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医基础知识点

中医基础知识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7 15:44: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医基础知识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医基础知识点

篇(1)

关键词: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精简;调整

为了适应中医护理专业的现代化人才培养需要,湖南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对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总课时从64课时调整到了48课时,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其操作水平,实验课时从时调整到了12学时,因此,课堂教学内容也就相应地进行精简和调整,教学方法也应同步改进。卢芳国等曾经从中医院校护理专业的生源特点与专业层次上对“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明确课程定位、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1]李珊等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授课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了“免疫学基础和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2]

但目前缺少针对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修改后的教学大纲的教学改革具体措施,本文就从这点出发,探索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案具体设计,以期对中医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一、浓缩理论课教学内容,精简知识点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经重新修订后,总课时调整到48课时,其中实验课增加到12课时,理论课36课时,在这相对有限的学时内,要学完本门课程的从免疫学到病原微生物学再到寄生虫学的三大部分内容,任务量很大,因此课时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要适当精简,这就要求高校在教材选购、教学章节安排、每章节课时具体安排、知识点讲解详略上做好精细的规划。

1.理论教材选购

针对中医护理专业特点,选择内容精简但能基本覆盖主要知识点的教材版本。老师只讲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即大纲中明确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部分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知识点,剩下的大纲中只要求熟悉的和了解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并把部分自学内容纳入学生年终考核的一部分。在理论教材的选购上,比如王易、袁嘉丽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2012年8月第三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范虹、卢芳国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2003年8月第一版,科学出版社)等版本的理论教材内容既全面又较精简,可作为选择参考,合适的教材选购是搞好理论教学的第一步。

2.理论教学章节学时与内容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门课程的全部章节的教学学时进行整体合理的安排,哪些章节要重点讲解,哪些章节要简略,哪些章节留给学生自学,都要有完整详细的规划。我们考虑:免疫学部分安排12个课时,每次3学时,共4次课,老师分四次分别选讲免疫学基本概念与免疫细胞激活物、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四部分内容,免疫学应用留给学生自学并在实验课时结合操作讲解。病原生物学部分安排21学时,每次3学时,共7次课,第一次课主要讲解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人体微生态系、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会性感染、感染的影响因素、消毒与灭菌等基础知识。第二次课主要讲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染色鉴别方法、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感染机制与临床表现、细菌的传播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第三次和第四次课主要讲解一些重要的致病细菌,包括化脓性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放线菌等比较常引起人体健康危害的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等内容留给学生自学。讲解内容包括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传染源与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检测与防治等知识,病原菌致病机制等内容留给学生自学。第五次课主要讲解病毒总论部分,知识点包括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病毒的类型、病毒的培养、病毒感染的类型与传播方式等。第六次课具体讲解几种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乙肝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同样主要介绍它们的生物学性状、传染源与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检测与防治这四部分内容,其他的致病病毒留给学生自学。第七次简要介绍真菌病害知识,包括真菌形态以及浅表感染真菌(几种常见藓类)和两种深部感染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其他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寄生虫学部分安排3个课时,共1次课,老师讲解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流行与危害,并讲解医学蠕虫中的似蚓蛔线虫和日本血吸虫,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与致病性,其他的寄生虫留给学生自学。

通过这样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基本讲解了本门课程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老师讲授使学生掌握了主要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熟悉与了解了剩下的知识点并扩充知识面。这样既完成了本门课程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使学生的学习充满灵活主动性,为其他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课教学改革

1.实验教材选择

实验课改革后扩充为12课时,每次3学时,共4次实验课。实验教材可选择与理论教材配套的教材,如伍参荣、卢芳国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教材(2014年1月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罗晶、关洪全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材(2012年6月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版本的教材比较合适。

