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土地地籍测绘

土地地籍测绘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9 11:00: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土地地籍测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土地地籍测绘

篇(1)

1农村宅基地特点分析

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民兴建房屋建筑的基础,是农村集体所有徒弟中拨给农户用于建造房屋保障农户居住和生活需要的土地,它涵盖房屋、庭院和厕所厨房等辅助用房所需的土地。对宅基地土地,农民具有使用权,在进行地籍调查时主要是针对农民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进行调查。那么,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农村宅基地相对于城镇用地的特点。首先,农村宅基地具有简单单一的用地特点,它仅包括宅基地和街巷用地两个方面,城镇土地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用地类型,十分复杂多样。其次,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范围有限,它通常对一个面积大约为0.25km2的村子进行施测,这与城镇1km2以上的施测面积相比地籍调查范围较小。再次,分布也具有鲜明的特征。大多数农村地区一个行政区内有多个乡镇,每个乡镇有十几个或几十个自然村,这与城镇分布相比更加分散、分布更加广泛。

2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现状分析

事实上,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规程》等法律为依据的,它以宗地为基本统计单位,对农村宅基地的面积、属性等进行调查,据实填写调查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宗地图。目前,在进行农村宅基地地籍实际测量过程中,通常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所规定的1∶1000的比例尺或1∶2000的比例尺执行。一般情况下,距离城镇较近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选用1∶1000的比例尺,而距离城镇相对较远的农村则选用1∶2000的比例尺。关于界址点的点位误差,一级和二级分别控制在5~7.5cm内。现阶段,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通常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地形法、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数字摄影测量地形法和数字摄影测量地籍地形法三种常见的方法,上述三种测量方法分别被发达省份、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采用。它们的精准度和成本也存在着差异:精准度、成本最高,工期最长的是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地形的方法;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数字摄影测量地形法精准度能够满足要求,成本较低,速度也比较快;数字摄影测量地籍地形法则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通过改法进行测量很难使界址点的精度得到有效保证,但它速度较快,成本也明显低于上述两种方法。

3基于遥感影像技术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作为一项政府主导的测绘工作,属于官方行为,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开展地籍测量能有效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宅基地的地籍测量工作,为了得到更加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数据,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究的力度,不断实现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笔者结合当地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项目实际,从试验角度研究探讨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先借住全站仪或实时差分的GPS技术对宅基地的界址点进行测量,再以其作为像控点正摄校正遥感影像,再据影像图对地物解译并最终绘制地籍图。关于GPS-RTK技术,其依据的是载波相位观测,这种观测法的观测模式与传统的观测法的观测模式存在着天壤之别,是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技术创新。在操作时,通常遵循以下操作流程:首先将GPS接收机架设在基准站上,然后进行连续观测,并将观测获得的数据及时传送至流动站,当流动站接收到数据信息后通过GPS卫星信号获取基准站的相关数据,从而根据这些数据得出测量坐标等相关地籍结果。这种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不仅测量简便,能够大大降低测量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工作量,还能使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工作效率提高,测量周期缩短。基于这种测量方法,该次试验选取了地势平坦的试验区,该区域多为普通的农村平房,高度均匀,分布广泛,为了确保试验效果,选取的是分辨率为0.5M的GeoEye现势性较强的遥感影像。为了确保遥感影像正摄校正的精读得到保障,试验首先借助GPS-RTK全野外数字化测量法对试验区的界址点和地籍图进行绘制,并使精度达到预定要求。之后预处理遥感影像,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影响的亮度、灰度和对比度等进行细致地调整,将斑点和不要的灰色去除掉,最大限度地提高和保障遥感影像的清晰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正摄校正。当对选取的20个像控点进行正摄校正后发现,这些均匀的界址点结果差异特别小,为保障试验顺利,最终从上述像控点中选取4个作为正射影像图来满足后期试验的需求。为了提高图像解译的精度,首先在测量界址点时对图像进行野外调绘,并将外业测绘的地籍要素(如界址点、界址线和宗地等)叠加到遥感正射影像图上,以此为控制和参照进行地物要素的解译[2]。之后再对解译的地物图形与测绘地物图形认真比对,从而得出测绘是否精准的结论,结果表明测绘精度能够达到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精准度要求。据此得知,在基于遥感影像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中,我们为了确保图件结果更加规范精准,需要首先确保所绘制地籍图的图上内容十分规范,且无论使用何种成图软件,图层一定要清楚,各类地籍地形要素、数学要素需分层设置,为后续建立宅基地地籍管理系统打好基础。[3]与此同时,从事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断积累丰富的测绘知识,不断学习和汲取新技术,努力实现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技术创新。为确保地籍测量工作高效顺利开展,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互相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开展测量和绘图工作,确保测量的精准度,为国家土地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4结语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也应不断创新,目前所用的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能够精准地捕获各地籍要素、准确地解译地物要素并科学地绘制地籍图形,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可靠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

