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围手术期术后护理

围手术期术后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5:32: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围手术期术后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围手术期术后护理

篇(1)

【关键词】 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康复护理;髌骨

髌骨骨折是外伤中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伤后除了及时有效的外科治疗,正确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护理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我院于2007年4月—2008年5月共收治髌骨骨折2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9例,年龄15~63岁,平均41.6岁。其中粉碎性骨折17例,横行骨折10例,均为单发性。急诊手术10例,择期手术17例。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1年,经过功能锻炼,绝大部分病人肌力达4~5级,关节活动度达80°~100°,随访时关节活动度平均达125°,恢复了无痛和理想的关节活动度。1年后关节功能未完全恢复2例,1例为车祸伤,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1例为术后切口感染经换药后治愈。

2 护理

2.2 术前护理 通过宣教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正确面对疼痛,对术后恢复充满信心。预防感冒等对手术及术后恢复不利的因素,对择期手术患者加强床上排便的训练。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肿胀一般从术后2h开始至36h达到高峰,所以需要患者持续抬高患肢,膝下垫一软枕,高于心脏水平15°,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1]。石膏固定:钢丝内固定者石膏固定3周,如果患者能严格遵守医嘱,配合好,可不做石膏外固定,将患肢置于伸直垫高制动。丝线内固定和髌骨切除者用石膏固定4周。一般术后2天均有轻度发热,不超过38℃,可采取多饮水,必要时用温水擦浴或乙醇擦拭大血管处等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热[2]。

2.2.2 疼痛护理 髌骨骨折术后多数均有膝关节的肿胀疼痛。需要区分是术后切口疼痛还是敷料包扎过紧引起的疼痛。若术后切口疼痛可根据医嘱给予止痛剂;如果是术后肿胀导致绷带包扎过紧的疼痛,给予止痛剂往往疗效不好,应该松解绷带,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很多患者松解绷带后疼痛迅速缓解,也不需要用止痛药。术后疼痛一般以第1天最明显,第2天开始逐渐缓解[3]。

2.2.3 功能锻炼 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伤情,分阶段进行。术后l周内,局部组织创伤未愈合,患肢肿胀疼痛,可应用超短波、红外线、低中频电疗等物理方法以利消肿。术后第2天即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先在护士的指导下练习健侧,然后患者根据自己的感觉练习患侧。(1)卧位练习股四头肌的方法:仰卧位,两腿伸直,适当抬高,保持3~5s,再慢慢放下,反复练习,一般500次/d。(2)坐位练习股四头肌的方法:患侧小腿绷沙袋练习(重量为1.5~2kg)。开始练习时先协助托起患侧小腿,然后移开双手,嘱患者保持患腿抬高3~5s,再轻轻放下。一般为每小时5min。根据情况左右推动髌骨,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术后2~4周,拆除石膏托,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较稳定。可指导病人利用肢体重力加强肌力锻炼和关节活动度。病人坐床边,小腿下垂,做膝屈伸活动,循序渐进,以主动屈伸为主,辅以适当被动活动。加重肌肉的按摩,并逐步在踝部上悬重,用指推活髌法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术后4周开始负重锻炼,粉碎性骨折可在4~6周后进行。可加强肌力锻炼,增加关节稳定性,例如扶物站立,扶持床边下蹲与起立,扶双拐负重行走,或上下楼梯。下地时以健侧足尖托住术侧足跟,以臀部为轴心,转向床边下地。病人双手使用拐杖,双拐与健肢成三角形。站立时用手腕的力量支撑向前行走。术后第4周患肢负重占身体重量的50%(前足踏地),第6周占身体重量的100%,此时术肢仍需用单拐。第7周可弃拐行走。如果出现疼痛或不适感,可适当推迟负重时间[4]。进行功能锻炼要根据病人年龄、体质及前一段功能练习的效果,进行评估计划,逐渐增加练习强度幅度并密切观察防止摔伤及其他部位的骨折。

3 讨论

髌骨为人体最大的籽骨,能起到保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肌力,伸直膝关节的作用,尤其对膝关节伸直的最后15°~30°范围更为重要。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应贯彻解剖复位、加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的原则,以尽快恢复关节面平整,减少髌股关节炎的发生。髌骨骨折术后早期行髌骨推移和按摩,能促使肿胀消退,预防关节粘连和避免肌肉纤维化。股四头肌的主动收缩促进血液循环更有利于消肿,避免肌肉萎缩,为膝关节的屈伸和下床活动打好基础。对于髌骨切除者,股四头肌的锻炼更为重要。护理人员实施科学、系统的护理及处理,患者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自觉主动地配合治疗,并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氏缓.创伤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30-132.

