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家庭礼仪培训

家庭礼仪培训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9 11:00: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家庭礼仪培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家庭礼仪培训

篇(1)

关键词:双线资助 精神资助 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23-02

1 研究背景

1.1 精神资助体系不完整,双线资助势在必行

(1)经济解困为主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处于劣势。

1987年以来,国家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还日益暴露出在心理、学习、人际、就业等方面所处的劣势和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传统的资助工作偏重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解困,对他们的成才障碍研究不够。

(2)综合素质有落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功机会不平等。

随着中国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调查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及心理压力较大,学习成绩较一般同学差,对生活处境满意程度很低,担任学生干部以及被推荐入党人数较少,毕业后工资收入普遍较一般同学偏低。这些现象都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障碍。

1.2 创新资助研究,提升综合素质是核心

(1)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新的方向。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问题涉及到政府政策制定、高校资助体系、市场就业形势等宏观层面和改善就业环境、加大就业扶持和投入、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等微观方面。为此,作为高校可从微观方面入手,从就业扶持、就业指导、综合素质培训等方面入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竞争力。

(2)物资资助与素质提升并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新途径。

对于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而言,如何实现物资资助与素质提升并行的资助模式是目前资助探索的新路径,只有真正实现在物质资助的同时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

2 实施方法及内容

沈阳建筑大学从2010年11月开始创造性地开展了“计划”培训活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培训中通过聘请从事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素质拓展培训等方面的优秀教师,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角色的开发与创造、就业面试、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学员展开团体辅导培训、沟通表达培训、社交礼仪培训、立志成才教育培训。

2.1 科学实施“素质拓展培训”,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软实力

沈阳建筑大学以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为契机,通过聘请专业教练开展了一系列户内外素质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对于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团队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2.2 精心设计“四项培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团体辅导培训,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性格上通常表现为自立自强,能吃苦,有较强的自尊心,但比较内向、自卑、敏感和忧虑。团体辅导培训通过开展自我接纳与自我认识的相关辅导,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个人综合素质,体会到集体的力量,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在与别人合作过程中怎样理解接纳别人以及领导他人,构建对未来发展的积极看法。

(2)开展沟通、表达培训,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沟通表达是通向成功的必备技能之一,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加上性格比较内向、自卑,自尊心又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当众演讲、表达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人际交往上常碰到一些困难。通过沟通表达辅导培训,利用模拟演讲、场景对话等模块来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表达或与人沟通时的紧张感和拘束感,从而达到沟通表达时能够思路清晰、表达顺畅。

(3)开展社交礼仪培训,扫除礼仪文化的盲区。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出生于贫寒农民和工人家庭,从小受这方面的教育机会较少,在一些正式场合难免有社交礼仪的盲区。计划中的“社交礼仪辅导”从细节入手,通过指导老师的亲身示范和互动演示,让大家对仪表礼仪、举止礼仪、谈吐礼仪、宿舍礼仪、应聘礼仪等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在实践中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4)开展励志成才教育培训,建立感恩信条。

“计划”策划组精选出一些事迹突出、具有模范榜样的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代表现身说法。以他们的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实际经验来指引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上的艰难困苦,用努力的意志去改变外在的环境,用坚定的信念实现自身的价值,用之恩感恩的信条去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以及正在帮助他们的人。

2.3 实施两个素质提升工程,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经济资助只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眼前的困境,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帮助他们长远解决个人乃至家庭经济问题之道。为此,沈阳建筑大学推出两个素质提升工程,以计划为依托,着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即将面临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具体来说,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定人生方向、提供奋斗策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出自身在求职方面的竞争力;了解就业市场,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获得职业长期发展优势。

(2)着重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计划培训的重要意义就是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将进入求职阶段的大学生们在招聘面试的时候总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针对这些问题,指导老师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模拟招聘、场景模拟等方式为大家详细讲述了差异化面试、结构化提问等与招聘面试相关的解答问题方法,学员从资深HR的讲解中学习招聘面试的要点。

3 研究成果

通过开展“计划”培训活动,切实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双线资助”模式,使资助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完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提升做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3.1 完善了资助工作体系