作者:韩雷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不动产登记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字]地籍测绘;施测精度;测绘技术应用;地域环境

1.地籍测绘基本精度的要求

地籍测绘最主要的任务和目的是对土地所属权界线的界址点进行坐标限定,而且要精确的进行测定,把土地利用情况及所在土地上的附属物体特定位置、面积大小、以及与土地的所属关系等基本要素,将其绘制在设计图纸上或记录到测绘工作册上,对于其后进行的地基测量工作提供基本数据。所以地籍测绘的精度越高所提供的数据就越准确和详细。

地籍测绘的基本精度一般情况下包括地籍图的精度、地籍控制点的精度、权属界址点的精度、土地上建筑物各角顶点的精度,地籍测绘基本精度的要求如下:

1.1地籍图的精度要比相同的比例尺绘制的地形图精度高一些,地籍图上的坐标点也要按照规定最大不能超过0.1mm,在图上相邻的两个坐标点之间的误差精度也要控制在0.4mm以内,和其它地界点较为近的坐标点之间的误差精度也要控制到0.5mm以内。

1.2地籍控制点的精度是指地籍的平面控制点从起点到止点之间的误差精度也要控制在0.05m以内。

1.3权属界址点的精度要根据土地的开发规模、利用价值等建设规划进行选用,误差精度不能50m,间距尽量不超出计算的结果。

1.4在测定土地上的附属建筑物各角顶点的精度坐标时,要按照权属界址点的精度进行比较测定。

2.地籍测绘技术的应用及对于施测精度的作用

2.1传统测绘技术的应用

传统测绘技术(全站仪、CASS6.0)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不但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全站仪和CASS6.0软件的结合使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测绘地籍图,降低了时间的同时也降低了绘图的难度,并且能够及时解决权属界限的问题,保证了施测的精确度。但是,电子仪器较为昂贵,需要的资金较高,比较适用规模较大的工程地籍测绘,但是不太适用于乡镇农村,因为农村土地的使用收入低,对于其施测精度的要求不高,这就需要不同的测绘技术来服务作用于乡镇农村居民。

2.2摄影测绘技术的应用

摄影测绘技术绘制地籍图的精确度较高,测绘速度较快,而且操作简单,非常适用于我国乡镇农村的建设,为我国的大面积土地的开发利用及相关信息提供测绘的基础,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铺垫。但是这种测绘技术在空中测绘时,测绘位置不好控制,摄影图片容易曝光。

3.地籍测绘在不同地域环境下施测精度分析

地籍测绘的运用具有广泛性,特别是对于国与国、省与省等地域之间的基础测量具有很普遍的用途。运用先进的地籍测绘技术对不同地域环境进行精确测量和精度分析是现代地籍测绘的重要方面。把所要测绘的地域进行精确的测量,包括测定地点的坐标限定,附着物体的位置、面积、大小、所属关系等基本要素,将其绘制在地图上,按照实际比例缩小,并对其进行精确标注,以方便实地地籍测绘工作的开展。

地籍测绘的基本精度包括地籍图、地籍控制点以及权属界等的精度测量。为了获取和表述出所属地域上建筑物之间的所属关系,需要对这些不同环境下的地域、地貌进行精确的规划、统计以及面积等多方面的计算,并提供其准确面积数和精确度。运用先进的技术,如GPS测绘技术,快速精确的掌握其地理位置和坐标,自动接收个更新其相关信息,并对所测绘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保存,无需人工测算各项复杂的数据。先进技术的运用方便了地籍测绘技术在不同地域环境的相关测算结果,同时对于地籍测量的数据进行精确的分析和保存,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测技术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方便了地籍测绘工作者,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地籍测绘技术在不同领域环境下的精度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结语

通过对地籍测绘在不同地域环境下施测精度的分析,我们应意识到地籍测绘对与施工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各种先进技术对提高施测精准度的强大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先进仪器的优点,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选取最为适用的一项进行精度观测,以保证施测精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尝试着运用不同的测绘仪器进行施测。对于测绘仪器存在的缺点问题,我们可以努力改良其设备,为施测精准度提供更好的保障。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 铁路用地;地籍管理;铁路运输;服务保障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铁路用地地籍管理作为地籍管理中的一种专业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铁路用地属国家土地分类中建设用地中的专项用地,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沿革、构成因素、保护功能等特定情况,铁路用地是带状串珠、开放式多邻多边界分布;是跨行政区域不间断地沟通城乡纽带;是保障运输安全,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实施安全保护空间隔离特点,下面仅从以下两方面谈谈铁路用地的地籍管理。