2 卢淑琴.髌骨骨折护理要点.中国骨伤,1994,7(6):20.

篇(2)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89

作者单位:200438上海市上海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腹腔镜科

汪佳佳:女,大专,护师

通信作者:沈丽,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全内脏反位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人体内脏解剖变异,系指心、肺、横膈、肝、脾、胃、肠等全部内脏的位置呈180°反位,在发育过程中胸部脏器和腹部脏器以正中线为轴发生转位,如同镜子成像一样,故俗称“镜面人”[1],而循环、呼吸、消化功能均正常。肝脏是胃肠道肿瘤转移最易发生的靶器官,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愈手段[2]。肝脏转移瘤切除的手术风险较大,易出现出血、胆瘘、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全内脏反位患者因解剖位置变异,临床收治的此类患者较少,手术风险更大,同时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要求更高,所以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我科于2013年9月收治1例全内脏反位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周密细致的个体化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0岁,因降结肠癌行降结肠癌根治术后1年,术前检查无肝转移,术后静脉化疗8次(folfox方案),定期复查。2013年8月于我院行磁共振检查,结果示全内脏反位,反位肝左外叶结节型占位,胆囊结石,未做特殊治疗。于9月22日收入我科,入院后常规护理,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无手术禁忌,于9月25日在全麻下行反位肝左外叶切除、右前叶肿瘤切除、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约400 ml,未输血。术后给予抗炎、保肝、营养药物治疗,恢复顺利于术后第7天康复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首先评估患者的身心状态、生活习惯、家庭社会背景以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再根据病情向患者提供个体化信息支持,同时耐心倾听患者因疾病以及全内脏反位导致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配合医师一起告知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因该患者为二次手术,其焦虑情绪较其他患者明显,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我院为专科医院,在肝脏手术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既往收治过全内脏反位的类似病例。讲解以往成功的病例,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加对手术的信心。对患者及家属尊重、理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信任。(2)术前检查。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B超、胸片、肺功能、CT及各项生化检查等。在进行身体检查时,应注意患者异常的生理结构,与相关临床科室沟通交待患者全内脏反位情况,协助顺利完成术前检查,如心电图检查左右上肢各导联波形与正常相反;B超检查肝脏、胆囊在左上腹,胆囊影位于左上腹;两叶肺的位置相反;脾脏在右上腹等。给予血型鉴定及备血。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及术前检查和检验的异常结果,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落实。(3)营养支持。患者自诉6个月内体重下降12 kg。因患者体重下降明显,给予微型营养评定表(MNA)评分为16分,存在营养不良。所以术前除了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外,每天口服肠内营养乳剂(瑞代)500 ml,以改善营养状况,术前再次评估营养评分,减少手术并发症。(4)健康宣教及术前准备。告知患者术前下午口服肠道灌洗液、晚上清淡饮食、术前12 h禁食、术前6 h禁水的目的和方法。次日晨取下活动性假牙及金属贵重物品,术前排空小便,消毒沐浴液沐浴,用龙胆紫标记手术切口。术前留置胃管,全内脏反位的患者食道下端偏向右侧,斜形穿过右侧横膈食管裂孔,连接于胃的贲门,置胃管时应动作轻柔,嘱患者多做吞咽动作。护送患者进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详细交接患者病情及全内脏反位的特殊性并填术交接单。

