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9 11:00: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

篇(1)

一、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知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觉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二、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隐含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要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并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纳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深入浅,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知)、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又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为,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堂延伸阅读,教师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刘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篇(2)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二、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为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 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五、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篇(3)

【关键词】背景 意义 现状 策略

课外延伸阅读是促进语文教学的一项具有重要作用的语文教学辅助手段,是随着社会变化和新课改要求逐渐推广开来的。研究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背景,发展意义,以及推行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展开课外延伸阅读教育的工作,有效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语文延伸阅读的提出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课本内容的相对固定性不能满足学生强大的求知欲望,新课改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语文教育和教学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阅读范围和必读书目。由于语文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为了广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未来的工作能力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的要求,开展语文课外延伸阅读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开展语文延伸阅读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只是通过课堂学习以及相应的题目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掌握语文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是教育教学方式的主体,但是毕竟范围有限,其拓展功能意义不大。而通过课外的大量阅读来实现语文阅读实践,不断增加语言的积累,掌握各种语言技巧与语言艺术,对于辅助主体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能力,增加学生知识都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兴趣,学生就不会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愿望,初中语文课文的选择安排虽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但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深入探究欲望。学生在课外阅读的选择上,喜欢看一些具有趣味性、探究性的书籍,喜欢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的小说,但是在选择上漫无目的,而各种课外书籍良莠不齐,学生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往往无所适从,兴趣反而会大大减少。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意义,调动生活中相关的各种艺术作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阅读欲望的不断生成,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欣赏能力。

2.促进语文实践的效果。课外延伸阅读有利于将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方法推而广之,运用到语文教学之外的文本阅读中去。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生活实践,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了阅读、分析、总结文本内容的能力,就要用课外的延伸阅读来对更加广泛的课外作品进行理解和欣赏,并通过这种课外延伸阅读的实践,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更好的理解课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课外读物推荐时,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推荐相关作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方向。比如,讲到课文《空城计》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诸葛亮智谋的了解,加深对司马懿多疑性格的认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全本的《三国演义》,由于原著较长,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诸葛亮与司马懿在军事斗智方面的相关章节,让学生通过课外的延伸阅读来理解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性格对比,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节选部分。

二、语文延伸阅读工作的进展情况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课外延伸阅读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足,问题突出表现在学校图书馆建设方面,由于图书馆图书陈旧,不能够与时俱进引进更多新书,所以也就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善,热衷于阅读网络上各种没有文学水平、没有社会生活基础的网络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书籍的影响,扭曲人格和价值取向,这就需要学校、教师、社会以及家长展开广泛的合作,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推进语文延伸阅读工作的策略

1.有效地联系学生家长,帮助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课堂的语文教学是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课外延伸阅读是对学生能力的拓展,通过课外阅读的延伸,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积极影响学生高尚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了让学生展开广泛的、健康的、具有效果的课外延伸阅读,学校教师要和家长展开课外的合作,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和氛围,比如,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增加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推展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通过学校图书馆、社会图书馆、书店、电子阅览图书、各种文学类报刊杂志的订阅等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力求质量高、花费少、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制定阅读计划。课外图书的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教师要根据课程进展情况以及学习目标计划,来制定相应的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根据课程的进展来完成针对课文安排的相关文本阅读。这需要教师控制好课外阅读的篇幅和数量,不要占用学生太多的课余时间,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不利于课外延伸阅读工作的展开。而且,教师还应根据这些课外阅读计划来建立相应的阅读效果监测和评价系统,比如通过短时间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对课外阅读篇目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谈一下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以及学习到的东西。另外还要注意将课外阅读计划与课程教学有效统一,安排合理的进度,让学生不会感到凌乱与无措。

3.制定推荐书目。推荐书目的制定有利于使学生的阅读有了一定的取向和范围,让学生觉得不会那么茫然,课外推荐阅读书目的制定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符合大纲要求和课程计划;推荐书籍具有一定的启迪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推荐书籍要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等。目前,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都根据初中生、高中生等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课外阅读数目,教师可以结合本校本地的实际,来对这些数目进行筛选或增添,将这些有助于学生成长和智力发展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而学校图书馆也应根据这些书目来建立相应的书架或丛书,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有利条件和阅读环境。

