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教育课程

初中教育课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5:32: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教育课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教育课程

篇(1)

关键词:初中;生命安全;压力;珍爱生命;重要性

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是一门培养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掌握必要安全防范能力的综合性必修课。学生从出生到上学,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告诉他们不玩火、不碰电、不吃陌生人的东西、看灯过马路等安全常识。生命安全教育是我们关心的头等大事,要让学生更好的成长,就要掌握有关公共安全的常识,了解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意义。但归根结底一句话,生命是无价的,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才能重视起生命的可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感人至深的案例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生命不可重来,同时也要懂得重视他人的生命。

二、强调交通安全

近年来,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每时每刻都威胁着我们的生命。为了有效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学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才不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中小学生社会经验较少,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让许多不良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使得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可以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让罪恶的魔爪不敢伸向他们。其次,学校还应该开展一些关于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讲座、校刊、宣传标语、图片展等,这样有利于引起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能力。

四、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

中小学生仅知道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是不够的,还要掌握自护自救的技能。针对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危险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办法,相信在这种声情并茂的情景下,会让学生牢牢记住实用有效的自救方法。

安全教育是学校最为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学生的安全是教育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所以初中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十分必要。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既是新课改的教育需求,也是教育行业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丽莎.生命安全教育如何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7).

篇(2)

一、结合教材内容的渗透点进行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后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增加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如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化合物”中关于环境教育的渗透点有:①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分析;②SO2对大气的污染、空气中S02的来源及相关工业废气的脱硫处理;③设想除去工业废气中SO2的方法,比较优缺点,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测定本地区雨水的pH值,分析本地区酸雨产生的原因,提出减轻酸雨危害的建议;⑤上网查询我国酸雨的分布、影响、危害和采取的防治措施,了解我国酸雨的现状;⑥设计实验,使NO2尽可能多地被水吸收;怎样利用氮氧化物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⑦根据SO2、NO、NO2的利用和对大气的污染,开展如何评价SO2、NO、NO2的讨论;⑧调查本地区的部分大型企业,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及处理措施。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阶段必需做的化学实验中有毒的占一多半,而大多数学校并没有相应的废水处理装置,所以教师(或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部分实验从技术、方法、仪器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力求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例如,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就是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探索,达到以尽可能少的药品来获取尽可能多的、最为有效化学信息的目标,是一种对常规化学实验的创新性变革。例如,选修四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部分,课本上用不同浓度的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呈现出的颜色深浅来在说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这是一个典型的试管实验,现象也很明显。在实际操作时,笔者选用九孔点滴板代替试管,不仅利于现象的对比,还大大减少了试剂的用量,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就在身边,培养学生“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协调发展。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优化策略

近些年,学生游泳安全事件屡现报端,假期内此事更为频发,各相关教育部门对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加强学生游泳安全教育,成效初步显现。与此相呼应,学校游泳安全教育课也逐步开设和完善,旨在教会学生基本游泳技能的同时,从日常教育中向学生输灌安全理念,以更为彻底地预防游泳安全事件地发生。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各地区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仍旧存在着形式主义等诸多问题,此现象在农村初中尤为明显。本研究聚焦于“农村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这一主题,结合笔者长期积累的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拟从优化策略这一角度出发,尝试较为清晰地呈现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强化观念,专注有效

农村初中教学有着特定的场景,受限于物质基础、安全观念等诸多方面,相对于文化课程来讲,其对游泳安全教育课并不重视,甚至有些地区流于形式,这一课程只现于课程表中,并未在实际实施中体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游泳安全教育课的教学。具体来讲,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改善教学模式,将传统游泳安全教育课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积极转型,转变为活动课程、研讨课程等其他教学模式,以活跃课堂教学,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第二,转变教学观念。要充分重视游泳安全教育课的教学,认识到其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具体实践中积极开展。第三,要创新教学考核形式。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在于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学习,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严格恪守,否则其带来的后果远远严重于一般学科。在强化教学的基础上,为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需要教育工作者专注于有效性。具体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学有效性的专注和保证,需要一定时间的保证,因此农村初中必须保证这一课程的开设时间。需要将其在真实行动上纳入课程表,切实保证课程的开设和效果;另一方面,教学有效性的专注和保证,还需要有效的教学教材。鉴于此,学校要认真选用权威性教材,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研读和教学,以保证教学有效性。

