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7 09:06: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篇(1)

    在这里,思想道德素质规定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性质与方向,如果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人的发展将会是畸形的,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一个道德素质低下的人,绝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甚至是一个有害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因此,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性质和方向,而思想道德教育就应该成为贯穿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全方位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和灵魂。“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尤其在处于重大转型时期的社会,人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对人的主体性发挥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也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新的客观环境。在高校,青年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国际交流中带来的不同文化的撞击,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大众传媒手段的广泛运用,都猛烈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加上现实社会中多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致使“个人奋斗,实现自我”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价值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片面强调社会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的倾向,其教育方式和内容的理想主义、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等,不仅违背道德建设的基本精神,而且有悖于当今时展的潮流。因此,不论是从适应时展潮流的角度,还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要求来看,不断加强与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确立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本取向”已势在必行。

    二、“人本取向”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功能

    “人本取向”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观,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这就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坚持“人本取向”必须以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必须建立在重视德育的价值功能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积极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主动地发展。第一,“人本取向”理念具有价值导向作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本取向”理念将能保证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引导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朝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同时,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也会在这一目标的作用下,团结一致,凝聚力量,形成合力,成为学校广大教职员工的自觉意识和共同行动。第二,“人本取向”理念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价值判断作用。在以往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工作效益,很难确定一个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实施过程与考核体系没有统一的质量要求。“人本取向”理念的确立,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与实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评判尺度。按照“人本取向”的理念,可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育人标准,克服过去在评价体系上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操作。具体而言,就是以是否有利于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第三,“人本取向”理念对于更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在坚持指导地位的前提下,更新教育内容,讲求工作方法,使之更具有时代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人本取向”的价值理念为此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要增强时代性,关键是要改变以往教育内容过于理想化、政治化、缺乏层次、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倾向,使教育内容不断创新,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政治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确立“人本取向”的目标,努力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做到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一元性与层次性、广泛性相统一,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将一元化价值导向和多元化价值取向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在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在充分发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取向”价值功能的过程中,还必须在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本取向”的原则,并认真贯穿于整个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与过程之中。首先,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任务,其教育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肩负着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双重任务。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坚定对的信仰,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取得预期成效,其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则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其次,思想道德教育确立“人本取向”的理念,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充分地尊重人、关心人和理解人。以往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表现在教育活动中,只是教育工作者机械地和教条式地讲授或灌输,其结果只能是所传授的知识和理论停留在形式上,没能真正进入学生的思想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取向”理念,就是要由以教育者为本位向以学生主体转化,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不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思想道德教育的任何感化与教化,任何奖励与惩罚,都会变得苍白无力并失去意义。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关心受教育者的利益,把关心学生的利益放在一定的位置,并以此作为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本手段。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理解人就是要了解人的需求,对大学生来讲就是要充分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积极开发他们的知识潜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之,“人本取向”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就是要为大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张扬营造宽松的环境,使之具有开放的视野、改革的观念和竞争进取的创新精神,敢于突破陈规,标新立异,挑战权威,探求真理。再次,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人本取向”的理念,必须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一方面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关注大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和感受,妥善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尤其是在社会转型、各种思潮碰撞、各种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加大的今天,更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疏导工作,促使大学生增加感情素养、兴趣爱好,培养和塑造他们开朗的性格、谦逊的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广阔的胸怀,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理想,认准成才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自我。

篇(2)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英语教学;渗透;策略

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是如今社会条件下评价大学生的标准。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拥有过硬的道德素质,才能成为祖国所需要栋梁之才。虽然目前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思想道德这门课程,但是仅仅依靠在课上时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更好的贯彻党培养人才的方针,加强高水平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应该将思想道德教育渗入到各个学科的教育之中。英语作为各大高校的必备课程,自然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融入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不足的现实问题

(一)过度重视语言教育。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重视语言方面的教育固然是应该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应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的责任。由于语言和文化联系紧密,很多老师在授课时着力宣传外国文化,常常忽视了有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外国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很多外国文化跟我国的本土文化是有显著差异的,外国的道德观点并不适用于我国。因此不能因为为了更好的教好英语而不加考虑的宣传外国文化,也要在其中渗透一些中国传统道德方面的教育。

