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阅读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阅读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5:32: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阅读的阅读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阅读的阅读方法

篇(1)

读名著如同与伟人对话,与智者谈心,与大师交流。读名著可以使你志存高远,有“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感;读名著可以使你智慧无穷,有醍醐灌顶之感;读名著可以陶冶情操,有如沐春风之感。时时享受名著大餐,可以使心情愉悦,还能够让你灵活应对高考,在高考中提高考试成绩。

面对众多的名著,我们高中生该如何选择和阅读呢?语文专家们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时,向我们推荐了20种读物:《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谈美书简》《匹克威克外传》。我们要在三年内读完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国别、不同作者、不同体裁的名著,看起来很难,但其实比较容易。时间犹如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我们要发扬钉子精神,一天挤出十多分钟读3000-5000字,一年下来就将读近两百万字的名著。三年一过,六百万字完成(20本名著约三十万字一本,共计六百万字)。如果寒暑假多挤点时间多读一点,速度会更快,也不会影响学习。关键是要制订好计划,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坚持就会读完。

一位名人曾说过:“最重要的知识就是方法的知识。”读名著也要掌握方法,不是所有的名著都要一字一句去品读,而是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对于《论语》《孟子》《庄子》之类的名著要逐字逐句阅读理解,乃至背诵。对于《子夜》《家》《围城》《老人与海》《哈姆莱特》之类的作品,我们就可以采取速读的方式阅读。而像古代四大名著中最难读的《红楼梦》则可以用概要式方式阅读。因为《红楼梦》是章回体小说,这种体裁的特点就是章章既可独立成篇又是整部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回的题目就是对本章内容的简要概括,所以说章回体小说只要读了题目就能基本掌握整章的故事情节。同时,章回体小说的题目一般都对仗工整,语言优美,这是我们学习修辞的极好范例。因此,读这一类名著都可以采取概要式方法阅读。

阅读名著时,我们要把动眼与动脑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鲁迅先生提倡阅读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在阅读名著时,我们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思考作品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大师,而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19世纪上半叶,由于法国大革命激荡起来的情感热流在冷酷的现实面前碰得粉碎,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惊愕地发现,大革命所许诺的“自由、博爱、平等”的理想在转化为社会现实时竟然是一幅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讽刺画。这种社会状态表现在文学上就出现了以描写、质疑当代社会生活和以人为主题的文流。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通过阅读与思考,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还能够促进历史、政治、地理等科目的学习。阅读名著后的思考,我们可以用评点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正文顶端和旁边及其他空隙处,对文中某一部分用简短的文字作一简明扼要的评价。评点式阅读对提高分析、理解、鉴赏的能力大有好处。评点有三种方式:一是旁批,即在正文旁边用简短的文字写出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提示。二是行批,即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对文章的某一点和某一部分进行简单的评价。三是眉批,即在书页的天头或地脚处写上简单的心得、体会、评语或提问等。有时还可以将某个片段作为高考的阅读材料,自己试着在此设个问题进行考试,这样就做到阅读、思考与高考试题模拟结合起来,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篇(2)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目标 培养方法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可见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幼儿教师应该采用哪些方法来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呢?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首先要明确早期阅读的含义和早期阅读的目标,这样才能提出正确的培养方法。

一、早期阅读的含义

对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探索,首先我们必需明确什么是早期阅读。早期阅读的目标是什么。

(一)早期阅读概念的界定

关于早期阅读,南京师范大学周兢教授提出:“早期阅读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行为,应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她认为早期阅读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书面语言,应用书面语言。并提出了“汉语儿童早期阅读自主阅读核心能力:口语与书面语言的对应能力,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成为流畅阅读策略预备能力”的观点。此观点强调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是书面语言学习,提出汉语儿童早期阅读自主阅读的核心能力,从早期阅读的任务方面提出了早期阅读的定义。

