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阅读训练技巧

小学阅读训练技巧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7 15:44: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阅读训练技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阅读训练技巧

篇(1)

关键词:小学生;阶梯式作文;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18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118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小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许多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手足无措。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观念陈旧,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阅读量少,词汇量和语言组织能力差,缺乏真情实感的表露等。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写作素材,帮助小学生找到学习方法和写作灵感。但是,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限制了小学生的个性发挥。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现实,立足长远,发挥阶梯式作文教学的优势,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活力。下面,笔者对此谈几点体会。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只注重课堂训练,忽视学生的生活实践

现阶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严格的写作训练,给学生设计繁重的写作作业,使小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语文教师没有把作文写作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导致小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其实,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成熟,他们看待事物比较单纯,语文教师应该多带领学生观察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丰富小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而不是一味地在课堂上进行写作训练。还有一些语文教师在期末考试前给小学生打印一学期的写作范文,让小学生强行记忆,等到考试时进行生搬硬套。结果,教师会在批改试卷时发现全班小学生的作文都非常类似,没有创新。

(二)只注重书面表达,忽视学生的口头训练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二者共同发挥作用,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养。但是,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书面表达,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就行,没有认识到口头训练的重要性。教师还把教材中每单元的口语训练都忽略了,把大量的教学时间放在提升教学进度上。这样就使小学生的发展不均衡,口头表达能力差,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甚至有的小学生面红耳赤,抓耳挠腮。在一些农村小学里,语文教师的教学技巧和经验有限,无法为小学生进行深度的语言训练,导致小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三)只注重技巧指导,忽视学生的素材积累

有一些语文教师认识到了对小学生写作过程进行指导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课上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指导上,忽视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有限,在写作时往往缺少素材,不能深刻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是语文教师并没有引导小学生积累素材,造成有些小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异想天开。还有一些语文教师忽略对小学生作文的讲评,在批改作文时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删减原文内容,使小学生的真实情感不复存在,并没有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没有鼓励小学生的自信心,也没有分析小学生写作的得失。

二、阶梯式指导方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训练目的,突出作文训练的重点

阶梯式作文训练侧重的是训练内容的集中性、训练层次的有序性、训练结果的高效性。因此,在进行阶梯式作文教学时,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训练目标,通常是先从语言描写入手,再到选材和结构设计,最后是写作技巧。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会在日常教学中要求他们细心观察身边人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等,然后让他们将观察到的内容写出小段的文字,为正式写作积累素材。在选材上,我严格要求小学生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确立写作中心思想,并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确保写作主题的正确和新颖。技巧的指导要围绕小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为他们详细讲解作文开头、结尾和过渡段的策略。

(二)创设写作情境,鼓励小学生自主写作

阶梯式作文训练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有效避免了语文教材中较长的作文训练模式,让小学生更具有开放性和独立性。我在教学中,会为小学生创设不同的写作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小学生能够自觉进行作文写作训练。比如在讲了《赵州桥》以后,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先进行课堂提问:同学们的家乡是否有古建筑呢?如果有,请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并将它画出来。这时小学生都非常踊跃,课堂氛围高涨起来。然后,我要求小学生按照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对自己家乡的古建筑进行描述,并写成作文。这样,就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枯燥和封闭,使小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认真完成写作任务。

(三)提高阅读量,让写作与阅读相辅相成

针对小学生阅读量少,写作缺乏素材的现象,我在作文阶梯式训练时会提倡小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量,为作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师要为小学生指定或者推荐阅读材料,防止小学生阅读到不利于学习和成长的材料。语文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对小学生进行片段训练,比如语言结构、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还可以让小学生进行续写或者缩写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新时期,作文教学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效结合现实生活,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小学生的作文能够做到情文并茂。

篇(2)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意义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各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简单地说就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中体现得很广泛的三方面是听、说、读,但在“写”上,许多语文老师把训练范围仅缩略在了作文课上。透视现今的语文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每学期读了数十篇课文后,学生仍然不会表达,写不出具有感情的作文,不能用笔明白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不知“写什么”“如何写”,学生作文的质量被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训练,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是远远不够。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有意识地多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训练点,向学生渗透写作的技巧。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从中我们知道,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把课文当作写作训练的例文,读写相结合。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主要问题

(一)读写分离

虽然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强调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并未普及开来的原因,一些教师仍认为阅读课与写作课是两种课型并互不联系,这就造成实际阅读教学中关于与写作相关的教学并未渗透开来。另一方面,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仍然影响着教师的认知,具体表现在口头交流和朗读仍然在小学语文课堂占有重要位置,造成学生实际动笔的空间被极大挤压,使得小学语文的听、说、读、写不能完全融合,从而导致既浪费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又激发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重读轻写

