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1:00: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呼吸科的护理诊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临床病例讨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临床思维
我校近年来实行了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在学习了医学基础和临床基础课后,早期进入临床见习,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临床典型病例讨论这一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也成为临床实践中培养护理本科生进行病史采集、掌握相关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观察要点、制订切实可行及针对性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程序是事先选择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安排学生进行病史采集、相关体格检查,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护理观察要点,制订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师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就病史采集的完整性、相关阳性体征、临床护理观察重点、护理诊断和依据以及护理措施的制订等进行充分讨论,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在呼吸科临床见习带教中,通过病例讨论方法的实施,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她们观察病情、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互动学习效果。下面将我们呼吸科开展典型病例讨论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完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观察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等技能是一个护士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虽然护理本科生已经经过了诊断学及成人护理学的学习,但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正规性还较欠缺,造成采集病史简单粗略,阳性体征掌握不全,对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护理观察重点等不能详细、正确地进行描述。因此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其手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阳性体征的正确描述等,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严格地加以纠正。
呼吸科临床病例讨论选择的内容以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如COPD、肺炎、自发性气胸等。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临床症状特异性差、代偿能力强等特点,要求学生除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性。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如果仅知道三大临床表现,而不知道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临床表现的具体差异,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弄清了咳嗽时间的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与气候及季节的关系;痰液的性质特点是白色泡沫痰,还是黄脓痰、铁锈色痰;呼吸困难是吸入性的、呼出性的、还是混合性的等具体问题,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但各种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各有其具体特点,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护士利用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而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护理诊断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的一种逻辑方法。当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诊断时往往只考虑一两个症状即用所学的护理诊断往病人身上套,未进行详细分析,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拓展思路,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在给学生解惑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一次科学方法上的训练。二是虽然思路广了,想得多了,提了很多的护理措施,但缺乏针对性,不够深入、具体。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增强学生的信心。结合病例,针对学生的每一分析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引导,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如讨论COPD时,讨论的重点是临床表现、相关诱因、主要治疗、相关并发症、护理诊断及具体护理措施,我们要引导学生按下列思路进行思考:病人的发病过程如何病人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该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要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取得预期效果,护理上应采取哪些干预措施这位病人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怎样做好该病人的相关疾病宣教?从而起到以点带面,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过程,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具体的问诊方法,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次病例讨论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与病例相关的医学基础及临床护理知识,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上网查询相关护理论文等,归纳总结出关于具体疾病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全面查询相关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资料检索、逻辑分析的能力,培养她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减少她们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她们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归纳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病例讨论时,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她们先去想、先去讨论,然后教师再给予分析、补充、总结。