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家庭教育法律普及

家庭教育法律普及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0:27: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家庭教育法律普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家庭教育法律普及

篇(1)

一、管理规范,健全办学机制

家长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教育。为此学校要及时增设形势学习、文化学习、法制学习和一些专题教育学习等,不仅提高了家长的素质,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如学校以《家庭教育学》《家长行为规范》《家长十不准》为主要教材,在农闲时集中办班学习。每个学习班设有一名辅导员,教室墙上都有板报,板报里设有学生、家长竞赛栏,张贴学习心得和决心书。这样不但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而且提高了家长参与率。家长学校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有力的保证,规定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通过家长学校,使家长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改进古老的教条式的教育方式,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创造了一片新天地,也促进了新农村三个文明的建设进程。

二、结合校情班情,随时调整授课办法

家长学校是一种业余性学校,这就决定了家长学校必须灵活地开展工作。可以结合各村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家长的不同需要,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及研究活动。不仅课程设置灵活,而且在辅导时间、次数上,也以不影响家长的工作为前提。辅导的方法更是讲、论、交流、咨询、阅读相结合,集中与分散交叉。为此,家长学校要根据各班情况,灵活多样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在授课内容上,针对不同年龄段分别安排,可以根据家长提出不同的问题,或进行专题讲座,或根据不同年级分不同时间进行分类培训(如:新学期开学时可进行专题讲座《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怎样指导孩子学习和生活》,毕业(或期末)前可对家长进行心理辅导讲座《正确面对子女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失败了,该如何帮助他》。我们也可以根据家长对子女的不同态度,分别对溺爱型、纵容型、放纵型等不同类型家长举办讲座、讨论,进行对比教育。在用语措辞上,根据农村家长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的特点,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为使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适应形势,还增设了义务教育法、收费法规宣传,夏令春秋时节传授卫生防疫知识等课程。总之,以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针对家长的需求举办辅导,是为了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让家长与学校在培养人才这一共同目标下形成合力,同时提高教育质量。

三、组建讲课团到校讲课

根据不同时期的授课内容,学校还需聘请科协、司法等部门工作人员,和本校辅导员组建家庭教育讲课团,到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法律知识。讲课团实行统一计划,分头收集资料,集体讨论备课,分头讲课。认真研究教案,收集大量正反典型事例和信息精心备课,使授课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受到家长的欢迎。讲课团根据学校安排随请随到。如请司法局干部结合本地典型事例,生动形象地讲解法律,给听课者较大的启迪和震撼;请退休老教师讲课,妙趣横生,谈古论今,穿插讲解,使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同时,学校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联合县妇联、县教育局举办了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向家长讲解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标志、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青春期性格的培养。这样,家长们农闲时玩牌赌博的现象少了,聚众聊天的情况也少了,大家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都不敢怠慢。

四、发挥网络功能,确保家校和谐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可以在家长学校开通校园网上论坛活动,向家长公布学校的网址、邮箱、QQ号等,这让教师、家长能更轻易地发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易于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也便于家长将自己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反馈给学校。家长、学生也能及时了解学校的真实意图,易于接受学校的安排。学校通过此方式与家长经常联系,互相反映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提出教育建议,与家长携手培养和教育学生,家校联系效果十分明显。

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宣传和交流工作

篇(2)

**区总人口52万人,其中18岁以下儿童8.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我区城镇有5万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农村有47万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0%。2002年**撤市设区。近年来,**的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河北省的领先地位,2004年全区财政收入达到15.97亿元。今年1—11月份,实现财政收入25.1亿元。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我们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以贯彻落实省、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为主线,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星级文明家庭创建为切入点,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阵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大力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不断探索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方法、新途径。目前全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达到90%,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我区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双合格”活动示范县。

