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7 15:44: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 流程 教学设计 学习环境 活动情景

一、概述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二、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分析

(一)课堂外“知识获取”过程

将知识传授的过程提前到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由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学视频和辅助材料完成。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学生整体情况,安排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包括:学习的内容、目标、练习以及学习记录。同时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为学生设计开发系列微课、练习题库、制作素材等各类学习资源,例如,制作一些时间短、信息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与此同时还需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比如QQ 群、微信群,便于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课前学习学生则依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相关的教学资源的侧重点,进行知识的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当他们遇到不易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点时,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或资料,或借助于网络上的各种教育资源拓展思维,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完新的知识后,可以利用网络平成一定的课前针对性练习,检查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巩固学习内容。同时,练习结果也会提交给教师,用以检测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程度。另外,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时要做好记录。

(二)课上“知识内化”过程

在课堂上,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不是教学视频的代名词,教师角色发挥的主阵地仍然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启发和个性化指导,或者学生将课前有疑问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根据课堂需要成立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帮助,解决问题。若仍然解决不了,则最后请教教师。

三、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主要是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 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分析,制作课程内容(教学视频、PPT课件、测试题库等);设计教学活动,包括学习任务、分组规则、活动规则、评价机制等;教学环境主要包括教学设备、在线学习平台、网络资源等。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也是翻转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两个有力杠杆。

翻转课堂能优化教学结构,由“以教导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知识的内化,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能改变课堂职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分层教学,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教师有必要对其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对翻转课堂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包括:课前知识的获取和课堂知识的内化。总体来说,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阶段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明确教学三维目标。在翻转课堂实施教学模式之前,需要进行清晰的教学目标分析,比如哪些内容需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哪些内容需要直接讲授等等;同时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哪些因素或特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习者特点的个性化课堂方案,使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选定教学内容,设计计教学资源

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学生起始能力和终点能力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确定,接下来教师就应该设计合适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以填补学生学习前后的差距,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课前学习环境设计

设计自主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课下学习过程。翻转课堂中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其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因此有必要对其自主学习的环境进行设计,支撑学生顺利完成课下的“知识获取”。同时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一些题目,并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给予价值判断,以检测其知识掌握的程度。

(四)课堂活动情境设计

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需要设计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供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学习,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过程。

(五)学习成绩交流展示设计

设计成绩交流展示活动,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及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的心得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实现思想的碰撞升华。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资源不断丰富,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资源基础。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翻转课堂模式势必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篇(2)

一、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形成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总结学法,从而掌握教材内容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方法的掌握比知识更主要,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理解掌握,要向老师提出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对教师的讲解大胆提出质疑,将时间、主角、精彩一起让给学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变消极的被动状态为积极的主动状态。此外要彻底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传统教法。如我在教学《能化成有限的分数的特征》一节教材内容时,首先在将一组分数化成小数的基本练习之后,让他们“学做一会小小数学家”找一找,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们头脑中最喜欢当的就是什么“科学家”、“作家”、“数学家”、“文学家”等等。在老师的引导下,想当数学家这一欲望驱使,他们想方设法地去演算实践,虽然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一时找不出答案,但因为“数学家”这一欲望正像一盏灯塔,激励着他们坚持向这一目标奋斗,直到找到答案。这样就会使学生处在一种乐趣中坚持学习,不再感到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了,这种教学不但使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对知识掌握牢固扎实,同时培养了他们大胆思维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

教学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首先通过现代仪器找出患病者的病因,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医到病除的目的。上课也要重视学生的实际认知,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而不是紧紧攥住他们的手不放。如我在讲《分数的意义》一节内容时,我首先了解到80%的同学对用分数表示简单的阴影部分这类题已经很熟练了,但是很难总结出分数的定义来。于是我用简单的三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让他们说出这样表示的具体意义,然后出示一个用几个物体(8个乒乓球)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4份,3份用分数如何表示?表示出的分数与乒乓球的数量有没有关系?紧接着提问:那么分数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从而展开讨论,最终引入“单位1”,由此揭示出“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内容简单而放松注意力,又充分运用对比归纳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解决重难点,成功完成教学任务。