2.实验内容教学改革

实验课时调整后,第一次实验安排免疫学实验与细菌学的革兰染色实验,学生主要操作免疫学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细菌学革兰染色实验,老师给学生示教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等免疫学实验内容。第二次实验课,安排细菌总论实验,学生主要操作细菌分布(人体皮肤、咽喉部、空气中等)、细菌基础培养基的制备、高压灭菌锅的操作使用和药敏实验,老师介绍细菌培养基组成、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和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等实验内容,这些实验相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很重要,许多院校也把它列为护理专业主要操作实验之一[3]。第三次安排细菌各论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化脓性球菌和肠道杆菌,学生操作化脓性球菌的划线培养、分离鉴定操作,肠道致病菌的血清学鉴定(肥达氏反应)实验,老师讲解示教化脓性球菌菌落特征及血清学鉴定方法、肠道杆菌菌落特征及生化鉴定方法等内容。第四次安排病毒学实验和真菌与寄生虫学实验,学生做流感病毒的血凝实验,老师展示讲解常见致病真菌的菌落特征标本、常见寄生虫卵标本,最后学生参观学校寄生虫标本馆观察人体常见寄生虫大型标本。通过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让学生在比较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病原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并加深了其对于理论课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培养了学生无菌操作意识、药敏反应常识和处理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的能力。

三、知识点精简后的教学安排

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课时缩减、知识点精简后,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要完成本门课程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大部分内容的学习,老师只能讲解课程中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内容,学生自学其余内容,这样安排、使护理专业学生既可以了解本门课程基本知识构架,又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学习自,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护理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和选择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思路。并且从大学阶段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角度讲,对这门课程中不常见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内容,只有精简和留给学生自学以后,才能在时间、精力和资源上保证其他专业课程以及与护理学特点有关的心理、人文等知识的学习[4],最终使培养出来的中医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卢芳国,伍参荣,陈 燕,等.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8).

[2]李 珊,卢芳国.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和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尝试[J].中医药导报,2009(04).

[3]谢国武.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7(05).

[4]黄爱丽.高职护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设置现状与改革[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03).

篇(2)

组卷是本系统的核心,本系统利用遗传算法的原理实现组卷,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编码方式。组卷系统中的搜索算法采用二进制编码,在求解有序组合优化问题时比较方便,计算效率比较高。能更方便地在遗传操作过程中处理约束条件。假定题库中的待选试题数量为L,从L道试题中选出满足约束条件的试题组成试卷。可用一个长度为L的二进制位串表示,每一位的取值为0或1,0表示未选中某题,1表示选中某题,这样每一道试题就对应一个0或1组成L位二进制串,称为染色体,这就形成了染色体的编码。(2)初始种群的确定。初始种群的产生以试题最基本的章节范围的要求作为一个最初的约束,产生一系列满足此要求的个体。在算法实现上,如果不能满足此要求,则重新在限定范围内进行随机选取,直到产生满足种群个数要求的个体为止。(3)确定适应函数。适应值是对解的质量的一种度量,它通常依赖于解的行为与环境(即种群)的关系。

2算法比较及数据分析

2.1算法比较

本系统在传统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将交叉算子改进为内交叉,改进适应度函数,修改初始化种群及强制同题型段内双位变异。为了验证本文改进的遗传算法的优越性,特将2种组卷算法进行实验结果的比较。为了体现算法比较的公正性,将2种算法的参数设置都统一起来,2种算法10次运行结果的平均值比较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将改进的遗传算法用于组卷系统后,组卷的平均迭代次数、平均组卷时间、平均最优适应度都有了一定的改善。

2.2测评系统组卷效果

由于中医学基础主干课程测评系统的个性要求,系统生成的测试试题必须有较好的满足知识点约束条件,笔者根据系统组卷50份,每份试卷100个试题,测评4门中医主干课程。其中中医基础理论测评7个知识点章节,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分别测评10个、8个、10个知识点章节,统计生成的50份试卷各知识点情况,见表2。根据生成的50份试卷,笔者统计试题难度平均分布试题数量情况,各难度试题数量分布从难、较难、一般、较易到易,分别是7.3、18.7、28.6、27.1、18.3个。将生成的50份试卷随机分配给50位大五学生进行测评实验,学生成绩从优秀(85分以上)、良好(70至84分)、及格(60至69分)到不及格(低于60分)分别为8、21、15、6人。