一、建立组织,完善措施,确保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首先,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把家庭教育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全区儿童发展规划之中,明确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新时期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村也都制定各自的计划,明确了本地的家庭教育任务、目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把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其次,成立**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戴征为组长,区政府副区长刘会荣、妇联主席卢双云、教育局局长段煦宁为副组长,区教育局、妇联、共青团、司法局、民政局、计生局、卫生局等1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妇联,办公室主任由区妇联副主席董淑艳担任。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同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区财政每年都拨付专款,为全区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第三,加强督导检查。出台了《**区家庭教育工作检查评估方案》,每年对全区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定期召开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和家教工作推进会,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问题,总结表彰。从领导上、组织上确保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家庭教育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二、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一是健全家教网络。区成立家长学校总校,各乡镇、村分别建立了妇联牵头的家长学校。各学校分别建起了教育部门牵头的家长学校。目前,全区123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110个,占89.4%;16个乡镇妇联全部建立了家长学校,497个村中建立家长学校的有433个,达87%。在全面推进家长学校建设的同时,为提高办学质量,我们根据**实际,重点培树了小集镇、于北村、**第一实验小学等各个类型的示范家长学校10个,第一幼儿园等亲子教育示范园3个。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家长学校真正做有场地、有教师队伍、有教学安排、有特色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下发了《家长学校管理办法》、《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并印发了《家庭教育读本》、《家庭教育实用教材》等专门教材,使家长学校的管理更有针对性、指导性、科学性。各类家长学校依据《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先进奖励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办学形式,做到了有组织、有教师、有教材、有计划、有档案资料、有工作总结。完善了一册(学员花名册)、二本(老师备课本、活动记录本)、三卡(孕妇、婴幼儿登记卡、老师登记卡、家长儿童情况登记卡)、四上墙(家教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上墙、职责上墙、教学安排上墙、学习心得上墙)。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了由三个方面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即由在校教师中的教学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由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和热心家教的志愿者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由法律、卫生工作者和家教专家组成的业余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一方面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家、省级院校进行深造。另一方面,请家教专家到**对教师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家教调查报告、论文的征集及交流活动。为保证教学质量,完善了教师工作制度,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四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听取意见,认真做好总结。四是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根据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家长安排了不同教学内容,分别办班,分层施教,并做到因材施教。设立了新婚夫妇班、爷爷奶奶班、单亲家庭班等系列家教班,形成了统揽0—18岁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网络。在教学内容上,针对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除配合学校的成才教育外,还将法律、卫生、科普等内容引入家庭教育之中,使家长的知识水平与时代相适应,增进与子女的沟通,推动家庭教育工作主动顺应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在教学形式上,除集中授课外,引入了参与式教学。同时采取观看录像、进行家教咨询、请优秀家长介绍家教经验、交流学习心得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五年来,全区共组织大型的家教讲座、经验交流30场次,邀请屈开等国家级家教专家做报告达8场次,深入乡镇、村开展法制常识、婴幼儿保健知识等巡回家教讲座86场次。区第三中学家长学校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化,采取授课、专题报告、家长自学、专题研讨、经验介绍、个案分析等形式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镇家长学校在运用好自身家教资源的同时,注重家教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采取教师授课与家长现身说法相结合的方法。不仅邀请优秀学生家长讲他们成功教育子女的方法、经验和体会,还邀请在家教方面有教训可借鉴的家长,讲述他们在家长学校学习后的感悟和变化,使其他家长得到启示和教育。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家长的主体性,发挥了家长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了积极参与、乐学、善学的良好局面,实现从“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提高。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三、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把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是以宣传为手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家庭教育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它的不可替代性,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0—18岁的儿童家长,我们着力宣传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子方法,并选树了韩春珍、刘久焕等家庭教育典型大力宣传。针对部分农村家长依然存在的“树大自然直”的错误观念和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致使家教走入误区的现象,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和成才观。二是以家庭为阵地。在深入扎实的推进“摇篮工程”的同时,把家庭教育与“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养教星”的评比,明确了严格的评比条件,开展了“家家议”、“家家评”、“家家学”、“家家乐”活动,丰富了“摇篮工程”的内涵,使家庭与家庭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做到既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既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又重视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使孩子关心家庭、孝敬父母、尊敬邻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良好习惯,形成健康心态、健全人格和自信人生。三是以农村为重点。我区以农业人口为主,尽管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的在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但由于农民素质相对较差,视野不宽,与城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将农村确定为“十五”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采取措施,分类指导,帮助不同类型的家庭掌握不同的教育方法。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在文化、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引入家庭教育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之能与子女平等沟通。对忙于生产经营疏于家庭教育的父母,侧重于让他们认识放任自流的危害。特别是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编写了家庭教育明白纸、家庭教育知识小册子等浅显易懂的教材,适应农民家长的需求。四是以“双合格”活动为载体。为增强家庭教育的吸引力,我们始终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以活动促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活动中以家长受教、孩子受益为衡量标准,面向社会,结合实际,把教育家长、儿童参与贯穿“双合格”系列活动全过程。一方面,以孩子为主体,先后开展了儿童书画展,展览了一大批少年儿童的优秀图画。特别是争创“五小”标兵活动和“我的成长故事”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4000多篇,有12篇征文获唐山市优秀奖和特别奖,在各县区征文中获奖率最高。另一方面,以母亲为主体,开展了“年轻妈妈读书”、“优秀母亲”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此外,以家庭为单位,先后开展了亲子活动、家庭美德知识竞赛、节约型家庭知识竞赛、家庭风采展示大赛等活动。在开展“城乡家庭互动”活动中,组织家庭条件优越的家长、儿童,深入到春蕾女童家中,了解她们生活学习中的艰辛,引导这些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家庭教育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提高家长素质、教学相长、亲子互动的理念全部融入“双合格”系列活动之中,营造了广大家长“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社会氛围,推动了全区家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篇(3)

