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5:33: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三语文试卷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

篇(1)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众所周知,语文是最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科目,其主观性和拓展性都比较强,另外在高考试题中作文也占据了比较大的比分。而作文水平的高低更是长期累积的,甚至与语言天赋有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高三语文教学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有最大收益,尽可能地提高高考成绩呢?

笔者认为,在高考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惟有从务实基础、适应形势、提高学生信心、营造考试的氛围等几个方向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

一、务实基础

高考语文试卷中有将近50%的基础题目,50%的拓展题目。拓展题目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创新能力等有关,但基础性题目往往都是高中学过的基本知识。在以“抓分”为目的的高考中,自然能抓到越多越好。通过对高考试题成分的分析,这一基础性题目部分的分显然是最好抓的。但高中语文知识庞杂繁多,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不丢基础分呢?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将知识点梳理清楚,将基础务实,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高三语文试卷选择题的前两道,考察易混字音和字形。教师可以将常考的字音和字形总结出来,并印发给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定期地考察,以此加深学生的记忆,争取不丢这个基础分。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板块教学的方式,将看似拓展的题型分成几个基础题型的板块来讲解,层层剖析,以一点盖全面。比如古诗词鉴赏部分,看似是主观题,实际上也是基础知识的叠加运用。可以将这个题型部分分成语言翻译、思想内容、技巧、观点态度等几个板块,分别教授这几个板块相关的基础知识、答题技巧、基本术语等,最重要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个整体的思考和答题思路。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古诗词鉴赏部分采用该方法训练好了,学生掌握的一些思路和技巧,能够自觉运用到阅读理解中去。

二、搜集高考信息,适应形势

若想取得高考的成功,闭关锁国也是不行的。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当年的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并且研习历年的高考试卷,把握命题规律、走向和基本特点,能将解题的基本思路提炼出来,再融汇到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掌握高考动向,搜集高考信息,给予学生正确的信息指引。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教学器械的不断改进,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上来。多媒体是集听、看于一体的形象化教学方式,能冲击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能够适应当年的形势,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

三、提高学生信心

语文学科主观性与积累性较强,一般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出进步,很多学生误以为自己努力了与没有努力是一样的结果,遂索性放弃,去抓别的学科了。语文教学向来也不怎么提倡题海战术,尤其在高三这个特殊的时期,学生在别的科目众多的题海试卷的压力下,也很容易忽略语文的学习。久而久之,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语文成绩越来越差。

首先,教师要更正学生的观念,语文的好坏是与天分没多大关系的,任何一项成就都是努力得来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其次,要对本身就厌弃语文的学生进行因势利导,让他们明白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和在日后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语言特别是母语,一直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根本,母语都学不好,将来又如何取得其他的成就。另外,语文历来在高考中是第一科目,考的差将极大影响后面的科目,进而影响到整个高考成绩,得不偿失。最后,教师应当明白在高三这个特殊的时期,让学生课外去复习语文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因此不必要留下太多的作业,以免适得其反。

四、营造考试氛围

随着各种模拟考试的频繁到来,考试的气氛会越来越重,但有的学生却产生了疲于奔命的感觉,厌恶感与疲倦感纷至沓来,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将考试变成了一种负担和应付。教师应首先在这方面给予学生疏导劝慰,令学生摆正心态。但必要的考试也是很重要的,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考场的氛围,就像是上战场前的演练一样。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解题时间的拿捏。

在这一个环节上,考试后的试卷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考试只变成了当时的一种状态测试,很快成了过眼云烟。在试卷分析中,教师能够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牢固了的知识,不需要再反复教授;哪些是学生普遍薄弱的,要在课堂上重点加强讲解和练习。有比较好的针对性和节约不必要的时间。同时,在试卷分析讲解时加入考试时的答题策略和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易变题型,这些都是学生倾向于了解的,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对号入座”,能较快地提升成绩。

孩子能够成才,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毕生心愿,同时也是身为老师的我们的迫切心愿,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能做到这一点。总而言之,在高三语文的教学上,教师应该做到对基础知识的清楚梳理,帮助学生增强高考的自信心,营造一种考试的氛围,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能力和技巧,同时也应该多搜集高考信息,因势利导,以最大的限度帮助学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汪欣.浅谈高三语文教学工作[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7).

[2]李平峄.摆脱旧模式,进入新征程――高三语文教学之我见[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9).

