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28: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035-01
近年来,中国动画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但是大多数作品缺乏内涵,无论是对动画剧本的理解、角色的塑造,还是对动画艺术本身的认知程度,大都浮在表面,角色造型模仿较重,一些单调而重复的造型充满荧屏。无论是动画片还是卡通动画形象,缺乏艺术生命力。在动画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设计的角色总是缺乏艺术生命力;对外来动画形象也只是局限于简单模仿,让观众难以接受和认同。
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又都肩负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期动画民族艺术形象的空白,将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是应该引起我们深入思考的。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越应该重新估价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挖掘和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所以在动画领域,我们呼唤从传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的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这已经不仅仅是动画产业的问题了,而是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意义。
中国老一辈的动画师相继退役,而年轻一代刚刚起步,面对动画技术的不断变化,如何在动画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确不容易。当今动画产业的一线人员,大多是从艺术院校走出来的毕业生,他们虽然掌握了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但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传统的艺术语言在我们这一代传播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很多我们自己的动画片没有丰富的生活内涵,缺乏创新,缺乏民族文化的责任感。我们必须深刻的反思,动画作为现代科技与文化结合的产业,我们虽然暂时落后,但借助文化的优势和迅速增强的经济实力,应该有能力赶上动画大国的发展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市场和观众的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动画原创这一条生命线,中国的动画产业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动画艺术形象。为了占领中国的动画市场,除了日本大批量的向中国市场投放日式动画片外,美国的动画更是不断从中国文化寻找动画艺术语言,《功夫熊猫》和《花木兰》就是两个典型例子。为什么美国动画设计师能够从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找到动画基因,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阐释中国的文化现象,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关键问题是我们没有重视自己文化,甚至瞧不起自己的文化传统,长期的西方文化中心观念制约着我们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认同,缺乏信心,缺乏责任感,缺乏原创性。
动画产业是一个形象化较强的文化产业,动画形象是灵魂,动画技术是血脉,是连接艺术与技术因素,创造完美动画的必备条件。所以说,在动画造型形象选择的同时又不可忽视相关因素的制约。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的动画形象,应该是那些文化品位高,民族风格鲜明,造型独特,又适应于动画艺术表现的文化资源。作为新一代的动画设计人员,应该注重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造型语言,不论是传统的水墨、木雕、石雕、刺绣、皮影、剪纸等都有动画所需求的造型因素,但如何把这些丰富的形象具体化、个性化并加以提炼,仍需要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既需要文化上的整合,更需要符合动画技术的规律,动画艺术形象转化的过程即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人格的塑造需要各个学科的共同教育完成。其中,语文教学对人格教育的意义尤为显著。在语文教学中应多增加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分量,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意义重大。
《论语》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人人心德也。心中有爱,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相处,不能离群而独存,互亲互爱,整个社会才能更温暖更和谐地发展下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从小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关爱他人,对于物质生活优越的独生子女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精神财富上的分享。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义者,应因地制宜,当做就做,不该做的就不要去做。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比。”义是一种形式,是根据人的不同身份,根据不同的事情来实现仁。义是体现仁爱精神的,不仁不义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去做。面临不同的事情,义的表现方法也不同。比如说,我们教育学生要诚信不要说谎,但是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医生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或者让对方有比较好的生活状态而对绝症病人说谎,这就是义。身为学生,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好年华,这是义;为人子女,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这是义;作为社会一份子,尊敬他人,爱护生活环境,这也是义。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就能维持理想的社会秩序。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不但要教授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更要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同样,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很多时候是以模仿大人的言行和处事方式来促进自己成长的。
智者,知也。明是非,懂曲直,有判断力,不人云亦云,有进取之心,晓谋略,知计算。学生对于现在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要比成年人快得多,因此不要小瞧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要多去了解学生最新的动向,了解他们关注的焦点,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革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去学习更多有益的新技能和知识。
信者,诚也。“信”字拆开,即为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实守信,这点对于基础教育很重要。曾子杀猪,已是家喻户晓的典故,孔子的学生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有时候你会发现,学生一开始是很守信的,尤其是同学之间彼此的承诺。但是为什么有些孩子长大以后反而变得不够诚信呢?这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有关系,很多成年人不能以身作则,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温,谓颜色和也。意思是说脸色和善,待人态度温和。在成语中有诸多体现,如温文尔雅、温尔敦厚等。有些学生成绩异常优异,但是在与同学亲友相处的过程中却性格急躁,脾气有点冲。这种性格未来会对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教育学生真诚待人,教师不但要督促学生全面发展,也要引导学生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良者,善也。即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衡量它们的标准。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就没有爱和奉献的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应该从小教育学生多做好事,多关注身边的人。
恭,常常和“敬”出现在一起。“在貌为恭,在心为敬”,除对他人的态度要端正之外,更要对他人尤其是长辈尊敬。尊师重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这不是流于形式的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恩,只有学会感恩,人们才会去珍惜身边已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左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也不应该摈弃节俭这一美德。从“光盘行动”等一系列宣扬节俭美德的公益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你会发现,不是人们品德不够高尚,而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从小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意义重大。
让,厚人自薄谓之让。让字里包含着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等丰富内容。从尧舜禅让到孔融让梨,蕴含了千古的美德。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就享受独一份的关爱,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多指导学生学习“让”,并从学习“分享”开始。如在教室成立一个小的读书角,每个学生自愿带一本课外书,存放在读书角,每人每次可以借阅一本书,而且让学生自己制定图书管理和保护制度,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诸如此类,让学生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来,对培养学生的“让”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可见,优良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积极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更好的结合到一起呢?从学习优秀传统文学开始。根据儿童心理学,我们知道,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持久性差。因此,教师要多尊重学生的个性,要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鼓励激发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通过百家讲坛这一平台,大家学到很多优秀的国学精品,引发了一系列学习国学的热潮。同理,一味的说服式教育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我们必须将教学形式多元化、多媒体化、多层次化,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可与多媒体教育结合,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关视频,通过故事叙述的形式,从视觉听觉上双管齐下,让学生通过视频材料去学习。