4.对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讲解工作。由于延伸阅读是在课后完成的,教师不可能即时为学生解答各种问题,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发扬质疑精神和探究精神,鼓励他们将课外延伸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师生一起展开讨论和研究,集思广益,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不仅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也可以实现教学相长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提高。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并不断学习,加强自己的相关文本阅读,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解答在延伸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总之,初中语文的延伸阅读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正确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成蕊.初中语文教学延伸阅读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陈丽云.中学语文延伸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5.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意义;现状分析

自古以来,教育家们就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翼,缺少一翼,阅读教学就不能起飞。只有两翼并举,阅读教学才能起飞,飞得高,飞得远。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

1.课外阅读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语文教学如果只是要求学生积累知识,就不能形成应有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形成,需要实践和反复历练,需要与社会声息相通,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深刻地揭示了语文学习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阅读教学,由于受到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限制,不能满足学生阅读实践和面向社会的要求。因此,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课内阅读引向广阔社会的扩展与延伸。

2.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是全体性、全面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从阅读来说,就是“自能读书”的能力,就是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有关阅读的知识,正需要到课外去演练,去大显身手,课外阅读就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其内容与课内理解课文有密切的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往往直接而明显。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主动求知和发展的广阔天地,学生在那里可以获得阅读的自由,从而得到主动的发展。所以课内课外阅读要同时抓,正所谓“课内得方法,课外得营养”。

3.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一大源泉。多读课外书籍,足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受其引导而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和求证,从而使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改变措施

笔者所教的学生80%来自农村和郊区,究竟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如何呢?笔者以四年级三个班11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有如下三方面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首先,需要教师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多年来的一个重要收获,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效率低效益差必须改革”已形成共识。语文教改出路何在?我们不能只把眼睛死盯住“课内”, 同时应把视线投向语文教学的“另一半”——课外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能经常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为21.4%,经常摘抄词语的学生为11.3%,老师对课外阅读的经常检查评价为“0”,很少检查评价为34.3%,没有检查评价为65.8%。不难发现: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是停留在“放羊”阶段,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更没有把它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为它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极其有限的。教师必须摆正“课内”“课外”两者的关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篇(5)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是多层面的,它要求在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展开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过程而互动的,因此教学过程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来说,他们知识的情感和学习的态度是处于积极取向还是消极取向,首先来自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课堂气氛民主、轻松、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才能使学生敢于自由地想,大胆的说,积极地问,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学生有误解,也要宽容引导,逐步使学生在这和谐的氛围中养成敢想、会想、敢说、敢问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才可能参与主动学习。

二、开设阅读课,提供阅读时间和空间

阅读教学的首要问题是学生阅读的量不足,因此开设专门的阅读课,该学生提供更多阅读课文的时间和空间,就很有必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诵读时间,达到书与我化,我与书化,书为我用。不要急于完成文本的细评细讲,关键是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和感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先读后教,给学生充裕的诵读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的目的。凡是学生自主读书能体会到的,教师重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复述、默读以及略读、浏览、精读。

具体做法是:针对学校一周六节语文课的安排,把每周的五节课用来完成教材任务,剩下一节专用做阅读课。每次轮到阅读课时,老师要提出本节阅读课的要求,事先告诉学生要达到怎样的阅读目的。首先,是阅读内容的选择。要求学生读适合自己的,情趣健康的作品,或是文学性强,有一定鉴赏价值的文章,从而使他们能感知语言,体味到文章的妙处;其次,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摘抄自己喜欢的内容,边读边写,使读写都得到全面训练;最后,在读完之后,要求学生谈读过的感受和体会,或写成读后感,全班进行交流。

