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浅谈低年级课外阅读

浅谈低年级课外阅读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0:28: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浅谈低年级课外阅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浅谈低年级课外阅读

篇(1)

关键词:阅读;氛围;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219-01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此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在这里,我就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几种方法谈谈自己的薄见。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人,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旺盛了,思维也非常活跃、流畅了,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二、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培养兴趣的第一步。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就要好好的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作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脚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表演生趣。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强,《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记得我讲《猫和老鼠》时,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2.留疑激趣。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孩子们可津津有味的读得可起劲了。

3.故事引趣。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夕会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唱游的读,还有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让他们记得牢,当遇到日积月累的句子时,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课堂上教学生读读,画画,还可以在书上写写你喜欢那个人物或动物,另外,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学校的读书馆,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

四、搭建平台,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阅读

篇(2)

关键词:课内 课外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88-01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好的途径就是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不能把全部精力寄托在课堂之上。要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真正了解和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告诉学生,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都是博览群书的典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通过课外阅读,不但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熏陶情操,陶冶审美情趣,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师要让课外阅读从最初布置任务,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其引导方法尤其关键。

1 立足教材,“无缝”衔接

以课内阅读为主体,课外阅读为重要补充,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相互作用,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一个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无缝”衔接,课外阅读的引导就要从课前预习开始。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可以通过家长的辅助来完成课前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如苏教版一年级《东方明珠》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和观看东方明珠的图片和文字,或收集与家长游览东方明珠的照片,让学生获得关于东方明珠尽可能多的信息,激发阅读欲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在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带着查阅到资料的储备进入课堂,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兴趣的持续性不长,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体裁、作者等情况提供多种信息,把课内内容有针对性地向外拓展,在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也激发其学习兴趣,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如教学二年级《木兰从军》时,可以先从民间戏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阅读的兴趣,然后再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通俗易懂的《木兰辞》,并拿到课堂上导读和讲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不同体裁对同一民间故事的不同表达效果。还可以适时推荐学生阅读《孟姜女》《白蛇传》等著名民间故事的绘本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我国民间文化的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同时,可以尝试渗入课外内容。如在教学《孔繁森》时,可以补充主人公孔繁森的个人资料,感悟人物鲜活形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升华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补充历史资料,更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青松》一诗时,难点在于“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光从诗句表面无法体会出作者的情感,补充写此诗的历史背景尤为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教师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课外阅读储存,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学《秋游》时,课文中详细介绍了秋的农田、天空、菜地的美景,教师可鼓励学生去补充阅读描写秋天的花园、果园等方面的文章,增加感官方面的认知,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状态,从而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 面向课外,博览群书

学生在学习了课文、理解了内容之后,语文学习其实并没有结束。他们除了需要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积累和运用外,延伸阅读有关资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推荐课外书目可以根据课文的作者处引导学生延伸阅读。如在学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走进施耐庵,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兴趣,推荐小学生阅读美绘本或少儿普及本。罗贯中与施耐庵关系密切,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可以根据课文的出处推荐书目。如《狼和小羊》出自《伊索寓言》。在这篇课文学完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部著名的寓言集。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课文中介绍的人物引导学生阅读。如《晚上的“太阳”》这篇课文介绍爱迪生利用镜子反照拯救母亲的故事,表现爱迪生爱科学、爱动脑的特点。由此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根据课文的体裁和内容也可以推荐书目,如《狐假虎威》引导学生去阅读专门述说成语故事的书籍。

3 阅读交流,推波助澜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多是以教师布置任务的方式推进,多少带有命令式或强制性的,而不是出自学生内心需要的。如有的教师让学生每天或每周填一张课外阅读记录表,上面主要是记录学生某天阅读的书名,阅读的页码数,看似具体细致,实际起不到促进作用的。这只能算是一种监督方式,把学生置于一个被动的地位,显然违背了阅读的初衷,而且容易做假。至于学生看了没看,认真地看还是马虎地看,一点也反映不出来。

