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15:44: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校内模拟实习 公司制模拟实习 校企结合 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对于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本专科学生的高等院校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大特点就是培养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本文从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分析了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和学生实习与就业时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改进措施,让职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有路、上岗有能。
一、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及其原因
时常会碰到自己已毕业的学生在商场里当导购员或其他无关本专业的工作,其中不乏在校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令作为会计老师的我非常困惑和不解。
1、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
一方面,学校教学结构和开设的科目不合理,“重理论,轻操作”。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的学习和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方面,认为学生在毕业前只要考出会计证就万事大吉了,导致学生只有书本上的理论,而缺乏实践训练。校内的模拟实习和顶岗实习只是走走过场,不能让学生了解到今后从事的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实战性。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会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还要对管理、审计和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弱,独立处理业务能力差,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解决。用人单位对职校出来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不放心,也不称心。
2、造成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现状的原因
(1)教师队伍不专业。
很多教师自己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就是镜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真正到企业或公司去体验过实际的会计工作,在教学生时也只是纸上谈兵。有的即使毕业实习时参与了企业会计工作,但也只是做做出纳,简单地记记账,没有涉及到整个会计流程,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会计实习过程中,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指导实习,有可能会和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发生冲突。
一、会计环境变化对高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会计环境是影响会计工作的各种内外因素的总和,会计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会计环境变化的结果。高职会计教育是以会计工作岗位为核心,而会计工作的变化取决于会计环境。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必然受到会计环境变化的影响。具体来讲:
1.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和知识经济的冲击,使高职会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2.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对高职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必须顺应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关注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给会计教育带来的影响,结合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升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水平。
3.信息化、网络化促进了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信息化、网络化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创新精神和职业敏感性,及时了解并较好的领会和掌握新的技术。未来的高职会计教育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必须有较大的变革。
二、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现实中,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没有考虑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学特色,与培养目标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计划重理论轻实践。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不相符合,课程体系中各学科相互衔接差,内容重复又交叉;
2.教学导向不明,教学内容安排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只注重会计知识的传授,忽视职业道德、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与人沟通、组织协调、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3.教材内容陈旧,缺乏体现高职会计教育特色的教材和教学软件。不具有前瞻性、创新性,跟不上相关法规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变化;
4.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教学手段落后,缺少多样化。学生缺乏对会计工作环境及内容的感性认识;
5.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师资队伍知识老化,“双师型”教师寥寥无几。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要着眼于企事业单位职业标准框架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转变教育观念,确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1.改变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计划,重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因此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推行“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彻底地整合,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切实加强和改善实践性教学,理论教学应服务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适度”的前提下,增大实践、实训课课时比重;(2)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学的发展,新课程(内容)应不断补充进来,陈旧过时的应予以淘汰,以各种方式开设相关学科课程,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3)信息技术类课程应成为高职教育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并尽可能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到每一门课程;(4)课程设置要结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等其他能力的培养;(5)课程设置要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如会计证、会计师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等级证书等。
2.明确教学目标,革新教学内容。会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教育培养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紧扣社会实际,反映高职会计教育特点。(1)将学生的学习能力、笔头和口头的交流能力、敏锐的辨证思维、有效集体合作的精神、创新能力等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内容相互衔接,减少交叉重复;(3)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4)丰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保证毕业生在会计领域有可持续发展空间。
