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5:32: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设计要素
(一)地理微课概念地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重点难点等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内容一般只安排一个知识点。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思想和灵魂,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微课教学效果。因此,做好每一次教学设计是做出高质量地理微课的前提。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素地理微课是一种在线教学微视频文件,在功能上,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包,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视频中教师会考虑到学生是观看视频的主角,因此会较好的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症下“药”。1.设计地理主题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是针对地理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便于将某个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地理“微课程”的主题有许多,比如:地理新课的导入、地理原理的讲述、社会热点问题的地理剖析等。2.设计课程时间短小、精练是初中地理“微课程”的突出优势,因此,时间设计一般以5-10分钟为宜,这样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习的质量。3.设计课程结构初中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过程应简短而且完整,包括:地理教学问题的提出、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这里需要突出以下两点:首先,知识点切入应迅速,做到快速吸引学生。地理“微课程”教学时间短,要想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必须使用恰当的教学导入来较快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内容讲授结构应完整,重点突出。地理“微课程”是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主干知识,讲解时重点难点要突出。要让学生在学习后明确知道在这节地理“微课程”中学到了什么。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实际运用
(一)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微课有模块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初中学生地理基础薄弱,地理分析问题能力、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增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微课学习资源。如:学生在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时会有一定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反复观看气候分布的视频,以理解分布规律。学生边看,边思考,世界气候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布规律是怎样的,自己已掌握了哪些知识。
(二)再现地理过程细节,突破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而言,地理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微课程”可以作为演示资源,把一些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成三维立体图,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微课程,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的过程和特征,同时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使用公转运动视频,说明地球公转过程及地轴倾斜的重要特征,同时理解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形成分层教学资源,优化差异化教学地理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们呈“点”状、碎片化,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同一堂课,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地理微课程可以实现异步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
三、“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补充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初中地理微课值得大力提倡。初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教材特点对各年级各章节内容知识点制作微课形成微课资源库放到学校网站等学习平台,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的薄弱点来自主学习。地理“微课程”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能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一)微课让地理新授课更灵活、丰富初中地理新授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作为课前预习微课;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问题,制作新课导入型微课,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对重难点做点拨,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制作知识理解型微课,在学生合作探究后播放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凸显灵感让微课程在新授课中作用发挥到最佳。
(二)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便捷、有效目前,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使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可能,地理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同时,微课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选择方便,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播放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关键词:微课;微课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作为新生的教学手段,微课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与日益普及的无线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自主的学习环境与方法,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掌握更加丰富的学习知识。这种“技术+教育的创新形态,诠释了一种开放、自由、交互的教育理念。”身处教育改革创新第一线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微课是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手段,并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微课的研究中。
二、微课的定义
微课,英语翻译为Microlecture,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众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教育机构和教育部门都给微课作出了定义。最早将微课概念引入国内的胡铁生老师于2011-2013年对微课的定义进行了完善。他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对它的定义则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微课迎合了时代要求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它以短小精悍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三、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
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5~10分钟,高校学生学习的微课视频资源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稍加延长,但一般也不超过2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45分钟一节课来说,微课更强调简短、精悍。这也就要求微课设计要紧凑,重难点突出。
2.内容少
微课的内容主要突出教学中某个知识点或者是反映教学中的某个环节,又或是教学活动中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如讨论式微课)。相对于一节传统课堂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3.主题突出