【关键词】儿童教育;父母;高期望值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由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幼儿教育盲目攀比,导致父母对幼儿高期望值的现象愈演愈烈,这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发展不利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高期望值对幼儿的影响

1.过早抑制儿童的天性

儿童时期正是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时期。德国教育家卡尔维特告诉我们:“给孩子游戏和成长的空间,游戏是在一定阶段中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可是,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我们却过早地灌输知识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做法不仅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起不到多大的帮助,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力和兴趣,抑制了儿童的天性。

2.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总有或高或低的期望,大多数父母都将自己曾经的满腔热情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试图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样会导致在强大的思想压力前,孩子会产生较大的情绪反应,使得最终影响其学习。 父母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的压力太大,通常会引发一些情绪或情感问题,而这些情绪或情感问题可以成为孩子学习上进的动力,同时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从而阻碍学习。

3.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

早期教育应该是轻松自然地教育。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不少父母不惜代价,急于求成,丝毫不考虑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和幼儿此年龄阶段对学习的承受能力,给孩子报繁多的辅导班。这些拔苗助长的做法本末倒置,严重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本应该拥有快乐童年的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学奴”。

4.对幼儿后续发展造成隐患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做出的揠苗助长式的错误选择。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以考试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怎么会有创新能力呢。由于幼儿教师缺乏小学专业知识的素养,在教授小学课程时难免有失偏颇。幼儿接受到了错误的信息后就很难改过来,同时,到了小学阶段更容易凭借在幼儿园学到的错误信息先入为主,严重影响了对小学课程的学习。

二、父母期望值过高的原因

1.社会竞争加剧结果

在社会变革大背景下,不完善的人才观念和竞争机制,使学历与职称、工资、升迁机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键性的联系。当社会判定人才的标准定格于学历时,负责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必然重视学历。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把培养子女简单地理解为学习好,其学习行为日趋实用化。使的父母在对幼儿关键阶段的教育引导中,欠缺于结合幼儿个体发展的实际而盲目制定目标,从而步入教育误区。

2.应试教育现实影响

应试教育的那种考试模式却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其实很早就让孩子承担太多学习压力,于是又害怕自己的孩子起步晚,将来在考场上输分数。为此,“赢在起跑线上”早已成为父母们培养孩子的共同理念。可想而知,只要现行的应试教育存在,就无法让孩子享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3.父母攀比心理作祟

现在小孩子的入园年龄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了。有些父母把自己小孩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作为自己社会地位的一个象征,孩子的“聪明”与否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声誉。于是不少的父母有了跟风的心理。看到别的父母报有什么特长班也马上就自作主张的给小孩报了一个,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愿意。父母这样自作主张,只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助长孩子的叛逆心理。

三、相应对策

1.改善幼儿的家庭教育

利用社会渠道进行正确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发挥社区作用,向父母宣传学前教育法规的精神,使父母正确的理解学前教育。充分发挥幼儿园的职责,如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父母会议、幼儿园长开放日、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家庭访问、发放家园联系册等,让父母掌握更多科学合理的育儿知识,帮助父母解决面临的疑难杂症,向父母传递育儿妙招,协助父母一起制定适宜的家庭教育方案,从而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同向,同步教育。

父母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珍视和正确对待早期教育。父母要通过各种方式,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不断学习育儿知识,做到充分认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成长适当的年龄阶段,设定适当的期望。

2.改革应试教育现状

“尊重孩子天性的自然,让每个孩子自由”。只有初步淡化中考、高考中书本知识的考察,渐渐改变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引入多样的考试方式和择才方式,把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公益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察也纳入到升学的参考依据和人才选拔依据中来,才能彻底把孩子们从繁重、过早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没有把“学科知识”作为升学考试的唯一内容甚至是决定性方面时父母们才能做到对孩子“放手”,把精力放在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上来。

3.建立健全有关教育法规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第五条明文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法规来杜绝,用严厉的惩罚性条款,对违背教育宗旨、摧残幼儿天性的办学者给予严惩。纠正任何一个不良社会之风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用制度的约束来匡正歪风。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扭转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陈立人,史春宜.儿童教育中父母高期望值论析[J].教育探索,2007(11).

