨课――分析点评”的从课例出发的模式可能造成的目标宽泛的缺点,将每一次培训的具体目标进一步聚焦,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灵活选择研训活动形式。同时,PCD模式要求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将每一个参与者都卷进去,不断地开展思考、讨论、互动、操作和相互评价,让培训者积极地参与并发表意见,避免了听讲式培训的开小差、不够投入等问题,他们不会觉得培训过程是一个枯燥的“受训”的过程,因而参与程度高。
第三,这一模式要求精心设计每次培训内容,避免盲目性。在进行这样的培训时,教者自己也要精心“备课”,考虑要解决什么问题,建构解决教师困惑的策略,保证教师每次的培训有所收获。同时,学员在培训中,结合自己实际,对照专家的观点,对专家的经验、理论有了深入的认识,所总结出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较好地转化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提高了实效。
第四,PCD模式要求在培训中不断地通过调整来完善计划。不同的人接受观点并将之付诸实践的过程不尽相同,不同的参训者以及他们组成的不同团队会产生不同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培训课程,并且在培训结束时最终完成培训课程文本的编制,为下一次开展类似培训提供范本。
第五,PCD模式的运行最后要对研训活动进行有效评估。要通过对教师参与培训的效果检测来评价这一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以便了解参加培训者的真正收获在哪里。因为我们开展的活动是项目式、主题式的,因此评估起来比较具有针对性,这也可以检验新教师参加本课程培训的实际收获怎么样,以便对他们进行跟踪指导和培养。
在龙园意境小学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们每个人都见证了我们龙园意境小学出类拔萃的成长,、也见证了我们自己的成长,见证了各位老师、学生的成长。
记得我们第一次跟着杨主任走进龙园意境小学的时候,学校连地砖都没有铺好,教室空空如也,感觉自己走进了烂尾楼似的,尽管杨主任成竹在胸地介绍说,我们计划在正式开学。说心里话,对这个学校我们心里真没底。由于学校没有宿舍,我们需要租房子,但那时候我们真的快穷疯了,魏校长知道这个情况后,第二天就把自己的钱借给我们,对于我们来说,那真是雪中送炭啊。在没有发工资之前,也多次询问我们是否有什么困难,对此我们一直铭记于心。就在离开学只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在魏校长等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迅速组成了我们的教职工队伍,成功开设了14个班,我们龙园意境小学也在正式挂牌成立,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另外,我们全校上下一起加班加点,顺利通过了规范化学校的验收工作,这也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另外,在学校设施设备建设方面能够迅速,与我们曾主任添砖加瓦默默地付出是分不开的。
下面,我想谈谈我们的数学科组,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数学科组团结合作,顺利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特别幸运地,我还被推选为备课组长,而我是一个比较任性的小青年,所以,他们都比较照顾我,许多该我做的工作,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数学组共同完成的,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另外,前几天我们七巧板比赛获得不错的成绩,首先要感谢校领导对我们在的物质上及精神上的大力支持,其次,我想说,这次比赛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老师的到处张罗,老师用心教学以及学生的勤奋努力分不开,他们比我辛苦得多。
下面说说我们四年级,首先,关心我们四年级的老师都知道,老师真的是个尽职尽责、无私的年级长和班主任,带着老师和我两个新教师,真的不容易。我还是老师的副班,什么都不会,都需要老师指导和提醒。老师和我还老师的徒弟,记得,我上师徒展示课的时候,老师总在一边问我: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呢?我知道,期末,又是年级长又是班主老师很忙,但我的教案就是老师帮我写的,让一个语老师写数学教案还真有点为难她了。老师每一次在我的师徒结对本子上签名的时候,总惭愧地说:哎,当你师父一场,我是语老师,老师还好,你这个数学老师,感觉能教给你的东西太少了。其实,对于一个新教师而言,要学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组织管理能力、做人做事等更为重要的教师素养,对于这些,我已经学会了很多很多。对于这次师徒展示课,除了要感老师的指导外,还要感谢我们尊敬的魏校长、杨主任、张守老师的关心和指导。
在教学方面,作为新教师,由于在大学的时候,对小学教学关注偏少。我们的教学方式需要调整调整再调整。记得一位同样是新老师的同学上完第一次公开课写道:上完这个公开课,我和学生都有收获,我收获一头汗水,学生收获一头雾水。我的公开课也差不多是这种感觉,但第二次师徒课的时候,我明显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当然,我的课堂还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在不断地总结和调整过程中不断进步。另外,我想说两件关于杨主任的轶事,第一件,大家都知道,杨主任最喜欢关注课堂常规,以前我们开玩笑说,只要你的课堂常规好,公开课肯定成功,否则其他再好也白搭。但是,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渐渐都一致认为,杨主任的想法还是有道理的,良好的课堂常规是良好教学的基础。第二件,杨主任经常说要给学生小红花之类的奖励,我记得有一回杨主任路过我的课堂,进来指导一番后,说:这个同学表现不错,老师,给他奖励一朵小红花,我正不知道从哪里弄朵小红花出来的时候,那个调皮的同学说,我们不要小红花,又不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还私底下偷偷笑杨主任方法过时了,都四年级的学生了,还要什么小红花啊!但是,后来,我尝试改造一下小红花,我发小星星,却发现,效果出奇的好,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认可,学生对小星星的渴望那叫一个趋之若鹜啊。就连我们老师也说,下学期我也学着你发小星星试试~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整合区域培训资源,借助网络等新平台,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全面提高我区教师队伍的素质。
主要工作:
一、借助网络平台,扎实开展全员培训
1.加强调查分析,做好继续教育规划。在《**区教育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前一轮全员继续教育的经验和不足,制定新一轮全员继续教育规划。
2.全员新课程培训。通过教育城域网提供培训内容,不断丰富资源库,提高培训效率。摄录积累部分骨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内容,借助共享教育城域网、苏州市教师培训网提供的培训资源,不断丰富更新培训内容。整理出网络培训内容,供各校校本培训和教师使用。
本学期“**教育报告厅”主要以提高教师的品行品德、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为重点,安排教师工作中心灵关怀的意识与艺术、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内容。“网上**教育报告厅”在本区组织的报告均录完的基础上,要拓展到人文、科学方面,不断搜集更新报告内容。
二、创新研修方式,不断提升不同层面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1.学科带头人领衔的骨干教师研修。督促各学习型团队按照《**区骨干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行动方案》和小组活动计划,学习、实践、研究、积累、展示、分享,紧密结合教学,并将过程和成果制作成专题网页。9月底完成网页设计,12月结合教研科研网改版,完成链接,展示学习型团队研修成果,丰富区资源库内容。年终结合考核开展团队研修成果展示汇报活动,评价量化成果,进行团队考核。
