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路交通建设

公路交通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0:27: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路交通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公路交通建设

篇(1)

甘肃省 公路交通建设 投融资状况

1引言近年来,甘肃省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且成效及进展明显。在交通建设方面,全省初步形成了综合交通网络,公路通车里程也发生了飞跃式的发展。但与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投入及发展相比较来看,仍不具可比性,显得较为落后,并且差距是巨大的,且这种差距更显示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党和国家出于战略眼光的角度,提出要用5―10年的时间发展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要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并且强调要因地制宜、适当超前、统筹协调,先重点建设西部的基础设施,这涉及到西部大开发的全局,更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

2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概况2.1投资规模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甘肃省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而艰巨。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实施了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拉动GDP增长,一方面扩大内需,同时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西部地区更是迎来了难得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机遇期,甘肃省加快了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步伐,投资的额度也在连年增大,在公路投资大幅增长的过程中,省道、国道、农村公路改造、客货运站场建设等都有所增大。2.2投融资渠道甘肃省内的重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是由国内贷款或国家投资来完成,而对于一般的省内公路建设项目而言,无法获得国家投资,一般采用的是以工代赈、民工建勤和民办公助的办法来筹集资金。根据《宪法》相关规定,经常动员民众,承担一定(有偿或无偿)义务工日成为民工建勤。因省情实际,甘肃省采用民工建勤有几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甘肃省公路部门及各级政府机构通过民工建勤的方式,对贫困地区的道路建设以及协助公路部门改造干线公路路况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不可否认,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在特殊的社会条件下,民工建勤制度的制定及实施,一定时间内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有效节约公路养护资金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及发展,到后来尤其是近些年来,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地方公路尤其是县乡公路的建设,除民工建勤外还采用了民办公助和以工代赈的方式,这些方式的运用,对县乡等西部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及养护维修发挥了重要作用。