(二)忽视道德教育。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我国国民来说只是一种对外的交流手段,只是一种与外国沟通的工具。然而,有些高校过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惜舍弃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味强调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这就导致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忽视了自己道德教育的任务,认为只要教好英语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不足的原因

(一)教育体制落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打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由于缺乏对学生的评判标准,大部分学校仍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招收学生。英语作为一门主要课程,在考试中占据着很高的分数,这就使各个学校只重视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对道德的教育,也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意愿。由于目前分数仍是评定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对于道德的评判又缺乏统一的指标,所以导致了教师对于道德教育的忽视。

(二)教师道德教育意识不足。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但是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下,很多老师都只注重对基本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道德方面的教育,即重教书轻育人。教师的责任即教书育人,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只肩负起了教书的责任,完全抛弃了育人的义务。很多英语老师认为道德教育只是思想道德课程老师的责任,殊不知身为教师就应该育人的道理。

(三)教师素质不达标。目前很多高校招聘教师主要看教师的学历以及科研能力,把这些指标作为检验教师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德育考核基本没有。这就直接导致一些高校的教师德育素质不够高,不能以身作则,学生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会逐渐忽视对德育方面的自我培养。

(四)教材中缺少本国文化。各大高校所用的英语教材中的文章大多出自外国作家,或者有多年外国生活经验的华侨。所以难免英语教材中的文章有利于外国文化的传播,然而很多外国的道德文化并不适用于我国。由于缺乏对我国道德文化的宣传,这会使一些外国思想占据学生的大脑,从而不利于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三、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年社会建设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着力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我国文化以和为贵,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正确的、先进的,不仅要摒除错误的传统观念,也要同当今社会存在的腐朽的思想观念进行斗争。当今世界的竞争,文化的竞争逐渐超越了经济实力的竞争。为了使我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大力加强对新一代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之为基本构建和谐社会。

(二)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应该是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乐观进取的新青年。伴随着各大高校对英语教学的逐渐重视,学生在接受语言的教学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然后英语教学中难免会涉及西方文化,一些不适用于我国社会的西方思想会给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四、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渗透的策略。

(一)注重教师德育素质培训。提高英语教师的德育素质是能更好的在教学还总渗透道德教育的保障。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榜样,争取把自己培养成道德的标杆。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德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素质,从而使教师在教学中无形的影响着自己的学生。

篇(3)

但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大潮对高校教育的冲击,各类各级高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或有所放松的现象。至于如何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中潜力极大的思想道德教育力量更是无暇顾及,甚至是个空白。究其原因,一是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就没有摆正思想道德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地位,总以为思想道德教育是“两课”教师的事,跟自己没有关系;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可有可无,高校体育的重点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三基”;原因之二就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8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多方位的,个性极强,思想活跃,对于大道理听不进去,见效甚微。因此,很有必要就如何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合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一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认真研究教材,

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思想教育内涵

体育教材内容繁多,有的教材思想性很强,有的则不明显,即使是思想性强的,教育内容也各有侧重。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挖掘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然后结合不同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结合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授体育理论的同时,可有意识地讲述一下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悉尼和雅典夏季奥运会上的辉煌战绩,以及新老中国女排在夺取奥运会女排冠军的拼搏过程中表现出的精湛球技、“每场必争、每局必争和每分必争”的拼搏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国心。从而激发起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大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培养大学生奋力拼搏、勇敢顽强的精神,树立“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强烈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2.要充分利用游戏教材特有的教育因素,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游戏大都是以集体形式进行的,因而学生之间或各组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关系。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提醒大家遵守游戏规则。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和好的典型,适时进行批评和表扬,从而鼓励先进的思想行为,制止不良的倾向和举动,使大学生分清是非界限。

3.冬季冰上课教学时,教师应反复向学生讲明冰上课对自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好处,并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坚持性。要求学生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坚持课上练习和课后锻炼。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从而形成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冷,勇于克服困难和坚忍不拔等优良品质。

4.在进行各种球类课教学比赛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比赛培养大学生“宁失一球不伤一人”的意识。尊重对方、裁判和观众,遵守规则,讲文明礼貌,“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体育道德风尚。如发现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不文明现象必须当即制止,严肃处理,同时也给其他学生以警示教育。

