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44: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护理;教育方法;素质教育
护理学是集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于一体的一种研究有关疾病预防、病中护理以及病后康复的学科,其内容范畴涉及人类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社会文化、生物知识、自然科学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于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早已不仅仅满足于对其专业技术水准的高低,更多的是对于护理人员素质水平的要求。
一、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必要性
1.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方向,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需求。此外,人们各尽其能、各取所需,以求达到一个人人和谐共处的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和信念,是人们的共同理想。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是达到此共同目标的重要条件。
具体到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护理教育上,应当培养护理人员为特定病人制订专属的治疗护理方案的能力,其间还要综合病人身体情况、心理情况以及家庭环境、背景等采取具体实施。
2.整体护理理念的要求
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是整体护理理念的要求。整体护理顾名思义,就是对病患者进行初始的治疗方案计划、患病中的康复治疗和康复后的恢复护理,这其中涵盖了对于病患精神、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的护理和帮助。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有全面的知识文化储备,并且站在病患的角度考虑其所需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此外,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还需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境界,使护理人员改变思维方式,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为病患提供帮助,积极工作,提高整体工作的效率。
3.护理文化建设的要求
护理素质教育是护理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护理文化建设中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积极对病患进行人文关怀,使病患感觉到温暖和舒适,给患者护理文化温暖舒心的印象,以建立和谐温暖的护理文化。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建设人文素质护理文化是推动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我国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薄弱
现阶段关于我国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种种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匹配、教学方式落后、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等,且很多护理学专业人员都是理科生,对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着“先天性不足”的劣势。医学、制药等科学技术取代了文科教育,如外语的学习,因此人文社会科学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人文素质的弱化直接阻碍着护理专业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对患者来说也是一种隐患。
2.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过于狭窄
关于护理这一专业,我国教育部门所开设的课程数量较少,且基本是人文学科,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综合知识的支撑,因此在护理方向上有较大的局限性。教育目的与教育方式严重不匹配、教学环境落后、设施不足等问题也是目前护理专业人员培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此外,在素质教育课程的选择上,尽量不要与社会利益相互联系,因为人文素质教育是良好护理的基础。学科与学科之间也要注重关系,否则无法开阔学生的视野。
3.已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在很多地区已经开设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且存在着学科横向与纵向不匹配的情况,因此内容的相容性较差,甚至还会出现冲突。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针对同一护课程缺乏逻辑关系的现象十分突出,授课形式落后,欠缺规模化,学生无法得到系统全面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已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很多问题。
三、以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内涵开展
特色护理教育的内涵需结合当下人文主义的发展和文化的潮流发展方向。人文即人类的文化,其实质含义是“人化”、“人性化”。当前,人们基本处于小康水平,基本的温饱需求已得到满足继而开始寻求心理上的舒适与精神上的富足。因此,人们对于护理类工作的人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极力推行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大的趋势。此外,随着教育的现代化,人们的知识结构也越发趋于多元化。而具有人文素质教育背景的护理人员在学习其他技能会更加容易,且其人际交往也具有明显优势。
加强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对于完善整体护理、建设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事业发展充满挑战的今天,我们要重新审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护理专业的学生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护理事业的人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宁.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1,14(1):41.
关键词素质教育平衡计分卡体育训练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16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sBased on Balanced Scorecard IdeasHAN Xuefe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how to implement thereforms in the trainingmethods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Twelfth Five-Year Plan" on the full implementationof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ntent of reformbecome a spor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the subject of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is paper,management of the "BalancedScorecard" theory to sports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s and problems depth study, explore and analyze its main contents inPE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s, and then study the proposed deepening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sreform, promote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 balanced scorecard;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当前高校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如何在教学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通过深化改革教学测评指标体系、方法和内容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培养,成为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本文结合管理学中平衡计分卡的思维和方法,对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现状和改进方式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优化体育教学测评指标以推动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相关启示与思考。
1 平衡计分卡思想与体育教学训练方法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d Card),是美国学者罗伯特・S ・卡普兰和戴维・ P ・诺顿1992 年研究提出的用以科学、全面评价企业业绩,并指导企业推进战略实施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方法。它在以往企业业绩评价主要依靠单一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改为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来全面评价企业业绩。具体讲,一是财务角度,衡量怎样能在财务上使得股东满意;二是顾客角度,衡量怎样能赢得顾客认可;三是内部业务流程方面,衡量必须擅长哪些业务才能使得股东能力和客户满意;四是学习和成长方面,衡量应当具有怎样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才能实现目标。人们形象地将平衡计分卡比喻为飞机驾驶舱中的仪表盘,全面、直观地显示了与企业战略相关的飞行高度、速度、距离以及方向等各方面信息。
平衡计分卡的出发点是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愿景,以此为核心,形成了将目标化为行动的指引框架,且各自都有自身具体指标和行动方案,大大增强了目标综合性与方案可操作性。在应用实践中,平衡计分卡引入了三个新的管理程序:明确战略目标与发展愿景,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跟踪测评,根据测评情况针对性制定发展规划和改进措施,其核心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在哪些方面还可以更加努力以追求卓越?