3甘肃省公路交通项目建设投融资状况分析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项目融资逐步呈现了多元化的态势,但总的来讲其融资还多是以银行贷款、财政支持为主,在利用民间私营资本及外资方面做得显然还是不够的。3.1过多依赖国家投资及商业贷款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结合甘肃省特有的“哑铃状”地域形状以及实际省情,特制定了“一主五辅”的枢纽站场规划以及“四纵四横四个重要路段”的公路网主骨架布局方案,可以想象,一旦未来这个布局规划方案得以落实,无疑将会使得甘肃省的公路网布局更趋合理,届时省内的公路网初步形成。但是完成这么浩大的公路交通建设项目将会耗资巨大,如何筹资建设资金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从甘肃省的交通建设融资情况来看,要完成这么大的筹资任务并非易事。(1)地方财力不足,难以承受大范围的公路建设投入。甘肃省的经济实力在全国范围是比较弱的,主要是由于地处内陆,自然条件恶劣,再加之交通不便,很难大面积吸收外来投资,再加之一些本地企业发展缓慢,数量有限,对财政贡献不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经济发展乏力,基本上就是吃饭财政,甚至在下面的一些市县,连吃饭财政都难以维持。这种情形下,可用于建设大面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上的自有资金是极其有限的。(2)国家在地方交通设施建设方面资金投入相对有限。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也存在不小困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幅度增强,国家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账太多,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额度大,建设任务繁重,国家对这方面的投入相对有限,即实际上政府能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的资金,与建设总资金量相比较,仅仅是杯水车薪。就拿甘肃省来说,要建设庞大的交通网络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仅靠政府财政显然也不现实。尽管因西部大开发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政策性方面甚至向西部照顾性倾斜,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家不可能长久地、一味地支持。因此,从地方角度来看,还是要主动全面拓宽融资渠道才是上策、长久之策。(3)银行更为慎重地对待公路交通设施建设方面的贷款。近年来甘肃省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这与银行的大力支持显然是分不开的,没有银行的建设贷款支持很难想象这些成就如何取得。一般来说,西部地区公路建设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主要还是依靠的国内银行贷款,另外就是自己想办法筹集一小部分的资金,这从近些年的甘肃省公路建设投资资金筹措方面的相关数据即可看出,但即便自筹资金所占的数额不大,但很多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依没着落,尤其是一些非经营性的公路建设项目,商业信贷困难很大。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乏力,金融信贷相对收紧,对于贷款给一些一般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额资金方面,银行显得更为慎重了,这对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的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建设而言无疑是个不好的讯息。3.2外资和民营资本对公路交通建设的投入规模偏小正如上述所说,尽管甘肃省等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建设融资已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总的来讲,多元投资的比重偏差还是很大,显得不够均衡,在利用外资和民营资本方面就很不够,这也是甘肃省公路建设项目资金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1)外资投入数额偏少。过去的几年,甘肃省在公路交通建设领域吸收外资方面有所进展,但与其他的省份相比,即便是其他的西部省份相比,甘肃省利用外资的规模还是相对很小的。笔者以为,这主要还是由于甘肃省的自然条件恶劣、整体投资环境较差造成的,难以吸收到外资进入到交通建设行业,导致了公路交通发展滞后,这又反过来影响着外资对甘肃省的投资热情,久而久之造成了恶性循环。(2)民间私人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的强度不够。甘肃省的公路建设近几年有了明显成绩,但民营私人资本投资建设比例相对很小,而且多是以私人捐资的方式进行的。在甘肃省公路交通设施建设领域,民营私人资本投资强度较弱的原因主要有:①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传统观念里,人们都认为修建公路交通设施是政府的事,私人很少能够参与投资建设。②省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实力较弱,前面已经论述过,甘肃省内的大型企业主要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私人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因此即便有私人企业有机会投资建设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因自身实力的问题一般也无能为力。③省内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融资政策不够优惠,甚至在落实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使得投资风险加大,这就可能会使得一些本来有意向的私人资本最后却望而却步。④缺乏好的投资项目,可能也是民营资本参与投资不多、投资谨慎的一个重要原因。3.3民工建勤力度较小农村税费改革方案于2001年由国务院颁布,其中就涉及到了要求取消公路建设的民工建勤制度,方案规定县乡公路建设中确实需要农村劳动力的,可以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这样就等于将以前法定义务的民工建勤一下子变成了“协商义务”。近些年来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也受到了新规定的一定影响。甘肃省内农村公路大部分路况较差,路面高低不平,缺乏必要养护,给当地经济发展及人们出行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为发展农村经济,政府提倡一些地方的农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但由于交通状况不佳等原因特色农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无法大量外销,而是仅仅停留在附近的农贸市场销售,从长远看,这种情况不利于西部农村的脱贫致富,对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也不利。

参考文献:

[1]程国庆,梁振东,费国平.高速公路采用BOT方式的探讨

[J].公路,2008,(8).

[2]吴鑫.浅议BOT项目融资管理模式――以西部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实践为例

[J].科技咨询导报,2010,(2).

篇(2)

关键词:公路;经济理念;交通建设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149-02

1 公路经济理念

公路经济包括公路与经济相关的各个方面,公路经济是带动我国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城市区位布局、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分布,区域经济组织和布局都离不开公路的纽带作用。

以公路经济理念大力发展公路交通建设,加大建设投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运用公路经济理念,以呼、包、鄂三市的发展为例,通过分析公路的经济价值去发现问题,提出在公路交通建设方面的措施,以实现创造资源节约型交通发展战略。

2 经济增长与公路交通投资建设的关系分析

2.1 公路交通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经济活动的加强是经济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原有的公路交通设施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员流动、原料产品的运输,需要公路交通建设向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需要加大基础性设施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政府对公路交通的资金投资力度也在加大,所以,这对于处理好公路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2.2 公路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2.2.1 提高基础设施的保障

无论是在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公益性的基础设施方面,投资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之一,投资公路交通需加大,这对于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和吸引商户投资具有保障作用。

2.2.2 加强经济来往的前提

一个地区的经济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先发展其交通,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国内外相互投资投资和国内区域间的相互投资现象普遍,所以,好的交通是这些产业得以发展的前提,也顺应了“走出”和“引进”的发展方向。

2.2.3 拉动内需的保证

在公路交通投资的前提保障之下,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投资、出口和消费,其中投资和出口已经得到了保障,但是消费需要刺激,所以得拉动内需,这就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做好公路交通建设是拉动内需的保证。

