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0:27: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工程法律培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

篇(1)

1.1政策法规保障不到位

一是从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建设来看,现行的《节约能源法》、《建筑法》等政策法规,虽有一些建筑节能等内容,但是具有强制力的内容条款不多,存在着笼统模糊的问题,过于原则,缺乏明确的法律责任和可操作性。只有设计方面的标准,而没有施工监理、材料等方面具体的规范要求,难以适应现代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对绿色建筑施工的没有具体规定,对于违反绿色建筑施工没有缺乏必要的惩罚措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比较粗放。很多都是打着绿色建筑的幌子,其实则是高耗能工程。二是管理缺乏奖惩制度。现行的法律法规缺乏奖励性和处罚性机制,特别是在奖罚措施等方面缺乏法律法规,在绿色建筑节能效益方面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在专项基金、补贴等方面,还需要进行完善。

1.2评估体系不完善

专业的评估体系是影响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等,但是,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技术评价仅适用于住宅建筑、奥运建筑、公共建筑等单体,缺乏适用于复杂性的建筑。现存的评估体系都比较单一,各自为阵,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单个体系直接的衔接与融洽效果不理想。单个体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一定的矛盾,没有一套涵盖面广、适应性强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1.3管理水平未达标

一是传统型管理人才多,绿色建筑管理专业人才少。大多都是从事传统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他们习惯了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缺乏绿色建筑工程专业管理人才,绿色建筑工程专业管理知识匮乏,其专业管理技术难以符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效果。二是绿色建筑专业施工人才少。由于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绿色建筑的理念不强,对绿色建筑施工的规范不熟悉,导致绿色建筑管理的具体任务目标无法很好地分解和落实到施工人员身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违反绿色建筑工程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绿色建筑工程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2.1加强宏观管理,健全法律法规

(1)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由政府对绿色建筑进行长远、整体的规划布局,实行绿色建筑规划战略一盘棋,充分发挥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切实做好绿色建筑的规划、认定、审批、监管和验收,根据现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绿色建筑中介机构作用,助推绿色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监管等加强完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现有能源的实际现状,制定出绿色建筑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然后需要完善绿色建筑的服务体系搭建与国外的交流平台、发展科技中介组织,以推进绿色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2)健全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到位的标准和底线,因此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从设计、建设、开发、实施等方面充实完善绿色建筑立法的内容,确保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有法可依,不断完善绿色建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2.2完善评价体系,助推健康发展

(1)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过对企业资质进行评估,对于不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坚决要拒之行业之外,切实把好绿色建筑企业准入门槛。对于没有达到绿色建筑工程要求的建筑行业,不予审批,并坚决取缔,以防一些高能耗的项目打着绿色建筑的幌子,欺骗人们,危害社会。(2)强化过程控制,实行全程评价管理。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到验收,都必须制定详细完善的规定,并管理到位。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完整的绿色建筑管理评估体系。同时,绿色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等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注重过程管理,在工程的建设、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监理等阶段,要认真执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并审查节能工艺和材料的使用效果,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以确保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到位。

2.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拓宽人才引入渠道。根据绿色建筑管理的需要,通过高校录用、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招纳各种所需的专业人才,管理型与技术型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队伍、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从根本上为绿色建筑工程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2)强化专业培训机制。加强对绿色建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完善培训激励制度,将培训情况与员工的绩效待遇联系起来,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绩效工资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不断增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节能意识,从内心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使绿色建筑工程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建议

一、现阶段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参建各方安全管理意识淡薄,责任落实不力

建筑工程涉及施工、监管与业主单位等各个要素,只有建筑工程各方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才能真正保证工程安全。但实际工作中,不少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存在招标环节不规范的情况;施工单位有的盲目追求利用最大化,不注重加强安全投入,忽视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设,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问题普遍存在;监理单位没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与工程建设标准等施行安全监管,未能真正落实安全质量监督管理职责;存在不少设计单位安全意识不强,没能充分考虑施工难度与安全操作等,导致对工程安全生产缺乏有效指导。