而华东师范大学张明红教授则从信息加工心理学角度提出:“早期阅读是大脑接受外界视觉符号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以理解符号代表的意义的过程。”她从信息加工理论看幼儿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是通过视觉对文字、符号、图画等意义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西北师范大学马以念教授等提出:“早期阅读一般是指学前儿童凭借着变化着的色彩、图像和成人的形象描述来理解低幼读物内容的过程。这种过程有两种形式,一是儿童自己边看边说的直接阅读,二是与成人共读的间接阅读。”这里指出了早期阅读过程的不同形式,并指出了早期阅读除了通过视觉对色彩的辨别和图像的认识来理解低幼读物,还可以通过听觉来理解低幼读物。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幼儿早期阅读是指幼儿期以图画读物为主,以利用各种感官有机结合,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的过程。早期阅读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早期阅读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二、幼儿早期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是幼儿教师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向导,是教师制定阅读策略的依据,是教师组织阅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明确幼儿园教育阶段的阅读目标。3~6岁阅读目标:热爱图书,喜欢参加图书阅读活动,有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在阅读活动中,发展视、听、语言、思维、想象及观察等能力,掌握一般的图书阅读的规则和方法,理解图书内容,并能以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字有兴趣,认识一些日常用字,并运用于图书的阅读上,初步了解文字与口语之间的关系,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目标的指引,幼儿老师才能在阅读活动中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方法

(一)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幼儿喜欢上阅读,才能发挥幼儿阅读的积极性。怎样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呢。经过日常教学的实践,我总结了以下方法:

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阅读内容

阅读内容是幼儿阅读的物质基础,阅读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着幼儿阅读兴趣,如果教师选择的阅读内容是幼儿不敢兴趣的,幼儿的注意里就不会集中,久而久之幼儿会讨厌阅读,觉得阅读枯燥。那怎样的阅读材料才是幼儿感兴趣的呢,幼儿的阅读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的阅读内容应有所不同。据观察发现:小班幼儿喜欢主体清晰,背景简单的图画书,内容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图画书和图片。中班幼儿喜欢具有一定故事情节和社会认知的书。这样孩子可以跟同伴老师交流故事内容。大班孩子很喜欢图夹文的图书,在阅读中喜欢去认识常见的字和符号等。

2、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体验成功

对幼儿的教育应是赏识教育,《纲要》明确指出"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教师要善于接近幼儿,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有其可爱的一面。所以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阅读活动中以欣赏、宽容、尊重的态度接受幼儿表达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让幼儿体会到阅读活动的有趣。关注阅读能力差的孩子,鼓励并引导孩子大胆去表达图画内容。

篇(3)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方法

早期阅读教学是基础教育的灵魂。一般来说,教幼儿说话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一提起教幼儿阅读,大多数人认为那是入学后的事。事实则不然,有不少幼儿早就把读的能力准备好了,只要我们加以适当地引导,就可以把幼儿读的能力开发出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遵循了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方法、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因此,对培养幼儿早期阅读,教师需要做许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教学。现结合笔者教学实际,谈点早期幼儿阅读教学的肤浅认识。

一、在主题教学中走近阅读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幼儿教材,幼儿教学主要实施的是主题性教学活动。幼儿受其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因此在主题性教育活动中,笔者注重在新奇、富有动感、色彩艳丽的环境中,渗透阅读教学,这种环境易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以“春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笔者先在幼儿面前出示一幅春天风光旖旎的图片,并引导幼儿:“小朋友,睁大小眼睛,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写有“春天、春风、春雨、柳叶、桃花”等字的卡片贴在图中相应的地方。为了更形象,帮助幼儿提高认识阅读的兴趣,可以把汉字写在不同颜色、不同的形状的卡纸上,如将“桃花”写在粉红色的花瓣形卡纸上,“柳叶”写在绿色的叶形卡纸上。同样,在以“有趣的动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把“小狗、小花猫、小肥猪、小白鹅”等汉字写在相应动物形状的卡纸上,再配以一些动物的叫声,这样声、形、色多维度阅读,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特征,效果甚佳。

另外,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将幼儿平时认识的字,渗透于绘本教材中,这同样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阅读愉悦感。阅读自制的图书,运用自己认识的字,更能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由于是自己创作的故事情节、自己认识的字,能使幼儿很自信地和同伴分享图书的内容,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成功,这也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平时,笔者还会经常性地奖励在阅读上表现比较好或有进步的幼儿一本小图书,允许他们带回家,让父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的收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然在主题性教学活动时,根据不同的主题、针对不同的幼儿,要引导他们用所学的字词说一到两句完整的话,循序渐进,及时鼓励,为他们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做准备。