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历史沿革

1.解放前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形成较久

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历史较早,做为地籍管理的原始阶段较为规范。就哈尔滨铁路局而言,早期铁路用地的地籍资料出现在中长铁路、日伪时期,对铁路线路区间及站区的用地全部测绘成图。1932—1945年8月,哈尔滨铁道局的铁路用地,除侵占中国自建铁路用地外,1935年又购买了中东铁路及其用地57 735.03公顷,又以新建铁路占用了大量土地。前,仅为哈尔滨铁道局所有土地就达82 600.1公顷。人民铁路时期由于每个阶段局界的变化以及新线、复线、枢纽工程建设,铁路用地占有量每个阶段都有变化。总之,每个时期的铁路用地得来都是一部民族耻辱记载,饱含中国人民的辛酸与苦泪。

2.建国后铁路用地地籍管理逐步规范化与制度化

哈尔滨铁路局中长铁路1950年测绘结果,铁路用地总面积为80537.9公顷。较中东铁路减少63752.5公顷,缩减的地段,已退交给东北人民政府。1953年成立的新哈局,接管了中长铁路管理局的全部用地和新划入的铁路用地共89012.7公顷。1956年后,经过沈阳铁路管理局建立、牡局的成立和撤消、齐局并入哈局等变化,到1983年末,哈局铁路用地总面积为58588.5公顷。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铁路留用土地办法》,规定铁路路基高度在3米以内者,双轨线自线中心起,两旁各留30米,单轨线自轨道中心起,两旁各留20米,特殊地段需要可增加用地。原有铁路所属地产未被破毁有案可查者,仍照原地或其他土地交换,将土地交还铁路。铁路原有用地,仍照原界予以保留。1982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保护铁路设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通知》(国发[1982]151号)第一条规定:“凡是铁路部门按一九五O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铁路留用土地办法》和一九八二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的规定,合法留用和征用的土地,均属铁路用地,由铁路部门管理。铁路用地不得视为征而未用的土地,严禁随意占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铁路部门同意,不得在铁路用地内修建永久性或临时性建筑物。1990年9月7日《铁路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已经取得使用权的铁路用地,应当依照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作他用;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1992年10月27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铁道部联合颁布了《铁路用地管理办法》,规定铁路用地属于国家所有,由铁路部门利用和管理,受国家法律保护。2005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第九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人不得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运输的设施、设备、铁路标志及铁路用地。由此可鉴,铁路用地历来是有法可依,有据有图可查,而且随之的图纸和权属资料管理都是当时各历史阶段最完整最清晰的地籍管理,铁路用地的地籍管理沿革和权属资料管理都是比较规范的,在各历史现料阶段都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现阶段铁路用地地籍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1. 铁路用地地籍管理是铁路运输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随着铁路政企分开和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铁路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生产力布局调整工作涉及铁路用地资产处置、划分使用工作越来越重,铁路土地资产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也充分体现。事实上,无论是发达的铁路网建设,还是扶持辅业发展都离不开土地,中国铁路总公属作为国家授权投融资机构,其原划拨土地,可采取授权经营方式配置,那么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在铁路政企分开、投融资改革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生产力布局调整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土地资产清查、土地调查、土地权属变更和土地资产划分使用等工作,可以准确地掌握铁路用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能够科学评价铁路改革工作中土地的保障能力,从而为铁路体制改革发展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2. 铁路用地地籍管理是规范铁路用地市场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政府越权审批铁路用地,在铁路用地上“开天窗”;有的地方政府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对铁路用地不予办理申报登记、查验确权等工作,致使铁路用地权属纠纷问题有增无减,铁路用地被路外蚕食、被政府无偿收回土地收益流失等问题大量发生,严重地影响了铁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加强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对规范铁路用地市场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确保铁路用地资产收益,防止资产流失,实现铁路用地管理从资源管理向资源、资产并重管理转换。

