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44: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精细化管理调研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__县市城市管理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__县市现建成区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0万。有街道500余条,垃圾中转站19座,公厕45座,垃圾处理场3座。现有城市建设管理干部职工20__多人,担负着城市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户外广告管理以及道路绿化、亮化、清扫保洁等任务。近年来,该市以效能提升、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改善城市环境,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整治“三种经营”(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经营),引导商户进店、归市经营,努力实现“双退一还”。采取多种方式规范户外广告和取缔占道广告,广泛争取广告企业和广大市民对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的意见、建议,把政府的工作目标与企业利益、人民群众利益兼顾,努力使户外广告设置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加大对胡喷乱画整治和督查力度,将路段分包到人,明确责任,有效遏制了“城市牛皮癣”的高发态势。沿街门店实行垃圾容器化,所产垃圾入篓归店,按时倾倒,达到垃圾不落地。道路清扫保洁制度健全,定人定岗,落实到人,实行“两次清扫、全天保洁”。加强建筑垃圾源头化管理,实行建筑垃圾准运制度,运输车辆加盖密封、无沿街抛洒,严厉查处私拉乱倒现象。垃圾中转站、公厕实行专人管理,站厕设备、设施出现故障一日内修复。
为对全市市区十几条主次干道和河道、桥梁标准性建筑进行亮化,全市180条背街小巷新增路灯1672盏,规划区内现有路灯迅速增加至14000盏,此外路灯所还对全市所有路段进行了不间断的维修,使主次干道亮化率达到98%以上,背街小巷亮化率达到96%以上。加强对城区公共绿地游园的管理,分片分路段专人管理,及时给予浇水、施肥、除草、保洁。
二、__县市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市民素质较低,文明意识薄弱。一些市民缺乏文明意识,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乱倒垃圾现象时有发生,肆意践踏绿地、毁绿,破坏绿化设施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商户故意毁坏门店前的行道树,为城市管理工作增加了强度。有的商家为了招徕顾客,将商品摆到店外,甚至占道经营。
(二)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一是主次干道排水不畅,绿化带内侧无排水设施,部分街道人行道地面砖铺设有漏土现象,造成“晴天粉尘路,雨天水泥路”的现象。二是个别街道交接处路面硬化不到位,影响了街道的整洁,致使街道每10平方米尘土数量难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三是现有的集贸市场难以满足商户和居民的需求,市场布局不合理,城区部分街道存在各种摊点(群)乱摆、乱放问题。如滨河大道早上蔬菜批发市场,陈家坊街早上至中午菜集、晚上夜市,滨河路西段三监狱门口菜市场等,严重影响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另外,市政设施落后,施工机械老化,数量有限,管理不完善,不能满足正常的施工需要。
(三)城市管理的执法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城管执法的难点是一些弱势群体,这些人谋生心切,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意识不强,城管人员执行公务时往往难以得到他们的谅解和配合,城市管理的强制扣押容易激化矛盾,有时阻挠、抵制,严重者甚至围攻、谩骂、殴打城管执法人员。此外,部分管理人员执法意识不强,缺乏强制措施,管理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现有城管法规存在行政许可缺失、法规强制力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市政监察缺乏必要的执法证件,城市管理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弱化,城管执法的权威性、有效性难以保证。
(四)城市的长效管理机制仍未形成。环卫管理网络还未真正覆盖到位,形成城区主次干道与背街小巷的环卫管理分离,导致城市环卫管理“纵不能到底,横难以到边”,一些城中村的街巷、住宅小区的市容环卫管理由于缺乏必要的人员和经费保障,环境卫生较差,群众反响较大。对于“门前五包”管理,目前仅仅依靠沿街单位的自律,缺少规范管理的措施,管理效果不理想。城市管理执法存在以罚代管的情况,形成治理过后又反复的现象,造成了城市管理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有禁难止,反复回潮。
三、加强和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城市管理要运用有限的资金,“花小钱、办大事”,进一步提高城市资源共享力,促进城市管理向精细化、精品化发展,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电台、电视、报纸和组织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创建知识、文明知识、环境卫生知识等,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大城市管理法规宣传力度,反映城市管理的有益成果,切实提高居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形成全社会支持城市管理的舆论导向。积极组织引导开展争创活动,提高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建立政府督导、部门督察、舆论监督、社会投诉的立体监督机制,通过实行政务公开、居民投诉、新闻舆论曝光等方式,将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执法要求、执法结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断提高居民对综合执法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度。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城管队伍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岗位培训,规范队员的执法行为,增强执法责任意识,提高执法效能,打造一支文明、廉洁、勤政的城管执法队伍。
(二)以建促管,加快城市管理的配套设施建设。__县市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对绿化树木的成活造成严重损失,如热力管网在铺设及使用过程中,漏气跑气现象严重,造成行道树及绿化带树木花草大量死亡。要从城市规划建设的源头渗透城市管理意识,充分考虑城市管理的需要,严格管网、环卫设施等的规划建设,保证城管配套设施与城建项目统一施工,同步投入使用,避免设施建设不到位给城管造成困难。加强农贸市场、停车场、洗车场等场(点)的规划
