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会计学学士论文

会计学学士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05 17:45: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会计学学士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会计学学士论文

篇(1)

一、个人简要生平

1886年1月15日,劳埃德・莫尔(Lloyd Morey)出生在密苏里州(Missouri),母亲名海伦(Hiram),父亲名叫爱米理・卡特・莫尔(Emily Carter Morey)。1902年,劳埃德・莫尔从Laddonia高中毕业。高中毕业之后的莫尔并没有直接上大学,他先是在伊利诺伊州(llinois)昆西(Quincy)市的宝石城商业学院(the Gem City Business College of Quincy)呆过一段时间,后来还在银行任过职。直到1907年,莫尔才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开始正式的大学学习生活。

莫尔在伊利诺伊大学非常用功和刻苦,抓住一切机会和时间学习。经过四年的努力,于1911年他获得了双学士学位,一个是语言学学士学位,另一个则是音乐学学士学位。他还分别于1954年和1955年从南伊利诺伊大学(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的劳伦斯学院(Lawrence College)和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两所大学获得名誉法学博士学位。此外,他还于1954年从布拉德利大学(Bradley University)获得名誉理学学士学位。

莫尔家境不好,但他肯吃苦,在伊利诺伊大学读书期间,他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在学校管理办公室做兼职工作。到毕业时他从事过多种工作,当过主计长办公室的书记员(1911~1913)、审计员(1913~1916)以及主计长(1916~1953)。凭借个人的刻苦学习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莫尔于1916年通过了伊利诺伊州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职业注册会计师,并以其在伊利诺伊州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第二名的骄人成绩而被授予银质奖章。

1917年,莫尔除了管理工作以外又开始了教书的生涯。他同时是多所大学的老师,包括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1936)、密执安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6)、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1956、1959)和北伊利诺伊大学(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1959、1960)等。

在不同的场合,莫尔还同时担任其他大学的商务与财务顾问。他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分别获得了讲师(1917~1919)、助理教授(1919~1921)、教授(1921~1955)、教授委员会执行副主席(1953)和主席(1954~1955)等职,直到1955年才从主席的位子上退下来。他还是第一个在专业性大学任主席的注册会计师。除了在大学任职以外,他同时还担任伊利诺伊大学退休部门的主计长(1941~1953),伊利诺伊大学教育基金的财务长(1935~1953)。1956年6月,70岁高龄的劳埃德・莫尔退休之后,还接受了伊利诺伊州长的邀请,担任伊利诺伊公共财政审计员。

由于劳埃德・莫尔既从事过教育又在各种部门工作过,因此他能够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可以说他是政府会计与学校会计方面的专业权威,他在这些方面有着特殊的才能。他曾担任过注册会计师协会伊利诺伊州分会的主任(1941~1942),注册会计师政府会计委员会的主席(1933~1936、1938~1941),他也是美国会计学会(AAA)的会员,而且还担任过大学与学院商业教育联盟的主任(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Business Office ,1923~1924),担任过高等教育机构标准报告全国委员会的主席(National Committee on Standard Reports fo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1930~1935),美国教育财务顾问委员会的主席(Financial Advisory Service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1935~1940),政府会计全国委员会的副主席(National Committee on Governmental Accounting,1934~1951)。另外,莫尔还是学院与大学商务管理全国指导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Manual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1942~1952,1963-1965)的成员,伊利诺伊州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委员会的成员(Commission to Study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Illinois,1954~1957)。

莫尔获得一些业界殊荣:1955年,被授予注册会计师金质奖章(the AICPA's Gold Medal Award);1961年,他是阿尔法・卡帕・普希会计奖(the Alpha Kappa Psi Foundation Accounting Award)的获得者;1956 年,他因在地方与其他政府会计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同时被美国和加拿大地方财务官委员会(the Municipal Finance Officers Association of the U.S.and Canada)授予杰出贡献者称号。

莫尔不但在政府方面,而且在城市与社区服务方面也表现得非常积极,他曾任美国教育办公室教育财务专家(1929)、教育政策委员会的顾问(1936~1941)、美国国防部会计政策的顾问(1955~1961)、伊利诺伊州地方同盟的顾问(1920~1928)、伊利诺伊州Fulbright委员会的成员(1953~1956)、佛罗里达州高等教育研究委员会的顾问(1955~1956)、弗吉尼亚州高等教育委员会的顾问(1955~19560),厄巴纳商业协会主席(1918~1919),以及厄巴纳扶轮社的主席等。

1912年6月8日,莫尔与埃德娜・考克斯(Edna Cox)结婚,他们没有孩子。工作之余,莫尔喜爱音乐而且是一个积极分子,他还谱写了许多音乐作品。莫尔曾任亚伯拉威斯理教堂(the church of the Wesley Foundation)的音乐主任(1911~1939),他也是伊利诺伊大学音乐与娱乐委员会(the Concert and Entertainment Board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1918~1938)的主席。劳埃德・莫尔1965年9月29日逝世,享年79岁。

二、理论与实务的主要贡献

莫尔不但在实践工作中大放光彩,在会计理论方面也有一些建树,不过因为与其工作性质的关系,他的著作和论文主要涉及到政府事业单位会计方面。

莫尔一生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和大量的著作。其代表性的作品有:《注册会计师问题与方法》(C.P.A Problems and Solutions,1918);《政府会计导论》(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al Accounting,1927);《市政会计手册》(Manual of Municipal Accounting,1927);《大学与学院会计》(University and College Accounting,1930);《学院与大学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s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1935);《市政会计原则与程序》(Municipal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 with 0.W.Diehl,1942);《政府会计原理》(Fundamentals of Governmental Accounting with R.P.Hackett ,1942);《州立大学》(The State-Supported University,1961)。

莫尔除了写一些文章外,同时还担任多种期刊的编辑,曾先后担任过《教育商业》(Educational Business 1930~1938)的编辑、《会计师手册》(Accountants’Handbook ,1943)的顾问、《学院与大学》(College and University,1950~1953)的顾问。此外,他还是Alpha Kappa Psi,Beta Alpha Psi,Beta Gamma Sigma,Phi Beta Kappa,and Phi Kappa Phi等荣誉组织的名誉会员。

莫尔的会计格言是:“政府会计信息亦应当适度地公开披露”②。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一、个人简要生平

