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医的相关知识

中医的相关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7 15:44: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医的相关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医的相关知识

篇(1)

摘 要 目的:讨论研究社区慢性疾病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的需求,以及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方法:选取社区慢性疾病患者300例,对其进行中医养生康复认知情况、需求及获得相关知识等方面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疾病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对于健康教育需求率高,对中医养生各方面知识需求率均>90%,主要包括对顺应四时养生规律、服药知识、疾病预防、养生食疗及作息规律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较高。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主要以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教育、组织讲座和发放宣传手册为主;另外还可采取张贴海报、电视宣传等方式进行教育。结论: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康复健康知识宣传有利于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更全面正确的认识,懂得进行自我保健、自我养生及预防疾病的知识。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可发现其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及掌握情况,并根据所得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老年患者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意识及能力,帮助其更好地控制疾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疾病患者 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 护理及宣传教育 疗效与影响

Research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in the patients who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Peng Zheju

The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ling community,Guangyuan City,Sichuan 628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in the patients who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ortance to do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situation.Methods:3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were selected.We investigated the cognitive situation,demand and obtain relevant knowledge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and analyzed the results.Results:The understanding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as generally low.The demand rate for health education was high,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knowledge demand rate was above 90%,including the adaptation to the four health law knowledge,medication,disease prevention,health supplements , rest rules and other aspects of knowledge.The way of health education mainly included professional medical personnel education,lectures and issuing brochures,and also the posters,TV and other ways of education.Conclution:We tak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health knowledge propaganda to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was conducive for them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bout disease correctly and completely,and to make them study the knowledge of self care,self health and disease prevention.We will find the demand and situation of grasp about relate knowledge in them b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and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btained,so that,we can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self prote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help them to control the disease development better,and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them.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Health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Nursing and education;The effect and influence

近年来,各类慢性疾病患者人数显著增加,患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发展。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生活作息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均有一定关系[1]。养生与康复在中医中属于“治未病”范畴,是中医预防及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相关中医养生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有利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并通过加强锻炼、饮食调整、改变生活方式等养生保健手段更好地调整自身身体机能,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及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养生保健对自身的重要性,但对于养生保健知识认识不够,因此本试验对300例社区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育需求并提出针对性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随机选取我社区慢性疾病患者300例。男154例,女146例;年龄57~69岁,平均(63.3±6.4)岁。所有患者中包括糖尿病患者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8例,高血压90例,慢性肝病30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调查方法:使用社区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对各类中医养生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康复知识的需求情况,对中医养生康复知识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等[2]。每位患者填写完毕后将调查表统一上交,经相关专家进行审定,可靠度高。调查者以问卷为基础与被调查者进行交谈并为其充分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及回答要求。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100%。

疗效观察:统计所有患者问卷调查中对中医养生康复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宣传教育知识的需求程度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结 果

所有慢性疾病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1。

所有患者对中医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慢性疾病患者对顺应四时养生规律、服药知识、疾病预防、养生食疗及作息规律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较高,见表2。

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主要以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教育、组织讲座以及发放宣传手册为主,另外还可采取张贴海报、电视宣传等方式进行教育。

讨 论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慢性疾病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对健康教育需求率高,对中医养生各方面知识需求率均>90%。说明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较强,希望通过不同渠道获得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信息。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需求进行中医养生康复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一方面帮助患者正确、全面的认识康复养生知识并改变自身不良的生活作息方式及饮食习惯,努力控制疾病发展,促进身体恢复;另一方面可督促患者从自我保健做起,提高自我行为管理能力,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坚持锻炼身体,遵循四时变换规律进行保健养生、注意情志调养及饮食调护等,最终达到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疾病负担,改善健康质量的目的[3~5]。

另外,调查显示,慢性疾病患者对顺应四时养生规律、服药知识、疾病预防、养生食疗及作息规律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较高。说明患者对如何预防疾病、更好地进行日常养生及药食同补的中医药知识兴趣较大。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慢性疾病患者长期与疾病作斗争,对疾病的过程非常了解,他们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自我保健的知识及自我管理技能,提高自身治疗依从性,能够依靠自己解决疾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类躯体及情绪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时应了解慢性疾病患者的教育需求特点,以改变患者日常生活中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提高其行为管理能力为目的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此外,对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应以家庭化、连续化为主。调查显示>80%患者希望进行健康教育时有家属共同参与。因为家庭生活习惯对患者健康观念及行为有较大影响。中医养生康复教育通过自我保健、自我康复及开展健康行为知识的教育,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对患者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培养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长期反复的教育及强化才能够实现。因此对患者及家属同时进行健康养生知识教育不仅能够使患者更加了解保健养生知识,更能够制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督促家属共同对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培养其正确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

综上所述,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康复健康知识宣传有利于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更全面正确的认识,提高老年患者预防疾病、自我保护的意识及能力,帮助其更好的控制疾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钱晔.以中医养生提高生活质量之我见[J].统计教育,2007,31(2):56-57.