3.编写体现高职特色的综合型教材,加强实践教材建设。高职教材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从教材体系到教材内容都要体现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要以教学改革为基础,教材内容的确定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1)教材体系、结构新颖,反映当前最新的专业研究成果;(2)教材内容要有超前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会计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锻炼思维、培养能力;(3)理论课教材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其广度和深度取决于学习专业课的需要,不必追求学科自身内容系统完整,但应与实践课教材适度衔接;(4)教材内容适当阐述技术原理和依据,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增强适用性、多样化、灵活性。
4.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要适应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单一方式向多元方式转化,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如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将课堂讲授与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利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视等手段辅助于教学,尤其是计算机模拟教学或模拟仿真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5.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师职能内涵。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教师,因此,提高会计教师综合素质刻不容缓。
(1)要更新教师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实现教师职能的拓展;(2)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的后续教育建设,满足高职会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绩效考评制度;(4)规范高职院校会计教师职称评聘标准。
参考文献:
[1]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会计研究,2003年1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套在年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概念。这一提法源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无法适应和涵盖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从而以“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电算化”。这一提法的诞生不仅仅是概念的转换。更是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从形式到内容的根本性变革。同时对新时期会计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离职高专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中,会计信息化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改革也应与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变化、会计市场需求情况相适应。培养出能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会计信息化含义及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经济运行、管理提供充足适时的信息。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特点:从范围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涉及财务部门,还涉及其它管理部门。从功能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涉及会计核算还涉及会计预测、决策和会计监督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从技术手段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采用计算机技术还要以通讯和技术网络等现代技术为主,进行网络和现代信息系统的构建。
二、高职高专现有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财务管理和熟练运用会计软件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及审计实务工作的高等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时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会计手工操作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会计核算、监督、预测和决策能力。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仅仅是设置了计算机文化基础、会计电算化等几门课程,设置的信息技术类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2.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尽合理。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是“两条线”运行,一条线是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另一条线是计算机应用的课程体系。即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会计软件应用等。虽然开设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但“两条线”运行的课程体系,难以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会计软件开发与实施能力。这就需要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来打通这“两务线”,不断完善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实现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不服合理。适用教材偏少。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会计专业教师紧缺。导致会计专业的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专业课程不涉及信息技术知识。目前,适合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材偏少,有些课程不得不选用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在课时、教学内容、实验环节等方面都与会计专业的教学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而会计电算化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比较浅、实用性较差,除软件开发商提供的演示软件外,专门支持会计电算化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不多,学生只是利用会计操作性软件进行单纯的账务处理。把手工实训改在了机房,用计算机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缺少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分析、软件开发的教材,难以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分析能力。
三、解决的途径
1.基于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以考虑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建立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为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再次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团队精神。作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以提高下列几种能力为目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会计软件操作使用能力——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能力。