3. 铁路用地地籍管理是实现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综合开发铁路用地的重要基础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土地资产划分移交、编制和修订铁路土地利用规划、审批铁路建设用地、查处违法违规处置铁路用地等土地管理工作,都广泛利用地籍图件、数据、文字资料。各项土地管理工作以地籍成果资料为基础依据,才能真正将铁路用地处置、土地有偿使用、土地用途管制等各项管理落实到位,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防止滋生腐败现象,确保铁路用地管理按照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所有这些情况都表明,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工作已成为连结铁路用地管理各项工作,特别是铁路运输安全和体制改革工作的桥梁和纽带,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必须不断的转变观念,逐步改变铁路地籍管理工作资料陈旧、管理手段落后、难以满足铁路快速发展这个中心工作的需求等弊端,借助铁建设发展的机遇,推动铁路地籍管理的全面发展。

4.铁路用地地籍管理是科学严谨管理铁路用地的重要举措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国家又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等。铁路用地被作为存量土地,面临要盘活要合理开发利用的强大压力,特别是铁路用地大都处在当地的繁华地段,商业和经济效益较大。另一方面铁路用地的利用和开发改造滞后,影响到地方城市改造和城市规划,铁路职工也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这就要求当前铁路地籍管理要确保权属合法,资料完整,地籍图纸和资料必须保持现势性和科学性,能为铁路用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法律凭证和依据。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就要围绕依法用地,凭证管地,动态管理,现势准确开展铁路用地的确权领证,变更登记,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和应用工作。这也是国家提出的集约和节约用地对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国务院2004年通过的《中长期铁路规划》,我国铁路将实施和谐铁路建设战略,铁路迎来了高铁项目新一轮铁路建设。铁路部门是我国的用地大户,现有和规划建设的铁路不可避免地要占用相当数量的国土资源,特别是宝贵的耕地。除涉及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以外,其他铁路用地,应当在坚持严格按照国家土地部门批准的用途管制的原则下,按《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铁路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3号),加大力度盘活铁路用地资源,鼓励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文件要求支持铁路车站及线路用地综合开发。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其原铁路生产经营性划拨用地,可采取授权经营方式配置,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依法盘活利用。鼓励铁路创新节地技术,对现有的铁路建设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进行综上所述合开发。地方政府要支持铁路进行车站及线路用地一体规划,按照市场化、集约化原则实施综合开发,经开发收益支持铁路发展。这就为盘活铁路划拨用地,综合开发铁路用地明确了提供了依据和政策支持。实行科学规范的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就能为这些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为铁路工程建设和盘活铁路用地,合理开发利用铁路用地提供准确的资料和分析数据。

5.铁路用地地籍管理也是落实《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重要保证

2005年4月1日《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又在铁路线路一定区域内设置了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技术角度和涉及铁路用地权属边界与铁路安全保护区边界出现的不一致时都是铁路地籍管理工作研究的问题。虽然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不涉及铁路权属问题,但《条例》规定在铁路用地能满足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划定要求的情况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划定由铁路管理机构决定。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在铁路征地时,地方政府已对铁路用地进行了审批,对铁路建设用地及安全保护的需要已经审核同意。所以,在地方政府已经批准的铁路用地范围内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可以不再由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审批。相反就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可见为了更好地协调处理好铁路用地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关系,铁路用地权属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铁路用地地籍管理也是贯彻落实《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土地管理法》 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修订 1999年

2.《铁路法》 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1991年

3.《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2005年

篇(4)

【关键词】地籍测绘;作用;土地开发整理;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缓解可持续发展受有限土地资源的制约,集约节约用地成为我国土地开发利用的一大挑战。因此城市的规划建设也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项目,而地籍测绘是获取土地信息,进行土地规划、房地产建设规划等建设规划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与地方土地相关管理部门对土地开发利用状况进行监管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使得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以下本文就将通过介绍地籍测绘的相关概念来指出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对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所用到的地籍测绘技术进行分析,以便具体分析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1 地籍测绘的相关概念

地籍测绘是一种测绘工作,这种测绘工作对土地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的测定,并把土地地块及地块附着物的地理位置、权属关系、面积大小和利用情况等要素在图纸上进行精确的绘制并记录在专门的表册中。将测绘到的土地信息整理成由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组成的数据集、地籍图和地籍册等信息形成地籍数据库,从而服务于土地开发整理,这就是地籍测绘的成果。地籍测绘对土地要素如土地形状、面积、数量、位置等要素所进行一系列测量,并根据测量出来的土地信息对土地面积进行计算,来获取土地信息。即地籍数据库需地籍测绘提供时时数据作为支撑,地籍数据具有国家基本图的特性,只能对所观察与测量的土地的地籍要素与地形要素进行表示,能够直观地表达出自然或人造的地貌景观或地物,用标识符将对应地籍空间要素属性进行有限的表达。

