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1:00: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外阅读的需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我校开展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的课题,作为主研人员,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意志力的培养,家长与学生以及师生同步阅读等几个方面要足够的重视。
1.阅读口味由粗疏到精细的转变
社会文明错杂,文化多元亮相,我们会发现学生手中捧着平庸作文选编和秀逗古诗文等。粗疏口味的阅读,占据了他们许多课余时间。这种阅读的需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松弛自我,二是迎合考试。松弛自我是因为学生学习生活枯燥乏味,轻松休闲的图文,可以调节情绪。为迎合考试而读则更为明显一些。做父母的把作文丛书当作孩子最好的阅读物,认为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读物多了,学生的口味变得粗疏,即使包围了孩子,却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挫伤,真是得不偿失。
口味粗疏的阅读是可以存在的,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精细文学作品,才能涵养他们的人性,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引领孩子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这是大多数教育专家所公认的。
阅读口味的精细化,关键在于执教者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阅读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但事情并非就这样结束。
我校青年教师祝林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就注意交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从读的方式方法到怎么做读书笔记,她都注意到了。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在一堂课外阅读展示课中,祝老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阅读手抄报,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并互相交流等,让学生在精细化阅读中成长。
2.阅读有兴趣更应有意志做保证
一本本《故事会》,简单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当然是上佳的学生课外阅读资料,应该比现在学校为学生订阅的杂志好很多。我认为,课外阅读要有兴趣,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对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活动更多表现为趣味化的阅读。大家往往选择多插图的感兴趣的读物,但对一些文学经典作品,不感兴趣,因而很少顾及阅读。实践中,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我校结合中午时间,鼓励同学们多读课外书,时间给予保证。这样学生阅读量增加了,也有精力作精细化阅读了。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然而,这个规定的阅读量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必须完成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作为语文教师,就当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阅读自觉性、自制性,需要他们用意志来支撑,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这一点来看,我校教师还做得不够好,缺乏跟踪了解的途径,要知道,阅读指导不能完全迁就于学生的兴趣,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的阅读意志的磨练和培养。
教学实践中,培养阅读意志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我区三庙小学实践的课外阅读考级,对此作了很好的尝试;二是运用阅读成果来强化意志的培养。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可以定期举行读书节、阅读手抄报展示等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三是发挥阅读兴趣与阅读意志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在阅读开始阶段往往受兴趣的支配,随着阅读任务的加重,困难越来越多,兴趣就渐渐消失。这时就需要意志来维持阅读活动的进行。学生在意志的支撑下,阅读取得明显成效的时候,又会增强阅读的兴趣。往往事半而功倍啊!
3.阅读同步提倡教师孩子积极参与
这里说说师生一起阅读的话题。我觉得,阅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不喜欢阅读的语文教师不可想象。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怎能只要求学生做到呢?