2.教导培训。结合教研室组织的全区教导主任教学研讨、管理研讨活动,优化教务主任队伍,提高教务主任的执行力。继续落实《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结合示范区建设,加强《中小学综合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通过交流、互助,要求各校教导部门能利用教务管理模块对学校进行信息化辅助管理,提高效率。
3.班主任培训。认真组织参与各类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素养与工作技能。区班主任培训班即将结业,修改后完成《班主任育人一得》专辑,包括制作一期电子期刊。
4.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组织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安排好符合要求的的骨干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尽快联络组织,年内完成“国家级心理健康咨询师”培训班的组班和开班工作,并争取取得较高的合格率。
5.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加强对新教师的二级培养与管理,完善试用期汇报制度和考核制度。对新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统筹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新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研员和学校教导期初听课、了解、指导,期末再次调研其变化,并有个人情况记载。试用期满,学校对新分配教师的师德、教学、管理等项作出综合评价和鉴定,各方面的工作和表现达到学校规定的一年目标要求(本人有书面的工作总结和思想汇报,教研组有评语鉴定),并记入个人教学档案。一年见习期结束后,将根据学校相关部门、学科教研员针对新教师师德表现、课堂教学、六认真和参加培训、个人素养提高情况作出综合评价。
6.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第五批教师综合素质考核和“双百”基本完成,要在实施完成考核基础上,听取教师建议,努力制定出符合我区特点、实际的评价方法,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机制
1.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对校本培训过程进行监督与指导,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使教师的评课规范化,系统化,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和“会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区里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让“语文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说课沙龙、评课沙龙,提高教师说课能力,和评课能力,能够结合主题教研活动,对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开展教例赏析活动。
4、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以段为单位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分析教材,赏析重点课文,进行文本细读,交流教学心得。让备课不再是走场,形式主义,而是真真实实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提高教师的素质服务。
5、根据上学期制定的语文常规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过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6、 加强学习质量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寻找得失,确保完成各项教学指标。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骨干教师示范、把关,当好“领头羊”。
2、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年轻教师取经、学习,争取出成绩。
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成新教师迅速成长,1—5年教龄新教师每一学期上1堂模仿课和一堂校内研讨课。上模仿课的内容可以通过观看名师的关盘、视频或者教学实录等途径,根据个人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模仿,从而使新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
2、组织年轻教师开展会诊式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同构异教活动,有效,切实提高我校年轻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获得快速成长。
3、选拔教龄2——3年新教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区新生代课堂教学比赛,并做好指导、培训工作。
(三)教研形式稳中有变,踏实而生动。
1、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8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2、在本学期,35周岁以下老师上校展示课,由语文研究小组成员打分确定本次公开课通过与否。如果有2/3研究成员认为本堂公开课没有通过,那么上课老师需要重新上课。
(四)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上学年开展的“语文知识过关”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学期,语文组继续把“语文知识过关”作为我校的常规活动。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如1——6年级的“现场作文比赛”,“一年级写字过关”,“二年级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句子过关”‘“三——五年级课内知识过关”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四、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教研组制订计划并开展活动
2.熟悉双册语文教材
3、教研组长培训
4、研究小组成员会议
三月份
1、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系列活动(一)——青年教师上模仿课
3、准备区新生代课堂教学比赛
四月份:
1、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系列活动(二)——精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
2、会诊式评课活动(董洁敏)
3、五认真教学检查
4、学科期中质量分析。
5、同课异构活动(俞燕巧 沈再钧)
五月份:
1、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系列活动(三)——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研讨活动
2、同构异教活动(高敏慧 孙莹 胡晓玲)
1. 一年级写字过关
2、二年级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句子过关
六月份:
1、语文复习研讨活动
2、三——五年级课内知识过关
3、各年级准备资料复习迎考
4、期末考试,做好教学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