三、设计板块式的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学习方式、方法,有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怎样驾驭课堂,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事先设计好整堂课的教学方案及相应的板块式教学流程。

板块式的教学流程,其实就是按照学生接受知识的认知规律,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过程。一般的教学流程是复习铺垫(解决课本准备题)新课展开(教学例题)巩固延伸(解决课本练习)课堂小结(总结知识要点和学习方法等),在课堂上我将其环节简化成教学流程如图:

按此板块安排课堂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变更顺序。

四、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3)

一、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学思想仍然存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是应试教学,所有教育是为了达到考试目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升学率,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这一教育思想具有严重的机械性和局限性,在目前教育活动中,应试教育思想还没有得到完全根除。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让学生进行良好的掌握,可以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并不是因为考试需要而进行教学。学校中判断英语教学的效果以成绩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没有注重学习英语的实用性。2.教师占用教学时间比较多。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只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内容的讲解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逐渐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制定科学合理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带领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通过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值给教师制定教学方向,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对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训练和语言能力发展做详细的规划。教学目标的制定不是主观的行为,而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掌握英语能力,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在综合调价下制定适合学生并且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再是以通过每个阶段的考试为根本,而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成效。教学目标是一个大的方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目标,慢慢向大目标推进。同时根据学生每一次的课堂表现可以适当的对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调整,对每一次目标的实现教师都应当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总结经验,从而为下一次的教学提供参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设计关键是对课堂的运用和把握,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利用是教师进行课堂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法的出现为现代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新型教育方法。情境教育法是通过身份带入的形式进行,让学生之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情境模拟,这方法有助于学生融入课堂教育中,同时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比如说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有趣的对话或者故事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对话全部以英语进行交流,症状这一环境下,学生会将所学习到的英语全部运用到这一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表达,同时通过对故事的解读一方面丰富词汇积累,另一方面巩固已经学习到的英语知识,认识到英语的作用,通过这一方法可以不断对学生渗透新的知识。创设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一是改善课堂课堂教学氛围,二是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英语学习中,由于教学质量的提高。3.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已经并不陌生,在当前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带来极大的便利,那么应当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对多媒体进行科学利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对阅读材料中的相关知识或者是背景等材料通过多媒体进行介绍,通过媒体进行展示一方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以更加形象直观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归类,由浅入深的将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多媒体的出现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将重点、难点以及需要扩展的知识在多媒体系统中进行存储,同时还可以在内容中插入图画、视频和音频,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提共更好的条件进行学习,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4.重视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对英语的学习就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利用,如果只会做题就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初衷,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时就要将运用这一技能进行重视并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培养。如何提高对英语的运用,教师在课堂上以及课堂下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时全部采用英语交流,教师与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用英语进行沟通,可以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同时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增加词汇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才是最终学习的目的。

三、结束语

实现良好的英语教学就要积极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根据教学环境积极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学习,所以积极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作者:宋乔清 单位:广东省廉江市良垌镇第三初级中学

篇(4)

当前,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仍然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其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各个要素间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教学结构,不同的课堂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自然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师、媒体、学生”三维双向反馈构成的信息交换系统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这一系统反映了主导、信息、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考虑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媒体的选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以《金属》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小学自然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投影、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铜、铁、铝的四个共同特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第一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第二组实验,研究木棍、粉笔、瓦片与铜、铁、铝不属于同一类物体。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在学生已经完成两组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实验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金属的共同特征。

4、强化记忆,扩散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金属的共同特征,教师运用了投影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辨别金属,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设计实验、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自然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1、观察思考,分组实验。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

2、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第一组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与第二组实验之间的关系,然后各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两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