20世纪80年代末,以上海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复八线、北京地铁1号线改造、广州地铁1号线建设为标志,我国真正开始了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为目的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历1995年至1998年3年调整阶段后,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国产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蓬勃发展阶段。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38个城市经国家批准建设轨道交通,规划总里程超过6880km[1],其中22座城市的95条线路已经开通运营,总里程达2933km。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涉及到20多个专业40多个子系统,专业跨度大,接口多而且复杂,同时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难度高、涉及面广泛。因此,轨道交通项目设计通常由十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目前国内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管理通常采用总体总包模式。轨道交通项目设计管理体系包括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所有设计活动以及政府、业主、设计、咨询等相关各方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各方主体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设计管理中的角色各不相同:政府是主要的投资人,履行立法、设计审批、跨部门协调和监管等职能;业主是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策划、外部协调以及设计与建设目标控制、报批等工作;设计单位作为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合同与法律、法规规定的设计成果及相关服务,并对所承担的设计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咨询机构受业主委托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活动与成果进行咨询、监督和审查,为政府的审批、业主的建设管理和设计单位的设计管理工作提供专业支持。目前轨道交通项目设计管理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轨道交通项目涉及不同层级不同体系的职能管理部门,稳定外部设计条件的沟通、协调工作量非常巨大;(2)轨道交通项目专业多、接口复杂,设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同和沟通,设计冲突和反复较多,设计效率不高;(3)在总体总包设计模式中,由于业主与所有设计单位之间存在合同关系,总体总包设计单位协同力量不足,业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项目技术、质量和进度进行管理,包括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管理;(4)总体总包设计管理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业主明确的设计目标和要求很难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项目设计与现场实施矛盾冲突较多。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方面,应当突出精细化设计管理。本文结合苏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项目设计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对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和设计工作的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进行探讨。
2精细化设计管理的策略
精细化设计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随着社会分工、技术进步和服务质量不断深入细化背景下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建立在常规设计管理的基础上,并将设计管理引向深入的设计思想和管理手段。轨道交通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是一个涉及轨道交通所有专业、参与项目的所有设计单位、业主技术质量管理团队的体系[3-4]。“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化”是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面对轨道交通多元化发展、交通出行绿色、生态和人性化以及交通出行者对城市交通品质和要求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越来越注重线路与车站建筑的一体化衔接、车站用地规模的集约化利用以及相关专业的技术设计与管理服务等统筹协调,轨道交通全过程精细化设计与管理已是轨道交通行业大势所趋。苏州轨道交通集团在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建设中,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把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方向和交通出行者的需求作为设计目标,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和细化,按照不同设计阶段有效落实到各个专业设计过程中,达到提高设计效率、落实设计目标、打造精品工程的目的。通过多年实践和优化,精细化设计管理逐步体现出以下优越性:(1)可以清晰明确设计目标,并通过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设计环节,有效保证目标的实现;(2)可以通过规范的设计技术和流程管理,优化技术管理体系,及时调整设计过程中的偏差,减少返工,提高设计效率;(3)始终关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通过专家咨询和技术评审,提高设计质量;(4)将设计管理按照阶段和专业进行管理,优化机构设置,减少管理层次,界定工作职责和接口,避免体系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本文重点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设计为例,从技术质量和进度管理角度,研究如何建立站点精细化设计管理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管理的各个环节。
3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
3.1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构成
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由技术层面和管理与服务层面组成,其中技术管理层面主要涉及线路、建筑、结构、通风空调、给排水、强电、弱电等几乎所有专业,负责制定各自部分的精细化设计管理目标、主要内容、执行流程、管理考核与成果总结等。管理与服务层面主要包括信息资料、会务考核、计划合同、报规报建、外部接口协调等内容,负责日常与规划、公安、市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主要由业主单位技术资料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精细化设计管理的总目标,并负责对体系各模块进行指导与考核。
3.2精细化设计管理目标
车站是轨道交通的关键节点,是轨道交通客流聚集和疏散的关键场所,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通常包括公共区、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等,同时也包括商务和其他功能开发的发展区。轨道交通车站的建设和结构设计,是总体设计的核心组成和关键节点,车站设计体系见图3。目前车站综合设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车站的建筑形式单一,设计布局功能结构大同小异;忽略车站的可持续发展,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轨道交通站点今后的发展,导致换乘通道过长或者换乘不合理的情况;忽略车站细部与平面功能的综合设计,总体设计与各相关专业设计接口衔接粗糙[5]。苏州轨道交通明确地铁车站设计以节约型、人文型、发展型、环保型、安全型车站为理念进行精细化设计,其相应的设计目标如下:(1)节约型车站,其内涵并不是要通过压缩车站规模、降低乘客舒适性达到降低土建投资为目的,而是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精细化”设计,优化配线布置,方便使用和管理,达到控制车站规模,减少投资。(2)人文型车站(图4),车站设计体现人文关怀,使用方便,集散安全,创造舒适宜人的乘车环境,并在设计中切合城市文脉。车站应秉承“设计为建设服务、建设为运营服务、运营为乘客服务”的理念,所有的设计、建设最终落脚点都是乘客。车站是旅客乘坐轨道交通的重要场所,车站设计应以“以人为本”,为乘客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作为指导思想,为乘客创造舒适便捷的候车环境、明确清晰的导向指引。(3)发展型车站,满足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和城市过街功能,依托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地下空间布局,并为未来开发预留条件。(4)环保型车站,把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达到车站与自然共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赢发展。(5)安全型车站,采用的标准、技术方案要确保施工安全、设备安全和运营安全。