3 公路交通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公路交通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要以战略谋发展,要有全局观,站在较高的层次上观察公路的适应能力,以人民群众的立场去审视公路的服务水平,其目的是服务于国民经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便于人们安全出行。相对于公路经济发展的形势,会发现公路交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总的说来,分为四大方面。

3.1 缺少公路经济理念的支持

在长期的发展中,受到产业和体制惯性的影响,思维陈旧、墨守成规,缺少公路经济意识,使之无法跳出传统思想的怪圈,影响工作,制约发展,难以摆脱单纯的修路修桥,基本养护的模式,基于这一现象,在公路发展中更加集中。所以,实现交通发展新观念还有待确立。

3.2 缺少价值功能的持续支持

由于缺少公路经济理念的支撑,在实践中没有重视统筹兼顾公路经济功能与价值,大量公路的功能价值无法体现,在后期的管理中,养护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公路经济发展的需要,给区域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3 缺少合理的基础支持

在现在的公路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良现象:在建设公路的投入上,投入比重比产出大,这就造成了产出少,经济效益不高;在行业监管上注重公路的建设而没有注意发展运输,由于公路上的货运量有所增加,但是公路配套设施与建设落后,所以制约着交通运输业向现代物流方面的发展。

3.4 缺少既强且优的财力支持

公路发展的目的是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公路在经费方面落实难度大,没有方向感,在财力支持方面,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没有统筹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没有真正把经费落实到当地旅游资源建设中,统一规划、建设资金运作水平都有待提高。

4 创造资源节约型公路交通建设

总的说来,创造资源节约型交通建设势在必行,科学发展观要求公路交通建设必须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交通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资源,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4.1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我国人均石油量仅仅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0%,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公路建设影响到土地、能源和建筑材料的利用率,所以建设节约型交通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4.2 转变交通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

就目前形势看来,交通发展中节约意识亟待提高,公路的建设需要消耗土地、能源等资源,而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增长迅猛,但利用率不高,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果继续维持这种方式去发展,不加强节约意识,公路的交通建设就无法应对挑战。所以,必须把节约意识贯彻到交通建设的各个方面,以转变交通增长方式。

5 公路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1 提高了工业化水平

现在我们把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所形成的区域称为金三角,以此为例,其在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这六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且大多数是依靠公路建设基地,实现开发,从而引进大型企业的,在这里聚集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专业市场和大型企业。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交通封闭落后的小村庄。现在,呼和浩特市的机场高速公路虽然只有短短七公里,但在其沿线形成了几大物流园区,覆盖面广,包括食品、金融、房地产、机械加工制造等十几类产业,形成了大规模的工业区;而包头市依靠几条主要的公路打造了几大工业产业园区;鄂尔多斯市的全部煤电、化工产业都是依靠公路带动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结果。在资源经济带上,此段公路在建成之前车流量每个月不到一千辆,在通车后的第二个月,车流辆迅速增加到两万。由此看来,良好的交通条件是实现优化工业布局、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得以提升的前提。

5.2 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步伐

依托公路,带动商业区和居民区的改造,再使它成为连接城市与农村,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连接点,使农村向城市化方向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公路能使城镇的房价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一个地区的公路建立起来了,它整个的社会经济效益就增加,周围的房价肯定上涨,带动附近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5.3 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提升

公路的快速发展使得产业经济活动加快,优化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强了地域间的经济协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了新型农牧业产业格局,特别是公路的快速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的进程。由此,人民的生活环境及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加速了信息化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使农牧业生产力得到解放,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没有公路之前,运输不仅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承担在运输途中货物遭受损失的风险。所以,公路的建设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牧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5.4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因此提高

公路交通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当地与外界相联系的距离,为贸易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沿着公路,各种专业市场不断涌现出来,带动了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例如:某县生产土豆,关于它的生产、供应、运输、销售都是沿路开展的。旅游业的发展也与公路有着密切关系:各地依靠公路,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了一批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

5.5 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公路建设可直接带动建筑、化工、机械设备等多个产业的共同发展,假设一段公路建设需投资1亿元、用钢960万t、水泥1.068万t、沥青1 400 t,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却可高达9.38亿元。例如:在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十年内,公路建设总投资1 645亿元,直接拉动经济增长2 400亿元,带动了上游行业的发展,在公路建设中,其产生的岗位需求量多达820万个。