每个微课只有一个独立的主题,教学目标相对单一,主要是围绕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重要知识点等开展教学活动。
4.结构和内容完整
张一春教授就指出微课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统课堂的一个碎片。它有独立的主题、完整的内容和结构。它记录着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
四、微课教学设计的构成
布里格斯(Leslie Briggs)认为教学设计就是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需要以形成满足其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要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绩效,优质高效地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就必须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的设计,而微课的一个特点则是教师单方活动,没有双方的互动。因此,合理的微课设计重点应放在保持学习者有意注意的最佳方式上,而不是微课的展现形式。由此,我们在设计时就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微型化
微课就是微课程,其一大特点是时间短,一般时长5~10分钟。它以设计内容明确、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载体,利用学习者碎片化的时间,减少学习者认知的负荷,保持学习者注意力,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微课微型化,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味强调其时长短,它不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碎片,它有自己相Φ耐暾性。
2.学习者分析
微课最终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学习者最终的学习效率也是我们衡量微课效果的评定标准。教师在准备微课之前一定要先对学习者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后面的工作都将以此为中心展开。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复杂,有普高生、自主招生和五年一贯制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差异明显,不少学生的基础薄弱且学习兴趣不高。再加上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理的学习方法,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吃力。针对这种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有所创新,不能沿袭以往“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单纯地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微课,而不考虑学习者的能力和水平,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总之,微课的设计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乃至教学策略的选择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3.学习内容分析
微课教学的内容是学习者通过微课学习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学习内容的分析与学习者是谁密切相关,我们不仅要考虑教授他们什么,还要考虑他们要学些什么。新型的微课教学要摈弃传统课堂形式中由教师决定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模式,认真分析学习者需要什么,以满足学习者需要来录制微课。创新的微课教学就是要按照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去设计教学。
4.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师要在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应以具体的、明确的术语加以表述。教学目标制定于课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习者,使师生双方都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5.教学策略的设计
制定好教学目标后,接下来就要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包括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教学策略的设计要考虑诸多因素,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优化教学实践,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五、微课的评价标准
微课的评价标准应不同于传统课件的评价方式,重点要着眼于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层面,看学生能否通过微课的学习完成既定的任务。好微课的共同特点要符合以下评价指标。
1.微课的逻辑性强,教师讲课思路与技术呈现思路十分清晰
清晰严谨、逻辑性强的微课方便学习者深入学习,这也是评价微课的重要标准。微课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讲课的思维逻辑与技术呈现的思路一致,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展开自主学习。
2.微课的合理性是指教师是否在微课设计中展现出较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教师要在微课设计中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知识点,同时还要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3.微课的趣味性也是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手段
微课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趣味性使教师的讲课富于人性化,能更好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4.微课的科学性就是要保证教师讲解规范,没有科学性的错误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科学进步的过程,任何教学方式的开展都必须遵守科学性这一基本要求。作为学习资源,微课里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性。
5.微课视觉传达的有效性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学习资源,视听同步是其要达到的基本条件。视频是动态的过程,运动的画面比静止的画面更加容易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目前常用的微课录制方式都基本可以实现动态的要求,但是在使用PPT录制视频时,往往会出现长时间的“静止”。这时,教师就要通过画线、翻页等方法来使画面“活”起来。而不应简单地在大段文字旁边配一个无关的动态图片,这反而会让学习者的注意力分散。
6.达到优秀的学习绩效
微课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这是好微课最重要的宗旨和指标。
在评价微课时,以上的所有指标都会在整体审视微课时发生作用,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六、总结
总之,课堂与教学的改革顺应着时代的大方向。微课的兴起和推广已经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看到了成效。教师不能把微课当作竞赛评奖的工具,而应实实在在地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微课这个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和进度,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随着国内微课平台的逐步完善和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投身于微课的开发和制作,学生利用微课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将成为一种学习常态。
参考文献:
[1]金 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赵国忠,傅一岑.微课:课堂新革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于淑娟.学校微课建设的问题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5(7).
[4]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5]杨正群.关于“微课”的几点思考[J].湖北函授大W学报,2013(12).
[6]王国光,孙长远.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高职院校微课开发研究[J].职教论坛,2014(27).
[7]陈智敏.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对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大赛”295个微课作品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8).
[8]杨 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6).
