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1:00: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儿科护理存在的不足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所谓儿科护理,通俗易懂的来讲就是对儿科健康问题的监测及治疗,如:儿科哺乳、儿童进食、儿童疾病的防治、儿童健康治疗、儿科监护、患儿护理,此时的患儿可能存在多种方面的疾病,如消化道(包括肠胃的消化与吸收)、呼吸道(呼吸系统的感染)、营养摄入不均或不良、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外来细胞入侵人体,抵抗能力不足)、泌尿系统等。
(2)儿科护理背景
如今,儿科的护理已经越来越受广大人民重视,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增加,父母们更加重视医药质量,已不仅仅局限于价格。然而每年都会有各大医院在毕业之际有较多新护士进行实习等,那么由于较多的护士实践能力不足,或没有较强的专业底蕴,失误便是难免的,但是却直接导致儿童的治疗延误。如对于儿科的夜晚护理是尤为重要的,儿童由于各方面还都没有健全,语言沟通能力也存在障碍,所以护理者必须要给孩子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是核心,其次,对于儿童的疾病治疗,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将会带来很大风险。儿童更需要一个全面、人性化的服务态度。
二、儿科新护士护理存在的问题
(1)新护士专业知识存在欠缺
由于现在本科生人数成倍增长,在医院的实习护士也越来越多,很多医院的门槛较低,对新来的护士并不能有严格的考核,这就使得有专业知识或专业不对口的护士进入。但是对于护理的护理,她们是儿童患者的第一接触体,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甚至还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且有的护士还存在责任感不强,没有危机意识的缺陷。
(2)新护士实践能力不足
没有实践的理论不是真正的实践,因此说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对于新护士,在大学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可能在课堂中会有模拟演练等,但远远不是针对真正的患者,所以对于护士心理问题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初入医院接触患者的护士,实践能力不足,即使有扎实的文化素养远远不够,自己要多提高实践能力,切不可马虎。
(3)医院本身的医疗制度不完善
不论社会中的什么企业,想要正常的运行,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若领导没有很好地决策与提议,那么直接导致员工的不注重。对于医院,直接危及人们生命。如对于儿科护理,若没有好的护理,严格的医药审核,正确的医嘱,儿科护理也是不成功的。且对于实习生,必须有专业的审核与培训才可以真正接触患儿,这不仅是对实习生的负责,而且是对患儿的生命重视及父母的期望不负。
(4)医院设备、环境欠佳
医疗设备的好坏程度是医院能否正常运行的核心,是一个医院专业程度的评判标准。没有好的医疗设备,医院即使有再大的面积也只是虚有其表。如医疗设备中有很重要的几个代表:心电图机、呼吸测定仪、内窥镜等诊断设备,病床、吊瓶架、氧气瓶、注射器、心脏除颤起搏等治疗设备。这些设备都常用于儿科治疗,也是最普遍的设备。对于某些较先进的设备,需要医院的自我判断是否该引入或引入多少。
对于儿科病房,环境起主导作用。很多专业医院会选择将儿科病房设为独立间,正是因为儿童心智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没有足够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别是患儿,语言表达能力还依然存在很大缺陷,对于护士的护理,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休息环境,其次需要懂得患儿的“内心”。如宝宝在晚上嚎啕大哭,那么就需要了解患儿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必要要对症下药。
三、儿科新护士护理问题的实施对策
(1)医院医疗制度需满足患者的需求
医院的医疗制度不能以自我为核心,需要按照多数患者的提议及需求进行改善。若一套医疗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常常出现患者投诉或不能得到满意的治疗等问题,就需要重新审视,制定一套更为完善的医疗制度。一套合理的医疗制度必须有合理的排班时间、疾病的全面治疗方案、员工的严密审核、各医疗设备的及时更新与引进等方面。只有这样医疗系统才能达到最稳定状态。
(2)新护士的法律意识完善
如今越来越多的实习生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新护士来说,若没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法律意识,将会导致很多不该发生的失误,如护理儿童时擅离职守、对患儿没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按正确的医嘱对患儿进行看管、对患儿的用药不能正确拿取等,这些都是新护士自身的经验不足导致的。医院要加大对新护士的监管力度,若对于新护较多失误,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的培训。
(3)正确了解患儿的信息
我国对于医学模式在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医院只为了治疗速度,不能全面了解患儿的各方面情况,如患儿的家庭情况及日常行为。很多患儿的患病是由于患儿本身的心理疾病引起的,所以对于患儿治疗之前,必须从父母那里得知他的个人生活,以免存在不能对症下药的情况。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各种政策的出台,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医疗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而近年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比例很高,家长们对独生子女的关心程度很高,当自己的孩子生病住院时,家长们对儿科护理工作更是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度[1]。着重分析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提出更好的防范安全隐患的对策迫在眉睫。作为儿科护理管理者,面对的儿科患者,尤为脆弱,身体各项机能还不成熟,尤其要加强忧患意识,注意分析护理隐患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把风险降到最低[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2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234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年龄(1.54±1)岁。