2 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所用到的地籍测绘技术

2.1 传统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全站仪智能化成为现实,在测绘工作中,计算机与绘图软件成为地籍测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大大节约了测绘时间、资金与人力资源,并且提高了测量质量与测绘效率,有助于数字化测绘的普及与测绘管理。传统测绘技术的优点是利用全站仪与数字测绘地籍图来缩短获取土地信息的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使得成果精度更加确切,传统的绘图工艺环节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使得劳动强度下降,有利于测绘工作的规模化发展,土地的权属调查与土地测量同时进行,及时解决有争议的权属界线,保证地籍测绘工作的正常进行。传统测绘技术的缺点是在地籍测绘过程中对人力物力的需求比较大、工程耗费时间长、仪器较为昂贵,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在大型工程、高精度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与工作效率突出,但是在小型工程中由于小型工程对土地的测量精度要求较低,且投入资金较少,测绘人员短缺等,使得传统测绘技术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2 GPS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地籍测量时要根据地籍测量所需要的要求来采集数据,所采集的数据为地块的地理坐标数据与土地权属关系、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地属性数据。在测量地物的同时,仔细填写野外记录表。GPS技术应用操作比较简便,并且GPS接收机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处于不断地改进之中,自动化程度较高,使得野外工作人员的测量劳动量减少,劳动强度得到了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节约了人力费用。GPS接收机的三维系统更加精确,全天候作业,定位精度较高,在测站间无需通视,即使是没有现成基准控制点的遥远地区,GPS接收机也能进行不受人自身视线限制的精确定位以及高精度的定位计算,节约了建造大量标志物的费用,缩短了野外测量的时间,野外测量人员数量也得到减少,因此测量成本大大降低,人力物力资源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在利用GPS技术进行测绘工作时,决定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不再是控制网几何图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自由布设。但是GPS技术在测量中也有它的局限性,当测量地区的建筑物密度过大时,卫星信号会被一些建筑物或树木遮挡,使得GPS接收器接收的卫星数量不足,从而无法正常工作,使得测量精度降低。在相对开阔要利用全站仪、GPS控制成果对该地区设置的控制点进行解算并对结果进行处理,在细部测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对GPS技术的缺陷进行了弥补。但是这种方法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测量仪器也较昂贵。[2]

2.3 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籍测绘对土地的开发整理也有着重大意义。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土地利用状态的变化,使得相关工作人员高效获取相关信息并展开工作,相对于传统的野外观测与测量,遥感技术观测范围更加广泛,并且可以对面积较大的地区进行重复观测,及时观察测量对象位于偏远地区,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同样能够进行观测,而且不受天气、光线与时间的限制。航空遥感的数据精度高,主要应用在紧急任务中,而航天遥感不但成本比航空遥感低,提供的数据范围也更大,是遥感数据获取的最主要方式。遥感技术的缺点是地理坐标的边界的变化不明显不能主动监测土地信息的变化,面积测量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获取与更新数据的速度慢,使得工作效率较低且测绘结果误差加大,将人力资源、资金白白浪费,达不到理想效果。[3]

2.4 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的精确度较高,分辨率质量高,利用摄影测量技术绘制的地籍图质量较高,使得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实时更新测量地区的测绘数据,且不受天气变化和季节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利用摄影测量的方法进行地籍图测绘可以实现自动化快速成图,速度较快,质量较高。但是摄影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地面摄影与航空摄影是摄影测量的两个基本方面,地面摄影测量过程中后景可能被前景所屏蔽,在航空摄影测量中,由机不能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使得航空摄影机的具置不确定。

3 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地籍测绘的作用贯穿整个土地开发整理过程。在土地开发整理前期,要明确土地各项属性的信息,比如土地面积大小、边界、利用状况等,从而对如何有效利用该土地资源做出详细的合理规划,使得后期的土地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在对土地的利用现状与权属关系进行调查后,对调查结果进行补充修改来完善地籍图,将地籍测绘信息完善到地籍数据库,使地籍测绘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土地开发整理过程,避免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出现大的施工问题,避免因土地权属关系产生纠纷。

4 总结

利用地籍测绘技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仔细调查,形成的地籍数据库是土地开发整理的基础,作为土地开发分析的数据源。地籍数据库为土地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土地基础数据,分析的相关信息是土地合理规划建设的质量保证。对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登记制度,满足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智涛.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特点及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

篇(5)

文章通过介绍GPS RTK测绘技术及基本原理,对GPS RTK的测量精度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了GPS 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籍测绘应用、测绘的技术、地形图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地籍测绘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加广泛。除了可以进行城市土地地籍测绘外,还可以进行公路GIS和监测大桥变形、地形测量等工作,并根据人们的需要对各种不同比例尺度的地形图进行测绘。