1940年,比弗出生于伊利诺伊州(Illinois)的皮若亚城(Peoria)。他的父亲曾是一位煤矿工人,后来通过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成为一名土木工程师和住宅承建商,而他的母亲很早就为了四个兄弟姐妹而开始工作。比弗的童年是在印第安那州(Indiana)度过的,12岁时随家人迁往哈蒙市(Hammond)。由于他的家庭笃信天主教,他只申请了一所大学—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并成为他家族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1962年,从圣母大学毕业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比弗进入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一年后,比弗转入一个由福特基金资助的博士研究项目,因其博士计划项目实施阶段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1965年同时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由于两个学位是同时授予的,因而,他常戏言自己是“在半小时内取得了博士学位”。1969年,他在伊利诺伊州(Illinis)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

取得博士学位后,比弗随即留芝加哥大学做了四年助理教授工作(1965~1969),他早期一些关于会计计量方法与财务危机预警信息的文章就是在此阶段发表的,特别是他关于安全价格的研究开启了经验会计研究的先河,并对后来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变革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1969年,他接受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Stanford University)的副教授职位,1972年任教授并一直在该校工作,现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Joan E.Horngren教授。

二、理论与实务的主要贡献

比弗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公司财务报告中会计信息如何反映股票价格领域,他开创性的研究获得了学界的普遍认可,他是用财务比率指标预测财务危机的开创者之一。

比弗曾活跃于多个会计职业组织并承担多项重要工作与重要职务。他先后为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伊利诺伊州注册会计师协会(Illinois CPA Society)和美国财务学会(AFA)等机构工作。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内:1975年,任重要性原则专门工作组成员;1980~1983年、1989~1990年间任顾问;1984~1986年,任财务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1993~1996,任财务会计基金会(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ation,简称FAF)的托管人。在美国会计学会(AAA)内:1978~1979;任其下属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主席;1985~1986年,任美国会计学会杰出会计教育奖评选委员会主席;1990~1991年,任AAA提名委员会主席;1996~1997年,任AAA下属财务会计概念委员会委员;1981~1983年,任AAA副会长;1987~1988年,任AAA会长。此外,比弗还在多个专业机构中兼职:1976~1977年,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简称SEC)下属的公司信息披露政策委员会委员;1985~1986年,任斯坦福大学投资信托董事会委员;1991~1995年,任金融服务研究会的理事。

篇(3)

一、个人生平简介

索特出生于1927年,他的求学经历甚具传奇色彩。在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哲学的时候,仅受过2年的中学教育,哈钦斯计划(the Hutchins Plan)使索特得以顺利进入大学。然而,在经历了军队的服役和一年的内科学业之后,他辍学了,并开始对桥牌锦标赛、数学、英语和逻辑领域等感兴趣,但在后来一个突然的改变促使索特返回学校继续学业,从而为会计学术界增添了一个著名的学者和改革家。

索特于1953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哲学学士学位,随后继续在该校深造,分别于1955年和1963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和会计学博士学位。1956年,取得硕士学位之后,索特开始在母校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担任讲师一职,并于1959年成为助理教授,1963年成为副教授,1966年~1974年间担任教授。1970年,索特被聘为堪萨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Kansas)亚瑟・扬(Arthur Young)会计学教授。自1974年开始,索特先后被授予法学教授(1974)、文森特・C・ 罗斯(Vincent C. Ross)会计学教授(1979)、欧林西(Olincy)法学和会计学教授(1988-1989)、名誉退休文森特・C・罗斯(Vincent C. Ross)会计学教授(2003)、名誉退休教授(2003)等荣誉。

可以说,索特得以成为会计领域的一位重要理论家和创新家,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早期所受到的非传统的教育开端,这样的教育开端使得索特不会墨守成规,在作学术研究的时候往往独辟蹊径,进行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和当时会计理论界的流行观点不同,索特认为会计数字不是“硬”数字,没有揭示“真正的”、“内在的”或“公允的”价值。有鉴于此,索特提出了“事项理论”,该理论以将一个单位的重要事项载入历史的形式描述会计,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以及过程是否可能被重复或改变。像所有的历史一样,事项理论的目的是理解过去以计划未来,索特40年研究和教学的主题就是怎样能够更好地取得这个计划。

1990年,索特在加入纽约大学法学院后,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会计和法律、法律问题中的会计信息高级分析和银行法。他关注会计数据在法律问题上的应用及其局限,例如契约、损害赔偿和估价方面的会计问题。他在纽约大学开设的课程主要是《法务会计》和《会计信息的高级分析》。

尽管索特被称为是“攻击传统观念的人”,但美国会计学会(AAA)仍于1979年授予其美国杰出会计教育奖(Outstanding Accounting Educator Award)。美国著名的《财富》(Fortune)杂志也将其誉为8个最有天赋的商学院教授之一。此外,索特还曾获纽约大学法学院的优秀教师奖(Great Teacher Award)。

二、理论与实务主要贡献

索特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在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和法务会计等方面均有涉猎,其博士学位论文为《会计的界限――选择的会计规则》。

1964年~1966年间,受美国会计学会(AAA)委托,索特作为“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委员会”(Committee to Prepare 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的委员之一,参与了《论基本会计理论》(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简称ASOBAT)一书的编写工作,当时其余编写组的成员均赞同基于使用者的需求而建立会计理论,但索特表示反对,并向传统会计理论的价值观发起挑战,提出了事项会计思想的基本构想,并由此开始了其事项会计理论奠基者和倡导者的学术生涯。1969年,索特的著名论文“基本会计理论的‘事项法’”(An “Events” Approach to Basic Accounting Theory)发表于《会计评论》(the Accounting Review)第1期。这篇论文被认为是事项会计理论的开山之作,在该文中,索特首次系统论述了事项会计理论的基本观点,介绍了与传统会计理论“价值法”相对立的“事项法”,正式提出了“事项会计”的思想。