摘要:
文章结合了微课和翻转式教学的优势,在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基于微课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并从视频制作、课前学习任务设计、翻转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与教学实践,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访谈的方式对微课制作及翻转课堂的实施进行效果评价及意见反馈。研究表明,基于微课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微课;翻转式教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
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1]。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08年秋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所提出,并将其运用到阅读、种族管理、兽医学等开放在线课程中,同年秋季学期,由于采用了微课程的教学方法,该学院职业安全这门课程的选课学生人数激增至449人[2]1-13。在国内,2011年佛山市教育局开展首届全市中小学优秀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征集活动,参赛的作品同步在网上供广大师生家长随时点播、交流和评论,活动的效果出乎意料,广大教师对这种“内容短小、教学价值大、针对性强、数量众多、使用灵活”微型课例好评如潮。此后,佛山市连续组织了三届微课作品大赛,并在全国率先展开了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3]。紧随其后,关中客对微课程的起源及其在国内发展的适宜性做出了客观的阐述[4],2012年,张静然对微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系统性的梳理[5],董兴法等对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电子类微项目翻转教育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一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6]。2014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超过1600所高校、12000多人参与其中[7],至此,微课教学正式进入了大学教育的视野。丰富的微课资源进一步促进了翻转课堂的实施,即通过课外观看学习微课视频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而通过课堂上与教师的讨论交流实现知识的内化,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实现了对教学模式的革新。目前各个网络平台上的微课资源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主,如计算机、外语、数学等[8],而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资源非常有限,究其原因,除了考虑到受众的广泛度之外,也存在着并不是所有的专业课程都适合开展微课教学的问题,2011年关中客在阐述了国内外“微课程”概念的来源的基础上就曾批判性地指出:“微课程并不能适用所有的课程,微课在课程或教学内容方面的适应性需要通过实践检验”[2]1-13。因此,本文将以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为例,从视频制作、课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对基于微课的翻转式课堂教学应用于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并对其适应性进行评价,旨在为更多针对专业特点进行微课翻转式教学的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课程特点分析
“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的授课对象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开设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学、遥感导论及数据结构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对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空间分析,有了初步的理解,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旨在进一步完整地阐述空间分析功能的理论基础及算法分析,为之后的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等进阶课程奠定基础。
(一)课程内容多、难度大
“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课程涉及了较多的公式推导和算法演算,如投影方程变换、最短路径计算、最大流算法步骤演示等,课程内容量大并且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很难做到课时控制和内容深度讲解的有效结合,如果能把算法和公式的推导放在课外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只针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指导和讨论,将大大提高课时的利用率,并达到本课程理论学习深度的要求。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
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中也涉及了较多的实际案例操作内容,针对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和方法,教师也会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操作演示,但由于时间限制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参差不齐,往往收效甚微,如果能把该部分内容放在微课中让学生在课余进行反复的观看和模拟操作,能使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得到较大的改善。
二、微课视频制作
(一)微课视频特点
微课视频时间通常在5~10分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个时间长度非常符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可以让学生在短暂时间内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而不分散注意力。同时,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微课视频须达到课题切入迅速、讲授线索清晰、总结收尾快捷的特点。综上,本课程选取了以下课程内容来制作微课视频(见表1)。
(二)视频制作技术
在视频制作技术方面,主要采用了PPT结合手写板的方式进行视频录制,其中通过手写板技术对最佳路径求解和网络最大流等算法进行步骤分解演算,以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学习。其次,动画技术的运用使得原本抽象难懂的地图投影理论知识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翻转式课堂教学设计
按照不同学者对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定义,归纳起来即: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9]。因此,翻转式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仅只是“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应从视频制作阶段就纳入教学设计的内容中。本次课程的翻转式教学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一)微课视频内容的选取
此次选取的课程内容除了满足微课视频短小精悍、知识结构完整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征:(1)抽象难懂的概念或方法。如地图投影的内容,在此次的微课视频中用了一个“剥橘子皮并展平”的动画生动地诠释了高斯投影的过程,同时也较好地引导了学生对高斯投影方法所存在缺陷的思考。(2)复杂的算法演算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学生或对算法演算过程难以完全掌握,或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对算法中的某些步骤不能理解,这种不可复制地一次性讲解方式使学生对复杂算法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利用微课视频也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3)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对空间叠加分析知识的讲解,通过实际的软件操作演示既能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同时较好的视觉效果也能让学生充分理解空间叠加的意义。