2提升师资,创新课程

农村初中学校必须竭力提升安全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这是保证包括游泳在内的诸多安全教育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可采取三方面措施。第一,选派优秀教师到专业学校进修安全教育课程,培养第一批游泳安全教育课的教学革新力量。第二,要积极引进外部优秀师资,或采取聘任制,或采取客座制,定时、定量为学生开展游泳安全教育课程,并进一步增强本校师资力量。第三,采取“师带徒”制度,将优秀师资力量组成工作室,对年轻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师带徒”制度,年轻教师在优秀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游泳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游泳安全教育课程,要进一步创新,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序列创新。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的首因效应,可将游泳安全教学课融入到系统游泳课程之中,使其作为第一章节,以彰显其重要性。并基于此,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尝试和设计,以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创新与实效。另一方面,要注重形式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要保证吻合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避免简单说教,采取知识竞赛等趣味性教学形式,进行游泳安全教育课的开展。

3明晰问题,完善制度

明晰自身游泳安全教育课中现存问题,并采取措施积极改善,是农村初中学校要重视的一大环节。笔者结合文献资料阅读和自身实践,发现具体到农村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而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村初中学生对游泳安全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普遍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对此一窍不通。这种现象理应需要教育部门格外关注和重视。第二,部分农村初中学校游泳安全教育实践课程缺位,并且并没有游泳实体设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第三,部分农村初中学校在游泳安全教育课程中,并未充分了解学生,课程的开展只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也没有相关考核制度。这一课程的设定,只是因为“上级部门要求”而开设,并非为了“学生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开设。当前农村初中学校,有关游泳安全教育课的制度较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弥补和加强。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设立有关硬件的制度措施,如教学用具管理规定、教学设施使用条例等等;另一方面,要注重有关软件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这理应是仅就制度角度而言至关重要的层面。如制订和完善游泳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等等。

4多向齐下,育植安全

一方面,要坚持多向齐下,共同提升学生游泳安全意识,进而保证农村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有效实施。学校层面,要改善教育管理,积极转变思路,由传统说教向“理念+实践”育人的方向转变,并做好课程有效开展的保障;社会层面,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竭力堵塞有害学生人身安全理念的传播,尤其是做好农村河流、池塘等区域的监管措施,必要时候可采取行政罚款等手段;家庭层面,家长要保持与学校、社会一致,携手前行,积极向孩子灌输安全理念,并做好学生假期内的游泳等安全保证措施。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举措,向学生育植游泳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游泳安全能力。第一,要善于借助案例进行安全理念的育植。合理选取近些年发生的真实案例,用形象、生动、真实的警示力量,让学生明白游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第二,要切实教授学生基本的游泳安全保障技能。教师要采取自身示范、学生榜样示范、学生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游泳自救和自护技能、游泳紧急求助办法,以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鹿徽.试论依法实施游泳安全教学[J].军事体育学报,2002,21(2):62-64.

篇(4)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20*至20*年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省市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为依据,通过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的评选,立标建模,典型示范,引领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学校课程开发、建设、管理和实施的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地区间、学校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及课程建设和实施能力,全面提高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新课程整体实施的实际水平为着眼点,既重视必要的文本资料和指标评分,更重视对办学实情的调查研究和对办学行为的质性评价。

(二)突出重点,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课改实际,评估指标突出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学生评价与教师培训”三个维度中的重点要素,以增强评估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严格标准,公正合理的原则。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施评价。其中未按要求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20*年新入学班级班额超出规定人数(小学45人,初中50人)、学校编班时未均衡编班(在年级中分快慢班、重点班、特色班,或未经市教育局批准设立所谓“实验班”)、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超过招生总人数15%的学校及未遵守全市统一要求的学生作息时间安排有违规违纪办学行为的均不能被评选为*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三、评价标准及办法

评价标准共分18项指标,总分为200分(具体评价标准见附表)。评价采用听课、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

四、工作程序

(一)初评。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评选标准和要求组织初评。初评结束后,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四区根据初评结果,按辖区内小学(完小)总数的*%、初中总数的20%、其他县(市)区按照小学(完小)总数的5%、初中总数的*%(名额分配见附表2)于12月15日前向市教育局推荐“*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候选单位。

(二)复评。市教育局组织评估小组,12月中旬至20*年1月对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城区)五区推荐的初中学校进行复评验收;20*年2月至4月对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城区)五区推荐的小学和其他县(市)区推荐的初中、小学进行抽查验收。

(三)表彰奖励。市教育局将复评验收通过的学校在教育网站公示后,授予“*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称号,同时对获得“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称号的初中学校在中考指标生分配上适当增加分配比例。年度市级评先评优工作将优先考虑课改先进学校。