通过开展“计划”培训活动,促进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完善了学校的培育机制,对于提高学校综合培养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大力推进“计划”培训活动,使得资助工作不再仅仅停留在“选对象、发补助”这样一个比较初级的层面,而是逐渐上升到通过资助工作放大育人功能这样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资助体系上来。

3.2 丰富了资助工作形式

资助工作实施过程中,行之有效的资助工作形式是做好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沈阳建筑大学通过“计划”的实施,使得资助工作从以往单纯的经济资助逐渐过渡到经济资助、精神资助、能力资助三位一体的新资助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资助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资助工作、关心资助工作的积极性。

3.3 拓展了资助工作空间

在双线资助体系下,学校不仅没有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学生,而且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典型。他们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用他们自己的执著追求,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科技创新和各种专业知识竞赛。他们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的坚强,有力的带动了学风,净化了校风,也使自己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工作上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成为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回访结果表明,三年来,沈阳建筑大学通过“计划”的大力推广,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踊跃参与到培训中来。一些原本比较自卑、胆怯的学生变得开朗、勇敢,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许多参加过培训的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业后以成功自信的心态奔赴各自的理想岗位,在事业上发展良好。

3.5 进行了学生个性培养尝试

一个人的教育成长和未来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其个性化教育水平。沈阳建筑大学通过开展“计划”培训活动,在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学校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教育方式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今后,沈阳建筑大学还将加大投入,继续探索吻合沈阳建筑大学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培养体系,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卜长安,乔琨.高校贫困生资助及成才教育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74-78.

[2] 徐亚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模式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 陈立斌.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及效用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5(S).

[4] 赵海信.教育平等视野下的贫困大学生成才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7).

篇(2)

客运办服务礼仪培训心得一:

为了提高客运办主任、服务岗位班组长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开展总站业务,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总公司站务部于11月26日与12月3日开展了两期为期三天的培训班,本人有幸参加,通过学习,令本人获益良多。

这次参加了这个培训班的课程,使我有机会能聆听同行业资深专家的讲座,面对面的和专老师进行交流,接受指导,在培训过程中所讲的职业道德和客规、服务礼仪等课程,当中所陈述的内容,使我深有感触。

作为一个窗口行业,我们每天要面对无数来来往往的旅客,我们不仅要具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如宽敞豪华的候车环境,整洁的站场,舒适的车型,更要拥有优质良好的服务,然而这些服务的前提是必须要给客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个人认为,好的第一印象是从初见客人的礼仪开始的。

应该说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懂得最基本的礼仪礼节,但在具体的接待服务工作中,不是我们淡忘了礼仪礼节,就是礼仪礼节做不到位,或者无法明显地表达出来,在这次培训中我学会了去赞美、发现别人的优点,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事物,用良好的仪容仪表和精神面貌来塑造车站良好的品牌形象,使我们的礼仪礼节和良好的服务能够给旅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要切实规范服务行为,我将按照李老师所讲的服务礼仪的要求,努力规范自己的服务行为,做到标准化,正规化,在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体现自身服务的价值,展示良好个人修养。

在“如何当好班组长”这个课程中,我还学会了作为一个领导,不单要有与下属打成一片,还要相当的管理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学习了理论的知识,我们还到了兄弟站:阳江站和江门站学习,向他们取经,学习他们的管理、服务知识,取长补短,应用到我们本站的建设中去,为创建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站场而努力。

客运办服务礼仪培训心得二

在领导的安排下,我们第一次接受了礼仪方面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三天来的培训,为我们掌握服务礼仪规范,塑造良好的

银行形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我们深切的懂得了礼仪在我们日常工作、服务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也让我了解到一个人的举止不但能够反映出他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也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服务是每个行业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服务礼仪是指服务人员与顾客接触或提供服务时的交往艺术。单从这个概念看来,这是一件挺容易做好的事情,然而真的从实际中运用起来就相当有难度。 应该说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懂得最基本的礼仪礼节,但在具体的服务工作中,不是我们淡忘了礼仪礼节,就是礼仪礼节做不到位,或者无法明显地表达出来。通过这次培训感触颇深,使我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一种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友好的行为规范,是人的一种内在涵养的充分体现。