2.2术后护理

2.2.1按外科常规护理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6 h后改半卧位,予持续低流量吸氧72 h,氧流量3 L/min。给予24 h心电监护,心电监护电极片粘贴时位置与正常人左右相反。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引流管、切口敷料的情况,倾听患者主诉,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及时处理。术后禁食、禁水,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指导患者咳嗽的方法,给予雾化吸入2次/日。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温水擦浴1次/日,口腔、会阴护理2次/日,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2.2导管护理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因患者全内脏反位,术后应注意引流管的特殊位置(与正常人相反,根据反方向判断各器官的位置),并做好标记,保持管道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腹腔双套管反复冲洗低负压引流可有效缓解症状、减少腹腔渗液,通过反复低负压冲洗引流减轻腹腔渗出液中的毒素及病原菌引起的膈下积液、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可以起到治疗和引流的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腹腔双套管接墙壁式负压吸引器吸力不可过大,为0.02~0.04 MPa,冲洗液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硫酸庆大霉素16万U,预防感染。定期更换引流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同时防止引流袋抬升过高引起逆行感染。据文献报道[4],即使严格消毒,单次导尿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2%,留置导尿管1 d的感染率约为50%,超过3 d者感染率可达90%以上。因此本例患者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拔管前间歇夹管每2~3 h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2.2.3疼痛护理由于术后疼痛给患者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带来不良影响,疼痛感觉和反应因人而异,也因时而异[5]。良好的止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心情,保证患者疾病及时恢复。其中止痛药物的运用仍是目前解除术后患者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确运用镇痛药物是药物止痛的关键步骤,要了解各种止痛药物的应用原则、适合人群、药物的禁忌证和并发症,避免盲目用药而造成不良后果,并且要防止患者对止痛剂的依赖性[6]。本例患者术后使用麻醉自控镇痛泵持续给予镇痛药,“长海痛尺”[7]疼痛评分在2~3分,术后第3天拔除自控镇痛泵后,给予分散注意力、音乐等方法减轻疼痛,疼痛评分为0分。此外,患者在咳嗽时指导患者环形按压切口,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因咳嗽、引流管刺激引起疼痛,疼痛效果满意,未使用镇痛药物。

2.2.4营养支持患者术后禁食期间给予足够的热量补充,预防体内消耗蛋白质,提供能量,可使用人血白蛋白、支链氨基酸等营养支持,必要时输入血制品。待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流食,并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直至普食,选用优质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生、冷、硬及刺激性的食物摄入。本例患者术后第3天进流质饮食,第4天进半流质饮食,第6天进普食。术后第6天MNA评分为18分,营养状况改善。

2.2.5并发症的预防(1)出血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该患者肿瘤靠近第二肝门,又由于全内脏反位,术后发生出血的几率较大,所以密切观察引流液、监测生命体征、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脉搏及脉搏的变化至关重要。如果腹腔双套管内引出血性液体,引流量大于200 ml/h,应怀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2)胆瘘是肝叶切除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应密切观察腹腔双套管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如发现胆汁样液体引出,应及时处理,并延长腹腔双套管放置的时间,以便充分引流,利于瘘口愈合,同时观察患者腹部体征,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3)胸腔积液是肝叶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如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体温升高、刺激性咳嗽,应立即通知医师。本例患者术后发生少量左侧胸腔积液,鼓励患者加强营养摄入,2 d后复查B超自行吸收。患者术后积极配合治疗,恢复顺利。

3小结

全内脏反位肝脏转移瘤患者较罕见,总结对本例患者护理经验,笔者认为术前医护人员全面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前检查和支持、健康宣教和手术部位交接等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后需根据患者全内脏反位的特殊性,给予患者包括外科常规护理、引流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并在疼痛护理和营养支持方面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是术后康复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乔江春,唐大年,刘燕南,等.内脏反位成年人肝移植方法的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5):334-336.

[2]廖皓宇,何劲松,唐锦,等.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治疗现状[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2,6(4):336-341.

[3]青晓.肝癌术后行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78例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10-11.

[4]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9.

[5]李海霞.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31-232.

[6]史红萍.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2):113-114.

[7]李敏,覃鸿雁.“长海痛尺”在胸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09,4(2):191-192.