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纠正和讲解才更能领会,才能掌握好重点内容,印象也会尤其深刻。学生由此学到的不只是一招一式,而是学会了举一反三。经过积累,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以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临床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培养了其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对病情的观察和实际处理能力,不失为一种将医学基础和临床初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47-0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近十余年来被国际公认的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于1969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山中、本间、谷本等提出[2]累及部位主要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突出表现为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临床上易与其他慢性气道疾病混淆。全球报道发病例数以日本最多,我国报道的病例数较少,目前尚属于少见病的范畴[3]。由于对此种疾病的认识不足,发病的最初诊断常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误诊率约占90% ,而诊断为DPB 的仅占10.0%左右[4]。近三年来,我院呼吸内科首次成功诊治5例DPB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诊治DPB患者5例,其中男3例,年龄分别43岁、46岁、59岁,女2例,年龄分别40岁、62岁。确诊标准符合(1)必须项目:①持续咳嗽、咳痰及活动时呼吸困难;②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既往史;③胸部CT见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影。(2)参考项目:①肺部听诊断续性湿罗音;②FEV1/FVC%低于70%以及低氧血症(PaO2
1.2 治疗及转归 5例病人均达到临床确诊条件,予阿奇霉素治疗7-10天后,咳嗽、咳痰症状好转,肺部湿罗音消失,遂予口服红霉素转门诊治疗。随访6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恢复正常给予停药。其中1例40岁女性病人停药3个月后复发,住院治疗及门诊上述治疗持续1年,病情稳定后停药。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DPB患者以40-50岁为发病高峰,当患者最初得知自己所患疾病诊断名称时,都感到陌生,心理紧张不安,对本病缺乏了解,急于知道疾病的相关知识。随着对本病了解的加深,了解到本病少见且病死率较高,又担心疾病预后不良,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焦虑、恐惧情绪十分突出。针对此情况,护士理解患者心情,及时告知患者此病最新研究进展,让患者知道随着红霉素疗法的应用,DPB的5年生存率已大大提高,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疾病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与患者家属联系,让家属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经以上护理措施后患者焦虑情绪显著降低,积极配合治疗。
2.2 药物治疗指导
长期低剂量红霉素疗法对DPB有显著疗效,不论痰中细菌种类,治疗DPB首选药物为红霉素。红霉素治疗DPB的作用机制并非是它的抗菌作用,而是因其抗炎、免疫调节、抑制过敏反应等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抑制黏液分泌,有效治疗此病。初期每日口服红霉素400mg或罗红霉素300mg,向患者讲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红霉素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肝功能异常等,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指导患者餐后服用,以降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告知用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本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
2.3 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DPB具有气道高分泌的特点,患者痰量较多,咳大量脓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将深部痰液咳出,鼓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2.4 纠正低氧血症,防治呼吸衰竭
由于本病特殊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易引起低氧血症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病情进展可导致Ⅱ型呼吸衰竭。采用低流量、低浓度吸氧,以免低氧血症出现或加重病情。轻度低氧血症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氧疗后低氧血症均可得到纠正。护士密切观察患者喘憋、咳痰、有无发绀等症状,监测血气分析指标,出现呼吸衰竭时,遵医嘱使用呼吸机改善通气。
2.5 慢性鼻窦炎的护理
5例病人均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表现为鼻塞、流鼻涕、嗅觉障碍、头痛等症状,指导患者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正确使用滴鼻剂,遵医嘱口服鼻渊舒等药物。
2.6 出院指导
在患者病情好转可以出院时,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强调按时、按量口服红霉素的必要性,嘱患者坚持服药。告知活动量应循序渐进增加,注意季节变化,定期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DPB的用药疗程长,长期服药易导致患者遵医行为下降,采取定期随访可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是否坚持服药。因此病人出院后,记录病情及联系方式,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各复诊1次,以后每年1次,发现患者到期未复诊,及时电话联系。
3 体会
在我国DPB尚属少见病的范畴,多数医护人员对此了解不多,但它是一种可控制的疾病,长期低剂量红霉素疗法可显著改善预后,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护理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DPB需长期口服红霉素治疗,长期用药患者的遵医行为下降,出院后定期随访非常重要。本组5例患者目前控制良好。我们认为,护理此类患者除对疾病症状加以护理外,更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锦芸,肖建宏,彭梅清,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6):780-781.
[2] 谭朴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89,9(3):123-127.