二、从严要求,

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

1.教师要从严要求自我,做到上课前十分钟到达教学场地,不提前下课,不随便请人代课。上课时精神饱满,服装整洁干净利索,不戴墨镜等装饰物上课;不穿风衣、本装上实践课;不酒后给大学生上课。总之,教师自身的思想品质、举止行为、言谈话语都会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有声有色的立体式教育。

2.教师应严格队列操练。在对大学生进行队列练习时应提倡雷厉风行、步调一致,杜绝松懈散漫、随随便便的现象,并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教师要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常规,必须坚持每堂课实行师生“问好”和“再见”的仪式,从而培养尊师爱生的意识和师生间的亲切感。严格考勤制度,规定学生有事有病要当面向任课教师请假。如不能当面请假,必须由体委出示带有有效公章(院系和医院)的假条,对于无故旷课者及时批评教育,并按有关规定扣分,情况十分严重者上报各院系乃至学校教务处。

4.教师要严格考试制度,一旦发现作弊者,必须立即处理。对于情节轻微者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令其写出书面检查;对于情节严重者可根据其对错误的认识程度,决定是否上报教务处。

5.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始终贯彻通过不断提高对大学生要求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大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比如,从完成动作的质量要求、难易程度上、运动负荷上不断提高要求,就能使学生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有效地受到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等优良思想意志品质的教育。

三、把握好教育的时机

1.在各种教学比赛中,大学生思想上的弱点最易在这个时候暴露出来。有的学生为了本方或本队的利益,故意乱喊乱叫,甚至喝倒彩。此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制止和教育,防止不良赛风的滋长和蔓延。

2.充分利用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还器材的有利时机,逐步引导在大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和爱护公物等优良思想品质。

3.课终小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教师应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充分肯定成绩,严肃指出问题,热情地提出今后要努力的方向。通过小结表彰和适时适度的批评教育,使体育精神文明之花在学生心灵深处扎根、开花和结果。

4.排球训练欣赏课的开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机。排球训练欣赏课对大学生震动最大的就是单兵防守训练。欣赏片中,教练将球连珠炮式地打向一个队员,这个队员必须奋力将每一个球防起,几乎每一个队员练到最后都是被抬出训练场。大部分学生此时不忍看下去,当时觉得很难受,可是换位思考一下,她们平时要是没有如此残酷的训练怎能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使大学生更加理解女排姑娘摘金的艰辛及在领奖台上眼泪的重量。

四、针对个性差异,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1.由于各高校体育教学软硬件环境条件的限制,体育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学目的、任务与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的差异和矛盾,这些差异和矛盾只能通过体育教师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尽快解决。如大部分女生都喜欢上健美操或体育舞蹈课,因教师和场馆的限制,就必须有一部分学生只能上排球或其他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教育学生,要学一项爱一项,学哪项像哪项。课上安下心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在课余时间可以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2.对于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体育素质比较弱的大学生,教师除了平时加强鼓励和培养外,还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班级体育学习环境和气氛。在每个班级里挑选一两名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体育素质与他们相同,但学习目的明确、练习认真刻苦的同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做示范或把他们放在练习队伍前面。用他们不卑不亢、顽强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对全体学生进行直接的有形教育。这样,既教育了个别,又鼓舞了全体。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实效性 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基本的阶段,没有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至一个应有的高度。很多高校只是象征性的将思想道德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中,无法突破纸质的局限,没有获得真正的落实贯彻。部分高校也努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但是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整体教学的质量及水平都是不尽人意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普遍低下。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两个主要部分,教师应该有效结合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实践应用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活动

由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经费有限,同时受到交通、人生安全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大规模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采用一些比较经济节约的方式来开展与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主题班会;或者邀请课程理论专家、学者等和学生们进行全面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树立良好思想道德理念的重要性。

(二)指导社团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结合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筛选出若干个比较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分配给各个社团,要求社团根据主题来组织相应的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辩论大赛、征文比赛、模拟法庭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来不断深化及拓展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其学习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热情,从本质上满足思想道德教育的战略要求。