篇(3)

【关键词】老年人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97-02

老年化是一种全球趋势,且发达国家早于发展中国家。从个体的角度看,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退化,患病率也升高,相应需手术的老人也逐年递增[1]。做好老年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于老年人术后身体恢复和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术前访视、术中人文关怀和术后随访及健康教育。

1 术前访视工作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失落感、孤独感、恐惧感、抑郁、健忘、挑剔等 。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对于老年人在心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1.1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根据时间不同分为3个阶段: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它不再只局限于手术室内了,它包括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期直至出院的全过程,即围手术期护理。

1.2在手术前一日巡回护士到病房对病人进行病情了解。首先详细阅读病例,观察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了解术前医嘱执行情况,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在访视过程中要认真回答老人及亲属提出的问题,自然地向手术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向老人讲解术中需要配合的方法及重要性。

1.3向老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手术概况,参与手术的医生的技术水平以及手术室对此项手术的准备情况,并告知在手术期间护士将陪伴度过手术期和对其进行全程护理。对有引流管及肢体移动障碍等情况要在记录单中注明,根据术前访视的情况准备术中所需的特殊用品。针对不同病例讲解成功的实例帮助老人树立信心,解除思想负担。通过交流进一步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从而达到消除老人的紧张和恐惧心里。

2 术中人文关怀护理

2.1 手术开始前的护理

通过术前的访视,手术室护士已经与老人建立了一种相对熟悉的护患关系。解决了患者存在的焦虑紧张心理。在进行输液、安置手术、麻醉、四肢使用约束带等操作前要先向老人讲解和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可以与清醒老人交流或播放轻松的音乐,以消除老人的不安全感。

2.2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

手术开始后,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术中老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协助麻醉师处理各种情况。正确使用术中所需仪器和设备,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和查对制度。正确判断老人末梢神经、血管功能及皮肤的颜色、温度是否正常,检查支架、约束带、衬垫的使用是否合理。注意术中静脉输液的速度和输入量。

2.3 手术结束后的护理

当手术结束后要协助医生包扎好伤口,并保持术区与覆盖敷料的清洁与干燥,麻醉恢复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做好约束与防护。观察好病人生命体征,检查皮肤的完整性与肢体的功能,安慰老人并告之手术的良好结果。与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一同转送老人到病区。

3 术后随访及健康教育

3.1 术后随访

手术结束老人转人病区后,主要的护理活动也随之转移,在手术后主要的护理工作是进行术后随访和健康教育。手术后1-3天由巡回护士携带手术整体护理记录单前往病区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通过交谈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对老人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满意的解答,及时做好心理支持工作。征求老人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建议和要求,评估术前、术中整体护理措施的效果。

3.2 术后健康教育

术后倾听老人对于自身机体各种反应的叙述,在排除无疑常的情况下,向老人解释出各种感官症状在术后出现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如切口区皮肤的轻度肿胀、痒感、麻木或轻疼多属正常情况。手术后在可以进食的情况下鼓励老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饮食,可以少食多餐直到食欲恢复正常。指导老人术后的活动,在病情允许的基础上要逐步进行,可按照坐、站、行的顺序进行,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同时对于老人出院后的运动量提出合理的建议。

通过围手术期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消除了老年人的不良心理负担,使老年人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让老年人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主动配合手术,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加术后获得最大程度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从而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侠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测量结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钱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4(23):204-2