继1969年索特的著名以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会计界的部分学者对事项会计理论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奥雷斯・约翰逊(Orace Johnson)、A. Z. 利波曼(Arthur Z. Lieberman)、安德鲁・ B・威斯登(Andrew B. Whinston)、C. S. 克兰托尼(Claude S. Colantoni)、R. P. 玛涅斯(Rene P. Manes)、威廉・D・赫斯曼(William D. Haseman)、伊扎克・伯恩巴赛(Izak Benbasat )、阿伯特・ S・德克斯特(Albert S. Dexter)、纳什・ A・凯德琳(Nils A. Kandelin)、汤姆逊・W・林(Thomas W. Lin)以及J.C. 维斯特兰(J.C. Westland)等会计学者分别在事项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于事项会计思想的信息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促进了事项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传播,并逐渐形成了事项会计理论体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会计界对事项会计的研究出现沉寂。面对事项会计理论研究低迷的情势,索特和M. J. 英格勃曼(M. J. Ingberman)以及H. M. 马克西门(H. M. Maximon)于1990年合作出版了《财务会计:一个事项和现金流方法》(Financial Accounting: An Events and Cash Flow Approach)一书。该书是事项会计理论的第一部论著,以教材的形式呈现,从事项法的角度阐释财务会计,较为深刻地阐述了与事项会计相关的理论。

索特的论著虽然不过20本左右,但影响颇大,除前述外,其它主要论著作还有:《财务报告的目标》(Objectiv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2004);《资产确认和经济特性:相关成本》(Asset Recognition and Economic Attributes: the Relevant Costing,2004);《Mixmax公司》(The Mixmax Company,1990);《有关财务报表》(Relevant Financial Statements,1978);《会计的界限》(The Boundaries of the Accounting Universe,1978);《财务报表的目标》(Objective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1974);等。

索特在《会计评论》(the Accounting Review)、《会计研究杂志》(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商业杂志》(Journal of Business)和《财务分析师杂志》(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等期刊上发表20多篇专业论文,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会计理论回顾”(Review of Accounting Theory,1983);“资产确认和经济特性:相关成本方法”(Asset Recognition and Economic Attributes: the Relevant Costing Approach,1962);“报告收益和存货变更”(Reported Income and Inventory Change,1959);“反映在会计决策中的公司特性:一些初步发现”(Corporate Personality as Reflected in Accounting Decisions: 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1964);“直接、相关或是吸收成本”(Direct, Relevant or Absorption Costing,1963),“废弃物的会计处理:一个建议”(Accounting for Obsolescence-A Proposal,1959);“经营提供的资金”(Notes on Funds Provided by Operations,1959);“财务报表目标报告的的机遇与挑战”(Opportunitie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Report on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1974);“投资者会计理论回顾”(Review of A Theory of Accounting to Investors,1963);“会计理论收益法回顾:”(Review of An Income Approach to Accounting Theory: Readings and Questions,1964);等。

三、主要论著简析

1969年,索特在《会计评论》第1期发表了著名论文“基本会计理论的‘事项法’”,提出了“事项会计”的思想。索特所倡导的事项会计理论认为,由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多种多样,传统会计方法下生成的通用会计信息不可能适合所有使用者的需要,为此,会计应提供与决策相关的经济事项的原始数据信息,而将事项信息转化为适合各使用者所用决策模型的信息的工作则应留给使用者自己去做,由使用者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原始事项信息和作进一步的加工,会计人员的职责仅是提供多维度的、非综合的相关经济事项的原始数据。事项会计的特点是强调事项本身,按照事项会计学派的解释,事项指的是可能对使用者造成经济影响的所有事件、现象和交易,包括企业与其顾客、供应商等外部主体之间的交易和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 事项具有可为人们直接观察的多重属性,会计需要反映所有这些属性,而不能仅将反映的范围局限于事项的价值量。

索特所提出的事项会计理论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极大挑战。在该文中,索特还对事项会计可能会对传统会计报表产生的影响及事项法理论与《论基本会计理论》(ASOBAT)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该文共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对价值法与事项法这两个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在批判传统会计理论价值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事项会计理论,认为会计的目的是提供决策有用的经济事项信息,其提供的应是可让信息使用者输入决策模型的相关经济事项的原始信息,而不是直接为决策模型提供输入值。第二部分,讨论了事项法的可能结果。主要是试图在现行会计框架下运用事项法观点对会计报表进行阐释以及探讨事项法会计理论与《论基本会计理论》(ASOBAT)的关系,并预测了可能与事项法相适应的财务报告的类型,但认为当时谈论事项法的长期影响还为时尚早。第三部分,是结论。作者希望,其所提出的对会计理论新定向的粗浅看法能够促进进一步的研究,并提出了5个可供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领域:(1)在解释厂商的未来价值方面,事项的预测是否比诸如收益这样的集计数据更为有效;(2)调查研究现行会计报告格式并发现这些格式的作用;(3)开发可用来更精确解释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时滞的模型;(4)调查研究当前会计人员使用的集计方法所带来的信息损失;(5)基于事项法构建会计报告形式。索特形成于1969年的对传统会计价值法的批判思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深具意义。虽然在当时限于技术经济条件,以事项为核心进行会计系统设计在实践中显得没有什么效用,然而随着商用数据处理系统的迅速普及,电子信息技术革命使事项会计学派的理想可望成为现实,索特的事项会计思想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索特也因之被确认为事项会计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1990年,索特和M. J. 英格勃曼以及H. M. 马克西门合作出版了《财务会计:一个事项和现金流方法》(Financial Accounting: An Events and Cash Flow Approach)一书。该书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会计模型,包括七章和两个附录,分别是:导论:会计的本质和目标;现金流及现金等价物:现值和未来价值;会计类型:资产和权益;会计数字;美国Grabule公司的第一天:债务、信用和资产负债表;美国Grabule公司的第二天:收益表;交易分析:会计的事项法;美国Grabule公司的前两天:现金流量表;确认和量化、记录和报告会计事项。第二部分是关于经营事项,包括四章和一个附录,分别是:收入和经营费用;计算无法收回的调整项;存货的消耗:销货成本;长期资产的摊销;所得税;第三部分是关于财务事项,包括三章,分别是:长期债务:借款;长期债务:债券;所有权财务事项;第四部分是关于投资事项,包括二章,分别是:长期资产投资会计和对其他公司投资会计。该书认为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事项的历史记录,这些记录对于估计企业的现金流是有用的,会计应对与会计主体相关的各种会计事项进行选择、描述和沟通,以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该书在对事项会计基本理论进行深入解说的同时,研究其实际应用问题,是事项会计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遗憾的是,由于该书采用教材形式,其目的在于研究如何用事项法改造传统财务会计,并不是一本研究性的事项会计理论专著。