[3]周海东.关于高三语文教学的反思[J].考试周刊,2010,(06).

篇(2)

高三复习阶段,试卷讲评课是高三语文课的重要课型之一。如何才能上好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成了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在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追根溯源,查找问题

试卷讲评必须注重实效,有效的试卷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还可以展示学生的亮点、优点,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试卷讲评课教学中,有些教师已经走进了一些误区。

1.面面俱到,忽略主次需要。

习惯于从试卷第一道题讲到最后一题。主次不分,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答案呈现,忽略思维过程。

没有分析学情,按答案讲答案,生拉硬拽,将学生牵拉到唯一的标准答案上,而不进行思维过程的呈现,忽视了学生思维的盲点和多角度思考的可贵性。

3.单向讲授,忽略自主学习。

“教师一言堂”,习惯于“将学生变为被动接受的容器”,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体验与思考的尊重。学生没有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二、三位一体,事半功倍

经验表明,试卷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刚做完的试卷,学生普遍记忆犹新,及时加以讲评,便于学生回顾答题过程的得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1.教师与试卷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统计数据、分析试卷难度。通过数据分析,找准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使试卷的效用达到“最优化”;讲评时还要确定讲评重点,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试卷讲评忌讳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

2.学生与试卷之间的关系。

一份优秀的试卷,不仅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一把尺子”,而且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要自我反思,找寻答题不足。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吃一堑长一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我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把试卷变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实现学生和试卷间的对话。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学内容能否在学生的身上内化为一种能力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以免“随意性”泛滥。教师要了解学情,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失分的原因并及时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师、学生、试卷三者是紧密相连的。只有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增强课堂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三、确立策略,规范答题

1.明确目标,立足学生需要。

教师把备课的重点由“备试卷”转向“备学生”,要让试卷“为我所用”,让学生利用试卷讲评的契机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知识建构并灵活运用。

2.对症下药,再现思维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犯错误是学生的天性和权利。”学生的错答恰好体现了方法和思维上的错误。将错误答案和原因直接告诉学生的做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引发他们对答题规律的探究和思维方法的改进。可以通过错答呈现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正确解题方法。

3.深入探究,总结方法规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是应当努力地寻求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试卷讲评课上,教师不应是演员,而应是导演。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存在。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给学生指明方向,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教学才更有效。

四、立足自我,总结探究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必须确立和尊重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核心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发挥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体悟。

语文试卷讲评课要体现“教师是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们在讲评中应该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目中或显性或隐性的答题要求,按得分点来答题;二是鼓励、表扬那些较为标准的答案,认真分析那些不符合要求的答案,同时要求学生在讲评后完成满分卷。

2.不断反思总结,总结经验,让学生不断提升能力。

篇(3)

高三期中考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学生来讲,期中考试是自己进入高三以来第一次正式的阶段性测试,是学生确定自己自己高三起点的标志,也是对近段时间高三复习的一个检测,学生利用期中考试对自己进行检测。而成绩数据反馈出的内容,也能展现出学生的优势与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指明方向。

一、数据分析:

一本

二本

三本

平均分

七班

0人

5人

21人

83.6分

八班

5人

27人

42人

91.6分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七班还是八班,二本,三本人数与其他科目相比,相对滞后,即使有一本,但在一本培优生中,集中度很小。

二、试卷分析

分析试卷和学生各个题型的得分不难看出,学生在占据半壁江山的六十分作文、文言文阅读、以及诗词鉴赏这三个题型失分较大。高三期中考试语文作文选的是对比型漫画作文,,模拟2016年新课标1卷作文,考前集中讲过类似作文,但反馈情况则没有预期的好,跑题很严重。在市里集中改卷时,作文选用了三评,因为跑题太过严重。而七班作文平均分43.8,八班作文平均分43.4,不难看出,造成语文成绩偏低的最大症结还是在作文的审题与立意上,尤其是思辨型的分析,对于学生更是难上加难。

10分的主观翻译题也成为学生的失分重地。平均分2.5。其中有个别字词其实在往常考试中也是打过照面的,但学生早已忘记,说明总结回顾做的不够扎实。可见,学生在知识巩固上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而在答题技巧上则更是漏洞百出,并未掌握一些答题技巧。看了下全市语文最高分128分的得分项,他的翻译拿到了八分,可以推测这个学生的日常积累是相当丰厚的。反观我们的学生,只知道向前走,而忘记了回头看,