2.科学设置课程内容:(1)完善会计基础理论教学,设置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为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2)设置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可以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设计算机理论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软件应用等课程,使学生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网络、计算机系统分析等基础知识进行了解。(3)会计信息化实务教学。研究开设《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实用》、《软件技术基础》等几门课程借助EXcEL建立预测、分析模型,解决在财务管理、会计工作中若干问题,为决策提供数据参考。(4)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专项实训、教学实验、顶岗实习三个部分。专项实训主要是结合《会计专业信息技术应用专项实训》课程,使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了解软件技术、数据库等知识,能够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会计业务。教学实验围绕学习过的会计、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来掌握。注重能力的训练,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上机模拟实训等。另外,开设信息技术应用专项实训、企业经营决策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等实训课,进行有针对性强化会计信息化实训。顶岗实习使学生们进入工作角色,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既得到了实践的锻炼。又可以作为教学过程的延续。
3.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传统教学手段中,“黑板+粉笔”是主要教学手段,计算机做为辅助手段,在信息化教学中,将计算机做为主要手段。“黑板+粉笔”是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幻灯片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力求使教学手段多样,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增加教学实验环节,使学生在“做中学”,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于信息化教学中的《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课程,可以通过上机来完成学习目标。加强会计专业教师计算机理论与操作知识的培训,必要时可参加专门的培训班。也可以由学校组织会计及计算机教师共同开发项目,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完成教学任务。
4.编写适合高职高专会计信息化培养适用的教材,如《会计信息化实验教程》、《会计信息化原理》等。
四、改革中注意的问题
1.针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进行课程设置,否则,盲目照搬别人的作法,有可能收效不大。
酒店业作是服务业的重要产业,是消费市场的重要分支。进入20世纪以来,餐饮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这使得酒店市场需求旺盛。近几年,我国酒店业发展异常迅猛,并呈现出高速增长、繁荣兴旺的态势。2013年8日,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 中国酒店展望报告》指出,2000 年到 2013 年间,中国星级酒店总量以 20%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其中,五星级酒店复合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 10%。即相比 2000 年,五星级酒店的数量翻了两倍。
会计类专业是传统的管理学学科,遍布于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内。可以这么说:每一所高等院校,上至清华北大,下至高职高专,都设置了会计专业。据统计2013 年全国会计类本科毕业生40多万人,但会计就业门槛低,加上自学,大中专会计毕业生何止百万计!多数会计类毕业生与竞争者相比无专业优势,面临着改行的尴尬局面。
综上所述,一个新会计类学习方向酒店会计应运而生。它不仅迎合了中国酒店业的市场人才需要,而且与同类竞争者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定位。
二、酒店会计在国内院校建设现状研究
(一)国内开设酒店会计专业的院校分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是国内第一所开设酒店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开设专业名称为酒店财务管理。该院校根据中国酒店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在教学教法和课程设置上引进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全球酒店管理专业排名第一)的先进模式,着重培养高级酒店的中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从中瑞酒店管理学院走出来的毕业生,能够胜任酒店、会所、旅游、餐饮、物流、文化娱乐等服务性行业的会计审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多种职位,且具备从事酒店业财务、审计、咨询、投融资工作的从业素质和能力。
(二)开设酒店会计专业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分析
通过对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酒店财务毕业生跟踪分析,我们看到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国际高端酒店相接轨,以国际知名酒店的市场人才需求去定位和培养人才,从而奠定酒店会计专业学生国际化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此外,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平衡和统一,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进入酒店工作后经过短暂的磨合期即可走上管理岗位。
三、酒店会计方向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教师去大型酒店进行顶岗培训,熟悉酒店财务状况和经营流程,熟知当今酒店的发展趋势和市场人才需求,时刻保持先进理念,把理论和实践进更好的相结合,以便更好的把握酒店专业和财会专业的联系。
(2)聘用企业里的高级财务人员为兼职教师,利用选修课或周末学习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授课,把企业里实实在在的一些财务处理方法和经验带给学生,进一步拔高学生的酒店会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引进酒店会计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一批酒店会计的学术骨干和后备力量。鼓励教师向酒店双师型人才的转变,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酒店会计学习培训。使师资队伍结构逐渐合理化。
(二)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建设
(1)订单式合作
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例如开设如家班国际酒店班,专业化、定向化的培养人才。学校根据合作酒店的需要开设实习课程,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
(2)工学交替
即学习顶岗在学习模式。酒店会计专业的学生首先在学校内学习2年左右的专业知识,使其基本达到酒店财务人员的标准,然后利用 1个学期的时间以准员工身份进入酒店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然后再回到学校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
关键词:民办高职;会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78-01
一、引言
随着上海生源、全国生源总量的下降,连年下行的分数线实现了越来越多考生的本科梦想,同时让更多的考生产生了考取本科的愿望,坚定了迈向复读的脚步;高职,成为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心中的鸡肋。面对逐年下降的生源和不断发展的本科教育,高职应该认真思考:我们将发展成为怎样的学校?如何发展?我们的学生也在考虑:我将如何完成自身的发展?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扩招迎来第十五个年头,民办高职高专教育的规模逐年发展与壮大的同时,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想想自身的建设问题了。作为高校当中实力较为薄弱的民办高职院校,不论是生源数量减少,还是参与公办竞争,面对的关键挑战实质是如何提高质量,把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切实做“高”做强。
二、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状
经统计,以上海为例,现在13所民办高职院校中有10所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更是有语言类民办高职院校开始了会计人才的培养,形成了“校校办会计”的新格局,并且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在不断上升,那就说明来自家长和学生对会计这个专业和职业的期望,那么民办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模式、培养结构怎样能够符合家长、学生和社会需求呢?