2. .实用精神科护理[M]上面:科学技术 2007:289

3. 等.手术室操作技术与质量控制标准 人民卫生科技出版社 2008 11:232

篇(4)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骨折;围术期护理

现阶段,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慢性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且患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老年人糖尿病病程时间长,且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随着年龄的升高,老年人身体、生理各项机能会逐渐退化,由于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骨质软化等原因,较成年人而言,骨质脆硬,一旦遇有轻微外力,极易引起骨折[1],较成年人而言,老年人的骨折具有病程长、不易愈合等特点[2],而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罹患骨折,不仅患者伤口不容易愈合、增加感染的机会,而且还会加重糖尿病紊乱,极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给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造成巨大的伤害,相关研究认为,加强围术期手术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罹患相关并发症的几率[3]。本研究对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现将其实施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于2013年1月~12月间选择来我院骨科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3.56±2.11)岁,这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均需要进行骨折手术治疗,50例患者中,其中42例是因为跌倒所致,另外8例因为为交通事故或外力受伤所致;按骨折部位分类,上肢骨折30例,下肢骨折11例,骨盆骨折6例,髋关节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29 例,闭合性骨折21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骨折部位、骨折原因、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其中强化护理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 术前积极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热情的为其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措施、手术方式、主刀医生等,同时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的病例,使其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虑等,当遇到术前紧张症的患者,要耐心和蔼的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让患者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其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术前前一天,负责护理告知患者其主刀医生的技术和水平、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等,同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积极的解决患者的担忧,为下一步的手术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同时向患者糖尿病强化知识,监督患者饮食,告知其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同时密切监测其血糖水平,监测7次/d,d,即餐前、餐后2 h 及睡前均需要监测,根据结果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术前控制好血糖,保持血糖在正常水平范围内,避免因手术应激影响而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精神面貌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并发症等异常现象,及时告诉主治医师,进行及时的救治,确保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1.2.2术中护理 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用亲切的话语热情接待患者,同时抬患者的时候要轻拿轻放,动作轻柔,做好防护,依据患者要求调整好手术室内的温度。麻醉时,告知患者麻醉过程可能出现的症状状,并嘱咐患者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巡回护士,使患者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保持其血糖水平在7.0mmol/L~10.0 mmol/L。

1.2.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手术部位做好清洁工作,为患者穿好衣服并盖好被单,同时保持患者为平卧位,根据骨折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同时要防止伤口感染,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勤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征的变化,监测内容为血压、心率、呼吸、全天候血氧饱和度。在术后1~3d告知患者要清淡饮食,多食易消化、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不可随便活动,按照医生要求在合适的时间下床活动,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沟通,消除其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1.3统计学分析 上述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并分析,其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两组护理指标及费用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药物总费用、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在手术前血糖水平为(11.69±0.5) mmol/L,术后血糖水平为(7.69±0.3) m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P=0.04), 对照组在手术前血糖水平为(11.37±0.4) mmol/L,术后血糖水平为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疼痛得分为(4.69±0.1)分,对照组的疼痛得分为(6.31±0.1)分,试验组的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得分,两组间比较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P=0.04);试验组中1例发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中1例感染,1例压疮,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1%,试验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X2=6.56,P=0.03),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受饮食、生活方式、基因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人群患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作为一种难治愈性疾病,极易引发体内糖代谢代谢紊乱,进而引起各类并发症[4],如果糖尿病患者罹患骨折,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技能的退化及收到糖代谢紊乱的影响,会引起骨折愈合时间延长,重者会引发各类并发症;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控制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药物总费用、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术后均较术前有所降低,试验组的疼痛得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与辛海南等研究结果类似[5],可见,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在围术期值得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护理。

参考文献:

[1]田顺林,朱兴元,刘晓冬.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围术期处理[J].交通医学,2009,23(4):405.

[2]许黎,袁菊.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1(4):368-369

[3]曹俊英.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32例的护理干预[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3):78-79.

篇(5)

关键词:膝关节 人工关节 深静脉血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关节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已被广大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普遍接受。但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感染、髌一股关节并发症、血管神经并发症、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其中DVT的发生率为40%~88%,发生肺栓塞(PE)风险可高达10%~20%,死亡率高达2%,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使TKA术后DVT的发生率降至26.3%,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72例(98膝),其中男28例(42膝),女44例(56膝)。男:女为1:1.6,年龄61~82岁,平均70.5岁。其中骨关节病3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3例,严重创伤性关节炎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4例。

结果

左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14例,右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12例。小腿深静脉血栓12例,髂一股静脉血栓9例,混合型血栓5例。DVT的发生率为25.5%。无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

预防性护理

(1)预防:基本预防措施:①手术操作应轻巧、规范使用止血带。②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黏度。③禁止在窝或小腿下垫硬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④提高静脉穿刺的技能,避免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更不宜采用下肢静脉输液。⑤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⑥下肢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⑦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进低脂(脂肪量每日小于40g)及纤维素多的饮食,多食水果,多饮水,忌辛辣,以免血液黏稠度增高。⑧禁烟,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⑨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导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⑩保持心情舒畅: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机械预防措施:包括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力袜,向心性按摩下肢。国外采用跳板装置、充气长筒靴或电刺激等,它们均是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降低DVT的发生率。

药物预防措施:①术前12小时皮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1次。但应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的情况。②戊聚糖钠:2.5mg,术后6~8小时开始应用。用药时间一般不少于7~10天。