1.2方法 收集整理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积极与患者及其家长进行交流,获得尽可能多的反馈。结合获得的资料,整体分析探索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 结果
用药失误,护患关系冷漠,护理工作繁重,预防措施不完善,病房管理差等是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其中,预防措施不完善与护患关系冷漠导致护理不安全的比例相当高,分别为47.86%和38.46%。见表1。
3 讨论
3.1本文研究探索表明用药失误,护患关系冷漠,护理工作繁重,预防措施不完善,病房管理差等是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其中,预防措施不完善与护患关系冷漠导致护理不安全的比例相当高。在平常的护理中,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分析如下。
3.1.1护士专业护理能力不足 年轻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流动性大,无闲暇时间进修学习,专业知识陈旧,临床经验不足,资历较浅,操作不规范,心理承受能力差,引起患儿种种不良症状。
3.1.2护理工作繁重 护理管理方面儿科护士人员紧张,编制严重缺乏,与正常的床护比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护士都在超负荷中工作。如果值班的人员不足,护士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护理纠纷和差错。
3.1.3护士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审查制度,不核对瓶签药名或不查看完整药名,未将患儿的姓名与床头卡核实清楚,出现给药和输液错误。有些护士甚至不严格执行医嘱,医生在非紧急情况下的口头医嘱,未弄明白就去执行。
3.1.4护理记录不完善 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资料过于主观,忽略了患儿的个体差异;言语与书写内容部分连续性差,与医生记录不符合,都会影响着儿科护理工作的进行。
3.1.5护患关系冷漠 护士由于工作繁忙缺乏沟通时间,易忽视一些特殊操作和药物应用及生命体征的检测时与患儿家属的交流。医疗与护理在临床上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3]。
3.1.6病房管理差 医院的复杂环境兼人流量大,造成细菌容易滋生,小儿本身免疫功能较差,疾病抵抗力低下,长期处于这种恶劣的环境,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3.1.7预防措施不完善 跌倒、坠床、烫伤、摔伤、碰伤、输液架坠落、输液管扯脱,头皮刮伤、误吸误吞等情况严重影响患儿安全。
3.2对以上影响护理安全相关因素的分析应采取响应的防范规范,如下。
3.2.1加强护士的责任心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加强护士的爱心、责任心[4]。
3.2.2提高护士业务技能 提高待遇,增加编制,稳定护理团队,合理安排班次与休息时间,定期院内组织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加强专业与基础知识学习。
3.2.3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与患儿家属交流,做好健康宣教,向家长详细介绍一些特殊操作和用药注意事项,告诉他们遇到紧急情况切忌自行处理,应与护士医生沟通,避免事故发生,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3.2.4改善环境及设备设施 对跌倒状况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在病房内粘贴防跌倒坠床卡通警示图;对由于床栏杆没有拉起造成的坠床、摔伤、碰伤状况,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巡视,随手拉好床栏杆,为病床改装加密床档,且儿童床栏杆一律用圆形,不用直钩、直角的,窗外安装儿童安全护栏;对于烫伤的状况,护理人员应将洗手池热水设定温度50℃以下;护理人员对由于输液架固定不牢而引起的输液架坠落、输液管扯脱等状况,护理人员在输液前应检查输液架,避免用力拉输液钩和输液管;因新生儿吃奶后,不当引起的误吸误吞状况,护理人员应将新生儿喂奶后抬高床头,防止溢奶;因患儿哭闹、备皮刀未放在合适的位置而造成患儿头皮刮伤的状况,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操作常规。
让患儿家属了解医院环境的特殊性,注意加强孩子的营养,保证其抵抗力,不要带着孩子在医院闲逛,同时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
作为护理人员,儿科病房由于收治对象年龄较小,均为幼儿,大部分患儿面对医护人员提供的治疗及护理服务时会存在哭闹表现、对于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会加重患儿不配合情况,而患儿年龄较小,无自我照顾能力,需依赖家属及护士提供疾病治疗及日常生活照料工作。而针对儿科患儿提供护理及治疗服务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可能性较大,主要与护患沟通不到位、护士日常工作量较大、导致细节护理工作疏忽、用药核对方面、病房管理制度等方面有关,而本次研究中针对此些危险因素制定全面预防措施,包括护士在幼儿入院时及时通过适当措施减轻幼儿不适感,如为其提供图画书、玩具、糖果等,取得家属信任,积极就患儿病情加以沟通;科室应积极制定相关风险预防工作流程,护士长定期检查科室护理操作质量,强调三查八对工作的重要性,预防用药失误,科室合理安排医护人员排班制度,保证得到合理休息,缓解医护人员职业疲劳感,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且护士平时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责任意识,作为护理管理人员,要加强忧患意识,注意分析护理隐患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把风险降到最低[5]。
参考文献:
[1]曾芬.儿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河北医药,2013,35(12):1915-1916.
[2]许新连.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67-1868.
[3]张建蓉.儿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5025-5025.