平衡计分卡带给人们最大启示在于,它由单一维度考核转向全面关注影响目标实现的多维度要素,运用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综合目标实现,依托多维度测评指标体系,据此针对性地制定发展与改进计划推进实施,来追求全面可持续发展。
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是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是指根据体育教学训练目标,结合各项体育项目的特征和体育运动规律,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准确跟踪、衡量学生各方面训练进展与成果,进而针对性实施教学指导与训练的方法论。它主要包括确立体育教学训练目标、构建测评指标、实施相应指导与训练三个环节。其中,科学确立体育教学训练目标是基础,它决定了体育教学训练活动开展的根本方向和主要内容,合理的体育教学训练目标应当统筹考虑体育教学短期和长期目标、单一训练项目成绩和体育素质全面增强等;科学构建测评指标体系是关键,它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连接作用,一方面它将体育教学训练目标转化为可观测、衡量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它通过指标跟踪分析为妥善安排和制定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指导和实施方案提供了直接依据;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分项指导与训练是重点,它决定了各项训练活动开展的途径、方式和节奏等,科学的体育教学训练活动是以教学训练目标为指引、以测评指标为手段并以其评价结果为依据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有效实施方案。
传统体育教学训练方法中,人们往往过多地关注于特定阶段、单一项目的单项成绩达标与否及成绩优劣,而忽视了学生全面体育素质的提高及为提高体育竞技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训练。笔者认为,为加快推进在体育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有必要学习借鉴平衡计分卡思想及其主要内容,加强其在体育教学训练方法中的应用,创新丰富体育测评指标体系和训练方案,推进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革。
2 体育教学中的借鉴平衡计分卡思维构建四位一体的测评体系与训练方法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战略安排,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目标应当是注重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不仅是单一体育训练活动的成绩提高。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单纯关注短跑速度、跳远距离等单项运动项目成绩、将其作为体育教学训练终极目标和主要方案的做法,已不能充分适应在体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要求,有必要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维,创新推进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革。这就要求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素质的体育教学目标,优化改进体育测评指标体系,并据以科学优化体育训练方法,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方法论体系。
体育测评指标方面,自从学生体育素质与技能的评价指标产生并付诸体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以来,对其批评就从未间断过。因此,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针对体育技能评价指标的改进主要包括调整和补充两种思路。显而易见,平衡计分卡即是综合采取了补充的思路,即在企业业绩单纯财务指标衡量的基础上,增加了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三个维度的衡量指标体系,使得测评体系更加全面、更有助于分解落实战略目标。借鉴平衡计分卡这一思路,笔者认为,尝试构建涵盖速度等主要类型单项体育活动成绩、力量、技术及情绪等要素“四位一体”的测评体系,用以全面衡量和指导学生体育素质提升,并据以科学制定训练内容与方法是一条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的创新改革思路。其中,速度等主要类型单项体育活动成绩是核心,力量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情绪是重要影响因素。以短跑运动教学和训练为例,作为典型的“速度―力量型”项目,影响其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包括速度、专项力量、短跑技术和情绪。传统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人们过多关注学生的速度,通过各种方法努力提高速度,而忽视了对专项力量、技术和情绪的训练与教育。首先,短跑训练中的专项力量,是指在完成短跑专项技术动作时使肌肉力量达到高度水平的能力。专项力量若薄弱,将导致途中的短跑技术动作变形、支撑腿完成着地到强有力后蹬所用时间过长、步频变慢等,这些都会影响短跑成绩。通过采取上肢与下肢力量训练、一般耐力练习、腰腹肌练习、级跳等有针对性的专项力量训练,使肌肉收缩方式、用力性质、动作幅度等与专项技术结构相类似,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是短跑训练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其次,从技术方法看,短跑技术是在专项力量一定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短跑成绩的手段。在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等各阶段如能熟练掌握科学方法有助于显著提升运动成绩。通过针对性地开展起步提速、抗阻力练习、变速跑、摆臂、调控步长、冲刺爆发力等方法训练,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重要支撑,是短跑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后,从情绪面看,短跑运动中调整并保持乐观放松的心情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短跑过程中保持放松的心情、积极乐观的心态、集中注意力去全身心投入做到身心合一有助于在既定体能和方法情况下的最佳发挥取得最优成绩。日常训练中有意识地进行情绪调整训练、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识和调控技巧,是短跑训练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由此可见,速度、专项力量、短跑技术和情绪四位一体的测评指标是衡量学生短跑训练水平高低的主要竞技能力指标,是全面准确衡量训练情况的科学测评指标体系,也是据以开展全面素质训练的教学依据和指引。基于上述四个维度科学测评学生训练过程情况并采取科学方法针对性实施训练,是确保学生取得短跑优异成绩的可靠保障和有效手段。
