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质量农产品

高质量农产品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0:27: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质量农产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质量农产品

篇(1)

[关键词]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三明市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在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突破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前提。而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命脉”,推进高质量发展更是形势所需。

1新时代三明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在我国发展迈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三明市顺势而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质量、品牌、效益等建设稳步提高。品牌农业亮点纷呈,泰宁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杂交稻种质量安全示范区”,列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县;7个农产品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三种业、旺穗种业被认定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乐万芳园林和尤溪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智慧农业成效显著,新增宁化、大田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启动尤溪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新培育11家省、市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带动52家企业(基地)应用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生态农业进展顺利,加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完成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116家;清理整治网箱2282个、12.4万m2;尤溪县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沙县国营综合农场获得农业部授予的“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

2新时代三明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给三明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然而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是面临规模挑战。随着农业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目前三明市以小农经济特征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经营方式等不足以应对当前的竞争,一些没有条件外出打工、就业能力差的农民依靠土地维持生计,生产的农产品商品化特征不明显,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型经营方式不敏感、不主动。二是面临素质挑战。当前全市农村主要劳动力多是中老年人,文化水平和农业科技知识普遍不高,农业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三是面临需求挑战。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农产品的要求已不是“果腹”,而是向营养健康过渡,同时,农业的多功能性也得到拓展,例如观光、休闲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传统农业经营面对新时展需求应对缓慢。四是面临科技挑战。一方面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高标准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农业技术研发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五是面临资源挑战。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在水、土地资源管理,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使用方面随意性大,提高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标准化程度任务重。

3三明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策略

新的起点召唤使命与担当,伟大目标凝聚信心和力量。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挑战,应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推动农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动三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3.1创新农业业态,提高“三值”

3.1.1提高绿色值,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重点是落实“三严”,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安全食品。一是在源头预防上“严标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投入品使用管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强化技术指导、宣传引导,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村入户,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二是在管理过程中“严监测”。加强绿色防控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研究,推广研发快速、精准、便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技术和仪器设备。三是末端治理上“严追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三品一标”认证、农业项目安排、农产品品牌评定等挂钩。

3.1.2提高环保值,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当前,要破解“资源红线”与“环境黄牌”的双重制约,只有“三管齐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一是支持保护。逐步由“黄箱补贴”转为“绿箱补贴”,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直接收入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刚性严控。严格划定农业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刚性约束。三是修复治理。大力推进农业生态治理、保护和修复,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3.1.3提高附加值,增添农业产品文化创意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将在未来市场大受青睐。一是着眼于创意发掘。发掘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提高农业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让农产品由实用功能型消费向文化审美型消费转变。二是着眼于创意延伸。积极发展市民农园、休闲农庄、景观农业、公园农业。三是着眼于创意结合。开发农业养生度假、科学普及、环保教育等多种功能,实现文化艺术与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有机结合。

3.2培植新兴动能,推进“三化”

3.2.1推进科技化,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着眼长远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新时代农业建设。一是积极提高农业科技资金应用率。加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使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三者形成合力,有效提高农业科技资金的应用效率。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强农科教结合,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转化机制。三是积极加大农业科技资源利用率。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相关科技知识培训,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

3.2.2推进规模化,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化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一是做大一批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立足于区位优势,做大一批高标准的农业作物、畜禽养殖等大型原料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质量安全。二是做强一批本土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购并重组、改制上市等形式,做强一批产品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体。三是建立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托资源优势,建立一批与农业产业化集群相配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农超(批)对接,为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3.2.3推进品牌化,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

依托三明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生态优势,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一是共打品牌。在创建品牌的同时,推动农产品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以联营、联合、特许经营等形式共打品牌。二是整合品牌。鼓励和引导名优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产权(股权)重组的方式进行整合品牌,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三是推介品牌。通过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产品营销大赛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推介三明市农产品品牌,扩大受众群体,提高知名度。

3.3延伸产业链条,注重“三性”

3.3.1注重特色性,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

从三明市资源禀赋出发,发展各种特色农产品生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是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生产布局。二是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引导企业增强协同发展意识,在基地建设、技术研发、产品营销等环节分工协作,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创建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特色品牌。三是加强特色农产品保护力度。引导龙头企业牵头成立行业商会,逐步建立健全质量监管、品牌准入、违规处罚等行业管理规则,切实加大名优特色产品的保护力度。

3.3.2注重适销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一是加强科学统筹。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市场紧缺、潜在需求大的农产品生产,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二是促进优化升级。发挥好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提升智慧农业。建立健全大数据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让“互联网+农业”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良方。

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maizipo”为你整理了这篇参观现代品牌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有感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益阳】以电商为引领  促品牌富农战略——参观益阳市安化县现代品牌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有感