三、措施

1、日常教学:侧重知识技能的积累与掌握

根据《2017年高考考纲》中对语文试卷的调整,以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作文为核心复习内容,穿插语言文字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稳扎稳打走好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以回归课本,掌握课本的文言知识为根基,把握文化常识;诗词鉴赏以类型题、总结归纳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作文一定要抓好审题立意,打好基础。同时,作文升格训练更加精细化,反馈更加及时。

在日常训练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做题速度。根据新考纲的变化,二选一式的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变成了二篇必考题,不仅学生的增大了阅读量(从以前七千字的阅读量增加到八千字),也更加细化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考查。这一大手笔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试卷,尤其是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练习中提升速度,在日常训练中,特别强调日常的限时训练。

2、培优教学

以高考真题为范本,引导学生做真题,读真题,总结归纳真题。期中考试中文言文翻译中的“鞫”出自2010年全国卷“郭浩传”中,而2016年新课标1卷中的翻译“风采峻厉”则出自于2014年新课标1卷“马文升传”。由此可见,吃透高考真题,是决胜高考的一个必要环节。而对于这几位一本培优生,则更要严格要求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并总结积累。同时,要求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学会回头复习。及时检查纠错本。积累本。

3、集体备课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抱成团的力量的无穷的,面对高三的备课工作,如果单单依靠个人力量去面对,我想也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我们四个语文老师在课下多沟通交流,多学习借鉴,让我们的语文课上的更加有效有力。聚焦高考,聚焦变化,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与备考。

篇(4)

一、事先自己做试卷,探索疑难点

深入研究,确定重点,教师要想深入研究试卷,就必须下水做题!但做题并不等于抄答案或者先看答案后做题,而是像学生一样裸做没有任何参考,全凭语文基本功和语文能力!这样做,教师就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统观试卷,讲解自然也就更能贴近学生实际!例如文学作品阅读题,如果教师参考答案,会觉得很容易,认为想到贴切答案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事实上,对学生来说,这一题型是很有难度的,理解的偏差、审题的疏忽都会让学生做出来的答案与标准相去甚远,普遍得分较低!假如教师自己先做题,首先,自己就可以把握试卷的难易度和疑难点,在面对学生的答卷和分数时就能做到统筹考虑,心中有数,就不会纸上谈兵。其次,教师也能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着想,讲评时的方法和角度一定会更贴近学生,更容易讲到点子上。笔者以前对考卷也曾经照答案宣科过,但每每课下甚至是课堂上,都会有学生针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理解,究其原因在于思维角度不同,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也不同,只从答案的角度去想问题肯定是不行的,甚至学生对答案和教师的所谓讲解也表示不服。在经历了多次如此的折磨后,我发现,通过自己下水做题,学生反映,教师的讲解比较符合他们的思维,也能更多的让他们信服。课堂争议少了,学生听得更顺了,尴尬的现象少发生了,这就是试水做题的魅力。我觉得试水做题还可以让教师明白解题的思维过程,讲解试卷一定要注重解题的思维过程,在讲解题目时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从这一点说,解题过程比解题结果还要重要。

二、比照修改,拓展丰富

教师自己做出答案需要比照所提供的参考答案,认真修改并拓展,才可谓之准确而充分。教师在将自己做出来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比较中,在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修改时,需揣摩出题者的意图,总结这一类题的思考方法和答题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合理理解适当修正参考答案使之更完善,或是更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例如,语文试卷中的古文翻译这一题型,规范性很强又灵活性很大,它既要求学生能按照古文翻译的基本得分点去准确翻译,又要求翻译的文句能通顺优美而且上下文连贯,笔者参阅了不少试卷中的古文翻译题,发现许多的参考答案都有需要完善甚至是值得商榷、需要修改的地方,教师在评讲时既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水平去分析原句,就题讲题,又不应当照搬参考答案,把题目讲死。而是需要教师从全文的角度审视题目,比照学生所翻译的内容,尝试把文句翻译的更准确、更生动,和上下文衔接更连贯,关键得分点到位,而且更易于学生接受。又比如诗歌鉴赏这一块,涉及到的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非常多,一句诗词可能运用了多种手法包含了多种情感,一首诗词可能从背景到字词牵涉繁复,对诗歌题的讲评绝不能就诗论诗、僵化死板,而是需要教师旁征博引,条分缕析,通过一首诗能把一类诗讲清楚,通过一道题能把一组题讲透彻。这些都需要在比照修改、拓展丰富上下足功夫。教师的讲解要力争起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效果。