在儿科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可以调整儿科教学模式;第二,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第三,可以丰富医学生的知识。然而我国对素质教育在儿科教学中的地位认识还不到位,过分重视儿科专业知识的传授,没有把素质教育作为儿科医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在发达国家中素质教育课程的比重大约是六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而我过的素质教育比重甚至不到十分之一。素质教育课程的确实和素质教育体系的不完善都直接导致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儿科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2儿科教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儿科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是指在以优秀的儿科医学知识为前提,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道德素质,能够更好地为小儿患者服务。根据医学教育的分类方式,儿科教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2.1公共基础性素质教育
公共基础性素质教育是我国每个高校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而设置的教育内容,是高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当然儿科医学生也不例外。它对于儿科医学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使儿科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文化和历史的背景去感受医学的价值,增强对社会和医学发展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医学基础性素质教育
医学基础性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儿科医学生要树立科学的医学价值观并提高伦理素质。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医疗事业,在工作中时刻保持严谨的专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意识,推动高尚的医德医风的发展。这对于新时期医学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推进医疗服务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3医学专业性素质教育
医学专业性素质教育是医学生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以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知识为基础的医学专业技能和医疗活动相结合的教育,这也是新时期的医疗模式对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要求。它对于医学生将来在实践中医治患者,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儿科教学中医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
3.1加强儿科医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
现代社会要求医生的医德医风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儿科教学中就要注意加强医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也是国家对每一位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儿科教学中可以通过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小儿患者的临床模拟治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医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另外,由于小儿患者的生理特殊性,需要医生对其不断引导,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诊断和治疗小儿患者。因此,对儿科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
3.2提高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如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沟通或者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这不仅会对患者和医生都带来不良影响,还会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在儿科教学中注意加强医学生与小儿患者及其家长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沟通中使降低小儿患者的心理压力,耐心地为其诊断和治疗。教师也应该不断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和指导医学生与小儿患者进行沟通,不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3.3加强儿科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具有专业临床知识的高素质医学生是当代医学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而专业临床知识不但包含基本的临床技能,还包括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其中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在儿科医学中加强对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提升,使他们对小儿患者的病情做出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他们的治疗水平,同时也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例如,可以在儿科教学中通过教学查房、参与病房医疗诊治和PBL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儿科医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提高儿科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儿科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是当下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展的必要因素。所以,医学院校要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并开展相关教学实践活动,为医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物质基础。在儿科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将主要的教学方向调整为发散医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通过在实践学习中,儿科医学生以小儿患者为单位进行临床观察和思考,需要综合运用逆向、多向、联想和形象思维,从而经过不断地教学实践,逐渐培养儿科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3.5强化儿科医学生的专业临床技能
关键词:古代文学; 儒家思想;素质教育启示