国学讲座,学校可联系优秀的国学导师和学者,或者与当地图书馆合作,邀请国学大师来给学生开讲座,让学生接触并了解更多优良传统文化的学习形式。图书馆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活动,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前往参展和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完,甚至一辈子也学不完,所以人的一生都可以学习,都在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说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其实,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应该从小学抓起。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是非常强的,有些小孩子靠眼观耳闻一遍就能牢牢记住所见所闻。小学生在生活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对他们的思想、人格等都有重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无论对他们的成长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都具有无法磨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传媒迅速发展的当下,世界各国文化不断冲击国内文化,很多小学生对奥特曼、樱桃小丸子等等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对于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名人却一无所知,传统文化可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做法
1.提高重视意识
在各国文化漫天飞舞的今天,不是要排斥它们,而是在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学习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传统文化,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让祖国的花朵从小有一个认知: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要从小开始了解、学习。
2.诵读经典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化经典著作是传统文化权威性的文化精髓的代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大多朗朗上口。诵读经典一直以来就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手段,往往能在诵读中感受文化经典的文字美感和抑扬顿挫的韵律,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在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应该诵读一些较简单的经典,如《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等,而且要反复朗读,直至可以随口背诵,牢记于心,甚至可以运用于日常交流中。诵读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增强记忆力的一种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
诵读经典是相对抽象的,而经典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又是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的,尤其是生活中的节日。传统的节日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下来的,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做法之一。如端午节,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由,与哪位人物有关,在这个节日都会有哪些习俗,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名言、诗词等等,再联系自己家是如何度过端午节的,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去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所有中华儿女的重任,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陈红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8).
[2]梁继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学苑教育,2011(16)
1.1对中职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准确地定位加强中职院校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发展,首先应该确定传统文化教育在中职院校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从而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育的质量。中职院校各个课程的主旨是要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能够针对自己生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在实际的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要与中职院校的综合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加强学生对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的认识,可以将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定位于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以及引导,而学生的这些能力的提升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其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要突出课程的活动性,加强各个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联系。教育课程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各种道德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道德素养的关键是让学生对各种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加深,从而能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教育中。教育过程中加强文化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改革的一种重要表现,因此需要有相应的机构或者组织为教育提供必要基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学校领导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教育的意识进行改观,使得学校领导者能够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加强各种传统文化的融入。
1.2对中职教育课程的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传统的中职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教材是与各个专业相关的各项专业书籍,这些内容的简单堆叠将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的情绪。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应该完善教育内容,融入更多传统文化思想内容,将教育生活化作为教育的重要发展途径。在中职教育改革过程中,应该将传统文化理念与教育进行结合,比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与诚信有关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还能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重要性,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防止出现类似问题。再比如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的执着追求的精神,也可以作为日常的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精神,加深自己对学习的执着度。
1.3加强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融合,完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当前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程度逐渐加深,很多学生受外界舆论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有必要组织一些有层次、针对性较强的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不断完善教育课程体系。定期组织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教育讲座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实现自身心理的良性发展,实现自身文化思想的深入发展,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生活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改正。