有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她通读了名著《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了如指掌,因此,在教学中把握诸葛亮形象游刃有余,学生在佩服中也有了阅读该书的强烈愿望。这就是说,语文教师的阅读品质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之间要努力形成"共生"效应,达到相互依存、彼此有益的境界。
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感情语言材料,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和习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环境影响,不受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家长,甚至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更短视地认为花时间让学生去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有那个时间读课外书,不如多做几道练习题,来得实惠。
2、受条件影响,没书读。农村经济条件相对于城市来讲比较落后,不管是学校藏书还是家庭藏书都不能满足学生读书的需要。小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而又紧跟时代的,适宜的课外书十分匮乏。而家长又不愿意花钱去购买图书,学校也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去购买图书。即使有的学校有了图书室,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并不能根据需要向学生开放。
3、没有兴趣读,不会读。在农村,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都不受重视,没有人去读书,缺少读书的氛围。学生对课外书没有兴趣,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而家长和教师又没有强烈的意愿去引导学生去读书,自然而然,就没有学生花时间去读课外书,而他们少的可怜的课余时间就被电视和网络吸引过去了。
二、如何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1、提高重视,营造氛围。想要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开展起来,起到实效,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重视,并且能充分利用“读书日”、“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等一系列读书评比活动,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提高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课外地重视,能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使整个社会都能明白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各方面都重视起来,形成合力,为学生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才能有效的开展学生课外阅读。
2、引入课内,激发兴趣。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能真正读起书来,并有效果,必须让学生有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我们不要指望教师、家长宣传一下,学生就会爱上读书,要把课外阅读适当的引入课堂,正确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是以课内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课内精彩篇目,来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我们学了《猴王出世》后,可以推荐学生读《西游记》;学了《蟋蟀的住宅》后,我们推荐学生读《昆虫记》……
二是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教师带着学生阅读课外书。可以每天固定安排一节课,或把每天的午休,下午的延迟课堂定为阅读课,大家一起读书,教师适当指导,这样更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三是经常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达人”等一系列读书评选活动,营造轻松、愉悦,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读书氛围,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甚至我们可以邀请家长,来进行“书香家庭”的评选,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家校合力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二、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新课标有着明确地规定,这也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学生课外阅读地重视,突出了他的重要性。然而要有效开展学生课外阅读,尤其是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还有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1、整个社会读书氛围不够。要想有效开展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整个社会应该有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学生潜移默化,也会爱读书。但现在社会上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书。就连教师也忙着抓教学成绩,而无暇读书,更别说农村学生的爸爸妈妈了。试想,当周围的人都忙着生计,或低头玩着手机,学生又怎么能静下心来读书呢?
关键词: 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活动 阅读展示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使学生开拓视野,增知启智,陶冶情操,而且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许多大作家对于他们之所以能“成名立家”,几乎无不例外地都会提到他们少年时代比同龄人多看了几本课堂外的好书。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堪忧,不少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掌握较好的课外阅读方法,一些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强加给孩子们,缺少细致的指导,却要求获得所谓的读书效果,导致课外阅读成为不少孩子的负担,又何从谈起课外阅读的效益、收获,不少孩子提起这样的课外阅读觉得很累,无快乐可言。
那么我们该为学生做些什么?答案是让他们真正快乐地走进课外阅读,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和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怒、同哀、同乐,说心中想说的话,抒心中迸发的情。
一、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的起点上品尝快乐
要让孩子们喜欢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关键是教师要引导他们走好第一步:激发起课外阅读兴趣,也就是让他们从心底里自然而然地产生想进行课外阅读的愿望,让他们觉得课外阅读太有意思了,并不是一种负担,一件枯燥的事。
1.故事引读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听故事是他们最喜欢、最易接受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门户。教师要从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开始,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活动课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延伸,或是选择学生喜欢的动植物故事、民间故事、自然景观等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了解人物的个性,知道善、恶,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想了解更多知识的欲望。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可故作悬念,讲到精彩之处戛然而止,让学生对未知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急切地想了解下文,引导他们既可找拼音读物自己来看,又可在大脑中产生无尽的遐想,从而调动起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课内延伸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他们通常说不出个道道。如果以“课内促课外”,相互引发,相得益彰,其效果就会增强,学生阅读期待、阅读兴趣就会日趋浓厚。
在学生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既可指导学生读含课文内容的整本书,如教学完《三借芭蕉扇》,可向学生推荐阅读《西游记》,又可指导学生进行比对式阅读,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背景相当、体裁相当,或是表现相同人物个性的文章,如教学完《探母》,即可指导学生阅读自读课本中的《爱的教育》,让学生从对照中受益,得到更多启发,还可采取由点及面式阅读,学完一个作家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作者其它的更多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从而让学生对作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拓宽视野,增强阅读效果。