4精细化设计管理主要内容
以车站精细化设计管理为例,精细化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总图专项精细化设计、通用图深化设计、车站标准化设计、车站相关专题研究等。
4.1总图专项精细化设计
4.1.1内容构成及设计流程
总图专项精细化设计主要包括加强前期总图设计的深度与广度,紧紧围绕城市设计、交通一体化设计、综合开发设想、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线迁改、出地面四小件设计以及风险评估等内容,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总图阶段精细化设计目标要尽可能地稳定外部条件,为后续协调与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4.1.2分阶段控制目标
(1)总体设计阶段本阶段主要根据城市设计成果,重点研究站位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城市设计、现有交通设施规划、交通站点及周边客流分布等的关系,实现站位布置能够兼顾客流吸引、综合开发、交通一体化建设要求;初步满足出入口、风井、冷却塔等出地面条件;初步评估风险最小化;满足拆迁最小化;初步评估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线迁改的易行性;基本满足各职能部门要求。(2)初步设计阶段在总体设计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勘察和调研资料,对地下管线、车站埋深、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线迁改、工程筹划等进行深入研究,实现总图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地铁出地面部分均能落到实处,满足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线迁改、报规报建等要求,确保无施工风险。(3)施工图设计阶段本阶段重点在于规划设计落地,应重点核实前期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做到坐标无偏差,控制性因素考虑全面且无影响,施工顺利实施。(4)景观、装修设计阶段本阶段重点在于综合考虑土建、景观、广场设计、导向、装修等,形成综合性总图,指导后续施工。
4.2通用图深化设计
对各专业总图进行深化研究,对通用图进行认真的修订,满足建设精品地铁的要求,实现车站建筑标准化设计(如设备房大小、站台宽度、站台长度、楼扶梯、出入口形式、低矮风亭、冷却塔形式、出地面残疾人电梯、地铁车站指示标志等等)[6]。
4.3车站标准化设计
(1)车站站台宽度研究,在对车站客流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车站站台宽度实例研究,从投资、系统设置、服务水平、房间布置等不同层面,分析研究不同站台宽度及其适用条件。(2)车站柱网布置研究,车站柱网布置主要涉及车站跨度、柱距,应重点从结构合理性、楼扶梯及房间布置、公共区空间效果、与屏蔽门关系等不同层面进行研究,确定不同站台宽度下柱网布置形式。(3)车站楼扶梯数量与分布研究,针对车站客流特征,从日常服务水平、紧急情况下疏散要求、站厅公共区综合利用、投资规模、扶梯故障下运营要求等不同层面,分析研究不同客流条件下适宜的楼扶梯数量、宽度与空间分布。(4)车站公共区布置研究,车站公共区布置是车站设计的核心区域,要求从车站客流特征出发,结合国内外车站公共区布置特征,从客流流线、过街功能、与周边地块综合开发联系,分析研究车站公共区布置方式,提出公共区功能、面积等方面的量化指标要求。(5)车站设备管理区模块化研究,车站设备管理区根据其使用功能一般可分为供电模块、弱电模块、通风空调模块、给排水模块、管理用房模块。模块化研究应遵从功能优先,坚持集约化布置和便于管理的原则,对同类设备管理用房进行整合布置,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节约运营管理费用,有效控制车站规模。(6)车站净高研究,合理控制车站净高有助于控制车站规模,提高车站品质,车站净高研究应针对不同站台宽度、柱网布置方式、通风空调设计,对车站净高提出建设性意见,供业主决策参考。
4.4车站相关专题研究
(1)换乘站专题研究换乘车站是轨道交通网络重要的客流转换节点,其设计合理与否,对整个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质量有着重大影响。根据轨道线路走向不同,一般可分为平行式和相交式2种换乘方式。应根据当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对重要换乘节点进行逐一分析研究,初步明确其换乘形式,为后续轨道交通网络调整与优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资源共享专题研究轨道资源共享是实现轨道资源优化利用,有效控制建设投资的重要手段,一般包括换乘站资源共享、车辆段资源共享、主变电站资源共享、控制中心资源共享、机电设备系统资源共享等。应遵循“功能第一、节约优先”理念,从网络角度对资源共享的内容、方式、实施条件、控制手段等提出全方位建议,并针对轨道交通网络特点开展车辆段共享、换乘车站和主变资源共享研究。(3)综合开发专题研究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综合开发,将车站、地下步行道与地面重要高层建筑相互连接,共同形成地下公共空间网络,有利于推动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开发,形成以地铁站点为核心的地下综合体。综合开发专题应通过综合开发模式、综合开发规划管理、开发投融资模式、开发设计管理、实施技术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提出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适用模式及技术导则。(4)车站导向与装修专题研究车站导向与装修是提升车站品质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车站人性化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视觉形象、装修、导向、设施、广告、环境艺术等方面,涉及出入口、通道、站厅、站台、车厢、街区等“六大区域”和内容、空间、材质、色彩、造型、灯光等“六大要素”。(5)无障碍及人性化专题研究车站无障碍设计与人性化设计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是衡量车站人性化程度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应从地面到站厅、站厅到站台无障碍设施空间位置关系,无障碍设施选择,盲道与电梯关系、盲道与室外盲道关系、车站内部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对无障碍及人性化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6)地下站出地面“四小件”专题研究地下车站出地面“四小件”一般指出入口、风井、冷却塔、电梯等,其对车站客流组织及对周边环境都有重要影响,应根据轨道交通不同区域特征,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小件”设计导则。
5精细化设计成果管理
5.1成果控制
精细化设计成果控制主要由业主单位技术质量管理部门牵头管理,由总体总包设计单位负责整个流程的技术控制,最终成果经过审查后,形成成果文件,由总包设计单位下发实施。工点设计单位根据下发文件,予以执行,总体和咨询审图均应遵循下发的成果文件要求进行总体审核与把关。
5.2时间控制
精细化设计成果作为指导设计和管理的文件,其时间必须紧扣设计管理的不同阶段,层层推进,确保各阶段设计、管理工作均能在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的指导下进行。
