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1:00: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急诊护理安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常可发生诸多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其病情的变化,以免其病情突然发生恶化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增强工作责任感,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危重症或严重并发症能够及时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有效地控制其病情。
2正确执行医嘱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订的诊疗计划,是护士采取治疗护理措施的指导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嘱可作为法律证据。在临床上,护士往往对严格执行医嘱的重要性不够重视,从而在护理工作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为了防患于未然,规避护理事故,改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应采取以下5项措施来保障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2.1护理人员应训练和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重视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与医师的沟通与协作,从而确保医嘱的有效执行。
2.2应加强对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准确性的监督和管理,促使护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应建立严格的医嘱执行审查制度和执行规范,以保证医师下达的医嘱能够被及时、准确、无误地执行。
2.3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医嘱管理软件在医嘱处理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应加强护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使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应规范医嘱的录入、转抄、保存、打印、查对制度,保障医嘱处理、打印、查对、执行等环节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从而真正做到准确无误地按医嘱执行每一项治疗和护理意见。
2.4护士要认真对待口头医嘱,充分认清口头医嘱的重要性,认真、正确地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
2.5护理人员要具备疾病的病理变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避免盲目地执行医嘱。例如,白血病患者在出现高热时,医师下达的医嘱为“物理降温”,此时护士不应选择酒精浴,以免因患者的皮肤受到酒精的刺激而导致或加重皮下出血。
3静脉输液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防止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为患者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为成年人滴注常规药物时,可保持常规的输液速度,约为40~60滴/分钟。在为急需补充血容量的患者输液时,可将输液速度提高至60~100滴/分钟。在为内科疾病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输液速度。在输液时,应向患者交待以下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
【关键词】 急诊护理;影响因素;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07-02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对病人进行护理的整个过程中不因失误而造成患者生理功能、身体机能以及心理健康受到损伤或是发生致残致亡等问题[1],同时也不会让患者遭受到化疗药物、病原体、环境污染以及放射性等危害。急诊科处于医院治病救人的最前线,担负着救治病危患者的重要职责,因此其护理工作有着忙、急、综合性强、容易感染、病情变化快、涉及暴力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2]。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急诊护理工作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某市的10所综合医院以及2所专科医院急诊部的24名相关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均是女性,目前都服务在急诊护理岗位。24名护理人员中,有14名护士长,其余10名为科护士。年龄最小的急诊护理人员只有23岁,年纪最大的则有52岁,平均年龄为36岁。这24名急诊护理人员中,急诊护理工作经验最长的有28年,最短的为3年,平均年限为12年。其中,护师有2人,副主任护师有5人,主管护师有17人。24名急诊护理人员的学历情况如下:1人中专毕业,16人大专毕业,其余7人为本科学历。医院日急诊的最高记录为420人,最低为80人,日急诊量的平均值为320人次。
1.2 一般方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统计问卷结果的形式对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放的问卷是在参考了很多的急诊护理状况以及相关的急诊护理事件以后研究出来的,回收率为100%。
1.3 问卷涉及到的内容 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急诊护理人员的年龄;第二,急诊护理人员的学历、第三,急诊护理工作的工作时间;第四,急诊护理人员的职称;第五,医院的日急诊量;第六,医院的年急诊量;第七,医院的级别;第八,所在科室急诊护理人员的数量。在此基础信息上,从技术、管理、环境、人员、设备以及用药等六个方面所细化出的75个条目进行了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
2 结 果
参与调查的24为急诊护理人员均认真填写了该问卷,结果显示:急诊护理人员过于紧张、压力过大和忽略药物副反应这两种因素对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最大,为83.3%,次要影响因素为工作经验太少,占调查总人数的75%,见表1。
3 结 论
作为一个“高危行业”,医疗行业有着技术高、难度高的特点,而急诊护理在整个医疗行业所肩负的责任是最为重大的。因此,找出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因素并针对性进行改进对于整个医疗行业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从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急诊护理人员的质与量是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最关键因素。急诊护理人员的质量对危急病患的生命安全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可以在千钧一发之际挽救病患的生命。而从该市12所医院中所选取的24名急诊护理人员中,本科学历的只有7人,仅占总人数的29%。急诊部门患者的病情变化速度较快,并且综合性高,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与其它部门相比自然也会相应升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急诊经验以及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急诊护理人员才能在急救领域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3]。