篇(3)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基础医学概论是中医药院校高职医疗美容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医学全貌,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1]。其内容贯通基础医学各学科,整合了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概论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及处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然而,美容专业技术性较强,教师照搬临床医学类学生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授课显然不太合适。

关键词 医疗美容;高职;教学

对于如何既满足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需求,又突出美容专业特色。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1 突出专业特色,合理安排教学重难点

高职医疗美容的专业培养核心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美容诊疗能力医疗技术人才。因此课程讲授时,应以围绕专业培养核心为原则,弱化学科体系,做到突出重点,不宜面面俱到。教学时精简授课内容,明确哪些是重要的知识点应重点讲授,哪些是该简单介绍的内容。笔者认为人体解剖学是美容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特别是与美容技能操作有关肌肉骨骼要重点讲解;讲解组织胚胎学时侧重皮肤组织的形态结构的讲解;生理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这部分内容为美容外科学、美容皮肤治疗、物理美容技术等多门美容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授课时采用与临床病例结合重点讲解。而遗传学、生物化学,这部分内容抽象,机理和计算公式复杂,可结合科普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宣教。因此,合理分配教学重难点,将繁杂的知识点整合,化繁为简,既减轻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压力,又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模式

由于基础医学概论涉及知识面广,在有限课时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繁杂的知识点使学生记忆困难;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微观组织学的内容,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而一些较复杂的病理机制学生难以理解,这些因素都造成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或产生挫败感。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授课时应用生动事例和简练的语言说明抽象复杂的内容。例如在讲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时引用巴甫洛夫刺激狗产生唾液经典案例讲解,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在讲解重点难点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添加图片、音频、视频、动画flash等多种形式,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让学生学习和理解。为开拓学生思路,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在讲解呼吸解剖生理病理时,我引用科普短片或教学视频,把枯燥乏味的课本内容生动的展现在课堂。此外,教师尝试以系统为专题讲述人体结构功能。遵循认识的规律,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目前,滨州医学院对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采用系统教学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以分子一细胞一器官一系统为主线”进行课程整合。打破传统的分学科教学模式,从考试成绩的分析来看, 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效果[3]。笔者将问题导入法、作业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更好的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知识网站链接,多方面、多角度的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本门课程。

3 加强师生沟通,促进教师之间学科交流

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利用课间或课后时间、书面汇报、座谈等形式与学生沟通,例如交谈中学生反映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专业术语多,内容抽象难以记忆,希望老师多增加教学视频,例图表等形式加深理解。积极听取学生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既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又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相长。由于基础医学概论是多个学科的整合,在内容上难免存在知识点交叉。为避免知识脱节或重复,各学科授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就尤其重要[4]。我校每周二下午业务学习时间,安排集体备课或讨论会等形式集中交流,这种形式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和才能,促进优势互补,能及时调整和解决教学存在问题。同时,各学科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保证知识框架系统性、完整性,避免教学资源浪费。笔者团队根据教育部关于“医学技术”类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精神,结合高职高专美容专业特点,编写教学大纲和对应内容的练习题库,由课程教学秘书汇总编辑成复习指导手册,学生在课后业余时间通过练习试题库检验学习效果及巩固重点知识,在复习指导手册的辅助下学生期末考试心理负担减轻,有效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立足技能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中医药院校开设医疗美容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技能型中医美容人才。基础医学知识实用性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实验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采用案例法、互动模拟练习、标本模型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直观理解授课内容。例如讲到胸骨角、阑尾麦氏点、墨菲征等,先用多媒体放映多个图片,要求学生选择对应术语正确的图片,最后要求学生在自己身体上扪及。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应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教学的革新。除了可以整合理论课,也可以将实验课整合配置。笔者认为解剖学和组胚学整合为人体形态学安排1次实验;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整合为人体功能学与药理学安排2次实验,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整合为病原生物学安排1次实验,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为病理学安排1次实验。多安排些演示性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部分实验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课外学习。

5 结语

高职医疗美容专业开设《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但是《基础医学概论》作为一门整合课程,开设时间不长,教学方法和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并加强授课教师培养及团队合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光主,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晗,梁平.医疗保险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72-1173.

