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会化管理工作

社会化管理工作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5:32: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化管理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社会化管理工作

篇(1)

    我们光搞好农机指导工作还不行,我们还必须搞好农机和农机发展项目的引导工作,近几年来尽管我区农机保有量发展很快,但速度不平衡,机械的种类还很单一,有的地方空白多,像东半区徐古、潘塘、辛冲、旧街、三店的老和平乡,小型机械多,大型少,有的街基本是没有大中型,不是这些地方不能使用,不是他们不想用机械,而是我们引导少了,我们的现场会、示范区往往只限于发达地区、先进地区,就别人的架子(近年来我们在辛冲陈吕村搞油菜机械播种,有一位老农民说:“以前只听说涨渡湖机械播种,今天总算看到了,播得真好。”)这就说明了我们的引导工作还有欠缺,可以这么说:现在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性能都完全过关了(当然国外更先进、但价格太高),我们只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在示范方面扩大范围,多布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从工作中已经体会到,从机械收割开始,农民不接受,我们免费推广、试割,做工作,农民看了好,省工、省时、节约费用、少浪费,现在不推自广,机插通过这几年的示范推广农民基本接受,同人工移栽相比省工省时,少用肥、少打药,还能增产、增收、防倒伏,有利于机械收割,油菜机械免耕直播通过这几年的演示和推广也完全达到农艺的需要,油菜机械收割也过了关,这些工作在我区只是少量的实施,要想在全区大面积推广,就需要我们农机人,特别是农机管理人员花大力气采取各种方式方法,由少到多,由点带面加以引导,特别各种农机作业项目我们要有选择性地根据各自特点加以引导,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新鲜事物难以接受,守旧的思想太浓,农机化工作迫在眉睫,再过5~10年农村基本没有劳动力,土地要种必须用农机来代替,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有效的引导工作。

    做好农机化管理的辅导(辅助)工作

    多年以来我们在农机的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中基本上是以点带面,首先在人们不认识的时候我们首先办几个点,以政府或部门投入一定的资金加以试验,像水稻机械插秧,首先秧盘免费供应,插秧机械叠加补贴,技术免费培训,油菜播种、机收也同样出台了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原来的机收也是一样)这样才使我们的农业主导产业的机械耕作技术逐步推广开来。例如农业的其它项目像水产养殖等等,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扶持政策,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几种农机作业项目,我们应解放思想,扩大眼界,把视野放宽到农业的各个环节,使农机作业在农业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使农业机械在农业的方方面面都有用武之地。

篇(2)

关键词: 电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进一步保障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对于保障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安定, 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维护社会稳定, 确保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底以前,南昌医保办曾多次动员电力企业参加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门诊统筹,被我们“暂缓”了。原因是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避免了效益差企业的退休人员的风险,但对我们效益比较好的电力企业的退休人员来说,却会降低原有的生活待遇,是我们的企业在撂担子,扔包袱,使他们无法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我个人认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社会大势所趋,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谁也无法阻挡住时代的大潮。而且,社会化管理对电力企业退休人员来说并不如退休人员想象中的洪水猛兽,通过企业采取补充措施,他们的生活待遇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能得到稳定有效的长足发展。

一、目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退休人员参与意识不强

由于高度集中管理的计划体制,社会福利资源高度集中和福利服务提供模式及其推行手段的行政化,导致了企业退休人员在思想上形成固有的福利模式,退休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够。他们认为自己是企业创造者、主人翁,干了一辈子革命,即使退休了,企业也应该保障。退休后直接推向街道社区管理、总有一种与企业难舍难分的情结。尤其是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退休人员更不愿意转入社区,担心进入社区管理,原享受的企业福利会逐渐取消。

( 二) 社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有限

企业退休人员依托社区的社会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政府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但由于起步较晚、资金不到位等问题,街道和社区社会保障的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不同程度地妨碍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推进。

( 三) 劳动保障部门在社区职能不明确

以社区为依托构筑的社会保障工作网络,给部门、单位间的合作,为社区居民的参与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平台。但是,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的社区平台蕴藏着的潜能究竟有多大,目前尚难以做出充分估计。要进一步深人开掘这种潜能,就必须按照社区的本身的功能和规律去设计和建立一套新的、完善的工作体制。就必须进一步明确完善劳动保障部门在社区的责任。

二、积极推进电力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

( 一)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社会大势所趋

当2 1 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人口老年型国家的行列。中国老年人口数量之大,发展速度之快,更是前所未有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把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引导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的路子。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城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时代的潮流,阻碍这个社会潮流,而仅靠企业内部几个人小打小闹是形不成为老年人服务的氛围的,并不能为退休人员带来真正的实惠,最终反而会被退休人员所抛弃。

( 二) 在企业效益比较好的现在多为退休人员的长远着想, 多为他们办点实事

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趁我们现在经济实力还雄厚的时候,多向长远看,“社会化”最大的功能是退休人员不至于在将来因企业的效益问题而享受不到正常的待遇,也就是说,由企业保障转化为国家保障, 保障程度的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就像买企业债和买国债一样,企业债可能利率高可风险大,保障程度不高。而国债利率低,但没有风险!