我想这次培训礼仪目的:让自己变成受别人欢迎的人-----外国人把商务礼仪叫做“商务外交”。记得曾经在大学里礼仪老师常说对我们说三句话,第一句:“世界不会因你而改变”:要适应别人,而不是试图改变别人。在非原则性的事上不要随便对人说“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强加于人。好心过度有的时候是一种伤害。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勇敢的面对生活,智慧的生活,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只有合理的才会存在。不要试图去改变一切你看不惯的东西,因为不管你怎么努力,它依然存在,因为世界不会因你而改变。艺术的生活,交往艺术:待人接物之道。

礼仪的本质是尊重,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表达尊重友善之意而共同遵守的言行规范。做为金融市场营销服务行业的普通工作者,要想真正做到优质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服务不再是简单的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商品,而是要顾客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从而增加客户对我们的依靠和“忠诚”。

在培训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在服务中面对同样的顾客,有礼有节的服务沟通和盲目的商品买卖,所产生的服务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作为服务行业的工作者,行为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直白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因为人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不同,压力不同,在工作生活中容易养成一些小的负面习惯,被自己忽视。如果在工作中我们严格使用礼貌规范用语、保持微笑,用平和、耐心的态度和顾客交流、倾听,了解客户需求,确保客户满意度,尊重用户的意见、建议,注意工作细节,那么用户的满意度会大幅度提升,用户对我们的依靠和“忠诚”也会大幅度提升。同时刘老师告诉我们,在服务工作中如果掌握了自己的情绪,就等于掌握了一半的成功。这就告诉我们首先不能把工作外的负面情绪带入工作中,同时在工作中如遇见不遵守秩序和违反安全规定的顾客或顾客对我们的服务不满投诉时,首先要严格要求自身,改变不良的思考方式,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耐心、虚心、态度平和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减少和顾客之间产生摩擦。

其次,在此次培训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与人沟通、相处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怎样介绍他人与自我介绍,推门礼仪、电梯礼仪、方位礼仪、谈话礼仪、电话礼仪等很多我们平时经常接触,但并不在意的细节,还有在和客人就餐或召开会议时怎样根据客人的身份、地位,为客人安排主、次、座位等。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时刻保持适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场合的着装和讲究的妆容,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人与人的接触过程中第一印象里,外表就占了55%的比例,所以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着装和妆容。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提升了我们的内在素质,也塑造了我们的外在形象。

通过此次礼仪培训,使我深受鼓舞,受到很大的启发。如何得体行事,如何运用好所学礼仪,目前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我会以这次礼仪培训所讲的内容为起点,通过消化和吸收来掌握这些知识,把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全部运用到我的工作当中去,为我们信用社增添鲜艳的光彩,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客运办服务礼仪培训心得三: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每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为了让幼儿从小养成“讲文明、重礼仪,懂谦让,会感恩”的习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讲文明讲礼仪的行列中,我园一直以来都在开展着“文明礼仪”的课程活动。通过了活动的开展和平日里的培训学习,我从中领悟到了文明礼仪的真谛,现在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文明礼仪?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礼仪?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小到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大到城市、国家),更能够和改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文明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商务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直将文明礼仪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文明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它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可谓包罗万象,无处不在。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对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

二、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来看看一则新闻:“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再来看看孩子们,现在的孩子都是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 三、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1、社交礼仪无处不在。

篇(3)

为动员全市广大女性弘扬时代新风、争当时代新人,彰显新时代重庆女性明礼善行、自强不息、乐观积极、智慧豁达的时代风采,重庆市妇女联合会向全市广大姐妹发出倡议:

学习礼仪,提升素质。积极参与理想信念教育、法律知识培训、文明礼仪知识普及,自我提高与完善,做文明礼仪的参与者。

 遵守公德,规范行为。自觉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遵守社会公德,以规范的行为带动身边人,做文明礼仪的实践者。