事项会计理论的研究至今仍未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其实施则面临着诸多问题,诸如:应当如何解决既可以度量所有重要事项的各种属性又不至于加重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负担?如何衡量哪些事项是“重要的”?如何计量事项的所有属性?令人扼腕的是,不仅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西方对事项会计理论的研究出现停滞的现象,即便是索特本人,在研究和倡导事项会计理论多年之后,对其研究兴趣似乎也激情不再,特别是其在加入纽约大学法学院后,他的研究领域开始转向与法律相关的会计问题,故近年来已经很少看到索特对其所提出的事项会计理论通过著书立说以发扬光大。

篇(4)

实践教学应“突出应用型人才素质、兼顾复合型人才需要”。会计是对有经济业务的会计实体从数和量这两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决策、监督,目的在于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会计学应用性极强,是经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所以说,实践对于会计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顾名思义,需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学专业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只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是不能胜任的。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要加强会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应把整个教学计划的1/3左右拿出来做实践性教学。实地操作和模拟实验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两种基本方法。建立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能更好地满足实践性教学的要求。会计实践教学系统包括实践与总结。实践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主要指实验课和校内实习,校外实践主要指校外实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总结则以毕业论文为主。1.校内实践:实验课和校内实习。开设会计实验课的首要条件是建立独立的会计实验室。会计实验课是在掌握会计学相关专业课以后,依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校内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可以安排会计实验课的相关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及一些相关专业课。虽然和实验课相同的是,校内实习都是在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并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后进行的。但是,它与实验课有所不同,校内实习是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实地操作。选择校内会计实习时,因学生比较熟悉校内实习单位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并发挥水平,并且,校内实习单位也对学校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比较熟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双方促进下,更能较好地完成会计实习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会计实验和校内实习是两种校内实践形式,相辅相成,互不替代,不能混为一谈。2.校外实践:校外实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如表1)。3.总结: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目的是为了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考核学生研究思考的能力,由学生按照专业选题而撰写的文章,也称为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论文的题目需要在研究后并与导师商量后得出,题目需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实践性,与综合认识相关的理论性,与展望本行业未来相关的创新性。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项综合能力,为纵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二、课堂教学

无论什么专业、什么学科、什么课程的教学,课堂教学都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深度和宽度的均衡分布,是最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由师生的相互促进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课堂理论教学宜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其基本内容包括基本知识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基本知识理论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一般采用讲授式、激发式和反馈式教学法。即教师从“精炼”原则出发,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实用性原则提炼出精炼并且经典的知识理论,然后运用激发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和互动教学等方式让学生达到共鸣。课题研究教学法过程一般为:创设情境探索研究获取新知应用新知。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课题研究指导法是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分别确定研究课题,并指导其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是就学生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以自己的方式向全体同学和教师汇报的方法。课题研讨教学法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就课题研究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方法。1.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要做到理论与案例(实际)相结合。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定分量。会计学课程除有自身的基本理论外,还特别强调法律、政策、制度的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推行案例教学。实际事例的编写是教学案例的主要特点,虽然可能会进行某些虚构,但虚构内容的客观性是存在的。因此,通过对来自现实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可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初步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各项会计实务的内容,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相当重要。除了会计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案例研究外,实验教学应在前两个环节中穿插出现,渗透理论,实践案例,使理论与案例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的。在安排会计实验时,应考虑到课程的多样性,照顾到各个环节,以配合会计理论的教学。需注意,会计理论是与现行会计法律法规是相适应的,因此做每项试验之前应向学生讲明实验依据,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完成理论学习,学会案例分析,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积极性。在会计理论教学中,利用最短时间,运用最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会计实验(实训)效果是会计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校内实习

会计教育具有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的双主导型特征。知识传输就是理论课程教学,而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最好的途径是到企业顶岗实习,但因为实习工作地点的局限性等因素,决定了校外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因此,许多高校在校内均建有会计实验室,以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会计实验是实践教学核心部分,大体可分为单项实验、阶段实验和综合实验。单项实验是以教材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阶段组织实验。如在《会计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可先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个账本的认识开始,并学会填制和审核等业务。为使学生更加熟悉单笔业务的流程,为其他实验打好基础。阶段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完某一门会计专业课后安排1~2周的时间进行。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综合的模拟演练,如财务会计模拟实验、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书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会计业务与流程。综合实验一般是在毕业前夕进行。对某以模拟单位的某一特定月份进行完整的会计操作。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直到完成实验分析报告。综合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校内实习包括模拟实训与仿真实验,通过以下两两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1.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会计课程的“教、学、练”一体化,是教育、学习和联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做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将财务会计实训课与理论穿插,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同步实训,达到边教边学、边学边练,使学习与操作在最短时间内紧密结合。同时,做到课证融合,也就是说,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目标相一致,使教学内容针对性更高,融“教、学、练”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2.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课程的主线是对会计岗位能力的要求,突出会计核算不同岗位业务操作。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对掌握各岗位技能达到促进作用。完成独立分岗实训训练后,再进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真正做到在核算程序上巩固、在内容上更新。它基于一人多岗,每名同学单独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程序。财务会计模拟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认识,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3.手工账操作与电算化操作相结合。会计手工模拟主要是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它作为基础,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作为对会计手工模拟的升华,它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的会计电算化处理,重要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在上述会计手工操作完成的基础上,学会用计算机进行系统操作,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掌握现代化财务会计软件,提高会计的职业适应能力。4.校内模拟实训与仿真实验相结合。校内的模拟实训主要是指在模拟的环境下进行实际会计操作,它包括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实训基地的建立是模拟实训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模拟实训让学生更真实地体会到职业岗位技术的重要性,起到扎实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由于会计岗位的与众不同,校外实训很难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完整的会计流程,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建立。仿真实验室提供真实业务,让学生按照模块进行真实的会计操作,最终取得实际的工作经验,达到巩固和强化实践能力的要求,实现学院职业教学、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公司获取盈利等的多赢。