第二,急诊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管理是一种有效调配以及监督的过程,对于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高效、有序的进行急诊护理工作,病人才能得到最好的救治。但是很多医院在追求诊断以及急救技术的过程中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因而使得急诊护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以该问卷调查为基础,医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不良因素对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
首先,加强对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进行专业培训是提高急诊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与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为此,医院可以选派骨干人才参加急救技术提高班,并针对所有急诊护理人员开展急救护理教育培训,同时还可以辅以简单的急诊事件模拟,通过实践操作切实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其次,加强急诊护理的管理水平。管理是对急诊护理效果的加强,如果缺乏良好的管理过程,急诊技术即便再好,效果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医院对急诊护理的管理应该予以一定的重视程度,并通过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提高管理水平。比如,明确规定急诊过程的各个环节内容,严谨出现简化急救操作流程的情况出现,确保病人得到最全面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李蕊,徐艺宣.关键问题确认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26):2450-245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5例为研究成员,该成员包括护士长。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护理安全隐患,包括:目前,临床均表现为年轻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欠缺、护理安全意识不足、工作经验不足等,一旦患者相对较多,将出现手忙脚乱现象;由于输液室患者多、周转快等因素的存在,常出现随意调换位置现象,若护理人员未认真核对患者、液体,间接导致液体输入错误;护理人员日常工作期间未及时巡视,未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均会出现液体外渗现象;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强硬,未及时解释医院情况,极易出现分诊错误处。增加误诊、漏诊发生率;患者运输过程中,护理人员和其未及时沟通或沟通不足等,均会发生护患纠纷;由于日常护理人员忙,护理人员缺乏,通常会出现忽略观察患者现象,致使记录不及时、错记现象;待接收120电话出车后,一旦无人接听,将会转至输液室接听;患者多时,护理人员无法及时接听,直接影响接收患者绿色通道畅通。
1.3观察项目
观察安全管理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数资料进χ2检验,若对比显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急诊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类型为拔管不规范、跌倒、坠床、医嘱执行错误等,安全管理未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7%;安全管理实施后发生率为6.7%,实施前后存在鲜明性临床差异(P<0.05)。
3讨论
一般来说,急诊科所有操作均将“急”作为中心点,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工作过程中,发挥护理人员潜能,改变较为传统的护理模式,将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工作,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舒适的护理服务。
3.1强化安全意识
日常工作期间,护士长应邀请专业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如:借助科室早会时间针对性的进行法律、医院规章制度培训,让护理人员将“安全第一”作为护理工作主要原则。通过法律知识培训,不但能让护理人员认清日常形势,将工作错误扼杀于萌芽中,使每位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我,便于维护护患双方权益,进而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安全的护理服务。3.2转变服务观念护理人员应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为重症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将患者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热情服务患者,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准确判断患者病症,确保每位患者均能享有有效、快速的救治。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提高自身急救意识,完整准备抢救用品、器械;患者进入科室救治后,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反应,按照医院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注意讲话艺术,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详细记录临床操作,确保书写全面、认真,完善记录患者病情发展、医生叮嘱等。
3.3加强培训力度
急诊科接诊患者病情严重,需及时救治。因此,需确保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完善,工作经验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临床医师抢救。这样需要医院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安排护士长或工作资历高的医护人员进行知识讲解,还可通过示范、查房等活动来指导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此外,还应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培养护理人员反应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使护理人员在较为紧张的环境下也能发挥稳定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
3.4建立纠纷处理制度
护士长可利用日常晨会时间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报告人员进行保密处理;针对护理人员上报护理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制定解决措施。收集护理人员存在问题,便于防范于未然;建立纠纷处理制度,对和护理相关的投诉、纠纷等不良事件,以书面形式进行备案,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均掌握纠纷处理方式,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负面反应。