[2]左宏,习居哲.父母对幼儿行为问题反应偏向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7(04).

[3]陈欣.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的调查研究[J].新校园当代教育研究,2008(5).

[4]颜真译.赫・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5]赵芳,赵烨烨.父母的过高期望与中学生的压力关系的研究[J].2005(8).

作者简介:

篇(4)

目前我县现有145所学校,职业中学1所,高中4所,初中14所,小学99所,20所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县直幼儿园3所,全县学校聘用88名法制副校长。为减少我县在校师生违法犯罪活动、提高学生的的道德素质及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努力完善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切实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教进程,通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和主题活动、日常教育渗透法制教育等形式,使我县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将有关法制教育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加强领导,树立法制教育意识

我们通过下发文件,来指导学校法制教育持续规范有计划的开展,帮助广大广大教职员工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了法制教育意识,广大教师能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自觉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安排了教职员工学习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 完善阵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为把法制观念植入师生心、脑、身,我们通过狠抓学校这块宣传阵地,通过一系列法制主题教育达到预期目的。各校按照要求做到有领导小组、有法治副校长、有辅导教师、有工作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场地等。各学校通过法制教育讲座、收看法制节目、广播、黑板报、橱窗、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本学期全县学校共开展法制教育讲座36场,主题班会82课,收看法制节目25节,各类宣传版面、板报136块等,对广大教职员工的法制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得到切实推进。

篇(5)

关键词:国外;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国外诸多研究证明,不同文化背景儿童入学准备上的差异不仅直接影响他们入学之后的学习和发展,也影响到公共财政投入的效率,同时进而使得政府通过实施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美好愿望大打折扣,为此,不少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此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予适龄幼儿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调整以及资源调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果机会的相对均衡,其核心追求是实现资源配置的相对均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包含质与量两方面,是在幼儿教育整体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区域间、幼儿园之间差距逐步缩小的过程,是各幼儿园特色发展并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的过程。从实践上看,幼儿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机会的平等,即适龄幼儿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主要体现在入园率这一指标上。二是教育过程平等,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的平等。三是教育结果公平,即每个幼儿在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基本标准。

二、国外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一)加强学前教育立法

纵观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史,学前教育立法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国际趋势。美国联邦政府早在1979年就颁发了《儿童保育法案》,1990年通过了《儿童早期教育法案》,颁布了《儿童保育和发展基金法案》,并在1995年对其进行了修改。英国于1989年颁布了《儿童法案》,澳大利亚于1972年颁发了《儿童保育法案》,葡萄牙于1997年制定了《学前教育法》,等等。这些国家不约而同地采取政府立法的形式来保证和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法案旨在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也对各国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早在1965年,美国就开始实施“提前开始”计划,主要面向未达到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主要是3~5岁)的低收入家庭儿童,向其提供免费的健康、教育、营养、社会和其他特定的服务以使这些儿童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其入学准备的水平。此外,20世纪70年代,朝鲜逐步实行“幼儿公育”,并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建立了社会保育和教养的儿童教育体系。1976年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规定:学前教育在费用上实行由国家和社会共同负担,使所有儿童从出生6个月开始直到入学前在托儿所、幼儿园接受平等的免费教育。瑞典1975年正式颁布了《学前学校法》,明确指出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公立学前教育系统,市政府每年要为本市区所有6岁儿童提供至少525学时的免费学前教育。1995年瑞典又颁布新的法律,明确规定每个市的政府都有义务为儿童提供学前学校教育。1996年,瑞典把学前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1998年瑞典正式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学前教育课程。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立法随着各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美国2002年颁布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此法涉及学前教育方面的主要是“阅读优先项目”,为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法案还在师资培训和经费方面提供了保证。德国联邦政府对《儿童和青少年福利法案》进行了改革,于2004年颁布了《托幼机构拓展法案》等。