[3]李笑岩,曲洪林,金昌洙.《基础医学概论》系统化教学效果评价[J].科技息,2012,22(86):122-123.

篇(4)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LBL+PBL+TBL+CBL多种教学模式的联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03417);保定市科技局项目(18ZF185)

[作者简介]李元滨(通信作者)(1981—),女,河北保定人,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1-0165-03[收稿日期]2020-02-15

一、中医内科学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并明确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包括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医药千百年来在维护中华民族的身体健康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在众多的中医学科中,中医内科学是继中医经典、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基础课程后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以病因为依据,以外感和内伤杂病为分类方法,涉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肢体等多种病证,内容包括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临证要点、预防调护等诸多内容,与中医基础知识密切相关,是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逻辑性不强,对所学基础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比较吃力,困惑较多,缺少发散性思维等问题。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的临床教学质量,改善目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已成为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关键,也是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秀创新型人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结合相关教学方法及本人教学经验,本文探讨了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目前中医内科学的各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劣

1.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传统的“教学型”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基础,主要体现在系统地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学习的深度和系统性[1]。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我国教学中长期存在,有助于学生梳理基础理论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LBL教学法对基础和临床扎实的学生而言,相当于对其既往学习知识的综合和温习,但对新学者来说,初始学生还能按部就班做笔记,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因采用同一个模式及框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下降等问题,甚至疲于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基本不能体味到学习的兴趣及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2.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主動思考的能力[2]。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对初始接触临床课程的医学生比较适合。但PBL教学模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小组讨论,对老师的启发和诱导无动于衷,消极应对,不愿或不能针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将自己主动排除在讨论之外,因此对部分学生来说只能流于形式。其实,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和个人的经验、经历及知识结构等密切相关,知识结构决定了问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仅仅采用PBL模式也不完全适合中医内科学的教学。

3.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Team-BasedLearning,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3],由教师提前告知学生教学内容和要点,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充分预习和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小组测试、个人测试和应用性练习。TBL教学模式中教师有主导地位转变为指导地位,学生组成团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利用小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不利于掌控课堂时间,可能会影响课程进度。同时,对中医相关问题的认识可能有意见及见解不同的现象,对相同的问题很难形成共识,加之知识结构不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更容易出现意见分歧,可见,TBL的应用对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也有不合适的地方。

4.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以案例为导向的一种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其过程是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它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得,学生在实战中锻炼自身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真实病例的引导,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逐步形成临床诊疗思维,渗透科研思维,进而提升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初接触临床的学生而言,因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的不足,自学难度较大,耗费时间较长,学生会产生浮躁心理。

三、LBL+PBL+TBL+CBL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单用LBL教学模式,容易出现理论与临床脱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接受程度有限;单用PBL教学模式,容易流于形式;单用TBL教学模式,容易形成学生之间的互相依赖;单用CBL教学法,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乐趣。为此,我们尝试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及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有研究显示[4],对初进临床的学生实施PBL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分数也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CBL教学法更接受,考核成绩、自评和互评分数均优于PBL组。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学生之间的协作性较差,个别学生甚至袖手旁观,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独立完成问题。