三、深入分析学生答题卷,把握个体差异

很多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卷,关心各题的得分胜于关心对问题的作答,对分数的统计分析往往比较看重,却恰恰忽略了对分数之下的学生个体答案的分析以及得失分原因的分析。这是不妥当的。当然,了解学生的答题状况,做好统分和各项统计是必须而有效的,也是确定试讲讲评重点的一个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精评点拨。但是,作为高三教师,透过分数背后,深入分析得失分的症结所在,然后有的放矢,这样的试卷讲评才会更有针对性,对高三学生的帮助更大。这个环节的处理是个体化的,每一题、每一个学生的答案可能都会有不同,得失分情况也会有不同,只有深入分析学生答案,才能实现既能宏观把握,又能个体关照。笔者在对试卷讲评之前,总要把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都认真看一遍,并尽量做到有批注,指出该学生这一题的答题注意点,这个工作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非常好。即使在总体评讲时,我也会时不时的把同学们的典型错误点名列出,让学生知道教师在关注他们的每个人的每个细节,这个做法,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四、明了重点,有的放矢,精评点拨

篇(5)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考纲、新课标、新高考模式、新命题角度对中学语文教学和高三语文备考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应该顺应高考改革趋势,在全面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充分调研各校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精选的优秀复习资料,制定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有条不紊地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高考应试能力的提高,力争通过师生一年的共同的努力,实现来年高考我校语文学科上线率和优秀率都有新的突破,为2011年我校高考再创佳绩作出最大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重要篇目的教学。

2、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第六册相关内容的选讲。

3、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要点的回顾与整理。

4、第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归纳。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的障碍。

5、第二轮复习:强化训练,查缺补漏。

6、第三轮复习:应用能力提高:研读考纲,回归课本,看纠错本,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准备作文,做真题,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

三、教学设想

这一学年的教学任务繁重,我们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的教学,我们将择取重要的篇目,培养学生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围绕高考考点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相应的主观阅读题答题能力。

2、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的复习中,着重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中,主要介绍高考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分析考试大纲,评价近年高考试卷,预测命题趋势,归结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语文试卷的应考中的实用方法技巧。简言之,就是专题复习,梳理知识,解读政策,预测命题,指导学法,指点秘笈,示范解法,规范答题,综合训练,提升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分析我们学生的实际,弱点主要表现为:

1、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3、见不多,识不广,导致鉴赏拓展创新没有依托;

4、语文答题的规范意识欠缺;

5、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学习。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结合高考,把五六册的课文划分为现代文、文言文、诗歌三大块,将它们的教学目标与高考的对应点结合起来,分别确定为:现代文(主要包括第五册的文学评论、小说和第六册的说明文)-----在巩固快速阅读文章整体上把握文意的习惯的基础上,侧重提高快速筛选有效信息和深层次分析归纳文章观点的能力;文言文------以第五、六册的课文为纲,归纳、整理1-4册的文言文的常见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虚词、特殊句式等,强调以新带旧,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诗歌------根据第五、六册诗歌的体裁、题材特点,把握其中景、物、事、典与诗人所抒之情、所述之理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归纳整理读懂一首诗歌的基本方法。

2、梳理单元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授课与测评结合,定期进行单元测试,知识点复习,边练边测。

3、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实词的积累,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式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理解人物的行为实质和思想内涵。

4、现代文采取精读文章、分点设题、演练评点、归纳提升的训练,有层次的提高学生能力。

5、强化语文积累

充分利用早自习,督促学生复习巩固高一高二背诵默写过的课文和教材上出现过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6、强化作文训练的系统性

考虑学生作文实际及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和阅卷现状,作文训练采取循序渐进、逐点落实的思路。大体上,单周为作文指导,训练题(即小作文)由各语文老师自定;双周训练题原则上应统一。

作文训练暂分点如下:

高考作文全程训练

a、基础等级写作训练

(一)写作技巧训练

1、审题 2、立意 3、选材4、构思 5、行文 6、拟题 7、修改

(二)文体写作训练

1、记叙性文章写作 2、议论性文章写作

b、发展等级写作训练

(一)常规性发展写作训练

1、善于分析(训练目标:深刻)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善于叙写(训练目标:丰富)