(二)实施学前教育“弱势补偿”方案

国家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系统的学前教育发展项目和发展计划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对贫困人群、弱势群体实施补偿教育和教育援助是很多国家都采用过的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

1.美国的“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ject)

1965年秋,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开端计划”,这是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的一项重要计划。联邦政府明确规定,开端计划至少要以90%以上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的3-5岁的儿童为对象。开端计划的目标是:(1)改善儿童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技能;(2)增进情感和智力发展;(3)改善认知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和概念方面的技能;(4)建立能使将来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态度和信心;(5)帮助儿童及其家庭建立联系,反之,亦然;(6)帮助儿童和他们的家庭发展对社会有责任的态度,同时鼓励社会帮助穷人;(7)增进儿童和家庭的自尊和尊严。

“开端计划”的具体内容是:由联邦政府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4-5岁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至一年的保育。内容包括:体检、治病、自由游戏、集体活动、户外锻炼、校外活动、文化活动等,以消除他们与其他儿童入学前形成的差异,一般对5岁儿童进行为期8周的短期课程教育,对4岁儿童则进行一年的长期课程教育。“开端计划”的学校一般是借用小学、教堂、集会场所的房子或运动场的一角来进行,保育时间一般为每天3-4个小时。

“开端计划”对美国儿童早期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使得绝大多数的美国贫困儿童在生活上和教育上都得到了一定补偿,引起了美国全民对贫困儿童的关注,掀起了教育学家和研究者研究学前教育的热情,使得国家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早期教育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尤其是贫困儿童的重要作用。“开端计划”在提高贫困儿童的学前教育入学率,缩小贫富阶层的儿童在入学准备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2.印度的ICDS项目

该项目为印度最贫穷的儿童和妇女提供免费服务,以改善他们的健康、营养和教育状况。到1995年,4 200个工程计划已成网络,使近75%的社区受益,另外还有273个城市中的贫困地区受益,具体有480万的哺乳期的母亲与2 290万6岁以下的儿童参与到项目中来,其中1 250万的儿童参与了项目中心的学前教育活动。

ICDS项目的目的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改善0-6岁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2)为儿童的心理、生理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减少死亡率、发病率、营养不良与辍学的影响范围;(4)保证政策得到有效的执行,联合各部门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5)通过营养与健康教育,提高母亲满足儿童的正常营养与健康需要的能力。服务类型包含:补充营养;免疫和健康检查;咨询服务;非正规幼儿教育;营养和健康教育。项目通过五个主要层次(中央、州或地域、邦、街区以及村庄或庭院)分层负责,分层实施。

印度的ICDS项目是灵活使用国内国际资金资源促进本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成功的例子。该项目使得千百万的印度儿童受益。它不仅使印度千百万处境不利儿童获得了健康和营养方面的援助,还使他们获得了一定的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目前印度政府正在着力加大该项目的覆盖率和普及率,尤其注重该项目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推广。该项目实施33年以来,对印度学前教育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变了印度只有城市地区才有幼儿园、只有富人的子女才能接受学前教育的状况。

3.英国的“确保开端”(Sure Start)

“确保开端”计划是英国政府自1997年推出的一系列重大的政策和行动之一。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试图通过扩大社区合作、保教一体化、咨询等手段来扩展和提升幼儿教育和保育的质量和数量。该方案为家庭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家访咨询、帮助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分享儿童保育和教育的经验、提供初步的社区健康服务、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家长提供支持。

“确保开端”计划的主要宗旨是和准父母、父母及儿童一起促进婴幼儿身体、智力和社会性发展,尤其是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儿童(儿童中的弱势群体),使他们在家庭中和进入学校后能够健康成长,从而打破不利处境的恶性循环。

“确保开端”计划是英国实现在20年之内彻底根除儿童贫穷现象承诺的中心环节。“确保开端”与美国60年展起来的“开端计划”项目不同的是:它不是通过托幼机构来对贫困儿童实施补偿和补救性质的教育,而是强调在尊重家庭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帮助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多强调的是贫困家庭的“教育自救”以实现贫穷的自我预防,同时,“确保开端”计划并不仅仅面向贫困儿童,而是面向所有家庭的所有儿童。“确保开端”计划提高了英国的学前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提高了弱势群体儿童的学前教育入学率,促使英国学前教育向更均衡的方向发展。