篇(3)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言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初学识字、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能够帮助小学生巩固语言能力,发展阅读思维,帮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提升,同时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常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阅读处于懵懂的接触阶段,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初上小学,认识的字数有限,还未能系统地学习阅读。因此,教师不宜强制性地规定小学生的阅读种类和数量,否则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语文老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教师应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读物,和学生站在同一角度一起进行阅读,同时还应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帮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愉悦。

教师可以通过亲子共读的形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外时间及兴趣课活动时间,以绘本等故事书为媒介,声情并茂地讲述书里的故事。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疑问,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使学生愿意主动从书中寻求答案。在语言阅读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并提出疑问:乌龟和小兔子进行第二次赛跑,到底是谁胜利了呢?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此时,笔者适时指导学生进行故事的阅读,帮助学生从书中找到答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也可以组织情景表演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阅读神话或者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表演。

2.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掌握和了解语言文字中深层次的含义,理解其中的道理,明白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写作方法,帮助学生达到会读、会学的水平。

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泛读,增大阅读量,使学生从数量上掌握更多的阅读内容。泛读可以帮助学生能够在浏览过程中,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从而集中注意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在泛读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精读。教师可以选取经典课文为精读内容,要求学生集中精神进行阅读,充分调动全身感观,做到口到、心到、眼到,边读边想,养成深度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在深入阅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优美词句进行摘抄,或者根据需要将相关内容进行收集,对阅读的难点重点进行勾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3.结合阅读强化思考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把阅读和思考相结合,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笔者采取了以读促思的形式,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让孩子们思考自己想到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然后展开讨论,在学生的阅读和讨论中,增强了学生思考能力。

在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口语化地表达。阅读是信息输入的方式,而表达则是信息输出的一种体现。应有意识地将读和说相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效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课外阅读是语言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也是阅读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言素养的重要基础。虽然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无法直接体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其影响是长远的和潜在的。针对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帮助孩子们在丰富的书本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并不断拓展视野。

参考文献:

[1]李应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小学), 2010(5).

篇(4)

关键词:表达欲望;积累;日记;文本资源;评改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就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各项基本功的训练。在各项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进行习作训练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我在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孩子乐于表达的欲望

如果从小学低年级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将会为孩子今后的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首要的工作是让孩子知道,习作就是写话,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其次,要不断激发孩子写话的兴趣,使这种浓浓的兴趣得以长久地保持。从小孩子学会写字起,就鼓励他们写话。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别人,也可以用拼音,甚至可以用图画代替。例如在学习《春雨的色彩》后,让孩子说说你印象中的夏雨是什么样的、你听到的夏雨的声音,怎样仿照课文把自己说的写下来,这样孩子写起来就不再难了。

二、注重积累,为习作打好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指出: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写作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即不但要广泛阅读,还要懂得积累。我所教班级的学生,我都会让他们准备两个本子:一是日记本,二是摘抄本。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我要求他们将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在摘抄本上,课堂上再引导他们对自己积累的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为写作打下基础。在课余,我鼓励孩子们坚持课外阅读,从而激发了孩子们阅读和积累的兴趣,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三、让日记为习作搭建平台

由于日记形式短小,符合学生的能力实际,有利于习作能力的长期培养;日记内容丰富,学生有话可说,因此写日记是小学生有效的练笔方式,通过写简单日记提高写话能力,日记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生活与思想感情的记录,是“自己说给自己的话”,学生在写作中较为自由,兴趣较大。因此,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求新奇、好幻想、爱动手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日记形式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训练观察力,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意识,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可以满足学生想象的愿望、创造的愿望,培植“想写”的意识,激发“乐写”的兴趣,培养“善写”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写作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材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写作的纽带。运用得当,以文引文,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开拓视野,积累知识,还可以扩展孩子们写作的思路。现在的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孩子生活,孩子易于理解、易于模仿。孩子在自读自悟中、在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中往往感悟较深、感触较多,找到不同的角度、发现不同的思路,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体会来模仿写作,写起来言之有物、有感有情。学习了三年级第六组写景的文章之后,引导孩子们写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并运用本组写景文章的方法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章有抓住事物的不同方面来写的,有仿照《美丽的小兴安岭》写食物的不同季节的景色的……学习了童话故事,让孩子们续编、改编甚至自编故事;同时鼓励孩子们创新,敢于改写课文。只要用心启发,大部分课文都可以开启孩子们的写作思路,激发创作欲望。