关键词: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心理干预
呼吸道疾病大多数需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方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镜检查也是呼吸道疾病诊断的必需检查之一,被广泛的运用于临床[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比较痛苦,其操作手段具有"侵入性",将细长的镜管经过患者的鼻或口置入患者的下呼吸道,从而观察呼吸道病变或者提取肺泡细胞进行活检观察,整个过程患者常会伴有恐惧感、心理焦虑等心理情绪[2]。本文选取我科80例患者进行观察,检查前对患者进行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收治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焦虑评分均>70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男55例,女25例,患者平均年龄(56.43±10.37)岁,所纳入患者标准:①认知功能良好,无精神疾病;②积极配合检查,无心、肾、肝严重疾病;③社会认可度良好,家庭和谐,无严重的经济困难;④家属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1.2护理方法 在镜检查1 w前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日常的住院护理,包括给药、饮食指导、卫生指引、病房消毒、和蔼的心理安慰。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认知疗法:识别自动思维,护理人员采用提问、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找出患者导致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识别认知性错误,护士记录患者的自动性思维,然后帮助来访者归纳出它们的一般规律;真实性检验,鼓励患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使之认识到原有观念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并自觉纠正;减少焦虑。具体操作步骤,放松训练:①向患者讲解镜检查的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在检查时如何更好的配合,以便让患者全方面了解镜检查内容,消除无知恐惧心理;②呼吸放松训练护理:教会患者做深呼吸放松做法,正确引导消除焦虑的呼吸方法,标准为:在深呼吸时,双手叉腰,吸气时双肩不能抬起,20 min/d;③精神护理:鼓励患者闭上眼睛30 min/d,想起以往美好的事情,集中精神回忆,分散对镜检查的注意力。检查前30min评定SAS评分。SAS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3]。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处理数据,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取P
2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焦虑变化情况,见表1。
3讨论
认知疗法,医学上也称之为认知行为治疗,起源于上世纪60~8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患者对事物的认知、对人对事的看法从而改变自身对疾病的态度,以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3]。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方式,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谷朝晖等人认为该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负刺激反应,提高患者对检查过程的依从性,有助于医生更好的进行治疗和检查[3]。经过有计划、有规律的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加强对自身注意力的控制,调整呼吸,在遇到检查问题的时候更好配合医生,说明原因,避免因紧张原因造成对自身的伤害,现代医学也证明,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不仅对患者有帮助,对正常的焦虑紧张者进行干预后也可减轻其心理紧张感,提高其自信度。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慢性咳嗽、咳血、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阴影、食管癌侵犯支气管、支气管肿瘤等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检查,是呼吸科常用的检查设备,但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导致痉挛、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该检查会引起患者心理紧张。本文选择西京医院呼吸科80例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且焦虑程度严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进行了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从干预1周的数据可以看出,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焦虑明显减轻,说明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是可行的,对减轻患者焦虑十分有利。
总之,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干预对减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焦虑是有帮助的,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镜学组.纤维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 (3):134