3.5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目前,临床已证实床护比和护理质量呈现正相关,护理人员配置不足致使医院护理质量相对较低。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应适当增加护理人员总量,并根据其工作资历、年龄等调整工作,让专业技能不同、资历不同护理人员各司其职,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团结意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此外,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做好物品管理工作,护理人员交接班时认真检查,护士长安排专业人员管理临床设备,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便于抢救时正常使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日常工作中认真填写输液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巡视力度,预防危险性事件的发生。
4小结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参考组,男52例,女28例,年龄5-62岁,平均年龄(35.66±5.27)岁,手术类型:骨科35例,普外科21例,产科11例,泌尿科13例;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80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6-61岁,平均年龄(36.07±4.63)岁,手术类型:骨科33例,普外科24例,产科10例,泌尿科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及床护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参考组患者护理隐患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其护理风险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建立完善全面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比较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急诊手术中输血、用药错误、延误诊治、手术部位感染、输液等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为6.3%,参考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为3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3.讨论
[关键词] 护理安全; 急诊输液室;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826.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因此,保证输液室的患者护理安全至关重要。输液室护士每天要接待大量各类输液患者,面对各专科、各病种、各种文化层次、各种性格、各种就诊经历及各种经济状况的患者,工作面临很大难度[1]。我院急诊输液室对2010年3月-2011年2月对出现的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2月,我院急诊输液室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起,主要包括未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4例,占50%;业务水平低2例,占25%;医院其他环节出现的问题2例,占25%。
2 急诊输液室不良事件发生的常见原因
2.1 未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 有个别护士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组患者中有1例是接错瓶,1例是打错针,1例是液体不对,1例是未打完针就拨掉。
2.2 业务水平低 我科护理队伍较年轻,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本组患者中有1例打针时损伤患者的神经,引起患者的手麻木不适;1例化疗药物外渗。
2.3 医院其他环节出现的问题 年轻护士较多,有1例药房发错药未核对出来;1例医生开的处方错误护士照样执行。
3 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3.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开展护士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规范护理行为,并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使其真正意识到医疗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行业,对工作必须高度负责,才能有效避免或降低事故的发生。
3.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学习 “十个护理核心制度”,强调双核对制度的执行,护士长严格督促检查把关,督促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实施情况,真正落到实处。另外,据报道,有58.9%的护理差错是由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引起[2]。为此,我科把“三查七对制度”挂在治疗室醒目的地方,使执行操作的护士随时看见,从而小心办事,按章办事,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对实习护士、低年资护士、轮科人员加强核心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作为用药安全管理重点,从而减少或杜绝因用药环节发生的差错事故[3]。
3.3 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力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是防范差错的关键。针对我科新护士较多的情况,采用高低年资组合排班。另外,护士长根据输液高峰时间弹性排班,而且每班有一名护理组长把关,减轻了低年资护士对疑难技术的心理压力。
3.4 制定合理化流程 我们对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首先申请一台电脑及打印机专门打印输液卡及输液瓶签,避免护士转抄医嘱的错误;对于需要做皮试的患者优先安排,取药回来后不用再排队即可以输液,避免患者等候时间过长引致的不满;对于急诊患者做到随到随时执行各项治疗。
3.5 提高护士的综合技术水平 周一至周五医护晨会交班完后护士留下,利用10-15min对上班护士进行每日一题学习,每日一题的学习内容以急诊急救及药物相关知识为主,目的是加强专业理论的继续学习。要求化疗的患者一律使用留置针,避免药物外渗。管理者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在人员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安排人员到ICU、心电图室学习。
4 结果 经过近一年来的护理安全管理,我院急诊输液室的病人满意度由89%提升到95%,近半年来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5 讨论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程序和社会治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包括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力、制定合理化流程、提高护士的综合技术水平五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任国英,方云等.护患沟通流程在门诊输液中心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5):52.