一、GPS-RTK测绘技术的介绍与原理

1、GPS-RTK测绘技术的基本介绍

全球定位系统(GPS)载波相位差分(RTK)技术属于一种用来测绘地籍的重要技术,其结合了全球定位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以及载波相位差分技术,通过以WGS-84的坐标作为动态测绘的侧准点,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接受与传输数据,同时也是作为软件系统地集成设备。GPS-RTK技术包括两种测绘方法,一种是无投影、无转换方法,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接收机的利用来接收位于基准站以及流动站之间的坐标的信息,然后把所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数学模型,该种方法要求一定要有一定数量的已知点;另一种是设置参数方法,该种方法是把静态观测到的坐标信息以及地方坐标的信息键入手薄当中,在进行转换,计算出转换的参数,该种方法要求必须在已知点上建设基准站,还要对观测后的已知点进行检核。

2、GPS-RTK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应用,首先要把全球定位系统的棘手设备UN挂在固定的基准站里,进行卫星观测,同时把所观测大数据传输到流动站。流动站在接受到信号之后,会对所接受的数据进行定位计算,得出三维坐标以及其精度。由此可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主要重用在于准确定位,并且有效的减少了信号发送设备与信号接收设备之间的误差,因此采用GPS-RTK测绘技术来进行地籍测绘可以提高测绘结果的精确度。

GPS-RTK测绘技术的基准站包括两种:单个基准站(固定站)以及单个或者多个的流动站(用户观测站)。单个基准站主要是安装在已知点上进行连续的观测,中间没有任何物体的遮挡,而且要求周围的高压线与基准站的距离必须在50米以上,并且不能在附近设置对信号产生干扰的物体,以及在基准站位置200米以内的范围不可以存在强电磁波干扰的发射源。流动站的观测UN挂在待测点的位置上,其和基准站接受信号的时间是同一个时间。基准站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是利用无线电传输设备,在流动站接顺到信号之后会对和全球定位系统的观测值的实时差分平差进行处理。

二、GPS-RTK测绘技术的精度与方法

1、GPS-RTK测绘技术的精度

GPS-RTK测绘技术经过求差法的计算之后,其大幅度的降低了由于数据误差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其测绘的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别。经过许多工程的实践经验证明,该种技术的测绘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别。另一方面在GPS-RTK平面精度方面,当数据链信号接收的半径不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那么其测绘的结果难以在所接收的半径内都保持高精确度,由此可见这样所造成的误差也是极为严重的,不可取。在GPS-RTK高程测绘精度方面,如果卫星的数目达到6颗的时候,其所得到的标准差也会显著变大,这对于精确度的判断也是具有比较大的影响的。综上所述可见,GPS-RTK地籍测绘技术的高精度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了基线的结算精度、坐标系转换的精度以及基准站的点位精度等等。

2、GPS-RTK测绘技术的方法

在进行地籍测绘的过程中,难免存在障碍物影响到信号的传输与接受,所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载波相位差分的共同应用方可实现地籍测绘工作的高质量以及高精度。把流动站的接收机天线安装在中杆上,对地形进行详细的考察,根据其具体的特点来进行地籍测绘。在采集碎部点的时候,必须对现场的地形进行草图观测,记录下观测点。对于障碍物区域之外的地方设置好图跟点,并在草图中标注好所测量到的坐标。另外,应当把测点连线起来,把补测定区的图形用作底图,从而在系统中形成完整的测图文件,并对该文件进行修改标注以及整理成地形图。

三、GPS-RTK测绘技术的应用

1、合适基准点的选取与搭建,以及外业数据的采集。

传输数据成为GPS-RTK地籍测绘技术的关键点,必须重视对合适基准点的选取与搭建工作,通常对于基准点的位置都选择在交通方便以及地理位置较高的地方,最好搭建在顶部的位置,如此一来便可以实现对差分信号的传播,而且还能够避免受到电磁场的干扰;其二,对于电台发射线高度的要求必须超过50米,同时在控制高度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空洞区域的存在,由此可见架设天线的最佳位置是在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的北面,以此避免丢失数据以及减少多路径所带来的影响,必须同时满足基准站不受到障碍物的干扰以及接受到电台的信号。目前,所采用的载波相位差分数据连发射击的频率在UHF频率段中,所以在功率得到确定之后可以通过加大天线的高度来确定发射的距离,一般这个距离要求在10千米内。