2 张安玉.慢性病的干预原则与健康传播[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5(2):95-96.

3 傅东波,傅华.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2):93-94.

篇(2)

(1)参训人员需掌握与治未病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医文化知识的部分内容,这些理论知识是中医护理的内涵和精髓所在,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服务于临床工作,适应“治未病”发展的需要。(2)参训人员需掌握中医体质辨识相关知识,包括中医九大体质分类与特征、判定方法和标准,以及各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与九大体质的关系,通过培训具备一定的健康评估和中医体质辨识能力。(3)参训人员需掌握医患关系沟通技巧,熟悉医院健康管理理念及流程,了解医院营销策略。“以人为本”是中医“治未病”的精髓所在,要体现人性化的温馨护理,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健康管理流程,掌握医患沟通方法,使临床工作顺利进行。(4)参训人员需掌握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包括针刺、艾灸、推拿、拔罐、刮痧、贴药法、敷药法、坐药法、中药熏洗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超声雾化疗法、中药穴位注射疗法等,这些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适用范围广,具有中医简、便、廉的特点,是中医专科特色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治未病”工作开展的主要方法。(5)参训人员需掌握辨体施护,健康指导的具体方法,以中医九大体质分类为基础,掌握不同体质适合运动的方式、强度、起居及饮食宜忌、情志调摄、食疗、药膳种类和烹饪方式。并具备对各专科病员进行健康宣教及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能力,籽‘治未病’,理念融入专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确定以“治末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培训形式

各临床科室成立中医“治未病”小组,选派1—2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热爱中医护理的护士,以业余半脱产的方式参加治未病中心开展的治未病专项护理培训,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示范操作、案例分析、分组竞赛等。

专题讲座

以中医九大体质为总纲,强化与“治未病”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每次讲座预先发放讲座PPT,并将讲座过程全程录像,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引入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主动学习热情,结合讲授重点针对性的进行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分组讨论

专题讲座结束后,预留与专题相关的延伸问题给学生自学和讨谢,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

提供有典型临床意义的中医体质病例,鼓励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病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不违反诊疗原则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作为案例分析的补充,由学生自身充当医患双方角色,使其身临其境,在模拟角色的同时,对典型案例场景再记忆,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应变能力,最后老师予以综合点评,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示范操作

培训前制定各种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的操作规程,使学生对操作技术有规范意识。老师充当操作示范主角,负责示范与讲解,并将各种操作的禁忌症、适应症、注意事项、医患沟通技巧融入其中。

课堂实践

示范操作后,给予学生充裕的课堂操作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高中医技能操作水平。

分组竞赛

在培训后期,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竞赛,各小组运用所学中医理论知识,与患者互动沟通,获取临床资料,完成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制订健康教育和辨体施护方案,并当场实施健康宣教和部分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老师给予当场记分和点评,通过竞赛,学生对所学中医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并提高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掌握医患沟通技巧。

确定以“治末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培训考核方式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中医教学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24

为了能够及早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以及满足当地民众对中医诊疗的需要,越来越多地学生对中医相关理论及知识进行学习,特别是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或手段的学习[1]。怎样在较短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是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将“案例教学法”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级及2013级60名中医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班级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28名与32名。两组学生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医教学,具体方案为[2]:首先选择临床有效以及病情相对简单的病例,并对其具体的临床信息进行搜集,希望每位学生均能够获得尽可能详尽的信息,学生之间可互相提示以及补充,直到学生们均认为已经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为止。第二,待门诊结束之后,采用案例讨论课,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水平相对较高的学员,要求其在跟诊之后,给此位患者做出病例诊断、中医辨证以及拟采取的中医诊疗方法与原则等,选择的中药方剂以及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所提出方剂的加减化裁,甚至包括患者的饮食、起居及其在服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相当于完成一次真实的临床诊疗过程。