1.4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应该要进行改革,不断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加强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在中职教育中往往会存在一些深奥的词汇,要对这些词汇进行解析,利用比较直白、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各种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另外,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理解,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将课堂主题定位传统文化的某个部分,从而在课堂当中安排学生进行讨论、表演和演讲等,利用现阶段广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中职教育实现现代化,并且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各个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2结语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而全球化浪潮也使得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将他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生活方式等大量地传输到世界各地,进而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强烈冲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其自身建设,使之适应全球化时代要求,更好的促M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优良。而传统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基本出发点。以其他文化作为补充的多元文化结构,也是古往今来中国大地上,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相对于现代而言的一切文化成果,而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对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又具有重要意义。
指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以及道德理念等。既可以启迪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也可以启示治国理政。加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全球化也不可避免的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甚至使其面临严峻挑战。不仅如此。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疏忽了精神领域的完善,使得传统文化失去了它在社会中的巨大整合功能。与现代生活之间产生了分离,使原来的伦理价值以及规范体系与现代社会生活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造成当今社会不少人价值观的偏离以及道德的缺失:多少人还记得“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多少人还记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执着精神?多少人记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精神?多少人还记得“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真心真情?又有多少人还记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祖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构建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有其固有的独特性。既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主体性、延续至今的连续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扬弃地继承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既要汲取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内涵,又要认真分析、综合思量,将其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
首先,要充分重视对广大青少年以及高校学生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当下,很多年轻人信仰迷茫、道德缺失、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淡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差、道德精神默然,这就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优秀历史和思想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到时代价值中,坚定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有能力抵御多元文化中不良成分的冲击。要以青年人的“中国梦”为纽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院校思想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青年人的道德修养;加强例如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教育平台的建设工作,发挥好其文化育人的功能;还可以以名人讲堂、讲座、演讲等各种形式,邀请文化名家进入校园,进入课堂,更好的宣传传统文化,培养青年人的民族忧患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就是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发展。既要保留其合理内核。又要借鉴和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与多元文化相融合。保持强大的活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当下倡导的时代精神,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利用好历史名人故居、博物馆及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名胜古迹等一切社会文化资源,作为古今中外文化传
承发展的教育纽带,做到古今结合。相得益彰。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改革
艺术设计作为人类的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紧密相连。但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化倾向显著,普遍存在重设计实践,轻设计理论,传统文化缺乏等问题。长此以往,艺术设计教育也将成为一潭死水,毫无新意与活力。因此,艺术设计教育的观念变革迫在眉睫。艺术设计教育应扎根于传统文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标,灵活创新,而不是生搬硬套所谓的“国际化”办学模式。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还需结合当下国情,认清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发展历程与重要性,方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境遇
当前,我国在文化交流层面,西方的价值理念、教育模式广受众多国民的追捧、模仿,尤其在艺术设计领域。同时,又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的缺失,使得设计师难以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适宜于当下社会的理念进行创新。因此,设计师应当正确认识、尊重、挖掘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独特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变传统文化所处的劣势境遇,实现西方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性之间互补共生的良性关系,为传统文化的发展迎来新生机,新挑战。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艺术设计教育的价值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开源的世界,设计师的作品要想独特且卓越,就必将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而中国的古典文学、哲学、美学,“匠人”精神等文化资源,其中所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都可以为艺术设计人员打下坚实的创造基础[1],提供永续的创作源泉,进而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生活理念等渗透到艺术设计教育中,使其更具有传统风貌。纵观中国当下的设计大师,如韩美林、靳埭强、吕敬人、陈幼坚等,其作品之所以能够享誉天下,无一不是凭借着自身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但反观现今,传统文化教育则出现了严重的断层,难以延续,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思想的发展。传统文化,乃是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魂”之所在。
三、设计教学体系中构筑传统文化的优势
一位国外设计师曾说:“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其实在中国,自古中国就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教育体系,自古中国就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教育体系,只要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容与形式。”因此,我们要细心剖析我们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语言,将其纳入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2]。目前,我国诸多的艺术设计类院校已经逐步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已在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形式语言方面进行研究。从近年来的毕业设计、竞赛作品中已有体现齐鲁文化、藏文化等地域特色的设计语言。学院的课程体系中也已经出现夯实传统文化基础的的理论课程,对传统习俗、生活环境、民间装饰等课题进行田野研究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去认识并理解传统文化,学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意点。从近年来的一些国内设计师所获得的“重量级”奖项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创作与教育中的运用优势已经凸显。例如,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所获得的2012年的普利兹克奖,还有张永和,刘家琨等人,都已经凭借着其设计作品中深厚的传统文化韵味,在国际上广受好评。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教育中的运用误区