11月25日下午,有幸参加省供销经济学会年会,得以参观益阳市安化县供销社领办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品牌农产品展示厅,切身体会现代互联网、物联网的魅力,亲身感受供销社为农服务,致力于发展品牌农业、现代农业的气息,心灵中,好似一股春风徐徐吹过,令人心情振奋,让人耳目一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迅猛发展,农村,这块古老的土地将面临一系列挑战。脱贫攻坚是首要任务,增收致富奔小康、带领全体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必须长期奋斗的根本目标。新时代,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迫切期待着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质量富农、品牌强农已成为“三农”工作的一个突出重点,也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安化县品牌农产品涉及农业的很多方面,米、油、鱼、肉、蛋、菜等等品牌农产品展示厅里灿若星辰,琳琅满目,包装精美,卖相绝佳。特别是安化黑茶,更是闻名中外。在电商的引领推动下,农民的品牌梦想越做越美,县域经济也是芝麻开花,不仅甩掉了省级贫困县帽子,而且,品牌强农战略领先全省。供销社以电商为引领,推品牌、扩销售,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彰显了为农服务“国家队”的担当。

安乡县品牌强农工作也做出了很大成绩。政府成立了“安乡农仓”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委员会,分管副县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首批入仓企业17家,共20个产品系列,2020年品牌产品销售额已达2.5亿元。

篇(3)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产品;对俄出口;对策研究;

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已成为黑龙江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核心,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在黑龙江的发展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黑龙江农产品对外贸易进入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抢占国际市场,走出一条快速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稳定的发展道路,我们必须注意到俄罗斯联邦的农产品贸易,在我省对外贸易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俄罗斯农产品贸易。

1.相关理论概述

1.1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Smith在1776出版的“国家的性质和原因的书“财富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发展。史密斯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因为国家之间的绝对差值的绝对差异在生产技术生产力和生产成本。

1.2比较优势理论

戴维李嘉图在1817出版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和税收对劳动价值论的一本书是原则。他提出了国际贸易和工业的比较优势,没有绝对的优势,一个国家甚至在下生产,也可以参与国际贸易。

2.黑龙江省农产品对俄贸易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质量相对较差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的品种,产量高,但产品质量,对农业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产品质量不高,安全问题。农产品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不能得到保证,竞争力不强,难以进入俄罗斯市场。农业科学和技术的整体水平不高,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储备,加上缺乏种子培养,促进投资,产品包装,保鲜,冷藏,和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农产品出口,以及一些不符合国际标准,产品的质量不高,在俄罗斯和黑龙江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严重制约,蔬菜大多是“大路品种”,名字,优,特,新的蔬菜少;猪肉质量是质量差,差;“四大家鱼”的水产品,水产品不出名。

2.2对俄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农产品对俄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比重过大;二是高端产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出口增长率,较小的比例。

2.3 农业贸易出口成本较高

黑龙江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劳动生产率低,导致较高的农村黑龙江俄罗斯的贸易出口成本。2000黑龙江省农业产出每人610美元,和美国的199151600美元,日本4561美元,荷兰44300;黑龙江省农业人均粮食产量1400公斤,低于1700公斤,3980公斤,10.03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日本美国美国美国。土地生产力低。

3.黑龙江农产品对俄出口贸易发展对策

3.1打造出口名牌

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俄罗斯的一个必要条件。黑龙江农业应对入世挑战的积极的,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产品品质,优化品种结构,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内部结构,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效农业体系。

3.2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对俄出口贸易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中国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政策的战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指导下,根据问题,农产品出口贸易,应该在黑龙江农产品出口到俄罗斯的贸易及时,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政策,支持和加强农产品出口贸易。

3.3加强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与俄罗斯的黑龙江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一个稳定的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提高质量和档次。该基地承担服务包括信息,生产品种齐全,库存和销售。黑龙江省重点地区,已在该国的老工业基地改造上市,黑龙江省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建设和老工业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建设将支持全国农产品基地,对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改造,争取更多的政府资金政策支持,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基地设施完善国家;黑龙江农产品加工的同时,区域农业发展。通过出口生产基地的建立,以提高在俄罗斯市场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加强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降低农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增加投资和建设力度。

3.4 发展对俄农业境外合作项目

俄罗斯农业经济和贸易战略的海外农业合作开发项目的长期发展,有利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水平增加。俄罗斯,地广人稀,土地耕作,黑龙江省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农业人口。在俄罗斯市场需求的关键发展和绿色线,有机和无公害食品,蔬菜,水产养殖和山特产品开发,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俄罗斯的起源的标准。

结论

基于黑龙江省,在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黑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俄罗斯和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根据黑龙江省农产品对俄出口贸易优势的分析,指出了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带来的农业生产在黑龙江的机会和我省农产品对俄贸易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发展对俄贸易的对策。(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 常玉智.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46~56