对DVT高危患者应采用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的综合措施。有高出血危险的患者应慎用药物预防措施,以机械预防措施为主,辅以基本预防措施。单独使用物理预防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有高危出血因素的患者。

(2)护理:对患者做好评估:高危人群: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血脂升高等。

做好高危人群的宣教:①讲解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②讲解DVT常见的症状,告知病人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护士;③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压迫。

早期积极活动,促进静脉回流: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麻醉作用消失后主动进行距小腿关节功能锻炼、股四头肌主动舒缩运动,并辅以下肢肌肉向心性被动按摩。定时翻身,翻身时避免患肢受压。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手术当天:患肢抬高,做向心性肌肉按摩,主动或被动活动踝关节,每2小时1次,每次5分钟;术后第1天患者平卧,主动进行距小腿关节功能锻炼、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每次收缩5~10秒,休息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术后24~48小时引流管拔除后即进行CPM康复训练。下肢气压治疗2次/日。对于高危患者下床活动时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步行训练以患者能耐受,不感到过度疲劳,患膝无明显疼痛为宜,行走的距离逐步增加,避免久坐久站。

下肢血液回流的观察:肢体的肿胀程度、肤色、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可反映下肢静脉回流情况。伤口周围轻度肿胀是正常现象,如出现下肢疼痛肿胀,浅表静脉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和低热应警惕DVT发生,术后应认真观察并听取患者主诉,必要时测量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预防性抗凝药物使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1次。行腹壁皮下注射7~10天。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引流情况,按医嘱进行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3)DVT的护理:一般护理:①观察和记录:密切观察患肢疼痛的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肤的温度、色泽和感觉。每日测量、比较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②2周内应卧床制动,患肢抬高,高于心脏平面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不得按摩、用力排便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栓子脱落。全身症状和局部压痛缓解后可进行轻便活动,下床活动时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③注意患肢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禁止热敷。④适当应用利尿剂或33%硫酸镁湿敷以减轻患肢的肿胀。

溶栓护理:①疗效观察:用药后每2小时观察患肢色泽、温度、感觉和脉搏强度。注意有无消肿起皱,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患肢周径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者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②出血情况的观察:应用抗凝药物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出血,因此必须密切观察全身皮肤及黏膜情况,有无出血点、紫斑。每次用药后都应记录时间、药名、剂量、给药途径。如出现片状红斑者应即停药,急查凝血酶原时间和出凝血时间。

预防肺栓塞的护理:在改变、搬动、挤压小腿或再次手术等刺激下栓子容易脱落并随血流楔入与之直径相同的肺动脉,形成肺栓塞。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咳血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恐惧等症状,如有以上症状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如发生肺栓塞应立即嘱病人平卧、避免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遵医嘱静脉输液以维持和升高血压,并安慰病人,减轻病人的恐惧感。

(4)术后一般护理原则:麻醉清醒后可根据病情行适当活动,做好心理护理,鼓励其多做肢体运动,但应避免做剧烈运动。重视患者主诉,如站立时下肢沉重、胀痛、下肢肌肉压痛,应警惕有无发生下肢静脉栓塞。做出院指导时应深入、细致地说明宣教内容的重要性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以便及早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征兆,做及早处理,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篇(6)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21―02

围手术期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一本医学文献中,之后在国际和国内被逐渐接受。围手术期是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术前期可短可长,有的只有几分钟,例如急诊病人在几分钟之内就要送往手术室手术;有的可能长达数周,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一步了解,为手术的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之后,要做好相关的综合治疗措施,防止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使患者能尽快的恢复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早日康复。

1 围手术期的护理理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开始增多,但是医学界并没有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准确概念。直到90年代中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界才对围手术期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确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术后护理和康复,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等进行的整体护理,贯穿在病人手术治疗的始终”。国际上也有学者认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指围绕着病人手术,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段时间,没有明显的时间限制,把护理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使手术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这就与前面把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分阶段的概念区别开来。

2 围手术期护理的内涵

为了使手术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完善的护理。护理人员要有优良的护理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围手术期的护理比一般护理更为重要,因为围手术期是从病人康复的整体性考虑的。包含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周围环境对病人疾病的影响、病人对手术的需求和心理准备、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和特殊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只有整体性的考虑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病人度过围手术期,取得手术的成功。否则,围手术期的一个失误很可能导致病人手术的失败。