现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被列为市级特色高职院校和上海市示范性民办学校,这对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该校的会计专业是学院最早成立的专业,也是学院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三、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分析
从就业率看社会需求量:会计专业近两年的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就业率也是持续上升,并且连续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由此可见,会计专业在人才市场需求方面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与潜力。
从就业单位性质看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的性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调查反馈情况来看,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基本从外企、国企(事业单位)、民企、其他等四类来划分,毕业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0.88%、10.18%、52.98%和25.16%,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起点较低,无法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较,所以应以专业定位来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财务部门,所以民企成为我们主要输送人才的方向。
从个人发展空间看毕业生就业层次:毕业生的个人发展空间包括专业对口率、从事工作岗位、工作稳定性等。专业是否对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就业质量的高低。从这两年来看还是对口率较高的,都在80%以上,这主要因为会计专业的专业性很强,并且在校有会计实训课程,已经有较好的实践能力
从薪酬待遇看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通过抽样调查会计专业学生的薪酬待遇来看,大多数学生薪酬在2500元左右,这与从事行业支付薪酬的逐步性有关。大多会计类行业招聘人才,实习期基本在1500元左右,转正后升至2000-2500元不等,但经过半年至一年工作后,如果各方面业务较为熟练,并能独立完成操作管理的学生,薪酬待遇提升空间较为明显。从个人发展而言,在今后工作中薪酬待遇还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一些情况:如外地生源及上海近郊学生的实习就业情况相对复杂,难度更高;部分学生从事餐饮、销售、营业员等临时性工作,稳定性较差;部分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对于自身定位不够准确,造成频繁跳槽,对工作满意度低下、人才资源浪费等。
四、完善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措施
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仍有提高的空间,对于存在的问题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和完善,现进行具体分析和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民办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就业质量:
1.根据民办高校自身定位及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民办高职会计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什么,高职会计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来决定的;而民办高校的发展定位是根据市场经济、社会与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状况进行预测来确定的,不能无的放矢,要对市场与社会发展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且必须把学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协调发展融为一体。所以应鼓励会计职业界积极参与会计教育的研究,经常向学校提供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疏通会计教育界和职业界的联系渠道,制定民办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2.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民办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加强会计专业的建设,结合企业需求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从原先教学计划中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发展为职业素质教育模块、职业基础教育模块、职业能力教育模块、职业实践教育模块四大模块。其中,素质教育模块增加《就业指导》课时,培养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思想观、避免人才资源的流失,加强合理的调配;在职业能力教育模块中融入会计资格证书培训课程,可以成立“校中厂”,比如财务公司等等,利用自身优势,与行业、企业相结合,运用“教学载体产品化,教学环境真实化,教学人员工作化,教学管理企业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了新鲜感、责任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3.建立稳定而强大的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老师要参与学生实习过程、选派教师到单位实习、参与重大教学科研工作、多承担技术项目等等,具备理论与实践“双”能力,促进民办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会计人才;人才培养建设
1前言
当下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会计专业,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但是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培养模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对实践的考虑、课程设置内容与市场相脱节、会计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以及缺乏职业特征教育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我国当下会计人员整体队伍的质量,当下我国的会计队伍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水平有限、能力较为欠缺,这就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改进举措,创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提高会计整体队伍的质量,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会计人才。
2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分析
当下我国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多种多样。就目前来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2.1一般资源人才
一般资源人才是指通过自学或者是接受了会计专业的初等学习等而成为会计的人才,另外也包括一些通过再教育而掌握会计知识的人,这类人才通常只能熟练掌握会计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因此,一般资源人才整体会计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2.2一般专业人才
一般专业人才是指具备会计专业领域综合性能力的人才,不仅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操作,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类人才通常会掌握一些会计业务领域的高级管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一般专业人才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或者是会计工作岗位的晋升,对理论知识以及专业进行了再学习的人才。一般专业人才往往是获得了执业资格而后从事会计行业的人才。
2.3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本身又可以分为技能型、应用型和学术型三种人才,目前,主要根据其掌握技能的侧重点不同进行划分,技能型人才主要是那些熟悉会计专业的岗位技能,并且通过不同层次的学校的教育,具备一定的会计能力的人才。而学术型的人才往往更侧重于对会计专业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一般通常是接受了高层次的学校教育的本科拔尖人才、研究生以及以上学历的人才。
2.4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备会计专业的基本知识,也能够掌握一些跨学科知识的人才,其能够很好地迎合各个学科的需求并且能够处理一些复杂的业务关系。一般为会计审计经济管理人才。
2.5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本身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合作的能力,知识结构相对丰富,而且对国际贸易或者是国际会计准则有更加全面的把握。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多。依靠世界开放的教育市场以及日益紧密的国际交流模式,更加有利于培养出国际化人才,通过加强国际间院校的交流和合作,开展留学生教育,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壮大。
2.6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创新能力是每一位人才都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备技能。因此,在进行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创新型人才属于适应社会发展并且十分短缺的高端会计专业人才。
3我国会计队伍人员素质发展现状
首先,道德素质相对较为低下。在会计工作中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相对欠缺,就有可能出现监守自盗、徇私舞弊的现象,尤其是部分会计人员为了牟取暴利,不能够严格地遵守职业道德从而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这样不仅会扰乱我国市场经济的秩序,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使得我国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道德素质水平下降。其次,业务能力相对较为欠缺。随着我国新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但是当下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相对较为欠缺,而且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各项工作都是敷衍了事,尤其是不能够对新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进行详细的学习,导致自身业务水平较差,不能够及时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升级,影响到会计工作的开展。通过对当下会计队伍的人员素质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很多企业中的专业人员都没接受过正规的训练,或者是财务知识的培训学习,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一些会计制度和法律的了解也相对较少,这样会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导致工作中屡屡失误犯错,不仅影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甚至威胁到企业整体的正常发展。