6结语
【关键词】公路勘察 设计企业 成本精细化管理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近些年来,伴随我国整体实力的增强以及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在经济效益、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公路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水平,使其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实现有效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勘察设计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笔者多年的工作实际,本文将在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特点及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优势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成本精细化管理多维框架设计与建议。
一、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特点及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优势
(一)成本特点
从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的基本构成(分包成本+人工成本+其他成本)来看,其特点主要有三点:(1)分包成本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对其控制迫在眉睫。主要原因是:虽然我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给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是短期内诸多企业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不得不加大分包,这样成本必然上升。(2)人工成本呈现固定化的趋势,“总体可控,比例固定”是当前我国公路勘察设计企业人工成本的主要特征。一方面,该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加之近年来企业规模的扩张已成定局,人工成本总额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勘察设计企业中国有企业居多,绩效考核的企业管理理念日益深化,要求企业员工的工资总额增速低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速。(3)其他成本在整体占比相对稳定,整体来看,我国的公路勘察设计产业已经发展成熟,所以办公费、差旅费和折旧费等成本在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趋于稳定,一般来说在12%上下浮动。
(二)成本精细化管理在公路勘察设计企业运用的优势
根据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实践来看,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优越性应该成为勘察设计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必然途径:(1)需要企业转变成本管理的陈旧思想,逐步拓展成本管理范围,尤其需要强化价值管理。在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尤其需要重视与甲方的利益协调关系,从而创造更加稳定的环境来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浪费现象。(2)需要重视流程控制,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强调事件的全过程管理。也就是说要求勘察设计企业通过工作细化、过程差异控制和持续改进等方式对其全过程进行科学的成本控制。(3)需要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的程度,通常来说,成本精细化管理立足于整体勘察设计企业的经济效益,应该以信息化作为重要手段,优化企业各部门及各个链条环节的相互写作从而,避免企业个体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整体和长期利益。
二、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多维框架设计与建议
本文根据公路勘察设计企业的自身特点,将从成本精细化成本管理层和内控实施层这两个维度来构建框架,并提出一些建议,具体如下:
(一)第一个维度设计
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本着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需要企业管理高层重视成本控制,对成本项目进行科学的总体指导,以便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做好事前控制。比如以勘察设计企业的投资活动来讲,需要在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事前分析力求“精”,有效防止因为调研不当或者不充分而盲目立项的事件。
(二)第二个维度设计
如果说第一个维度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管理层事前控制的重要性,那么第二维度就要求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的细化、分解与整合。换句话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成为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公路勘察设计企业的内控主要包括资金、购产销、工程项目、筹资活动、预算控制、成本费用、合同管理、外包与分包和信息系统等一系列环节的管控。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相对性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充分实现财务管理的“零”死角。
(三)一些思考与建议
1.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的成本精细化管理
对于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来说,知识型和技术型的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因此,其人力资源成本精细化管理尤其重视招聘、培训等问题。在培训中,需要向技术出身的员工宣传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避免给财务人员监督控制费用支出、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财务审批等内控管理带来困扰,这也有利于企业形成一种“低成本运作”的企业文化和现金财务管理理念的氛围。
2.需要重视技术研发费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来说,技术研发费是企业资金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技术开发资金的预算、审批程序。在技术项目实施中还需要加强费用的过程控制,具体包括对每个项目的资金预决算、会计核算监督和结果考核等方面。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阐述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成本控制精细化多维度管理框架的设计和建议。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尝试和摸索,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身成本控制精细化的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朱霞.浅谈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
[2]李永顺,韩永.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案[J].中国建设信息,2008(17).