4、运用概念辩别金属。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自然课《金属》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识别金属,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特性、共性,根据金属的共性、特色,学生能够很快从多种常见的物体中辨别出金属,并说出辨别的方法,教学目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可能。

5、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辨别金属等活动中完成。

三、教学媒体选用的设计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常要用语言、板书、挂图、模型、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来传递教学信息,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的采用媒体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够极大地提高感知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篇(5)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堂 优化意识 教学设计

教师进行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有创新意识,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探索,重点突出教学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自由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并通过多重优化措施,强化文本生本的思维对接,形成重要教学创新点、切人点、成长点,为全面塑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环境。

一、教学预设,体现综合开放特性

综合实践课堂教学预设时,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准备教学生成预案,以体现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1.综合选择教学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课有比较固定的教材学习内容,但在具体执行教材时,教师有更多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展开取舍,也可以适度增加其他学习内容。综合实践课教材内容比较丰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不断探索来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教师要有综合教育意识,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基础,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优化,以提升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如增加本地农业生产相关内容,通过对家乡特色产业展开调查研究,认知、了解本地农业生产基本状况,建立具有乡土气息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认知水平。

2.开放教学目标设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主体是“活动”,在学生展开多种活动时,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活动展开适时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达成的目标,以提升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有效陛。在活动目标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因素,促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形成创新、体悟意识,鼓励学生在不断完成活动目标的同时,促生自我成长自觉性。在活动目标设定时,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群体有深入调研,给出适合度更高、覆盖面更宽的教学目标,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达标,也不能挫伤学生进取的积极性。教师在具体目标设定时,不妨征求学生的意见,体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开放性。

开放教学目标设计,需要教师做出积极努力,不仅要做好学情调查,还要科学筛选学生的参与意见。如《我们去郊游》教学,教师综合各方意见,最终形成活动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学生做好郊游前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安全措施的多重预设。第二,让学生在郊游过程中,学习更多实践认知,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日。第三,做好协调工作,在家长和教师协助下展开活动。学生明确了活动内容和活动目的,自然能够按部就班地展开工作,特别是活动前的准备,应该成为这次活动的重要关注目标。因为活动有一定风险性,教师要让学生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参与实践活动,必须要先落实实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安全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明确活动目标之后,能够积极有效地展开实践操作,学习效果显著。

二、活动开展,观照实践自由特性

教师在综合实践课堂活动设计时,不仅要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还要对实践活动展开多重评估,以提升其适合度,体现综合实践课实践性、自由性特征。

1优化活动引导方式

综合实践课堂活动启动后,教师要及时跟进,针对学生实际表现给出一些必要的引导和鼓励。为激发学生主动性,教师要注意放开手脚,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形式,或者是对相关活动进行自我改进。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大胆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家庭,促使学生学会健康快乐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有创意地生活,以提升实践活动品质。只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品质,教师都要给予积极支持。

2关注不同群体需求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正视个体差异的现象,并展开差异性教学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学生学习基点、生活经验、学习感知等因素都呈现个体差异,在实践课活动中,要求学生达成一致学习目标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教师要有分层教学观念,真正介入因材施教原则,为不同群体学生设计不同教学策略,这样可以极大提升课堂教学匹配度。

学生对生活关注度呈现个性差异,教师在活动引导时,也要有个性意识。如学习《变废为宝》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搜集相关信息资料,说说环境的变化,了解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有哪些变废为宝的实例。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归结,形成学习成果。有学生说:“我们小区的垃圾已经实现了分类,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害垃圾,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虽然居民不能准确进行垃圾分类,但起码有了分类意识。有机垃圾可以制成肥料,无机垃圾可以回收制造新产品,都属于变废为宝的实例”。教师对学生表现给出积极评价,鼓励学生要多关注社会生活,获取更丰富的学习认知。