中医内科学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单独一种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授课教师有责任灵活运用授课方式,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信心,同时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将多种教学模式合理应用、有效融合以培养新型人才,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1.加强授课方式的更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BL、TBL、CBL教学法是学习临床课程的大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运用这些辅教学手段能活跃课堂气氛,利于课程知识传授任务的有效完成,能够使学生对零散知识点全面把握,通过反复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利用小组讨论和协作探究解决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课堂与教师角色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学生的学习也向主动学习转变。同时,授课教师还应将临床见习穿插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期间,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临床,引导学生培养临床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找寻答案,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2.增加学生对中医学习的信心。中医学的学科特点使其不能像西医学一样拿出更多直观的资料佐证诊断、治疗效果等。临床上确实存在用西医学的标准评价、指导中医,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医过程中会变得不自信,对中医的疗效持怀疑态度,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学习中医是浪费时间。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也不利于中医学的传承发展,甚至还会引起中医学的倒退。这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医案开展教学,选择真实、可靠、完整且能体现中医学优势的临床病例,同时也可以邀请名老中医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传授学习中医的方法和临证经验,向学生展示如何应用中医学整体观念、取象比类、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审证求因、药物归经等经典理论知识指导临床,使学生充分了解疾病的全过程以及治疗后疾病的转归,尤其是对于新病种或者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以此为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3.加强对于课程结构的优化。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以解决临床医学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学科,更强调逻辑和推理思维,基础课程的讲解模式和课程结构设置不适用中医内科学,因此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一是对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医内科学课程一般安排在中医经典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在讲授中医内科学各章节时,可以先引领学生回顾涉及本章节既往所学的相关基础知识,继而逐步进入病证学习,易于学生接受,便于记忆掌握,同时可以防止基础知识的“废用性遗忘”。二是对问题的设置。教师要做好引导,尽可能选择开放式问题,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也利于学生开阔思路、发散性思考、积极性提高,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便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病例。

4.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PBL、TBL、CBL教学模式是开放式教学模式,不确定因素较多,相应地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师资教学筛选中,应侧重授课教师师德(医德)、理论、实践、综合知识等方面。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需要有高尚的师德(医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中医使命感,更扎实的理论知识、更丰厚的知识储备、更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敏锐的逻辑推理能力、开阔创新的思维及教育心理学知识。

中醫内科学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相关知识的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学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学生既往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而仅仅依靠书本内容来解决临床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医德高尚,文学功底深厚,综合知识较全面,谙熟经典理论并结合时代问题提出新理论,解决时代医疗相关问题,是历代中医名家的普遍特点。笔者认为,谙熟经典理论、兼取中医各家之长,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及时代人文背景,根据自身的特点,将所学理论内化为解决时代问题的实用性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是提高中医学师资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对药物、理论的深入研究和认识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前提[5,6]。同时,中医学师资应对现代科学有充分的了解,二者虽归属不同体系,但研究的对象均是人体,二者可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不可偏执一端,以偏概全或用现代科学内容机械阐述中医学的相关理论,当以引导思考为主,以防误导。

篇(5)

1 在代表方剂的分析讲解中深化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方剂是中医辨证论治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对方剂的讲解和方论的分析就不能以方论方,必须把具体方剂放在具体的病证中去层层解析,以便学生理解,加深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治则治法,中医诊断学中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中药学中药物药性、功能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对前面所学的基础理论在重复回顾的基础上深化和延伸相关知识点的内容,又可以进一步打牢学生的基本功,为临床各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其中尤其突出体现在对中医基础中的有关治法的细化和具体化、中药的具体应用等方面。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对治则、治法的表述比较抽象,而在方剂学中就比较具体。如“热者寒之”的治法,根据病位的不同,对这个治法的应用会有所区别:外感风热,热在卫分,应以辛凉清热透表法,如银翘散;热在气分,热甚伤津,应以甘寒清热生津法,如白虎汤;热在营分,则宜清营透热法,如清营汤;热在血分,只须凉血散瘀法,如犀角地黄汤。在讲解完清热剂章节后,就可结合辛凉解表的内容,对“热者寒之”治法的具体应用作一个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们体会这一治法应该根据病位的不同、驱除热邪的方式和途径的不同、热邪致病的病机不同而选择以辛凉、甘寒、苦寒药物为主的不同清法,并从具体的方剂中理解清热剂的基本配伍思路。由此,加深了学生对中医基础中抽象治法表述的理解,并可将治法灵活应用于临床,创制新方。同样,在方剂学的教学中还可以加深对单味中药药性、功效等的记忆。在我们与同学的交流中,多反映对中药的药效、药性的记忆比较困难,经常混淆。在方剂中对中药的选择是基于辨证立法的前提,用其药味或药效之所长。因而我们在讲解到所选择药味时,常常会对同种功效的药味之所长作出比较,由此来加深学生对所选择药味的性味、功用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会对诸如桂枝、麻黄、黄芪等一些常用药在不同方剂中应用侧重点作出总结,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病证中中药所发挥的不同效力。通过这样的讲解,中药不再是一个个枯燥、孤立的个体,更容易联想记忆,加深印象。