(四)管理。评选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市教育局将对获得先进称号的单位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向社会公示学校名单接受监督外,还将进行不定期抽检复查,对存在弄虚作假或违反课程改革要求行为的单位,一经查实即撤销其先进称号,充分发挥课改评估的正确导向作用。

篇(5)

一般到当地的教育局网站上能查成绩,最好的方法还是问问班主任老师怎么查,打电话也能查。

中考即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是选拔考试,但又是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中考要考虑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但高中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范畴。因此,中考既要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坚持考查学科能力。

中考命题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情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情况、教材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地求同避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平稳过渡,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中考由省级考试院、市级教科院或者区级教研室命题。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初中 化学 教材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材多样化政策的推行,全国共用一套统编教材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原来的化学教学大纲逐步被化学课程标准取代,化学教材也由原来的“一纲一本”变为现在的“一标多本”。比较和分析不同版本初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有利于广大教师理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正确把握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尺度和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标准、选择教材的版本都有重要的意义。

我对我国现行初中化学教材进行研究,选取了国内有代表性的三年制初中化学教材作为范例,对五大教学主题在教材中的比重、教材的图表出现率和有效率、实验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教材组织呈现方式的利用率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选择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2版)》(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3版)》(以下简称“沪教版教材”)、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3版)》(以下简称“鲁教版教材”)。

一、教材的具体体系设置及特点

教材的体系包括单元主题内容及其编排顺序。三种教材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具体的编写体系上各有侧重,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编写方式。三种版本教材的目录体系见表1。从表1可见,五个主题在展开的过程中是根据“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安排的。

表1.三种化学教材编写体系与课程标准对比

注:内容标准主题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为:“科学探究”――A;“身边的化学物质”――B;“物质构成的奥秘”――C;“物质的化学变化”――D;“化学与社会发展”――E。其中“科学探究”主题融入各章内容之中,不做比较。

人教版教材采用“单元――课题”式的结构,单元数较多。每个单元都有几个相关的课题组成。

沪教版教材采用“章――节”式的结构,不论在理论概念上还是在实验操作上能够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合理梯度编写,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鲁教版教材采用“单元――节”式的结构,各节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按照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过程进行设计。

三种教材的单元主题与社会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与社会生活情景相融合,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单元主题的编排顺序方面,三种教材都是从生活和身边的化学现象走进化学,然后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从而使化学走向社会。

二、三种教材主题的鲜明性的比较

根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五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成为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三种教材首先尊重五大主题的要求,从表1所列的内容数量多、内容全就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但是在突出主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因此在内容的选取和教学要求上要各有侧重。因为它们对学生各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课程中均成为单独的一个主题;第一个主题――科学探究具有通用的性能,其内容广泛渗透在其它几个主题之中。

为了对三种教材主题的鲜明性进行研究,根据表1,在三种化学新教材中,每一课节(三种教材的第一单元都属于“科学探究”主题,不做比较)都包含一到两个课标主题,我们把每一主题的总数除以该教材的总课节数(不包括第一单元),然后可以对所得数据做出直方图(图1)。

图1.教材课节所属课标主题相对数的统计对比

从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与所对应的教材课节的数目关系来看,人教版教材与鲁教版教材处理相似,各内容标准所含课节数基本相同,沪教版教材略有差异。三种教材都把重点放在了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上,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两大主题也占了较大的比重。

三、三种教材的结构特点

教材结构主要指教材中各栏目的组成。

教材栏目设置:

新教材设置了一系列的“栏目”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

三种教材栏目设计的比较与分析:

栏目的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科书单一的、线性的教材结构,有利于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人教版教材和鲁教版教材总体栏目设置类似,与沪教版教材略有差异。沪教版教材有关活动探究、资料拓展的栏目设置与人教版教材、鲁教版教材基本相同;在有关课后总结的栏目中,人教版教材设置了“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鲁教版教材设置了“长话短说”,总结概括每节课的内容,沪教版教材只设置了“整理与归纳”作为单元内容的总结,不利于学生及时地掌握课堂主要内容,而鲁教版教材缺乏对单元知识总结的栏目,不利于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

四、对三种教材的思考和建议

从以上所谈的几个方面可看出,三种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依照自己的实际,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注重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要求,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营造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