(三)组织课外实践服务活动

组织成立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首先培养一批具有思想道德水平较高及生活学习作风良好的领导干部,在协会干部的领导下,不断完善协会的内部结构。然后在全校范围内号召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中去,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

(四)开展读书励志活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意义深远的著作文章,要求学生定期进行阅读,要独立完成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最后结合各方面因素来交流此次读书活动的心得体会。学生的自主开展学习、积极理解、实践应用等能力都在这以个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体现和提高[2]。

(五)结合利用网络构建思想道德教育平台

随着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及质量的不断提升,大部分高校基本上都配备有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到电脑,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中建立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站,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主要目的[3]。高校校园思想道德教育网站上可以选择创立专栏或论坛等形式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教师应该适当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考方式,激发学生不断寻找知识来巩固自己的观点。如此一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六)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校外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平台,教师应该积极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课堂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闲暇时间进入这些地方开展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4]。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这些地方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七)组织安排假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高校学生寒暑假的时间是比较充足的,可以充分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寒暑假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能够将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在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中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综合实践应用的能力。寒暑假时期不仅给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足够的实践教育时间,而且避免出现较高实践教学经费等问题,是目前为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寒暑假时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中的重要地位[5]。

三、结束语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教师长期投入精力去不断探索,才能不断提高其实效性。高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适宜的社会实践教育场所及资源,将校园里具备的教学资源与其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有效的服务。持续优化完善社会教育与校内资源的结合方式,构建一个全面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翠芳,李斌.校园德育环境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 2010(13):112—124.

[2]孙启香,刘玲.大众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反思[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23—125.

[3]王刚.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J].丝绸之路.2009(24):257—259.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 思想道德教育 科学教育

一、高校独立学院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意义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的培养中涉及到了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各方面的工作都围绕着“育人”这一主题协调开展,才能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产物,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缺乏前瞻性与规划性;教学理论知识不深,实践性不强,从而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标准:对学生个性特点缺乏了解,教学模式传统单一;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等等,这些方面也衍生了独立学院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脱离、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独立学院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确立以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任务。这就要求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多渠道地开发教学阵地等途径,促进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协调发展,把两者融合起来,这对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独立学院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然性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两者的融合,是时代赋予高校教育的历史必然。独立学院应立足自身的特点,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释放出来,在教学理念中增加创新意识,将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为一体,从而达到真正的“教人育人”的目的。当今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表现欲望日益活跃,但其道德意识却并不强烈。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下,大学生也面临着诚信与道德的沦陷问题,它也是制约国民素质提高的一个绊脚石。对于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仅仅依靠科学教育是不够的,更需要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内涵中,思想道德教育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此可见,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人才培养的呼吁,更是时代的呼吁,这两者的融合存在着不可阻挡的必然性。

三、高校独立学院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具体途径

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实践素质教育的体现。针对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实践素质教育要以探索两者融合的途径为重点,即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将“教人育人”的基本教学理念细化到教学机制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去,多渠道地开发教学阵地,加强校园文化的推广,这对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具有实质性的作用。由人格培养到人才的塑造、由理论的传授到综台素质的提高等具体途径的有效实施,促进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协调发展。

1)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立足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课题,也是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出发点。塑造人才应从最基本的人格健全培养起,“人才的核心是素质,素质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品质,而人格正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才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格素质的价值追求。实现健全人格的培养,应鼓励大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细微之事做起,提高大学生对道德意识的重视程度,达到自身道德认知与行为相一致。高校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即要立足现实,更要展望未来,使人才的培养具有前瞻性和规划性。定位于独立学院的教育模式,应该以塑造未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归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育的实践性,逐渐从锻炼中塑造大学生自身的品德和修养,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社会输送一批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在科学教育的前提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应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明确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教师必须统一认识: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学,更重要的在于育人;课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将思想道德理念渗透到课堂的教学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实现科学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因此,每位教师都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不论是在文科教学或是理科教学中,教师都应灵活运用本学科的授课特点,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真正地从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

要使课堂教学收到预期的实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修养,起到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教师必先完善其身,方能起到表率作用。否则,思想道德的传授便形同说教,难以令学生信服。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尤其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互动式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师生间的沟通,达到更好的传授效果。