一. 急救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护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护理措施 。患者如伴有呼吸道阻塞以至窒息,应迅速解开伤员的领带、衣扣,及时清理口咽部、鼻部的分泌物[3]、呕吐物、血凝块等,将头偏向~侧,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有舌后坠者放置口咽管,口咽管开放呼吸道的方法是除了气管插管外开放气道的最好方法 。使用时抬起患者下颌角,沿着舌弓和腭部之间的自然缝隙一直进入会咽的气管开口处,此时可感到患者呼吸气流通畅。对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患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术[4],以缓解患者缺氧状态。
2.休克的护理措施 患者因神经系统受强烈刺激、失血或失液大量活性物质释放引起休克,且休克为损伤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创伤患者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容量,在低血容量的基础上,有可能会引起心肌缺血性损害、心功能损害等新的损伤[5]。因此,对有休克早期症状或休克者,使用12#带壶留置静脉穿刺针,快速建立2~3条有效静脉输液通路;根据医嘱快速输血和输入平衡盐溶液[6]。(2)取仰卧中凹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经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6~8 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呼吸困难者,应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7]。(3)保暖:保暖对休克病人十分重要,因冷刺激可使患者出现寒战、肌肉紧张,皮肤血管强烈收缩,体内耗氧量急剧增高,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极度收缩,血液灌流量显著减少[8]。
3.术前准备? 绝大部分内脏损伤需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在密切观察和积极抢救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备皮、导尿、留置胃管[9]。可按医嘱术前行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及术前用药,做好交叉配血试验。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手术。通知手术室麻醉科作好相应的准备,护送病人进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详细的交接。
二. 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全身情况 每隔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皮肤黏膜色泽、末梢循环、体温、尿量。做好特护记录,及时报告。当心率增快,脉压差减小,则提示腹腔内出血的可能[10],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表情淡漠、烦躁不安、脉细弱、血压下降提示休克的可能。诊断性腹穿是简单、安全、迅速且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对腹腔内脏器损伤的诊断尤为重要[11]。
2.密切观察腹部情况? 每30 min检查1次腹部体征,注意腹膜刺激征的程度和范围的改变。护士除详细了解受伤史和伤后病情变化外,还须严密观察腹部情况,以助早期诊治。腹部损伤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很容易漏诊,如不仔细观察、早期确定内脏是否受损很可能贻误手术时机而导致严重后果。但有时注意过分剖腹探查使阴性剖腹探查率增高[12]。通常情况下,空腔脏器破裂时,腹痛为主要表现,伴恶心、呕吐、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实质脏器破裂早期可出现出血性休克,可伴腹胀和移动性浊音[13]。如膈面腹膜刺激征明显者提示上腹部脏器、肝脾损伤的可能性较大;若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者,胃肠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如伴有排尿困难、血尿者,泌尿系损伤的可能性较大。严重腹壁挫伤、消化道破裂致消化液外漏,腹痛一般比较明显,单纯的实质脏器损伤腹痛通常不明显,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况且有的患者因肋骨骨折疼痛显著而掩盖了脾破裂的早期症状;有的胸部损伤可因呼吸困难显著掩盖了腹部损伤的症状;有的入院时无明显临床表现,几天后突现休克[14]。
3. 观察期间为避免加重病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为避免掩盖病情,一般不使用吗啡类镇痛剂;因腹部损伤患者可能有胃肠穿孔或肠麻痹,故诊断未明确前应绝对禁食、禁水和禁灌肠,以防肠内容物漏出增加并加重腹痛和病情。
4.密切重视复合伤的观察护理 复合伤病人诊治中不可因注意力集中到损伤比较明确的部位,忽视了其它部位的检查和观察。还应观察有否其他部位损伤,通过全面、细,转自致的病情观察,协助医生明确诊断,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治愈率,如意识到有可能多脏器复合伤,病情危急,立即报告医生。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立即进行手术治疗:①血压持续性降低,休克症状无缓解;②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③腹穿或灌洗阳性;④腹腔有游离气体。
三.术后护理
1.卧位应根据麻醉的方式来决定卧位,生命体征平稳遵医嘱给予半卧位[15],以利腹腔引流,改善病人呼吸状况,减轻腹部肌肉张力有利于伤口愈合,有利于腹腔引流。定时监测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生命体征,必要时记录出入量,观察病情恢复变化,早期如发现并发症,立即以处理。