6 结 语

综上所述,公路经济理念的提出对于我国公路交通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公路交通建设,对我国广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本文对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应急以及保障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公路交通应急及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及运输保障体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运输经济;应急运输管理体系;系统分析;公路应急运输

一、综述

在面对自然灾害或者重大事件所引起的应急情况时,通常会出现运输物资的保障问题、机场关闭、公路和铁路封闭等问题,这就会给人民群众的出行以及物资运输等带来极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交通应急运输的需求就显得更加地迫切。本文对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应急以及保障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各地的交通管理部门在灾害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快速处理;以保障应急的物资运输的及时、充足;有效地防御和减轻灾害等应急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从而保障国家以及人民群众之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稳定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二、我国应急物资运输保障体系现状

目前针对各种应急事件,出现了一下保障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 “绿色通行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交通应急处理预案》,煤炭运输车队,《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三、我国应急物资的运输保障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这种“一事一议”的临时处置措施,以逐渐地暴露出我国公路的应急运输保障相关工作的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总体的应急保障相关规划,相关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

(二)公路交通的预案体系相当的不健全,以致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不能与时俱进;

(三)应急保障的相关技术支撑体系相对薄弱,且应急保障的技术水平低,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四)由于缺乏相关的利益保障以及约束力,公路交通应急的保障队伍存在不健全的问题;

(五)公共财政的应急保障机制也不健全,以致财政资金的保障不充裕;

(六)应急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滞后,应急保障的工作不能实现法制化和规范化。

四、构建我国应急物资运输保障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依据有关精神和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我国的应急运输及保障工作总体的发展思路可定为:完善公路交通相关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保障队伍的建设,建设应急管理机制以及法规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数据库与指挥信息系统,以实现交通应急管理工作的常态化管理。

(一)公路交通的应急体系建设

制定统一政策规划,指导各级公路交通的应急保障体系相关建设与发展,明确其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任务。

加强交通应急的组织领导,建立并强化领导负责制与责任追究制。建立公路交通应急的管理委员会,进行综合性决策和指挥,并充分发挥出政府在发生应急时的管理主导和综合协调作用。

(二)交通应急的工作机制建设

加强预测和预警机制建设。要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以形成预警信息的、修改、解除的规范程序,并完善违规的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应急的决策机制建设。以建立出科学的责任明确的决策机制。加强信息机制、调查评估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运输补偿机制以及恢复重建机制的建设。

(三)公路交通应急的预案体系建设以及预案演练工作

整合现有的各级各类的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以及应急保障的知识的相关培训和演练设施资源,建设应急科普和演练基地,形成可覆盖各类突发的公共事件的有针对性的应急培训及演练体系。

(四)应急运输队伍的建设,应急运输的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应急运输队伍的建设,应急运输的保障体系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应急的管理人才,以及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并充分发挥各位专家学者其专业特长与技术优势,成功组建应急抢险救援以及运输保障队伍。

除此之外,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全社会动员的机制,以实现突发的公共事件应对方面的社会化。

(五)规范应急响应的工作流程

(六)公路交通应急的管理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各级交通的主管部门,尤其是交通部,要加快应急的交通技术与支撑体系的建设,重视科技手段的利用,以提高应对相关公路交通的突发公共事件方面的能力。

(七)国家财政作为保障的应急补偿机制的建立

首先要建立以各级的政府,其财政资金作为保障的补偿赔偿机制,并要在法律上作相关的明确界定,以切实地保护到被征用方的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参与应急保障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公路交通的应急保障之长效机制。

要建立公共财政的应急机制,需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 建立相关的预备费的管理制度,设立财政应急的专项资金。

(2) 建立相关的风险分担的框架制度。在各级政府财政之间、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构建一个相应的风险分担的框架制度,细化,明确各个机构的风险责任,以减少相互推诿,相互依赖,以确保应急相关资金的分担合理和拨付及时。

参考文献

[ 1 ] 谢素华.论我国公路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9期:154-158・

[ 2 ] 刘英舜,高明太.国内外突发事件道路安全管理体制介绍及分析[J]・中外公路, 2006, 26 (6).: 223-225・

[ 3 ] 祝江斌,王超・我国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府预警管理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0 (4): 425-429・