[2] 殷丰胶.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M]上海财经人学出版社,2008.7

[3] 孟宏育.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因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篇(4)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浙江省农副产品商标注册本身起步就比较早。早在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浙江省就已经有西湖龙井等一系列农产品的商标注册。近年来,在省内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在农产品品牌创建中热情持续高涨,成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很多农业科技单位、农技推广组织也积极响应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注册商标,开发了一系列知名产品,农民的品牌意识也极大增强,注册农产品商标数量大增,同时作为农产品品牌价值的最终实现者,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消费者品牌意识的提高又带动了企业和农户品牌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促使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更加关注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推进。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优势品牌在给农户带来农产品本身价值之外还将带来一定的附加价值,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受益。比如浙江临海的“岩鱼头”橘子品牌从注册商标至今价格已经连番十几倍,成了“中国最贵的橘子”品牌,轰动了整个柑橘界,也带动了临海的柑橘产业,提高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水平。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如今的产品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品牌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元素。政府和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强化了品牌意识、整合品牌和优化资源配置,做大企业规模,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以全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增强企业实力,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2]。农业生产者为了维护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与品牌声誉,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使品牌农产品在同类农产品中脱颖而出,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二、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自农业部1999年颁发《关于创名牌农产品的若干意见》(农市发[1999]15号)起,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相关文件,政府的推动、市场的促进,使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待我们逐步解决。

(一)浙江省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处于被动地位。目前浙江省内的很多优质的蔬菜、瓜果等用的都是外贸企业的品牌。这一现状使农产品品牌建设处于不主动的地位,需要看外企脸色行事。同时,作为建设主体的企业对品牌的保护意识不够,有些企业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不能维护品牌,致使我国有些自己的产品还要贴上外国的标签。不仅该省如此,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在各省市都有类似问题,这对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长久稳定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特点不明显。目前浙江省很多同类农产品品牌存在相互模仿现象,导致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各自产品的优点以及特点不突出,甚至没有自身的品牌特性,使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缺乏市场定位及品牌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同时不具特性的品牌在市场中存在恶性竞争,这必然阻碍农产品品牌的良性发展。以浙江嘉兴桐乡的杭白菊为例,目前桐乡杭白菊的品牌有田野菊海、东风杭白菊、圣福德、三百年留香等等诸多品牌,但是各个品牌特点相似,没有形成各自的鲜明特点,使产品包装、价位都比较接近,难以区分各类品牌的优劣。

(三)浙江省农产品品牌科技含量和标准化程度低。浙江省现有品牌的农产品大部分是初加工农副产品,不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附加值也不高。农产品的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3]。浙江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尽管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但深加工力度不强,没有包装宣传,营销手段也较为滞后,再加上规模不大,几乎没有自己的品牌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中产品质量是关键,因此设立并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化体系至关重要,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水平依然较低,农业标准的实施工作依然滞后。很多地方只建立标准,而不注意标准的实施,因此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等环节仍然没有达标。

(四)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形式大于其内涵。随着农产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为了促进农产品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接连推出了一系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以及奖励措施。扶持和奖励的标准大多是按照农产品是否获得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以及农产品是否进行了商标注册等为标准,这就使得一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刻意去创建名牌形式[4]。因此造成有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获得优质农产品认证后很快就出现了不能达标的现象,这就说明了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品牌的内涵。

三、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从政府角度

1.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农业企业规模还比较小,品牌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农产品品牌还处于弱质阶段,特别需要政府的呵护[5]。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以及农民生产高质量高标准产品,同时对经营者及农户进行品牌化意识与知识的宣传,鼓励发展品牌农产品。同时政府应做好产业规划、提升农业产业化与集约化程度,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培育、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品牌权益保护,营造品牌运作的外部环境等[6]。

2.完善多层次农民培训体系。政府应充分利用各个地方的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师资力量强大、装配配置齐全的培训基地。尤其对特色农产品农户、当地种养大户及大中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开拓农业培训项目,加强培训的深度,对提升农产品品质问题加强培训。

3.实行农产品品牌建设优惠政策。对不具有农产品品牌的组织征收一定的额外税,而对于创建农产品品牌的农业组织进行免征或减税政策。在科技、资金、资源等方面也应予以优惠补助,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创建品牌农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整合农产品品牌。目前我国同种农产品品牌杂而乱,规模小,市场占有率过低。因此政府应鼓励同种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积极整合,化零为整,推广农产品。这样不但能降低农产品经营者创立品牌的成本,而且能利用本地的地方优势,将当地品牌进行成倍整合,从而增加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从经营者角度

1.依托特色农产品发展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形成是以产品优质化和差异化为基本物质条件。创建农产品品牌,应首先立足于国内资源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和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促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例如嘉兴桐乡地,其地理位置优越,农产品盛产,其中以杭白菊、榨菜等为主要特色。经营者应抓住地方特色,在特色农产品品牌化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牌,使特色产品品牌规模化。