1.3 教学效果评价

1.3.1 案例分析测试成绩

教师列举一些病例,让两组学生进行分析,满分为100分。

1.3.2 临床技能考核

学校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主要包括:诊断性试验技能、治疗性试验技能、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技能、疾病预后技能及临床决策分析技能等,满分为100分。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学生对中医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学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以“x±s”及“n(%)”的形式加以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与卡方( χ2 )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对中医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见表1。由下表可知,观察组学生在病因学、诊断性试验、治疗性试验、药物不良反应、疾病预后、临床经济学、卫生技术评估以及临床决策分析方面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见表2。由下表可知,观察组学生病案分析测验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学生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从以上经验可以看出,在中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可达到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培养学员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真实的案例有助于建立学员对中医临床疗效的信心。但临床案例的选择是所有问题的关键,由浅入深、由简入繁是处理上述问题的关键,或将复杂的临床问题简单化也是一种权宜的处理方法,处理得当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3]。当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仍有相当多的内容无法在培训期间得以完全解决,不妨让学员将尚未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在今后的实践中找寻解决方法或在今后的交流中解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在病因学、诊断性试验、治疗性试验、药物不良反应、疾病预后、临床经济学、卫生技术评估以及临床决策分析方面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较佳,值得在中医教学中加以应用及普及。

参考文献:

[1]闫滨.中医教学对外交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9):86.

[2]徐世芬.案例教学法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概况与分析术[J].中医药导报,2010,16(3):107-108.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长垣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肺心病患者,均符合1977年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排除精神、认知异常及意识障碍者以及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8.53±10.05)岁;病程3~5a者5例,6~10a者13例,>10a者12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1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7.48±12.14)岁;病程3~5a者4例,6~10a者13例,>10a者13例;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1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的自我护理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自我护理教育针对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教育方案,其主要内容有自我饮食管理、自我护理技能培训以及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和自我日常行为管理等。

1.2.2教育方法挑出具有3a以上护理经验的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肺心病的相关护理技能,理解所制定的护理教育方案并付诸实施;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进行自我护理教育的意义,取得他们的认可和配合;在结束自我护理教育后,进行自我护理能力及水平的评估工作。自我护理教育主要有集中授课、个体教育等多种形式。其中集中授课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自我护理技术的操作示范、病情检测及用药等知识的普及等,个体教育则包括对患者日常饮食、情绪以及认知等的解决方法等。

1.2.3教育时间自我护理教育时间为4个月,共实施教育8次,其中6次在住院期间实施,另外2次为患者出院后的电话指导和家访。

1.3效果评价

1.3.1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这一测量工具是Keamey和Fleischer根据Orem的自我护理理论设计的,包括4个维度和43个条目,采取5分制评分,患者的分数越高,则表示其自我护理能力越强,该量表可实现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护理能力的有效比较,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1.3.2肺心病相关知识问卷根据长垣县中医院肺心病相关专家修改和制定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肺心病的成因、症状、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共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自我护理教育后,观察组自我生活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5)

关键词:量化健康教育 小儿骨科 功能完全恢复比例 骨性愈合比例 畸形愈合比例 骨折断端错位比例 家属骨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小儿骨折作为小儿时期多发病以及常见病一种,疾病类型主要体现为上肢骨折方面[1]。因为小儿时期呈现出较好的骨头柔韧性,表现出生长快速以及可塑性强的特点,所以对于小儿骨折患者而言,如未表现出严重错位情况,则不会使其关节正常功能受到影响[2]。小夹板外固定术获得广泛运用,在实施外固定过程中,需将小儿骨科患者健康教育力度有效加强,以提高其医护依从性[3]。本次研究将我院小儿骨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探析采用量化健康教育方式以及采用随机健康教育方式完成骨科护理可行性,以实现小儿骨科患者预后提升以及疾病恢复。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小儿骨科收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试验组女15例,男25例;年龄2.2~12.3岁,平均(6.13±1.15)岁。对照组女16例,男24例;年龄2.3~12.4岁,平均(6.15±1.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呈现出上肢骨折;(2)骨折通过X线拍摄检查等获得有效证实。

