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

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7 09:06: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

篇(1)

一、农村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柳斌在全面发展观中指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缺一不可,无体力者如废品、无智者如劣品、无德者如危险品。他形象地把无体力者称为废品,说明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农村幼儿园地处偏僻乡村,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且农村幼儿园(班)教师编制紧,大部分幼儿园都是包班制。白天一整天带班,晚上备繁重的课,连个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怎能适应繁重工作的磨炼呢?所以说,幼儿园教师更要加强体能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便投身到广阔的农村幼儿教育中去。

二、农村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幼儿教师应有广阔的胸襟,能接受来自不同层次家长的质疑

广大的农村家长,他们整体素质较低,加上对幼儿教育不理解,一旦发脾气,说起话来很不中听。曾经有一位家长状告幼儿老师,对园长说:“下学期我的孩子不念中班,要调到大班去。”搞得老师哭笑不得。再如有一位调皮孩子在放学的时候把另一位孩子推到路边的水沟里,搞得满身是泥水。下午家长来园,二话没说就边骂边老鹰抓小鸡似地把那个调皮的孩子往外拎:“我现在就把你推到水沟里,看你怎样?”幸亏老师和过往群众竭力劝阻,才制止住。家长无视教师的存在,对幼儿的蛮横,使教师十分尴尬,增添了幼儿教育的难度。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突发性冲突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并且抓住这一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耐心教育。切不可与家长发生争吵,甚至迁怒于幼儿,使幼儿与家庭关系僵化,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二)农村幼儿教师应富有母爱,呵护每一位幼儿

农村卫生条件差,有些卫生习惯不好:衣服脏,又很少洗澡,那贪玩的小手更是难见肉色,加上他们家庭教育条件差,知识面狭,显得不那么可爱。因此要求教师不要嫌弃,应从幼儿实际出发,去精心呵护教育他们,引导他们。例如班上孩子生病呕吐了,教室里一片臭气,农村没有保育员,教师要处理好室内卫生,还要对患病幼儿进行护理。试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缺乏慈母般的爱心,如何适应这项工作呢?此外,农村幼儿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素质,克服来自自身的各种情绪干扰,以饱满的情绪,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工作中的每位家长、每位幼儿。

三、农村幼儿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农村幼儿园由于条件所限,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动手创作能力,分析教材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经常实行复式班教学制,要求教师有过硬的组织能力,才能驾驭于不同年龄的幼儿,发挥自己的知识才干。如大中班混合在一起的复式班,要求老师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里安排好不同幼儿的活动,这就要掌握各班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他们喜欢且便于混合班使用的教学内容,做到动静交替、难易结合。这样,教师就可以讲解示范一个年龄班内容的同时,让另一个年龄班幼儿自己活动。还要做到互不干扰,这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考验。其次,针对农村幼儿园教育条件差,玩具少的特点,教师应动手制作玩具。例如教学挂图是幼儿园中实用性最强的一种教具。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绘画技巧、剪贴艺术,制作出适应各种教学需要的教学挂图或图片,我园大班语言教学挂图都是老师们自己动手绘画而成的。还可以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游戏活动。例如到田野、田埂、土堆、树林等场地开展体育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既方便了教学,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分析教材的能力。农村幼儿教育研讨、经验交流机会少,更要求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独立地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创造性地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大班语言续编故事《分鱼》一课,说的是两只企鹅为了争吃一条鱼而被狐狸“渔翁得利”的故事,要求续编出下半段情节来。教参中有提示点:1.用鱼来引诱惩罚狐狸,如鱼中装有毒药、炸药等。2.引诱狐狸到河边有水的地方来惩罚狐狸;③借助外来的力量,如猎人、猎狗等惩罚狐狸。试着推敲,其中疏漏之处甚多:1.狐狸只骗取了一条鱼吃,何必要用毒药、炸药将他毒死、炸死或用水淹死,这种惩罚狐狸的手段未免太残忍了。误导了孩子使用暴力进行报复,有悖于现行的德育原则。2.狐狸是一级保护动物,怎么能随便就叫猎人来收拾它呢?显然,这也不符合教育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懂得下次狐狸再来时:可以拨打110电话报警,叫警察来收拾坏蛋狐狸;企鹅兄弟再不要争吵,友爱地分鱼吃,让狐狸无懈可击;用企鹅的口吻教育狐狸不要靠欺骗来获取食物,而要一起劳动,共同分享成果。

