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道德素质教育

道德素质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7 09:06: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道德素质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道德素质教育

篇(1)

关键词:道德素质教育;高校大学生;新时期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道德的培养与素质的提升,历来是人们提倡的主题与关注的焦点。人们在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时候,往往将其道德水准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是被宣传的沸沸扬扬。尤其针对在校大学生,如何克服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每个学生工作者广泛思考的问题。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剖析,可以发现道德素质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层面。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本应在道德层面具有较高的水准,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

一、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的大学生,基本上是80末和90初,其所出生和成长的时代背景,使得“80后”、“90后”成为了时下特殊的群体。追求时尚、突出自我、自私且自傲等成了这部分群体的突出特点。在道德素质方面,具有共性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懂得尊重他人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尊重他人与被人尊重是第四个层面的需求(较高层次)。古往今来,尊重他人与被人尊重是一个硬币的两个层面,是互相依托、缺一不可的。若是强调哪一个更重要,学会尊重他人是被人尊重的基础。

然而在现实层面,一些高校大学生似乎不懂得尊重他人,骨子里总有种过度自傲、过度自以为是的倾向。当我们向社会呼吁“尊师重教”的同时,我们的学生是否懂得如何尊重自己的老师?简单打一个招呼、一句问候似乎在一些学生口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麻木、牢骚、抱怨。于是在某些情况下,老师们会怀疑,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怎么会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还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在高校,尤其在高年级学生群体中,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比例越高。特别是在一些即将毕业的班级中,认真上课的学生越来越少,遵守校纪、校规的学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不在乎、无所谓、不理会。面对即将踏入社会的这部分学生,不得不令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过分以自我为中心

新时期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其家庭里独自享受万般宠爱,从而导致其性格中自私的成分多了一些,出现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体现在不懂得与他人分享,性格孤傲,自以为是。很多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理解,以自我意识为主导,认为希望它如何、就应该如何,而现实往往与其想象背道而驰。所以,有些学生变得牢骚满腹,有些学生脱离群体。

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只会让一部分学生偏离主流,不懂得团队意识和合作共享。

(三)缺乏责任感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理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然而现实却不完全如此,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甚至连最基本的责任感都不具备。如有些大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精力很少,导致多门考试不及格,依据有关标准,由于学分不能满足最低要求,面临被退学的问题。而学生本人似乎对此一无所知,更有甚者将责任推给学校,似乎其不努力学习是学校的责任,是辅导员的过失。这类学生群体,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不懂得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最基本的道理。

对自己负责只是责任感的最底层,若无法对自己负责,基本就谈不上对其父母负责,对其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负责,对民族振兴负责了。

(四)审美观有缺失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缺失,也体现在审美观的缺失上。当今世界,讯息、传媒高速发展,各种思想、观念融汇,影响了一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对美丑的分辨上,一些学生也丧失了标准。唯金钱论、唯权利论,使得一部分学生摒弃了传统的如依靠自力更生寻求发展,依赖自我进步寻求人生价值实现的美德。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要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从基本的外在美,如穿着得体、举止文雅,到内在的心灵美,如勇于追求美好的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

二、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几点思考

针对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办法。

(一)对素质教育有全面的理解

毋庸置疑,素质教育是各个高校都在大谈、特谈的焦点。学历教育不是素质教育,再高的学历,若道德素质不及格,也是人才培养的失败;应试教育不是素质教育,学生的成绩再好,若道德素质有缺失,也是人才培养的遗憾。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将道德素质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中心。一切的工作要从如何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开始。

(二)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学生的道德素质出现问题,与个别教育者本身有问题是分不开的。高校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为榜样。无论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思政管理中,要擅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认识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自己的思想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改变学生的言行。

(三)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新时期,很多人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那已经过时、已经没有听众了。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要永远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中国传统的美德,也要永远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在这个时代过时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天地君亲师,尊重老师永远不过时。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过时吗?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理应是高素质人才,理应成为社会的栋梁,理应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然而若不具有责任心,则民族兴衰,又怎能寄予此类人身上?传统文化中,“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过时吗?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从这三句话中完全可以找到答案。