四、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是在财会专业学生学完相关理论课程后,由学校或学生自主联系校外实习单位,进行校外实践活动的一种实践型教学形式。校外实践模式涉及知识全面,环境真实,让学生亲临实践教学基地并完成任务,目标是提高学生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校外实践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做实验,将企业(公司)的近期1个月已做账业务抽出(借出),在指导教师的监管、引导下,按企业(公司)当时执行会计政策要求进行账务处理,并将会计核算结果与原会计人员核算结果核对,达到实践的目的;二是顶岗实习,即在企业(公司)会计人员的指导下,对当期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校外实践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实践场所场地的问题。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很多单位都不愿意公开有关会计方面的具体内容,最多大概介绍其公司会计工作流程。所以目前大多院校都面临着无稳定实践基地的困境。其二是学生自身原因。大学生第一次走向社会,还不能适应社会角色,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能力。其三是学生实践成效那你考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建立一套考评制度来衡量学生的实践情况。为了解决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使校外实践不仅仅是形式,首先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实习环境。这个问题是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特别的高校自身应积极主动建立起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值得强调的是平台的搭建是双方得益的,学生得到了提升,企业方便了解学生情况,选拔优质人才。其次是需要学生积极配合完成所分配的任务。最后是解决学生实践效果的考评问题。因地制宜,多方面的考评学生的实践效果,达到人才多样性选拔的效果。

五、注意事项

篇(5)

论文摘要:从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变化入手,总结了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部分课程已不能适应毕业生就业需要。针对目前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进程中较早设置的专业,作为农业经济和农业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本科专业,为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从外部条件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从专业内部来讲,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的特色与定位,而培养目标的实现又以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托。所以,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为专业人才的培养而服务,其合理性最终取决于是否满足对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基于此,试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的变化来探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国家就业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日趋严峻,以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毕业生就业单位、毕业生就业率发生了如下变化:

(一)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变化

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来看,本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在各类农(林)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分析等方面工作。基于此,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分为四大类型即企业、教育科研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其他(包括考取研究生、自主创业等)。其近20年就业方向变化情况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企业就业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教育科研单位就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一方面原因在于进入行政事业单位愈加规范,竞争也日趋激烈,行政单位必须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也实行统一招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学历层次日益提高,导致进入教育科研单位的门槛提高,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必须具有硕士学位甚至是博士学位。而各类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对毕业生学历、学位的要求不高,所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目前更多就业于各类企业。

(二)毕业生就业率的变化

从1996年开始,国家取消了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实行完全市场化的双向选择。由于就业政策和就业领域的变化,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表2为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经管学院近5年就业数据。

从表2可以看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呈一个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近2年就业率下降明显。虽然与学校的总体就业率对比处于中游水平,但是对比经管学院平均就业率而言明显较低。

二、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方向及选学课程意愿的调查

学生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在学习过程中,大多选择能快速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就能就业或对就业帮助较大的专业方向和课程。

为了给学生学习和就业更多的自主选择,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2003级开始,让学生在大三实行明确的专业方向选择,具体方向为农村发展和企业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分别设置了相应的方向课。近4届学生专业方向选择情况如表3。

从学生专业方向选择的情况来看,除04级学生在两个专业方向选择基本持平外,其余几届学生大部分选择了企业管理方向。经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选择专业方向更多考虑的是市场就业需要。

(二)专业课程的选择意愿

为了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程的选择意愿,农林经济管理教研室对三、四年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学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这一选项中,排前五位的分别是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农产品国际贸易。其中,管理类课程占到60%,而经济类课程只占20%。

“在对就业最有用的专业课程”这一项中,排前五位的分别是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会计类课程、农产品国际贸易、经济法。管理类课程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学生只是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目前课程设置上的一些漏洞和问题。

三、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的平衡问题

农林经济管理是涵盖农业、经济、管理三大学科的宽口径专业,授予学生的学位从早期的农学学士到中期的经济学学士以及现在的管理学学士,体现了教育界对这一专业认识的不断变化过程。最初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农业经济学为主线,强调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际上成为农业经济专业。在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前,国家更多需要具备较强经济学知识的农林经济管理毕业生,各级政府的农业经济部门成为农林经济管理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但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的变革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逐渐成为接纳农林经济管理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对于企业而言,需要的是具备较强微观管理能力的学生。针对这一市场需求变化,近年来,专业在教学计划中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管理系列的课程,但与一般的管理专业相比,从课程体系来看,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较大差距。

(二)“重理论,轻实务”的问题

随着大学扩招,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层面上,也由原来的宏观型、理论研究型逐步转变为通用型、复合型和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转变,必然要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当前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重理论,轻实务”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这也是全国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个通病),具体体现在:(1)在教学方式中,专业课程的讲授大多依然采用的是“教听式”,而强调实务操作、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较少;(2)在教学计划中,原有的专业课程实习较少,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三门课程;(3)考核方式中也存在一定问题,考核的方式较为传统,很难从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出发来进行。

(三)课程体系的“专”和“宽”的问题

由于农林济管理学科自身的宏观性和宽泛性,以及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包含了较多其它学科或专业的课程:如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会计类课程;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农业保险学等金融类课程、农产品国际贸易等贸易类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领域,增加了知识面,拓展了知识结构,但受到学时限制,使得这些“宽”与“专”相互竞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始终是现行农林经济管理课程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直在不断微调,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要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应市场就业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体系构成等方面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一)课程体系应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学生的目的除上述外还包含着提高自身社会生存能力,社会生存能力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就业竞争力。如果大学是“工厂”,培养的学生就是“产品”,评价这个“工厂”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产品”是否受社会欢迎。社会欢迎就意味着学生就业竞争力强,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才算完成。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调整过程中,应时时把握学生就业需求目标,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更好的为学生实现就业而服务。

(二)把握好专业的“共性”和“个性”

从“共性”的角度来讲,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涵盖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目前授予的是管理学学士学位。因此,在课程设置中,经济、管理通用型课程应是其主体,这是“共性”问题。但同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又有自己的“个性”问题,需要有一部分专业课程来体现这种“个性”,这也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特色所在。