4.德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援助项目

德国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援助项目是为提高弱势群体家长的教育能力而建立的家长或家庭援助项目。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

这是为其幼小儿童处于困难境地的家庭设立的免费援助项目。它们是由慈善组织或社区青年福利部门资助的。目的是帮助家庭在不依赖外援的情况下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项目是由受过特殊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来进行的,它们采取个别援助的形式和家庭一起合作1-2年,每周工作5-10个小时,是以咨询的方式,来帮助家长解决它们面临的社会和教育方面的问题。这个项目也对那些未婚母亲的孩子实行援助。

(2)家庭互助项目

1987年,在联邦德国的一些地区和城市实施这类项目。这个家庭取向的项目的目标是帮助家庭,使其在遇到困难时能自助和自组织。到1990年,联邦德国的各个地区建立起服务于不同需要(单亲父母组、家长和儿童游戏组、学步儿童中心、儿童紧急看护服务和家长与儿童室等)的网络。

德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援助项目设置的这类机构的意义在于它弥补了学前教育机构的缺乏,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满足了不同阶层的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三)政府提供多方面的学前教育资助

政府设立专款专项补助学前教育也是很多国家为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重要措施。直接对幼儿园和家长进行资助可以直接帮助那些发展学前教育有困难的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可以帮助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解决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1.日本的“机构补助”和“幼儿津贴”

日本在1997年开始实施的《儿童福利法》中规定,幼儿教育阶段的补助主要分为“机构补助”和“幼儿津贴”两部分。“机构补助”指保育所的设备及各种事务费,由国家负担1/2或1/3,都道府县负担1/3或1/4。“幼儿津贴”则作为福利发放给儿童家庭。同时,为了减轻私立园幼儿的家庭负担和确保教育质量与公平,日本儿童津贴制度采取“排富性”和“分层补助”的方式。

此外,政府对私立幼儿园也经常进行补助,同时对低收入户每年至少补助入园所费八万日元。政府的多项资助促进了日本学前教育,尤其是私立学前教育的发展。

2.澳大利亚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资助

早期,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只资助非营利机构,政府资助的金额主要参考在该机构工作的职员的资格和办学模式。但随着社会对儿童保育需求的增大,盈利性的儿童保育中心逐年增加。它们的举办者经过斗争,使得联邦政府从1991年开始对他们也进行资助。社区设立的临时的和全日制的保育中心如果符合政府标准,也能获得资助资格,但资助金额根据各机构内可利用的场所来决定。

联邦政府也对那些低收入家庭进行资助,数额接近于学前教育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同时也对其他家庭进行有弹性的资助。目前,联邦政府的资助政策力图鼓励单亲家庭、特殊需要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与此同时,家庭日托中心、课后班、居民家庭中心等也受到政府资助,单亲家庭日托中心所受的资助比临时或全日制的日托中心受到的资助更多。

3.韩国学前教育政府资助项目

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使韩国学前教育朝着公平、优质的方向稳步发展:由政府拨专款实施特殊的支援与扶持,从低收入阶层集中的地区开始逐渐增设示范幼儿园;根据劳资双方的协议,凡拥有500名以上女职工的企事业单位,义务设立幼儿教育机构;并规定政府机关必须与附近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区联合,利用当地公用设施开办幼儿教育机构;简化审批手续,扩大税收照顾,增加金融支持等。

另外,韩国政府也非常注重对弱势群体和落后幼儿园的帮助,以促进韩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从1999年9月开始,韩国政府就开始实施一项旨在“资助低收入家庭幼儿入学学习的计划”以帮助这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获得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从而确保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

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新鲜的理念,世界各国在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中已经有了不少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宝贵的经验是“他山之石”,只是供我们参考借鉴的,而真正的“玉”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寻找我们自己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之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廖浩然,族,彭世华,谭日辉.我国幼儿教育费均衡发展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2)17-21.