2.注册农产品商标。品牌注册是农产品品牌化的初始环节,地点标志、商标和驰名商标都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保护品牌所有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前提条件。企业经营者作为农产品品牌创建的经营主体,应积极担负起品牌农产品商标注册的责任,从这方面出发保护农产品品牌。

3.保证农产品品质。在农产品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的背后就是产品,品牌展示着产品的质量。消费者认可品牌就是对产品质量要素在内的产品整体的认可。消费者不会接受质量低劣的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础,一个品牌能否在市场上长期昌盛就看其产品质量如何。因此作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体,经营者应该高度重视农产品的品质,保证生产的农产品高质并且安全,把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一种常态,这对于农产品品牌建设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4.增强农产品服务。经营者应当加强农产品服务,改变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如今,农产品的销售正在向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发展。在此新形势下,生产经营者应当转变服务方式与服务理念,努力开拓新的销售渠道,为消费者开拓更为便捷的消费途径,以更为优质的服务赢得消费者认同[7]。农产品的服务也将作为农产品品牌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不断得到重视。

(三)从农户角度

1.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对于农产品的质量保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农产品质量的优劣最先取决于农户所提供的农产品质量是否过关,只有从农户入手,保证农产品高质量高标准,才能为接下来创建优质品牌农产品奠定基础。在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发达国家和地区还研发了农产品生产的科技信息支持系统,发展“精准农业”,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农业耕作的自动指挥和定位,定量、定时的控制使得农产品得以标准化生产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8]。

2.明确品牌意识。由于农户受本身素质的限制,对于品牌创建方面多少存在着一定的盲区,因此农户在日常生产中应广泛交流学习,明确品牌建设的优势,积极响应政府与企业的品牌建设活动,保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顺利进行。农户只有在明确品牌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明确品牌建设的优势及其带给自身的好处,因此必将积极响应农产品品牌建设活动。

篇(5)

关键词:农业物流;信息化;GIS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水平不管从规模还是从现代化程度来看,在近年的发展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因为农产品种类繁多,季节性、区域性明显,以及农产品物流的运输要求更高,导致农产品物流耗时长、损耗大,最终造成农产品物流交易成本高,流通效率低。所以,农产品物流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且其影响日益明显。目前,农业物流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打破传统模式,实现农业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是必然要求。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农产品物流在发达国家,因其国家的重视,在设施设备、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机构。比如美国的“顾客中心”农产品物流机制以及日本的由农协统一管理规划的农产品物流机制。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物流系统的逐步完善,其高效、科学的农产品物流体制已经基本建成。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农产品物流起步较晚,近年来,虽然在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信息化等方面作出了较多阐述,但相比国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我国针对市场需求,也相应构建了基于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平台,但因为还处在农业物流方面的摸索阶段,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农业物流现状分析

1.农业物流现状。我国农产品种类丰富,农业面积分布面广,这就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程序更加复杂,难度更大;区域性和季节性是农产品的重要特征,农产品物流受其特征影响,就要求物流更加快速、准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新鲜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农产品物流系统更加科学化、智能化,物流过程可视化程度更高。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着物流行业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的物流服务方面,也体现在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405万千米,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分别达到99.64%和99.47%,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6.5%;农村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5.22%。2019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上,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表示,“农村的末端服务要进一步发展”。2.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业物流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以及政府大力支持下,已经取得一系列的发展,但是因为我国农产品起步较晚,所以,相较于迅猛发展的农业而言,我国的农业物流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有了一些发展和改善。比如,我国的农村公路总里程数增长迅速。但是,农村公路却出现数量上来,质量没跟上来的情况,导致很多乡村公路的通行能力极差;而且诸如铁路、高速公路等不会在农村地区设站,这就使得农业物流难以实现联运模式;受物流基础设施的影响,机械化作业不能实现,人工作业普遍存在,搬运装卸过程中损耗较大,且效率低下;互联网+农业的兴起,如京东商城、淘宝网等主要电商平台开发了农村市场,但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信息滞后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二是冷链物流建设不健全。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大家对食物新鲜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产品主要是蔬菜、水果、家禽、肉类等,农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在冷链物流方面,我国的冷藏保温车数量不足,所占比例仅为0.3%,且因为信息流通不畅等原因,冷藏运输的损耗极大。据数据显示,我国各类食品的年产量达到10亿吨之多,占到世界食品总量的15%。我国蔬菜水果总量为世界之首,但是损耗量却高达25%~30%,与发达国家5%的损耗率相比,相差巨大,每年我国损耗的水果蔬菜价值高达750亿元。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在信息化、系统化的趋势下,已经建立起高效冷链系统,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占整个国民人口数比重约在80%以上,预冷保鲜率达到80%以上;冷链运输率,发达国家达到80%~90%。因此,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有待提高。三是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已大致建立,信息传输能力已然具备,但是相对比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物流而言,物流信息建设存在滞后现象。信息是农业物流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产品从采购到运输再到销售,都离不开信息的处理。农村居民分散居住的特性使得信息沟通不畅,信息不能及时收集与传递,且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乡村信息网络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农业物流信息难以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农业物流信息不仅需要农产品的一系列信息,此外还需要道路交通、作业环境等信息,只有建立完善、统一的信息系统,才能实现农产品物流的高效运转。