[ 4 ] 冯浩・交通运输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与

实施[J]・综合运输, 2006, 10: 54-57・

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质量控制的意义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新时期内发生了飞跃式的改变,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实现了科学技术的历史性飞跃,国际竞争力逐渐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在这种浪潮中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从以往的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转化为了基本适应现状,但是交通安全事故的频发使得形势变得严峻起来。由此可见,我国高速公路安全设施的建设已经变得尤其重要。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属于高速公路施工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对于道路的正常运营,以及道路的“高效、高速、安全、经济、环保”行驶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质量控制要点

交通安全工程设施具有区别于土建工程的独特的施工特点,质量控制中也存在区别于土建工程的控制手段和侧重点,故要做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质量控制,就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专业技术人员

在交通安全设施这个行业,施工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反而缺少真正的专业人才。对于施工质量控制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言,除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进行施工之前,应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选拔与测试,尤其是要对其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当录用了专业技术人员之外,还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力求其专业技术与综合素质更上一个台阶;此外,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专业的眼光,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能临危不惧、镇定、谨慎,能在困境中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在安全设施施工中,如果某些专业技术人员心态不好,时常紧张出错,则会影响工程的质量,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对此,就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除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还要对锻炼他们的心理与工作素质。

2、原材料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原材料均为成品或半成品,故施工前加强对产品及原材料的质量合格检验,是一道最关键的质量管理程序,拒绝任何不符合设计或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或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不管是施工之前还是施工中,对于原材料的选择与使用而言,都应该严把关卡。在施工前,购买原材料时要慎重选择,相关的工作人员应与厂家做好事前沟通,并对产品进行检查,确保产品的一切手续都合格,保证产品的工艺与能力都能满足工程要求;当与厂家商定购买之后,还需要不定期地进行生产巡查,确保每件产品都是优质产品,以此保障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安全;当产品买进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复查,通过专业人员与专业技术的鉴定与检测,若满足了要求,达到了相关的水平,才能加以使用。从目前来看,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与工地实验室抽验,一旦发现其中有不合格产品,则坚决不让其入场,而且要追究生产厂家的责任,并对其加工的工序进行必要的检查。比如以标志为例,首先,应该对底板的材料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其次,分别对其反光膜的逆反射度、光度性能等进行测试。

3、工序流程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质量控制中,应该对其施工工序流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因为施工工序关系着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对于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施工而言,其对施工的顺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对整个工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施工工序流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务必按照计划好的工序流程进行操作。比如在进行防眩板施工时,其施工工序为:1)放样;2)支架与防眩板安装;3)防眩板线形调整。又比如对于标线的施工工序而言:1)放样;2)清扫路面;3)划标线。还有标志的施工工序:1)基础定位放样;2)基坑开挖;3)基础混凝土浇筑;4)标志板安装。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而已,也就是说在进行这些工序施工的时候,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在于施工过程,因此对于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质量控制而言,其重点环节还在于具体的施工过程。对于高度公路安全设施而言,主要有防撞护栏、隔离栅、标志及标线等方面因素,要做好质量控制,就要保证这些因素的施工,其具体措施如下:

1、防撞护栏

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采用的防撞护栏为波形梁护栏,其主要利用立柱、土基与衡量的变形来吸收能量,从而迫使失控的车辆改变方向,回到正常行驶轨道上。波形梁护栏还能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或者冲出路面,以此保障乘客及车辆的安全,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引发的损失。

对于波形梁护栏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放样,以桥梁、通道、涵洞、中央分隔带开口、立交、平交等为控制点,进行测距定位。放样时利用调整段调节间距并利用分配方法处理间距零头数。放样后应调查每根立柱位置的地基状态,如果遇到地下管线、涵洞顶部埋土深度不足时,应调整某些柱的位置,改变立柱的固定方式。立柱安装时应与设计图纸相符、与道路线形相协调。一般路段,立柱采用打桩机直接打入法,并按要求打入至设计深度;当打入深度过深时,不得将立柱部分拔出加以矫正,须将其全部拔出,待基础压实后再重新打入。在挖方路段或桥涵处立柱无法打入得地段,采用钻孔法或混凝土埋设法进行施工。无论用哪种方法安装的立柱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必须形成平顺的线形,保证其竖直度、设计高度、立柱间距都符合规范要求。将预装好的波形梁板进行粗调和微调,粗调主要是调整整体线形,微调主要是对局部或单桩进行调整,调整完后,按规范要求拧紧拼装螺栓,使波形梁护栏整体线形平顺、流畅、美观大方。