 带动家庭,传承美德。践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树立良好家风,以家庭文明助推城市文明,做文明礼仪的倡导者。

展示风采,榜样引领。发挥女性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榜样作用,以真挚爱心促进文明创建,做文明礼仪的推动者。

篇(4)

【关键词】内蒙古;大学生;体育礼仪教育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部分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登录中国知网,查阅与本论文相关的博士、硕士论文及核心期刊二十余篇,并查阅了有体育礼仪方面的书籍,希望能为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按照本研究要求,设计了《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礼仪调查问卷》,在高校中,依据地域划分,选择了部分高校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赤峰学院四所院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有效问卷183份,回收率97.5%,有效率93.8%。

3.访谈法:针对高校体育礼仪的具体要求、课程安排以及高校体育礼仪教育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对高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现状

1.大学生对体育礼仪的概念及体育礼仪包含内容的了解程度。体育礼仪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在的体育礼仪文化;另一方面是外在的体育礼仪行为方式。体育礼仪的内在文化蕴藏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体系中,是隐性的,是通过外在的体育礼仪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体育行为是显性的、直观的,包括体育赛事的规则、服饰、典礼仪式及观看礼仪等,这些综合起来表现出一个人的体育礼仪素养。

2.教师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根据本研究需要,对内蒙古高校1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其中3名体育教师对体育礼仪具体包括的内容了解的不太全面。而大学生对体育礼仪的教育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相对体育活动而言,体育礼仪相对没有那么重要,而相对专业选修与必修课程,体育礼仪的学习更是不能占用太多时间与精力。

3.高校开设专门体育礼仪课程较少。通过对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及赤峰学院四所院校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研究发现:只有内蒙古师范大学开设了体育礼仪的选修课,其他三所院校都没有专门开始体育礼仪课程。通过访谈这几所院校的教师发现,学校会不定期地开设体育礼仪的短期培训班,一般是在举行大型体育赛事之前开设。

(二)大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的影响因素

1.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培养学生体育礼仪方面有自身的优势与特点。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还没有开设体育礼仪课程,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公共体育课来说,学校更多的重视大学生的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及体育课程开设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质;从体育专业来说,学校重视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后备人才,所以体育礼仪的传授就被学校忽视了。另外,学校也没有专门针对体育礼仪教育的授课教师,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短期培训班的教师多数是参加过相同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人员,教师专门进修学习体育礼仪的机会较少,多数是教师自己平时相关知识的积累。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偏失也是导致学生体育礼仪规范了解较少的原因。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现状是关注高考,在应试教育机制下,大多家庭注重对孩子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对其进行人格的教育与培养,特别是体育知识方面的培养。我国的家庭教育基本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温室,大学生从小养成一种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乏合作精神,这与体育教育集体学习集体思考的规律相冲突,体育礼仪的相关美德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很难形成。

三、构建高校体育礼仪教育的措施

(一)结合体育教学过程,渗透体育礼仪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而学生掌握体育礼仪知识和传承体育文化也是体育教学目标之一,所以体育教学过程要渗透体育礼仪教育。体育教师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更新体育礼仪知识,严格要求自己的体育行为规范,把体育礼仪知识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去传授,教师要做学生良好的表率,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在课上的教学比赛,严格要求学生注重有关的体育礼仪形式,养成良好的体育礼仪习惯。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礼仪修养环境

篇(5)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剂,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礼仪教育,也是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我园申报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课题《家园合作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的课题,并进行了实践研究。对幼儿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家长加强了培训指导,效果显著,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儿童礼仪品格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奖”。