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在新时期,仍要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向学生进行传输,这将有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四)将道德素质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

为了进一步深化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在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层次,除了日常的宣传、教育之外,有必要将道德素质作为学生日常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的日常考核,以往偏重于其学习成绩、获得的奖励等方面,而忽视了道德素质的考核。在学生的综合评定中,对道德素质的评价也很少。这往往导致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也不会将道德素质作为关系个人荣辱的重要方面。

作为一个定性指标,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如何衡量道德素质是一个难点。除非对一个学生非常了解,否则单纯从老师层面不能轻易对其道德素质做出评判。因此,采用“同行评议”的方法对学生道德素质层面进行考核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方法。具体来说,以同班同学的评价意见作为主要依据,以辅导员老师的评价意见为辅助依据,最后汇集这两部分意见作为学生道德素质考评的最后得分。对于道德素质得分较低者,其评优、评奖的资质要慎重考虑。

三、结束语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民道德素质的提升,而在校大学生理所应当成为道德素质的典范和先进者。针对目前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高校应当全面重视、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并以道德素质的提高带动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大学生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付春晓.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素质养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赵丹.高校辅导员规范和引导学生行为之策略探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6).

3、杨英.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陈磊.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

5、郑伟.道德教育与提高大学生素质探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6、王洪飞,徐姣.“8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其成长规律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6).

篇(2)

【关键词】德育;学校教育;德育管理

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学校教育“以人为本”,育人“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的基础。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如何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德育管理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充分了解德育管理工作

1.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求新求异、不崇拜权威,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要为他人作奉献或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被爱不知爱人。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追求实惠,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的经济利益。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

2.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如何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施以正确教育,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不至于论为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五颜六色纷繁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心理环境、生活、消费方式变化,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就业方式和职业结构的变化,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二、德育管理系统的健全

学校德育组织系统应包括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年级组、班级等,此组织系统既要有德育决策指挥层,又要有德育的具体执行层。学校德育组织中每一个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完成学校德育基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实际的操作中,学校德育组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统一目标原则;德育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整个学校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统一指挥和相互协调的原则;分层管理原则;职、责、权一致的原则,以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原则。

三、强化德育管理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组织全体教师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全面实施,调动学校各个组织的德育功能,要根本改变不少教师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毕业班不要”的倾向,确保学校德育为首的地位。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强化教师育人意识,要让全体教师明确:“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在各学科中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四、加强综合研究

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德育研究。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要着眼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加强德育,这才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它几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覃用西.浅谈如何对生实施道德素质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05)

[2]魏跃红.高中生道德素质教育探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 2009(02)

篇(3)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这里所说的“新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时期,而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段我国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时期。尤其是近几年大学生的生活状况等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必须适时地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主要应包括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教育等。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要受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是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从外部制约即社会环境来看,改革开放尤其十四大以来我国呈现出极好的发展趋势并不断取得优异成果。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政治民主不断向前推进,法制不断健全,科技飞速发展。我国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就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有利条件。大学所设专业趋向多样化,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学生的选择也趋向自主化。另外,电脑、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的精彩。这些都促使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同时由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复杂,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加,有时会出现思想道德素质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从内在转化即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来看,有一项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五强五弱”。

“五强”:一是主体意识强,对传统的习俗和说教具有逆反心理;二是进取意识强,不甘寂寞、不甘平庸,勇于进取,具有“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三是接受新鲜事物和知识的能力强;四是个体竞争意识强;五是参与社会的意识强。

“五弱”:一是社会责任感较弱;二是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较弱;三是集体主义观念较弱;四是政治辨别能力较弱;五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然这份调查只能做一定的参考,不能全面精确的反映出新时代大学生的面貌。