在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中,除了有以上的读写分离问题,还存在着重读轻写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中,关于习作内容单独设置,且次数较少导致读写分开的同时,还缺少相关具体及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要求。另一方面,还没有深刻意识到学生写作和习作教学的重要性,并未意识到学生“写”的能力已经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学习课文写作技巧,并加以仿写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符合新大纲的要求,以求使学生能够对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能够彻底领悟,其目的就是让阅读教学为学生的作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对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学习,然后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文章仿写。

(二)联系课文内容,多写读后感

在进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训练时,要以理解和对课文的把握作为基础,挖掘课文中潜在的丰富情感、表达特点和写作技巧等多方面的资源,调动学生最大的表达欲望和能力兴趣,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自由表达和不断的模仿中得到锻炼,从而得以提升。

(三)展开联想,进行改写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把课文作为根本进行改写训练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拓展学生写作思路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激发学生对写作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写作方面的兴趣。

(四)想象外延,进行续写

在进行语文读写能力的教学中,可以把课文中的情节继续往下编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课文续写的训练。如在进行《凡卡》一课的教学后指导学生图文相结合,从中体会凡卡悲惨的命运。在进行指导时从各个思想人手,想象信被退回鞋店后,落在老板的手中,小凡卡将会受到怎么样的对待;想象小凡卡的爷爷知道小凡卡被虐待致死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想象小凡卡受到非人的折磨后,终于逃出了鞋店等。正因为续写这一过程是学生直接进行参与的,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合在写的文章当中,能充分激发其对写作的兴趣。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阅读教学。通过对语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以提升,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写作方法的训练得以提高,而对语音的技巧进行掌握并使知识得以吸收则通过阅读训练。写作与阅读二者不仅有联系也有差别。在进行语文的阅读教学时,把写作和阅读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水平都能相应的得以提高。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读写分离的现象。写作与阅读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写作和阅读教学的联系,不断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是目前阅读教学的急切要求。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提倡读写结合的教学方略。阅读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出作者内心情感与写作思路,这个过程不仅仅只有消化和吸收,还包括表达和倾吐。在这基础上,在小学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中,要求老师应准确把握住阅读与协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加主动地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小学语文阅读中读写结合的内涵,在实践中得以进步,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读写结合的可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要解决这一现象,最根本的是解决学生作文的材料来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基本技巧,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要解决学生作文的材料来源必须通过观察积累生活;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通过阅读积累语言;要提升学生写作的基本技巧,必须通过多种训练,积累经验。近年来,笔者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进行了一些实践,现就关于小学作文指导过程中的“积累”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工厂、访问农家;观察学校生活:一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二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卖了什么新电器,妈妈又添了什么新衣服.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不能单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日记要把自己观察到的事、人、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事要重点记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要重点记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景要重点记下景物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特点;物要重点记下物体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每则观察日记都要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地记下自己的感受。

二、指导阅读――积累语言

“夫人之立方,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 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同时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告诉大家不能一味只读《作文指导》《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学写读后感。

三、指导单项训练――积累技巧

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但是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谓积累技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材也注意了这样的片断训练,比如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给学生提出这样的思考:回忆自己身边有没有令你感动的事、值得你尊敬的人,从某一方面选一个典型事例来突出这个人的思想品德。学生对写人的文章已有一定的基础,三年级时开始写人,重点在于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时写人,重点在于写人物的兴趣、爱好,突出人物的个性:五年级还写人,重点在于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思想品德。所以说小学作文都有阶段性,像连环扣一样,一个阶段连着一个阶段,各阶段的要求呈递进式。如果教师能有目的地在各个阶段中进行片断训练,就能帮助学生分解难点,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有机地将平时生活、阅读中积累的材料、语言有序地排列、组合起来。这样的文章其内容其情感就不言而喻了。

篇(4)

一、学习经验,大胆进行高效阅读实践

1984年程汉杰老师高效阅读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在北京铁二中试验后,在全国铁路系统、西城区、北京市等20多个省区传播,2005年北京中语会支持在北京铁中召开交流会,2006年在河南郑州召开成果汇报会,2006年10月21日在内蒙古宁城召开实验区成果推广现场会。

实施语文阅读课堂优化工程。

优化工程分两步,第一步:优化高效阅读课堂训练程序。我们把课堂操作过程优化为:“眼脑”、“程序”、“训练”、“反思”四步,学生阅读速度提高到800字/分钟,每节课训练密度提高到5篇文章。第二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我们进行了“速读精彩,精读更精彩”的教学实验。