五、多种习作评改方式中提升习作能力

批改作文多年,总觉得教师加班加点辛苦批改的作文,大多数学生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正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收效甚微。近两年来,我多采用先由学生自评、互评再教师略评的方式,完全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老师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这样通过学生修改他人的习作,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也能取长补短,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

篇(5)

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所包含的文化,汉字的神韵与美,是让世界惊叹的灿烂文化瑰宝,如何让汉字的光辉发扬光大,识字教学尤为重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000字,其中要学会写2500个汉字,而低年级要求学生识字1600~1800个汉字。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识字,少写字,而且把识字集中在低年级教学中,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那么作为低年级语文老师,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下去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呢?在这我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游戏中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单纯的识字、写字对于当今社会的孩子来说简直有种“逼上梁山”的感觉,也不符合低年级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游戏是孩子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若能将游戏恰当地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去,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形式可多种多样,如猜字谜、顺口溜等。

1.猜字谜

猜字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识字教学中进行猜字谜不仅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巩固了生字。如在教学“岁”字时可出一个字谜“山字下面半个多”。在教学“尖”时可出“上小下大”等,久而久之,学生对猜字谜越来越得心应手,更可喜的是很多孩子还学会了编字谜;当看到“坐”这个字时,有的孩子就说“两人土上蹲”;看到“闪”这个字时,有的孩子说“一人门里躲”。我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象力。每当此时,我总是喜上眉梢,因为孩子的识字兴趣不但提高了,识字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2.顺口溜

遇到难记易错的字,可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我告诉孩子们“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教学“金”字,“一个人他姓王,腰里装着两块糖。”顺口溜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易学好记。

3.摘苹果,找朋友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学习了合体字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二、运用各种直观方法,让学生“会”学

一旦学生的兴趣有了,还得让他们把生字正确地识记下来,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识记生字呢,我归纳了以下方法:

1.在教学象形字时,运用直观的实物、图片教学

如在教学“笔”这个字时,可拿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毛笔是用什么做的,这样学生很容易看出上边是竹子,下边是毛发,从而简单地引出了“笔”的写法,上边是“竹”字头,下边是一个“毛”字。

2.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先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三、加强课外阅读,巩固识字成果

虽然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认识了一定量的汉字,但不一定他们就记得很牢靠,所以我们还必须让他们经常运用,才不致遗忘。正如古人所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现在每个学生手里都有几本书,学校图书室也有一定量的藏书,而且经常对学生们开放,作为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方面的资源。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要及时作跟踪调查,了解其阅读效果。对于读书认真、效果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读书欠认真的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调动其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

四、利用实践活动,带学生走向生活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阅读能力

多一份自由,多一种想象。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场景、课内资源与外阅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巧妙设计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小学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在低年级阶段开展课外阅读是为今后的写作提供素材,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巧妙设计教学场景,带动学生在阅读中进入实际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引入课外阅读,在教学制作时教师可以先由问题引出:“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大家想见见他们吗?”然后把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小红帽等人物展示给学生,大家发现,老师带大家见的都是格林童话里的人物,大家说说都读过哪些关于格林童话的故事,带动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中,根据多媒体的展示给大家讲了《白雪公主》的故事后,让学按照剧情来扮演“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仿佛就在森林的树下,幻想着自己就是白雪公主,运用一些废旧的物品做成小矮人的衣服,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性,在阅读童话故事和真实的动画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善和恶的真正含义,享受在游戏中的乐趣。让学生感受课外读物的奇妙境界,激发大家主动去图书馆借读这本书,会有更多更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探索。