(三)细化专业方向的划分

为了更好的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全国绝大部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进行了专业方向的划分,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也划分了“农村发展”和“企业管理”两个方向。前者偏重于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是为学生继续深造服务的方向;后者偏重于实践,是为学生就业而服务的方向。但这种划分可以更加细化,如“企业管理”方向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农业企业管理”、“涉农企业管理”等。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特色,另一方面增加与工商管理的差异竞争优势,增加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6)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班子给了我一个以公平竞争职务的形式向大家剖析自己的机会。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

本人30岁,会计专业,本科学历,获会计学学士学位,是财计科会计工龄仅次于楚总的的一位老会计,有会计师职称达7年之久。

一、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求学状况:中学时代曾,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毕业后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于1993年会计专业毕业;95年通过了〈商业经济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并取得毕业证;97年通过刻苦自学,取得了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证,并获学士学位。

二、职称方面:92年会计人员开始执行“以考代评”制度,本人经过刻苦学习,于当年取得了“会计员资格证书”;按有关文件规定:会计员满两年方可报考助理职称,于是94年我报考并通过了助理会计师职称;助理满三年后,报考并通过了会计师职称、英语职称考试,加试计算机职称考试后,于当年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

三、学术方面:发表4篇省级论文。

四、业绩方面:

a、在供销学校上学期间,代表学校参加全区珠算比赛获得个人第一名;

b、1990年因工作突出,被评为“全省供销系统技术练兵先进工作者”

c、曾参加全区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比赛,获“市直团体第二名”;

d、97年获“全省棉麻系统财务会计工作第二名”;

e、97年获市财政局会计决算“先进个人”

f、98年至,年年被评为“全省棉麻系统先进工作者”,各项评比第一名,并获省公司通报表扬。

其次,工作情况:

91年参加工作----96年11月,负责记帐、跑贷款、办汇票铁路共办费结算等会计业务;96年12月楚总调到总公司财务科后,领导安排让我担任主管会计一职,负责银行贷款、回款、汇款及帐务处理、总帐记录等全面工作;直至1997年4月1日各库的总会计统一安排到总公司财务科;当时我被指派分管各种对内、对外会计报表和帐簿以及储备棉利息、保管费报表,直到现在。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我经手的报表在全省棉麻系统综合评比中数一数二;报表、帐目清楚,素质高、思路清晰有口皆碑!

9月10日,楚总出于责任心、业务水平、道德品质等多方面考虑,安排我为业务主办,去参加四公司在故城县设置收棉网点的结算、付款工作。大家都知道,在所有摊点盯摊的会计人员中惟独我自己是一位女同志,孩子当时刚刚两周岁,这一去就是40多天,不可谓:敬业精神不强!结算付款114万元,无一笔差错现象发生。白天结算、付款、核算业务人员报销费用单据,晚上要汇总当天的收购重量、金额,与业务人员核对相符后,再制凭证、入帐,还要盘点库存现金,忙完后已是深夜,早晨4、5点钟就有农民开着拖拉机在大门外等着排队出售棉花,我就住在收购摊点的大门口,这说话声与拖拉机的嘈杂声就好比叫起的闹钟,中午根本就没有时间休息,等结算完棉农的棉款后才去吃饭,中午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能够保证有吃饭时间就已是不错了,掐指算来每天也不过休息三、四个小时,辛苦自是不必说。

综上所述,我觉得个人能力并不差:学历是有的,职称是有的,学术是有的,业绩是有的,敬业精神可谓是相当强的。

今天我来竞争正科一职,只是为了向大家证明自己是有实力的,这首先是对中国历来奉行的“中庸之道”的一种挑战!富兰克林有句名言:“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你的事业推动你!”今天我正是为推动我的事业而来。我现在竞争的是正科长,我要做一个当代的“毛遂”,自荐一把,今天干部聘任制度改革的春雷正在我们这块天空上震响,在这场竞争中也许我只是一个匆匆地过客,但我要张开双臂为春雷的到来而欢呼!

相信大家对《小草歌》不算陌生:“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朋友们,当你高喊:“我是一棵小草”的时候,你的内心是何种感受,是觉得自己高大了?还是渺小了?是觉得自豪?还是失落?是觉得有了进取之心?还是觉得只是找到了混日子的借口?你问过自己吗?为什么我应当是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为什么我不去争做一棵参天大树呢?。。。。。。难道我们不应该坚绝抛弃这种可悲可怜的小草精神、小草理想,立志做一棵敢挡东西南北风、能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参天大树呢?

由于我个人的工作性质的缘故,与各位领导、同志们接触并不多,大家可能对我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就这点来讲:我在这次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竞选成功的可能性可能微乎其微,但我认为:伯乐们终究是讲求公正的,终究是讲求以能力用人而不是以关系用人,同时我更认为:重要的在于“参与”,“参与”意识是成功的先决条件,那种安于现状、古板拘谨、因循守旧的人在当今社会是没有市场的,我们应该抛弃陈腐的观念,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实实在在地干点事情,应该知难而进,愈挫愈奋,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自身的价值,“这样即使你得不到缪丝女神的恩赐,起码也能够度过正常而和谐的一生!”

这次竞争如果成功,我要带领本科室职工更加注重抓紧学习,深入实际,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出色完成领导给的各项任务,准备承受千锤百炼!

如果竞争不成功,我还当我的普通职工,积极配合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工作,当好自己的“绿叶”,以一颗平常之心来对待这件事,正确认识自己,加强锻炼,一如既往,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把个人进退得失看得很淡薄,不管顺境、逆境、在朝、在野,始终保持一股奋发进取、百折不回的坚强信念和意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一分热发一分热,有一分光发一分光!