具体来说,人教版教材知识内容的选取与课程标准吻合度较高,教材内容和素材比较丰富,探究性体现得尤为突出,页面色彩搭配得当,排版简洁大方;沪教版教材习题较多,图表丰富,教材插图印制清晰,页面印刷精美;鲁教版教材栏目设置数量比较适中,布局合理,教材中有关理论、模型的插图丰富,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难度。

总得来说,教材应遵循多版本并存的原则,根据各地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编写不同的教材或是选用教材版本。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6。

[2]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6。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8。

篇(7)

【关键词】 物质相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12.91 C 9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494-03

据报道,非法药物滥用人数剧增,并且向低龄化迅速发展[1-2],现行青少年禁毒预防教育存在着从方式到内容多方面的不足与缺失[3-4]。关于对青少年开展与艾滋病预防教育,教育部多次颁发文件,并明文规定学时数[5]。为了解湖北省城市和乡镇初中生、艾滋病预防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需求、对/艾滋病预防课程的态度等, 以便对城乡中学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2006年11-12月笔者对湖北省襄樊市和大冶市4所城乡初一年级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襄樊和大冶的市级中学和乡镇中学各1所,以初一班级为抽样单位,共抽取592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其中男生326名,占44.9%,平均年龄(12.98±0.79)岁;女生266名,平均年龄(12. 86±0.80)岁。城区学生262名,乡镇学生330名。另外抽取与学生健康教育、思想教育相关的教师67名,其中男教师33名,平均年龄(37.12±8.32)岁;女教师34名,平均年龄(34.71±8.15)岁。学生家长175名(每校1个班的学生家长),其中男性103名,平均年龄(40.31±6.28)岁;女性72名,平均年龄(38.27±6.49)岁。文化水平以初中居多,职业以农民居多。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知识课程需求问卷”,分学生、教师和家长问卷,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抽取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统一的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知识课程需求、开设形式和内容的情况;家长调查通过学生将问卷带回家,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请家长填写。

1.2.2 小组访谈 采用专题小组访谈的方法对部分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调查访谈并录音,步骤如下:(1)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编制小组访谈提纲,经预试后确定;(2)统一培训主持人和记录员,规范方法、统一提纲和熟练掌握小组访谈技巧; (3)由主持人向访谈对象介绍访谈的目的和内容,用录音笔录音访谈过程,同时记录员做现场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对开展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的态度、对内容和形式的需求。访谈共抽取28名初一年级学生,男、女各半。

1.3 质量控制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将调查表发给学生和教师,用统一的引导语介绍填表的方法并对量表条目进行统一的解释,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强调匿名性,请学生与教师如实填写,问卷当场填写和回收;家长问卷上注明填写说明,并让学生向家长解释。整理时剔除质量未达到要求的问卷(如缺项较多、有逻辑错误等),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录音访谈人员也经过统一的培训,规范操作方法。

1.4 资料整理与分析 问卷资料通过EpiData 3.02录入,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单题错答或未答者则单题不进行分析。对录音访谈资料进行手工整理,通过编码、归类和排序,找出主要和次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2 结果

2.1 与艾滋病教育需求情况

2.1.1 对/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开展的态度 只有8.6%和9.8%的学生认为自己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远离和艾滋病;对于开展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7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84%以上的学生会积极配合和参与,男生和女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9和0.763),城区认为有必要的学生高于乡镇的学生(P=0.017)。有1.5%的学生认为占用时间,而不愿意参加。

83.6%的教师和64.0%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开设专门的课程学习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94.0%的教师和72.6%的家长表示会积极配合;但仍有9.1%的家长认为“占用学生太多时间,不想参加”。

2.1.2 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需求的方式和内容 见表1~3。

初一学生表明最愿意接受的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观看影像资料、听戒毒人员的现身说法以及讨论等形式,男生和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2);城区和乡镇学生对课程的需求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乡镇学生选择更多的是自学方式,如回家阅读相应的教材,然后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而城区的学生更愿意听教师讲授和观看教育片。

什么是、什么是新型、艾滋病知识、的危害和如何拒绝诱惑等是中学生和教师公认的预防教育课程应该开设的内容,并且男生与女生、城区和乡镇学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02和0.808)。