二、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亲近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其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在阅读环境的创设中,笔者认为要以“亲和、舒适、愉悦”为基本宗旨。一个具有亲和力、舒适感的阅读区域能让幼儿产生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笔者将班中的阅读角创设成一个“阅读小屋”,里面铺好了地毯,请幼儿带来了小靠垫,幼儿可以靠在靠垫上舒服、惬意、自由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我们为每个幼儿都准备了精心挑选的故事书、图片,其中也有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自己最爱看的图书。丰富的图书和惬意的环境使“阅读小屋”成了幼儿最喜爱的地方。但早期阅读的兴趣不是仅仅通过几次专门的阅读活动就可以获得的。因此,除每周的语言阅读活动外,我们还在日常活动中定时和不定时地安排一些阅读时间。如:晨间来园时,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相互翻阅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或是幼儿园的各种图书;自由活动时间,也让幼儿随意地翻阅图书、讲述故事;午饭后,先吃完饭的幼儿也可以自由看书;下午离园以前,迟接的幼儿也可以自由阅读图书。其实,想让幼儿在快乐中亲近阅读也很简单。

三、在生活中贴近阅读

篇(4)

【关键词】阅读 阅读能力 词汇量 阅读材料 阅读技能

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人来说,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阅读能力是运用英语的主要能力之一,也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目的,无论是在日常工作还是在学习中都要大量地阅读英文资料,因此阅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就必然地作为英语考试中重点考查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教学也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步骤。

从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目的和要求的规定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教学目的都是侧重阅读。从高中的英语教材来看,在每个单元里,阅读课就占了两课,它题材广泛、信息量大、语言知识丰富,是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就高考和平时的考试来说,语言最难、内容最深的部分,是阅读理解;题量最大,分数最多的,还是阅读理解,在各种英语考试试卷中,阅读理解试题始终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所占分数比重最大,区分度明显,以高考英语试题为例,阅读理解题在试题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说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中的“重头戏”一点也不为过。同时完形填空,也叫缺词阅读,题型的答题效果也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阅读能力。如果学生不能读懂短文大意,就无法正确地填上所缺单词。而且高中的英语教学内容多,学习时间又很紧,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了关键问题。也是我们中学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扩大词汇量,突破英语阅读“瓶颈”

词汇是语言教学的最基本单位,词汇量非常重要,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理解的基础。打个比方:造房子要砖瓦材料,词汇就是阅读英语的砖瓦材料,没有足够的英语词汇量,阅读英语无法进行。要切实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就要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抓起。学生的词汇量越大,理解语言的范围就越广,能力就越强。可以说,掌握足够的词汇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词汇量不够,就会造成在阅读过程中因生词过多而读不下去的情况。

根据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生在学习阶段要掌握2000个单词或习语,其中有1200个为四会要求的基本词汇,800个为三会要求的认读词汇。参照阅读研究对基本词汇量的测定和教学大纲的阅读要求,2000词汇量显得有些不足,而且在考试和应用中很多阅读材料都包含一定数量教学大纲之外的单词,这又恰恰考查了学生的知识面。词汇已成为许多学生阅读理解的最大障碍。词汇量已成为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

当然,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词汇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结合语音、句子以及课文内容学习理解和记忆。而心理学又强调反复能促使大脑有效地记忆,所以学完课文后很有必要再安排两篇类似或相关内容的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肯定会有很多课文单词的重现,这样的阅读训练有一箭双雕的效果,既达到巩固单词又能在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提高猜词能力,有效地扩大了词汇量。

另外,平时在做完阅读理解题目后,仍猜不出单词意思,就把这些生字划出来查词典,然后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每天有空时,就拿出来背诵记忆,利用一些零散时间反复记忆,加深印象,这样做不费时,效果很好。

要扩大词汇量只能靠慢慢积累,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如果长期坚持每天记单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时接触,反复记忆,不仅巩固原有的单词,还能学习新的单词,这样像滚雪球似的向前发展,不知不觉中扩大了词汇量,且记得更牢固。