3)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开凿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渠道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了人们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高校的教育通过各种多媒体设备,实现了信息与知识的传播和获取。在探索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含的途径中,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渠道。首先,建立校园思想道德教育特色网站,形成新型的教育阵地,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运用网络的多样性、共享性、快捷性,扩大思想道德教育的广域性,增加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其次,完善独立学院网络思想教育机制。加强网络管理,提高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素质,精心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实现时效性与长效性的结合,达到与时俱进的同步教育。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77-03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并且,这一内容在今后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大学生思想特点

1.思想主流积极向上。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可见,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高校学生的总体素质却没有顺应发展的趋势,反而出现个体素质下滑的现象。但大多数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取向总体上是正确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很强的民族荣誉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现代教学提倡的是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而学生也积极地响应这一口号的号召,积极的配合学校的教学,深入到各行各业,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同时,又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2.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目标与现实形成反差。很多大学生带着一腔热情投入到社会实际中,他们怀揣着自己远大的梦想,离开和谐的校园,进入复杂的社会,接触真实的工作岗位来锻炼和实习。但是很快他们便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显得非常渺小和无助。他们会发现,自己所从事的也许是社会最底层的职业,他们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轻松,而是异常枯燥和艰辛的。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对理想目标产生怀疑,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

1.尊重大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了解人的需求,还要了解她们的利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就必须尊重她们的需要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人的需求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变的,而且人与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这就造就了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尊重大学生的利益,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

2.高度重视以人为主体。在这里,我们不仅要承认自我的主体性,也要承认他人的主体性。这不是单向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正是因为人的主体性,才决定了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不只是单纯被规定的对象,而是能够凭借自身理性去审视,去自主选择、建构、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将学生置于目的境地来看待,双方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的。教学的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弘扬,所以我们时刻都要重视以人为本,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3.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而学校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走向社会。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教育她们多方面知识,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她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的教育重点绝不仅仅是教导学生专业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想,这三点里面,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无论你学习成绩多么好,工作能力多么强,如果你不具备良好的品德,那你就是失败的,是这个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构建全面的育人机制

注重人文关怀,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在全员育人中,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资源,积极寻求学校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在全过程育人中,要从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全方位育人中,要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总之,要发动一切力量,寻求一切支持,努力为大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将人文关怀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二)增进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教会学生充满爱

交流谈心是一种交流的渠道,它是任何一种精神活动都不能替代的最普通、最随意、最经济的一种抒情形式。交流谈心看似是最简单不过了,然而它却丰富着人们的生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思想道德教育,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这应该是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很多教师一直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在整个教学期间并不重要,反倒认为是教育知识更重要。虽然在校期间,学生学好知识是重点,但是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也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并且是重中之重。而思想道德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爱,让学生充满爱。爱是一种奉献,是相互的包容和理解。正因为有了爱,才有了真善美,也因为有了爱,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才使得社会得以和谐发展。让我们的师生关系变成名副其实的爱心之城,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

(三)将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1.改革传统教学观念。人格是人物品鉴、评价的最基本的概念,指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体现在人的道德境界、道德品质或道德水平。在职业教育中可以通过有关人格的理论知识和不同类别的人格典型教育,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吃苦耐劳的品性,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教育并不是纯粹的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扬重德轻智的教学观念。不能在向以前那样片面的强调认知教育,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把职业从业资格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使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工作时,能够更从容的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时刻保持一颗热情、正直的心去参与到工作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2.创新教学方式。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仍然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将教育的重心过度的放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要能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还要有创意思维能力,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创新,针对这样的现状,高校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不是固定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选用其中某一个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常见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导向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悬念导入教学法等等。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变厂为校、厂校互动,让思想道德教育走出课堂,走向工厂。职业道德、价值取向、职业规划应该是我们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四)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向来是单向灌输的工作形式,在学生心中,教师是一名信息的传播者,而不是一位可以相互倾诉、相互交流的好朋友。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一个单方向的活动,它是需要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要想真正实现和谐的教学状态,我们就要打破这种常规,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在很多同学的眼里,教师总是高人一等,与学生之间有一种强烈的距离感。通过网络这个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赖以信任的好朋友,学生也能和教师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例如微博、QQ、微信等等交流工具的运用,都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种关系的转变,教师和学生也能恳切的交谈,也能就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进行高效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可以打破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影响面小的局限性,互联网倡导的是自由和平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单调和枯燥。

参考文献:

[1]张华.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05).