关键词:房建施工管理;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现代化房屋建设对房屋质量要求、舒适性、功能性要求更具体,相应的物资需求种类、数量也明显增加。物资应用过程本质就是建设成本的消耗,精细化的物资管理是保证施工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管理措施,为实现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全面的过程控制奠定基础。
一、我国房建施工管理中物资应用管理的现状
(一)物资应用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房建施工现场受建筑人员、场地等多种因素影响,在物资采购、出入库、实际使用、物料报废等流通环节缺乏系统记录和监管,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供应链条。尽管一些施工企业意识到了物资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了必要的管理措施,但是实际管理过程中并未从物流管理理念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系统的改进物资应用管理方式;只是局部性的加强监管力度,没有全面学习研究物流管理理念,供应链全流程的系统优化体现并不明显;现代化的物资流通管理应该包括物资筛选、采购、仓储、配送、应用、反馈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和分别管理。
(二)物资应用管理模式单一
企业管理部门与施工现场分设两地,物资应用不能做到实时管理,多采取简陋开放,依靠建筑工自觉性的粗放模式。施工物资管理因其物资种类、数量、用途、储放等细致的品规分类,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大部分房屋建设施工现场,物资没有依据物资用途功能、储放环境要求、依据规范来进行施工物资现场管理;物资管理缺乏计划性、组织性、规范性,导致物资浪费、功能缺失,加大材料成本,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三)施工物资采购
随机性强物资采购环节是一项操作弹性空间较大的工作,传统物资采购为了保证施工工期,常常简化物资釆购、筛选流程,不能保证择优选择性价比高的物资;由于物资采购涉及多个分项、各个部门,常因沟通及统筹计划性不强,造成施工物资釆购随机强;供应商档案建立不完善,分散的供应商关系不易建立长期稳定的釆供渠道;物资采购流程把控度不高,为房建施工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影响因素。
(四)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房建企业目光、精力多集中在工程进度、施工技术上,对物资供应管理能力建设重视度不够,大部分企业仍采用效率低下的单据、批示文件传递来衔接物资流通链中各环节,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从长远发展来看,落后的管理措施严重制约着工程进度,不能给先进施工技术提供优质的物资保障;信息化的引入可以将物资应用管理结构扁平化,提高物资输送效率,更能将繁杂的施工物资做到精细化管理。
二、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在房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物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施工物资成本控制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统计,物资成本在房建施工总成本中占到50%-60%的比例,精细化管理能从科学、规范的角度出发,纵向深度剖析物资应用流转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紧密度,保证物资高效供给;横向对比评估施工物资的性价比,择优选择性能优良,价格实惠的产品。从而为企业降低房建施工的物资成本,创造企业真正的经济效益。
(二)物资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物资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将监督管理渗透进有关物资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施工物资是企业工程建设的连接线,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随着物资流转参与其中,用精益求精的态度,严格的标准,完善的数据,将物资管理服务于细枝末节,同时也将房屋质量管理体现在房屋建设施工中的微小细节上,房屋质量是房建企业的命脉,也是长远发展的立足之本。
(三)物资精细化管理便于施工物资统筹管理
物资精细化管理既是对物资运转流程的优化,也是对物资流转动态的管理,通过将物资计划意向、巿场筛选、采购验收、入库存储、申请发放、应用监督、库存盘点、损失报废、核算考评等一系复杂流程精细化管理,摒弃冗杂无效的程序,优化管理流程,也做到实时掌握物资动态信息,将施工所有物资统筹管理,能根据施工要求做到应急调配。
三、房建施工管理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可行性分析
(一)物资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房建施工物资的精细化管理是将管理覆盖到房建全过程,从对过程中参与人员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开始,到落实执行方案、执行过程监管、总结经验、改良措施等流程环节中渗入精细化。全面精细化覆盖不是增加操作程序,而是对原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一种做法,提高有限物资的有效合理利用,达到施工成果的精细化。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可挖掘房建企业的巨大潜力,通过优化流程节约人力资源,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以一种管理模式的改变换取企业高质的产出和丰厚的收益。可见,房屋施工管理中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是房建企业势在必行的管理方式。
(二)物资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
房屋建设是房建企业利润实现的唯一途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除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多样化的市场营销,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高效的管理能增强企业市场反应能力。而物资流通领域则是房建企业挖掘另一利润源的唯一途径,房建施工需要巨大数量的物资,转运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额大,精细化的管理有利于物资数量的科学管理,运输派工统筹实施,有助于降低施工期间物资流通成本降低,加快企业资金流转周期。物资精细化管理是在传统的管理基础上运用对流程细节的修缮达到高效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信息化物流软件的应用,即可从根本上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将物资精细化管理与企业运营管理各环节无缝对接。
四、房建施工管理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构建完整的房建施工物资管理体系
房建施工管理中物资应用是一个完整的物资流通过程,在管理上引用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整合现阶段分散的物资管理环节。首先企业管理层对各项目物资需求的合理性通过项目进度分析、质量要求考察等审核,其次物采部门对物资性价比分析,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供应关系;物资购入结合物资特点分类存储;最后各项目根据需求备案领用投入到房建施工建设中。从使用层—管理层—采购层—使用层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物资管理循环,整个流程分级细化管理,责权明确,物资质量不良反应可以溯源查找。
(二)强化物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精细化物资管理的实施基础还是对人员的管理,引入先进、科学的物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改变物资管理人员的观念,认识现代物流管理的便捷、高效性,利用计算机信息化软件让物流管理人员从烦琐的机械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还能帮助解决手工难以完成的物资信息处理,规范物资管理人员管理标准,精细化管理要求,提高人才素养水平,培养专业精细的物资管理人才梯队,挖掘物资管理的更大潜力。
(三)优化物资采购程序