3.学科互补
鲁迅先生曾提醒过少年朋友:“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不仅仅限于文学书籍,而应适应学生求知的实际需要,广泛阅读多学科、多种类的知识,学生兴趣所至,读起来也就趣味盎然。如教学完《飞向月球》,可以推荐学生自然书上“神奇的宇宙”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了解更为充实;又如教学完《学会合作》,可以推荐学生去看一看思想品德书上“合作进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去补充阅读,使学生思想认识得以升华;同样我们还可以将语文与美术、劳动、体育等学科相互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课外阅读,了解他们想了解的内容,其阅读成果定会事半功倍。
二、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拥抱快乐
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有助于引领孩子们自愿、自觉地迈进浩瀚的书海,真正地拥抱快乐。
1.“你言我语”读书方法交流会
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但如果读书方法欠佳,则其结果收益自然甚少。一位大作家曾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因此,课外阅读方法的交流意义重大。可以定期举行课外读书方法交流会,师生、生生一起探讨,教会学生在阅读形式上可以因文、因需采取精读、略读、浏览等方式;在阅读思考上可以采取问题式读书法(带着问题读)、评议式读书法(阐述个人见解)。通过读法交流,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性就更为明确,效果自然就会不断强化。
2.课外阅读小组“沙龙”
根据需要,教师将学生组建成若干课外阅读小组,定期举行读书“沙龙”活动,发挥小集体的读书力量,开展“交换、合作”式的阅读学习。组员之间互相交换图书阅读,扩大阅读资源,定期交流读书心得,畅谈体会,相互取长补短,强化阅读实效。
3.“和老师相约”活动
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点拨迷津。我们在各个年级组设立“和老师相约”读书信箱,学生把困惑、疑虑、想法等写成文字投到信箱内,年级组安排老师定期解答,需要个别解决的单独谈心,共性话题采取师生读书对话交流会的形式解决,这样学生读书劲头就更足了。
4.课外“阅读赛事”
学校图书馆是孩子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孩子们可以在图书馆尽情欣赏,阅读自己喜爱的书刊。每周一我们在图书馆“周周阅读赛事榜”上公布当周阅读主题,引导孩子们阅读相关文章,积极思考,撰写心得,畅谈体会,增进交流,获得启迪。
三、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展示中享受快乐
课外阅读既要注重课外阅读过程,更要注重课外阅读展示,让孩子们在阅读展示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觉得进行课外阅读无比快乐。
1.讲的展示
定期采取读书汇报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心得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讲解课外阅读中的情趣、收获和思考。
2.写的展示
组织学生根据平时读书做的摘录、旁注、心语举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佳词妙句剪贴展、手抄报展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重要突破口,课外阅读能力得到加强,才能更好地巩固语文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当格外注重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兴趣在小学生的语文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课外阅读能够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得到加强和巩固,从而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的良好衔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契合语文教学的出发点。
课外阅读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温习原有的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同时,对于新知识,学生也会花一些时间去加以记忆。可见,只有具备较强的记忆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记忆基本知识,以便在课外阅读方面打开困顿的局面。
3.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这个部分的参与,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交流水平和分析能力等综合素养,这样,就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现状
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面,仍然会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影响着孩子们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阻碍了课外阅读培养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
1.词汇量较少,严重影响课外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需要构建在一定的词汇量基础上。然而,很多小学生的语文词汇量非常少,他们不注重对书本教材中词汇量的积累,在课余时间对教材外的词汇更是不愿过多摄取,致使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因词汇量少而犯愁,对书本内容无法理解,对课外阅读丧失了兴趣,不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
2.语法不熟练,制约了课外阅读速度。
课外阅读所涉及的是文章,需要借助一定语法知识来进行阅读分析归纳,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然而,很多小学生的语法知识仍然少有涉及,这势必制约学生课外阅读的速度,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3.其他因素导致学生课外阅读能力限制。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有时候课外阅读能力却出现下滑现象。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他因素在干扰。比如:对所阅读的文章题材不感兴趣,对课外阅读缺乏信心,对文章进行课外阅读的动机不明,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
三、实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若想改变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就应当从课外阅读的预期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积极对策,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1.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明确课外阅读在他们未来学习工作中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有一个全新的思想认识。同时,教师还要理解并破解学生对课外阅读课的恐惧感,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利于课外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2.注重词汇语法的学习,为课外阅读提供智力支撑。
学生应当从自身寻找突破口。在课余时间可以增加阅读量,积累更多的词汇,避免一旦出现生词,就去翻阅词典的不良习惯,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词义相近用法却不同的词归结在一起,进行集中辨析,使学生知道在某种语境下运用哪个词语更加准确更加贴切,如“华丽”“美丽”“壮丽”之间的词义毕竟相近,却各有所用,分析到位,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才会大幅提升,才会焕发一种快乐阅读的氛围。
3.加强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适应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段文章,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寻找关键语句,并抓住中心思想,然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阅读。例如,学生在课外阅读终于到“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其词义进行猜测,从而形成一种快乐阅读的氛围,对猜对的学生进行表扬,然后对成语进行全面的解释,使学生的词汇量得到增加,利于快乐阅读目标的实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健康成长,让我们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把他们置于一个宽松自主的大阅读环境之中,让他们有目的地学习、汲取,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因此,抓好课外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与学生都做出各自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轻松学好语文,让语文能力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利霞.浅谈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07).