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中的重要性,从业者们都有所意识。但这并不等于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度理解。在我国的艺术设计圈内,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还存在下列几大误区。一,单纯的将传统文化元素简单拼接。这将导致文化异化现象,歪曲误解传统文化的本质思想。从而造成文化糟粕沉渣泛起,创意文化品位低下,影响全民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二,单向的传统思维方式,对现代的优秀设计理念进行隔离封闭。这将导致艺术设计的创意受到禁锢,阻碍艺术设计与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无法顺应当今全球文化多元化互融的趋势。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改革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既能够满足当下社会的诸多教育需求,又能够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追求。然而,在目前单一的艺术教育模式中,如需充分展现出上述价值,还需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改革:
1、宏观理念
在教育理念上,提倡“教以养学,学以为己”。在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个人兴趣,让其沉浸在学习,考察,创作,再学习的道路上,反复揣摩,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教育体制才能“多元灵活、富有弹性”,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2、微观过程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应在根植于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有选择地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教育方式上,追求“教学相长,和谐共赢”。例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新的知识以几何积数的形式增长,当教师与学生共同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的同时,难免会出现教师向学生学习的现象。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教学并行的过程。同样,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也加深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似乎可以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时代已经来临了[3],这些新理念与新现象,艺术设计教育者们都需由衷的接受并消化。
六、结语
诚然,对于如何良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艺术设计教育中,还需要做太多的努力。不仅需要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当下所处的境遇,还要把握新兴文化现象与其深度融合,更需要全民的支持与传播,创造出一个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良性发展的社会氛围,让这条道路走得更加顺畅。
作者:孔帅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宇谈设计艺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美术大观2010
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传统文化丰富了现代美术设计的素材、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传统文化促进了现代美术设计的革新,下面笔者逐一进行分析:
1.传统文化丰富了现代美术设计的素材
传统文化丰富了现代美术设计的素材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之一。任何民族艺术设计创造活动都与本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的文化底蕴,丰富了现代美术设计的素材,为现代美术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可以说,现代美术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文化历史积淀的基础上,我国现代美术设计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立足。
2.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
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也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所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思路和设计内容,有助于扩展现代艺术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和艺术创造力。对现代设计师而言,传统文化使现代艺术设计师在艺术创作中养成开阔的思维方式,艺术设计思维更广泛、更周到、更合理,而更丰富的设计思想和更深刻的设计内涵,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现代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因此,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
3.传统文化促进了现代美术设计的革新
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还表现在促进了现代美术设计的革新上。传统文化的介入对现代设计具有推动作用,一方面传统文化是现代美术设计的基石;另一方面,现代美术设计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引领着美术设计的不断向前发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掘和合理使用传统文化,是促进现代美术设计革新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使现代美术设计革新是当前美术设计创新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研究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借鉴与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借鉴与启示
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将是现代美术设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设计的融合之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1.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创新中求发展
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创新中求发展是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启示之一。在美术设计创新中对待传统文化,应站在美术设计创新战略发展的角度,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深化和发展,用创造性的思维不断创新传统文化,发展现代美术设计。具体说来,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美术设计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我们应传承传统文化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使现代美术设计既有时代气息又有民族内涵,既不与时代脱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好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形式,同时要赋予其内涵,需要注意的是,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创新中谋求现代美术设计发展时,要注意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全新的观念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能够不断地被体现和重新诠释,在传承中实现新的超越。
2.加强传统文化融合,向国际化迈进
加强传统文化融合,向国际化迈进,是美术设计创新的重要环节。在美术设计创新中,加强传统文化融合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的又一启示,借鉴文化融合的力量发展美术设计创新,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才能确保美术设计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美术设计中立于不败之地。国际化是民族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新形势下要求现代艺术设计不仅要兼具信息化、视觉化和现代化,还要通过国际交流来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美术设计创新应意识到国际化设计的重要性,在进行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作品中,体现本土化的同时能够表达出现代设计所需世界性的共性,以此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创新中的价值,只有在应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融入外来先进文化,才能使我们的美术作品成为真正的、跨时代的、表现国家形象的精品。
3.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多元化培养人才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多元化培养人才在美术设计创新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当前,美术设计中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还有所偏低,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比例,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培养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艺术的人才,任重道远。具体说来,厚重的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人才成长所必须的土壤。作为现代美术设计人才,广博的文化内涵必不可少,这就需要艺术设计者不断地学习历史、民族等传统文化,只有在丰富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吸收一些现代化先进的设计理念,构建一个既有民族特性又蕴含时代意蕴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多元化培养现代设计人才,使美术设计创新在传统文化的中汲取营养,打造出一支富有现代设计艺术的新主流设计人才队伍。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