关键词 儿科护理 临床带教 难点 对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9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随着患儿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现就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护生因素:①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儿科护理学在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中是考查课程,护生在学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地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②主动性差。进入21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比较差。
带教老师因素:儿科工作责任心强,劳动强度大,且锁碎,需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社会因素:①独生子女患儿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小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②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见习时间、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③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 策
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室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每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护生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要求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注重科室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热爱教学工作的、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作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和保障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①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常见疾病-主要疾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②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个月1次针对护生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患者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③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是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并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带教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④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在临床带教中,从护生第1天踏入病房就对护生加强安全教育,并根据儿科特点强化易引起失误的要点。结合实际案例向护生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做事的思维或行为习惯。
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疾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仅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关键词】 儿科护理;临床带教;对策
在儿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临床实习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由学到的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过渡阶段。但是近年来,由于儿科病患对象的特殊性和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等多方面原因,为儿科护理的临床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笔者将就临床护生的特点、带教原则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临床带教效果的对策。
1 临床护生特点
临床护生由于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医院的临床实习相对于学校的理论课程学习更加生动,因此大多数护生学习热情较为高涨,但是大多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对于医院的很多医疗器械的操作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之前临床接触的机会较少,在实习期间转科频繁,存在对于医院环境不熟悉的情况。同时,面对患者沟通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患者深受病痛的折磨,情绪较为敏感易怒,另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处在学校这一社会关系较为简单的团体中,社会阅历不足,语言沟通方面难免存在问题。还有一个临床护生的特点是风险意识不足,由于在过去的学习中偏重理论的学习,在临床具体操作中往往缺乏风险意识,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缺乏经验,对药品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了解不足,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2 临床带教原则
2.1 一对一原则
在护生入科后一般实行带教老师一对一的带教原则,一位老师同时只能带一位护生,而且护生不能再没有带教老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单独的操作,应当由带教老师首先进行示范讲解,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对护生的临床操作负有重要的监护责任。