[2]张晓培.重视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发展[J].吉林教育,2010(02).
文献标识码:B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纲领,小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语文课外阅读来实现。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教师应当针对小学生的成长特点,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文教学当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形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开展阅读活动。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自身对阅读的热爱传达给学生,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动。学生在作文中所使用的优美词句,教师应进行积极表扬。通过表扬树立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及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注重榜样力量在课外阅读当中的作用。教师选取班级中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向学生进行介绍,也可让这些学生向同学们分享自身的课外阅读感受。通过榜样带动其他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进而培养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和小学作用写作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小学作文写作能力
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籍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从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当中,学生可以汲取丰富的养分,丰富自身的思想情感。除与教学有密切关系的语文阅读材料之外,学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的词汇、语言等会得到丰富。学生可以对课外阅读中优秀的语言词汇、句式等进行学习,大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其小学作文的写作能力。另外,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遣词造句能力得到增强,进而学生进行写作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3.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学生自身具有的生活经历很少,课外阅读便成为学生获得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的重要来源。学生可以在午休时间阅读当日报纸,并认真做阅读笔记,对阅读当中获得的知识、存在的疑问进行记录。同时,鼓励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帮助学生收获知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但学生记读书笔记不应过度注重阅读的数量,而应尽量提高课外阅读以及读书笔记的质量。同时,教师将读书笔记作为对学生进行期末评定的一项内容,进一步调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在读书笔记当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后,可以选择其中较为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进行摘录。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会更深,学生的知识面会更丰富,阅读能力也会随之得到较大的提升。
4.提高写作的思想性
新课标明确强调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也提出一定的阅读要求。很明显,教材内容有限,难以满足高中生阅读量的要求,需要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进行探析,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高中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对高中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自己能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进行时经常会踌躇不前,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用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搪塞。究其本质原因,是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造成这种状况,和学生所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长期的高压力学习使得他们已经产生很大的惰性,加上自身约束力欠缺,因而也就很难付出行动。
(2)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欠缺。高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每天都有各科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只能抽出很少时间甚至根本无法抽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一般来说,英语课外阅读时间越长,越有阅读兴趣,相反,老是没有时间进行阅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阅读兴趣。
(3)学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规划。有的受应试教育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只为了更好地完成那一份高考答卷。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学生普遍花很多时间进行英语做题训练分析,很少专门进行课外英语阅读。近些年,确实有不少学生意识到课外英语阅读的必要性,但大都是一时热情,很少会持久,这是因为缺少一份合理有效的规划。不少人抱怨时间不够,其实是时间意识和自我观念意识过于淡薄所致。
二、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对策与建议