4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和建设存在的问题
面对当下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究其原因,与高校的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关联,当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和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了会计专业队伍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当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和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4.1在进行课程设置过程当中,注重理论、轻实践
多年以来,我国高校在进行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在对学生能力考核的过程当中,往往只通过笔试题来进行测评,这样难免会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由于课程设置本质存在的问题导致考核评价体系也相对落后,不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导致会计专业人才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2课程内容设置相对滞后,与市场接轨不密切
由于社会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如果高校在进行会计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及时地对教材进行更新或者是对教学大纲进行创新和发展,很有可能造成高校会计课程的内容相对落后,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市场发展的需求。高校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时,往往注重于一些理论或者是公式等系统性的内容,只让学生们死记硬背各种理论知识,但是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的培养并不重视,导致学生们实践能力较差,很难利用会计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高校会计专业设置的内容与市场接轨不紧密,造成会计专业的学习落后于市场的发展趋势,使得学生们空有一副理论,而不能进行实践操作。
4.3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学生兴趣大大降低
会计学本身作为一门应用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但是高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中,往往还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只是教授学生一些理论知识,而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相对较为欠缺。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懈怠的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因此,由于会计专业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和落后,导致学生们不能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也很难运用创新性思维来解决一些会计专业问题。
4.4缺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素质缺失
高校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时往往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对于职业操守、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相对滞后,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禁不住诱惑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会计人员本身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诱惑就相对较多,如果不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坚持职业操守,那么也会影响到自身的长远发展。
5高校进行会计人才培养和建设的有效途径
5.1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的目标,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高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明确目标,致力于培养一些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会计专业人才,才能够进一步优化我国现代会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因此,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培养目标,并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既掌握专业技能,也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2要与时俱进,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设置
面对当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课程设置相对不科学的现状,应该加强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并且坚持创新、与时俱进,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并掌握一些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专业知识,适应新会计法以及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更好、更快地开展培养工作,因此,学校应该进一步缩减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把学生的技能测试和综合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方法,进一步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高校在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时也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来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校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
5.3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提升,应该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压缩理论课程考核的比例,同时融入一些技能训练的成绩,这样才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对会计综合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树立更加科学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水平,尤其是运用会计专业知识来进行实践应用的水平。通过增加实践考核的比例,能够让学生对照考核标准来提高综合能力。
5.4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为了保证高校会计人才培训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本身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对于锻炼学生的会计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即可以通过实地调研与当地企业进行对接的方式来提高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适用性,另外也可以聘请一些本校毕业的著名经济学家来校进行演讲,也能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丰富工作经验,为更好地开展会计人才教学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5.5采用现代信息设备和技术手段来营造良好的会计人才培养氛围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等现代信息设备的涌现,为高校开展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因此为了提高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高校应该多采用现代化设备如多媒体,来为学生们展示一些会计专业的相关报表或者是工作流程,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模拟化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结论
面对当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以及当下我国会计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创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因此,学校应该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善课程的设置,增加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并且能够完善考核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化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来推进高校会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文姣,刘青.加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8):150-151.
[2]刘国城.基于需求与能力的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5):123-124.
[3]魏乾梅.西部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区域战略视角[J].教育财会研究,2016,27(5):89-94.
[4]张永杰.基于“互联网+”视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7(22):116-118.