同时,把退休人员推向社会,应该要稳定有序地进行,不降低退休人员原有待遇是一个大原则。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并不是说不需要企业对他们的关心,我们电力企业还是可以通过大福利、互助会、入股等多种形式使退休人员继续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社会化管理后有退路,前有进路,上前退后游刃有余,能让我们的企业从本应由社会承担的繁杂事务中脱出身来集中精力搞好企业内部建设,为将来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提高夯实坚定的基础。

对我们国家来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同理,对我们电力企业来说,要为我们的退休人员多谋福利,最终还是要在发展我们的企业上入手,要让退休人员也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

( 三) 从退休人员来说, 在拥有企业归属感的同时, 也多了一份社区的归属感

人都要有一个团队归属感,从心理上说,退了休的人,他( 她) 虽说对原工作单位有较深的感情,虽说单位里有较好的活动场所,可他( 她) 并不愿常回企业,这种心理很微妙,但确实普遍存在。

从客观条件上看,电力企业在垂直管理的同时,又带有浓厚的属地性,不具备经常把退休人员从地域辽阔的各个地方集中起来开展活动的条件。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其基本形式是将企业退休人员直接纳入街道和社区进行管理和服务。不实行社会化管理,单位不想去,社区又去不得,久而久之,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人到老年后, 地缘文化观念更加浓厚,左邻右舍的情感维系更为重要,老年人一般都十分乐意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社区社会化服务,就是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最佳结合部。我们现在应该为退休人员创造这个条件。

( 四) 退休人员是财富不是包袱

尊老爱老,关心曾经为我们企业立下汗马功劳流过血汗做过贡献的退休人员应该说是我们电力企业的优秀传统,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社会化”在电力企业的暂缓也再次有力地显示了领导对退休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社会化管理后,退休人员通过横向比较,更能切实体会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

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我是一名电力企业的退休职工的光荣感。同时也更能意识到企业经济效益对他们生活的休戚相关,从而更加关心企业发展。退休人员是财富不是包袱。通过与退休人员的沟通,把我们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形势告诉社会,通过他们,争得社会的谅解。退休人员从眼睛向内到向外,能为企业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从而为企业创造财富。另一方面,我们企业内部现有的员工也会从企业从退休人员的关心上看到自己的未来,感到工作有奔头,生活有着落,会更加热爱我们的企业,从而提高我们企业的凝聚力。关键是我们怎么利用这笔财富。我认为我们电力企业一直开展的退休人员节庆慰问、不定期上门探望等互动活动在社会化管理后必须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既为曾经共事的退休人员创造再聚的机会,也让企业有了解他们想法听取他们意见的机会。

三、结语

篇(3)

随着社会逐渐引起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许多高校也开始加强后勤管理,引导其不断改革、向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服务运营模式不断转化。这给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给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也促进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高校不同于其他的企业,其后勤管理工作涉及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不仅增加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阻碍了高校教学质量及其学生学习的提升。随着高校改革、不断向市场化推进,高校后勤管理拥有了明确的发展新方向,积极发现并解决高校后勤管理问题,有利于保障高校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1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断向社会化发展,其运行机制在高校改革与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的角色。但是,现阶段,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主要表现为高校缺乏明确的后勤管理工作目标,没有引起对教育行政部门、后勤企业以及学习之间关系的重视,也没有从根本上采取措施进行后勤管理工作体系建设。

首先,高校后期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上高校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高校并没有充分结合社会化的视角选择强大的后勤管理者,因此,在后勤管理运行工作方面,学校无法充分结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做出调整,导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从而导致高校后勤管理运行体制与高校行政体系出现脱节,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无法按照市场化标准进行后勤工作运行。

1.2 缺乏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许多高校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大多采用了政企分离的方式,以社会化、市场化为引导,着重进行高校教育教学,因此,忽略了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一方面,源于社会和高校缺乏重视程度,把所有的关注度放在了育人方面,加大教育教学建设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源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本身,由于缺乏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导致后勤管理工作单一而且乏味,而且主要集中在学生食堂管理、宿舍建设和运营等方面,没有充分结合学生和整个高校的力量,忽略了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没有高校及其管理者积极的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以及环境建设缺乏一定的重视。

1.3 缺乏科学的内部管理部门设置及制度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由于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成为了一个理想的温床,导致高校缺乏科学的后勤管理工作部门设置,使得高校后勤部门停留在传统的运行机制中。究其本质,是因为高校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制度建设,以及企业化运行模式的建立,导致高校后勤企业模糊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划分。