(1)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学生虽然有意识地进行课外阅读,但缺乏主观能动性,导致无法保证实施制订的阅读计划。因此,教师要下一定功夫进行引导。通常教师都会很为难,因为高中生每天因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忙得焦头烂额,更别提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想在此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存在困难。所以,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着手,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或许这样就会容易得多。比如,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通过交流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进而根据学生兴趣的特点,向他们推荐感兴趣的课外阅读材料。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时不时地予以鞭策和鼓励,偶尔进行适当的监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2)保证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高中巨大的学习压力压得学生都快抬不起头,整个学习氛围异常紧张,几乎抽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但人们常说时间是挤出来的,再忙都会有时间来保障课外英语阅读的。当然,这个工作需要教师来帮忙完成。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腾出部分自习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另一种就是利用好课间时间。有些学生在课间总是喜欢睡觉,其实这是浪费时间的表现。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认可度较好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间时间阅读,这样学生可以在课间调剂一下精力,以保证后面的课堂学习。比如,很多男生对篮球等体育运动感兴趣,有的女生喜欢娱乐新闻,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向学生发放适合他们兴趣特点的有价值的阅读材料。平时上课学生没有时间看,他们一定会利用课间时间,有意挤出部分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3)制订一份合理的阅读计划。不少学生很想进行课外英语阅读,但由于缺少一份合理的阅读计划,让学生们空有一腔热情,很少付诸实际行动,或者热情上来就阅读,时间久了就缺少兴趣。说到阅读计划,除去非常不合理的和没有制订的,学生制订出来的计划大同小异,他们的目的和计划的执行方式都存在很大相似性。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及时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制订一份适合自身学习习惯的阅读计划,并以监督人的身份监督他们执行计划。因为计划制订得再好,如果不加以执行,就是一纸空文。比如,学生想要提高英语学习成绩,那么教师就可以推荐他们阅读《新概念英语2》。这既可以增加词汇量,又可以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份合理的计划,进而由教师监督阅读计划的执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一二年级;课外阅读;实施新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5-0024-03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提出:“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然而,当前对于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诸如课程意识有待重构、课型思维有待重构、教学思维有待重构、教学模式有待重构、教学方法有待重构等问题。
随着统编教材的逐步推广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关于课外阅读的编排意图也逐渐清晰起来。那么,如何落实“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的目标,真正“让课内外阅读自成一家”呢?我们教师应从统编教材的结构与功能切入,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兼顾读书的内容与方法两大核心,落实课外阅读;以活动组织与评价的开展为促进,持续课外阅读。
一、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
温儒敏先生在介绍统编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中谈到,一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是为了与学前教育衔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二年级设置了“我爱阅读”栏目,指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课外阅读延伸”;在第四学段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注重“一书一法”,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
下面以部编一年级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系列为例,谈谈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对接。这一板块主要是针对原有教材中课外阅读的缺失做了补充,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需着重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这一栏目的设置转变了不少家长的观念,变“叫孩子读书”为“陪孩子读书”,让读书成为全家的共同行为,对推动儿童阅读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推进了全民阅读。
笔者团队以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内容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课程内容,根据教材中16篇“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梳理出包括儿歌、童谣、散文、诗歌、绕口令、童话、神话、寓言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根据不同的文体及内容选择不同的和大人一起阅读的形式与方法,针对每一次的阅读内容渗透不同的和大人一起读的课外阅读方法,以提高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增进亲子、祖辈、师生等的情感。
以下重点呈现知识能力要点与课外阅读的对接表:
由表可见,课外阅读的落实需要有教材的对接,通过补充课外同类型文章或书籍,聚焦知识与能力要点,实现“双轨对接”:既对接了内容,又对接了知识能力要点,形成系列。比如,“和大人一起唱读儿歌”“和大人一起讨论读科普童话”“和大人一起表演读童话故事”“和大人一起创编读现代诗”“和大人一起配音读寓言”“和大人一起拍手互读童谣”“和大人一起赛读绕口令”“和大人一起群文类读寓言故事”“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童话”等。
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真正让课外阅读落地实行,更重要的是,还很好地贯彻了知识向能力和习惯转换的方针,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在阅读实践中,实现了渗透式、渐进式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伴随着学生其他能力的同步成长。“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实现由认知向实践、向自主阅读的转换,实现“教”向“学”的转换。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呈现出转化的整体思维:“认知习得——尝试实践——熟练运用”“三位一体”的课型自然衔接、层层推进,便于学生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兼顾内容与方法双核,做实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自主性更强的阅读,阅读方法的运用很重要。当下的阅读较少涉及读书方法的教授,导致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培养不起来,或者难以维持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在关注阅读内容的同时还要兼顾阅读方法,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明晰问题,改变内容独大、方法缺失的现象