2、对内部作业以及载波相位差分定位精度进行分析。

经过外部作业之后,其所测量到的数据都是通过专门的数据文件保存的,不能够通过其他的软件直接选用。若需要输入测量点,就必须进行格式的转换,并与外部作业的彩图进行结合,利用规定的软件来完成内部的作业以获得图形的信息,然后进行制作。任意选择测定区域内的一个区域通过全站仪测量技术对其坐标进行测量,所得到的结果和GPSRTK技术所测出的结果相比,其差值属于厘米级。由此可见该项地籍测绘技术的测量结果精确度可以满足地籍测绘精确度的要求。

结语

地籍测绘是获取地籍信息的重要手段,基础地籍测绘工作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土地权属界限测量、土地碎部测量、土地变更测量等。GPS测量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籍测绘工作的进步,不仅使地籍测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也大大提高了地籍测绘的工作效率、拓广了地籍测绘的服务范围。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RTK;GPS;地籍及地形测绘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空间数据搜集的需求,GPS技术以及RTK技术在土地测绘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不但能够更好地实现测量数据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同时还能提升土地测绘的整体水平。

一、GPS技术以及RTK技术的工作机制

1、GPS技术以及RTK技术的认识

GPS技术以及RTK技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就出现了,其主要是利用观测量以及差分观测值作为原则。其基本的工作机制是:在需要进行测量的地区,根据划定的坐标设置基准站接收装置,利用GPS卫星进行持续跟踪观测,在通过数据调试之后,利用无线电传输设备,把监测站坐标,观测值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传输出去。流动站接收装置在监测点上追踪GPS信号,通过无线电传输机器,传受来自基准站传输的有用信息。一旦流动站完成初步的工作之后,控制器就会按照相对定位原理,快速的核算出监测点的三维坐标以及数据精度,另外还会将结果进行及时的保存,方便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2、GPS技术以及RTK技术的优势

首先,可以减少土地测绘工作中的通视条件。一般情况下,在对土地进行测绘过程中,必须要求任何一个观察站相互之间可以进行通视,以此来实现最佳的测量的效果。但是GPS技术以及RTK技术就不需要这样繁琐的程序,其仅仅只需按照卫星定位系统,来计算和确认每一个观察站的详细位置,这样就可以进行科学有效的测绘,从而降低在具体测绘中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另外也能够使土地测绘工作变得更加的方便灵活;其次,和传统的土地测绘技术相比而言,GPS技术以及RTK技术的定位精度更高,更准确,进而可以确保收集到的数据的可靠性;再其次操作更加的简单,当前,GPS技术以及RTK技术智能化程度非常高,在进行土地测绘工作时,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只需要根据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的高度,以及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等方面的数据,其他方面的测绘工作主要由设备来进行自动完成,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工作成本费用,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终确保测绘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最后持续性工作,之前因为受到技术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测绘工作都是主要由人工操作来完成,很难实现24小时的全天候工作,但是GPS技术以及RTK技术就能够有效的满足这一要求,使用设备可以在任何地点以及时间内进行不间断的测绘工作,通常也不受到天气情况的干扰,保障收集到的数据的真实可靠性[1]。

二、GPS技术以及RTK技术的具体应用

1、传统地形测量

一般情况下,传统地形测量主要是为城市,以及不同工程等方面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其目的在于符合不同经济建设方面的需求。通常的传统地形测图都是按照已知点加密图根控制点,接着在已知点上使用经纬仪测图法测绘地形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采用全站仪手段,通过测图软件绘制地形图。然而这些方法都必须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和条件,同时必须经过多人的通力协作才能共同完成。然而使用GPS技术以及RTK技术进行测绘时,一般只需要一人拿着仪器在需要测量的地区的碎部点停留片刻时间,然后输入特征编码,利用电子手簿,在点位精度满足标准的情形下,将该地区的地形地物点位测定后,回到实验室,通过专门的测图软件就能够拿到所需要的地形结构示意图。而且使用GPS技术以及RTK技术进行测定点位时,一般不需要进行点间通视,单个人员就可以完成操作程序,从而有效的提升测绘的工作效率[2]。

2、地籍以及房地产测绘

地籍以及房地产测绘的主要目的在于科学准确的测定土地地权属界的区域,另外测绘房产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从而计算出土地以及房地产的总面积。在地籍以及房地产测绘中应用GPS技术以及RTK技术,可以非常及时有效的测定出一些地点具置,同时能够达到厘米级的精度。把GPS取得的数据经过技术处理之后,直接传输到电子