二 精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范围

外国研究表明:对将英语作为外语的学生来说,阅读材料的生词以不超过总词数的5%为宜。如果生词量过多,往往会造成短时记忆中的认知负担过重而影响阅读处理速度,同时将会进一步影响阅读理解的效率。要提高阅读能力,应提倡广泛阅读难度适中、并能让读者保持一定速度的“浅英语”。不然生词过多,就如障碍物设置太多、太难而走不到终点。 转贴于

所以材料的选取非常重要。在选材内容上要非常注重所蕴含的时代气息,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但同时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背景知识。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只有正确理解该语言所属的社会及其文化,才能真正运用好这种语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料和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背景知识,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介绍给学生,使他们更好更快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并在阅读过程中合理运用原有的知识,正确理解文章大意。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提供资料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这些材料是否会感兴趣,所以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关于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书籍资料,另外还可要求学生在课外多看英语电影,真切感受异国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氛围,从而缩小文化代沟,也可以帮助提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三 训练英语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第一遍,进行速读了解文章大意

阅读理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考的是速度。慢读是不行的。因此平时做阅读理解时,要注意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阅读时眼球总是不断地移动——停顿——移动着。理解是在“眼停”的瞬间进行的。我们要使眼停的时间相对增加,就要扩大视读的广度,提高视读的速度,把逐词逐句的点式阅读变成一次扫描一句的线式阅读,并且把看到的东西迅速报告给大脑,形成眼脑较快的直映能力。这就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利用眼睛的扫视来提高阅读速度;对于个别生词先跳过去,着重于对全篇中心意思的理解。切不可在个别难懂的词句上磨蹭,只要全篇理解了,个别难懂的词句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去猜测、推断。

2.再次阅读,提高理解的准确率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不仅要充分挖掘他们快速阅读的潜力,还要注意提高阅读技能并消除阅读技能的障碍。

很多学生第一遍阅读后,根据文章的大意,只能解决阅读文章后面的部分题目,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其他的题目了,缺乏信心,轻易放弃而前功尽弃,其实还很有必要带着未解决问题再次仔细通读全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进行再次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理清脉络,留意字里行间所传递的信息,根据上下文的猜词、句子的理解、篇章的分析的准确性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完成了再次阅读后去解决阅读理解题目将会明显感觉对问题的判断更有把握、更顺利,准确率大大提高,阅读信心大增。

3.有针对性地阅读,深入分析和理解

篇(5)

1.辨明诗题的含义。辨明标题,可以初步感知诗的内容、情感、物象的象征义等。鉴赏新诗,要注意“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有关经历、作品写作年代及当时社会背景等,它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如郑愁予的《雨说》,一看到这个诗题,我们就会质疑:“雨”怎么会“说”?雨“说”的又是什么内容?这些话又是什么意思?如果再看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时,就会对此诗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表明诗人是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2.抓关键词句领会诗意。关键词句大多能暗示诗歌主旨,阅读时应关注这些诗句。如《沁园春 雪》,鉴赏时就要抓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个关键句去感受的博襟和爱国豪情,并依据这个显性的主题,去分析品味“望”“惜”等关键词的意蕴与作用,就会举重若轻。

3.发掘诗歌意象的内涵。新诗意象的解析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仔细分析意象本身的特点,挖掘意象背后的内涵;二是要注意把握诗中多个意象之间的关系,体会诗人从中表达的感情。如《星星变奏曲》这首诗,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展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望。

4.明确表现手法的作用。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例如比兴、拟人、夸张、衬托、反复、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理解这些手法的作用,有助于披文入情。如叶赛宁的《夜》第二节,诗人写“夜来临,四下一片静”,潺潺的溪水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更显出夜的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撒下它的光辉”,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5.品味诗歌语言的美感。现代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美;可以说,品味语言是解答中考现代诗歌鉴赏题必不可少的。如果题目要求理解诗中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深刻含义,应先理解本义,然后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其深刻含义。如果题目要求品味诗歌中某个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就可先确定该句(或该词语所在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然后根据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特点分析该句(词)表现了诗中人、物、景怎样的特点,有何表达效果;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就可以结合诗歌主旨和意境分析它的表意效果及所包含的情感。