(二)课前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要实现翻转式教学的目标,课前的学习至关重要,对于这一无监督、无指导的学习过程,如何促使学生自觉地、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学习任务单的布置与完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任务单中需明确本次学习的目的,并完整地展示知识点的体系结构,还应包含学生问题反馈的内容,最后以作业形式提交。
(三)问题收集与分析
针对任务单内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分析,以便于在课堂上开展进一步的答疑和讨论活动。同时,收集对微课视频中的内容、表达方式、时间分配等各个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微课制作的水平。
(四)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这部分是实现学生所学知识“内化”的重要阶段,由知识点回顾—答疑—讨论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知识点回顾和答疑由教师主导完成,大约占到课时的50%左右,讨论部分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可针对讨论内容进行引导,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向互动。
(五)教学效果反馈
本研究选取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三年级一个班级共39人进行“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的翻转教学试验,通过一个学期的授课,在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两种模式交叉使用的情况下,以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的形式,并辅以内容分析法分别对37份有效问卷样本及38份访谈记录进行反馈意见的提炼。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从技术、效果和内容等多个方面评价本次课程所制作的10个微课视频,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此外,通过学生访谈,从翻转课堂的实施、与传统课堂的区别、接受程度、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视频内容方面,66.6%的学生认为视频内容适中,讲解清晰;25.6%的学生认为视频内容偏少;7.8%的学生认为视频内容偏多,难以完全接受。在视频讲述形式方面,89.7%的学生认为形式新颖,内容形象生动,能很好地帮助理解所讲知识;7.7%的学生认为不太习惯没有教师形象出现的教学视频,对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0.7%的学生认为一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没有太大影响。图1是学生对本门课程制作的10个微课视频的满意度调查,从时间、内容、制作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为5分,图中列出的均为获得5分的视频投票情况。在课堂学习方面,23.1%的学生喜欢这种自由讨论的学习方式,46.2%的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教师引导和自由讨论的学习方式,30.7%的学生表示不太习惯自由讨论的方式,更希望由教师对课前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式的教学。在知识的掌握方面,71.8%的学生认为这种翻转式的教学增加了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再担心公式推导过快或者暂时没有听懂的问题,可通过观看视频和课堂提问来解决;17.9%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有所帮助,但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归纳总结才能完全掌握;10.3%的学生认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传统模式的授课方式区别不大。
四、经验与总结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基于微课的翻转式教学形式是能够完全接受并对知识点的掌握有明显的帮助,当然,也有部分学生(30%左右)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很好地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这其中除了个体的因素之外,整个翻转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汲取了很多经验教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微课学习的数量
每个10分钟以内的微课视频平均包含1~2个知识点,可按照每个知识点的难度和复杂度来安排课前微课学习的数量,通常是2~3个微课视频作为一次学习的任务,一是为了保证课堂讨论内容的充实性,二是为了保证整门课程的教学进度。
(二)翻转课堂的开展
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师生来说,翻转式课堂所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那些平时“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突然需要转变为知识学习的“主动”发起者,无论从思维方式还是行为表现上都是对学生的巨大挑战,因此,一开始的翻转课堂讨论很可能会遇到根本无法开展的情况,即使如本门课程在开展了五六次翻转课堂教学后,仍然有30%左右的学生表示难以适应此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翻转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之前完全包揽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抛砖引玉的辅助引导者,这种转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翻转”的目的[10]。因此,本门课程在课堂上的翻转式教学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开展,从一开始的“归纳—提问—总结”到后来的“归纳—提问—讨论—总结”,逐步增加学生的课堂讨论时间,让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这里所说的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观点的表达能力以及由本门课程所延伸出去的知识的拓展能力等,而这些指标往往因为无法进行量化的考查而被忽略,但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才能真正实现翻转式教学的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片面地提高考试成绩。在这个互联网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微课作为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何将其整合到具体学科的常规课堂教学,借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是未来微课研究的主要方向,而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课堂翻转式教学可在提高常规教学效果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两者的结合势将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2.3.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15.
[5]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6]董兴法,欧扬,肖金球,等.网络微视频资源引领电子类微项目翻转课堂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123(5):105-108.
[7]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进展说明[EB/OL].[2015-12-01].
[8]管会生,高青松,张明洁.MOOC浪潮下的高校课程联盟[J].高等理科教育,2014,113(1):44-52.