三、GIS基本功能概述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指基于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支撑,对地理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的综合性技术系统。为了实现现代农业物流系统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更方便、高效的管理,将GIS技术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使企业对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也能做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消耗,最终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将GIS运用于农业物流中,是物流信息化与现代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据研究,物流管理过程中,涉及地理环境信息的物流数据占到80%以上,通过GIS技术与物流管理的深度结合,可以实时监控车辆信息、及时对物流线路进行优化,使得物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极大提升。此外,GIS技术融入到物流系统,使物流信息更具全面性,用户对货物的信息查询更加方便、快捷,不仅消费者能够及时了解货物的动态信息,更能提升用户体验。根据当前农业物流的实际情况分析,信息是物流系统的神经,现有的农业物流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平台建立的问题。GIS系统不仅具有绘图、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可视化等基本功能,而且还具有地理数据库建设、网络数据分析功能。此外,在规划结果和预测战略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将GIS融入农业物流中,能使农业物流信息不畅等问题极大改善,使物流分析技术更加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比如运用到农业物流路径规划系统中,对收集到的地理环境信息进行整理,作出分析,可以就路径优化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并且做到准确、及时、可视化。

四、基于GIS优化建议

1.路径规划优化。利用GIS平台,参考车辆行驶速度、道路宽度、道路平坦度等因素根据行驶距离合理构建指标体系,运用适当分析方法结合Dijkstra算法,最终确定出最佳运输线路。与传统Dijkstra算法相比,结合GIS数据网络平台,根据道路的实时信息,可以找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最佳路径,且能够做到随时修正最佳路径,摆脱路径选择依赖司机经验的情况,从而提高行车效率。2.实时导航。通过GPS信号接受,能够精准获取实时车辆位置,通过GIS数据信息,能够及时掌握路面通行情况等,避免因为道路交通问题而出现通行受阻的情况。这样不仅可以使通行安全得以保障,而且交通运输能力也能相应提高,最终实现效率提升。3.交通事故分析。通过GIS的全面信息,若出现交通事故,事故后可通过系统信息还原交通事故场景,并推算出车辆当时行进的速度、路线和方向,据此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确认责任方和确保事故公平处理。

五、海尔集团利用GIS降低物流成本实例

篇(6)

关键词: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哈尔滨市

中图分类号:F252.1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leisu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mand on the rise year by year, in Harbin city distribution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but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to restric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arbin city leisu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stribution. In this paper, we used questionnaire method to find the Harbin city leisu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stribution problems, main show is letter can't on time delivery, service recognition is not high, the un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affected by the climate seriously and distribution cost is high, and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zation,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distribution time, to improve the service and adjust supply and demand problem, develop a reasonable method and compression distribution costs as well as the solution.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city distribution; Harbin

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我国黑龙江省的省会,也是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于东北部经济发展的重视,黑龙江省的经济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也使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尤其是城市消费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新鲜的高质量的果蔬农产品的需求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而休闲农产品是满足消费者这一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哈尔滨市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提供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服务的物流供应商也逐渐发展壮大。

休闲农产品是休闲农业开发者通过研究、利用休闲农业资源提供给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休闲农产品具有文化性、环境依赖性、体验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哈尔滨市地处寒地,休闲的农产品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据调查,哈尔滨市的休闲农产品主要为高质量的鲜销草莓,葡萄等应季水果和黄瓜,丝瓜等休闲蔬菜。

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服务一般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或休闲农产品供应商)为消费者提供指定城市范围内的单一或者多种休闲农产品定时定量的专车配送服务。该项服务内容包括仓储、分拣、包装加工、分销、运输、信息跟踪监控等,以实现将休闲农产品供应商的货物配送给下游零售商或消费者的增值过程。据调查可知,哈尔滨市同城配送服务承运商多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者由第三方物流集成商整合社会其它自营物流统一完成同城配送业务。

城市同城配送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要素、多环节、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工程,如何从系统的角度,整合与优化配置城市同城配送的各种要素与资源,创新城市同城配送的体系和模式,提高城市同城配送系统运行的协同性、便利性和有效性,降低城市同城配送体系的成本和城市的负数,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城市同城配送是指在指定的城市范围内进行的配送活动和配送服务组成部分,也是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业务。从行业与物品的类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生鲜农产品、工业消费品,以及电子商务配送等方面,尤其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带来的物流配送成为同城配送市场的最大增长点和亮点。