(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数量虽已不少,但随着市场经济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不断发展,逐渐暴露出不少缺陷与问题。一方面,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健全,有的标准存在重复与交叉的现象,容易造成各方相互推脱、无人管理的情况。另一方面,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具体适用到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法律太少,导致在实际进行监督管理时存在难度。

(三)安全管理质量控制不够,政府监管体系尚未形成

现阶段存在不少建筑工程仅仅局限于大检查与标化验收,很多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观念不强,不能严格按照工程安全规范操作,经常进行违法违规操作,使得安全管理质量控制不能很好地落实,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政府监管存在一定的盲区,安全监督与检查执法力度不够。目前政府监管的方式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单一,不少需要进行监管的项目尚未施行,对工程安全生产的标准要求不够规范与明确,且现存建筑行业门类多,安全职责权属存有差异,缺乏规范统一、权责分明的政府监管体系。

(四)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安全的好坏。目前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他们缺乏规范的岗前培训,未经专业教育,缺乏安全生产意识,不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难以满足施工安全需求。而有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投入较少,缺乏安全训练与救援设备,甚至出现挤占安全生产费用以降低生产成本的现象,造成安全隐患,不利于及时应对安全问题。

二、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安全意识,落实各方安全职责

制定安全责任制、落实参建各方安全职责是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建筑工程各方应注重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实地参观与学习落实安全管理的项目工程,不断增强其建筑专业安全知识,以提高其安全意、应对安全事故以及安全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建筑工程各方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注重全面检查,针对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提出并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创造良好的安全建设环境,落实各方安全职责,以有效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二)规范市场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首先,应注重加强建筑工程建设的市场准入管理,对建筑工程参建方进行严格把关。施工单位应注重结合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分包方的安全生产标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准则,使工程安全管理有法可依,越来越规范化。建设业主应不断增强安全生产资质能力,加大对安全生产设备的投入,为施工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环境。监理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理,而设计单位应结合施工难度与安全操作进行设计,为施工安全进行指导。其次,我国应制定内容完整、针对性强,可以体现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安全生产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有效加强安全管理。

(三)强化政府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政府部门应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监管职责,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安全监管模式与机制,做好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安全责任管控,加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力度,以有效监督工程参建方将安全责任与措施落实到位。此外,为满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需求,应在制定与完善施工安全生产国际与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建筑工程安全专业标准。各工程应根据地区与工程具体情况细化实施标准,并应结合建筑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逐步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标准机制。

(四)重视安全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建筑工程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应进行严格的上岗考核与评估,注重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熟悉掌握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提高其业务素质,并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日常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使其逐步提高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技能,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做到安全生产。此外,建筑规程管理者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增大安全投入,采用合理安全管理模式,以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总体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只有坚持安全生产与工程效益并重,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保障国家与人民的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安定。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市政;问题;对策

Abstract: since the new period,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 city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gradually rise up, municipal construction, road construction, railway construction also entered into the era of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refor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gradually improv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with the times. However, in reality, our country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and proposed certai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of municipal;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建筑行业也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的工程,涉及领域诸多,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理论与前提。现实中,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文章主要对此进行阐述,并提出一定对策。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如今,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建筑工程管理在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显著,然而,现阶段的我国建筑行业总体上,人们对于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够, 无论是在市政建设中,还是在铁路建设等,都普遍存在着重技术和轻管理的现象,在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众多建筑工程企业普遍片面重视技术的运用,缺乏对于工程管理的清晰认识与准确定位。如此,长期就不可以有效地发挥出管理应有的实效,进而影响工程质量与工作效率等。

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不健全

我国法制建设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完善,然而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却仍然不是十分健全。至今,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比较全面的法律就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其将近年来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归纳,大大推进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进度。然而,与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相比,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样,法律保障体系也不如国际上的那么健全而完善。于是,在我国实践工作中,大多企业缺乏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也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法律法规中进一步去完善。