2.饮食继续 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根据病情需要输血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的需要,待肠功能恢复后,可拔除胃管,遵医嘱进易消化富营养流质饮食;如无腹痛、腹胀等,2~3天可依病情逐渐改为半流食[16]。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宜。
3.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受压、扭曲、滑脱,保持引流通畅、充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必要时留置2条引流管,并行腹腔冲洗。如内脏出血而置引流管者,术后48h内渗血逐渐减少则可拔管。引流管如有阻塞现象,可用少量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更换引流管,每日记录引流量,每日更换引流袋[17]。
4. 观察患者体温,术后3d内患者体温在38℃以不需处理[18], 若超过38℃并伴有畏寒、发热时应考虑腹腔内感染。发热患者应注意 口腔与皮肤护理,高热时要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 。
5. 及时给予镇静、止痛剂,减轻患者不适,保证病人休息。术后勤翻身,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促进术后恢复,防止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 同时瞩病人经常活动下肢,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19]。
6. 遵医嘱给于抗感染药物治疗,并补充适量液体和电解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20]。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我院护理质控组检查的危重患者490例,均符合危重患者标准。其中重症医学科84例,心血管内科77例,神经内科69例,呼吸内科65例,神经外科39例,骨科30例,消化科28例,肿瘤科23例,妇产科18例,肾内科18例,普外科8例,儿科8例,泌尿外科5例,内分泌科5例,心胸外科4例,职业病科4例,五官科2例,结核科2例,中医科1例。同期我院在编护理人员483名,其中重症医学科22名,心血管内科29名,神经内科21名,呼吸内科22名,神经外科12名,骨科24名,消化科11名,肿瘤科13名,妇产科28名,。肾内科21名,普外科18名,儿科13名,泌尿外科10名,内分泌科17名,心胸外科11名,职业病科8名,五官科9名,结核科7名,中医科11名。
1.2方法①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标准为90分。质量标准要点包括:规章制度20分、基础护理2O分、病情观察2O分、护理记录10分、仪器有效使用10分、危重患者护士“八知道”10分、护士长管理1O分。②护理部设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护理质控检查组,其中一组具体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质控检查,每月对检查考核结果进行评分,汇总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以护理质量简报形式对存在的护理安全、质量问题及上月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并召开护理安全质量分析会,对重点问题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措施,积极整改。
2护理质量问题分析
2.1基本护理部加护病房,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系内科,肿瘤科,内科,职业,“三短六根清净”(短头发,指甲,短的心血管,呼吸内科,短胡须,口腔清洁,干净整洁的头发,皮肤和清洁,干净清洁会阴,)不符合要求。内科呼吸内科,骨科的,神经外科,职业病房环境不干净,堆放的东西多了,床单位不干净,有污渍。内科呼吸内科,系内科,普外科,肾脏病人安全措施缺乏,如高风险的患者没有使用空气床垫,导管固定。内科妇产科,内科,系部,心血管神经基础护理是不完整的,基本的护理措施不到位,陪伴人员管理不到位。
2.2观察评价内容重症医学系内科,神经外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系内科,心血管,神经系统,肾系内科,五官科患者入院是不完美的,如皮肤评估,观察生命体征,特别观察,病情变化未及时向医生报告。
2.3内分泌学,妇产科护理记录,呼吸道,内科温度单个项目不完整的内科心血管系系,不能修改规格,生命体征测量后记录不及时。缺乏记录,泌尿外科,心血管疾病,重症监护,对病情观察不完整的描述,缺乏连续性,临时处置没有相应的记录骨科内科医学系内科的单一内涵肾系。内科,内科,内科秩序门楣柱,柱底心血管系呼吸科填写不完整,处理订单后签名不及时。
2.4仪器和有效利用内科呼吸科,ICU显示器表面不干净,用观察不到位,没有血压,血氧记录显示。
2.5危重病人的护士被称为“八ICU,内科呼吸科,内科,内科,内科心血管神经消化系,泌尿外科,内科,普外科儿科系,肾结核科护士在危重病人:”八知道“(基本信息,诊断,疾病,患者的阳性体征和积极的指标,关键点,护理专科用药和预防并发症的主要目的,常见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掌握较差的情况。
2.6法规,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床边内容的内科心血管部门是不全面的。神经外科,妇产科,普外科,心胸外科床头卡的内容和建议处不匹配,分级护理标识不准确的。部普外科肿瘤学系,健康教育不到位。在ICU,内科输液瓶神经内科是没有标记的开盘时间,签名不及时输液吊钩。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无需校准膜导尿管留置时间。内科妇产科行政命令的心血管科,签名后,不及时,不输血单护士签名。肿瘤导尿管,尿袋标签不清晰。
3对策