地图系统中,就可以迅速精确地取得地籍和房地产图。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影响GPS卫星信号的隐蔽地区,可以尽量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等其他一些测量工具,使用解析法进行全面详细的测量。

在对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GPS技术以及RTK技术能够对界桩位置进行监测,从而明确土地使用界限地域,核算实际土地面积。通过GPS技术以及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其实就是建立坐标,对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进行量算,通常都是按照GPS软件中的面积核算性能进行检验计算的。其目的就是能够降低传统解析法放样的繁杂,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整体工作进行单一化处理。另外在进行土地动态检测中,一般的动态野外检测对、是主要使用简单的补测方法。通常使用钢尺用距离交会,和一些其他的方法。相对于一些目标范围过大的区域使用平板仪进行补测。但是这种传统的手段工作效率非常之慢,很难及时的完成预期的目标。 但是使用GPS技术以及RTK技术进行动态检测,就可以提升检测的整体速度以及精度,不但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够节约工作时间,从而确保实时动态监测,了解土地利用状况的真实性[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具体分析GPS以及RTK技术的运作机制,详细阐述GPS技术以及RTK技术在传统地形,地籍以及房产测绘中的具体应用,使该项技术能够更好的进行良好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立忠.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2,1(23):127.

篇(7)

关键词:地籍测量土地开发 应用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发环境、利用资源和整合自然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应用是这一需求在土地工作的具体体现,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合理应用用测绘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利用其基础性作用,而且可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过程的科学管理,也可以在现实中缓解整个社会对土地粗放型对土地的需求。

1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和现状

1.1土地开发整理是保障各项建设用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快农村产业化调整,保障经济建设用地,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2当前,我国各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部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存在测绘成果质量不符合测量规范要求,甚至伪造测绘成果、虚报测量数据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健康发展,尤其是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管理工作。

1.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各个时期都会贯穿着测绘技术的应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前期要对整个整理项目区内的地形地貌测绘、最终形成一张地形图,为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底图,保证规划决策的准确性。

2地籍测量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2.1主要服务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前期和后期。对一些不规则的界线进行裁弯取直,要求在项目前期进行详细的地籍测量,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提供准确的权属界线和各种地类界线(包括地块界)的平面位置和面积。地籍图,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和补测、修测后编绘的。详细的地籍调查和地籍测绘,必须让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甚至是四邻参加,取得他们的确认、签字,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2.2工程的前期决策。在这一阶段,对项目区地形地貌,旧村复垦、旧城改造涉及的搬迁人口以及损失评估,旧城镇的地下管线、道路,土地开发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的详细数据描述,其范围内的农业基础设施、林地、坟墓的分布、面积等方面的信息,在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

2.3工程的设计阶段。这些涉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对比分析、建设计划的审查审批、前期工程方案的优劣判断、工程概(预)算的准确性、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分别为环境管理部门、工程设计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等提供不同的属性信息,供其决策、协调,作出最准确的反应。

2.4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这一阶段的测绘数据是工程项目的成果图,其测量成果一般就作为工程项目及各管理部门的存档及管理资料,较中期而言,必须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3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绘技术应用要求

3.1勘测图。土地开发整理所使用的勘测图,是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为完成这项工作,有条件的,须在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测区基本控制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密来满足测图需要。

3.2高程控制。一般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若高程点分部比较合理,这样既可以满足高程控制的需要又可以减少工作量。如有特殊要求或曲面拟合达不到精度要求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如果区域较大,高差大,可以分区域选择校正点。

3.3权属调查。一般按1:500或更大比例尺测图时,可以待测量结束时再调查,但1:2000或更小比例尺测图时必须实地进行实测,对界址点一般采取RTK的方法进行测量,最终形成界址点成果表。

3.4碎部测量及地形加密。用RTK测量时,每天作业前必须检查各参数,并且测量一个控制点作为检核。RTK测不到的地方采用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测量时应注意测站检查,确保测站设置正确。测量中要加密拟规划建设的沟渠沿线、拟增加和改建道路沿线两侧、土地平整区域的高程点,以达到计算土方量的要求。

3.5勘测与变更调查。土地登记相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由于土地地块改变和归并,势必会涉及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地上他项权力的调整。因此,勘测与变更调查.土地登记如何结合起来,是完成开发整理任务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4 结束语

从土地开发整理测绘的总体作用及服务对象来分析,其核心性质还是地形测绘,包括大量地形、地貌、地物等要素的测绘。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预算及施工放样的要求,土地开发整理的地形测绘内容应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张奇;白易;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测制工程标准研究[J];测绘标准化;2009年01期

[2] 张晶;浅谈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