作为人类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完整的素质教育的观念体系,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与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丰富的儒家文化,既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也规定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根本点是树立和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弘扬平等自由和谐的人文主义精神,对于中国主流社会来讲,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理想中的儒家精神思想。
一、儒家思想与素质教育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家以修身为本、以仁道为重心的人文理想是当代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历史和传统纽带,“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崇德修身”、“建功立业”“整体为止”、“仁爱和谐”。儒学中善的观念是以仁、义、礼、智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为基础的,它以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为出发点,以“仁”为灵魂,以“礼”为框架。“仁”的基本精神以孔子的说法可以概括为“爱人”和“忠恕”, 而“爱人”和“忠恕”的根本途径是“克己复礼”,可以说“克己”与“修身”是孔子道德修养论的一大特色,他提倡通过个体以仁为目标的道德修养来调整整个社会关系。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中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当前的素质教育主要是人文素质教育,即弘扬人文精神的教育。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三)儒家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
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是素质教育应贯穿于专业和课程教学始终。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以学生的实际和学习需求把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熏陶和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理念。因为中国古代文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教化色彩,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传统思想对古代文学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是大多数古代作家的共同人生目标;把文学作为道德教化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思想,“文以载道”是我国文学的基本精神。众多古代文学优秀作品具有极为丰富而深邃的人文精神;中国古代文学所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生活画卷,它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祖先的生活面貌,更真切地记录了他们心灵。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利用文学作品本身的教化作用,全面深入梳理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阐释其思想意义或价值,明其所载之“道”,阐释作品包蕴的真善美的光辉,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能更深一层体会我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二、古代文学中蕴含的儒家思想
在中国古代文学价值理念大厦的构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参阅文化历史不难发现,灿若星辰的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大批优秀的作家群体、文学作品以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批评、文学理念本身就映射着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优秀成分,并将这种精神以文学文本的形式进行凝聚、传承、强化和进一步升华。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理想之塔的构成博大而深邃,精美而瑰丽,千百年来扩散着无尽的阅读、评鉴、感悟的品格张力,不同的文学家、批评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诠释不尽相同,常有精辟概括之词,不尽一致,各领。中国古代文学中映现出来的儒家理想价值体系,是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主流因素。
(一)诗歌
诗歌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的社会功能与人文价值,已被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所认同。诗歌所蕴含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生命价值、社会责任的实现与追求。
(二)散文
蕴含儒家思想的散文始终存在,作品反映的基本思想人生态度是积极用世,它的许多经世致用的优质是超越时空的,是中华民族文学永远的精神营养,在《论语》、《孟子》到《荀子》这些儒家哲理散文中,随处可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社稷的存亡、天下的安危,社会人生和伦理道德成了儒家散文最关注的主题。
(三)小说
不仅诗歌、散文蕴含儒家思想,极具教化作用,小说也具有这样的功能,其作者也总是明确地以自觉推行教化为目地。中国传统小说弥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处处显露着对人生存价值的思考和评判。
三、古代文学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
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全经济球化时代对人整体性综合素质的看重,要求大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和谐与法治并重、培育理想的人格和人性,而儒家人文思想的人本主义价值和当代大学教育的努力目标不谋而合。因此,提高大学生素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丰富素质教育内容,继承和发扬传统儒家人文思想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的弘扬儒家理想价值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再造和弘扬有着重要的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对生命价值精义的阐发,已深深渗透与中华民族的观念、习俗和思维方式之中,是民族传统拥有更多光华,使后人成长拥有更多钙质,为我们国人贮藏着取之不尽的营养。
参考文献:
[1] 徐放.杜甫诗今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5.10.