新时代的学生的特点极易导致大学生出现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是狂傲。很多大学生自视过高产生一种唯我独尊的心态,表现就是狂傲自大、目中无人,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第二种现象是颓废。这类学生的心理素质极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产生低落情绪,甚至一蹶不振、自己看不起自己,特别是受到批评、遭遇挫折的时候,表现为自卑、无所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等行为特点。对此一定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并积极鼓励与发扬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点。从世博会及抗震救灾中,我们看到了积极向上,热情善良的大学生,充分显示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坚强、勇敢、还有最明显的纯真与善良。虽然有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但通过网络等便捷的通信设备,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能够体察到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欢乐与痛苦。新时代大学生表现突出的追求个性与无所谓的态度并非全是负面的。追求个性并非脱离社会,而是为了在社会中保持自己、展示自己。“无所谓”并非一切都无所谓,而是能够分清主次,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新时代大学生看重的是精神上的财富,注重友情、富有爱心,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但不会在丰富的物质世界里迷失自已。由此可见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应注意加强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影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主要指宏观的社会环境,一般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和大众传播媒介。新时代大学生所在的社会环境前面已有说明这里不再赘述。这样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家庭环境。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赡养关系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主要是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氛围。新时代大学生不论生长在何种家庭,首先物质生活上是无需担忧的。另外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了起来,若在家中受到过分溺爱就容易像温室的花朵一样经不起外面风雨的历练。同时,随着离婚率的上升,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也不少见,而单亲环境若处理不好,会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中起阻碍作用。

(三)学校环境。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播社会规范、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历代积累的知识、技能,使之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人才的场所。大学不仅要传授大学生们专业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之适应即将步入的社会,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活跃大学生的思维,即从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自身因素。自身因素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内在因素。大家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兄弟两个,一个事业很成功,一个却沦落入狱,当问及他们成功或堕落的原因时,他们的答案却都是“谁让我有一个落魄的家庭、一个坐牢的父亲”可见面对同样的环境态度不同、目标不同结果也会不尽相同。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是我们自己。

三、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途径

(一)理论教育。

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如《心理学》、《哲学原理》等课程。这种方法比较系统,但同时应注意讲课方式和技巧,如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进行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深刻可以古为今用,而且浓厚的文化氛围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也很受大学生欢迎;使用一些故事讲道理,故事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而且令人记忆深刻;利用书本知识分析社会热点,学以致用,这样学生比较有积极性;还应定期开设专题讲座。如开展形势政策专题讲座等;同时应注意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渗透到业务课内。在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贯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进行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概括地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威力,“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但二者都要靠教师来体现。另外进行理论教育还要注重情感教学。因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同于其他业务课程,它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二)实践教育。

这里说的实践教育就是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实践教育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利用好各种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写活动计划书、活动记录、实践报告、实践心得体会总结等,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的转化。

(三)建设优良校园文化。

对大学生来说最主要的环境就是校园环境,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构建健康人格,提高整体素质。建设优良校园文化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其一,努力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整洁简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不仅能体现出学校的管理层次和办学水平,而且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其二,健全制度,赏罚分明,鼓励公平竞争形成良好学风。在大学里当升学压力不如中学时,有很多人就会松懈下来,在大学里虚度光阴。为防止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应积极采用各种考试制度,赏罚制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产生,进一步以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其三,以多种形式促进良好精神文化的形成。如开展演讲赛、运动会等活动,支持并合理引导社团的各种活动,倡导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文艺晚会,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也可利用名人名言框、标语牌等进行宣传教育。这些可一起构成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对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四)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及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特殊教育。

教育只有针对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在学校教育中应注意几方面有针对性的教育:其一,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如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渡过大学生活等内容的教育为主,帮助大一新生减少盲目行为,具体来讲可举行大学生学习及生活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对大二、大三学生在鼓励学习的同时也支持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对大四学生,进行升学指导、就业指导等教育,鼓励考研的学生努力学习,并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加以支持,对面临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知识心理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进而在社会中保持健全的人格。其二,应针对不同时期社会状况开展教育。在国内或国际出现重大新闻,引起广泛注意时,鉴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适时开展主题性讲座,使大学生能深入了解事件事实及背景,学会冷静地思考问题。如,解读十七大报告、针对抗震救灾活动及举办世博会开展爱国教育,奉献爱心教育等。其三,还应针对大学生进行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对大学生易产生的恋爱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等以举办讲座、座谈会、选修课、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特殊教育。