[2]沈壮海,李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02).

[3]范小青.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创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05).

[4]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D].高校理论战线,2008,(03).

篇(7)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社会矛盾逐步加深,意识形态的发展显得日益重要。高校大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如何认识,直接决定着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所取得的成果。在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低下,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结合实际的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道德;实效性;对策研究

一、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网络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正确利用网络的优势,首先必须在学校网站上开设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栏目,用积极、健康、有用的信息让学生受益,同时,需专门开设实时新闻、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对学生有利的栏目,给大学生提供网上咨询,让学生在享受网络乐趣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上时事热点教育,部分学校已经开始使用此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再次就是开发使用学生感兴趣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电子教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及触觉上均享受三位一体效应,充分利用图片、音效、视频的优势,增加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最后利用其他大众传媒如报纸、各类广播、各类书籍和户外公交地铁宣传的信息,复制到网络上,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其他大众媒体相结合,开拓学生的信息来源,增强思想教育的广度和宽度。

二、发挥教师的长处,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项隐形、浩大的工程,增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教师是主力。高校各门学科都具有育人作用,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的责任。因而大学要充分发挥所有学科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的优势,意识形态本身就很难改变,所有需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过程之中,而不是只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都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如何发挥教师的长处,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1)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模棱两可,那么学生是无法接受的。因此教师应在增强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研究、领会《两学一做》精神,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提高思想道德理论水平,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方式顺应时展潮流;2)教师本人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格的力量是极其微妙的。教师在课堂上所宣讲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己在实际行动中要能表里如一,教师自身都做不到的事情,想要要求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是很难做到的。同时自身必须践行教育方式的大变革,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为党和人民服务、履行教书育人责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师自身应保持对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理论的持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顺应现阶段时展潮流,透彻理解新学科理念要求,拒绝传递式教学课堂,培训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应加强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3)采取引导式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在自我反馈的情况下接受教育内容,避免灌输式教育产生的叛逆效果。引导式的教育方式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建立有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自我调节机制,为学习创造必要的有利条件。建议高校制定具体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计划,部分有意愿改革的老师先带动起来,采取一些尝试性的措施,再带动其他老师,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心理咨询的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是很强大的,所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很必要的,同时的融入新的科技,与网络相结合。想要取得显著的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操作中,必须要强化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强化心理学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开设心理学课程,开设心理学相关的专题讲座,聘请专业著名的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报告等;尽可能多地设置心理咨询室,与国内外专业心理咨询师联系,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这方面有点高校做的很好,并且产生了一定的效果,避免了类似于自杀的事件的发生;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联系,在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恋爱方面答疑解惑,但同时要注意区分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选择性地进行咨询和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充分收集可以利用的第一手资料,以备后期积累经验以及分析研究可用。首先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必须强,从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避免不切实际、凭空想象。其次对其所咨询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问题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从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例如,在部分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这些学生生活方式、思想心理较汉族学生有巨大的差异,这类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不能适应高校的新生活和新课程、不能与其他同学友好相处及就业方面存在的压力。这类学生的教学必须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学校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建立严格的管理措施。如此一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加贴近生活、切合实际,更便于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回归家庭、大学日常生活,与现实相结合

现实生活中,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质。立足于家庭之上,利用家庭来加强个人的自我修养,强调个人从生活点点滴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习文化知识之前必须首先学会做人,除了学习,人更多的是生活,家长需引导学生的道德教育为自己生活的指导、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日常交际交往中,将学生的成长与自身的利益密切联系。采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教育目标不能理想化、教育内容不能宽泛化、实现人才与道德相统一,教育与实际相结合,关心学生实际生活情况,观察学生学习方式,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奠定基础。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服务于政治,更是服务于学生,以人为本,才能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生活质量,完善不完整的精神生活。

作者:杨格格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罗月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

[2]李晓华,王建华,代敏.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1(12)

[3]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