【关键词】

礼仪教育实践成果

【正文】

一、课题的重要性及研究背景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四方的“礼仪之邦”。 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家庭、社会、幼儿园需要三位一体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进行培养,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未来人口的组成部分,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利益,也影响社会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竞争力。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礼仪教育,于是我们申报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课题《家园合作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的课题,提出了“让女孩成为淑女,让男孩成为绅士。”的口号,毋庸置疑,这个口号所蕴涵的“有修养、懂礼貌、豁达大度、讲究谦让”韵味是耐人寻味的。特别是在今天,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是孩子从小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在社会交往中,孩子们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谦让、和合作的精神,或者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如此以来,幼儿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也会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早晨,幼儿会满脸欢笑的向老师问好,但是见到同伴和同伴的家长却沉默寡言,而且大多数幼儿不能主动和家长说“再见”,有些幼儿头也不回的摆摆手就跑到了座位上;离园时,刚出活动室的门口,孩子就把手里的文具或衣物一股脑儿的扔到地上,话也不说一句的跑去游戏或玩滑梯了,家长则边喊着孩子边捡起物品追过去;活动室的地上有了纸屑,当老师请孩子捡起来时,孩子会说:“不是我扔的!”;自由活动的时候常会有孩子喊:“老师,他抢我的积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幼儿常常会对同伴、家长大嚷大叫,等等。这些都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儿童,在灵活思考问题、快速接受新鲜事物、视野开阔等方面的优势显著增长,但是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显然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家长的溺爱,滋长了一些不良习气,例如:不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不会礼貌、谦让的与人交往;独断、霸道、自私、唯我独尊等等。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来看,幼儿期恰好处在以自我为中心时期,所以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我为主,缺乏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引导幼儿逐步走出“自我中心”的“小天地”而增强其社会性,培养幼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二、具体措施及做法

(一)课题实施具体措施:

1、小目标、低起点、多循环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实施礼仪教育时我园采取小目标、低起点、多循环、勤激励的原则。一学期为一个研讨小阶段,每学期根据幼儿在园日常生活的环节确定一个子课题,抓住一点对幼儿实行细致、深入的教育研讨,通过调查问卷――制定小方案――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最终小结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使我园在礼仪教育的研讨实践中做到了抓一点精一点,避免了多方面着手却不能深入到底,面面俱到的弊端。

2、新确立子课题探究与有成效子课题内化相结合

在新学期对新的子课题进行探究实践过程中,要把已经取得经验和良好成效的子课题继续坚持,使幼儿将行动逐渐内化为习惯,这样,通过几年的研讨实践,最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文明礼让,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如果研究了新的子课题就丢了取得成果的子课题,将会一事无成。

3、习惯培养为主、集中教育为辅

“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这是蒙台梭利儿童观中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儿童的成长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才能实现,所以如果礼仪教育以知识的教授和行为的讲解为主是完全行不通的,我园采取了幼儿有抓手的、操作性强的、能够反复实践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主,配以儿歌形式的知识讲解教授,逐步实现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

4、师幼家共同成长

幼儿喜欢模仿,幼儿崇拜老师,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每学期我园都会以确立的子课题为主要内容,对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礼仪培训,提升教师的礼仪素养,使教师不仅要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行为,更要以自身为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在取得家长配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发挥幼儿“自我中心”的作用,让幼儿成为家庭礼仪教育的主人,让幼儿成为家长学习礼仪的老师,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同时使在园学习的文明礼仪行为得到巩固、深化。

5、多游戏、多鼓励、好榜样相结合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玩儿”是幼儿的天性,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礼仪活动,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使幼儿学习、复习、内化,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在对幼儿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热爱儿童,多鼓励,勤表扬,对他们身上所存在的不成熟、不完美甚至不良行为习惯,也要循循善诱,热情耐心地加以纠正,使学习礼仪成为幼儿喜欢的、爱做的、快乐的事情。孩子的榜样带头作用是无穷的,当有的孩子看到同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们也会学着同伴的样子去做,努力加油,希望老师表扬自己。所以除了成人自身的榜样作用外,还要在孩子中间树立好榜样,幼儿都喜欢接受赞扬,所以孩子的榜样作用更能鼓舞孩子的学习态度,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题总体实施方法

1、教工礼仪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在进行子课题研究前,对全体教工进行相应内容的礼仪培训,教师自身有力量好的行为表现,才能更好的教育与影响孩子们,才能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大力加强对教师的礼仪培训,使全体教师做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通过互学互促使得良好行为逐渐内化。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让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根据幼儿园实际、各班实际创设室内、班级环境。布置礼仪教育主题墙饰、文明礼仪标语等,以此来为幼儿营造良好礼仪氛围。同时通过幼儿园设立“小小礼仪值周生”,“我是文明小卫士”等活动加强对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监督。