2.2 循序渐进原则
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临床教学内容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一方面为护生以后投入具体工作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保持护生的学习热情,不要在一开始就以很大的难度使得护生知难而退,存在畏惧心理。
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当将教与学相结合,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同时注意每一次临床操作都要与理论相结合,专业理论作为引导临床操作的重要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应当及时给护生复习之前在学校里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3 临床带教的具体方法
临床带教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护生的入科教育,针对护生入科后心理不适应的情况,带教老师应当给予及时的安抚,并向其介绍科室的病房设置和相关的注意事项等。二是安全教育,临床的护理不同于护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如果擅自进行操作极易引起医疗事故,一方面应当加强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操作中安全意识的培养。三是理论知识强化,护生在实习期间同时也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强化,最好可以随身携带笔记本,及时将重要的信息进行记录,如果遇到不了解的问题在自己学习解决不了的基础上可以寻求带教老师的帮助。四是操作规范和沟通训练。在护生训练过程中应当定期组织护生观看操作录像,并在带教老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掌握标准的操作流程;在沟通方面应当首先鼓励护生积极换位思考,接触病人,提高其倾听和沟通的能力,还可以采取护生之间角色扮演的练习方式。最后一点是护生的出科考试,在护生结束在儿科护理临床的实习后必须进行出科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带教老师带教效果的测评,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两方面[1]。
4 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4.1 护生因素
护生因素正如前面分析的护生特点,在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工作积极性较差,因为护理队伍中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护生,由于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动手能力较差,排斥基础护理工作;另一方面是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在之前学校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整合,并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很多情况下面对临床常见的疾病都无法应对。
4.2 带教老师因素
带教老师作为引导实习生带教过程的主要责任人,儿科的临床护理要求带教老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护理过程中劳动强度较大,同时琐碎的护理内容要求护士有较好的耐心。有的带教老师由于担心发生护理纠纷或者护生操作不熟练等问题,不允许护生动手参与具体的操作,影响护生实践性的学习。
4.3 社会因素
一方面是由于患儿家长的保护意识增强,对儿科的工作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本来是对于患儿没有伤害的部分护理体检项目,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引起小儿的哭闹,家长就会马上制止,从而使护生缺乏锻炼。另一方面,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更新无法满足各种新发疾病的需求,在高校的护理专业学习中存在诸多缺陷。此外在临床教学的法律规范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不能全面规范代课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法律意识相对淡薄[2]。
5 应对措施
首先要加强护生的入科教育,在入科后引导护生认真系统的复习儿科的理论知识,并在临床实习中将理论同实际相结合,在每一次的教学查房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入科教育中还应当由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进行科室环境、物品设置、工作流程等科室工作情况的介绍和讲解,同时重视学生在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方面的讲解,并强调学生在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要重视科室中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学生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和启蒙者,带教老师的工作经验和师风师德直接影响师生的操作行为和心理。因此必须选择基础知识扎实、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的选择可以通过公开的竞聘来选取。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积极探索有效的带教方式。新形势下的护理带教,以传统的传帮带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应该在带教实践中不断总结,更新带教理念,可以从症状护理全过程为主线安排教训内容,定期进行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在教学过程中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教学评价中采用双向互评的方式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3]。
参考文献
[1]刘林.影响儿科护理带教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08期.