四、总结

篇(2)

关键词:职业人;职业适应;中职学生;职业品质教育

近年来,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乐观,经营发展速度大幅下降,甚至有部分企业缩减生产、裁减员工。人才市场明显供过于求,企业往往以合格职业人标准尤其是高技能作为最重要的招聘条件,这对中职学校发展非常有利。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就是中职生源总体素质不高。基于目前的人才市场招聘情况与中职生品质现状,笔者近年来以会计专业课与会计实训课堂为实践研究的主阵地,以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为教育教学目标,尝试了多种途径,对学生职业品质教育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分析

(一)职业与职业人的内涵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自己谋生与发展手段的工作。职业人,是指职业化了的人,是能够并愿意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工作、承担这一岗位责任并因此获得相应报酬与自身发展的人。

(二)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分析

克劳斯比认为:品质就是符合要求的标准;石川馨认为:品质是一种能令消费者或使用者满足,并且乐意购买的特质。基于此,合格职业人起码应具备如下品质:

从工作过程达标角度,职业人应具备的品质为:掌握技能――具备端住饭碗的能力,具备能够按规定操作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使之达到规定的标准并因此获得报酬的能力;责任意识――以承担责任的态度工作,并有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的意识;爱岗敬业――热爱敬重自己的工作,自觉提高工作的效果与效率;认真进取――严格遵守规范按规定的方法操作,并尽力做到最好;主动学习――用以熟练掌握规范与方法以及应对规范与方法的进步、更新;吃苦耐劳――愿意在工作劳累时坚持遵守规范与规定;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细化工作,有细节影响大局的意识。

从工作结果达标的角度,职业人应具备的品质分析。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将越来越细,不同工作岗位的联系与合作也更紧密,要求职业人应具备如下品质: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获取对方合作与市场的前提;团队协作――是集体意识的体现,是获取帮助的前提;服务意识――对内,可以加快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与受欢迎度,对外,可以实实在在获得市场;懂得感恩――是承担责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等品质养成的感情基础。

二、中职毕业生品质与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差距及其成因分析

(一)中职毕业生职业适应状况及其与职业人品质标准的差距

南华中等专业学校课题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职业适应的中职学生管理策略研究》,以下简称省课题)多次对相关教师、家长、学生、当地知名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职校学生上岗后主要存在三大问题:职业定位不准,频繁跳槽;职业意识不强,岗位适应能力不够;职业技能不够,校企脱节。这说明了中职学生的职业适应度较低。

对照合格职业人的品质标准,中职毕业生存在专业技能不过硬、工作态度有问题,缺少责任意识、诚信意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懂感恩、不愿吃苦、不肯学习等方面的职业品质问题。

(二)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品质不佳。学生中考落榜,往往是因为多年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多数学生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不主动关心子女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甚至有部分家长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就放任自流。不少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成绩差,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与关心,自我意识取代了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享受意识取代了进取意识与吃苦意识,进入职校不久就表现出各种品质问题甚至是违纪。

2.专业技能不过硬。主要原因有: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问题较多;不少同学内心深处看不起自己,消极自卑、厌学逃学等。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效果不佳;校企深度合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学生的校外实习与教师的业务实践都缺少最好的“练武场地”;不少家长在子女选择专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子女的意愿,在子女就读职校后也不关心其专业技能与学习成绩情况。

3.缺少专业职业岗位认知。不少学生对本专业就业有哪些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哪些技能以及需要具备的职业性格与品质等了解不够,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容易因为专业课枯燥难学而放弃学习。