3、善于表达(训练目标:有文采)

进行排比句、转折句、比喻句、对偶句、是字句、因果句等文采训练。

(二)创造性发展写作训练

1、善于突破(训练目标:有创新)

2、善于出新(训练目标:有创新)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阶段:教材疏理:(9。3——9。24)

内容

周数

课时

日期

五、六册教材

1

7

9.3——9。10

一、二册教材

1

7

9.11——9。17

三、四册教材

1

7

第二阶段:第一轮复习(9。25——3。7)

内容

周数

课时

日期

古诗鉴赏

2.5

17

9.25——10。14

文言文阅读

3.5

25

10.13——11。12

现代文阅读

6

42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7

49

12.28——3。8

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

1

7

3.9——3。16

第三阶段:第二轮复习:明确重、难点,把握内部联系(3。17——5。15)。

第三轮复习:回归课本,查缺补漏(5。16——5。31)。

七、教师具体要求:

1、备课

(1) 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发挥资源优势,避免内耗,力求高质高效

(2)根据学情实行有效教法,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效性,保证授课质量。

(3)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2、授课

(1)原则:落实基础,注重能力,强化语文意识,挖掘语文心智,培养学生学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2)充分利用早自习,抓紧抓好古诗文背诵和默写。

(3)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复习课、训练课、补弱课、综合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加强阅读指导,上好每两周的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4)狠抓知识点落实,印发学案、专题练习,利用好学生手中的复习资料,注重课后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回复。严肃课堂纪律,优化课堂教学秩序。

3、听课。

同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老教师先上。尽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4、辅导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专题辅导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3)分层培优补困,定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4)对艺术体育类学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5)关于培优补困。鼓励语文“跛脚生”和“希望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关注他们的进步,适时适当进行辅导。具体办法是:一抓二提示三检查。抓听课状态;提示改进不良行为,提示做好笔记;检查落实复习效果,进行爬黑板、听写训练,检查知识点。

5、作业与考试

坚决贯彻学校对高三“有作业就有批改” 的要求,对学生作文一定做到精批细改,并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面批。做好考试的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考后总结与思想疏导工作,力求让学生“考一次,长一智”。

篇(6)

最新语文复习计划书范文(初中)为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中考中能考出好成绩,我校初四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经过仔细磋商,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总体思路

由于语文学习是分阶段、分课时进行的,每个阶段每个课时都要接触一些新知识,而学过的知识则变成了旧知识。新旧知识之间本来是有联系的,但由于语文教学中的阶段性,使知识之间形成了间隔。为了使新旧知识能相互沟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我们采取疏通思路,分阶段分步骤复习的方法。

二、具体做法

(一)课本知识的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复习时间短,我们准备采用以下方法:大胆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及语文知识(当然非重点的内容也涉及一些),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能样应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二)知识点归类复习

在课本知识复习的基础上,把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作如下几大类复习:

1、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这里面的知识点多,但主要是要求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仿句、能对对联、能根据一句话提练观点、能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等等。

2、阅读训练

(1)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将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每一类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因而我们在复习时必须让学生对每一类型都要涉及,但又不能面面具到。我们准备在复习时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授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合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注重方法指导,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考命题上除了取材课内的文言文段外,课外阅读文段必须难度适中。在试题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对文言文的阅读开始重视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阅读训练时也要向这一方向发展。

3、作文训练

我们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会学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让学生明确每一类文章的写法。同时让学生限时作文,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三)综合强化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们准备重点训练这些内容。

1、阅读训练,前面已讲了复习方法,在这里只是把各种方法进行综合,从而让学生提高。

2、写作训练

在这一阶段,我们准备突出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同时强化限时作文。

3、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4、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在这时应让学生适应,但要控制次数,防止学生产生厌考情绪。

最新语文复习计划书范文(高中)一、确立高三语文复习的目标

1、重视基础,培养语文素质,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

2、兼顾其它,适当补充内容,落实双基;

3、对大纲规定的背诵篇目,要达到看之能译,合之能诵,熟记文言字词句的程度;

4、明确高考现代文阅读考试知识点,加强各类文章阅读解题方法、答题技巧的指导;

二、高三语文复习的具体措施

1、坚持练字,坚持背书,练好语文学习的基本功;

2、要练到位,学生作题的全过程实施细心观察,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工夫;