[5]赵男男,陈金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11):36-38.
[6]魏涛.高校会计学专业科研与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6(27):183-184.
[7]王婷,周兵.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堂实施策略探讨[J].财会通讯,2017(34):93-94.
课证赛融合机制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总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会计实践平台,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手段,以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和会计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在培养信息化会计人才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特色。为了完成上述总体目标,提出具体研究思路为:(1)开展模拟化会计过程的实习实训教学活动,通过这种基本实践操作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初步培养学生的会计工作岗位理念;(2)培养大学生参加各种会计类竞赛活动,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获得各级奖项同时,获得相应级别证书,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3)尝试将课证赛融合的成果转化,并进行开放建设,协助我校其他专业进行课证赛的集中和转化,在成果放大的过程中。
二、课证赛融合机制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内容
1.根据课证赛融合需求,筛选和优化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当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依据多层次、宽专业、重交叉、强调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课程的思路对课程教学模块进行了修订。(1)课程设置注重夯实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科交叉的思想,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训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课程、证书、竞赛三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复合性、多样性和前沿性的知识体系。(2)课程安排将单一的课程教学计划模式调整为“并联”加“串联”的三者有机穿插结合的模式,使课程、证书、竞赛贯穿整个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之中。(3)基于课证赛融合的良好效果,将为会计专业相关主干课程打造为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2.依据课证赛机制,创新高职会计专业建设路径。创新提出课证赛融合课程建设,系统地形成基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将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做到课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以赛促训,以赛强技,依据证书获得与竞赛结果衡量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校际横向联系和比较。基于此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的路径也必将创新和优化。
3.以课证赛融合为切入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课证赛融合的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增加岗位性、应用性、综合性项目,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到突出位置,经过不断优化,许多主干课程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工作中会计信息化场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课程,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会计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4.课证赛有机融合助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自2008年开设课程赛有机融合课程《会计信息管理》,共完成了工商系四届四个专业约1850人的“课证赛”融合课程的教学任务。该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在会计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彰显了我校会计类人才的培养特色。通过对参加课证赛融合课程学习的200名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得到反馈意见(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认为对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作用很大和有作用学生占到了92%以上,认为对于就业过程有帮助的学生有93%以上。学生普遍感觉经过课证赛融合课程的学习,收获较大,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类似课程的学习。
三、课证赛融合机制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愿景
1.理念的变革。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在高职教育方针统领下,依托课证赛融合机制,围绕会计工作岗位核算需要设置会计课程,遴选课程教学内容,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际操作技术与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发展趋势,强调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课程的思路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修订。课程设计中具体坚持以下理念:(1)课程设置注重夯实理论基础知识,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训环节,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围绕课程、证书、竞赛三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复合性、多样性和前沿性的知识体系。课程安排将单一的课程教学计划模式调整为“并联”加“串联”的三者有机穿插结合的模式,使课程、证书、竞赛贯穿整个会计课程学习中。(2)课程开发坚持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会计工作人员及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核心参与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规划,集思广益,充分征求意见,同时,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对相关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并遴选相关的课程内容。
2.硬件的更新。(1)师资建设愿景。为保证课证赛融合机制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组织与实施,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全面参与课程建设工作,对课程体系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1)多种形式实现实践能力培养。根据会计专业特点,会计课程组教师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会计部门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以提高理论能力和培训能力。2)校企互聘实现专业实践技术的提高。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增强会计信息化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同时,聘请企业和社会上的会计实务者到学校任教,充实高职教师队伍。(2)课程实训保障条件建设愿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结合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弥补校内模拟实训教学的不足,要求建立一批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训,能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相对稳定,配有系列管理制度及实训指导方案,并有相应的经费和人员保障,能有效保证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和实践教学工作。
3.会计教学管理机制革新。将竞赛成果与认证考试融入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从而实现课程、证书、竞赛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教学上枯燥的东西可视化,让教学变得简单、高效、有趣。会计专业教学应革新为一种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在一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会计专业的教学时间地点安排上,应打破传统的会计教学时间安排,会计课程的教学更多地选择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对有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侧重业务的操作,更要保证课时的交叉安排,注重理实一体教学及半工半学的时间安排和方案实施。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