3、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

幼儿一日生活处处是教育,教师充分利用集中教育、随即教育等等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喜欢的活动,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将礼仪知识渗透在有趣的教育活动中。使得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同时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时时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幼儿在看中学,在动中学。

4、充分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也是实施礼仪教育的另一条途径。如:教师节的“尊师庆祝活动”、重阳节的“敬老活动”、三八妇女节的“我爱好妈妈活动”等等,通过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参与、讨论,培养幼儿的爱心、关心。在这个过程中有重点的让幼儿了解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礼仪认知。

5、采用多种形式,做好家园共同教育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在实施礼仪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家长礼仪培训,组织家长自我学习、互相交流,积极鼓励家长为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提出好的建议。

三、研究成果

我园的研究课题上报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儿童礼仪品格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奖”,

历经了三年的研究与实践,从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发展变化上可以充分肯定我园园本教研的研究成果,通过全体保教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了课题的预设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

1、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初步形成

首先礼貌用语在幼儿园随处都可以听见,“你好”,“请”、“谢谢”常挂嘴边,“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日常语言;其次、学会了尊敬父母长辈,那种幼儿园一个样,回家另一样的现象不见了,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能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任性、不撒娇、有要求能主动与父母商量;第三、幼儿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变,他们无论在礼仪活动中还是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形成了“文明大方,礼貌交住”的良好个性,知道对待同伴要多关心、不轻视,会自由结伴,懂得互相谦让、互相分享,能对自己的、同伴的各种行为作出恰当的评价,及时纠正自身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等。通过三年的研究实践:

小班幼儿:能够保持仪表整洁,正确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逐渐养成爱清洁、勤盥洗的习惯,主动招呼熟悉的人,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成人启发下能帮助他人,初步适应集体生活,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常规,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处的快乐,逐步能和同伴一起玩,并能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能够随时检查自身的仪表着装,在老师的引导下使自身保持文明的仪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使用文明用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宜行为,学会辨别、评价是非,好坏,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别人,能互帮互学,知错就改。幼儿已经具有了同情心和责任意识,关注同伴,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学会合作,能主动地轮流和分享。

大班幼儿:能够自己搭配衣着,形成初步的仪表审美,并能自觉发现、提醒他人仪表的不足,帮助改正,从而保证自身及周围的人有文明的仪表,在自身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同时,能够自觉的监督他人,提醒身边的人使用文明用语,能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尊重他人需要,学会了选择,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能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

2、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教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幼儿和家长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中,能做到端庄稳重、落落大方;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见面主动地问好或点头微笑,活动内外合理使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言;善待每一个幼儿,不挖苦、讽刺幼儿。教师树立了以科研促教育质量提高的观念,在礼仪教育中,教师能把礼仪的内涵有机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断的加以渗透,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师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一位家长说:“你们的礼仪教育就象一条线,把各种教育都串起来,真正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这说明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家长,使家长对礼仪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主动配合教师,自觉注意言行,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四、课题深入研究与展望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对策

礼仪,人们人际交往的基石,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用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作为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礼仪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文明的表现,而礼仪修养也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气质、文化、道德品质已经完美人格的主要标准。在我们身边,行为失范的现象随处可见,即便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也异常严重,比如遇见老师不打招呼,同学交往不懂谦让,时而言语粗俗甚至大打出手,校园里乱扔东西、随地吐痰等行为更是随处可见。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己经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担忧。于是笔者开展了此次对大学生礼仪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

一、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

本次调查以南昌师范学生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对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教育系、外文系、中文系、数计系、体育系、音乐系、生物系、化学系、美术系、政法系等11个系部的部分在校生做过礼仪知识问卷调查。