关键词:素质教育 综合教育 知识体系 研究
一、当前理工院校综合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学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政治和国家大事漠视,社会责任感缺乏、集体意识淡薄、劳动观念不强、文明素养较差,知行不统一、诚信意识淡化、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较强,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如信仰宗教问题方面,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有上升趋势,调查显示:大一学生为0.58%,大三学生为14.44%。大学生考试不诚信现象也非常严重,考试作弊或有过弊想法的占55.85%。
2、综合素质测评不全面,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目前,大学生素质测评在各高校的称谓虽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颁发的《中国普通高校学校德育大纲》、《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作为学生素质测评指标的设计依据,把学生的素质划分为德、智、体等三个主要方面,并分别赋予权重,加以累计,并通过对学生得分分值的排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由于评价体系产生于过去的应试教育,容易导致学生注重智育评价,而忽视了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没有体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思想,在一程度上影响到第一课堂的教育效果。
3、德育教学模式、方式单一。一直以来,许多高校不重视德育工作或者是师资力量投入不足,加上学生对德育课程缺乏兴趣,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单一。调查发现,40.82%的学生希望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38.78%的学生希望演讲、辩论、看电教片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因此,德育教学模式和方式改革迫在眉睫。
4、教育资源零乱,教育目标不够明确。高校除第一课堂之外,可利用的资源很多,如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日常管理教育、课外科技文化学术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
虽然开展的工作和活动很多,但是没有形成合力,也没有形成明晰的教育目标,教育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综合所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综合转变入手,提出培养原则和途径,其中开展综合教育不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关于综合教育概念的界定
综合教育,特指在校四年除教学活动之外的教育活动(主要是指第二课堂的教育),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承,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和中心,促进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涉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人文社科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等多个方面,它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时代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起到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作用。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综合教育知识体系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综合教育包含了德育的主要部分。因此,综合教育比专业素质教育在深层上更能反映人才的质量,所以要予以重视。综合教育知识体系主要由四个教育模式,即思想教育、创新教育、文体活动、社会实践,24门课程组成[ 14门必修课程(核心课程),11门选修课程]组成。要求学生在四年内分阶段修满53学分。
1、思想教育,要求学生修满16个学分,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日常思想教育、品行鉴定、操行表现,毕业教育,商务礼仪等。
(1)入学教育与军训。军训是一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途径,通过军训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磨炼意志品质,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人民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同时与入学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安全、专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每年新生入学后即参加军事训练和入学教育,时间为2周,2学分。入学教育主要内容为家长座谈会、开学典礼、校园参观、专业介绍、校史介绍、校纪校规学习等;军训主要内容为:部队常识、军事理论、队列、拳术、阅兵等。
(2)日常思想教育及品行鉴定。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遵纪守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修养。主要内容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采取集中报告的形式,由社科系教师担任报告员;报告、讲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热点、焦点问题;组织班级学生参加升国旗活动,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党团班级活动,主要包括: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与教育,团校团课教育,主题团日活动、团支部风景线活动、团内民主评议、评优表彰、主题班会等;大力加强大学生党员"三个代表"实践团建设,使其成为大学生党员自主开展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团体。
(3)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诚信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诚信品质。本活动项目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安排,以助学贷款、缴纳学费、考风学风建设等工作为契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蕴教育,并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组建学生诚信考核体系,并逐步与社会接轨,为用人单位提供依据,努力促进 “人人知诚信、处处讲诚信”的感恩、和谐的学校氛围的形成,着力增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4)毕业教育。主要安排在第八学期。以第一课堂《就业指导课》为依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择业教育、文明离校教育、毕业生评教、毕业典礼、优秀毕业生评比表彰等,以“毕业生文明离校月”等活动为载体,帮助毕业生正确理解国家现行毕业生就业方针和政策,帮助暂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办理好户口、档案存放手续,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前景,客观分析就业形势,正确处理就业与深造、职业与事业的关系,培养大学生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
2、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就表现形式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和发现,就是人类创造性的操作化。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本项目要求学生修满12学分,首先通过课堂主渠道 “创新学”的讲授,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创新理论、意识和观念;其次由学生处和校团委开展系列活动,包括科技竞赛、学术讲座、、科技学术报告等,科技学术报告(讲座),旨在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同时建立制度保障,规定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该科目学分不得少于6学分,提前一年毕业者可减免2学分。