【关键词】 急诊内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88-01
1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属于服务行业的一种。它旨在为患者解除病痛,宽慰患者的心灵,为患者的健康做出贡献。医院护士是白衣天使,她们的护理工作更是一份神圣的事业。但是,由于患者的过激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大众媒体对各种偶发性医疗事故的夸张报道,建立在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护理过程常常极不和谐,甚至不安全。急诊内科是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其收治的病人来得急,病情往往较重,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这对急诊内科的护理人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医疗纠纷,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所以,这就要求每一个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引起急诊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小心的规避它们,才能出色地完成护理工作。
2 引起急诊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因素研究
急诊内科的护理工作难度大,在所有的科室中,是公认的最容易引发医疗事故,引起医患和护患关系紧的科室。结合临床的护理经验来看 ,引起急诊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
2.1 病源因素
急诊内科病源多,患者病情复杂,病种多样,病情变化较快,而且也较重。比如,急诊内科经常收治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临床常见的脑病与危象、急性中毒、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等病人。众所周知,这些疾病都是极其危重的疾病,医护人员的工作如若不到位,则很容易引起患者的生命危险。另外,在急诊内科,尤其是急诊内科夜班门诊中,经常能够碰到因为打架斗殴而受伤的病人,这类病人往往各方面素质都较低,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不积极配合医生及护士的工作,遵嘱性较弱,给护士的护理工作造成严重障碍,因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容易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2.2 医源性因素
医源性因素是指护理人员的行为以及言语不当或护理行为过失,给病人造成不安全感和不安全结果。在医院里.百分之七十的工作均是有护理人员来执行的,其工作内容极其繁琐,大到帮助病人完成诸如雾化治疗等特殊护理,小到帮病人穿衣洗头发等一般护理。在中国医疗护理行业,各大医院的护理人才极度稀缺,她们的工作量往往超出了她们正常应该担负的工作量,每天的工作时间常常长达八九个小时。下班回归到家庭中还要做家务,照顾家人,每天都身心疲惫,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另外,由于护理行业人才稀缺,医院的招聘要求不是很严格,某些专业知识不扎实,职业道德不佳的护士进入到临床工作,一到急诊内科这样需要过硬的基本功以及反应能力的工作岗位,她们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2.3 护理管理制度以及监督制度不完善
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都是利用长期总结的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甚至是用血的教训和患者的生命换来的,每个护理环节都必须遵循操作规程,稍有大意都可铸成大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急诊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也包括护理管理制度以及监督制度不完善。比如,护士夜班期间是禁止睡觉或者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急诊内科的护士更加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因为急诊内科经常在夜间出现急诊,且急诊内科的病人病情多较急较重,可能就因为急诊内科护士因为在工作岗位上打瞌睡或者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晾成大错。
3 针对急诊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3.1 加强急诊内科护士业务培训,提高其技能素质
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稍不满意就会造成护患关系的紧张,急诊内科更是如此,所以必须注重护士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技能素质。比如,每周可以针对急诊内科护理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进行理论授课,还可以模拟一些突发事件进行实地演练,并定期结合所授课和所演练的内容进行考核。医院出资选送急诊内科护理骨干前往国内知名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进行进修学习,鼓励她们撰写论文以及参加各大学术会议。
3.2 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以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急诊内科护士工作量很大,频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应迅速上报主治医师,因此,她们经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身体和心理上都会感觉到很疲惫。所以,医院应该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以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比如,可以从稍微清闲的科室调配一些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经过急诊内科护理部专业培训后,前往急诊内科上岗等等。
3.3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
一件不安全护理差错的发生的原因不是孤立的,追根溯源,在其发生的背后往往影射出诸多与之相关的因素,护理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机制与之密切相关。急诊内科护理部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当结合本科室的特征建立一套适用于自己的管理制度,并且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它。好的制度需要有责任心的监督人员监督执行。急诊内科护理部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科里护士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时的随机抽查。对表现好的护士大肆表扬,对表现较差的护士作出严厉的批评,屡教不改者,可处以行政处罚。
4 结语
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护理安全与病人的生命安危休戚相关。所以身为一名急诊内科医护人员,熟悉掌握以上这些导致急诊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它们的防范措施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做好这些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何晓英,闫翔,王雪梅.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西南军医,2007,9(11):143- 144.