一方面,在高校后勤管理的工作中,由于管理面的广泛使得高校无法规划具体的管理制度,虽然部分高校逐步引进并实行“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运行模式,但是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仍然具有政企双重的身份;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管理实行政企不分的经济行为,导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运行机制,也无法充分结合和实现市场化以及社会化操作,加上具体的后期工作岗位设置匮乏,从而大大降低了市场化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

1.4 后勤管理者缺乏相应的服务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

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就业保障制度,关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团队缺乏相应的服务管理意识,综合素质低下,部分素质低下、缺乏技能的后期员工极容易被淘汰。主要是因为高校对后勤管理工作赋予了一定的行政色彩,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常常是教师职工的家属或者是退休的职工,导致缺乏科学的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其整体后勤管理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再者,由于深受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低素质的队伍严重阻碍了后勤管理工作向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步伐,使得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无法适应市场突发的风险,也不利于高校之间进行教学等相关方面的竞争。再者,高校后勤管理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无法从服务高校师生的角度出发搞好后勤管理管理工作。

总之,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后勤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多,工作性质越来越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从而使得他们无法及时解决后勤管理工作问题,甚至是很难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2 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1 完善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其向市场化、社会 化发展

完善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必须充分结合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及教师学生的利益,深入了解后勤服务的理念,坚持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为主导,确定教学目标与后勤管理工作同步发展,从而合理建立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以此为标准,处理好管理制度与运行体制的关系,扩大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服务的面向。此外,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后勤管理工作目标,引起高校对教育行政部门、后勤企业以及学习之间关系的重视,从根本上区别高校与一般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从而以社会化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工作体系,使得高校后勤管理运行体制与高校行政体系相适应,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不断向市场化、社会化发展,以实现平衡发展、改革与稳定并进的目标[1]。

2.2 不断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合理引进管理模式

高校必须改变政企分离的后勤管理方式,引起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不断发挥社会化以及市场化的引导作用,注重高校教育教学与后勤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并重。一方面,必须合理构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体系,引起社会和高校本身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高校对后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合理引进先进的后勤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工作者本身的培训,因地制宜发展,以充分结合学生和整个高校的力量,集中其对于学生吃住行等方面的影响,让后勤管理者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具体规划中来。

2.3 系统建立高校内部管理部门,营造良好的后勤管理 环境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科学的后勤管理工作部门设置。首先,高校必须充分利用后勤管理制度的建设,发挥其作用,不断创新高校后勤部门的运行机制,从而建立合理的企业化运行模式,实现高校后勤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明确划分;其次,丰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内容,加强高校工资分配制度的管理,建立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机制以及奖惩机制,从而通过加强后勤管理职工的利益,建立真正适合社会化改革和发展的高校内部管理机制;最后,充分结合和实现市场化作用,引导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社会化和规范化操作,从而营造良好的后勤管理环境,明确后勤管理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市场化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总之,高校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内部管理准则,构建良好的高校教育环境,给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后勤服务更贴近校园基层的老师和学生。

2.4 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加强后勤管理者综合素 质的培养

关于高校后勤管理的服务,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即坚持以服务广大师生员工为宗旨,建立起后勤管理工作者全心全意服务的理念[2],与此同时,加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的谈话,促进校内教学与后勤稳定的同步发展。主要是严格筛选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以选择服务管理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员工,科学进行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使得建立合适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以及模式以适应市场所遭遇的风险。再者,可以加强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学习与培训,从根本上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对于高校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性。

篇(4)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逐渐显现出社会化的发展需求。由于近几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不断建立健全,我国很多单位的档案馆逐渐开始公开现行文件和档案的工作。

1实行企业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档案是社会管理中人事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任凭证,不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容易造成档案管理的无序化管理、档案任意流通的现象。我国企业数量剧增,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做好档案管理是保证人才各项利益的重要措施,传统不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造成档案可信度的下降,这就影响了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引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企业人员逐渐由企业人逐渐转变成社会人,人员的自由度增加。企业众生雇佣制逐渐瓦解,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相应地档案的流动性比较大,这样以来企业的人事制度比较繁琐,。但是档案是明确员工身份的重要材料,档案工作如果不到位的化就容易出现各种人事纠纷。员工自由度的增加了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量,所以创新企业档案管理迫在眉睫。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可以保证人力资源的科学流通并且实现企业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另外,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可以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安全,即实现人员的档案的公正性以及客观性。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公平性明显不够,很多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就利用档案挟制员工,员工与单位的矛盾越积越深,最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工作质量,而员工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企业的科技档案以及设备档案等内容越来越多,单纯地靠企业内部进行档案管理无法满足企业对档案管理科学性以及合理化的要求。

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为企业档案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