二、认真探索高效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1)高效速读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板块:眼脑机能训练;第二板块:学习速读技巧;第三板块:高效速读训练;第四板块:反思感悟;(2)高效阅读精读训练模式:第一板块:眼脑机能训练。第二板块:回忆精读技巧。第三板块:快速阅读+速读检测+复述文章。第四板块:快速阅读+定向分析+拓展感悟。第五板块:感悟反思;(3)高效阅读复述训练课模式:第一板块:眼脑机能训练。第二板块:复习复述技巧。第三板块:复述感悟训练。第四板块:反思感悟;(4)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第一板块:眼脑机能训练;第二板块:学习巩固。第三板块:速读检测,复述强化;第四板块:应用技巧,解读文本。第五板块:回顾反思,拓展训练。

三、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综合能力

强化课堂训练,提高阅读速度。课堂上先以固定程序阅读训练开始,紧扣“调、读、答、判、算、绘、析”七步法进行训练,即调整心态,准备阅读,集中精力,速读材料;依照程序,照单购货,根据记忆,开始答题;同桌互判,算出数据;填写速读训练,绘制阅读进步曲线图;最后主动分析,自我反思。经过训练,平均速度已超过1558字/分钟,理解率为85.3%,阅读速度提高10倍之多。

四、重点放在进行高效阅读课堂教学上

在小学一年级进行集中识字,到二年级时学生能进行比较熟练的阅读和写作。课堂上,我们把高效阅读与健身(视觉训练),健心运动(心理训练),健智运动(快速记忆)结合起来;高效阅读听、说、思、写结合起来;在三年级把课标规定的小学毕业生300字/分钟阅读目标提高到每分钟600―1000字,到五年级时,很多学生阅读速度超过2000字/分钟。学生读的快了,阅读量自然就增加了。学校为了满足学生读书的愿望 ,还相继开展了“亲子共读工程”和“读书漂流”等多到活动,制订了“千人千文千卡读书计划”,学校阅览室全天向学生和家长开放,掀起读书热潮,做到很好的效果。

五、开展高效阅读活动,提高高效阅读效果

每天晨读时间,下午的读书课,学生们都会把字典、词典、读书摘记、仿写本和课本摆在书桌指定位置。师生每天必须读书1小时,计划雷打不动。每天晨读至少20分钟,每天下午第三节课是各班读书时间。整个校园里书声琅琅,此起彼伏。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探究

阅读是文字的眼睛,是语文的精髓。随着知识的积累,阅读难度和强度会不断增加。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容小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技巧要从小学抓起。下面笔者谈谈阅读教学技巧的两点做法。

一、课前导入的技巧

1.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上课伊始,教师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例如,教《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教师可以先播放黄河各时期、各流域的画面,接着提问:“看了黄河的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想?”最后教师引出画外音的导语:“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近2000年,她却变成一l多灾多难的祸河。”这种以黄河前后截然不同影像的鲜明对比,可强烈震撼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故事导入,以情激情

小学生爱听故事,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启发。在课堂上前几分钟,教师可抓住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用与文本情感相关的故事导入新课。比如,学习《自然之道》时,教师可以用缓慢低沉的口吻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关违背自然规律导致不好后果的真实故事,如将受伤的鸟儿带回家精心治疗后,为了避免它再次受伤害,就把它关在笼子里细心喂养,鸟儿却因此失去了自由不肯进食,最终死亡,从而引出了“道”,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感知主题,让学生展开心与思的交融。

3.设置悬念,诱惑求知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情节的发展特别关注。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可以设置悬念,引发质疑、解疑,刺激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例如,在上《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阵:“同学们,空中飞着一只大雁,用哪些办法能把它们打下来?”(假设性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争先恐后回答:用枪打、用箭射、用弓弹……至此,教师先肯定了学生答案的正确,但话锋一转,追问学生:“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绝,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一只大雁射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拿出课文仔细阅读,从中找出答案。”通过悬念诱惑导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认真读书、思考。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1.激励性提问,蕴含魅力

激励,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评判方式,教学活动区间采用激励性的提问,讲究语言艺术蕴含的魅力,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激情与欲望,让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实效。例如,教学《跳水》一文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使孩子得救吗?”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广开思路、集思广益寻求答案。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此时,教师引导点拨,比较答案,选择最佳办法。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结论:还是船长的办法好。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加深了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灵活性提问,训练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巧妙地设置提问,捕捉“节骨眼处”的问题来体现学习的重难点,以此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文中的“神机妙算”一词集中地表现出诸葛亮的杰出才干。如果只停留在解释上就难以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从另一个角度问学生:“诸葛亮借箭若没有成功,原因是什么呢?”然后从诸葛亮通天文、善用人、懂心理、晓兵法、精打算五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假设,一一否定,学生理解了“神机妙算”的含义。这样的提问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让其发挥了想象力。