上述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的品质与学习能力、技能水平紧密相关,会影响未来的职业适应度。职业认知是否全面深入,会影响学生能否树立职业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是否能提高技能与提升自身品质。掌握专业技能是中职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职业品质之一,专业技能是否过硬还会影响职业认识的深度、职业目标的高度,因而影响学生其他品质的形成。其中,学生原本品质不佳,职校期间没能得到根本性改变,是导致毕业时职业适应度低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学生职业品质教育是中职教育的核心,它需要联系专业职业岗位认知,通过提高专业技能深入持久地开展,达到育人效果。

三、多途径相互联结对中职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篇(3)

一、当前社会教育动向与少儿阅览室的构建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战略目标指出,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有鉴于此,针对社会发展需求,少儿阅览室的构建应分为二大区域:即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静态区域以阅读(包括网络阅读)为主要表现形式;动态区域则以组织各类型的社会活动为表现。阅读藏书的构建可由思想道德教育、文艺和社科三大类型的图书和期刊组成。购书、刊时,应及时接受社会教育信息之反馈,切实、及时地满足小读者们的需求。网络阅读应在管理者的指导下进行,所阅读的网络信息可囊括诸如德育、文教、科普、游戏等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多种内容,尽可能地避免小读者们去搜索那些无益信息,甚至是有害的信息。社会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这里,特别值得推荐的是南京图书馆少儿阅览室推出的争当“小小图书管理员”的活动,小读者们在参与管理图书的社会实践中,不仅可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或期间及时发现其需求的欠缺,进而提出改进的办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也可使小读者们体悟到图书管理者工作的艰辛,以便今后更好地配合管理员的工作,将少儿阅览室办得更好。

二、把握社会教育动向,提高少儿阅读兴趣及创造能力

国际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要缩小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教育之间的差距,除及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外,还应结合国内国情、民情实施创新教育。少儿阅览室作为教育的另一基地,应积极地配合学校和家长,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努力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1.学习兴趣与阅读兴趣的培养

由于现在社会、学校对教育的重视,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因此无形中给孩子们增添了不小的学习压力,在学校和家长的巨大压力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往往会下降,阅读通常也成为了负担,繁重的科目学习已使孩子们几乎无暇去阅读课外读物,从而导致少儿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严重不足,而事实是见多识广更能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能力,书刊及网络信息对于个人不但有休闲娱乐的价值,还有开发自我潜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因此,少儿阅览室的管理者可加强与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强化少儿阅览室的功用,具体举措:建立网络联系平台,与学校和家长对话,及时了解小读者们的学习需求,并提供相关服务;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多彩的阅读活动,以培养和提高孩子们学习、阅读的兴趣;书刊等信息的罗列不仅须注重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与全球化,而且也要重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弘扬;施实奖励办法,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先导,是启迪中小学生智慧、提高学习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成才的前提,只有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少儿阅览室才能形成优质服务的良性循环。

2.提高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科学精神是贯穿于一切科学活动、一切科学探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依据和准则。而创造能力则是一种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成果、开拓新局面的能力,也是一种以探索为动力,以创新为目标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精神,二者密不可分。

第一,少儿阅览室应采用开架、开放式管理,尽可能地提高小读者们的自主阅读及学习能力,倡导孩子们质疑并鼓励孩子们在书中自己寻求答案。具备怀疑精神,不仅可以辨伪去妄,更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现,这是培养孩子们创造能力重要的一歩。且孩子们在自寻答案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随着问题的不断被解决,获取了充分的自信,从而激发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造能力。

第二,少儿阅览室应采用多媒体技术,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们播放图文并茂的动漫、电影名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碟片等,为孩子们提供活跃、形象的阅读服务,以促进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及创新意识的发展,进而提高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第三,少儿阅览室应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强化孩子们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孩子们在逐步形成创新意识的同时不断体验掌握各种操作技能,使课外阅读及见闻的知识成为课内所学知识的有益巩固和补充,以促进课堂教学、家庭教育,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而不断提高其创造能力。

人们的创造力,才是社会发展的真正驱动力。因而,少儿阅览室应重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能力,不断推动其创造力的提升,切实将服务工作做到位。