这项举措坚持下去,学生一学期至少可以多读18篇课外文章,初中三年六个学期便可读到100篇,加上假期所读的文章和教材所选的180篇文章,一个学生三年的阅读量是非常可观的。到那时,何愁阅读能力提不高,作文写不出?况且,让学生自由阅读,能提高他们读书的积极性,不受教材、老师的限制,读自己喜欢的作品,陶醉在文学世界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注重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环,学会比较,才能体会到文章的异曲同工之妙。对教材所选的文章,学习与讲授时,教师可提前下发准备好的比较材料,从写法、内容、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加以比较。比如初中第一册课本中有白居易《卖炭翁》,在教学中,可与杜甫的《石壕吏》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叙事诗,都反映了唐朝社会的现实问题;再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1)分析卖炭翁与服役老妪这两个人物形象;(2)两诗如何通过叙事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3)找出两诗的细节描写,各表现了什么?比较的结果是,学生对《卖炭翁》和《石壕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他们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憎恨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进行比较阅读,学生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又是对他们阅读能力的训练,使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四、加强课外延伸,拓展学生语文知识

当前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很不乐观,由于学生的负担,家长在这方面的不理解,以及现在市场上言情、武侠等小说的泛滥,都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班里开展“人人捐一本好书”的活动,建立班级的“小图书库”。这些图书,可用用阅读课的教材,也可以在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平时,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多读书,读好书,让他们搞抄名言、格言,每天一句,并写出自己对名言的理解与体会。

通过以上措施,阅读就能天天存在,处处存在;再把课外延伸与课内教学联系起来,学生便可获得大量的阅读,对于培养和提高他们自学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篇(6)

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训练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素材。如何利用这些素材,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语文教学中值得探究的课题。本人在阅读教学中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兴趣是“爱学”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细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如《白杨礼赞》一文结尾就可以这样设疑:作者在第七段完成了白杨树形象的刻画,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按理文章可以结束了,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八、九段?这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会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学生主体。强化发散思维。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变以教币讲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学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色q设了这样一种教学结构:质疑导读――理解研读――感悟解读――创新多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数学的自主性。其次是改革教法,采用多种疗法,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性。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写到“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就戛然而止,此时可让学生对情节发展作适当的变化,编出发展题:于勒叔叔的事情是否故人知晓?小说并未交代。假如事情终于败露,情节会怎样?假如于勒真的发了财,又会怎样?假如船上的一幕是于勒与船长串演试探兄嫂的戏,情节又该怎样发展?以发展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去延续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此外,还有“多角度教学法”、“纵横比较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等,都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实现多向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注霞课外阅读。发展创新思维。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一一反馈拾遗――补偿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抓这一环节的训练中,我的具体做法是:1.提出目标要求,制定阅读计划。2.写好读书笔记,定期检查督促。3.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品位。如积累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分析阅读法、评价阅读法等。4.总结阅读成果,开展交流活动。由于课外阅读没有多少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想象余地和空间,更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是可以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这种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达到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的那种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学会自己阅读。

篇(7)

常见的阅读内容扩展方式有:从节选的课文扩展到整篇文章或整部作品;从读课文的引文到引文出处的全篇;从课文扩展到与课文内容类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从改定的课文到作者的未定稿,并比较未定稿同课文的异同;从课文扩展到阅读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从课文扩展到阅读课文作者的传记,对课文作者的作品的评论;从课文所写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某种景物、某个细节、某种写法甚至某句话、某个字,也可以扩展到阅读相关的作品等等。一般说来,扩展阅读的计划体系是根据课文的编排体系建立起来的,因此,教材的系统性、选文的典型性是课内阅读的前提,而作家、时代、国别、代表作品、相关作品及评论,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阅读的有效延伸,扩展到阅读教学中来。

一、从阅读的数量着手,利用多媒体实现扩展阅读。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可利用多媒体编制大量与当前课文紧密配合的课外阅读课件,提供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既有趣味性又符合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学习,增加阅读量。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又便于沟通课内课外阅读,同时加强了语文同其他学科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网络化、立体化、综合化。而且,可以在知识的相互比较、融合中,使学生开拓思路、闪出火花、涌现创意。

二、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开展小组阅读竞赛,实现扩展阅读。

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自己命名并列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每周的阅读自习课或午休时间,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星,每背诵十首古诗加一颗星等。学期末,给星星最多的学生以奖励。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引发了同学们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使“读好书,好读书”蔚然成风。

三、推荐阅读资料,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做读书笔记。

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读读中学生必读作品,提倡阅读时理理修辞、品品佳句、写写体会、谈谈感受、办办板报。教师既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作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在给学生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

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

要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面,由点到面地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

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