“教育即解放,解放学生被禁锢的心智,解放学生被束缚的个性,使学生僵化的头脑能异想天开,使学生萎缩的人格大方异彩,使学生的表情丰富起来,让社会富强起来。”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何水清,我所亲历的西南联大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08.10

[4]黄志坚,把守护良心纳入思想道德教育范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0

[5]姜俊红,心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2-191页

[6]刘强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邱伟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5-158页

作者简介:

篇(4)

一、德育经常化,就是要全面贯彻教学方针,对学生经常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

二、德育制度化,就是突出一个“管”字,加强管理,健全相应的制度、目标,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制定“振兴奖学金”条例、学生立功受奖条例、学生操行评定条例、学生宿舍卫生条例、学生劳动条例等。

三德育管理量化,就是以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为主要内容进行量化管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更好地、准确地考查学生行为表现,及时表扬好人好事,纠正不良倾向。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五章四十条进行常规检查和阶段性检查,并分别以自尊自爱、注重仪表、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守社会公德、生活勤俭、尊敬长辈等项计分,前三项为常规检查内容,后几项为阶段性内容,对见义勇为、扶老携幼、拾金不昧、自觉维护治安者进行表扬加分。将每条内容进行量化,便于检查,对违纪的学生按规定扣分,按优等、良好、及格、不及格分为4个等级,以班为单位,每周一小结,学期中进行初评,学期末总评,公布结果。

四、德育学生化,就是德育工作让学生参加、处处考虑学生的需要,通过自治、自愿、自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学生满意、高兴。德育学生化突出一个“导”字,开展各种活动,发扬民主树新风,为学生办好实事,引导和疏导学生积极向上。如,开展班级卫生评比活动、国庆书画展览、校庆征文,定期出版学生报、举办革命歌曲比赛、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田径运动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形成助人为乐、互相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几气。

篇(5)

一、德育经常化,就是要全面贯彻教学方针,对学生经常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

二、德育制度化,就是突出一个“管”字,加强管理,健全相应的制度、目标,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制定“振兴奖学金”条例、学生立功受奖条例、学生操行评定条例、学生宿舍卫生条例、学生劳动条例等。

三德育管理量化,就是以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为主要内容进行量化管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更好地、准确地考查学生行为表现,及时表扬好人好事,纠正不良倾向。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五章四十条进行常规检查和阶段性检查,并分别以自尊自爱、注重仪表、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守社会公德、生活勤俭、尊敬长辈等项计分,前三项为常规检查内容,后几项为阶段性内容,对见义勇为、扶老携幼、拾金不昧、自觉维护治安者进行表扬加分。将每条内容进行量化,便于检查,对违纪的学生按规定扣分,按优等、良好、及格、不及格分为4个等级,以班为单位,每周一小结,学期中进行初评,学期末总评,公布结果。

四、德育学生化,就是德育工作让学生参加、处处考虑学生的需要,通过自治、自愿、自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学生满意、高兴。德育学生化突出一个“导”字,开展各种活动,发扬民主树新风,为学生办好实事,引导和疏导学生积极向上。如,开展班级卫生评比活动、国庆书画展览、校庆征文,定期出版学生报、举办革命歌曲比赛、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田径运动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形成助人为乐、互相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几气。

篇(6)

【关键词】职业道德;素质;敬业

一、教师道德素质的基本内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教师的道德素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

(一)政治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首要的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教师特有的专业素质,也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特殊要求。教师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人人培养的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特有的职业素质。教师必须具备爱学生的道德原则。

1、热爱教育

热爱学生的道德原则,爱心是教师道德素质的核心。爱心是道德情感的体现,只有热爱教育才能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深得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教育将得到最佳的效果。

2、严谨治教,诲人不倦的道德精神。

教师必须具备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刻苦钻研业务,掌握广博、精深的知识,对自己学习不厌,对学生诲人不倦。要用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学识、人品、情感作用、能力水平等人格魅力和德才素养取得较高的感 ,从而为学生树立榜样,使教育得到实效。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修养

为人师表是教师特有的道德准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职业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的角色地位,从而发挥教师的职能。因此,教师要遵循各种道德规范,严于律己,一举一动引起学生的反应,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严于律己,才能为人师表。