同城配送的发展整体在我国看来还是十分迅速的,在目前的发展中,全国的一些大中小城市的同城配送覆盖率基本达到了90%以上。从覆盖率上来看,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但是因为同城配送带有的特殊的地域属性,这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1 哈尔滨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的需求现状

为了了解哈尔滨市的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需求现状,对哈尔滨市休闲产业园的游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休闲农产品的质量与种类。休闲农产品主要是游客在休闲旅游时消费的物质性农产品。目前,哈尔滨市的休闲农产品主要依靠游客在农I产业园等地游玩时,在旅游区域内对休闲农产品进行采摘或是节日礼品订购等。主要能提供的农产品为当季节的草莓,葡萄和黄瓜,豆角等。消费休闲农产品的消费者,对休闲农产品的需求不仅局限于农业园区现有的农产品品种,还需要更多的绿色的、个性的、健康的休闲农产品。比如有机果蔬、反季节果菜等。哈尔滨市现有的休闲农产品种类与品质都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

根据对游客接受休闲农产品价格的调查可知(如表1所示),有75%的消费者认为休闲农产品的价格高出市场上其他同类农产品价格30%以下的可以接受。还有23%的消费者接受高于市场价格30%~50%的休闲农产品,仅有2%的消费者会选择高于市场价格50%~80%的休闲农产品。该项调查表明,休闲农产品的价格对其需求和产品品种、质量的提高都有抑制作用。

1.2 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的需求。但是在没有消费者监督的情况下,参与同城配送的休闲农产品的质量可能会得不到保证,消费者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1)同城配送的产品数量。消费者对鲜销类的休闲农产品的购买的数量一般很小,消耗数量约为一个家庭一天消耗量,甚至有些高端消费消费者会要求配送每餐的数量。据调查估计:一个三口之家日需求果蔬类产品量约为3kg,而物流服务供应商同城配送若保持合理的成本和利润,配送量约为5kg。因此,目前的配送成本过高制约了配送服务的拓展。此外,绿色无污染,纯天然是休闲农产品的主要特征,因此,要求配送条件和服务质量很高,而目前的物流配送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很难满足消费者需求。

(2)同城配送的产品送达时间。对哈尔滨市消费者对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时间需求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有29%的消费者希望在早餐准备前、23%的消费者希望在晚餐准备前、11%的消费者喜欢在上午、8%的消费者喜欢在中午、8%的消费者喜欢在晚餐之后接收到同城配送的休闲农产品,还有21%的消费者偏向于根据自己的休闲时间来接收休闲农产品。

(3)消费者能接受的同城配送费用。据调查可知,消费者认为没有配送费用是最理想状态,如果需要加送配送费用,75%的消费者能接受加上1~3元/每斤的配送费用,23%的消费者接受3~5元/每斤的配送费用,仅有2%的高端消费者会选择5

~10元/每斤的配送费用。

(4)消费者消费休闲农产品时最关注的因素。通过对消费者消费时最关注的因素调查了解到,消费者不仅要求高质量的休闲农产品,还要求提供高水平的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服务。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有45%的消费者最注重休闲农产品的质量,25%的消费者则会最注重服务的质量,22%的消费者最注重休闲农产品的价格,仅有7%的消费者最注重休闲农产品的品牌。

1.3 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方式。哈尔滨市的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主要分为三种方式:送货上门模式、自助收发箱模式和顾客自提站模式。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87.36%的消费者倾向于送货上门方式。因为自助收发箱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所以仅有5.48%的人会选择自助收发箱的配送方式,剩余的7.16%的消费者则会选择客户自提站,将自己选择的休闲农产品寄放在小区的物业,门卫或者超市等。

2 哈尔滨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消费者在消费休闲农产品时,不仅对休闲农产品的质量、种类和价格等产品和服务有一定的要求,还对同城配送服务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时效性、安全性等。消费者希望得到高质量、低成本、及时可靠的配送服务。根据调查可知,哈尔滨市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还存在供需不平衡,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2.1 在消费者要求时间内无法成功送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提供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服务的供应商规模大多较小,信息化水平不高。休闲农产品供应商若能提供配送服务,无论是自营还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产生的配送成本合理分配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若费用由供应商在不提价的情况下支付,其利润将会减少,若费用由消费者支付,将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即使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了合同,目前的配送平台也只能提供物流流通信息查的服务,无法实现休闲农产品可追溯、全程监控等功能。配送服务平台与消费者无法顺畅地进行信息交换,而消费者接收货物一般都是在家里或是单位,配送车辆只根据自己配送路线安排时间,就会造成消费者很难在合适的时间收到货物。