在食堂,26%的学生不会排队,因为他们表示排队会浪费他们的时间,并且吃完饭剩饭剩菜率高达42%;在宿舍,电脑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必备的现代化通讯工具,在和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80%以上的学生回到宿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坐在电脑前,而他们的乐趣是在玩游戏、聊微信、刷微博等,真正用在学习方面的并不多。

二、大学生礼仪缺失原因分析

(一)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每个人从降临人世到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就是父母。就教育而言,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他们在家庭中的各种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此时家长成了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几乎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条件都可以满足,为所欲为,百依百顺,其他方面的缺失都无所谓,所以也就出现了成绩好的孩子有时骄傲任性、专横跋启,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则自卑、压抑。

(二)学校礼仪教育的缺失

回顾我国的教育历程,无处不是应试教育的影子,学习成绩始终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学校教育过分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礼仪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虽然设有思想品德课,但就没有把礼仪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和训练,忽略了学生做人的礼仪知识传授和礼仪规范行为的养成,使得学生的礼仪修养不能从小得到很好地培养,以至于到了大学后仍然有许多不文明的、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

(三)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提高礼仪修养不能蔚然成风

中国有句古话:衣食足而知礼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确实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可很遗憾的是,我们的现状却变成了“衣食足而失礼仪”――打开我们的QQ聊天记录、微信记录,诸如“日”、“靠”、“草”、“妈的”这些不文明用语频繁出现,以耍流氓为荣,以乱吐口水为幸,有些词和字在网上被强行禁止,但却还是挡不住国人国骂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能吃苦”、“不诚实”、“贪小便宜”、“嫌贫爱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闯红灯”等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家庭礼仪教育,唤醒礼仪意识

家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湾,它既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锚地。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认为:礼貌是儿童应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所以,家庭礼仪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唤醒孩子的礼仪意识。但从目前大多数家庭来看,孩子在家庭得到的礼仪教育极其缺失,所以在大学阶段再来提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的问题已经太晚了。礼仪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这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

(二)高校应设置科学、合理、多样化的礼仪课程

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礼仪教育,从制度上给予政策支持与保障,重视礼仪教育环境的营造,重视相关礼仪活动的开展,尤其应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建设。首先,各高等院校设置基础课程时,应将礼仪课程设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并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开设多样化的礼仪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改变传统的礼仪教学模式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除了理论讲授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其实践性特点,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模式,让学生除了听、看、记忆以外,更多的是能够进行有效的练习,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之外,可多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

(四)提升高校老师的礼仪素养和教学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礼仪修养水平和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首先,加强教师礼仪修养,不但可以在学生中形成良好形象,提高教师的威信,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礼仪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

其次,礼仪教师是传承礼仪文明的使者,其教学水平的好坏也是大学生礼仪素养提高的关键所在。但就目前的礼仪教育而言,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以及行业的实践经验,很多礼仪教师本身并不能真正传递礼仪的本质和真谛。

(五)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健康的礼仪教育活动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较好的文化氛围中提升自我、陶冶情操。学校应大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同时,可不定期为学生举办各种与礼仪相关的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风采大赛、礼仪演讲比赛、礼仪专题讲座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强化了学生的礼仪意识,推动大家学礼、懂礼、知礼,让文明礼仪之风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耿娜.高职生礼仪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2]王瑞平.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8.

[3]刘佳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4]刘敬.中学生礼仪教育初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素质培养;礼仪教育

一、引言

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日趋提升。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是许多高职院校的首要思考的问题。礼仪教育是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本身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强烈需求。它有利于帮助高职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交往氛围;有利于促进高职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心理抗压力与承受力;有利于强化高职生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职院校面对现状必须适时“变”,在磨砺学生"技"的同时,必须为其修身养德,不断深化礼仪教育教学,着力提升高职学生素质。

二、提升教师礼仪修养

高职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礼仪教育,从制度上给予政策支持与保障,重视相关礼仪活动的开展,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建设,使礼仪教育从体现高职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出发,真正纳入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让学生真正“学礼、懂礼、守礼、用礼”。还应加强教师礼仪修养提高,把教师礼仪纳入师德考核体系,明确规范教师的礼仪行为,促进礼仪建设的制度化,经常化。重视礼仪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礼仪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的礼仪修养,“上所施,下所效也”。加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学院必须要高度重视提升教师的礼仪修养,发挥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