3.1加强护理管理部每周至少2次,所有的危重病人护理和护士长的管理在护理工作情况,评论对危重病人,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全面提高护理危重病人的质量。护士长应是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明确责任,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护士每天不少于2次的患者重症监护质量检测,订单的准确执行,在护理观察,护理措施,护理记录,急救物资,设备管理,安全防护,交接和加强监管等方面,评估,纳入考核范围。护理危重病人是一个非常重要和严肃的工作,护理人员护士在长安排名高资历,经验,负责危重病人的护理。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情况,患者的诊断,疾病,阳性体征,阳性发现,分,护理专业用药,客观,并发症的预防,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全面,全过程,连续的护理。加强护理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院两级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护理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控和管理:护理人员监控(新转让,刚毕业的,实践中,有护士监测病人(患者)的情绪和想法,新的医院,危重,大手术);实时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夜班);护理操作监控(准备输液,输血,过敏试验,术前),提高护理技能,规范护理操作,强化责任,规避风险。
3.2实施核心系统的关键核心系统的实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管理制度,如值班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病人,医疗记录系统编写标准和管理制度,护士患沟通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危重病人床边交接手续,提高了换挡品质,强化责任意识,从病人的生命体征床头交接,意识,瞳孔,全身皮肤的完整性,各种导管关闭扭曲堵塞,患者的评价,交接记录中的心理状态。双方移位到内容审批,在床头交接记录双签名将这两个。关键的是,操作,实施特殊的病人陪同考察护送到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高度重视病人的安全保护,患者冷敷,用特殊的护理措施约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宣传,告知,密切观察到位。昏迷,烦躁不安,老年患者,一个专门机构,以防止坠床,拔管,不良事件。加强身份识别,昏迷,手术的实施,新生儿特殊的患者应使用手腕。
3.3培训部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的性能,操作方法,设备,并填写检查记录。观察仪器的性能的护士状况良好,没有报警,数据是可靠的工作,一旦报警,检查,如果发现有异常的参数,与医生及时沟通,耐心赢得了最佳抢救时间。护理文件作为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由护士在住院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活动和文本数据的其他内容,各种记录,以达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规范。认真学习“记录书写标准”的组织护理人员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理人员熟悉规范的要求,加强临床专业知识,观察能力,指导下写作能力的训练,在“记录书写标准”,不断提高护理记录质量。
3.4提供优质的服务单元,干净,安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医务人员不谈论病人在床上,以避免噪音。在家访时,要注意换位的宣传,可以让家庭成员都能理解并配合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早上好,晚上护理病房,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清新,温度,湿度,物品放入有序,没有多余的物品。护士护理服务,根据病人的自我保健护理的能力和水平,以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查房更加活跃,与患者沟通,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护理人员,适时观察危重病人,提高病人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急性喉梗阻;畅通气道;急救护理
急性喉梗阻是喉部或邻近组织的病变致喉腔急性变窄或阻塞而引起的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综合征[1],如不及时进行快速的抢救治疗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于2006年4月至2010年8月救治急性喉梗阻患者2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6例,男17例,女9例,按喉梗阻引起呼吸困难分为四度,其中Ⅰ度喉梗阻11例,Ⅱ度8例,Ⅲ度5例,Ⅳ度2例。按病因急性会厌炎15例,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6例,过敏引起喉头水肿3例,咽喉部异物2例。患者喉梗阻的临床诊断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标准[1]。
2急救护理
2.1严密监测呼吸变化,及时消除病因:喉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结合病史,及时做出病因判断。如为炎症,要及早使用抗菌素和激素,控制炎症,减轻水肿;对咽喉部异物要及时取出,解除喉痉挛;对过敏引起的喉水肿,立即切断过敏源,皮下注射0.1%的肾上腺素。
2.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一旦诊断患者为急性喉梗阻,要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并妥善固定,遵医嘱及早足量静脉推注射糖皮质激素,以达到快速有效地缓解喉梗阻症状。
2.3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供氧:吸氧对喉阻塞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意义,开始给氧不宜过大,以免发生呼吸骤停[2],但喉阻塞通气不良,单纯吸氧不可能解除其呼吸困难。