三、关注社会教育动向,重视少儿阅览室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教育不仅是针对青少年,也是面向大众的,只是有所侧重点。育人者必高于人,作为少儿阅览室的管理者应具备比一般图书管理员更高的综合素质,由于二者的服务对象不同,因而所具备的服务专长也有所不同。在少儿阅览室工作的管理者,除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信息素质、专业知识素质、现代化技术素质和创新素质外,还应掌握儿童心理学、审美学、音乐、书画技艺及外语等多类课目知识和技能。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43-01

从教学实践来看,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加之各方面获取的信息量日渐丰富,知识日渐更新,随之对思想政治教师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通过调查发现,他们不喜欢照本宣科、教学呆板、对学生缺乏热情的老师。而是希望教师能知晓天下事,能抓住学生关注的问题给以解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研究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政治课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政治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具备相互支持团结互助的品质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和教学,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渠道的协作才能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同其他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家长相互联系,团结协作。要使学生间建立起和谐有爱、互相共勉的关系,同时结合校外的社会资源,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控程度。

政治课教师教育的主要手段是“言传身教”,示范性极强。对于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政治课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威信和地位。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政治课教师应该首先做到。

二、教师应树立正确思想政治素质和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

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首先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的政治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灵魂,所以政治课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和政治作用。使自己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自觉地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和把握未来。

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凡是教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所以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高尚的人格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高尚的道德品德作风要求教师要培养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平等待人、为人师表、清正廉洁和艰苦奋斗。思想品德老师只有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带着一颗爱学生的心,才能成为学生心灵中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温暖的阳光。

三、政治课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素质

要成为受学生尊敬、欢迎的政治课教师,需要有过硬的本领、渊博的学识去征服学生。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要有更高的目标追求,要投入更大的精力,精通学科知识,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做到教一知十或教一知百,从而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要想教好思想政治课,就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改和教研活动,研究和总结经验,不断拓宽知识面。作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多读文史类书籍,还要多关注科技新发展和当前国际形势。教师的知识越广泛,学生学习所付出的时间和劳动就越少,才能真正地把学生吸引到政治课上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师,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面对学生,新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和学生一个互动的过程。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教学和科研是分不开的。信息时代要求政治课教师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另外,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政治课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老教师要迅速更新旧观念,新教师要尽快进入角色,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知识体系等方面来充分提高、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代的需求。

四、政治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政治课教师的脑力劳动日益繁杂,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大,这就要求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作保证,才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创造性地学习、工作。为此,平时政治课教师就应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纠正心理偏差,才能有旺盛的精力、积极向上的心境投入教学、教研中,从而更好地培养新的人才。

篇(5)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管理者 领导问题

一、管理者领导效能的定义和表现

管理者领导能力主要表现在领导效能上,因而研究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应基于其效能进行研究。所谓管理者领导效能,即是指管理者通过自身领导能力的发挥,协调并促成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等教育相关组织和个人通过一定途径和手段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育职能的能力。就我国学校组织的特殊性、教育发展现状以及领导效能三要素而言,可以确定管理者领导效能应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管理者应具备组织和引导学校发展、提升学校教学水平、达成教育目标、确保学校健康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这些水平和能力要同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其二,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实施领导行为,发挥管理和模范带头作用,具备领导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其三,具有较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达成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统一,其中工作质量是指工作好坏程度,工作效率则是指一定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工作总量,这就要求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要符合并能最大限度满足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学生、对教师、对教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1]

二、农村中小学管理者的领导职能

就农村中小学教育及学校发展而言,其中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村中小学教育同其他教育相比,其办学资源相对不足,办学环境相对落后,政府支持力度等也同城市地区相比有所不足,生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生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也存在一定问题,因而更加需要管理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领导力,积极组织协调各种教育资源,争取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环境,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能力。具体而言,管理者在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应承担如下角色职能:其一,教育资源的组织管理者。农村中小学校管理者相比于城镇中小学校管理者,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即是教育资源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扮演合格的教育组织经营者,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布局学校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学校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和空间等资源,积极调动和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果断处理学校发展中的各类事务。其二,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学工作是农村中小学校的主要职能,也是农村中小学管理者的核心职责。这就需要管理层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也需要具备足够的教学领导能力,组织学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成绩,达成教学目标;其三,冲突调解者。农村中小学同城镇中小学相比虽然规模偏小,师资力量和学生人数不多,但同样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尤其一些农村家长和相关人员教育意识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种冲突就会更易发生。这就要求管理者需要承担起冲突调解者的角色,及时发现冲突隐患,并本着公平、公正、合法、合理的原则解决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依法治校,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创建和谐校园环境;其四,改革驱动者。学校管理者,尤其是学校校长应具备与时俱进的先进意识,把握时展脉搏,敢于创新,敢于进取,敢于革新传统,敢于引进现代化思想意识和创新手段,具备高瞻远瞩的远见和战略发展决策能力,准确把握农村学校的变革方向,并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推进变革进程,获取变革优势。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管理者管理效能的策略