物资材料采购将企业内部各项目部门与企业外部第三方施工单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物资信息传递的速率直接影响房屋建设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因此将物资相关的多方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至关重要,通过平台将对物资的要求、到位时间、需求变化、工程进度、不良报告等信息及时、定期互通,便于物资供应保质准时提供,避免待料停工,增加施工成本。物资采购做到供应商系统选择、科学管理,有助于物资采购链条的畅通。物资供应商采取招投标、市场调研、现场考察等方式集中选择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减少供应关系中间环节,良好的供应关系保证物资及时供给,减少物资库存积压和频繁采购造成的采购成本浪费,同时也降低企业在物资存储上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有效使用率。
(四)完善现场物资管理制度
物资管理来源于对物资流转各环节的要求标准执行情况的监控,是由物资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根据对物资的性能评价、标准验收、存储条件等细节性要求来拟定物资管理制度。在物资性能评价方面:满足施工需求的同时利用有效谈判降低物资采购价格,明确质量责任,提供优质产品同时保证不良物资有完善的处理解决办法;在标准验收方面:除了对外观、数量验收之外,抽取部分物资进行质量标准检测,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物资符合房屋建设要求;在存储条件方面:定期检查物资储存环境,根据不同施工阶段调整物资存储场地,在现有存储条件下做到经济、安全、适用,物资领用做到专人负责,物资流出备案登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建施工管理中物资应用的精细化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房建施工周期、房屋质量进行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管理过程复杂等特点,故此项工作的开展应从企业房建施工要求、物资流通链条、采购供应关系等具体环节深入研究分析,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全面考量,更便于企业实施开展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1年4月,在充分研讨分析的基础上,石景山区制定了《石景山区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方案》,确立了建立健全市容环境责任区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经过洽商委托负责石景山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系统设计的三友测绘公司负责系统开发。为方便系统开发工作,由区监督指挥中心主抓,区市政市容委、区园林绿化局、区环卫中心、区水务局、各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指定1名联络员,会同测绘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小组,协调推进系统开发和本单位相关工作任务的落实。项目实施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制定技术方案,选定地图底图。二是实施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库。实施步骤有八项,分别是地形图的修补测、责任区地图指认、赴现场采集调绘、按标准整理成果、赴街道核实数据、整理遗留的问题、面对面集中交流、对成果确权认定等。三是实施数据图层入库,属性表录入,初步形成电子地图。四是做好辅助软件开发,完善系统监督、考核、评比、分析功能,初步形成信息系统。五是导入平台数据,实现互联共通。
经过为期一年的多方努力,市容环境责任区信息系统初具雏形。完成了《石景山区市容环境责任区统计表》第三次修订,划分责任区块3875个。其中环卫中心740个、园林局1036个、街道147个、小区物业315个、社会单位686个,在施工地、沟渠等951个。根据现有地形数据,道路清扫责任区细化到主干路、步道、门前三包及绿地(首钢绿地)等。城市绿地细化到园林自管绿地、环卫中心保洁绿地和公园自管绿地三类。街巷胡同责任区初步划分完成。完成了全区9个街道辖区的数据图层入库工作,初步形成电子地图。属性表录入重点在老山街道进行了试点应用。
二、实践经验与思考
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需要对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辨别和分析,工作量较大。有些台账统计数据笼统模糊,口径不一,不够真实、准确和完整,或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数字早已发生了变化,而台账并没有实时更新。二是需要对责任区划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综合协调,工作难度较大。既要实地调研,又要多方论证,有些因历史原因或产权纠纷等确实难以落实责任人的则要发挥决策、决断的作用,指定一家单位负责。三是属性表的录入和信息系统的对接有一定难度。按照相关计划,石景山区把市容环境责任区信息系统作为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来建设,两者间即相对独立,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施过程中有一定难度。
项目实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容环境责任体系更加完善。依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本市实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责任人、责任范围、责任标准则是奠定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的基石。传统的责任区台账四至范围以表格文字描述,具置难以判定,容易造成盲区、扯皮和交织。采用电子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后,责任区划分更形象,更直观,信息存储量更丰富,有利于实现统计台账、电子地图与地理位置的有效统一,方便城市环境的管理与监督。
二是环境卫生考评工作更加全面。依托《石景山区环境卫生考评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区级环境卫生监督巡查和考核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等各渠道反馈的有关环境卫生问题进行自动分类和跟踪督办,结合区级环境卫生检查队伍的监督巡查,从履行职责、落实重要任务及日常检查三部分实施考核。考核结果自动生成,减少人为操作因素。统计分析功能更加强大,可按街道、按社区、按类型、统计分析市容环境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和事件,为落实环境卫生考评工作提供依据。
三是成本核算工作更加明晰。电子地图生成后边,各单位承担的环境卫生作业面积均为实地勘测后的实际数据,可作为成本核算的依据,纳入环境卫生作业经费预算体系,有利于道路清扫、街巷保洁、绿地保洁等相关作业经费的精细化核算。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服务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简化日常工作流程,解决部分责任区划不明晰的问题,达成各部门对自有作业范围的确认实施和对他人作业范围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信息沟通和交流。简单一句话说,信息系统是为日常管理工作服务的,应充分地反映日常管理要求,并随着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而调整完善。因此,在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服务日常管理”这一工作目标,明确实施步骤和工作流程,根据工作需要搭建科学、合理、简洁、易操作的系统框架,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复杂的系统设计,高、精、尖的技术性用,花哨而不实用的统计图表。
今年,全局将着重在“升级扩容、提质增效、强化结果运用”上下功夫,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并进一步优化考核流程,健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好考核的导向作用。
一是扩区增容,实现数字城管区市全覆盖。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年实现文登区同城化的发展要求,在对现有环翠区、高区、经区等3区、共99平方公里数字平台覆盖范围的基础上,扩区拓围,新增建设市区数字城管覆盖面积114平方公里,实现对市辖5区的数字城管系统全覆盖。指导荣成市、乳山市抓好数字城管平台的建设运行工作,提前实现省里的到201X年底实现市中心区、各县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同时,对现有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扩容,拓展系统城市管理使用功能,极大地提升我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二是优化完善信息采集处置,实现信息处置的高效率、高质量、常态化、长效化。调整完善优化信息采集处置,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监督工作考核办法》和“四级督查”工作新机制。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立案处置结案标准》,实现对7大类、95小类城市管理部件问题、6大类、79小类城市事件问题的全面采集处置。同时,把全面采集与重点采集、专项采集和阶段性采集相结合,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采集重点。规范城建12319热线服务,理顺热线日常工作程序,真正把热线建设成市民的解忧线、暖心线。加强与区级平台及专业部门沟通,对各区和专业单位提出的现场实地研究案卷处置要求,做到有求必应、有叫必到,进一步提高处置效率