篇(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新疆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尤其是2011年以来相继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拐骗、操纵新疆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等专项行动,切实保护了我区各族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在2011年7月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会议暨新疆流浪未成年人社会融入专题研讨会议”上,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通报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新疆未成年人犯罪整体呈略下降趋势,但与5年前相比,全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全部犯罪人数的6%,说明近年未成年人犯罪整体是上升的。另外,新疆位于斗争的前线,“”将目标瞄向青少年,教唆一些青少年参与分裂破坏活动,2009年的“7.5”事件涉案人员中青少年占据不少数量。究其原因,青少年法制教育缺失是重要因素之一。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新疆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更加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了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新疆普法工作中青少年法制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薄弱环节:

(一)一些地方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然而,当前不论是各类学校,还是社会各方面,甚至是一些学生家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轻德倾向,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二)在校生的法制教育还不完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育特点,保障法制宣传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同步落实。”但是,一些学校离“四落实”还有一定差距,法制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一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独立系统具有内在连续性的法制教材;二是教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可靠的保障,有的要挤占思想品德课时间进行法制教育;三是普遍缺少法学专业教师,法制课教师多数由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教师兼任;四是对法制教育“四落实”考核缺乏较完整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三)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还不健全。青少年法制教育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学校、家庭、社会各部门之间尚未建立完善、科学的联动合作机制。表现在,虽然很多部门都参与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但在更多情况下,各部门是按照本部门的需要,根据本部门的计划各自进行;目前多数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队伍都进行了充实调整,但大多都是由当地公安派出所的干警担任,小学聘请的法制辅导员一般也是由所在乡镇的司法助理员兼任,因此受到自身工作职能、课程时间安排、法律知识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四)法制教育的形式内容还欠丰富。目前开展的法制教育大都以讲座辅导的形式开展,少数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辅以电教片、挂图、展板等,法制教育的内容基本上为交通安全、消防知识、健康卫生、反对等,从小学生到高中生,大都没有区别。

(五)缺乏少数民族文字的法制教育教材、读本和网站。强烈建议尽快更多地编印科学的、内容规范的、符合青少年需要的、通俗易懂的法制教育教材、读本,开办诸如《天山网》法制频道、《新疆法制报》、《法治新疆》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字版网站,使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

二、几点建议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地区,更重要的是斗争的前沿。我们应当根据青少年的习惯、爱好,不断创新载体方法、丰富内容形式、突出重点热点,努力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要引导青少年知法懂法以保护好自己的权益,避免被别人恶意利用。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应主要突出“三性”、做好“三个结合”、坚持“三个强化”、实现“三个创建”。

(一)突出“三性”

第一,突出针对性。紧紧围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不断强化“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新疆“三史”(即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教育,“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教育。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学生对象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对小学生侧重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的好品德;对中学生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对于大学生着重进行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教育,培养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具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重点进行法制教育,抓好个别教育,促其思想转变,矫正其不良行为,达到以个别教育普遍的目的。

第二,突出实践性。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图片、影像、演讲、辩论以及模拟法庭、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收看专题法制电视栏目(如中央台的《今日说法》、《法制在线》),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法制教育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深刻的法制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把法制教育同悠久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第三,突出综合性。一是将法制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及各项课外活动之中,使他们掌握的法律知识更加全面;二是广泛开展道德品质、法律法规、健康卫生、交通安全、诚信守信、革命传统、“八荣八耻”等教育,使青少年做到通情达理,知法明义;三是把学雷锋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自觉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

(二)做好“三个结合”

第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一是开展“律师进校园讲课”活动,组织律师、普法讲师团成员、骨干教师定期到学校、社区上法制课;二是举办专题讲座,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等法律知识;三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写听(观)后感、法庭现场观摩等活动,增强青少年学法的主动性,加深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高普法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灵活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一是组织开展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警示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认识到法律是不可侵犯的,好好珍惜自己的前途、珍惜家庭亲情与自由,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人生的路需要自己把握选择;二是组织开展法制书画、法制演讲、法制征文、法制动漫制作等多项比赛活动,激发青少年学法的积极性,增加普法教育的吸引力。

第三,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一是举行青少年法制巡展。专门制作配有法制宣传漫画的图板在各学校巡回展出,内容丰富,生动直观;二是开展“法制电影进校园”活动,选购系列青少年普法影碟进校园巡回播放,通俗易懂,效果明显;三是推出网络法制教育。利用主流网站,开设包括少数民族文字的法律知识栏目,搜集张贴有关青少年权益的案例,拓宽普法渠道,扩大覆盖面;四是开展“四进万家”(即绿网进万家、法制进万家、安全进万家、道德进万家)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遵纪守法好公民。

(三)坚持“三个强化”