二、依托课内资源,扩展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不仅需要读,还需要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能够在阅读中领悟课文的内涵,透彻理解事物的真理,要想学好小学语文就必须先学会读,利用课内知识增加课外阅读量。因此,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过程,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前提下领会知识内涵,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加以体会,将课内的知识扩展到课外,巩固课本知识,扩展知识面。例如,在学习了《2008,北京》一课时,我们了解申奥成功,举国上下是多么的欢快,全国人民庆祝申奥成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知识,老师可以扩展性地引导学生,由此文想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情景。教师可以选取当时的视频资料,阅读有关运动员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故事,课后让学生谈谈对奥运会有什么感想,今后应该如何学习运动员奋发向上的精神,对课内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实际运用,从而深入课外阅读,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深化,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同时,要考虑阅读的难易适当,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取不同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适当开展阅读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评选优秀的阅读“小状元”,使学生更加热爱阅读,不断地阅读课外知识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要把好的课外阅读书分享给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更好地热爱阅读,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享受课外阅读。

三、丰富课外阅读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太过于放纵也不会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在班内设置“小小图书角”,动员学生把好的课外读物暂时存放在班里,方便学生借阅。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好的段落或者词语要摘抄下来,养成长期摘抄的好习惯,比一比谁的手抄写得最好。通过知识竞赛来评一评谁读的课外书多,了解的知识多,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得阅读教学丰富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我们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会读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步入小学,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讲故事注意力就特别高,老师要多给学生讲故事,把故事延伸都课外,为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课外读物。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利用十分钟让学生讲故事,使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己,通过阅读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老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讲,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发言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外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中要有足够和持久的耐心,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高效的阅读方式,从自我做起,课余时间也要加大自己的阅读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只有具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体会,在轻松快乐的条件下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7)

一、好书引读,收获课外阅读的激情

选择一本好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由于现在交通、资讯的发展,现如今的乡村孩子接收信息的来源也不再单一,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手机等,但这样纷繁的信息来源渠道,导致信息来源良莠不齐,中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养成,其辨别能力差,所以更加要求教师要加以引导,帮其甄别。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有感于此,本人就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在自习课、阅读课、班会中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此外,都说农村孩子比城里孩子更“野”!这句话在我看来,却是农村孩子的优势所在。农村具有广袤的田野、清新的空气、多彩的土地、潺潺的山间小溪、唧唧的林间鸟鸣……而这些恰恰是城市孩子难以体验到的,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出校门不远,就能体会到一派田园美景。去拥抱自然,或吹拂着“不寒的杨柳风”,或听着清脆的蛙声、鸟鸣,在如此美丽的风光下,体验到阅读给人带来的美,心情自然愉悦,体会也更上一层。

二、课内外结合,教会学生读书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有一种责任:指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并在课外阅读中形成习惯,尤其要注重指导学生形成以下几种习惯:

1.做读书笔记和批注的习惯

古人言:“不动笔墨不读书。”中低年级可要求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还可以要求其养成写读后感、在阅读文本旁做批注的习惯。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读书方法

精读,重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要对文章从内容到语言到写法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在其中习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略读,是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浏览,指大略地看。除了平时消遣性阅读,浏览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在阅读教学中,以训练精读为主,训练略读、浏览为辅;要有意识地通过整合资源、扩大阅读量,把精读、略读、浏览结合起来进行训练。而在课外阅读中,略读、浏览就派上了用场。

三、寓教于活动之中,巩固读的效果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地寓教于活动之中,巩固读的效果。

1.课前三分钟活动

坚持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听说训练,让学生分别上台,说的内容可自由丰富些,或说一新闻,或说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介绍一本课外读物……这样的活动,既可增强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又可督促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2.读书竞赛活动

可定期举办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开展课外阅读朗诵比赛,评选“最佳播音员”;举行最佳读物推介会,评选“本期最佳读物”和“本期最佳读者”;举行读书报告会等,这些活动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巩固课外阅读的效果。

3.展览活动:剪贴展览

指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摘抄展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笔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看谁的最好。

只要坚持阅读,让课外阅读永远荡漾着激情,不仅有利于拓宽语文阅读范围,触动学生的感情世界,也有利于增强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也一定会写出优秀的、感人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