[2]石新平.急诊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79.
[3]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7):
【关键词】急诊手术;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不同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风险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高,尤其是遇到多台手术同时抢救,时间紧,病情重,工作人员少的情况,易使工作出现漏洞,轻者影响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重者使患者致残、致死。通过对急诊手术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完成急诊手术347例,男181例,女166例,平均年龄45.8岁。术前诊断:胃肠穿孔45例,肠梗阻36 例,颅内出血32例,开放性腹部外伤合并脏器破裂37,开放性骨折合并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52例;异位妊娠破裂出血 89例 ,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56 例。
2 安全隐患
2.1法律意识不强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列》,加大了对患者的保护力度。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工作中易忽视患者的合法权益。医护人员术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这些不当的语言,将引起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怀疑[1] ,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术后一旦出现身体恢复不良,患者很可能将术中这些不规范的言语作为日后纠纷和投诉的证据。
2.2人力资源短缺,素质及应急能力低下 我院手术室开放手术间6-7间,共有护理人员17名,每天白班人员12名。2年以下护理人员占30%,人员素质及应急能力低下。抢救仪器的使用及操作不熟练,不能迅速有效地配合抢救。
2.3护理查对制度执行不严
2.3.1接错患者 对急诊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很少,急诊手术患者无腕带,护士疏忽大意,未认真履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导致接错患者或放错手术间。
2.3.2 手术物品清点核对制度执行不力,有手术物品清点不清、遗留在患者体内的隐患。
2.3.3 手术部位错误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不力,某些双侧器官等部位手术,由于手术医师在手术通知单上面未详细注明左右侧,在手术进行时巡回护士、麻醉医师又未认真核对,极易造成有手术部位开错的隐患。[2]
2.3.4 发生药液、血液相关的差错 “三查七对” 执行不力,有用药错误的隐患;“三查八对”执行不力,有输血错误的隐患。
3 防范措施
3.1加强法律意识培训 有计划地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
规知识,并将医疗法规教育与“三基”操作训练相结合,严格考核。
对发生差错或护理纠纷要进行分析,从法律的高度来认识产生纠纷的
原因,使全体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并懂得在护理中如何运用法律手
段,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
3.2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我科从2013年5月起新增护理人员4名。白天开放手术间7间。安排护理人员14名。夜班安排一线护士2名,二线护士1名,三线护士1名,满足夜间急诊手术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及应对能力的培训。制定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 3.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3.1 如急诊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核对各项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科别,腕带,手术部位标记以及手术方式进行查对。确保手术安全。
3.3.2 防止物品遗留体腔内 应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求洗手护士提前15分钟上台,仔细检查台上器械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好等,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做到4次清点核对: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手术结束时。清点器械、敷料等,每次巡回护士逐项记录好,以防遗留体腔;采取跟台制;无特殊情况,术中常规不更换洗手护士,以减少交接不清发生差错的几率。
3.3.3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病人离开手术间前,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共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3.3.4 防止用药及输血发生的错误 手术患者术中带药,手术护士用药前应明确患者的过敏史以及有关药物的皮试结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术中输血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按照输血登记表执行操作并作好登记,输血登记表随病历保管并与病房护士交接。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后再执行,留下安瓿于抢救完毕与麻醉医生再次核对并登记。
我院手术室通过制定及严格执行有效的急诊手术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患者满意率达由实施前的92%升至98%,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手术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各项护理要点和操作流程,加强业务学习,及时发现手术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彻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