第一,强化课堂教育。一是在教材设置上,除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内容外编写必要的(以初、高中生为主要对象)补充教材,如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内容;二是对课时要有明确规定,以确保教育所需;三是初、高中包括职校要加强引进法学专业教师并进一步加强完善各类教师的法律专业培训;四是把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纪律等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五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学法活动,如校外法制宣传活动、“青少年法律志愿者”活动、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第二,强化立体教育。一是认识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成立家庭教育群众性组织。学校、工、青、妇,关工委、社区等与青少年教育密切相关的部门联手,将每一个有未成年人家庭纳入到这一组织中来,给予家庭教育以规范化指导、检查和督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具有一定刚性意义的家庭教育监督机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同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要经常与学校、老师沟通,双方互相配合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第三,强化社会教育。一是以预防违法犯罪为中心,帮教活动并举,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二是法制教育和文化补习并举。笔者在调研时发现,有一些乡镇为闲散青少年举办了高中文化补习班,如果结合开展法制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法制教育和就业培训并举。在法制教育中突出劳动、安全、合同、税收、工商管理等学习内容的同时,有条件的可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或在就业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四是对刑释解教青少年做到帮教和安置并举,通过教育和服务,防止他们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四)实现“三个创建”

第一,创建“平安校园”。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联合开展“深化平安建设大排查、大调处”、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火灾隐患大检查、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校园及其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综合治理,结合治理工作重点宣传治安、消防、道路交通、饮食卫生、禁毒、宗教事务管理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创建“平安校园”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取得其他各项荣誉的前置条件。

第二,创建“平安社区(乡村)”。社区(乡村)、企业按照平安建设各项要求,组织大排查、深摸底工作,对进城务工青年、失业无业青年、社会闲散青年等立卷存档,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发放法律小册子,宣传简单实用的法律知识,最大限度减少不安定因素。同时,配合辖区学校对在校生情况进行摸底,开展趣味性较强的社区法制宣传活动,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平安社区(乡村)创建成为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的家园。

篇(7)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动机简单,手段残酷。2.结伙作案,社会危害性大。3.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逐渐成为未成年人犯罪主体。4.从年龄结构来看,呈现低龄化趋势。5.从文化程度上看,文化程度偏低。

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一)自身原因。从心理角度讲,未成年人自我认知能力差、是非辨别能力弱、抵制不良诱惑能力不强,容易沾染不良嗜好,导致非道德意识增长,支配其产生违法行为。从了解得知,许多少年犯案发前都有吸烟、酗酒、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游手好闲、无事生非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其次,从生理因素分析,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占优势,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不能做出正确的估价和评断。再次,从受教育和掌握知识角度看,未成年人法律知识欠缺,在抓获后,“不知道犯罪”、“认为不犯罪”是未成年犯常用词语。这些未成年人,要么接受健康教育少,极度自私,只图自己兴趣所至,不管他人利益;要么感情冷漠,不懂亲情,不服管教。

(二)家庭原因。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重要尤如土地之于苗木——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始于家庭,基本技能的掌握、社会规范的接收、生活目标的确定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会给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发育不健全,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诱因。

(三)学校原因。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的主要课堂,学校和老师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家庭和家长的影响力。但是,居高不下的在校学生犯罪率却折射出现行教育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注重于高分数、高升学率,重“教书”轻“育人”,恨不得把学生变成学习机器,而不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培养和谐社会建设人才的高度出发。

(四)社会原因。人是社会的产物,现实社会必然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很容易就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心理失衡,诱发犯罪。尤其应引起高度重视的是,随着以互联网为主的大众媒体的普及,“上网”对如今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容低估。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和未成年人自身。

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

1.学校预防方面。

学校首先要提高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水平,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也可根据条件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普法力度,使未成年人逐步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以活生生的典型案例引导未成年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从而避免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其次要及时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发现未成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学校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或者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违法犯罪的,学校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以便公安机关及时依法查处。将苗头性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

2.家庭预防方面。

家庭教育是社会综合治理的“细胞工程”。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举止言行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搞好家庭教育,首先是要提高家长的素质。政府和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家庭教育讲座,编写家庭教育教材,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家长,应该注意教育方式的的选择,要学会循循善诱,做到不溺爱、不放纵、不简单粗暴,与孩子平等的、朋友式地沟通。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管教方式粗暴有过于教条,致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而致行为过激,自暴自弃。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应该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发展个性,家长除了在原则性问题上加以把握之外,不应该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当然,也不应该对孩子过分溺爱,或者不闻不问,以至于使子女感觉不到家庭的意义。

3.社会预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