2档案管理工作社会化的可行性分析

2.1技术支持

在档案社会化管理的进程中,服务和被服务单位之间如何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是关键环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和支持。当单位内部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无法满足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时,单位必须要借助一些外部力量来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被服务的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技术随时了解服务企业中的档案信息,并通过反馈机制,及时将信息进行反馈。提供服务档案的中介组织人员也能够通过网络来了解并掌握服务对象的档案工作动态。通过此种形式的交流和沟通,能够良好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为单位的档案管理社会化提供条件和支持。

2.2 手段支持

随着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不断提出,业务外包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业务外包源自于欧美企业,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随着档案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多,管理工作和人力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因此单位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这样的矛盾,业务外包无疑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

2.3 市场支持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档案中介机构的政策和规定陆续出台,为档案中介服务市场营造出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也为档案中介服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另外,随着档案中介机构不断拓宽市场,增加服务内容、手段和层次,在为需求方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也提升了中介组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服务水平。

3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表现

3.1集中统一管理

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所有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这也是档案管理社会化的第一步。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是社会经济的产物,相比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档案管理中,员工的档案主要有企业内部的相关机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依据员工的级别和文化程度进行档案所属机构的划分,这样的管理模式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实现了员工档案由企业管理转变为社会集中管理,员工档案由相关机构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样就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3.2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要以企业资产关系为纽带,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准,确保实现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以及安全。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高,在管理中没有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档案管理不够科学。档案管理社会化完全规避了这种问题。相关机构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实行网络化以及数据化管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科学化。另外,部分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存在一部分流动比较大的员工,这增加了员工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和繁琐度。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为流动人员提供了方便的档案管理服务,尤其是网络技术以及数据管理技术的引进大大简化了人员流动档案管理的程序。

3.3拒绝自带档案的现象存在

这主要是针对人事档案而言的。自带档案容易造成档案的流失并且为人员档案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企业在录用人员时,对人员的档案重视程度不够,员工的档案留存在员工手中,出现了很多弃档现象的出现。但是档案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无论是职位升迁还是保险业务的办理都要以档案作为相关依据。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有效规避了自带档案现象的发生。相关社会管理机构通过档案托管普查确保无一例员工自带档案。

4加快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建议

4.1 强化意识

要创造多途径、高层次、多平台的服务机制,加大开放档案的工作力度,定期进行档案目录和信息的公开开放,扩大档案向社会开放的范围,拓宽服务的领域,优化服务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做好档案管理社会化的服务工作。另外,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档案互通社区、档案交流平台等,强化档案的服务质量和范围,将一些平台、活动作为载体,逐步树立起服务的品质,强化服务的意识。

4.2 构建平台

可以将政府基础信息网络作为依托或是载体,建立起统一的平台或数据库,采取安全有效的控制手段,对各个单位的档案室和综合档案馆进行结合,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之上,实现档案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例如采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让各个档案管理部门之间能够进行交流和沟通,再如定期组织一些档案管理交流会议或是讲座等,让各个档案管理工作者能够参与其中,共同进行交流和讨论,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而且也能够通过交流学习,掌握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策略和技巧,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对各个企业和单位浏览、接收档案进行记录和备份,向档案利用者提供无缝集成的查询服务,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

4.3开展信息公开建设

要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和现行文件的报送、利用机制,对各项党务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拓宽业务服务途径,简化利用手续,逐步完善档案信息的查阅、复制等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尽最大努力为公众获取信息、公开文件、公开信息、查询信息提供方便,将档案馆建设成为真正为百姓服务的机构,让百姓能够通过档案馆了解到政府的相关政策和信息。

结束语:

企业档案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记载者。企业档案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分析资料。无论是人事档案、设备档案以及技术创新档案都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我国传统企业档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为了保证企业经济的发展,档案管理社会化是现代社会档案管理的创新形式。企业不断发展,企业的档案业务越来越多,企业档案工作的难度相应增加,,社会档案管理机构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是企业档案管理的科学以及精细化的重要形式。推行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是我国企业档案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医院;后勤;人事;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01

1.医院后勤服务的重要性

医院是向社会提供医疗公共产品服务的机构,医院的后勤管理是医院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为医疗服务直接或者相关后勤保障工作和非医疗服务的后勤保障工作,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对医院后勤管理水平进行质量监督和评估,不断完善医院后勤管理水平和提升医院的质量,已成为各医院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一环。

2.医院后勤服务分类

在医院后勤服务中,主要集中在物业管理和技术保障两个方面。物业管理主要是保安、门卫管理、停车场管理、保洁工作、水电维修以及餐饮服务等等。技术保障主要是供氧、供气、供水、供电,供电包括供高压电和低压电、负压及压力容器的管理工作。在这两部分管理中,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表现和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与医院以后的发展前景。医院后勤服务人员的管理工作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医院后勤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医院旧有的管理体制当中,医院的后勤人员主要为医院编内的职工,医院内的职工的岗位缺乏流动性和竞争性,医院职工的专业能力单一,个人综合水平不高,年龄结构老化,综合素质缺乏可提升的空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院不断发展,对后勤服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后勤人员的素质和原有的管理机制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因此医院后勤服务滞后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给医院的声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医院更好的做好其服务工作。