篇(7)

1留学目的地:伊利诺伊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是“莫里尔法案”(由林肯总统在1862年签署)生效最初十年期间通过公用土地赠与方式创立的全美37所高校之一,于1868年正式开学。其座落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南部安静幽雅的姊妹城镇-厄巴纳和香槟,占地1458英亩,拥有272座主要建筑。此外,学校还拥有一个机场、433英亩森林保留地以及占地1765英亩的阿勒顿公园。

经过近140年的发展,伊利诺依大学已经是全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位居全美公立大学的前五位。该校拥有仅次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美国第三大大学图书馆,图书资料达一千七百多万册。此外,学校还有自然史博物馆、世界传统文化博物馆以及一个美术馆和一个表演艺术中心。该校能提供一百五十多个专业方向领域的四千多门课程,每年授予一万五千多个学位,其中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人数稳居全美前五名。目前,该校拥有近两千名教授和四万余名学生。其中,学生由近三万名大学生和一万一千余名研究生组成,含外国留学生近五千名。

伊利诺伊大学以理工科尤称翘楚,稳居全美大学排名前六位。进一步讲,有十余个本科专业位列全美前二十五名,其中会计学、材料学、农业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核工程、机械工程等并位居前五位;有超过六十多个研究生专业位列全美前三十名,其中图书馆学、土木工程、材料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冷凝物质、逻辑学、数论等并高居前五位。该校共有11位教师及校友荣获过诺贝尔奖,18位教师及校友荣获过普利策奖。其中,该校教授巴丁因发明晶体管和提出低温超导理论而成为历史上在同一领域(固体物理学)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一人。另外,尼龙的发明者卡罗瑟斯、集成电路的发明者杰克科勒比、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获得者李安等均为该校毕业生,我国前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早年也曾在该校攻读农学。

非常幸运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番留学团队组成成员的研究兴趣或主攻方向均属伊利诺伊大学的优势学科方向,这为各位老师的学习和提高创造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的工作非常到位和值得肯定。

2计算机学科课程设置的比较

我是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专业基础课程任课教师,主要讲授本科“操作系统”和研究生“安全操作系统”,有幸被分派到久负盛名的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进行访问学习。网络神童马克・安德森曾在那里设计了互联网浏览器软件Mosaic及Netscape,著名的微软IE浏览器至今还是构建在Mosaic的基础上。留学期间和回国后,我曾对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学科课程设置进行了较为粗浅的分析和对比性研究。

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可提供三种不同的大学学位教育(即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理学学士以及文理学院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五年制本硕连读学位教育、辅修计算机科学专业学位教育及软件工程学历证书。本科学位教育主要由校院教学要求和专业教学要求两部分构成。前述计算机科学专业理学学士、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学院要求和专业要求的不同。例如,工学院要求物理与化学,而文理学院则不要求,同时两个学院的一般教学要求也略微有所不同。不同专业间的教学要求区别在于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要求多上三门不同的数学类课程,同时又比计算机科学专业少上五门计算机科学类课程。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要求大致相同,只是用统计学类课程替代了某些数学类课程。对于三个专业来讲,有15门数学类或计算机科学类课程是相同的,所以共性大于不同。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科学类课程由计算机科学系负责开设和讲授,课号、名称及要求完全一致。这和国内的大学是不一样的,至少北京交通大学是如此:和计算机专业较为相似的理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某些计算机类核心课程(如“操作系统”)的要求和讲授就与计算机学院无关。此外,国内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则由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自主教育三部分教学要求构成,它们与伊利诺伊大学的学院级或专业级教学要求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晰。其中,通识教育由综合基础和基本技能组成,为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公共要求(伊利诺伊大学在这点上似乎不太明确或较弱);学科门类教育由学科门类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构成;自主教育包括全校通识教育与各学科门类教育课程与实践、系列讲座、竞赛、证书、科研论文、自主和开放实验、就业实践、科研实践等,是我国高校为加强实践环节和推动就业竞争力而引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学分组成,国外自然无等同物。

具体以计算机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为例对比来讲,伊利诺伊大学总共要求128学分,含学院级要求39-51学分、专业要求76-85学分(参表1所示);北京交通大学总学分要求为190学分,含通识教育必修40学分和选修20学分、学科门类教育必修97.5学分和选修22.5学分以及自主教育选修10学分(参表2所示)。后者比前者高出62学分,主要包括必修类的英语16学分(国外对外语的要求为0-12学分,注意其并未指定特定语种)、选修类的自主教育10学分。国内通识教育综合基础部分(必修22学分、选修14学分)近似等同于国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18学分),但多出18学分的教学要求。另外,国外大学专门设立写作课程(含4学分写作I、3学分高级写作)来传授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与能力,国内大学则主要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论文写作(毕业设计共16学分)来达到相同的目标。国外大学把普通化学I和普通化学实验I(共计4小学分)作为工科专业的公共基本要求,而国内大学如计算机科学专业在内的工科专业则可以不选修化学类课程;同时,国内大学设定数学、物理类课程同为学科门类基础课程,而国外大学则把其中的微积分、概率论或统计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专业要求。

表1 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注:表中大类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必修)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电子技术类课程(电路分析基础3学分、模拟电子技术3学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1学分、数字电子技术3学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1学分)、计算机数学类课程(离散数学8学分)、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数据结构4学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学分、操作系统4学分,编译原理3学分)、计算机硬件类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2学分、计算机组成原理3学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学分)等;专业主修(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原理、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接口技术实验、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毕业设计等。专业特色课程(选修)则划分为四个方向给出可选课程:1、计算机软件类(软件测试、统一建模语言、高性能计算导论、软件工程、Web程序设计、Unix/Linux环境下程序设计、XML程序设计、软件类综合实践);2、计算机硬件类(计算机控制技术、硬件类综合实践);3、计算机网络类(计算机安全保密、网络安全与管理);4、计算机应用技术类(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辅助造型与动画设计、数字图像处理)。

伊利诺伊大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字计算机的理论、设计和应用的广博深厚的知识。前两年主要学习数学与物理以及入门性计算机科学基本原理。第三年完成基本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并要求选修和拓展学生的理论基础。第四年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课题进行学习和深入的理解(均为选修课)。进一步说,国外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关于计算机专业特色课程的公共要求简单明晰,仅包括计算机科学导论、数据结构与软件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I/II、系统编程、大程序设计项目、计算理论入门,等,而多达24-27学分允许学生可按计算机科学、科学计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数学三大方向分轨选课(参表3所示);而其中在计算机科学方向并给出系统、数据库、图形学、人机交互、编程语言、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网络等八个子方向,在科学计算方向上并给出航空宇宙工程、应用数学、天文学、大气科学、生物学、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分子工程、化学工程、化学、控制、电子工程、工程机械学、环境工程学、遗传学、地质学、制造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建模与仿真、神经系统科学、原子工程、运筹学、优化、物理学、等离子工程、心理学、放射学工程、机器人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统计学、结构工程等三十多个子方向上给出细化且较为明确的各6-分的选课指导和教学要求。