排除标准:(1)家属对于研究要求不遵从;(2)患有先天性疾病。

方法:(1)对照组采用随机健康教育方式完成骨科护理:在患儿日常治疗、晨间护理、护理观察以及巡视病房期间,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就系列知识对患儿与家属展开对应指导,合理完成随机健康教育工作。(2)试验组采用量化健康教育方式完成骨科护理:合理完成骨折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制作,对患儿家属进行免费发放。治疗内容主要包括骨折诱因、小儿时期骨头特点以及骨折后的一系列处理方法等,对于骨折相关知识,确保患儿与家属可以合理掌握。此外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将巡视力度加强,就患儿患肢末端正确观察给予指导,防止呈现出外固定过松或者过紧现象,就外固定必要性以及意义对患儿与家属进行讲解,对于患儿不合理要求禁止家属给予迁就,避免呈现出系列骨折并发症现象;于骨折恢复期,就一系列功能康复锻炼对患儿以及家属进行指导,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并且合理完成出院指导,就复诊时间进行告知。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功能完全恢复率、骨性愈合率率、畸形愈合率、骨折断端错位率及家属骨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上肢骨折外固定知识、小儿骨头特点以及骨折后观察护理)。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功能完全恢复率、骨性愈合率、畸形愈合率、骨折断端错位率比较:试验组功能完全恢复率、骨性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畸形愈合率、骨折断端错位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功能完全恢复率、骨性愈合率、畸形愈合率、骨折断端错位率比较[n(%)]

两组家属骨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家属上肢骨折外固定知识掌握率、小儿骨头特点掌握率及骨折后观察护理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家属骨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临床比较[n(%)]

讨论小儿骨折作为常见病一种,临床治疗期间,因为患儿年龄较小,对于夹板约束持以拒绝态度,并且诸多家属对患儿过于担心,惧怕患儿呈现出畸形愈合以及骨折愈合欠佳现象,所以不但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而且使患儿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对此采取有效方式展开护理干预,存在显著意义,以使患儿依从性提高。传统护理方式主要将医嘱作为中心,无法对患儿综合情况进行有效顾及。在此种情形下,确定新型护理模式展开对应护理干预,意义显著。

临床针对小儿骨科患者实施护理期间,有效运用量化健康教育方式,就小儿时期骨头生理特点、骨折恢复期功能锻炼以及骨折后外固定系列方法等,对患儿与家属进行认真讲解,并确保家属能够充分掌握,从而对患儿病情康复有效促进[4]。此外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护理工作,可以充分避免患儿不必要损伤,获得理想骨折护理效果[5],最终促进小儿骨科患者综合表现改善。

本次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功能完全恢复率以及骨性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畸形愈合率、骨折断端错位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小儿骨科患者家属上肢骨折外固定知识掌握率、小儿骨头特点掌握率以及骨折后观察护理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此种结果原因为,量化健康教育方式有效运用,可充分做到以患儿为中心,能够依据骨折患儿具体情况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护理期间确保有计划进行,可将家属针对疾病了解程度显著提高。对于治疗工作重要性,确保患儿家属可以充分了解,从而对于医护人员工作做到积极配合。通过积极交流,可将同患儿之间距离有效拉进,将患儿信任感显著增强,使患儿依从性显著提高,对患儿疾病康复发挥明显促进作用,充分证明量化健康教育方式运用于小儿骨科护理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量化健康教育方式的有效运用,可使小儿骨科患者功能完全恢复率、骨性愈合率显著提升,畸形愈合率、骨折断端错位率有效降低,并将家属骨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有效提升,最终促进小儿骨科患者预后提升以及疾病恢复。

参考文献

[1]王辉.耳穴埋豆联合基于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对小儿骨科术后疼痛及健康知识通晓情况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0,35(14):2194-2197.

[2]王亚茹,张茜,王利杰.治疗性沟通联合量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骨科围术期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0):142-143.

[3]陈晶晶.互动健康教育运用于小儿骨折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健康之友,2020,12(7):228.