在医院物业管理方面,由于医院后勤工作人员从事物业的岗位大批都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学历、技能水平没有太高的要求,原有医院职工在工作范围内缺乏竞争性和流动性,医院的管理工作难以深化,人工成本较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物业管理的逐步发展,医院物业管理人员的水平渐渐落后与社会物业管理的平均水平。因此由医院自行招聘物业人员和管理物业人员,招聘和管理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不利于医院物业管理的专业化和人员优化。

在技术保障人员上,由于医院职工从事后勤技术工作,往往是单人单证,医院职工的岗位技能单一,工作范围特别小,多个保障岗位就需要大量的技术保障人员,不仅消耗医院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工作效能不理想。由于医院岗位专业性要求,人员同样缺乏流动性和竞争性,这样容易造成医院岗位人员的惰性,从而造成医院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难度大大增加。

1.医院物业管理的社会化趋势

在九十年代后期,大多数医院就将保安门卫、停车场管理和保洁、餐饮服务实现了社会化。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兴起,这部分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比较容易实现,逐步实现与社会、市场接轨。对原有医院从事保安门卫、停车场、保洁等岗位进行社会化之后,大大降低了简单工种编制人员占医院职工的比例,并且通过市场化的价格和服务,降低了医院后勤管理的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的声誉。同时通过实施定期招标和日常管理考核措施,实现了对物业管理板块的引进、管理和退出相关机制。由于物业管理服务提供单位具备专业化的管理水平,并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优胜劣汰,使物业管理模块得以进行人员和服务的优化工作,医院后勤管理从大而全的日常事务管理转向以监管服务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物业管理的重心的转变,使服务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降低了医院在物业管理方面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医院技术保障人员的社会化趋势

由于医院的后勤技术保障主要集中在供氧、供气、供水等专业化的设备管理方面,日常工作主要是一些监管和维护工作,因此医院后勤部门在早期都有一定数量的维保人员,随着医院设备的不断科技前端化,实际上维修保养工作通常是有设备供应商和工程公司来完成的。因此这部分维保人员绝大多数有专业技能的要求,有高学历化、高技能化的发展趋势。要逐步提高这部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需要这方面投入大量的招聘、培训成本。而这部分工作,完全可以由设备供应单位或者工程公司派出驻点人员,提供购买维保服务的方式实现。由于专业性不同,可采取分类分包的方式。目前,大多数医院已经采取作业人员由工程公司派遣,医院负责监督管理的外包模式。

这种社会化模式的优点在可以使技术人员与设备供应单位密切相关,技术上能够跟得上设备的更新和发展,招聘和培训的成本由派遣的单位承担。医院的后勤管理人员只需要对技术保障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价,并通过考核决定是否更换技术保障人员和服务单位,通过采用这种竞争性的手段,可以降低技术保障服务的投入成本,提高技术保障的质量,实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是医院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医院原有后勤管理人员处置办法

在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之前,要对医院的原有后勤人员进行处置。常用的办法有:1.自然减员。一些岗位上年龄较大的职工,随着接近退休年龄,可根据其退休年限,逐步实现退休、内退等方式,自然减员。2.转岗。对于年龄短期内还未达到退休的职工,又具备一定能力的,可通过培训新的劳动技能,按照新的岗位进行转岗。具备提升空间的,可进行管理技能培训,由劳动生产者转型为基层管理者,从事对社会化后的后勤服务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工作。3.辞退。对不具备重新上岗能力或工作表现欠佳的职工,可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辞退,从而实现对医院后期管理人员进行优化的目的。

2.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后的人员管理

篇(6)

[关键词]现代医院;建立;后勤管理体制模式

医院后勤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基础,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医院后勤工作直接关乎着医院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转,关乎到医院职工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医院整体大局[1]。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现代化管理程度现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2]。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后勤管理工作需从计划经济下的自我封闭式服务体系朝着社会化服务转变,以便适应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这就为后勤管理工作模式提出新要求,医院务必加速医院后勤管理体制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1目前医院后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是医院物资、设备、总务和财务等管理工作的总称,管理内容包括医院各个方面,如电、气、水等,一般分为财经管理和总务管理。总务管理主要为房屋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以及生活服务等[3]。财务管理包括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随着现代医院发展规模的增加,医疗服务内容也不断增多,医院后勤管理工作面对的难度也日益增加,此外近几年来医疗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早前传统医院后勤管理体制的缺点日益明显,这使得后勤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4]。当下多数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处于低效益和高耗能状态,医院后勤管理开支显著增加,但预期效果不理想。此外,医院后勤工作人员编制严重超标,工作人员占到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不仅加大人员管理难度,同时也导致医院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成本核算也面对较多问题,日常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思想错误,多数科室未实施成本核算,科室缺乏无效益管理意识,这些均严重损害医院整体利益。