因此, 对Ⅰ度、Ⅱ度、Ⅲ度喉梗阻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要保证气道畅通,酌情使用口咽通气管,也可采用托双下颌角的方法,如若为异物阻塞应迅速取出,并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改善缺氧状态。本组1例Ⅲ度喉梗阻患者为72岁老年男性,因吃饭时被一大块牛肉堵塞声门造成梗阻,经及时取出后,呼吸困难缓解。Ⅲ度喉梗阻患者在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和给氧治疗缓解不明显时,要及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Ⅳ度喉梗阻患者则立即行气管切开,畅通气道。本组2例Ⅳ度喉梗阻患者来诊后,表现为严重缺氧,口唇紫绀,面色青紫,大汗淋漓,烦躁,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明显三凹征,立即行气管切开术,高流量给氧,待患者缺氧改善,由烦躁转为安静,血压回升,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病房继续治疗。
2.4做好急救准备:气管插管术和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的有效措施,对病因不明或病因一时不能去除并有呼吸困难症状的Ⅲ度喉梗阻患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Ⅳ度喉梗阻患者,则不论其是什么原因,必须争分夺秒实施气管切开术,若情况十分紧急时,可先行环甲膜切开术。因此,要积极备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用物,根据患者情况,一旦需要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则迅速配合医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关键词】肺结核;气胸;观察体会;护理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急症,肺结核合并气胸更为常见,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对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非常重要,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同样重要,现将我所2003-2007年收住院的肺结核合并气胸患者79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源于2003-2007年在我所住院的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因咳嗽、体力活动等引起的自发性气胸,伴有明显的胸闷、胸痛、气促、呼吸困难症状。男性69例,女性10例,年龄22~79岁,平均50.5岁,其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大泡55例,支气管扩张症10例,矽肺9例,支气管哮喘5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诊断肺结核合并气胸患者,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原发病、治疗基础病及抗炎、吸氧对症治疗,根据X线检查确定胸腔排气和引流位置。引流后如无气体溢出可夹管24 h,经X线透视或摄片证实气胸已愈可拔除引流管。
2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关心、多照顾患者,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向患者介绍气胸的知识,使患者增强信心,消除恐惧心理,嘱患者取座位或半座位,必要时吸氧。
2.2 休息与饮食 给予易消化,高热量,营养丰富食物,因肺结核患者大多有发热,新陈代谢加快,食欲减退,进食少等,故饮食的搭配十分重要。严格卧床休息,防止用力过猛,剧咳,以免诱发气胸。
2.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4 h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并随时记录,协助诊断。
2.4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床铺的干燥、平整、无渣屑,定时翻身,经常给予温水擦身,防止褥疮的发生,保持大便的通畅,必要时可以给予缓泻剂,防止用力过度,加重气胸。
2.5 胸腔排气和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 加强局部皮肤护理,严禁洗浴,擦身时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引流瓶内生理盐水至瓶口1/3处即可。各处衔接要紧密,更换时须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腔。注意引流管的通畅,如引流管阻塞,应及时纠正。指导患者变换以利充分将气体引出,变换时动作幅度不要过大,防止引流管脱出,引流管每日要用生理盐水冲洗一次,并协助医生处理好皮下气肿。拔管前应将引流管夹住观察1~2 d,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咳嗽,用力排便等动作,如不出现气体,则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后注意患者是否有呼吸窘迫或皮下气肿。
3 护理体会与讨论
自发性气胸多为继发性,常并发于肺结核、胸膜疾病的基础上,形成肺大泡或直接损伤胸膜所致[1]。肺结核合并气胸患者采用胸腔穿刺排气和胸腔闭式引流是抢救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主要手段,治愈率达97.3%[2]。不仅可以降低病死率,而且可以及时缓解胸腔内压力,防止因纵隔摆动带来的呼吸和循环方面的问题。同时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能力,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水平,及时减压排气,使肺结核合并气胸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