3、要改到位,学生练过的东西要评改,老师或详或略都要有评价,不要留下知识漏洞,评改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

4、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5、要补到位,步步为营;

6、落实到位,盯住学生,摸清每个学生的增分点,因材施教,落实补差;

7、每个学生都要有作文材料库,积累鲜活论据;

8、抓好阅读课,开阔学生视野。

9、强化合作意识。做到精诚团结,艰难与共。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资料,学安排,学内容,学方法,学时间,学检测。为学生提供作文范例;研究复习备考发现的新问题,交流复习备考经验。三、高考语文复习要求及高考语文复习其它事项

( 一)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二)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尤其是容易得分的背诵默写部分。

(三)看纠错本。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四)准备作文。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相当的比重,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复习冲刺阶段,大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几个方面的训练:

(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常用的一种作文形式,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的空间。大家可以根据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的事,有过的好的构思等所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大家要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道德、亲情、成长等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

(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话题,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

(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

(4)注意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篇(7)

一、精心统计,了然于胸

学生的试卷,直接反映了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解题技能方面的强项与弱项,是教师获取教学信息,调整今后复习策略的重要依据。因此每次测验或考试之后,笔者都要认真做好以下三项分析统计工作:(1)认真分析试卷的题型、出题意图、考查能力点、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2)算出全班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以及各题各个难易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3)随机抽取20份答卷,逐题统计学生得分与失分情况。对客观题,逐题统计正确率和错选倾向;对主观题,逐题统计平均得分和平均得分率,找出有典型代表性的错误答案,并记下学生姓名,便于了解其思维过程,找到出错原因。

有了以上的分析和统计,一次测验或考试的试卷讲评讲什么,哪些详讲,哪些略讲,就了然于胸了。

二、严密设计,合理归因

经济学上有句话,叫做“结构决定一切”,讲的是结构的重要性。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其效益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讲评过程结构设计是否严密。严密的讲评能够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能发现自己有待提高之处,又可找到前进的信心。例如讲评上述测验中古诗鉴赏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溪上遇雨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两首诗都写了夏雨速疾、势猛、多变等特点。苏轼的诗以“翻墨”写雨来得速疾,以“跳珠”写雨的势猛,以“未遮山”写雨来得急,以“忽吹散”写雨去得快。崔道融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从写法上来说,又是有差异的。苏诗主要用了“翻墨”“跳珠”“水如天”等比喻的手法,同时通

(一)高考命题趋向和习题特征简析

比较鉴赏已成为古诗鉴赏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05年全国高考总共有11套语文试卷或明或隐,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比较鉴赏题;2006年有4套,2007年有5套采用。可见,目前的高考,古诗比较鉴赏题仍将是重要考查形式之一。本题用引导语暗示赏析思路,具有湖南卷的典型特征。这种简析可以使学生明白命题思路。

(二)解题步骤回顾

1、解读诗文:运用语言描述诗句内容。

诗歌是最精练的文学品种。诗歌语言常常变换词序,减少成分,压缩意义,省略过程,间断语气,考场上一下子难以理解。只有经过语言描述,才能连缀画面,启发想像,显现意境。崔诗可描述为:坐着看见黑云衔着猛雨,喷洒在前面山上,此处却独自晴朗,忽然惊奇地发现云在自己头顶上,一会儿山前傍晚又是晴朗的,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时无晴却有晴”。(因题目已经赏析苏诗,解题时只须赏析崔诗)

2、审清题目:明确题目指向和答题格式。

题目第一问指向相同点,找“同”的关键词――“夏雨特点”――“速疾”“势猛”“来得急,去得快”;引导语暗示了答题格式――从四个方面作答(“来得急,去得快”是对“多变”的分解)。题目第二问指向相异点,找“异”的关键词――“写法”“差异”,引导语暗示了答题格式――通过……修辞手法,从……角度突出雨的特点。