【关键词】儿科;护患纠纷;原因;对策
众所周知,医院最容易出现护患纠纷的科室就是儿科,同时儿科也是最易遭受投诉和护理满意度最差的科室,由于儿科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在工作中稍不注意就容易产生纠纷和矛盾,其护理管理工作的难度也相对来说较高。因此应提高儿科的护理工作质量,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肯定,减少儿科的护患纠纷。下面本文就儿科常见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儿科住院部进行诊疗且发生护患纠纷的患儿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患儿年龄范围为6个月~12岁,平均(4.8±0.6)岁;男38例,女30例;住院时间4天~1个半月,平均(10±2)天。
1.2方法
采用电话回访和问卷调查这两种方式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护理工作中容易产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对患儿家属进行随访,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护理工作中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例如护士工作量的程度、护患之间的沟通情况、护士的专业素养水平、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的管理水平、对法律认知的意识以及病房环境情况等;(2)家属的关注点,比如患儿临床治疗的及时性、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护士在用药方面的准确性、患儿是否出现不适、护士的服务态度、病房环境的舒适度和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等。
2结果
2.1产生护患纠纷的原因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引起护患纠纷的众多原因中,最主要原因为护士的工作量太大(30例,38.46%),其次是护士服务态度差(15例,19.23%)以及护患沟通差(10例,12.82%),其他依次为病房环境差(6例,7.69%)、法律意识薄弱(6例,7.69%)、护士专业素质不高(3例,3.85%)、家属无理取闹(4例,5.13%)、护理管理存在缺陷(2例,2.56%)、其他原因(2例,2.56%)。
2.2患儿家属的护理关注重点
调查分析发现,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最关注的问题为患儿是否及时接受治疗(71例,91.03%),然后为在治疗过程中患儿是否出现不适等情况(67例,85.90%)以及临床治疗是否安全(63例,80.77%),其他的还有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60例,76.92%)、用药的准确性(57例,73.08%)、护士的服务态度(45例,57.69%)、病房环境是否舒适(40例,51.28%)、医院的管理水平(36例,46.15%)。
3讨论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常会出现护患纠纷,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也体现出医院管理工作的缺陷和不足,还能反映医院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高低[1]。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在医院接受的治疗和护理服务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而且随着患儿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儿科护士的紧缺等因素[2],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增加,在患儿的临床治疗护理以及医院管理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干扰。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儿科护理工作出现护患纠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客观因素
儿科患儿年龄较小,他们的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临床治疗的用药准确性以及安全性埋下了隐患;由于医院设备配置不足,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对于细节方面的护理不足;另外,儿科患儿及其陪同家属的数量较多,人员流动性大,患儿易哭闹等,这些都为儿科的护理和管理工作带来影响;有些新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在护理操作时不能达到标准和要求,可能使患儿产生不适引起哭闹,增加了患儿家属的不满意度;如患儿及其家属进入医院后等待时间过长,或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都会使患儿家属出现焦虑情绪,减少对护士的信任,从而引起纠纷;在发生问题时,护理人员的沟通不到位,也会使护患双方出现更为严重矛盾。
3.2主观因素
患儿家属对患儿过度关爱,对护理工作要求过高,缺乏一定的儿科护理和法律知识等,态度过于严苛,比如要求护士一针见血,医院人来人往,环境嘈杂会使其产生焦虑的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如果出现护理操作失误等问题就极易导致家属出现过激行为,引发矛盾和纠纷。同时,医院病房的卫生环境和布置达不到患儿家属要求,在其向护理人员反应后若未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也会引起家属的不满。综上所述,为减少儿科护患纠纷,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个人素养、法律知识、沟通技巧与水平、对各种风险的预判能力以及应变处理能力等,正确对待并重视护理工作,强化护理管理,使医院的综合护理水平得到提高[3]。
参考文献
[1]缪苑华.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9):164,167.