2、隔离栅

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隔离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人或动物的进入,以此保障高速行驶车辆的安全,并且还能避免非法占地现象。目前来看,隔离栅面临的现状问题是:1)强度较差;2)偶尔会被盗。这些现象不仅给管理者带来了烦恼,同时也是无形的经济损失,还会给行车带来危险,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的安装质量以及管理。

在进行隔离栅的安装时,应该按照相关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样,应该先从两侧边沟向外定出中心线,以此保证公路用地的准确范围,然后把立柱位置确定好,并对每个桩位做好标志;当放样与定位完成后,根据图纸设计进行挖坑,尺寸与深度应符合相关要求标准,坑底必须清理干净;坑挖好之后,进行网片连接,用立柱将网片连接起来,连接之后对应基坑位置进行竖立,并要做好临时支撑,若需要调整,则应根据图纸设计进行;一切处理完全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合格检查,当符合标准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最后拧紧螺栓。

3、标志与标线

进行标志的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放样,并且必须保证标志的里程位置与净高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2)标志基础深埋及几何尺寸也要符合相关设计标准,必须保证其稳定,直到混凝土强度达到了要求的80%以上时,才可以安装标志;为了确保标志的平整度,应该严格控制标志的加固,并且需要增强其结构的整体性。

而标线是车流的渠化、导流以及分道行驶的航标,因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其对于道路的美化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标线的设计时,应该保障其线条的流畅,要与道路现行保持一致,尤其要有昼夜视线诱导的作用,同时也需要保证几何尺寸的规范,且要与路面有足够的附着力等。

结语

在进行高速公路的设计时,应该本着保障行车安全为先,同时兼顾减少或减轻各种安全事故及财产损失,牢牢抓住这几点,才能完全发挥高速道路的经济效益与优势,才能尽可能保障行车安全。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质量关系着高速公路整体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影响到了道路运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与整体功能,因此,应该全力以赴把握施工的质量控制,才能保障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及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恩华.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控制[J]. 科技经济市场,2006,12:27.

篇(5)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 超概 变更 成本分析 决算管理

1.公路交通项目是否突破概算的评判方法

概算作为投资控制的最高限额,是我国基本建设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已经实行了许多年。评价一个项目的管理水平如何,包括优良工程的评定都与是否突破概算有着重要的关系,项目决算一旦突破了概算,往往会对项目管理的水平评价大打折扣,且失去了评选优良工程的资格。对于项目决算是否超概算的问题,我认为还需要有一个更加科学的评判方法。从这几年项目建设的情况来看,现行以批准的概算控制投资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因为批准的工程概算实际上是一个静态的投资水平,也就是概算批准时期的造价水平,当市场长期稳定状态下,其价格水平基本没有大的波动时,则工程建设以概算控制投资是合理的,也是符合实际的,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基本可以做到,但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式下已不相适用。

当然,这并非是否定概算的控制作用,毕竟这是国家有关部门控制投资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是需要进一步完善,把批准的概算由一个纯静态的投资控制变为动态的投资控制,从这个角度出发,须对评价项目是否超概算的评判方法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供参考:

(1)在批准的概算中,应将建设项目工程实体消耗的主要材料用量,如钢筋、水泥、沥青、汽柴油等,一同审批作为控制因素。当一个项目决算投资费用突破了概算,而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总量并未突破批准概算用量时,不应简单作为超概来对待,因为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引起的。由于材料价格原因引起超概,造成对项目管理的负面评价是不公正的,甚至导致管理较好的工程不能参加评优,则更不能体现出建设者和管理者的辛勤劳动。