2医院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1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实现卫生改革总目标

由于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是医院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医院后勤改革的成败关乎医院运行成本的高低,关系到当下市场经济调条件下医院整体竞争能力的强弱。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实现“低廉费用提供优质服务”的卫生事业改革总体目标。医院后勤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整体管理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5]。

2.2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克服传统医院“大而杂”的弊端

医院后勤庞大的服务规模,事事俱全的“小社会”,管理机构繁多,办事效率低下,这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一种表示形式。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若医院还追求样样俱到,不注重社会化资源、信息和服务方面的优势,那么医院极有可能在日后激烈市场竞争中被其他医院所淘汰。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目的在于拆除社会与自身间的围墙,将诸多由社会承担的服务交还给社会,而医院通过市场合理选取有助于自身要求和符合质量标准的医疗服务项目。

2.3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医院服务的质量和减少医院成本

医院提高办院效益就必须减少医疗成本,降低人力资源上的浪费和闲置。工作于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是医院重要的人力资源,而其他工作人员的性质均为临床医疗服务,因此其他工作人员人数上需要有所限制。在医院日常服务工作中引入社会服务,使员工在激烈的医疗竞争情况下感到紧迫感和危机感,以便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服务水平以及服务态度,从而使大家从早前“大锅饭”转变为“竞争饭和风险饭”。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需从整体上转变体制,在内涵上将不应由医务人员完成、或可以不要医务人员做,或医务人员也不一定能完成的工作均推向社会,使医院医务人员不仅能集中精力从事医疗服务,同时又能确保全方面的配套和后勤服务[6]。

2.4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盘活医院的人财物

早前传统的医院后勤部门存在机构繁杂,设置重叠,机构间制约和交叉的问题,医院设施和设备追求“小而全”势必导致诸多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跑、滴、冒、漏”现象十分严重,这些均使得医院资源成本不断增加。另外,后勤工作人员缺少岗前培训以及连续的继续教育,往往存在人少干不了事、人多不干事以及出工不出力等情况,加上后勤人员“出口”不畅,使得后勤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偏低,严重制约医院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而后勤管理模式社会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效率和计算成本,使投入产出利益关系影响医院后勤物力、财力和人力的转出,产生足够效益,进而盘活搁置于后勤服务多个方面的资产[7]。

3建立现代化医院后勤管理体制模式的几点思路

3.1后勤管理模式社会化

医院想要节约后勤管理支出成本以及提高后勤管理质量,就需打破早前传统管理模式。医院需要裁减后勤工作人员,降低医院后勤服务和人力资源成本及必需对医院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医院可通过利用社会力量为医院医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该方式不但能极大提高医院整体后勤管理水平,同时还能降低后勤管理成本以及管理难度[8]。委托外包是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有力选择方式,如食堂、洗衣、电梯和保洁均可作为委托外包项目。文献报道,医院通过外包方式不仅能有效解决后勤工作人员因工龄增加而不断上涨的工资,同时还能减轻退休人员带来的巨大负担。然而医院在采取委托外包时需严格审核和考察,选取资质良好的企业。

3.2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制度

多数医院后勤管理效果差、不理想,这与医院后勤缺少管理制度有关[9]。由于后勤管理工作繁多且复杂,所以后勤管理工作中务必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和制度,以便为后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后勤管理工作有效实施,从而减少或避免盲目或缺失管理。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是医院后勤管理工作良好运行的有力保障,后勤管理制度的制定需与医院整体情况相结合,以便促进医院管理合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3加强医院运行和管理成本核算

从现代医院发展出发,现代医院后勤不再是传统的后勤服务,而是带有经营性质的经济工作,医院除了加强医院生活后勤管理之外,还需加强物业、设备和物流管理。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竞争日趋激烈,物业、设备和物流管理在综合考虑医院财产保值和增值时必须加强医院运行成本核算,从而有效维持医院整体经济效应。医院结合后勤工作管理特点,对各项运行和管理工作实施成本核算,有效控制费用支出,加强医院运营成本的控制,减少后勤开支[10]。后勤管理部分通过采购、配发以及报废申请制度,做到勤俭节约,从而使用有限的后勤支出尽可能满足较多的医疗服务整体需求。

4结语

医院作为社会服务的特殊行业,医院的发展关乎着大众身体健康以及国家医疗水平。随着国内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管理改革中的组成部分,其工作面对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医院务必重视后勤管理工作,构建健康有效的后勤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丽芬.医院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精细化管理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8):239-240.

[2]万云.信息技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广州医药,2015(5):96-97.

[3]程俊.医院后勤管理如何应对新的医院改革与发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2):136-137.