[2]章玲.儿科护理投诉及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372-373.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家对于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开始建立良好的维护意识,广大患者对于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患儿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且通常表现为治疗护理配合度低等特点。针对患儿的药物治疗以及其他临床治疗、护理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也更容易引发各种护理纠纷问题[1]。护理纠纷的存在不但不利于维持良好的医疗秩序,而且还会给医院及患者双方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是现阶段医院儿科护理管理的当务之急。笔者综合分析护理风险的主要诱发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仪器的不断推广应用,护理技术复杂程度也不断增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差,如静脉留置针、PICC的应用,主要指患儿临床查对问题以及药物使用问题,同时还包括输液输血以及标本送检等问题。
1.2护理人员服务观念、理念落后
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沟通能力差。个别护理人员工作作风不严谨,未能体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主要指的是护理人员态度不够亲切、护理技术不娴熟、护理操作不及时等行为。
1.3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欠缺
表现为因工作繁忙护理记录不书写、护理记录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等[2],使得作为医疗纠纷中的重要证据失效。
1.4医疗管理制度不完善
护理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不能及时提醒护士们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不及时、不到位,医德医风等职业道德教育薄弱,导致护理人员认识不到位。护理质量管理机制不健全,一级质量监控不到位,奖惩不分明,护理人员积极性受挫。
2儿科护理防范对策
2.1重视护理细节,强化风险意识,减少护理差错
做好护理某个细节工作是体现护士工作作风、防范医疗护患纠纷的环节之一,细节工作是比责任心更细致的一层工作,也是对患儿关心照顾周到的一种体现。儿科护理工作具有护患沟通难度大、家长情绪波动大等特点,针对这一现状,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工作中注重细节,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避免工作疏漏。在儿科护理中要多与患儿及家长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护理需求,并积极提供帮助,主动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以患者满意为最高的护理目标,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完善护理服务[3]。
2.2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沟通交流中护士应态度和蔼、热情,关心、同情患儿,应用恰当的语言,注意语言上某个细节的谈话,与患儿交流的语言温柔、清晰易懂,对家长使用的语言规范礼貌,多用解释性语言,对家长提出的疑问给予合理解释,同时提供微笑服务,从而融洽护患关系[4]。及时观察患儿家长的情绪变化,如开心、烦躁、抑郁等,根据情况予以安慰。当患儿家长不便应及时给予帮助,从而取得配合和认可。患儿出院前护理人员应主动帮助其办理相关出院手续,并致以诚挚的祝福。
2.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拥有较好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临时应变能力等,才能够保证良好的儿科护理质量,取得良好的护理风险防范效果。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技能培训,保证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性,同时开展科学的护理教育以及管理,按照护理部要求,全部儿科注射用药均需要通过两人共同核对后正式执行用药治疗[5]。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各种先进的精密仪器,护理人员必须积极参与仪器应用专项培训,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根据相关操作规程进行仪器操作。另外,从基础护理入手,要求每个护士对婴儿沐浴、配奶、喂奶、更换尿布、脐部护理、测体温等基础护理操作必须熟练掌握,人人过关,然后进行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事实证明,只有精通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新生儿专科护理技能,掌握抢救的程序、配合方法,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病情观察等,才能在繁忙的儿科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有条不紊,保障患儿安全。按照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对工作5年内低年资的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反复训练专业技能,根据个人特点每月考核操作、理论至少各1次,合格后方可从事儿科护理工作。
2.4规范儿科护理操作程序,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构建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组织安全管理小组,配备适合的护理人员,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一步推进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鼓励和引导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以及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学习和了解,熟练掌握各种临床应用知识,并严格按照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开展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实施护理管理风险防控。不断完善儿科护理制度,针对儿科护理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化处理,不同护理单元均需要针对一般护理常规以及临床症状护理常规、疾病护理常规等进行制定和修订等。护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儿科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全面了解《护士管理办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具体内容,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充分的尊重,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各项知情告知义务[6]。选择国内外不同报刊以及杂志中报道的医疗纠纷案例等,针对案例发生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等展开全面讨论,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借鉴国内外处理纠纷案件的成功经验。
3小结
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小,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差,无法承受各种护理风险因素引发的不良后果,为了保证儿科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患儿及时康复,必须要加强对患儿的临床护理,主动挖掘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改善风险防范效果。笔者从重视护理细节,出发强化风险意识;规范儿科护理操作程序,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注重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培养等方面综合开展儿科风险护理防控,及时发现儿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高儿科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王姣 单位:湖北省鄂州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张锋.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221-222.
[2]高翠林.儿科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9(3):198-199.
[3]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131,1133.
[4]张巧权.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2012(3):178-179.