表3 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按方向分轨选课

相比较之下,国内大学计算机专业设立的公共特色专业课程则较多,有时即便划分出一些方向,要么方向太大,要么选课思路和教学要求不太明确。

3教学科研、学生素质培养及其他

在伊利诺伊大学,我主要选择了三门与我在国内所授课程及研究方向关系密切的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包括CS 423 Operating System Design“操作系统设计”,CS 523 Advanced Operating Systems“高级操作系统”和CS498DM Software Testing“软件测试”)进行旁听学习。

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安排及教学环节课堂组织可以看出,国外大学始终贯彻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和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充分的预习准备、课后完成复习思考或上机作业,否则课堂根本就是听天书,学不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且归因于其自身的问题);授课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在操作系统设计概念原理或软件测试基本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或快速前行或停下来慢慢品尝,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自己给出答案,或启发式般把教学话题引向研究前沿进而开阔学生的课程视野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相比较之下,国内课程教学则把更多的责任赋予教师,要求教师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的科学性并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讲彻底,对学生的要求不是非常强调。

同时,国外大学授课教师关于课堂组织的自主性更为灵活多样。其间,软件测试授课教师并邀请了知名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的资深测试师就软件测试的公司组织运作方式和软件测试技术及实用技巧,使学生实现了与社会公司及实用技术的零距离接触;操作系统设计授课教师并委托她的两个研究生分别就他们当前所作科研课题项目阶段成果的主题报告,使学生对操作系统领域的研究前沿及自己将来可以利用本门课程所学知识在实业界有所作为的方向有了感性和更为明确的认识;高级操作系统授课教师更是针对研究生授课对象、采取自己在课程前后把关、指定不同主题和分发文献资料由所有学生依次轮流课堂汇报的形式,既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拓展及学生关于课程内容全面掌握的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文献阅读水平、科研调研能力和演讲报告能力。另外,我还在伊利诺伊大学强化英语学院参加了教学术语与教育学(Professional Language and Pedagogy, 简称PLP)和美国文化与交流( American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简称ACC)等两门课程的学习,其课堂组织形式和授课方式则更为多样化,或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实践和体验课堂讲授和组织技巧,或实地参观访问当地图书馆、校园问路、到餐馆点菜用餐、到咖啡屋品尝咖啡,甚至安排了与当地居民配对、每周定时交流谈话一次的环节,这对于日益国际化的国内大学的语言教学的开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从课程评分环节而言,国外课程强调实践环节并以较高权重计入课程最终成绩,鼓励分组协作但应通过团队演讲或逐个交流等来细化组员得分等级,课程最终成绩由期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考勤与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综合构成从而避免单纯依靠期终考试成绩计分机制可能造成的期末突击风与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等弊端,其中平时成绩、实践环节得分和期中成绩的计算充分利用和信任研究生助教,当然,从另一方面讲也起到了培养研究生工作态度和能力的效应。国内大学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关于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也在逐步增强,但课程成绩更多地取决于期末成绩,大多数课程不在设立期中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近年来一直不断扩招的客观现实及由此引发的庞大工作量、教学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当中抱有凭借期末突击过关心态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当然,这并不是说国外大学不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相反,国外大学对课堂教学和成绩考评的重视程度较之国内大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其更遵循“学生”作为主体的客观教学规律并据此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而已),这从其在各门课程最后一节课给学生分发和要求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学年末由学生自主推选产生“我最敬爱的老师”以及学校专门常设有考卷测评研究机构等可见一斑。国内也有类似的课堂教学评测手段,只不过基于校园网在网上展开而已,同课堂分发为听课者有份的评价机制相比,网上硬行要求每一位同学参与测评的方法存在部分不听课同学随意评价的问题。

另外,我觉得伊利诺伊大学同一专业课程(主要指本科高年级专业课程,如CS 423和CS498DM)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打通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一方面,研究生本来就存在跨专业报考和录取的现实,自然而然地某些专业课程需要补修;另一方面,即便是本科和研究生读的是同一专业,也可能由于兴趣或研究方向的改变而使得需要选修某些本科阶段就曾开过但不曾选修的专业课程。况且,国内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的同一类型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也是大同小异,只是掌握深度和难度有所区别而已;而从实际技能与水平而言,本科高年级学生与课程学习阶段的研究生本来就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如果专业课程在本科和研究生之间打通,则可以节省教学资源并便于统一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至于相关专业课程的本科与研究生要求的区别对待,则可采取补充针对研究生的课程要求、增强研究生实践动手环节或论文演讲环节等措施。同样地,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如CS523)同样可以打通。

如前所述,伊利诺伊大学的科研实力是非常强的,科研氛围自然也非常浓厚。另外,从整个校园、工学院乃至计算机科学系层出不穷、从不间断的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研讨会或研讨班,大厅或楼道里相关单位最新科研成果的展示、科研项目或相关人员的获奖快报以及包括微软研究院、谷歌、摩根斯坦利等参与的主题活动日与信息技术讲座中也验证和说明了这一点。

现今美国社会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该学习其好的地方,但同时必须坚持自己好的方面。换句话说,应该在坚持自己的好的方面的基础上吸收世界文化的精髓,而非完全抛弃自我和全盘吸收他国的无论精华还是糟粕。我国从古至今一直赋予教育机构道德教育的责任,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应予坚持、加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要关注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付出再大也不为过。

另外,我们还利用春假参观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给我的深刻影响是哈佛校园(建设)非常一般,草坪光秃秃的居多,难道真的是老牌名校不在乎这些?不过,其诺贝尔获奖者人数又是非常之多。果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吧!国内高校是否应该由此得到启发,把本不富足的经费优先用于人才引进和真正的科研资助上,而非老是富丽堂皇的表象第一。

三月份的一个周末,伊利诺伊大学曾举办了一场规模庞大、全校各单位甚至外联单位一并参与、面向全社会(老少与年轻人皆有“节目”可看)的学术活动节,展示了该校相关的科研学术成果、学生科技成果及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科普演示实验等,活动节全体总动员和面向社会开放的举措值得国内高校借鉴,这其实是拉近市民与高校距离,并向社会宣传学校的一次大好机会。

参考文献

[1] 北京交通大学教务处编制.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一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