【实战演练】

(2013・湖南衡阳中考题)1.阅读下面现代诗歌,完成题目。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诗中的两个黑体词。

①涉足:

②萋萋:

(2)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2013・贵州贵阳中考题)2.阅读下面现代诗歌,完成题目。

青春寄语

佚 名

孩子,你们的眼眸里/青春在哗哗作响/流向那等待开垦的时光/这是你们的早晨/黎明的歌声多么嘹亮/希望栖息在阳光的肩膀上/你们的梦想/还挂在青青的葡萄架上/风一吹,一粒粒绿色的青春叮叮当当/孩子,从现在起/你们要学会仰视,要学会自强/让目光永远飞向靠近太阳的地方/青春美啊/美在热情/美在力量/美在自信/美在坚强/美在血脉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孩子,青春是一支动听的歌谣/它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起航/人要活,就活得热烈,活得充实/要活得像一团火焰,把周围照亮/任凭千里冰封,鸟兽藏迹/你们也要燃烧出人生的精彩和辉煌

篇(6)

1、在阅读的时候要带着目的去阅读,让精神注意力更为集中,安静的阅读环境很重要。

2、要给文章划分段落,再给段落根据意义细分,从而达到一目十行的阅读速度。

3、在每次阅读完要记得对所读内容进行总结,做读书笔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一、创设宽松民主的阅读环境,享受自由的快乐

1.营造氛围,满怀信心地读

儿童的内心是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自己的梦想。孩子是金子,本就闪烁着光芒。我们如果能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他们,充分开掘他们自身的智慧,想方设法使他们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势必会使有限的课堂时空得以扩展,并且无限接近浑圆式的饱满。如教学《鼎湖山听泉》一课中泉声优美的那一段,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轻声朗读,高声朗读,边读边画,或者一个人读,找伙伴读,还有找竞争对手打擂台读,推荐同学读,邀请同学辅导自己读都可以。学生欢呼之后,便是选择方式自由地欣赏。面对此情此景,学生的整个身心都融进泉声之中,用心地在聆听、辨识、品味。学生有了充足的读的时间,在汇报交流时,面对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真美,我也想参加,你们愿意带上我吗?”孩子们兴奋了,那滋润着鼎湖山万木,蕴育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甘露汩汩地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滋润着他们的心扉。这样的阅读的确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其情也温馨,其声也动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读起来——读进去——读出来——读下去”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

2.珍视感受,倾听阅读意见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阅读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个性健康的、充分的发展。然而,学生对统一的文本,统一的问题体悟可能是不同的,学法是各异的,表达也是有差别的,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生命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课堂上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触。”启发学生尽可能多维、多向、多层面地揣摩感受作品的内涵,去发现作品中新的意义,使教材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教师出示伯诺德夫人的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让学生再三读,并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有的学生说,从“先生们”这个词体会到伯诺德夫人对德军很有礼貌;有的同学说,从“瞧”、“亮”这些词体会到伯诺德夫人想转移德军对那半截蜡烛的注意力。其实,不管学生怎么读都表达了一个意思,伯诺德夫人想转移德军的注意力,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已经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教学描写杰克表现的那段话,让学生默读,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揣摩人物的内心,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你想对杰克说些什么?继而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大家交流时,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走进了杰克的心中。杰克的懂事、镇静、机智、勇敢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老师层层深入的指导点拨下,同学们边读边思,边读边体会,已经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音表身临其境之意,抒深切真挚之情。

二、运用多种辅助手段感受事物,享受形象的快乐

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必须借助于直观手段所展示的形象,来唤起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运用多种辅助手段进行教学,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如可以采取实物展示、画面展示、模拟角色等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更好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形象。如《雨点》一课的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个不同地方以及四种不同的形态,让学生用身临其境的感觉,借助画面感悟语言,引导学生分析雨点所处的状态,体会雨点在不同状态下的心情,确定感情朗读的语速、语音、语调。通过朗读,感受了小雨点在池塘里“睡觉”的安逸,在小溪里“散步”的悠闲自得、轻松舒适,在江河里“奔跑”的惬意,在海洋里“跳跃”的欢快,感受了事物的形象之美,感受了语言的韵律美。

三、提问设疑领悟课文内容,享受思考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