2 在方剂学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中医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医学,离开了临床,理论就成了空头理论。因而,作为桥梁课的中医方剂学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方剂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会应用所学的方剂,还应通过学习掌握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治法、遣方用药的原则、药物之间配伍的规律等,从而为后期临床各科的教学奠定基础,指导临床灵活化裁运用方剂。

2.1 重视对临证思维模式的训练中医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辨证论治。也就是临床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取病人的症状、体征,运用八纲、脏腑辨证等知识,综合分析出疾病的病位、病性、病机,做出诊断,明确病证,依据治疗原则,确立具体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宜的药物,以君、臣、佐、使的立方原则组成方剂,酌定剂量、剂型、用法等,这就是中医的理法方药的各个环节,即临床辨证论治的整个过程。中医临床辨证论治遵循逻辑思维的一般过程和规律,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以及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1]。在教学中我们突破教材中的编写体例,采用以先表述方名及主治的病证列举出病证的主症及兼症运用辨证知识分析病位、病性总结病证病机确立治疗原则及具体治法(即教材中的功效)选择作为君、臣、佐、使的药物总结方剂配伍特点,强调所体现的治法总结此方的应用。这样的讲解基本符合中医临床接诊辨证论治的整体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顺着思路来训练临证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养成良好的理法方药的思辨模式。

2.2重视对同病异方的比较后期临床课的教学多是以疾病为主体展开概念、病因病机、分型治疗等系统内容,而在方剂学的教学中大多针对的是证而非病。在临床上,处方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验证辨证立法是否准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道理。因此,在学生尚未接触具体的疾病时,在教学中就应该强调病证之间的关系,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于同病异方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从中加深对病证关系的理解,进一步为临床课教学打下基础,并可有效地指导临床处方。比如在方剂学教材中有数首治疗喘证的方剂,在理气剂一章有关降气的教学中,就可以把苏子降气汤、定喘汤与前面的麻黄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同为治疗咳喘的方剂放在一起比较,重点比较咳喘的病因、病机、特点、兼症、立法选药等方面,从而对咳喘造成的病因和分证论治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2.3 加强对病案的讨论、分析及考核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病案讨论对于提高学生辨证组方的能力、强化理论联系临床具有重要作用[2]。对于临床医疗专业的方剂学教学,一要利用课堂或课后时间加强对病案的讨论、分析的训练。在教学前半段可以选择与教材症状表现相似的病案进行分析,让学生立法组方,然后与原方比较,教师点评。侧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对所学方剂知识点的学习。在方剂学知识已经有一定积累的教学后半段,可选择兼病、兼症较多的不典型病案,将班级编为小组进行病案讨论和分析,立法处方,然后组间点评,教师总结。侧重在于了解学生对方剂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断改进教学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自学能力,锻炼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减应用方剂,提高其辨证选方、辨证组方、辨证用方的能力。二要在考核时加重对病案分析和处方分析的分值。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养成在临床上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以考促学。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注重在教学中深化和拓宽中基、中诊、中药学的相关知识,在理论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切实发挥好方剂学的桥梁作用,对培养临床应用型中医药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1研究对象

以2013-2016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中心实习的医学检验专业同学(n=112)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为均已完成全部课程学习的专科检验医学专业的实习生,结合的使用PBL教学法结合科室每周的培训工作,开展普通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对比研究工作。

2研究方法

采用PBL教学法,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材料中的内容,课前授课老师结合材料与实践设定若干问题,将学生分成7~8人的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并解决设定的问题,问题内容来自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四版《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