三是完善考核办法,督导和调动各级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修订完善《2015年威海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综合考核办法》,在实行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考核的基础上,开展城管执法等专项工作考核,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全面有效解决。进一步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月考核制度,并将采集结果以专报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纪委等领导,抄送各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市直机关部门领导,切实增强对考核工作及考核结果的监督。
二、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深化年”活动,营造更加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秩序
今年,全局要在深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效、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专项整治重点和市容环境易反复的难点,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深化年”活动,突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开展城际铁路沿线环境整治。积极督导各区拆除城铁两侧可视范围内有碍观瞻的违法建设、广告牌和整治影响环境的各类问题;同时,积极适应城际铁路运行开通新情况,坚持高标管理,从源头入手,加大对两站等场所的长效规范管理力度,确保两站等重点区域和沿线环境的整洁有序。
(二)深入开展海岸线环境整治。按照《威海市海水浴场管理办法》,建立常态巡查监管机制,对乱扔乱倒、随意张贴、发放广告、带炊具烧烤等违规行为进行规范整治,维护海水浴场秩序,保障游客安全,保护公共沙滩及其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同时,扎实开展好市区沿海岸带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督导各区保质保量完成海岸线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努力打造美丽的城市景观长廊。
(三)加强占道经营整治。一是沿街商铺探头经营整治。深化“门前三包一监督两评选”模式,发动业户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同时,加大一般行政处罚力度,实行“一次劝导、二次警告、三次处罚”,对探头经营行为依法予以处罚。二是严格临时占道审批。严格审批总量、审批时限、审批标准,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杜绝临时占道审批设置过多过滥现象。三是严格各类摊点管理。对固定摊点,严格控制数量、规范有序管理,并按照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责任要求,重点加强对食品摊贩的规范管理。同时,坚持疏堵结合、综合施策,加大对流动摊点的管理,逐步退路入室、引摊入市,努力解决这一城市管理“顽症”。
(四)加强早夜市长效规范管理。一是实行保证金制度。按市场大小收取市场管理方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对重收费、轻管理、环境差的予以相应处罚。二是实行市场监控全覆盖。每个市场的监控都纳入各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与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对接,实现早夜市的全时全域监控。三是开展评先选优活动。开展“文明早夜市”和“优秀管理员”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四是实行年审备案制。对年审不合格、多次整改仍不达标的,取消市场开办方的开办资格。
(五)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加大执法巡查力度,采取普遍查、重点查、反复查等形式,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力争新增违建处置率达到100%。实行违法建设月通报和“派遣--督办--问责制”,对执法不严、查处不力的,在全市进行通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严厉打击各类违章建设,集中组织开展集中清理拆除行行动,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减存量”。
(六)全面完成户外广告清理任务。严格按照市政府户外广告清理整治工作安排,对剩余的397处大型户外广告,将督导各区执法分局和相关单位继续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告业主的工作,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下,全面完成三年整治清理任务。
三、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市精神,进一步推进法治城管建设
今年,全局将认真贯彻市委十四届五次委委会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市意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全力打造法治型城管。
一是做好地方立法有关准备工作。针对城市管理中需要用法律规范的问题,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深入开展立法调研,认真做好地方立法的准备工作,将《威海市禁止违法建设的若干规定》列入今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计划,争取年内出台;年内完成《威海市城市管理办法》的调研和草稿起草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培训力度。在培训内容上,突出执法流程、文明规范执法及新法律条文等实用性强的内容。在培训方式上,采用业务培训、法制培训、轮训等形式,开展典型案例研讨和现场教学活动。在培训覆盖面上,采取理论学习与军事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分两个批次对全市200余名执法骨干进行集中封闭培训。同时加强日常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法律知识考试,严格实行岗前培训制度,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三是依法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理顺行政处罚案件的对接流转程序。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重大案件集体会审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形成运行有序的工作机制。同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扎实做好执法案件网上公开、行政权力公开等,努力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执法。进一步规范完善户外广告审批和临时占地审批流程,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能,让人民群众满意。
四、牢固树立城管为民靠民理念,凝聚共建共管合力
今年,全局将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理念,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际行动赢得理解、信任和支持,实现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转变。
一是深化便民利民举措。积极顺应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和内容,推出开展双向互动、畅通民意渠道、科学设置惠农便民摊点、优化网上审批服务等便民利民举措,努力打造服务型、亲民型城管。
二是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深入开展城管执法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店铺、进工地“六进”活动,通过采取召开法制讲座、设立社区宣传栏、农村赶大集、法律宣传月等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广大市民群众知法懂法。