[4]翟晓玲.浅析医院后勤管理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6(1):137-138.

[5]龚农.基于信息系统的医院后勤管理模式分析[J].企业导报,2015(12):40.

[6]王海银,王林初,马明华,等.上海市二甲及以上医院后勤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6(1):26-29,34.

[7]李力桢,王薇.项目负责人制度在医院行政后勤管理中的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14,12(3):74-76.

[8]李柯,张怡,袁莎莎.基于信息系统的医院后勤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4(4):99-101.

[9]朱萌.医院后勤管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J].中国医药导报,2014(26):153-156.

篇(7)

一、班级社会化管理的含义

班级社会化管理是指借用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班级,它是基于对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这一属性的认识而提出来的。对于班级组织社会属性的分析,经典的观点主要来自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他在《学校班级作为一种社会体系》一文中,从讨论班级的社会功能的角度人手对班级的社会属性做出界定,认为班级具有将成人社会中胜任工作的能力内化于学生,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责任感方面的社会化功能。基于此,帕森斯将班级界定为是一种社会组织。如果说帕森斯对于班级社会属性的分析仅仅从班级社会化功能的角度人手偏于一隅,那么从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组织目标、职权机构、角色分配等角度人手分析进而得出“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各类社会组织所共同的特点”,则可以看作是对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理论分析的有益补充。当然,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有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殊性。而从分析这些特殊性人手对班级的社会属性做出分析并进而得出“与社会组织相比较,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将班级作为一种社会初级群体更合适一些”的结论,仍然是将班级看作是一种社会组织,只不过这里的社会初级群体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存在而已。

从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这一视角出发,如何经营和管理班级,则可以采用社会化的管理模式。所谓社会化管理,是指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将班级看作是社会组织,并且按照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来管理班级。具体而言,是指在班级的管理活动中,从班级组织目标的制定、班级组织机构的组建、班级组织成员的分配,以及班级组织机构的运转等方面都需要按照社会组织的运行规则来开展。如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需要组织成员的共同协商与沟通,寻求组织目标的统一性;组织机构的组建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连续性,以保证机构运行的商效性;组织成员的任用则需要体现民主性与竞争性,以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等。当然,由于班级有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殊性,因此,在班级的社会化管理活动中还需要分析班级这一社会组织的特殊性。如班级成员的未成年性会导致这一社会组织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需要对其组织成员加以教育和指导;班级组织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和学习,因此组织的运转就需要围绕着如何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而提供服务等。总之,班级的社会化管理一方面需要体现班级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同时还需要照顾到班级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组织的特殊性,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班级组织的教育和学习功能。

二、班级社会化管理的意义

班级的社会化管理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他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班级社会化管理是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班级管理的基本追求。虽然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解各有千秋,但是正如杜威在其《民主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正像两点之间形成一条直线一般,在教育出发点的儿童和教育归宿点的社会之间,形成了教育历程。”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民主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是其应有之意。而在教育中培养学生未来民主社会中的生活能力,基本途径之一就是让其在教育的过程中模拟化地参与民主社会生活的各种基本内容和活动,以培养其民主社会的适应能力。班级的社会化管理,就是试图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各种社会组织的民主生活形式通过教育的改造引进班级,通过在班级中建立各种社会组织的模拟形式,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自主管理,让学生在班级组织中模拟化地感受民主社会的活动形式和生活方式,以此来发展和提高学生未来民主社会的参与意识和活动能力。将班级看成是一个模拟的社会组织,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这一思想的进一步补充,同时也是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育走向生活”这一基本理念一脉相承的。

2 班级社会化管理是解放班主任的基本路径

解放班主任即是指使班主任工作从繁忙而劳累的状态中走出来,通过高效的工作方法自如地完成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解放班主任的途径有二:一是学校管理部门由外而内地通过对班主任的科学使用与合理评价,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营造一种轻松而高效的工作环境,从而实现班主任的解放。二是班主任自己由内而外地通过对教育思想的学习以及教育方法的掌握,从而实现班级管理中的自我解放。这里取后面的意思。在班级中实行班级的社会化管理方式,经过教育的改造,用类似于社会的各种民主机构来负责班级日常管理的各方面事务,可以使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机构负责制与运作的条块化,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如班级卫生工作可以通过引进“班级卫生局”这一组织机构来负责管理;班级的学生纪律工作可以通过引进“班级纪律委员会”这一组织机构来负责管理等。通过这种专门的事情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的方式,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另外,班级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主要依靠学生来负责。班主任通过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民主机构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管理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对班集体的主人翁精神和作为班级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从而对于优良班集体的形成提供精神的凝聚力。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可以从这些日常繁杂的班级管理琐事中走出来,改变过往的那种班级大事小情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被动管理局面,从而实现自我的解放。