3评价方法

3.1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基础知识为需要记忆的基础内容,综合知识为各专业综合应用的知识。采用试卷考试的办法,考试为5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各一份试卷,其中基础知识25题,综合知识25题;对每一届实习生入科实习时进行首次测试,在进行PBL教学完成以后,采用同样的考试模式,对学生进行再次考核。3.2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师、课程设置的认可评价,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的影响等。

4统计学方法

篇(7)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教学对象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级统招入学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共74人,试验组36人,对照组38人。试验前对两组学生前一学期主要相关科目成绩、两组学生的年龄和性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一老师授课。使用中国中国医药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专业创新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一版,供针灸推拿专业用。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由任课教师通过精心备课,运用启发式、病案式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对中医针灸内科学的有关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论治等相应部分知识进行讲授。教学过程的实施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突出重点和难点,并融入中医针灸内科学的最新进展、最新动态。

1.2.2试验组采PBL与LBL组合式教学法,即以中医临床问题为引导的PBL教学模式。基本程序分为病案——(提出问题)自学——讨论(含精讲)——实践操作——考核五个步骤:(1)病案:PBL教学前一周向所有学生发放教学资料。教学资料来自于临床的典型病例,如无现症病例,可采用典型的书面病例。教师也要进行简单的课前辅导。(2)自学:围绕典型病案,由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参考书,自行在课外时间里利用各种方法(图书馆、网络等)查找文献资料,解决问题,寻找正确答案。(3)讨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组讨论即由6~8名学生组成一个讨论小组,由其中一个学生主持会议。第二阶段是课堂组织讨论,运用病案、多媒体、图表等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深化讨论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弄懂弄通。(4)实践操作:挑选另一典型病例,让学生写出病历,进行辨证分析。提出诊治方案,也可采用典型病历让学生拟诊操作,重视操作。(5)考核评价:针对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测教学效果,及时总结。按照上述五个步骤,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好定向教学提纲,在课堂下发给学生,一人一份。

2结果

采取期末考试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

(1)期末考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命题,期末试卷采用客观题(60分)和主观题(40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共100分。主要考查对《中医针灸内科学》相关章节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此外,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实施PBL与LBL组合的教学效果,在期末考试试卷中另设附加题(20分),内容为病案分析题,主要考查临床思维过程及步骤,其分数用于评估教学效果,不计入期末总成绩。我们对期末试卷中两组学生的客观题、主观题及附加题进行了分析比较,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见表1。表1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客观题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PBL结合LBL教学法并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而主观题和附加题考试成绩均有明显差异,试验组学生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

(2)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从激发学习兴趣、能力培养,知识记忆和理解情况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共设计10个问题,每个问题的答案以10分制计分,分为很好(10分)、好(8分)、一般(6分)、差(4分)、很差(2分)五档。对调查所得资料,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比较,见表2。表2可见,在问卷调查的十个问题中,除了易于知识的记忆这一选项两种教学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他九个问题,PBL与LBL组合式教学法具有明显优势,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1中医针灸内科学的特点

中医针灸内科学是高等中医院校针灸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针灸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临床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临床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专业性较强,内容涉及面广,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经络腧穴等基础学科联系紧密,学生很难记忆等特点。其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建立与培养。在有限学时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学内容,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较牢固扎实的知识框架,为医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针灸临床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2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及不足

单一LBL教学模式是传统医学教育的主要方法,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主,在一定时间内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强调来自学生的反馈,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由于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来自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反馈,学生即使在短时间内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理论知识,但缺少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又没有及时通过临床实践强化理解并巩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也很快被遗忘。PBL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成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的整体性,实践性及社会性,把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可使学生视野加宽、思路敏捷、知识牢固,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改革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所应用,并得到广泛肯定。但由于中西方文化、教育体制、思维方式及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中医针灸内科学科的特点等,PBL教学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首先是单一的PBL教学法不能完全适应国内现行高等教育国情,大学生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对新兴教学模式的认知和对师生角色转换的适应性上存在障碍,使PBL这种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学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是单纯采用PBL教学,则会打破基础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另外,我国高校扩招解决了高中生升学难的问题,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不足,对PBL教学法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3.3PBL与LBL组合式教学法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