[9]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摘 要】微课是目前教科研部门和教师们均在探索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巧用微课,强化在实际教学中的反思,不断和同事、教育专家探讨,使得自身教学能够在新形势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
关键词 微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间反思
时下,关于微课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绝大部分关于微课的思考共同的部分,大家均觉得微课其实是相对于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而言的,将教学内容分割,采用数字化手段加以处理,适当替代教师现场上课。目前,微课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家的推崇就是因为其能最大程度集中学生注意力,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优效,微课时间可以是1分钟,也可以是5分钟,视教学内容和要求而定,能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成比较有益的相互补充,就高中地理课堂而言,其无疑是课堂中一颗颗美丽的珍珠,闪耀着夺人的光芒。在实际教学环节,笔者曾就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自我反思、同行交流、请教教育教学专家,收获颇多,感触很深。
一、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巧用微课
高中地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展示原理、导入教学内容、转承环节、介绍实例时,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如笔者所在学校一地理教师在讲授可持续发展内容时,巧妙利用《私人定制》电影的视频剪辑,介绍了时下人类面临的集中主要的环境问题的类型,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向往引向深入,明显看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增强。介绍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时,由于教师基本功的差距和教学准备的程度不一致,很容易出现解读不准确不完整的现象,借助备课组共同研讨形成的规范的微课设计,可以很好的将教学内容最基本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教师适时提出针对该教学内容的问题,及时掌握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状况适当调整教学思路。一课教学活动结束前,进入教学小结阶段,微课又能起到深化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梳理知识点,总结其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如学习了农业类型的分类后,可以让学生以某一农业地域类型依据不同分类所属类型来分别阐述。总之,微课并不是新鲜事物,此前的高中地理课堂业已有此种教学方式的使用,教师应充分理解这种课型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便于更好的教育教学。
二、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时下较为常见的微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以PPT为主,如感恩教育中通过动画展示人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去的过程,极强的画面感和故事感发人深思,极具教育意义;一种是通过录像,引导教师反思自我教学行为,这种反思有教学者和听课者的反思;还有一种则是将课堂教学分成5-10分钟的时间块,逐个实施课堂教学目标。
(一)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多媒体与微课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助手,但不是全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高效、动态、多维展示的特点,但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实际,我们使用多媒体,必须是教学内容和效果的必要。有时,传统教学对部分教学内容其实教学效果甚至会优于多媒体教学。笔者觉得微课也可以和导学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比较恰当的教学措施和辅助手段。如在学习水循环和洋流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洋流的视频,给学生相对直观的认识;通过微课引导学生思考洋流的影响:对气候、对海洋生物、对航海、对污染物的扩散。
(二)深入理解微课和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
其实微课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很多地方测试教师基本功,就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让教师短时间准备后,采用微课的形式讲课,这样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很好的掌握教师基本功的情况。只是微课比传统教学设计更有故事感,还能够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要求。在实际教学准备中,尤其是微课环节需要注意设计的完整性,对课堂教学互动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具备充分的预设,尽可能避免出现教学中的卡壳现象。
(三)发挥集体的力量,强化微课的严谨、科学
集体备课最能确保微课的严谨和科学性,通过集体讨论,由备课组长在开学时安排好每位组员所承担的课题,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主要发言人呈现微课设计,其他同事进行补充,通过备课组内公开课实践,不断打磨,积累资源,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资源库,确保教学效果。这既能体现个体钻研研究,更能展现集体智慧。在设计微课时务必确保设计的新颖性(确保对学生足够的吸引力),体现一定的教学设计创意,结合最新的新闻热点,更需要重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落实情况,切不可本末倒置。当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备课组长分配给各组员后,看似难以设计的复杂教学过程被分解成若干环节,最后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的任务就显得简单多了,这既能减轻备课负担,更能将别人的智慧和自己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智慧众人举火火焰高的极佳效果。
关键词:微课;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5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95
一、引言
故事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的、活泼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征。我们所说的故事教学,不仅仅是要英语教师对英语故事的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方式,从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出发,把小学英语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等等教学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故事教学法中生动形象的画面有助于吸引学生,而微课教学是应用了多媒体的科技教学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够满足教学资源的微型化,丰富教学方式,同时能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另外,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还满足了当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本文就是对基于微课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进行的深入研究。