3.创造性提问,发展智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教师应采取创造性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发展智力、开发思维、培养能力。例如,在教学《南辕北辙》寓言时,“那个人能不能到达楚国?”如果直接问学生,学生肯定回答 “不能”。设计这样的问题就毫无意义了。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问:“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圆的,若有足够的费用,照这样一直走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这样一问,学生的思维就像“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了。讨论结果答案不唯一。这样的提问,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阅读课堂有效、高效。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教学技巧”,展示出独特魅力,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学生才会乐于学习。

参考文献:

[1]连彩虹.让语文课堂富于艺术生命[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9).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方法;指导展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250-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课前,教师进行文本细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章的精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训练点;课上,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悉心指导,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自读自悟,利用妙语导读激励学生读的积极性,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服务;课余,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朗读展示活动,激起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欲望,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本文谈谈可行的方法: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要把好文本的“脉”,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要选好训练的“点”。“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朗读训练也更有效。

二、轻拢慢捻抹复挑――指导篇

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学生在读中把一颗颗稚气、晶莹、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爱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便为进一步感情朗读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读才会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2、读书如见感同身受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3、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只是徒劳。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三、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示篇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课余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促进朗读的积极性。而更多学生则会在榜样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激起朗读的欲望,“我也可以读得这么好”、“我可以读得更好”等念头在学生的脑中闪现,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若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功夫,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参考文献:

[1] 邹 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魅力中国,2011.07.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情感品味;阅读能力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语文课文或者古诗的情感朗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和自身体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提升语文素养和思想品味。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阅读教学中开展有效朗读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从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到培养小学生的情感品味能力,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提升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情感的传递。

1.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将课本中枯燥、乏味的文字内容变得生动而形象,激发小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些朗读游戏或是利用高新技术电脑软件播放一些美妙的散文作品等,培养学生的情感阅读,将小学生带入情境中,感受世界的多变和语文文化的魅力,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小学生的情感品味。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通过电脑软件制作一些拉萨风景的图片,增进小学生对拉萨的理解和热爱,从而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投入感情,切身体会拉萨的纯净和美好。

2.鼓励学生朗读,培养表达能力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小学生的言语积累。通过不断的朗读训练,使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升华。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性的组织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和语文的特点的时候,增强小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语文基础。通过长时间的语言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传递。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感受到达尔文对昆虫的有趣发现,感受达尔文对世界万物的探究,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情感朗读的措施

有效的情感朗读训练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朗读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朗读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提升自身素质,加强朗读指导

要想真正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首先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朗读技能。教师对朗读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发声的阶段,那么学生是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的。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朗读的准确性和形象性。不可模糊而一带而过,在朗读中,指导学生要富含情感进行情感朗读,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言品味能力。例如,在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要注重课文朗读的轻重程度,“流云”这种词汇要轻柔的读出,表现出云朵潇潇、自由的形态。

当然,我们教师增强朗读的指导水平需要自己去学习和提高,多听名家的范读,感受朗读的艺术与效果,并结合学生学习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指导教学。

2.主体投入,感受情感阅读魅力

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身投入到阅读的环境中,感受当时作者创作的氛围。通过这种情感的体验,能够增强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深入把握文章感彩和停顿、轻柔缓急的朗读控制。以感性的朗读方式,增强小学生的朗读情感,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语文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春笋》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通过学生朗读,使小学生感受到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决心和毅力,对生命的渴求和努力,增加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培养小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对“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这句话的朗读过程中,要注重采用欢快的朗读情绪,注意句子中的抑扬顿挫,表现小鱼自由、欢快的活力和生机。情绪的朗读能够使文章更加的生动和丰富,培养小学生的感性品味。

因此,在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之后,还需要学生自己去运用朗读技巧进行尝试与提高,激发他们自主朗读、有情感朗读的意识。如此,他们在朗读中才能理解阅读内容,提高情感体悟的效果。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的同时,学校也要定期开展朗读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感受读书的快乐,以培养朗读兴趣,并从中检查朗读训练的效果。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嘉奖和鼓励,增强小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热爱,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提升朗读的情感。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利于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通过情感的朗读,提升小学生的情感品味,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重要的保障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倩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指导学生有效的感情朗读[J].学生之友,2011(08).

[2]谷柱.恰当运用朗读,让语文教学更有效[J].新课程:下,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