1.强化现代化意识,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教学手段。信息化是全球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校必然要适应时代潮流,转变观念,采取积极措施迎接和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尤其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而言,更应走出去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教学手段,同社会需求和时展相契合。这就要求以校长为首的中小学校管理者首先要积极树立现代化、信息化意识,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教学手段,积极学习和提升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和能力,同时代需求接轨。具体可开展如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等方式,加强信息管理和应用能力,营造信息化校园。积极利用国际互联网扩充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2]

2.更新学习观念,建设创新性学校。农村中小学校管理者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把握时代需求,重新理解“学习”的意义,契合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和人才培养需求。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管理能力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学校管理者必须要以学生姿态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升思想素质,以此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能,带领农村中小学不断发展创新,取得辉煌。

3.强化服务意识,满足农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农村中小学管理者应该放低姿态,以服务者的形象实施学校管理,将学生、学生家长视为“顾客”,其管理和日常活动都应以顾客满意为出发点,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当今农村社会群众对于教育是有广泛需求的,尤其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光宗耀祖”“鱼跃龙门”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民众对于教育的真切需求及期望。农村中小学管理者应积极转换观念,将教育视为一种社会服务体系,将内部教职工视为核心资源,将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视为消费者和客户,管理者由此要树立热心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及家长服务、为政府及社会服务的管理理念,最终满足“消费者”对于教育的需求,让顾客满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职业道德 职业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学校和家长对小学基础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越来越高,这也是“赢在起跑线上”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积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在原有的班级管理工作基础上不断探索出更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是一个多重身份的角色,与学生的接触最频繁,既是学生的引导者、朋友,也是学生成长中的关护者。因此,小学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责任心。具备责任心是小学班主任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的责任心体现在不仅要对学校负责,更要对班级学生负责。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可以积极调动全班学生组织和参与学校或者是班级举行的教育活动,并认真贯彻学校的各项政策和工作。

第二,用爱心唤醒学生的心灵。就本质而言,教育本身就是通过一个灵魂来唤醒另一个灵魂。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与期待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以及参与其他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要重视对学生的观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况和思想动态,发现学生有异常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从而充分发挥出班主任的引导作用。

第三,用童心来理解学生。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低年级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只有保持童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具有天真幼稚的特点。在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犯错时,班主任不能急于责备和批评,要先弄清楚犯错的原因,用一颗童心去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正确引导学生。

二、小学班主任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一)S富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有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从而保证所教学科的教学质量,这也是班主任建立威信的基础。其次,班主任还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小学阶段学生间的差异性很大,无论是学习情况,还是自身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的知识储备不仅要具有丰富性,还要有一定的广泛性,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中引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内容,从而增强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协调各方教育的能力

协调各方教育的能力主要是指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首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班主任只有将教育者的身份转化成朋友的角色,与家长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沟通的质量和效率。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之前,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性格特点,从而保证沟通内容的有效性。另外,班主任要重视倾听,通过倾听可以获得大量关于学生的有效信息,有助于分析和判断学生现有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寻求科学、合理的积极解决方案。

其次,班主任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以尊重为基础,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并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针对胆汁质类的学生,班主任可以用“以柔克刚”的教育方法,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祥和,将道理和学生说明白,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针对多血质类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用“刚柔交替”的方式,将批评和引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针对黏液质类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关注其兴趣和爱好,积极带领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激发这类型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针对抑郁质类的学生而言,班主任要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批评他们,并且要更加关注和关爱他们,从而增强这类型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促进其良好发展。