篇(6)

【关键词】 不同人群;乙肝相关知识;了解情况;防治对策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05

乙肝全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我国的传染率极高, 乙肝的死亡率在我国传染病死亡率中排在第一位, 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现在已知的乙肝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类:母婴之间的传播、血液与血液的传播、性接触传播。控制传染病的最主要手段是切断传播途径, 然而现在多数人群对乙肝的知识了解程度过低或不够全面, 因此不能有效地减少乙肝的传播率, 乙肝患者的正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很多人不敢与乙肝患者吃饭甚至握手, 严重影响了乙肝患者的生活、工作, 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致使在我国发生了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2]。针对这一状况, 作者对本市内5类不同工作的人群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做了相关研究,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市内5类不同工作的人群, 包括大学生、老师、医院工作人员、餐厅服务人员、银行工作人员, 共900例。

1. 2 方法 采用作者制定的问卷对不同人群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对乙肝患者的态度。其中乙肝知识包括乙肝传播的途径、乙肝的危害、预防对策。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900例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 不同人群乙肝的接种率差别较大, 其中医院工作人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7.86%, 在5种职业中最高;老师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3.87%, 在5种职业中最低;大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9.65%;餐厅服务人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37.87%;银行工作人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5.89%。可见, 不同职业的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有一定的差异。

2. 2 900例不同人群对乙肝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不同人群对乙肝知识的知晓情况差别比较大, 其中医院工作人员的知晓率最高, 餐厅服务人员对其知晓率最低,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不同人群对乙肝患者的态度 医院工作人员愿意与乙肝患者正常相处率达到99.67%, 大学生为46.97%, 老师为72.75%, 餐厅工作人员为43.64%, 银行工作人员为39.65%。医院工作人员正常相处率最高, 银行工作人员最低,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乙肝是由于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肝脏炎症, 继而导致各种器官受损。乙肝的传染性极强, 发病率比一般的传染病高,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的分布也比较广[3]。现在较为普遍的方法是给各种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直接切断传播途径来控制乙肝的传染力度[4]。通过调查发现, 不同人群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有一定的差距, 其中医院工人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7.86%, 在5种职业中最高;老师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3.87%, 在5种职业中最低,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医院的工作者对乙肝的相关知识了解最深, 其他人群略低, 为了更好地防治乙肝, 应在不同人群中系统地大力推广乙肝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朱江, 康群松.成都市某城乡结合社区居民乙肝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分析.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4, 29(1):11-14.

[2] 谭晓红.高校大学生乙肝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健康教育对策.中外医疗, 2010, 29 (1):149-150.

[3] 郭世成, 王东海, 涂秋凤, 等. 江西省乙肝高危人群感染状况及乙肝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10): 1964-1972.

篇(7)

1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护理人才培养起步相对晚,护理人才培养还有部分按医学生培养模式,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时设置不合理,基础课课程设置和课时偏多、偏难,专业基础课课时压缩现象严重,护理专业基础课程针对性不强,甚至医学生和护理本科生同用一本教材,不能体现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而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临床实践,重医疗,轻护理。更重要的是中医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满足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院和中医医院以及社区的需求,在临床实践中无论在西医院还是中医院,由于临床缺乏中医护理引导人才,导致以西医规范带教为主,忽视了中医护理的规范带教,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中西医护理的发展不能并进,学生专业特色不突出,毕业生在医院难以较快地发挥中医护理的带头作用。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护理的需求。

2 培养“实用型”中医护理人才,顺应市场的需求

现代医学模式和人民健康观念不在是“有病治病,而是未病先防”,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体现以人为本、个体化特色服务优势,加之独特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体现“安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的特点,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护理的需求,符合当代人们的健康理念。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结合以上特点,采取以下的措施。

2.1 调整课程结构 精简医学基础课程,增加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课时,特别是增加临床实践的课时,用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系统学习中医护理理论和传统的中医护理技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护理的需求。

2.2 整合中医护理教材 不能原用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更不能共用同样的教材。中医护理的教材虽然编著了不少的书刊,但缺乏规范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如中医养生保健,中医饮食护理等等教材,内容重复,可以将中医护理教材整合成2本《中医护理学基础》和《中医临床护理》具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又实用于临床实践。

2.3 加强“双师型”中医护理师资的培养 由于中医护理教育起步晚,临床缺乏中医护理教育人才,中医医院中医护士比例极少,西医院就更加缺乏,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不能得到规范的带教,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性教学,为培养既有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的综合护理人才,就必须加强“双师型”中医护理师资的培养。

2.4 “中西医护理并举” 中医护理专业的护士,在接受祖国医学的护理知识外,还应重视西医学知识及现代护理技术的学习,在临床工作中既掌握西医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又能体现中医护理的思维特色和专业技能,将中西医护理之长有机结合而服务于人类,更加体现中医护士的双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