3、组织语言:规范表述。

作为考试的诗歌鉴赏,最终还要形诸文字,所以,理解诗词的词句含义、内容要旨,明确题目指向和答题格式之外,还存在一个组织语言规范表述的问题。

(三)正确答案公布

答案:(1)以“衔猛雨”写雨来得速疾,以“喷洒”写雨的势猛,以“忽惊云雨在头上”写雨来得急,以“山前晚照明”写雨去得快。

答案:(2)用了“衔”“喷洒”等拟人手法,在直接描写客观景物的同时,通过人的表情“坐看”“忽惊”来侧面烘托雨的特点。

(四)典型错误展示

甲考生答案:(1)以“衔猛雨”写雨来得速疾,以“喷洒”写雨的势猛,以“此独晴”写雨的多变。

乙考生答案:(2)主要用了“衔”“喷洒”等拟人的手法,同时通过写诗人的主观心理来间接突出雨来得急去得快。

丙考生答案:(2)通过“坐看”、“喷洒”、“忽惊”人的视觉和听觉描写,通过人物感受来刻画雨来得急去得快。

(五)师生评分

学生给甲、乙、丙考生答案评分,并讲出评分理由;教师公布甲、乙考生答案卷面得分都为2分,丙考生答案卷面得分为1分。

(六)原因剖析

3分的题目,甲、乙、丙考生的答案都没得到满分,原因何在?引导学生对比评分的答案和甲、乙、丙考生的答案,并联系题目指向和引导语暗示的答题格式,学生不难发现:题目第一问引导语暗示了从四个方面作答(“来得急,去得快”是对“多变”的分解),甲考生仅从三个方面作答,没有对“多变”这一点进行分解赏析。可见,审题不清,没有读懂引导语暗示的答题格式,导致甲考生丢分。

题目第二问引导语暗示了要求赏析,崔诗与苏诗为表现雨的特点在修辞手法、表现角度两方面的“差异”。请乙考生谈考场上作答时对此问的理解,他回忆:当时自己也明白,在表现角度上苏诗仅直接描写雨,崔诗既有“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的直接描写,又通过人的表情“坐看”“忽惊”来侧面烘托雨的特点。他认为,题目既然指向两首诗表现角度上的“差异”,又已经指明苏诗用直接描写,当然就不需再谈崔诗的直接描写,只需谈崔诗的侧面烘托。顿时,很多学生都觉得乙考生的分析有道理。针对这种思维上普遍存在的误区,笔者及时打了一个比方。搞卫生时,老师安排说“1至4组的同学带抹布,与他们不同的是,5至8组的同学带水桶”,5至8组的同学只带水桶就可以了。如果老师安排说“1至4组的同学带抹布,与他们不同的是,5至8组的同学在带抹布的同时还要带水桶”,那5至8组的同学就既要带抹布又要带水桶了。同样,乙考生的答案意味着,在表现角度方面崔诗只有侧面烘托。可见,思维不周密、表述不严谨是乙考生丢分的原因。

丙考生只谈到表现角度中的侧面描写,犯有与乙考生同样的错误;此外,没有审清题目,不明白要赏析崔诗与苏诗为表现雨的特点所用修辞手法的差异,而且把“‘忽惊’云”理解成听觉,基础知识不牢固。

剖析典型错误,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寻找实质性的错误根源,从而对症下药,提高以后复习的效益。当然,也要采用积极鼓励的态度挖掘学生答案中折射出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因成绩下降而导致自信心受到打击的学生,更应表彰他们答案中折射出的闪光点。总之,要提高试卷讲评课质量,让试卷讲评成为高三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加油站”,讲评过程各个环节的严密设计,对典型错误的合理归因是根本保证。

三、巩固强化,拓展提升

为巩固讲评效果,针对弱项试题,重点剖析典型错误之后,还要让学生及时得到巩固强化训练,会一题,懂一类,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例如,讲评上述测验中古诗鉴赏题后,笔者设计了用引导语暗示赏析思路的古诗比较鉴赏题。

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杨柳枝词刘禹锡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注]台城,位于南京。

刘禹锡借陌上其他树的无情反衬杨柳的多情,进而强化自己折柳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韦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赏析。

贾生李商隐

宣室①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②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注]①宣室:汉未央宫前子室。②自:尽管。

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见解不同。

李商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笔者在巡视时看到,多数学生能按“步”做题:先是通过描述诗句内容来解读诗文;再是琢磨题干,明确题目指向(表现手法和全诗主旨,对贾谊的不同评述),不少学生还把关键词“反衬”“强化……之情”“对贾谊的评述”“不同”勾画了出来,以提醒自己;最后也形成了较规范的表述。例如:

练习1、韦庄借台城柳的无情反衬自己凭吊古迹时的伤古之情浓厚,进而感伤唐王朝难免重蹈六朝覆辙。

练习2、李商隐认为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王安石认为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