3、文体活动,要求学生修10学分,包括文艺活动、美育活动和体育达标。通过学生文化艺术节、寝室文化、社团文化、卡拉OK、舞蹈、话剧、百科知识、书画等活动活跃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人格境界,陶冶情操,增进友谊,拓展素质。通过早锻炼、体育课、群众性健身活动、课外自由活动、球类运动和体育比赛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身心素质。一年级学生可采取集中做广播体操的方式进行,二、三、四年级则主要采用跑步打卡的方式。
4、社会实践,要求学生修满12学分,包括寒暑假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勤工助学、党团活动。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使学生在深入社会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了解国情,学习革命传统,接受实践锻炼,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身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劳动观念、群众观念,走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和社会的实践情况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自身的全面素质,同时,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办一些实事,并为社会作一些贡献,又使自身在奉献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锻炼。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在尊重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心健康等素质,培养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健康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性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其主要内容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即人们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心理的外部形态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征的总称,即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办事、教会学生健体。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一种超前性教育,素质教育强调面向未来,通过教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终身学习与运用信息的能力。
1.3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它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的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观。体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专业性的群体素质的培养。因此,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上就是: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体育运动中各种有利的条件,通过运用活动过程定途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提高自身价值及整体素质,
并实现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的教育。
2. 学校体育专业人才素质现状的分析
从目前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中,人们一般认为“所谓素质,就是人在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
的、基本的那些品质,它大致包括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内容。”素质教育就是让这些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即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并不只是培养人的“心态”,更是培养人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把“体育’定位为“传授身体运动知识和技术技能”,把“体育教材”定位为“身体运动的标准”,把“体育教学”定位为“照本宣科地传授运动知识”,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表现,轻创造;重统一,轻个性;重技术,轻人文;忽略了综合素质教育,导致学生在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文化艺术和语言文字修养等方面未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并多注重技术和训练水平,缺乏理论根基,满足于学到一点技术,既难以形成“上得去”的理论研究型人才,也难得成为“下得来”的应用操作性人才,而是创造出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储存型”的“产品”。
3. 加强学校体育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3.1 教育观念
从观念到内容相应改变教学管理、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等,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要转变人才观念,引导学生意识到我国现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的类别与层次。每个人只要发挥自身潜能,用所学体育运动专业知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便是有用之才。
3.2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仍加强包括专业技术课和专业基础课的体育专业课的教学,一定要走出“抓素质教育,就不抓课堂教育”的误区。根据体育专业特点,要通过比赛等诸多能力培养的实践,使学生不断掌握书本的知识,而且把课堂学到的理论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中,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由知识转变为能力,强化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给学生展现自我、增强信心的实践能力。
其中,术科教学应加强学生练习时的互帮、互评、互纠。专业术科类课时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不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技术,而是把术科分类整合后,通过突出主干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而在减少了学时的术科课中实行竞教结合。
关键词: 幼儿,美术活动,素质教育,影响
一、幼儿美术活动概述
幼儿美术活动是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具体表现,它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培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幼儿美术活动包含三大项:绘画、手工制作和美术欣赏。每一项都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美术的活动开展中应从这三大项着手,并辅以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幼儿美术活动主要内容
(一)、绘画教育