3、建筑工程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猛,给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活带来了巨大上的变化。然而,已存在诸多建筑工程质量与进度等方面的问题,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不外乎终归的一点,即建筑工程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如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近年来的工程众多、数量巨大、工期相对又紧,而现实的建筑企业实力又参差不齐,于是,在现场监管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工艺质量、进度等便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解决建筑工程管理现存问题的对策

1、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应是我们解决现有问题的首要选择。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法律法规相对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健全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体系,并且保障法律可以得到有效的推行及贯彻。新的法律法规应就现阶段我国工程质量实际情况的需要,将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归纳并推广,规定严格的工程质量考评与测评管理水平的标准,并加大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监控的规定与执行力度,以推进工程建设的有效运转。

2、深化人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与业务素质

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还需要深化我们对于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与准确定位,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并在实际建设中,加大对于管理的重视及运用。只有如此,我们的建筑工程企业的总体实力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才可以得到保障。此外,我们应重视对于专业人才的培训与引进,采取优惠鼓励政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人才,并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地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及素质。

3、加强工程管理的监控力度

监控是工程质量有效保障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也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场市政道路建设等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大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监控力度,并付之于一定的奖惩机制与追责制度。只有如此,我们的建筑工程质量才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相信,在监督控制机制的有效贯彻下,建设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及质量观念才可以得到有效改善,这才是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所需要的。

结语:

总之,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深化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于是,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应及时不断发现新问题、新矛盾,并加以相应的及时化解。只有如此,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才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时展相适应,进而推动我们的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甄启方,试论如何加强市政工程管理及措施[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7)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一、现阶段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参建各方安全管理意识薄弱,责任落实不力

建筑工程涉及施工、监管以及业主单位等多个要素,只有工程参建各方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才能真正保证工作安全。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建筑工程安全责任基本完全由建筑工程企业承担,其他各方承担的责任很有限。很多建设单位招标环节不规范,安全管理意识不强;施工单位盲目追求利益,忽视加强安全投入与安全保证体系的建设,对分包队伍资质审核不严,使得施工安全问题频繁出现;监理单位未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与工程相关标准进行安全监管,没有真正履行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使得违章违规造成建筑坍塌事故多发;不少设计单位没能充分考虑施工难度与安全操作等,未能对建筑工程安生产进行有效指导。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数量虽然已经不少,但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之前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随着当代市场经济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逐渐不能满足工程安全生产的需求。一方面,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等需进一步加以完善,仍存在个别标准存在重复与交叉现象,很容易出现参建各方互相推脱、无人管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具体适用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法律相对太少,有的法律可操作性不强,存在的漏洞较多,导致实际进行监管时存有难度。

(三)安全管理质量控制不够,政府监管存有盲区

目前有部分建筑工程企业仅局限于大检查与标化验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进行安全管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政府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安全监督与检查力度不够,且目前采用的监管方式手段相对单一、落后,存在不少需进行监管的项目尚未施行,对工程安全生产标准要求不够规范与明确。且现在建筑行业门类较多,安全职责权属存在差异,缺乏统一规范、权责分明的政府监管体系,导致有的安全监督执法人员不能做到严格依法监督,严重影响工程安全管理。

(四)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

建筑工程拥有一支高效、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是做好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存在不少工程从业人员大多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的农民工,他们缺乏规范、专业的岗前培训,未经安全教育,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很难满足施工安全的需求。同时,有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投入少,不仅缺乏一定的安全训练与救援设备,甚至存在挤占安全生产费用以降低生产成本的情况,导致安全隐患,不利于及时、有效应对安全问题。

二、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参建各方的安全职责,强化安全意识

完善安全责任机制、加强参建各方安全职责是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首先,建筑工程各方应注重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对其进行实地参观与学习安全管理落实较好的项目工程,不断增强其建筑工程安全知识与安全意识,以加强其对安全知识的运用,提高其应对安全事故与安全防范能力。其次,建筑工程各方都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明确其职责,认真落实其安全职责,努力创造良好的安全建设环境,并注重制定合理的安全预警方案,以有效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市场准则