(三)小学班主任应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小学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效率的关键。

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要在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上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寻求更为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从而全面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教育工作方面,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的观点和教育理念,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丰富教育手段,适应时展的脚步,从而充分发挥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教育质量。例如,班主任可以将民主教育引入到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中,从而在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做到尊重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健康发展。

篇(7)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师素质 培养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期高校要培养造就一批“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综合素质高的跨世纪人才,才能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的需要。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素质是决定人才素质和教育振兴的关键,笔者认为新时期高校教师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政治素质

高校要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也应该具备又红又专的素质,这里的“红”就是指政治素质,大学生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正处于青春的躁动期,政治思想还不够成熟,最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甚至敌对势力的影响和左右,此时需要老师用言行正面引导他们,用正确冷静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表达合理的诉求。只有一个热爱国家、热爱党、热爱人民,以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为最高,具有对社会、人民、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坚持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教育理念,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高端人才为目标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奋斗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品德素质

目前,由于高校的扩招导致学生素质在不断下降,而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催生了一大批富有阶层。这对高校教师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师生中都比较盛行,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从教师着手。高校教师必须拥有高尚的品德素质,这些品德素质包括: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治学严谨,做事认真负责;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老师、朋友和亲人;有较高的个人涵养,对生活有热情,对事业有激情,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散发出更多的能量;注重对个人人格魅力的培养,人格是个人的品格、格调、境界、道德水准和自尊等内在素质的总和。人格魅力是教师树立威信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教学上有着重大的影响;要有高尚的人品,言谈举止和衣着要符合教师身份,师生可以是朋友但首先是师生,师生应有别,把握好师生间的分寸,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为人正直善良,讲诚信,高风亮节、廉洁无私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教育学生。

三、业务素质

1.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高校教师首先应该是学者,是所教学科的专家,精通所授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大学是培养高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场所,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雄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高校教师不但要熟悉所授学科的内容知识、实质知识、章法知识、有关学科的发展等理论知识,还要能熟练进行该学科的实践操作,既是理论家又是实践家。高校教师还应有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广阔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贫乏,将会削弱教学效果。

2.具备与本学科相关知识的素质

“文史哲不分家”,这就说明了同类学科之间有很多相似或相同之处,要教好本门学科,光把自己学科内的知识摸清弄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同类学科的其他学科知识,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需要积累和沉淀,同类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了解熟悉同类学科的知识,对教授本学科大有裨益。比如我在教学生英语时,就常常要借用一些历史、地理和中文知识辅助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该知识有进一步形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各学科知识点的把握上学会融会贯通,所以高校教师涉猎和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3.教学基本技能素质

1)教育理论素质

高校教师必须懂得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应该尽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学专家。否则,就会出现满肚子的知识,不知如何教给学生的尴尬局面,要懂得高等教育规律,懂得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教师要根据教育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方法,等等。

2)合作交流素质

教育不仅涉及学校,还涉及家庭和社会,所以高校教师还应具备与学生、家长、实习单位有关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使教育工作全面、有效地进行。

3)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素质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引入现代教学势在必行。高校教学早已不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的教学模式,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多媒体教学,这样才能让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效。

4)语言表达素质

教师的教学需要用语言来完成,因此普通话标准、表述清楚准确、语言流畅、诙谐幽默、善于抓住中心主题、思辨灵活等也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5)书画素质

虽然现代高校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结合是一个很好的补充,高校教师同样应有一定的书画基本功,字迹要工整、清楚、漂亮,具备基本的简笔画功底。

四、科研素质

高校教师的身份确定了高校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是科研工作者,要以科研工作带动教学工作,并以教学实践促进科研工作。因此要当好一名教师,科研与教学应两手兼备,否则就不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教师。教师在授课中处处反映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体会,讲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和思想,就会对讲授课程的内容入木三分,这样才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当一名教师在科研与教学有了很好的统一之后,才会有高水平的科研与高质量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叶澜.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理论提纲.上海教育科研,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