二、故事教学法与微课的概念与作用
儿童具有探索的精神,大多数儿童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兴趣。同时他们又缺乏注意力的持久性,以及缺乏对自我行为的规范能力。儿童以上的特性决定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必须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故事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中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故事教学法将原本枯燥的教学转为有趣的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而微课是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明确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改善教学中学生不认真的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故事教学法与微课的结合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部分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故事教学法与微课教学相结合,使内容更加独立与精简。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基于故事情境的英语教学,在教学视频中引入故事情境,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方式展开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生动的故事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改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微课教学中引用的多媒体设备,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将两者结合起来可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基于故事教学法的小学英语微课设计
(一)设计初衷
在微课的设计中引入小故事,需要通过找寻相关的小故事,并编写符合教材内容的知识点脚本,最后借助软件将英语小短片与英语知识相结合,制作成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小视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找到改进传统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方法,同时在设计中还要有创新意识,开发出基于“故事情景”的小学英语微视频教学资源,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
(二)设计流程
微课设计的对象是小学生,是以英语教材为主。因此,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讲授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英语水平。在微视频的设计中,教师需要设计故事情景、编写知识点脚本以及查找相关的资料素材,最后制作而成微视频,形成完善的小学英语微课学习资源。
五、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微课中的应用方法
(一)故事教学与微课的设计
在进行小学英语微课的故事教学法之前,首先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围绕教材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设计。第一步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找到符合教学内容的故事情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三点:一是知识点概括的准确性,二是选取符合主题的材料,三是视频制作的创新。教师要选择好讲解的知识内容,围绕这些内容展开教学设计。之后借助网络搜索相关的资料素材,可以引入图片与视频等素材,并将相关的知识贯穿其中,制作完整的小短片。比如,冀教版小学英语“at the Gym”,教师可以将制作小故事的微视频,在小视频中加入这节课程中的新单词,如badminton、pingpong、basketball、T-shirt等。脚本的设计为:“Are you ready to learn basketball. Li Ming?”“Yes! Are you ready to learn ping-pang.”“I want to learn, too! Please teach me. Too.”“Where did you go today?”“This morning, we went to the store. We bought a pair of runners and a T-shirt for Liming. We bought some ping-pong balls, too……”以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不仅能够被多媒体中的小故事所吸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让学习新的知识。
(二)故事教学法在应用微课中的应用方法
传统的教学,课堂时间比较长,而且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没有丝毫创意,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关键的部分,将故事教学与微课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微课教学中,引入故事教学,选取合适的故事情境,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能够改变传统的枯燥模式。在教学课程设计准备的前期,教师要分析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制作微视频。比如,设计“羊羊运动会”系列单词的画面,新单词包括:sun、snow、rain、wind,其中的脚本可以按照下面的内容设计。首先老村长出现,并配音说:“Hello everyone! Now it is time to the weather report. Let’s go.”接着小灰灰躺在草地上说:“What’s that?” 懒洋洋:“That is the sun.”小灰灰:“What’s the weather like? ”懒洋洋:“It is sunny……”以这种方式展开教学,小学生会被生动形象的画面所吸引,从而全身心投入其中,在看完精彩故事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英语单词,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乐趣。
六、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微课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故事教学法与微课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将英语知识引入到故事中,生动形象的故事情景符合小学生喜爱动画的特点,而在故事中又引入了相关的英语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英语知识。以这种方式展开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升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宏宇. 高职院校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微课实践探究[J].船舶职业教育, 2016(3):22-24.
[2] 汤潇. 采用故事教学法提升小学低年级英语认读教学的效果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z1).