2.2 消费者对同城配送服务的认可度不高。从调研结果看,消费者消费休闲农产品时最关注的因素是质量,从表面上看是对休闲农产品质量有较高的期待。但是考虑到鲜销农产品的新鲜时效性,可以看出,对休闲农产品质量的要求更深层次的是对配送服务效率与质量的要求。在此前提下,哈尔滨市消费者在购买鲜销农产品时对配送服务要求很高,若不能及时获取需求信息并对其进行快速及时反应,不能与消费者进行及时沟通,很难保证服务的质量。可见,同城配送服务质量的保证是激发同城配送服务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消费者接受这种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是休闲农产品供应商选择配送服务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

2.3 同城配送服务的供求难以平衡。从调研结果看,哈尔滨休闲农产品供求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农产品品种、价格等方面,还体现在同城配送服务方面的不相匹配。在同城配送服务方面,比较明显的矛盾是休闲农产品的配送送达时间以及配送费用的供求不匹配。当前哈尔滨的物流网络覆盖不够全面,同城配送体系还不够健全,当消费者居住地比较分散的时候,就很难保证所有消费者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造成了配送送达时间方面供求不匹配。由于消费者对休闲农产品日需求量较小、购买频率高,居住分散等特点,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较小,配送成本反而相对较高,为弥补运营成本,会对配送业务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在调研过程中,多数消费者希望能够免费送货,这就造成了配送费用的供求不匹配。供求不平衡会造成市场需求量和价格的不稳定,供应商的供给和消费者的需求长时间无法达到稳定的动态平衡,不利于同城配送行业的健康发展。

2.4 休闲农产品供给的季节性导致配送业务不稳定。哈尔滨市属于寒地,冬季时间长于夏季。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受到气候的影响,导致休闲农产品有着季节性的变化。夏季是鲜销农产品的销售旺季,无论是供应商还是物流配送企业都会有大量的订单,大批量的订单使得有些交易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甚至有时也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经常会出现配送产品大量堆积,配送时间不及时,产品订单不能完成等现象。冬季寒冷,平均气温约零下20度。寒冷的气候不合适大多数的休闲果蔬产品的生产,能够生产的休闲农产品也受着寒冷的气候的影响,使得休闲农产品的产量不高,质量不好。而消费者对于鲜销农产品的需求依旧旺盛,供应商有时会无法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供应量,出现供小于求的现象。各季节的供应出现断档,配送业务不稳定。

2.5 配送成本^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够自我进行同城配送服务的供应商还面临着配送成本过高的问题。若供应商自己提供同城配送服务,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配送人员和配送车辆等,则会有人工费和车辆保养费等相关支出。各个季节的销售不稳定也会导致配送的不稳定,冬季会出现配送车辆装载不满甚至空跑的现象,造成空间和时间上的浪费,导致成本增加;夏季配送频率变高,又会提高对人工和车辆的费用支出问题,使得成本增加。同时当消费者需要配送的休闲农产品数量较小时,一次配送的成本就会变得更高。

3 哈尔滨休闲农产品同城配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注重信息化管理,合理安排送货时间。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情况,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建立专门的信息部门,或派专人管理。选择适合自身的配送方式,注重休闲农产品的信息化管理,做到从产品源头到最后反馈的一套整体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做到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迹可循。在网络上显示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比如产品来源,价格等。与消费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根据消费者要求的配送时间和地点,合理安排各个消费者之间的送货时间,同时注意消费者的反馈并及时的调整自己的不足。

3.2 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素质和理念。了解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基本服务需求,针对自己企业的文化,按时对员工进行考核和培训。哈尔滨现在的同城配送的企业规模小、人员少,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少,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大多的配送从业人员需要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这就需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服务素质。由于各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存在,同城物流配送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操作问题与市场风险。所以,要加强同城配送企业员工的服务素质,并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不定期的对员工的服务理念和职业素质进行考核。根据市场的变化定期给企业员工做服务的培训。因此,物流企业或供应商为消费者提供的同城配送服务水平的提高,能提高消费者对此项服务的认可程度,从而刺激消费者对休闲农产品和配送服务的需求,最终提高消费者需求数量。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和物流企业提供同城配送服务,行业内的良性竞争会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进而进一步增加需求,形成“需求行业竞争服务质量提高进一步刺激需求”的良性循环。

3.3 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合理的配送计划,调整供需平衡。针对不同方面的消费者需求制定不同的解决对策。供应商要丰富自身的种植数量,为消费者提供样式繁多的休闲农产品以此来确保各种消费者的需求。要不定期的对消费者进行调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和需求。同时,要根据休闲农产品的产量、种类和消费者的需求制定不同的销售方案提供给消费者,让其选择合自己的方案。根据情况预估每月每种类的休闲农产品的产量,以产定销,不为利益多接订单,根据订单配送休闲农产品。同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会随着季节等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供应商可以在能力范围内为消费者的需求打造一个属于该消费者的专属的“订单”。在保证成本和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休闲农产品。在调整销售方式后,对于休闲农产品的价格做到符合消费者需求。