不同的教育课程方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会有不同的影响,男生和女生一致认为教师讲授、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和知识竞赛有助于提高掌握程度(P=0.872);城区学生选择角色扮演和知识竞赛方式要多于乡镇学生,而分小组讨论和演讲的方式要少于乡镇学生,城区和乡镇学生的想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对于如何提高青少年/艾滋病教育课程的兴趣,男生和女生、城区和乡镇学生的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和0.000),女生喜欢一些真实的案例,乡镇学生更愿意将学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教师认可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能接受的方式主要为观看教育片(20.2%)、社区实践(15.2%)、听教师讲课(14.1%)、听戒毒人员的现身说法(14.1%)等,对自学方式认可较低(5.8%)。 “教师讲授”是学生认为能提高接受知识能力的方式,而“知识竞赛”则是教师认为能提高学生接受能力的主要方式。教师认为能提高学生兴趣的上课形式主要为真实的案例故事(22.4%)、录像片(21.3%)、学生讲述身边的例子(17.9%)和多媒体(16.4%)等。

2.2 访谈结果 关于知识,学生主要想了解的是的本质、种类、什么是新型、新型是否会上瘾、吸毒后的感觉、会成瘾的原因、的生产过程、泛滥的原因以及如何识别;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儿童的患病途径、艾滋病的预后等也是初中生关心的问题。

在学习预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希望能有专门的教材配合课外的报刊书籍、电视录像、真实的案例,最好是图文并茂的资料等。

3 讨论

据研究报道,在学校开展预防项目可能最有希望预防滥用和依赖[6]。在许多西方国家,基于学校开展预防是优先考虑的项目之一,并且一些研究表明这些干预项目对减少青少年的使用有潜力[7-8]。我国学校虽然进行过一些教育,但是完全知道如何远离的学生很少,要达到保护青少年不受和艾滋病侵害的目的,系统的预防知识教育必不可少。

城区学生对教育课程的需求高于乡镇学生,这可能因为城区的孩子接触的机会更多。家长对于初中生是否能远离的态度较乐观,这可能会导致家长疏忽对孩子知识的教育,所以对家长进行宣教也是需要的,而且家长的积极配合会对青少年的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起作用[2]。

综合录音访谈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均表明,学生希望得到系统的与艾滋病预防知识,也有极少数不是很愿意,这可能是由于学习任务较重,怕增加自己的学习负担。

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比传统的以临床为基础的干预更有优势[9],而且预防艾滋病干预较易改善青少年的知识及态度[10-11]。如果教育模式在方式和内容上存在不足与缺失,则往往会影响教育效果,甚至起到负面作用,如产生好奇、想尝试等危险想法。如果能参考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对以后的教育课程改革会有很大的帮助。

城区和乡镇学生喜爱和易接受的知识学习方式有区别,乡镇的学生更注重自学方式,可能是受条件的限制;教师则表示除了课堂上教授以外,还可以结合更多的方式。所以丰富多采的教学方式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会提高教师的授课积极性。

直接相关的内容更多地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关注,而间接相关的知识则易忽略,如生活中受挫是初次吸毒的原因[12-13],如果不处理好,则是吸毒的危险因素。所以,在开展教育的时候,根据具体的时间,加入相应的心理知识、情商教育,教会学生抵制、拒绝技能。

4 参考文献

[1] 叶亮. 1092例海洛因依赖者的人口学特征. 海南医学, 2004,15(6):117-118.

[2] 袁圆. 关于青少年预防教育的思考. 当代青年研究, 2003(6):21-25.

[3] 韩凌. 预防教育中,如何让花季少年学习拒绝. 禁毒周刊, 2007(38):11-13.

[4] 贾娟,王玉瑾. 青少年预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6(4):442-443.

[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生预防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的通知.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03(10):2.

[6] Home Office. Updated Drugs Strategy. London: Home Office, 2002.

[7] CUIJPERS P. Effective ingredients of school-based drug prevention programs: A systematic review. Addict Behav, 2002,27(6):1 009-1 023.

[8] FAGGIANO F, VIGNA-TAGLIANTI FD, VERSINO E, et al. School-based prevention for illicit drugs' us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5,18(2):CD003020.

[9] WAGNER EF , TUBMAN JG, GIL AG. Implementing school - based substance abuse interventions : Methodological dilemmas and recommended solutions. Addiction, 2004,99(2):106 - 119.

[10]MARTINIUK AL, O'CONNOR KS, KING WD. 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 of a sex education programme in Belize, Central America. Int J Epidemiol, 2003,32(1):131-136.

[11]GALLANT M, MATICKA-TYNDALE E. School-based HIV prevention programmes for African youth. Soc Sci Med, 2004,58(7):1 337-1 351.

[12]赵子慧,张官柏,黄洁,等. 523例女性成瘾者初次吸毒原因分析. 卫生软科学, 2004,18(6):3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