关键字: “微课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方法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如今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课堂中都得以推广和应用,它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教学主要是以视频为载体,记录老师的教学过程,以老师通过围绕某个具体的知识点展开教学活动的方式为内容的教学方式,使老师从某个知识点入手完成整个课堂教学,能够使课堂更具感染力,提高课堂利用效率,同时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堂知识,提升教学水平。
1.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微课教学在2008年被美国的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后来我国的教育专家胡铁生最先引进了这一教学教学模式。微课就是以视频为载体,由老师通过围绕某个具体的知识点展开教学活动的方式为内容的教学方式。微课的核心就是教学视频。微课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微课教学时间较短,重点也很突出,一般来说微课的时长都在5到8分钟,这一特点也使得微课教学内容必须更精炼,更有针对性。其次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微课一般都是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和疑点展开的,也有些微课视频是围绕某个教学环节展开的,通过记录教与学的活动介绍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此外,这种视频教学资源所占内存也比较小,视频和各种辅助资料加在一起也不过几十兆。
微课的教学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讲解重点、难点和疑点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微课这种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微课位置不够突出,微课的深层含义没有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得到很好的诠释。微课的内容繁多,主次难分,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当中的真正意义难以体现。因此,微课在内容上应该都是一些比较关键的知识点,能够明确体现出教学活动的某一具体环节,或者说明课程的一个重点、难点或者疑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微课设计应以此为原则,把握关键内容,分清主次,避免繁杂臃肿。
其次,在微课的内容选择方面,存在内容冗杂的问题。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因此微课在内容选择方面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想表达的东西很多,讲解也过于细致。这就使得微课内容越来越多,以至于标示不清或者出现微课设计出现偏差的情况,让学生难以从繁多的微课内容当中抓住知识重点,教学效果就不明显。
最后,在课堂时间分配方面,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控。由于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有过分追求教学的完整性和精细化,讲课的时间与传授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合理安排,因此往往会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2.改善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以微课为手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丰富微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微课为手段,适当引导学生,可促进学生探索及思考知识。如:学习《网站与网页》内容时,传统教学中往往是分别讲解网站制作过程,最后整合所讲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往往打乱知识点,学生头脑中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可采用微课的教学方法,通过微课完整展现网页制作过程,并在讲解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网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教师要把握好教授课程的进程。例如,在学习冒泡法排序一课时,学生对冒泡法原理的理解是这节课的难点,解决了这一问题,也就解决了冒泡法排序学习中的主要问题。这个算法的最终代码虽然并不难,但是如果学生连排序原理都没搞清楚,就不可能编出程序。因此在课堂之上可以把冒泡法排序的原理制成微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演示。如果还有学生不能理解这一原理则可以再次观看视频,理解这一原理,程序自然而然节能写出来。再如,高中信息技术当中有关于“Flash补间动画制作”的内容,其中知识的难度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把握课程的教授进程。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划分教授课程的等级,例如演示小球运动的过程时,可以先教授比较容易的内容,运用“图形绘制-图形元件-插入关键帧-补间动画-预览回放”这一过程进行展示。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难度,增加“降落-反弹-降落”的变化过程。最后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让小球做抛物线运动。这样循序渐进把握信息技术课堂教授的进程,把微课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加贴合课程知识。
第三,细化教学环节和知识的细节。小小的微课蕴藏着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这一优势,建设虚拟课堂,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细节。例如,《Flash二维动画制作》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对于遮罩层的教学,遮罩层所需要的操作步骤比较多,窗口复杂且界面切换十分频繁,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方面的教学存在很大难度,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教师可以将“遮罩层应用”的全部过程按照顺序制作成视频,以微课形式向学生展示,学生可以根据微课的思路掌握知识,同时,通过内容丰富的视频资料可以观看到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利于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可以用快进、重复、文字注释、语言讲解手段辅助微课程进行教学,以便梳理完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
3.结语
微课是一种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师引进丰富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眼下的“微课热”也足以说明微课的受欢迎程度。同时微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理核心要素;学习效果;教学质量;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16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10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即让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反思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内容分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他们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所在。地理核心素养目前在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不可否认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合概念,一般包括地理人文素养、地理科学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
地理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地理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和地理科学意识;地理技术素养主要包括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
二、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线,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环境下,按照高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完成三维性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在设计时要有所侧重,同时又不失偏薄。高中地理一堂课的时间只有几十分钟,如此短的时间内若面面俱到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感觉到烦躁和不安,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解,并且做到明确、清晰。
(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视地理课程的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多数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然后依据笔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实,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地理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让他们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地理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式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虽然学生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却很难提高。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处理好“教”“学”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好。新形势下,地理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他们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面对提出质疑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