(1)分阶段实施教师礼仪素养培训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提高教育摆上日程,加强对教师礼仪方面的思想教育,不断强化教师的礼仪意识。

(2)多渠道开展教师礼仪实践活动多方面多渠道营造良好的环境是礼仪教育的基础。

(3)着力塑造礼仪教师的专业形象。

①内在素养的塑造。主要包括第:高尚的道德修养。丰富的知识内涵。高雅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沟通能力。扎实的实践能力。

②外在形象的塑造。主要包括:优雅的仪态体姿。得体的仪容服饰。文明的言行举止。

三、营造礼仪教育的校园氛围

(1)教师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影像设备记录下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让教师们课后观看,自我纠正不足;组织大家观看深受学生好评的优秀教师示范课,彰显榜样力量;把教师礼仪作为日常教研活动,开展小组讨论,互相点评指正;把礼仪要求纳入在说课、上课等教学竞赛的评分标准,督促教师养成在讲台上好的礼仪习惯。在学生工作中,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利用班会集体教育或个别谈心教育的方式,渗透礼仪教育。还可组织广大教师观看由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主讲的教师礼仪录像等。

(2)学生方面,应大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礼仪和社会公共活动,学会解决各种人际交往问题,展示礼仪的文化魅力和大学生的个性风范 。具体而言,可不定期举办礼仪知识大赛、礼仪风采大赛或礼仪情景剧比赛等,进一步增强高职学生对礼仪的了解;征集学院各专业礼仪形象标语,贴在学院的各个醒目标识栏上,让学生感受到无时不在的礼仪提醒;编写礼仪手册,发放相关礼仪书籍,或在学院网站上设置有关礼仪的知识板块,为礼仪素养的自我提高提供参考借鉴等等。

四、规范细化礼仪教育考核

(1)教师方面,明确把礼仪列入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细则中,加大教师课堂礼仪的考核力度和考核范围,把评教和教师的晋升、评优与进修适当挂钩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2)学生方面,把评选奖学金、推选班干部,评定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与礼仪规范达标挂钩。建立班级量化考核制度,对班级礼仪规范达标活动实施每日、每周、每月,学期的全过程考核,考核结果与评比先进班级挂钩。要求每位教师、员工,都是学生行为养成训练的监督、考核员,通过建立联系卡、民意测验、座谈讨论会等各种形式,深入了解学生行为养成情况,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使礼仪知识、内涵深入人心。

五、整资源形成礼仪教育合力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解决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问题,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综合家庭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家庭教育中家长观念的转变、还有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1)家庭是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发动学生家庭参与到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家庭在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主要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方各面,点点滴滴,从细节处培养孩子的礼貌礼节 。还可有针对性为家长举办专题讲座或向家长发放家庭礼仪资料,倡导家长为孩子树文明礼仪榜样,用礼仪规范自己,用礼仪教育子女,用礼仪影响他人。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必须做到,使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养成自尊自立,谦恭有礼的好品质。

(2)高职院校还应切实发挥社会教育的辅助作用,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教育场所。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高职生提供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基地,让学生到实践当中去尝试,在实践中提升礼仪素养。如在高职生的大三校外实习阶段,加入礼仪素质考核内容,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灵活运用礼,提高礼仪修养。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让学院和社区进行礼仪教育互动,相互促进建设和谐社区。还应积极主动向社会延伸,不断扩充高职院校礼仪教育资源,提供良好的礼仪育人环境,使学生们成为文明礼仪的学习者、实践者、传承者和推动者。

六、结语

礼仪建设需要一个充满人文色彩和绿色理念的坏境,要让礼仪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因此教师的礼仪教育不可自成体系,必须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形成自然优美的礼仪环境,让师生存其中耳闻目染,才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进而养成养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提升师生的礼仪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礼斌,尤铁路.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J].2003 (04)

[2] 赵振有.论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中国报业[J].201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