一方面,我国相关部门应制定内容完整、针对性强,能够具备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安全生产制度,根据市场需求与建筑业发展要求,健全工程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工程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以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应注重加强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严格把关,加强工程建设的市场准入标准。建筑工程企业与监理单位应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指标。施工单位应合理制定各分包方的安全生产标准,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准则,保证工程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单位应增强安全生产资质能力,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设计单位应根据施工情况与安全操作进行合理设计,为施工提高安全指导。参建各方落实职责,确保工程安全。

(三)强化内外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与施工情况细化施行标准,结合建筑工程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工程安全标准机制。同时建筑工程应注重强化内外监督,真正保证工程安全。首先,工程本身应加强内部的自我安全管理,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环节职责,实行奖惩制度,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安全管理落实到位。其次,政府是安全监管的主体,应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对工程施工前、中、后的安全职责管控,强化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力度,以确保工程参建各方落实安全管理。再次,强调群众参与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有利于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工程现场的情况,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四)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程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身及财产的重要问题,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加强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条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企业应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理念,组织安全知识教育,使其认识到工程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安全技能的实施与演练,使其不断提升安全操作技能。此外,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工程企业应注重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上岗考核与评估,通过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掌握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不断提升其业务技能与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

三、结束语

总之,安全是人们生命的基本保证,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坚持安全生产与工程效益并重,不断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以有效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保障国家与人民的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监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居民的生民财产安全,只有全面提高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才能够为居民提高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国建筑工程市场上充斥着许多豆腐渣工程,这些工程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为此必须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科学有效地监理,通过各种监理措施的全面贯彻与落实,保障我国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对我国建筑工程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

1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1.1监理单位应具备招投标工作的能力

施工招投标工作的好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业主能否选择到优秀的承包商,能否得到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如果监理单位能从施工招投标阶段就介入建设项目,则它对工程建设项目就很了解,对业主选定的承包商也很了解,对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很熟悉,它的监理工作很容易开展和实施。

1.2 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

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是监理工程师做好监理工作的原则。监理工程师最终所要做的就是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根据国际和国内工程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熟练掌握《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只有熟悉合同文件,才能管好工程,使工程建设项目总目标得以实现。

2建筑工程监理的难点

2.1监理行业没有完全市场化

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没有进行完全的市场开发,具有区域性的保护垄断色彩,限制封锁外来企业,例如部分地区利用监理单位要到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注册的规定,来刻意限制刁难外来的监理单位,只对当地的监理单位开绿灯,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监理行业的正常发展。

2.2监理行业制度的不健全

我国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过分强调了监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致使目前监理单位职能趋于单一化的发展局面,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然而对于工程项目的设计策划、决策分析、投资控制、工期控制、合同管理、项目运营很少干预和涉及,不能做到工程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控制工作,致使我国目前的监理行业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2.3监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的离退休人员或跳槽人员,致使监理队伍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素质低下的现象,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的技术监理管理培训,由于他们大都只是懂技术,而缺乏专业的法律、经济和管理知识,常会出现,无理索取,甚至欺骗业主的现象,对工程项目施工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理作用。

2.4监理工作缺乏规范性施工指导

施工监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缺乏正确规范的施工指导,无法使施工人员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防微杜渐;并且在进行施工监督过程中,监理人员对于施工事故的处理不够得当,对于造成的人员伤亡的特大事件,应该没有及时落实到个人,针对由于单个人员的错误施工造成的事件,不能很好的进行相应的法律制裁;没有严格按照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对于施工中各项基础的建设不够重视,无法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5监理单位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监理行业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首先,造成目前我国监理单位在监理费用收取上存在竞相压价的不良性竞争行为,导致监理费用过低,致使监理单位生存艰难,从某种意义上严重制约监理行业的良性发展;其次,目前市场上监理单位的形式各异,有出租资质的,有挂靠单位的,导致了监理单位缺乏诚信基础,致使业主无法将对物资采购、建设队伍的选择、施工款的拨放等一系列管理事宜交给监理单位,因此,不利于建立行业的长足发展。