三是加强城管文化建设。把城市管理与市民的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寓法制于道德建设,将早夜市管理、沿街店铺管理、违法建设防控等方面的规定提炼成易记易懂的“三字经”、自律歌等形式,创新城市管理文化建设的载体,使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形成诚实守信,崇尚道德,遵守规矩的良好氛围。
四是建设“四员”队伍。从机关、企业、学校、居委会中,选聘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机关干部、居民代表、职工代表等担任城管执法行风监督员、网格信息员、城管咨询员、考核参评员,扩大群众对城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凝聚共建共管合力。
五、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高效廉政执法队伍
围绕“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促工作”,进一步增强全市城管队伍的宗旨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全面提升城管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构建具有威海特色的“和谐城管”品牌。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城市管理队伍建设的意见》,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充分利用周五下午集中学习这个载体,通过讨论交流、岗位练兵等形式,把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作为政治学习的重点,把学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文明规范执法作为业务学习的重点,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是倾听群众意见。认真组织开展城管工作民意征询活动,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建立和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通过公开服务电话、电子信箱、网络对话、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群众呼声和意见,并及时作出反馈和处理。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市管理决策,要采取公示、听证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密切城管队伍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做到精细管理,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狠抓落实,努力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科学、精细化。
行动是保证细节落实的关键。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企业管理者在工作的时候,发现有许许多多重要的细节,但对细节的理解和重视再多,若没有行动,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是假把式。我们在审核报销的发票时,按照“零差错”为要求,严格实行“九审九看”制度,即:一审业务内容,看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二审发票真假,上网查看票据真实性;三审付款单位,看是否与本单位名称相符;四审填制日期,看是否与发生业务的日期相近;五审用途,看是否与发票有关;六审发票签章,看是否与出票名称相符;七审金额,看计算是否准确;八审大小写,看清单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九审票据整齐,看有无涂改、刮擦现象。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坚决不予办理报销手续,从源头上杜绝漏洞,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精细化。
(二)严格精细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有章可依、有章可循。
严格管理应该体现在严格制度、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等方面,也就是工作要确定标准,考核要严肃认真,不能走过场,考核结果要兑现奖惩,做到公平合理,赏罚严明,进而根据工作标准进行整改提高,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管理态势。一是要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理顺工作程序,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并严格把握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切实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二是要加强内部管理,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强目标考核。三要严格工作纪律,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增强大家的规范意识,从思想上杜绝松散拖拉的不良现象。四要加强职工教育,严格执行末位淘汰制,建立起长效的竞争机制,不断增强职工的学习意识和危机感,从而全面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只有在企业内建立起一套规范完整的制度体系,才能形成规范的工作程序。通过建立严格的制度,约束和引导员工的行为,让员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知道该怎么做,进而培养职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觉的行为意识。然而,严格管理绝不是治人,更不能把环节管死,而是要遵循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原则,在公平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员工主动服从管理,热爱企业,积极履行职责,最终实现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以点带面,岗位轮换,全面推广精细化管理经验
由于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有好的榜样,有经验丰富的财务骨干1对1带领学习,就会发挥很好的模范效应,也会带动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会计工作交流和岗位定期轮换,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会计人员的岗位轮换制度,给会计人员创造了展示自身能力的公平机会,为员工的发展在纵向的基础上增加了横向的平台。良好的岗位轮换机制,可以让会计人员全面接触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业务,从客观上为员工创造了学习的机会,搭建了持续沟通与持续学习的平台,为单位和员工带来双赢。新接替的员工在熟悉新岗位的工作性质后,很可能改变以前的工作陋习,打破常规,摆脱经验与专业知识的束缚,拓展工作思路,从不同的角度、意识、思路、方法等方面提出改进工作的创新设想。
会计人员的岗位轮换制度有利于打破岗位之间的隔膜。受岗位接触范围局限,容易形成员工以本岗利益为重,对其他岗位工作要求缺乏系统了解的局面。通过轮换,各岗位人员有机会体会本岗和其他岗位之间的协作,自觉进行换位思考,增进理解而共同解决问题,理解本职工作的意义,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二、做到财务管理规范,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强化会计核算,提升会计核算规范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填制原始凭证,精确计算数据,完整登记资产,及时整理档案,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严格规范会计流程,真实反映核算内容。
(二)强化预算管理,提升预算管理质量。一是要加强预算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入基层调研,制订标准定额,使预算编制有合理的依据;二是要抓好会计核算,夯实基础管理。会计核算的统一、规范是预算管理规范化重要基础。严格规范日常财务会计核算,使会计核算成为预算的基石;三是预算编报流程的规范。预算编报要严格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和程序进行。
(三)强化资金监管,提升资金监管水平。一是完善资金监管制度,强化对运作过程的制约。形成从资金审批、预算、使用、核算、管理,到监督、评价全过程的制度体系,促进资金管理规范化。二是将预算管理系统与资金监管系统进行对接,通过对资金支付行为进行全过程控制,实现资金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从源头上防治,确保资金安全。三是规范重点大额资金支付。重点控制大额物资采购、工程款、捐赠支出、大额借款等支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