当前的课外阅读教学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常规教学中,很多只是停留在对课标理念的认识层面,或者更多地停留在课外阅读的内容与形式上,方法缺失。
其一,阅读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光教精读,训练的重点是朗读,甚至是集体朗读。学生读书慢、少,收获甚微且仅限于课文,教师却视而不见。有的课外阅读甚至还在做精读、朗读、集体诵读。
其二,阅读教学单刀独进。阅读教学流派风生水起,热闹不凡。如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组文阅读、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就研究本身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教师可以随意脱离教材另搞一套,或者教学时只顾一方,未能形成体系和网络。
其三,阅读教学缺乏指导。多数教师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又缺乏阅读方法、阅读工具的指导等,只是布置学生去读读课外书,写写简单的读书体会,做做好书推荐卡,说说喜欢的书籍等,随意性很大,缺乏内容与方法的指导。
2.有的放矢,给予不同阅读类型具体的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除了精读、朗读外,还有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检索阅读等。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明晰阅读重点,指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
其一,引导明晰阅读重点。阅读方法与阅读重点有着天然的联系。如小学第一学段,重点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要求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取语言材料。第三学段,对阅读水平的提升提出具体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等。因此,教师要从年段目标出发,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其二,指导习得阅读方法。阅读方法非常重要。如何在阅读中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呢?如默读与浏览都是常见又实用的读书方法,也是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才能谈得上读书的习惯与兴趣。阅读方法要有窍门,有可操作性,这些窍门和操作性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就拿浏览来说吧,就要把默读、快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结合起来。
3.发现提炼,及时总结学生优秀的阅读经验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故而,我们要及时总结学生阅读的优秀经验。
一要引导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是成长中的阅读主体。教师不能因过分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放弃了具体方法的指导,要随文传授或训练必要的阅读方法,为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提供服务。二要尊重并完善学生的经验所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阅读收获,尤其是阅读方法上的收获。教师对此要予以尊重,并指导其逐步完善。三要关注学生经验的提炼总结。学生面对海量的、便捷的、多渠道的信息,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冲击。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成长,学生就会形成特有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善于发现、提炼,并做好总结。
三、开展组织与评价活动,持续课外阅读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是部编教材的重要内容,需要以课堂为出发点,将影响力进行延伸,发挥好活动与评价的强大推动功能,使课外阅读持续化进行。
1.开发建设课外阅读拓展性课程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不可能全程沿用课堂管理的方法,还需要另辟蹊径,那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校本课程和教师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范畴,强化管理,重点抓好活动的组织、管理与评价。这需要通过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来进行。
2.开展组织课外阅读系列化活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有效组织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尤为重要。活动组织的关键是主题选定与形式安排。活动组织既要遵循课标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如通过亲子阅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借助良好的成果展示与评比,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开展类似于年级或全校性的大型专题活动,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组织开展课外阅读系列化活动。
3.开辟并运用课外阅读整合式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这几点涉及课外阅读的几个基本方面,是教学中应当关注的,同时也可以细化为阅读评价指标的参考维度。
一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密不可分、互为因果关系的。从操作层面上讲,实施终结性评价相对容易。然而课外阅读关注的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因此要重在落实过程性评价。它也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二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课外阅读定量评价不容忽视,它是底线,只增不减。但仅有量的积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定性评价的配合与引领。如学生成长记录和检测结果的分析、学生阅读过程的态度星级评比、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的宣传、个性化阅读经验的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