幼儿阶段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凭第一感官直接表达,而不参杂任何情感色彩。绘画对于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情感表达,随意的涂抹就可看做是绘画。例如,给幼儿准备一些纸张和彩色蜡笔、彩色铅笔等工具,他们通过对周遭事物细致的观察,在脑海中形成具有创造性的画面,借助色彩、线条、图形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容就是幼儿的绘画,这不仅是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展现,也是幼儿内心情感的流露。幼儿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其观察力和感知力,把外界感知的信息借助工具和美术形象的表达出来,这不仅是对思维和观察力的练习,也是老师、家长对幼儿增加了解的重要途径。
(二)、手工制作教育
幼儿手工制作教育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属于操作性教育,为的是增强幼儿的心理操作和实际操纵的能力。所谓的心理操作是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在动手操作前,通过完整的心理活动,增强其对事物的正确预知和控制;所谓的实际操作是幼儿借助如剪刀、折纸、尺子等辅助工具,将心理操纵层面的意识具体的表现出来。例如泥塑制作的过程中,彩色的橡皮泥可在视觉层面予以感知,并刺激幼儿动手操作的情绪,在捏制作品的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和脑都在进行创造性活动,同时幼儿的手也在马不停蹄的进行“捏”这个运动,而手的本身运动也是对幼儿触觉的一种培养。
手工制作活动通过操作来完成,能够训练幼儿的逻辑思维,也能够促使幼儿把外界事物感知在心理层面的映射正确的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动手操作也有助于幼儿生理机能的发育更加协调和健康。
(三)、美术欣赏
艺术作品欣赏是美术欣赏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观摩美术作品,发散幼儿思维,促进其智力发育。如欣赏梵高的《向日葵》,可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来感知作品的色调、构图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欣赏《大海和鱼儿》这幅作品时,可让幼儿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并且为幼儿播放一些大海的声音和影像以及真实鱼类的展示,使幼儿加强对画面的具体感知,通过音、形、画全方位的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和意识水平。最终将这种鉴赏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幼儿的自身素质。
在欣赏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不可强迫幼儿的思维过程,在没有出现消极的情绪时,让其任意发挥,不限制思维模式,整个活动过程中更加注重激趣, 激活兴趣, 体验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的审美愉悦, 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促进幼儿的个性思维发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三、幼儿美术活动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美术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如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这种发展趋势已被社会认同。通过几年来的教育组织对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其对素质教育的影响日益增强。通过总结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幼儿健全人格
科学家发现,人的性格形成是在幼儿阶段(儿童心理学上是指3-6岁),这一时段内接触的事物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关键,直接影响一个人幸福指数,从幼儿时期就开展美术活动,在人格形成的初始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活动是寓教于乐、增强其动手能力的活动,它能将社会事物以多姿多彩的形式传递给幼儿,因为幼儿对事物感知往往以第一视觉效果来呈现;美术活动通过色彩能在其心理产生一个积极向上的反应,因为研究表明,人从环境中获得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传递给大脑的。所以通过实施美术活动赋予社会事物积极地、丰富的、充满色彩的属性,对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是一项有效的举措。
(二)、丰富幼儿教育生活
美术活动为学校教学增加了更丰富、更立体的内容。美术活动是一项较全面的活动,不仅是大脑思维的训练,同时也有严密的心里活动和实际动手操作,通过辅助工具和创造绘画环境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室里,布置色彩丰富、明丽的空间,并增添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的图画以及一些安全行高、形象独特能够激发想象力的工艺品,让幼儿置身在美术创作的氛围里,不仅点缀了幼儿的生活空间,也丰富了幼儿的教育生活。
(三)、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感知
美术活动相对于其它学科的活动有所不同,它是通过对外在事物的感知进行形象化的创造。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感受, 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度。如在教学中,在进行“我的一家”为的主题绘画创作中,大部分幼儿对主题感知形象化的创作来源于家人,也有一部分幼儿在画面中添加宠物狗、植物或者太阳等内容,这不仅看以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也能了幼儿对事物感知的特点。通过美术活动加强对事物的感知以及培养幼儿更全面的视野,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利支撑。
(四)、强化幼儿思维训练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创造力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经理论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想象力的重要性。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他们更愿意用绘画来表达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例如,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可通过绘画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用自己的思维重新组织和加工并重建生活中所见的形象,这对幼儿的思维训练是一种强化,也能够训练幼儿独立思维的习惯。
(五)、增强动手能力,促进身心发育
幼儿阶段不适宜实施有规律的体育运动进行调节身心发展,而美术活动弥补了不足。美术活动是一项较全面的活动,不仅是大脑思维的训练,同时也有严密的心里活动和实际动手操作。例如,手工课上开展的手工折纸、泥塑小制作等活动,强调了动手操作能力,这有助于儿身体机能的的生长,增强了幼儿身体以及动手能力的协调性。
(六)、提升幼儿素质教育水平
素质教育包含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在奥运会、高考等大型社会事件的影响下德智体劳都已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美术教育的开展稍显滞后。通过开展美术活动,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强化其发散思维的形成,进而表达幼儿的情感、意识、个性、理想等内容,进而提升幼儿的自身素质,达到面发展德智体美劳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目的。
结束语: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应该充分重视并积极开展各项美术教育活动。美术教育活动涵盖了绘画、手工制作和美术欣赏三个内容,可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来提高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强化其对社会事务的感知;并通过美术活动丰富幼儿的教育生活,进一步促进其身体机能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最后,通过美术活动,为幼儿打造一个色彩斑斓、内容丰富的世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