【关键词】 科护理;纠纷;解决措施
1 儿科护理相对于成人医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据一项调查显示,儿科护理工作的安全纠纷问题要比成人纠纷问题多出一倍,这是因为儿童天性好动、对于外界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加上很多家长和医护人员护理工作不认真,使得这类的纠纷就更加频繁。如,因为小孩天性好动,所以经常出现从床上摔下来,或者是因为家长或者是医护人员的不注意,小孩子经常会将一些医护用品或者是其他的小零件吃下去,这一切的事情都增加了医护工作的难度,也是的这一类医护工作的纠纷问题常常存在。
2 儿科护理存在的纠纷以及解决的措施
2.1 因为医护人员工作不小心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尽管每一位医护人员在儿童护理这一方面都有专业的医学素养,对于工作也认真负责,但是依旧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小的事故,如药品用量的不当,任何药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要严格限制用药的剂量,但是因为医护人员的不小心,这类情况时有发生,因而面对这类情况所引起的家人与医院的纠纷,医院一定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保证将这类事件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点,这是事前准备,也是整个儿科护理最基本的医学素养。
2.2 与家人陪护沟通不当 其实很多时候,医院和家人的矛盾纠纷往往是因为家人对于医学知识的缺乏以及医生对于工作指示交接不详细所造成的,就好像是儿童输液的时候,因为儿童天生好动,所以经常会导致针管的脱落,很多家人看到这样的情况就只是把针管再去,其实这一个过程已经携带了很多病菌进入孩子的体内了,就像这样的工作,家人不知道具体怎么做,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就会认为是医院出了问题,纠纷就在所难免,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医护人员在前期一定要和家属多多交流,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
因为医院的人员是有限的,所以没有办法为每一个孩子安排专门的医护人员24小时的看护,这时候和家人的沟通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医护人员可以从家人的口中了解到今天孩子的身体变化是不是有什么不良反应等等,这样的方式既保障了日后护理的安全性,同时也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资本。
2.3 医护人员主动为儿童和家属提供服务的意识薄弱 在医院常常会碰到的一种情况就是家人很少能够看到孩子的主诊医生,甚至是基本的护士也很少见,这样的情况在面对突况的时候会让家长觉得这是医院的工作做得不尽职,没有做到热心的服务,即使医院很忙,缺少人手,但是很多家长的思想很狭隘,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的健康,面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要有主动上前服务,询问病况的心,这样家长就能感觉到护理人员的热忱,从而避免麻烦的发生。
2.4 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工作的好坏 医院是一个具有巨大压力的场所,因为长期面对各式各样的病患家属,很多医护人员表示心里面有很大的压力,而这样的压力常常会使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面对这样的事情,医护人员要及时调节心理压力,同时不断精化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能够增强自信心,同时及时和家人领导交流,取得他们的谅解和支持,同时也要展现自己的专业水平,让领导和家人都能放心。
在工作后期,如果出现护理纠纷,医护人员要学会冷静处理,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反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因为人性格的差异,所以即使是一件很小的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是医院和家属之间出现矛盾,面对这样的情况,医护人员专业的判断处理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不能因为这样的事情而慌了手脚,反而使得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平时医护人员要学会自我减压。
2.5 医院对于医护人员管理不到位 医院领导阶层对于医护人员的管理虽然不能直接影响到医护人员对于儿科护理的专业水平,但是一个不称职的上司往往就会造就一个不称职的下属,面对开错药、诊断出现失误、病人信息掌握不及时的医护人员,如果医院不加强管理,只会让这样的弊端问题一直存在甚至畅行,那么纠纷的问题就难以解决,所以医院要加强管理,如护士长就要认真监督护士对于病人的护理工作,同时对于业务不熟练的医护人员时刻进行业务教导观察,杜绝医护人员懒散的工作态度,防止纠纷事件的出现。
3 儿科护理纠纷引起的反思
随着对于儿童健康重视的不断加强,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心甚至已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所以面对儿童护理问题,即使是家长自己的错也回归集到医院这一方,所以纠纷就一直存在着,面对这样的情况,医护人员一定要在工作过程当中做好每一个细节问题,不仅仅是在医护工作上面,同时和家长的沟通以及主动服务的热忱也要一直保持,这是对于儿科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避免纠纷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盛春华.浅析儿科护理的风险与安全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