(三)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道德素质的心理条件。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包括:

1、良好的注意力和分配力;

2、细致而深刻的观察力;

3、丰富而控制恰当的情绪;

4、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二、教师道德素质的特征

1、先进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道德素质应当比其他道德具有更高、更先进的要求。其他职业可以作的,教师不可以作。教师不仅通过言教教育学生,而且通过身教,影响学生不仅以知识教人,而且以品格教人,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表影响、 和感化学生的心灵,因此,必须具备先进的道德素质。

2、示范性: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的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言谈举止,待人处世、气质、性格等,都对学生有示范影响的作有。

3、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道德是传统美德长期积流,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午多年,形成民族金贵的道德财富,具有继承性和稳定性。

三、教师道德素质的具体体现

1、教师的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

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选择了个目标。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害羞;如果……有怎样的氛围就能塑造怎样的学生,而氛围是由教师来带动的,不同的教师特别是不同的班主任就会形成不同的班级氛围。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好坏则取决于教师道德素质高低。

2、教师的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对待家长的态度上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也是学生法律上的监护人。因此,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事关重大。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会认为家长如果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可能会更出色。把家长视为自己的伙伴和合作对象。为维护这种健康的伙伴关系,对家庭信息保密(对家庭隐私权的尊重),与家长沟勇学生的情况,听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经常氢学生在校的情况(包括学科的学习成绩、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态度、品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定期向家长传达。不会利用职务关系向学生家长谋取私利。此外,还通过许多其它方式与家长沟通并争取他们的合作。

3、教师道德素质表现的教师与同事的相处上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与合作。紧密团结的教师团体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总是能心诚地对待领导和同事,力图避免假犯同事的尊严、影响合作的种种行为。对同事取得的成绩由衷地表示祝贺,在业务上和修养上取长补短。对于同事的表现和有关工作的批评在其当面而非私下进行。承认自己在教学、教研上的不足,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对自己取得一点成绩或受到一点批评都级坦然处之。能承担学校管理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与同事能和睦相处,乐意帮助同事,把同组的教师视作家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4、教师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对待教研、教学态度上

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不断总结和不断创新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只有不断创新和进取的教师才能永葆青春,与学生保持较近的距离。在年龄逐渐增大时,不会被学生所讨厌,被教育所淘汰。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奉献全部精力来提高自己的教研和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灵感,经常撰写论文总结教学经验,并在不断地撰写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善于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善于利用先进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学,使学生感耳目一新,有新鲜感。

篇(7)

一、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引诱,使他们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认识。在学生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如果教师不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他们会走向歪路。在中学进行德育教育,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分析,还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在接触到社会中的现象和事物时,能够正确地进行分辨,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进行提高和学习。中学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既要提高教学能力,又要深入探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树立道德意识,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标准,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还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习惯。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其他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行为,并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道德情操的发展,并提高自己的自制力,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一)注重思想品德课堂的德育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教师要突出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正确的行为,避免出现不良的道德行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高道德认识,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并提高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有效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

中学生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一方面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有效管理,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使他们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良好的道德观念对自己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开班会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大公无私的思想,主动为班集体做出贡献,帮助在学习或生活上存在困难的同学。利用班会这个有效契机,教师要对一些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使班级中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促使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班会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谈谈提高道德素质应该怎么做,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什么样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在明确了认识之后,教师让学生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利用道德素质培养的计划来约束自己,使学生的道德素质能够获得有效提高,真正实现班会的德育作用。除了在班会上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学校还要在全校范围内看着向优秀道德学生学习,在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下,其他学生也树立起了道德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的作用。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促进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事例来让学生加强思想认识,使他们约束自己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提高道德素质。在让学生构建思想道德体系时,教师要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通过读报纸、看新闻来养成关心政治的好习惯,把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和祖国的繁荣紧密联系,并为做出更大的贡献努力奋斗,在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同时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影响时,教师还要利用优秀模范的宣传作用来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他们向这些先进工作者和英雄人物学习,树立高尚的情操,使德育教育取得较高的效率。

(四)学校、社会、家庭合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