3建筑工程监理的应对策略

3.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充分地运用法律法规手段,是切实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一个根本保证。这就要求监理管理的各级主管部门尽快做好监理工作法制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法律和地方规章、法规以及各种行政措施实施细则在内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使监理工作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有法必依,有法可依。通过法律体系的建立,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相关部门的行政干预,从而保证了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尽快做好监理市场准入机制,制定和完善监理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等工作。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净化监理市场。

3.2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工程监理水平

建筑工程监理标准化管理指的是对监理的形式和内容实施标准化的控制和管理,使工程监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规范化的、统一的要求和规定,都有定性、定量的参照标准给监理工作予以对照和参考。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监理工作只是实现了对工程进度的协调、组织、控制以及对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还没有达到全面的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实施标准化管理,要求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业主以及监理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对施工当中出现的问题要共同协商解决,避免工程的延期、缺乏监理等事件的出现。同时,监理人员要做好监理日记,在积极地协调各方利益基础之上,对标准化的监理工作献言献策,加快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进程。

3.3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完善培训的体制

3.3.1对监理人员进行全过程培训

全过程的培训就是将培训工作贯穿于监理人员在监理单位任职的整个时段,新监理人员上岗前必须都要进行一些岗前培训,对老监理人员则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各种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鼓励监理人员多接受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文化素质及理论基础。同时,培训内容要有适应性,即联系工作需要,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3.3.2培训方式要多样化

多样化的培训就是要将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结合起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相关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在职自学相结合,以单位培训为主。

3.3.3加强联系

加强监理单位与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联系,请有关专家和高校教授进行科研培训和专题讲座,为监理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储备各类的监理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的培训,要为每位新上岗监理人员指定一个资深的监理人员作为入门导师,为新上岗监理人员在学习中提供一个有力的学习条件。

3.4 规范收费制度,杜绝恶意竞争

3.4.1增加监理费用

监理费用在基建的财务制度之中,应当同设计费用一样列为工程费用整体的一部分。然后根据监理工作实际上比设计难度大、时间长的特点,监理费用不宜低于设计费用。

3.4.2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对能力不足的监理单位坚决予以清除,绝不姑息,以减少恶意竞争等行为。强化竣工备案制度则有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来进行,工程监理对需要招标但是没有招标的,或者是转包、挂靠的等,一旦被发现查实相关部门则不予验收备案,而且还要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4结语

随着建设市场日趋规范,工程监理已经成为建设管理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但由于在我国监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市场不够成熟,监理在工程建设中实际发挥的作用与社会期望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采取一切措施来搞好建筑工程监理,使之成为建设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阶段监理的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08(21).

[2]俞国伟.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对策建议[J].科技资讯,2009(01).

[3]朱玉华.关于完善建设工程建立制度问题的研究[J].重庆科技资讯,2007(09).

[4]黄朝晖,刘小慧,张燕.工程建设监理问题的思考及对策[J].建设监理,2008(08).

[5]武永乐.浅析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7)

[6]徐佳峰.工程监理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12).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51-0164-02

作者简介:庞净(1982-),女,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现代化的不断加深,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建筑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并提升了现代化。由于发展速度过快,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要找出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使建筑行业更加健康的向前运行。