三、评价实施,凸显多元激励特性

课堂评价是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介入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重评价方式。特别是教师专业评价,都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训练热情,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1.介入多种评r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中介入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评价活动,这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不仅丰富了评价视角,也为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觉悟创造条件。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重视学生个体评价,对学生自我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发动学生展开互评活动,通过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也可以形成重要对比,促使学生自我矫正和成长。而教师展开深度专业评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为深刻的认知体验,这对学生学习认知构建有重要帮助。

2.展开个性专业评价

所谓个性评价,就是具有创新意味的评价,体现评价者独特的视角和见解。教师对学生展开评价时,不可陷入千人一面的窠臼之中,要针对学生具体表现给出更为专业的评价。评价形式、评价语言都需要体现个性,这样给学生带来的自然是不一样的感知体验。教师评价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也可以是肢体动作、眼神和表情,只要能够传递教师评价激励意图,什么样的评价方式都可以运用。

篇(6)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还有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二、坚持教学过程科学化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三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化学反应?由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础,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查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三、坚持教学方法多样化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优化

在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使得整个教学流程更加流畅,并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气氛十分消极,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也相当差,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性,整体的教学效率非常低。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对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进行充分有效的优化,已然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内容,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充分结合当前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最为完善的教学策略,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带动学生化学素养的合理提升。

一、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的基础设计方向

1.调整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当中,教师是化学课堂上的主体,而学生则由于缺乏对化学知识的合理认知,因而并没有实际的参与积极性,实际的学习效率普遍较低。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国的初中化学也有必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最为合理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注重于学生的实际化学学习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化学知识背记能力。化学,本身是一门服务生活的学科,在初中化学的教材当中有相当多的生活内容,如: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生活等,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育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在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需要在生活当中去发现化学物质,然后再展开相应的研究。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相当多,如盐、碱都属于基础的化学物质,而空气、水等都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去观察和发现这些化学物质,全面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实现较高水平的化学教学。

2.转换课堂主体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担当着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需要对化学内容进行直接的讲解,而学生一直充当着被动者的角色,在课堂上认真地进行学习。但是化学学习,本身需要亲自动手实践和参与,如果一直以旁观者的心态进行学习,很难掌握到真正的化学知识。为此,在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转换课堂主体,将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给予他们探讨和实践的机会,逐步提高化学教学的科学有效性。同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因而对于化学当中的许多物质,都存在着较大的迷惑。在实际的教学引导当中,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认为当前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不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容易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较多的困难。比如,在对“自然界的水”进行讲解时,其化学式表示为“H2O”,而学生对于这个化学概念并没有准确的认知,不懂得氢气如何与氧气形成了水。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后期的化学方程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解水方程式讲解,并通过相应的实验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元素的意义和化学反应的趣味性。

二、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1.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伴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我国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进行了教学的多方面改革,采用了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而现阶段的教学方法相当多,教师要尽可能根据初中化学课程的具体开展要求,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初中化学的实验开展次数相当多,如“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酸与碱的反应”等,都属于初中学生接触的主要实验内容。而这些实验内容的开展,往往都比较复杂,很多时候需要考虑相当多的实验影响因素,如器材、操作等。为了保障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开展全新的小组合作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开展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中,无论是粉末的倒入,还是仪器的连接,都需要两个以上的学生加以配合操作。而在后期的二氧化碳验满过程中,需要学生将带有火星的木棒靠近集气瓶口,观察木棒的变化。在学生的通力协作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还可以推动实验开展的效率,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2.打造全新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在现如今的初中化学课堂当中,开展化学教学的主体办法是实验教学,即通过实验完成整个教学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实验认知,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观察教师开展实验的流程,而不会主动地进行实验操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给学生留下的不良习惯,担心学生可能出现各种实验失误状况,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如果学生不能深层次地参与到实验当中去,那么相应的化学知识学习也必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在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逐步打造全新的教学氛围,带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动手操作,并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现场指导,确保其在安全的状况下合理地完成实验,以充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必然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教学优化,而在教学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初中化学教学设备本身存在着相当多的复杂性,给予学生最为切实的关注,全面改善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王伯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教学设计[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