(2)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工程建设中,我遇到了材料价格剧烈变动的时期,由此,认为在项目概算编制时期应适当考虑计列价差预备费,以应对材料价格的波动对总体造价的影响。一个公路建设项目概算(包括投资估算)的确定一般以批复时期的价格为基础,如按照2008 年材料市场情况,同样的项目在这一年里的不同时间段实施,就有可能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在投资估算或概算中没有必要的调控措施,那么批准概算作为最高投资控制很难实现。

国家公路工程相关造价编制办法中对于价差预备费已经作了规定,提出了以年工程造价增长率计算项目建设期的价差预备费,且年工程造价增长率是有关部门公布的工程投资价格指数。目前,编制造价文件时,仍然按照1999 年国家计委的文件不计取价差预备费,造成与当前或今后实际情况有可能不相符合,因此,有必要在概算(包括投资估算)编制中考虑造价上涨的因素。在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公布投资价格指数的情况下,所以我认为可以考虑将概算总金额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国际大宗工业商品指数挂钩,可由各省交通主管部门根据上年度的上述指数情况综合一个本年度的公路建设投资价格指数作为价差预备费的计算依据,从而将价差预备费计入概算(包括投资估算)中。工程实施阶段,概算是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价差预备费的使用,应采取较为严格的控制手段,当工程实体消耗主要材料数量在批准概算主要数量范围之内时,建设期内由于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导致增加的材料价格差价,在项目实施过程合同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合同及有关文件履行材料价格调整程序调整材料差价。这部分费用首先要考虑在招标结余中列支,如招标结余不足,经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列入价差预备费。

篇(6)

关键词:公路交通;区域经济;影响

我国内陆面积广阔,区域间地形差异较大,相较于铁路、航空、水路等运输形式,公路交通具有建设限制条件少、投资成本低、运输便捷等优势,因而成为大部分区域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公路交通网络作为区域经济子系统,对于增强区域经济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具有重要作用。公路运输系统功能的优化升级,能够实现区域间原料与成品运输成本的有效降低,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从而提高商品在区域内的市场竞争力,全面带动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增强,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

公路通常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以及村级四个级别,是国家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是交通运输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形式。随着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可逆发展,区域间商品运输速度、质量、范围等因素越来越成为考量区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公路作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脉络,其交通运输条件的好坏是决定区域间联系紧密程度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加强区域间的交通联系,才能充分发挥各区域优势,开展区域间的分工化协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达成区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积极作用

1.带动交通沿线产业发展

公路交通的建设与投入使用,加强了区域间人员、物资以及市场信息的交流,对交通沿线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性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为企业生产运输成本的有效降低。公路交通建设的升级完善必将实现地域间相对运输距离的大幅度缩减,对于货物运输成本在总体生产经营成本中比重较大的企业而言,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生产成本,在投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产出量的增加。公路交通建设情况对区域内企业的经营成本具有较大制约作用,倘若公路交通设施建设合理到位,区域间交通渠道便捷畅通,将会大大提升企业产品的运输效率,减少货物屯集量,从而实现企业仓储费用的有效降低。此外,灵活发达的公路交通还能加强沿线区域间人才、市场、技术等信息的交流互动,保障企业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其二,公路交通对调动沿线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发达的公路运输通道加强了区域经济的开放性,它能够将分散的生产力进行统一集合,进一步推进产业分工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经营规模与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客观上来讲,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将提升其外部投资吸引力,同时提高其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如此将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对产品技术创新的亟需程度,带动区域内产品技术的创新式发展。

2.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

公路交通建设是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性力量,农村公路的网络化发展,能够极大地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如此将加快农村农副产品的向外流通速度,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订单化发展。农民所种植的果蔬可直接向城市市场及各大超市定点供应,推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从而加快我农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步伐,提高农民收益的整体水平。此外,农村公路交通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配置的同时,增加农村人口外出学习、就业的机会,为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硬件保障。另一方面,公路交通建设加强了农村同城镇的人员以及物资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村硬件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并以公路交通为纽带,实现以农村旅游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如此将在满足城镇居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对农村经济产生刺激作用,实现农村居民副业收入的增加,侧面推动我国的城市化发展。