2.1 手术前期的准备

2.1.1 心理准备

手术前期的心理准备不仅包括对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准备,还包括对相关医护人员的准备。护理人员要增加和病人以及家属的交流,要把病人的病情、诊断结果、手术的必要性和方法、预后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的恢复等,都要向病人家属交代清楚,得到病人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配合手术的进行。要充分尊重患者,患者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要在病人知情的前提下进行手术,如果病人不同意,不宜进行任何手术和破伤性的治疗。

2.2.2 生理准备

病人进行手术,要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以达到安全度过手术和手术后的过程。

手术后不能活动的患者要在手术前训练在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的方法,有烟瘾患者要在手术前两周断烟。

根据检查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及贫血,需要输血的患者要在术前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合试验,备好一定的全血。

2.2.3 抗感染准备

不让病人同有感染的病人接触,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在涉及胃肠道手术、操作时间长的大手术、心血管手术、人工制品植入手术、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的手术等要使用预防性的抗菌药物。

2.2.4 胃肠道准备

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1~2天内要近流质饮食,在手术前要开始服用肠道制菌药物,防止术后感染。非胃肠道手术患者在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为了防止手术中呕吐,还要在术前用肥皂水灌肠。

2.2.5 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手术前一周左右,经口或者静脉滴注提供充分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2.2.6 其他

手术前一天查房,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女性患者出现月经来潮,应当选择延迟手术。手术前夜给镇静剂,保证病人睡眠充分。进入手术室之前要排空尿液,手术前去掉假牙。

2.2 手术中期的护理

手术中期的护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也是决定手术成败的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手术中要科学配合和管理,保证病人和手术器械万无一失;麻醉患者意识清醒者要加以语言性保护措施和心心理安慰:例如保暖、关心、语言安慰、抚摸等;术中要做好监测和常规护理;做好手术中意外情况的预防,发现和配合抢救工作;做好特殊药物的应用和护理。手术中护理的关键是确保病人安全的接受手术,并且保障手术的成功。巡回护士要做好观察工作,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和意外情况,防止出现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2.3 手术后期

在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有良好的术后恢复环境,巡房护士做好每天的生命体征和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术后护理分为一般护理和专业护理,一般护理包括床上洗漱、口腔护理、擦浴、洗脚等功能锻炼,专业护理包括肺部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管理等。对于一些病人还要有完善的术后康复训练,保证手术的成功率。维持病人体内正常的稳态平衡和良好的新陈代谢,如果病人术后需要特殊护理和监测,相关人员要做好仪器的使用安全。病人在出院之后要给家属和病人教授有关的康复知识,护士长要对患者的护理情况作记录,了解护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术后护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顺利的康复。

3 围手术护理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围手术期贯穿病人手术的始终,要把围手术期的三个阶段作为整体来对待。护士要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围手术期全程都需要护士的体贴入微的关怀,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在治疗方法上取得了进展,同样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上也应当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

参考文献:

[1] 彭南海,杜益平.围手术期护理理念、内涵和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01:5-6.

[2] 谢新芳,徐群,宋建文.6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03:236-238.

篇(7)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小儿疝气手术 围术期 干预

Study on Nursing Application of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in the Perioperative Intervention of Child Hernia Operation

Yan Haixiao Cheng Wenjuan

Jiaozuo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on postoperative pain of children's hernia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95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hernia treated in a hospital from June 2019 to June 2020 were studied and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47 cases) and control group(48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ical procedures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n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mbulation tim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length of stay,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of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children's hernia is significant,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rapid recovery of patients after surgery,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word: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child hernia surgery; perioperative; intervention;