1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效益目标,实现所期望的质量目标。建筑工程管理是按照客观的经济学规律,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其他因素,并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组织、控制和协调相关的管理工作。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工程管理也成为建筑企业用于竞争的重要力量。建筑工程管理不仅仅能为企业对工程的管理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将管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可以应用到建筑工程的多个环节中,更好地协调和控制管理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来保障企业的效益。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模式不合理,受到了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影响,与科学的管理方法不同,现有的管理方法受到了更多硬性的、行政的制约。对人才的管理也不科学,相关的从业人员存在着行业知识了解不全面的现象。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与国际上的现有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就要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接下来,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1.1缺乏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我国还在加大基础工程的建设,实现城乡现代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就变得更为重要。但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并没有被建筑行业重视,大多数的建筑公司都是重技术、轻思想,管理意识十分的薄弱。对于一些工程项目来讲,管理人员仅仅依靠行政监管,并没有运行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模式。这种状况加大了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困难。

1.2缺乏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

我国现有的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大部分的建筑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提升净利率,达到效益最大化,减少了人员方面的资金投入,削减了工程管理部门的人员数量,导致很多的管理人员要做多人份的工作,降低了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导致工作效率差,相应的工作不能及时的完成,无法对项目的实施采取有力的管理和协调。因此,应完善相应的工程管理体制。

1.3缺乏工程管理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建筑业的重要资源之一,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专业知识匮乏,行业内缺乏技术型人才。同时,也缺乏既有建筑从业经验和建筑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并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国际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我国也缺乏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了解国际相应法律法规,熟悉国际相应项目管理模式和标准的相应的高复合型人才。由此可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人员质量不能满足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我国建筑业与国际接轨的要求。阻碍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国际化,减缓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速度。

1.4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体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现有的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由于建筑业发展的较快,很多标准规范并不适用于当下,同时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实施的相关准则做出明确的规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相关的管理规范也不够完善,无法与国际上的管理规范相适应。不能与国际的管理规则进行接轨。英国、美国、日本都有着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的完善的法规和管理体系。其中英国的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是当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化最佳的标准,ISO9000和ISO14000标准都采用了它的模式。与其他国家较为完善的法规相比,我国虽然已经有一些法律和法规来对安全管理进行监管,但是中国安全生产的基本大法《劳动保护条例》或《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条例》至今尚未出台,致使相关配套的安全法规和规范也难以出台,使得整体的体系难以完善。这使得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安全的法规上与国际相差甚远。而且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和模式较为落后,不能跟上现有的发展速度,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难以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障碍。因此,对法律法规的完善迫在眉睫。

2解决问题的对应措施

2.1加强人才的培养

要想解决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存的问题,就要加强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进行强化培训,强化相关从业人员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法规知识和个人素养。还要增强管理人员的工程管理意识,意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摒弃传统的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加强思想的先进性。并加强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让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与理论相结合,构建出符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的先进的管理模式。还要加强对管理岗位的绩效考核,对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实施公平的考核制度,通过奖惩机制来激发管理人员的干劲,增强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效率。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人才不仅限于从业人员和公司内部人员,还要重视储备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现如今,为了更好的进行工程管理,我国的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管理工程项目的储备人才。通过课程的安排和设计,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所需的人才素质进行定向培养,来培养管理、技术知识、法律知识都有所涉猎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2.2信息化技术的使用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为了符合时代特征,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建筑业也应大量引入信息化。想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信息化。用计算机来辅助企业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项目的进程实施现代化管理,用网络和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和监管,更好地对工程造价、工期、材料来源等进行计算和控制,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还能实现建筑资料的共享,通过云平台实现资料的内部共享并提升建筑资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用信息化加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建设,推动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2.3完善法律法规