3.提升沿线土地价值

从理论上看,区域的区位将随其周边的交通建设而产生改变,一旦区位发生改变,区域的相应土地价值也会有所变化。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无疑将对公路沿线土地资源价值产生积极的提升作用,当沿线为旅游业等服务类产业时,这种提升作用将更加显著。公路交通网络的建设能够促进区域内土地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资源整合效果,实现资源价值向市场价值的高效转变,推动区域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不利影响

公路交通建设在给区域发展带来较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会对其造成一定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环境破坏与对农耕土地的占用。为节约公路建设成本,保障区域公路运输功能得到最大化提升,公路施工建设势必伴随对农耕土地的占用,如此将进一步缩小我国耕地面积,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对沿线土地大规模的征用还会给此范围内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不当的施工操作行为有可能导致沿线植被覆盖率迅速下降,导致土壤层,加重当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隐患。此外,公路交通建设还有可能导致对电力、通信设备以及居民住宅的迁移,给周边居民带来生产生活不便。基于公路交通建设可能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相关单位务必要做好公路建设前的评估分析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公路建设计划,将公路交通建设对生态环境及周边住户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结论

综上,公路交通对加强区域联系,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公路交通建设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引导公路交通建设改革,最大化实现公路交通带来的区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高艳玲 单位:石家庄市公路管理处

参考文献:

[1]郭曜光.浅谈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时代金融,2013,(6):98.

篇(7)

一、公路交通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

公路交通给区域经济发展既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消极的影响,两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具体来说,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区域路网,其结构和功能对区域经济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公路交通在空间形成的网状体系由于位置和距离的不同,导致其具有的交通条件也存在差异。

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在很多程度依靠公路交通。在投资方评估区域投资环境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当地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素质以及地方产业政策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公路交通功能,如果一旦决定对区域进行投资,就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公路交通极度匮乏的地区,其区域经济水平也不会很高。

二、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公路交通属于第二产业,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意味着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也可以刺激当地的第三产业,例如物流业、服务业以及旅游业等,这些第三产业都与公路交通事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全面提高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才能为第三产业的提高建立坚实的基础。同时公路交通事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促进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

例如旅游业,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了各个地区的重要产业,其发展会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而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就是交通,便利的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保证。

2.加速城市化进程

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可以推进农业集约生产和规模经营,使农村经济体系向高效、高产以及优质的集团化发展,为农产品转型打下基础,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供条件。同时,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还加速转移了农村部分劳动力,加快了资金、信息以及物流的交换速度。通过就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实现了非农转移,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通过公路交通还可以缩短城乡经济机构,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缩小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3.促进解决三农问题

公路交通的建设,特别是农村公路交通建设,完善了城镇公路交通网,其便捷的交通环境更容易为农村吸引到企业投资,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公路交通建设还在很大程度改变了农村的交通环境,提高了农民出行的安全性以及舒适度,快速农村运输行业的发展,为城乡交流提供便利,为城镇化提供重要的交通支持。同时,公路网的建设和完善,可以开阔农民的视野,加速村与村、村与镇、村与城之间的交流,为农村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创造条件,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思想观念,改善了农村的运输条件。

4.形成交通经济带和经济轴

公路交通建设可以使沿线的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规律流动,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带。在聚集效应下,经济带不断延伸,形成规模后,对周围区域产生辐射和扩散的作用,逐渐产生具有特色的城镇群。随着规模效益和经济发展,公路沿线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经济带。

随着公路交通的完善,沿线区域的物流和人流不断增加,运输和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区位条件。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其生产要素主要聚集在大规模城镇,同公路沿线一起形成经济轴,即沿线形成的各种产业带以及工业园,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1.影响生态环境

公路交通建设属于资源开发项目,势必会改变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地占用以及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污染,对野生动物造成分离阻隔,导致其数量减少。

2.造成经济和文化损失

如果在山区开展公路建设,其地形坡度较陡、起伏较大,导致防护、大填、大挖的工程比较多,所需建设资金较多。公路路线所经过的灌溉、水利、通讯以及民房等设施需要迁移,造成一定要程度的经济损失,如果沿线有文物建筑,也需要拆除,造成文化损失。同时,因为公路施工对沿线的植被、土壤以及森林造成的破坏,也对区域的生态发展带来影响。

3.影响农业发展

由于公路建设导致的土地荒漠、土壤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情况,致使我国农业耕地的面积不断减少。因此,公路建设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