医学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能够对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改善的理念,它的作用方式是减少患者术后创伤和对患者对于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进行干预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此能够缩短患者在院治疗时间[1]。小儿疝气手术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复术的一种,它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术后患者的修复速度快,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2]。本实验通过将95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47例患者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年龄(4.0±1.0)岁;其中Ⅰ型腹股沟疝18例;Ⅱ型腹股沟疝11例;Ⅲ型腹股沟疝10例;Ⅳ型腹股沟疝8例。对照组的48例患者男22例,女26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4.0±1.0)岁;其中Ⅰ型腹股沟疝17例;Ⅱ型腹股沟疝12例;Ⅲ型腹股沟疝9例;Ⅳ型腹股沟疝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指导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各项活动。研究组的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方法主要操作为:(1)术前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多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对患儿的心理活动进行疏通指导,患者因年龄过小,通常对于手术都有一定的恐惧感,会出现不停的哭闹、不配合手术等反应,这些会影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和患儿多接触交流,和患儿进行深度交流,来增加亲密感,以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增加信任感,以便患儿能充分配合手术,保证手术的正常顺利进行,避免因患儿不配合而增加手术的操作时间和难度。准备术前物品,确保手术物品齐全,去掉患儿随身所戴金属配饰,防止术中烫伤的发生影响手术。术前提前30min调控房间的温度保持22℃~25℃,提前打开患者身下所垫保温毯,为手术做好充足的环境准备。(2)术中干预:控制手术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2℃~25℃,调整手术室湿度控制在40%~60%,手术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提前沟通,充分配合,保证手术快速顺利的进行。要使用的冲洗液提前15min放在恒温箱(37℃)环境中加热处理,以保证冲洗液液体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另外,增强覆盖工作,减少患儿皮肤过度暴露。静脉滴注的血液或者是液体都要加温,且为患者增加保温毯覆盖,以免患者出现低体温,导致寒战等并发症情况发生,影响到后期伤口的恢复。手术过程中充分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使用电外科仪器微创治疗,对患者给予充分的血流灌注和稳定患者的内分泌。手术中对患者进行麻醉工作并合理控制生理盐水的输注,以防止患者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以及缺血等不良反应。控制麻醉药的用量,避免因用量不合适而延长患儿的苏醒时间。(3)术后护理:手术后,患儿回麻醉恢复室期间要及时覆盖保温毯,保持患儿体温不能出现大的温差,回病房前,病房温度也要提前调整好,控制在25℃左右。手术前后全程加强对温度的控制,都是为了保持患儿稳定的体温。合理的环境温度可以保持患儿体温稳定、加速药物代谢和加速伤口愈合,减少患儿术后的疼痛感,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整体住院时间。手术后及时多次监测患儿伤势,观测伤口有无出血情况的发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免影响伤口的恢复,避免伤口出现出血、感染或恢复慢等情况,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家属保持沟通交流,指导患儿术后饮食和活动的注意事项。同时,观测患儿的术后状态、苏醒时间、有无并发症等指标并记录。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血清肿、尿潴留,于术后7d统计[3]。

(2)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包括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术后并发症比较[n(%)]

2.2 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手术指标比较

3 讨论

小儿疝气是患者阴囊位置出现可恢复性肿块,且该肿块与患者心理变化存在一定联系,基于小儿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加之手术属于应激反应,故此术后会出现较为明显疼痛,增加临床护理操作实施难度,围术期干预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结合手术过程变化对护理操作进行调节,以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和依从性为目的,促进机体康复。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科研人员发现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护理阶段更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率,提高护理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选择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后无论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上,还是在术后心理状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与李磊[5]的研究结果存在相似性,展现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优越性及安全性。常规护理实施多缺乏对疾病、患者的针对性,且操作方法较为简单,致使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下降,影响患者切口及身心康复。加速康复外科通过术前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合术中保温护理和术后饮食、环境、疼痛护理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以患者恢复需求为理念,结合临床最新护理方法,进行主动护理,通过主动与患者及家属的交谈,对患者心理、认知、病情进行了解、评估,从而进行针对性护理疏导。术中的保温护理,既可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的发生,还可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的情况,通过饮食、疼痛等干预措施的实施,达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伤口愈合[6]。

综合上述,小儿疝气手术围术期干预中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效果显著,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降低,且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作用明显,值得实施。

参考文献

[1] 彭小梅.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小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28:194.

[2] 王蕾.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健康养生,2019,15:12.

[3] 郭桂芬.舒适护理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围术期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1):158~159.

[4] 李青.童趣式教育联合家属伴护式护理在腹腔镜小儿疝气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20,19(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