还要完善与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我国的建筑业发展的较快,对市场的管理并不是十分的严格,因此现存的监护市场较为混乱,建筑工程的管理规范程度低、不完善,无法达到国际标准,不利于我国建筑业与世界接轨,阻碍了我国建筑业的国际化进程。因此,要加强对我国建筑工程的规范,建立合理的法律体系,完善现有的管理办法。在完善我国对建筑业监管的法律法规的同时,也应注重建筑业与国际的接轨。始终把握“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办法和国际的标准规范,分析国际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对比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取其精华来补不足,完善我国监管的法律法规,实现监管的规范化和国际化。来减少我国建筑业走出国门的障碍。同时,要加对建筑业人员的培训和法律知识的普及,还要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对国际法进行学习,加强他们的涉外知识。防止因为缺乏涉外知识和法律而导致相应的涉外工程项目的投资失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应该充分的发挥监管的作用,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市场和管理进行规范化的控制和监管。来确保我国的建筑项目从招标、策划、施工和竣工的所有程序都符合法律规定,实现显著行业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3总结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建筑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存的问题,加强管理的质量,就要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为了我国建筑业与国际进行接轨,应引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对建筑工程使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促进我国建筑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永明,张鑫良.浅析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门窗,2014,06:82+84.

[2]刘加冬,练兰英,徐中秋,涂多见.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14,24:254~256.

[3]刘占锋.试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与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5,09:12+14.

[4]左林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在拉动国家内需的经济建设中,处于难得一遇的发展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益的提升,必须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努力将其得到完善及创新。尽管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对于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科学施工极为不利。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工程管理存在问题,探讨建筑工程管理策略,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工在程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1、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工程管理体制是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拥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体制,不仅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速度,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体制建设上极不健全,甚至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不建立工程管理体制,即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程管理体制,但是在执行力上又存在问题,导致工程管理体制执行力不够,工程管理体制如同虚设,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工程管理问题百出。总之,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执行力度不够,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施工的重要问题。

2、工程管理模式不科学

尽管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模式构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很多问题仍然存在。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模式方面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建筑工程由承包企业以及建设单位共同负责,但是施工单位只是起到一般的监理作用,这种模式只是适用于小型建筑工程,对于那些大型的建筑工程施工则无法起到作用。第二,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一线作业人员技术水平以及文化素养都比较低,使得实际的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即使企业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模式,但是实际的管理问题也是存在。

3、建筑工程人员素质较低

建筑工程人员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和重点,毕竟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主要是由建筑工程人员来完成的。但是,由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招聘以及培训环节存在问题,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提高。首先,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来讲,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出现,加上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管理能力薄弱,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出现问题。其次,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降低投资,很多企业往往招聘那些低素质、低文化的施工人员,这些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受到能力与水平的影响,导致实际建筑工程施工出现问题。

二、建筑工程管理改进措施探析

1、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

强化工程管理人员招聘,是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首先,对于工程管理人员招聘环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于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进一步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工程管理工作科学性。其次,对于工程管理人员培训环节,对于那些低素质低水平的工程管理人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包括工程管理基本知识、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及以及工程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他们工程管理的热情以及科学性。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是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2、加强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法规

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建设以及执行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为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加强自身职能,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提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与监督。另外,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国家有关建筑行业应该加大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法律法规的完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施工企业还应该改革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开展。

3、应用信息技术,实施科学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对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以及管理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完全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建筑工程施工施工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首先,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定期做好对于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定期检查,维护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另外,施工企业应该综合应用信息化技术,帮助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实时监控,使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新的水平。

4、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应急预案的设计以及实施,是做好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方式,安全应急预案在建筑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原则基本一致,但是根据不同的施工环节,安全应急预案的设计以及实施也是不同的。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应急预案的设计以及实施,首先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相应的调查,根据不同的施工安全程度,进行相应的应急预案的设计以及实施,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做好基础。其次,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设备保养。各种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有力保证,定期对建筑工程施工设备进行相应的保养,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速度以及效率。

三、总 结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对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工程项目的效益起到决定性作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是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规划、控制等系统性的、科学的管理形式。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来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达到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我们在以后的工作要注重培养技术人才,运用法律合理的对分包队伍进行监督,为施工增加安全系数,并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为企业发展打好稳定的地基,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深入研究工程管理现状,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策略,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工程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曹兆劲. 中国建筑企业现状与发展分析[J]. 广东科技. 2010(10)

[2]张玮,杨哲.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11(11)

[3]辛继国. 浅谈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 大众科技.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