三、班级社会化管理的策略

1 选择班级的社会化管理机构

社会的机构纷繁复杂,而开展班级的社会化管理,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需要选择哪些社会机构进入班级为班级管理服务。如果把班级看成是一种广义的社会组织,则社会中的一切机构都可以进入班级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是正如日本学者片岗德雄所说的那样:“班级是一种学习集体,是以学习为目的的集体。”由于班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主要是以教育和学习为目标,因此能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就成丁筛选进入班级的社会民主机构的主要标准。就目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所需要处理的具体事务来看,可以将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的学习管理,如班级的学生纪律问题、班级的学生作业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班级里分别设立班级纪律管理

委员会、班级作业审查委员会等机构。另一类是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的生活管理,如班级的环境卫生问题、班级的学生纠纷处理问题等。针对这些,在班级里可以分别设立班级环境监察委员会、班级学生纠纷处理委员会等机构。具体机构的设立需要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在构建班级管理的民主机构时,一方面班主任需要采用民主的形式与全班同学共同商定,征得学生的同意;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到班级作为社会特殊组织的教育特殊性,需要对筛选进入班级的民主机构进行教育化的改造。教育改造的总原则即是使各种民主机构服务于学生的快乐学习,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遴选班级社会机构的管理者

在确定了具体的班级管理机构之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遴选民主机构的组织成员。在选择机构成员的过程中,总的原则是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任用,做到班级人人有所任的局面。通过这种方法来调动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以增强全体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在具体人员的任用过程中,班主任需要遵循如下两个原则:一是民主适应性原则。这是基于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而言的,需要按照民主社会的要求来对班级机构的组成人员做出选择。如具体遴选的方法可以采用学生民主投票和竞争上岗的社会民主方式来开展,遴选的目标争取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民主社会的用人目标。二是教育适应性原则。这是基于班级社会组织的教育特殊性而言的,即在班级民主机构成员选择过程中需要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性以及教育的公平正义性。如为了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需要给那些发展有所欠缺的学生更多的机会来锻炼自己和展示自己,为了体现教育的机智有时可能需要将某个岗位给班级的某些在这方面特别欠缺的学生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发展。“把那些重要的公共管理位置直接给予那些最需要这些位置的人,帮助这些特别需要帮助的同学发展公共服务的意识、精神和能力,尽管在形式上有悖于民主的原则,但是在实质上却正是体现了充分的民主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这是班级作为教育机构区别于社会一般民主机构的特殊性所在。因此在具体的机构成员选择过程中既需要考虑到民主社会的民主适应原则,更需要考虑教育适应原则。如果二者发生了冲突,那么作为教育场所的班级则应该保证教育性原则的优先性,如此才不会失去教育的特色。

3 培养学生参与民主活动的能力

一个人要想过一种民主的社会生活,一方面需要懂得民主生活的基本法则,同时还需要有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对社会成员如此,对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还缺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因此,教会学生获得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法则和能力,既是班级社会化管理取向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是学生参与班级社会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因此,班主任一方面需要对全体学生开展“岗前培训”,通过班会或者其他的时间教会学生如何参与班级民主机构的管理与运作,如何按照民主的程序来处理班级组织中出现的问题等。另一方面,在学生接手负责班级机构的运作过程中,班主任也需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实践的参与活动中来学习机构运作的民主方式。学生在这一实践的过程中会渐渐获得参与民主社会生活的基本意识和能力,而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民主机构参与能力逐渐增强的情况逐渐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班级机构的日常运作,从而最终实现班级机构运作的学生负责化。从这里可以看出,班级社会化管理方式的运行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方面班级的社会化管理需要参与其中的学生有着基本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很难适用。另一方面这种班级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对班主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班主任要教会学生参与班级民主机构的管理和运作,自己首先需要懂得民主生活的基本法则与民主机构运行的基本规则,这是班级社会化管理对班主任提出的基本要求。

4 班主任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

在班级社会化管理的模式中,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职责。班级社会化管理的目标是希望通过让学生参与民主机构的运作来提高其班级管理的参与能力,进而实现班级管理的学生负责化与自动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可以完全放手班级管理的事务,相反,在班级的社会化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承担管理和教育的双重责任。一方面,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一些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最终还需要班主任来负责管理并加以解决。同时,学生在班级中对班级的正常管理工作也需要接受班主任的监督与检查。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班级机构的民主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班级机构的民主参与能力成了班主任在社会化班级管理模式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因此,与传统的班主任管理者角色相比,班主任虽然从日常的班级管理琐事中解放出来,然而他需要投入另一种更加复杂化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去。因此在班级的社会化管理模式中,班主任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变传统班级的事务性管理者为社会化管理中的决策性管理者。班主任一方面需要放手让学生去具体负责班级的日常事务性管理,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另一方面班主任还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与决策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正确的决策咨询和教育指导。因此,班级的社会化管理方式向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谢维和,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教育研究,1998(11)

[3][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