3.4 制定各季节不同的配送方式。哈尔滨的气候问题是一个不可抗力的因素。因此,只能根据各季节的休闲农产品产出情况和气候问题,制定各季节的配送方案。夏季增加配送车辆和配送次数,冬季则减少配送车辆和配送次数。在供应商自身发展中,逐渐利用最新的暖棚,冷棚等增加休闲农产品的产量,发展新技术,提高休闲农产品的质量。尽量使得各季节的产出与质量再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波动,减少各季节的供给不稳定性。

3.5 避免浪费,资源共享,压缩配送成本。在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季节的变化制定的配送方式之后,注意在配送方面的人工和车辆的投入费用。招聘复合型人才,既可以作为配送人员也可以作为管理工作人员。配送车辆根据消费者的订单规划路线,合理安排,减少甚至避免车辆装载上面的浪费。各个供应商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当有休闲农产品消费订单时可以询问其他的供应商是否有位置相近的订单,可以共同派送一辆车辆进行配送,减少成本。

4 结 论

物流配送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关系着社会民生的各个方面。随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物流配送,特别是同城物流配送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农产品又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食品。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同城配送休闲农产品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解决同城配送出现的问题,对以后的整体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在各个领域铺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解、参与到同城配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物流配送行业这一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和巨大潜力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夏文军. 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商场现代化,2014(27):59-61.

[2] 惠建宇. 基于动态环境下的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4(29):40-42.

[3] ,杜香香. 第三方物流模式下的同城物流配送问题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1(1):32.

篇(7)

关键词:基层;种植业调整;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46-1

0 前言

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调整生产力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不同品种之间的布局,科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从全局和长远发展考虑,基本思路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全方位调整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促进基层种植业生产向深度广度发展,实现总量平衡、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的总体概述

种植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改良品种,提高质量。要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优质作物品种,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提高种植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要调整种植业生产格局,逐步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合理结构。要适当调整种植业区域结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应积极发展国内外市场需要的高价值经济作物,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作物要着力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质量。经济作物要合理调整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着力提高品质和价值,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带和产业区。适应大力发展养殖业的需要,积极发展优质饲料作物生产。

2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

水是影响农牧交错带第一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丰歉年自然降水的变率较大,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保证率很低,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加强库、井、渠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而合理地挖掘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发展管灌、喷灌、滴灌和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是该区农牧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种植业结构调整要根据水利条件,最好能够保证人均1-2亩水浇地,在水源充足的地方,人工草地和饲料基地及部分天然草地也要考虑发展节水灌溉。研究结果表明在农牧交错带,发展节水灌溉可以提高作物产量50-80%,甚至达到l00%以上。因此,科学而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将是我国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

3 建立信息体系,强化种植业信息引导工作

基层要积极筹集资金,尽快建立基层农业部门之间的计算机网络联系,逐步形成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加工、传播体系。同时,要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信息预测分析工作,广泛应用报纸、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体,政策、市场、价格、新品种和新技术等信息,引导农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信息调整种植结构。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参与结构调整,做好产前供种、产中技术指导、产后运销、加工等配套服务,帮助农民开拓农产品市场,减轻和化解结构调整的风险。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特别是产地市场建设,鼓励引导扶持专业协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订单种植业”,稳步推进种植业产业化经营。

具体讲,一是要加强优质良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以优质、专用为目标,兼顾产量和抗性指标,集中力量引进、选育、审定一批优质农作物品种。通过农作物品种区域、品质试验,分地区、分作物确定主推品种。加快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组织优质种子(种苗)提纯、扩繁,满足结构调整对种子的需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在引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防止盲目引种。农业部门要加强与农产品收购和加工企业联系,定期淘汰劣质品种、重点推广优质品种的名录,引导农民调整品种结构。二是要推广农产品优质配套技术。大力推广优质早稻、优质春小麦、专用小麦、“双低”油菜、高糖高产糖料等新品种(组合)及配套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甘薯、马铃薯种苗脱毒及配套栽培技术,以及果树无病毒苗木、高接换种、果实套缓和无公害蔬菜等优质栽培拈术。改革耕作制度,推广增收增效的间作套种复种技术。三是要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重点推广种子精选包衣、精量半精量播种、早作节水、旱育抛秧、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覆盖和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种、水、肥、药利用率。

4 制订标准,加强种植业标准化建设

参照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制订和修订主要农产品质量标推,以及配套完善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和完善国家、行业、地方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研究推广快速、准确、经济的检测方法,确保优质优价政策落到实处。基层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和修订地方标准,特别是名特优新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加快种植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在制订和执行农产品质量标准时,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卫生安全问题,制订卫生标准,加强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的监控力度,突出抓好无公害蔬菜、水果、茶叶生产,下大力气解决部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确保出口和内销农产品的卫生安全。

5 结论

总之,一定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从现代农业建设的长远与大局出发去,坚持以公益为主导、多元化服务为补充的指导思想,推进基层种植业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