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消费者的心理学

消费者的心理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7 09:05: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消费者的心理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消费者的心理学

篇(1)

关键词:消费者;满意度;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学科。可见,消费者满意度是设计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设计的有用无用取决于消费者的感受以及抉择,没有消费者这一角色,设计就没有意义可言,或者说只能是属于自己的,不能够被评判的,有距离感的艺术。设计心理学之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便是消费者满意度,这要求我们从自我陶醉中走出来,做有用的设计,服务于大众的设计,从而提高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而不是把设计演变为只供观看的模具。

设计是处理人与产品、社会、环境关系的系统工程,可以称之为社会工程或文化工程,其出发点是消费者的需求,归宿则是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在过去,设计的着眼点是“物与物”的关系,也就是单纯满足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而现在的设计涉及物质、精神、社会等,外延不断扩展,着眼点也由“物与物”发展为“物与人”的关系。设计不是技术与艺术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一定的思维和手段把技术和艺术的潜力发挥出来。就提升消费者满意度而言,设计从简、换位思考、设计内在,是三个颇为关键的要素。下面就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出品的一档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The Apprentice》中的部分内容为例,从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设计从简

设计从简指的是将表现形式,创意构思,信息传递,以极其精简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很好的成效,反之,则沦为不被理解的拙劣的设计以及广告传播。传递信息应该一针见血,清晰明了,直击受众心理。比如,从包装设计上来说,繁杂的表现形式或者能够带来绚丽的效果,然而信息的传递则不断地减弱。拿食品包装来说,如饼干包装,有些包装袋的颜色设计的纷繁复杂,然后饼干的口味则无从表达,有些时候拿起饼干包装仔细查看也找不到关于口味的信息,只有大片的颜色和明星照片,也就没有充分利用平面设计来挖掘产品的本质,而是不断地去包装形式,让他看着舒服,但结果也只是让饼干久久搁置在货架上。

短小精悍、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才能真正表达出设计原有的内涵,设计也是一样,很多设计都存在信息太繁复,表达的想法太多,而忽略了设计的本质,让人看很久都未能明白它想要表达的内容,信息识别力度是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一个受众根本看不懂的设计,又如何推广、宣传品牌?消费者满意度又从何谈起?好的设计就是能抓到设计的重点,一针见血,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在飞黄腾达的案例中,为微软“办公室会议”新软件制作60秒短片就说明了设计从简在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失败那一队的短片乍一看似乎效果不错,画面的处理以及文字的摆放位置都给人以专业的感觉,符合微软品牌形象,但短片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字信息,五彩纷呈的文字色彩以及丰富的文字出现形式大大削弱了信息的识别力。而且画面同一时间出现的文字信息过多,以至于在还没有看完一段文字就马上跳转到下一个画面,让人目不暇接,在看完一整个短片之后,都还没明白该广告想要说明的实质,连评委都皱起了眉头。其实两队的创意点都是针对人们应对日常事务苦恼情绪,想让观众感同身受,而第一队的表现方式就好得多,以讲故事如此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达新软件的优点,让有该方面困扰的人群身临其境,引起共鸣,激发购买欲,达到宣传的目的。

为葡萄果仁麦片作大型广告牌推广的案例中再一次见证了设计从简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大型广告牌很少会有人停下脚步,驻足品评,无论是走路还是乘车,受众能够看到它的时间都是以秒来计算的,因此,设计从简在大型广告牌的运用上显得更为突出,不够直击要害,广告就没有办法在短时间给人留下印象。任务中其中一队的广告牌上信息颇为复杂,有很多颜色和元素及文字,让人眼花缭乱,如果驾车经过,根本无法在瞬间接纳如此详细的内容。以父女两人作为广告的代言,表现形式繁杂,同时模特对象年龄特征不明显,导致受众要花时间去考虑画面中的次要因素,也就是两者的关系到底是情侣还是父女关系,同时广告语过于凌乱琐碎,视觉点再次分散,再一次削弱了信息的传播力。另外一组则在明确了广告牌的特殊性的情况下,以新一代年轻人作为主要针对对象,力求从广告牌中推广麦片健康,营养,香脆诱人的这些相关信息,广告牌以一个年轻女孩为主角,张开嘴接着倒出的麦片大口大口的吃,表现形式夸张吸引眼球,信息简练,形式明确,即使人们开车经过,都能瞬间意识到这是健康的、诱人的、香脆的麦片广告。

二.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指的是站在消费者的位置上,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这一点永远都是正确的,正是如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调查这一块一直都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了解消费者,才能够做出使消费者满意的设计。抛开这条理论原则,一切都只是在做无用功。

在飞黄腾达的案例当中,几乎有很多集都是在侧面阐述着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以及换位思考是成为取胜的关键点。在这当中也不乏很多反面例子。比如为通用新跑车设计小册子,男队就是有太多的“我认为”,而没有直击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即使有再多的文字信息说明,别人也不会想看,不会想去了解新跑车到底有什么内容在其中。而另一组的队员通过即时采访调查路人,寻味路人对新跑车的感受,并将人们的感受汇总精简,成为跑车宣传册每一页的广告语,而且这个组队员不仅懂得了换位思考的原理,而且也充分理解设计从简的良好传播效应,因此他们队伍的宣传册的设计手法新颖,每页只有一句简短的广告语,但是却非常贴合受众的真实感受,产生对新跑车的认同感,而且信息浏览不累人,人们非常乐意去了解这款车,并有想深入了解的欲望,传播力比前者的一大堆的性能信息罗列要强上千倍。

还有一个是以涂鸦形式在墙上作sony电子游戏机的广告宣传的案例。该案例中的一队过于注重涂鸦的艺术感,只想到如何美观、好看,而没有想到这是在位游戏机做广告宣传,第一个就应该想到玩家这个目标群体,在墙上涂鸦了很多破旧的大厦,但游戏里并没有破旧街道,只有纽约的街道,没有顾及客户,忽略了很多东西,在艺术感上钻牛角尖。而另外一组则在涂鸦之前就意识到游戏的目标群体是18——30岁左右的男性,根据这个范围去街访,由他们提供意见,得到了希望“有钱从天而降”的普遍受众心理,并融入到游戏元素中去,结果可想而知,学会换位思考能够助你离好的设计更近一步。

三.设计内在

设计师不应埋头极力去修饰形式上的东西,而应该关注实质上的内容,设计内在而不是设计外在形式。飞黄腾达为Staples设计办公用品解决办公室的凌乱问题这一案例,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个原理。有一队设计了一款桌子,玻璃台下放文件,造型非常美观漂亮,队员看到设计成品之后心里兴奋极了并有赢得此轮比赛的信心,从这点看出,他们只是因为外在形式而被冲昏了脑袋,而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并没有为办公者提供便利,只会为日后的办公乱上加乱,安放文件必须一次一次的掀开玻璃盖,这有悖人性化。而另一小组则做到了,做了一个可以旋转的文件安放台,不同的格子可以安放不同的文件内容,要拿文件,只需要旋转装置台就可以轻易获得了,这一对从实质上解决了问题,这方才是设计内在,而不是仅仅只追求形式,因此此队获得了胜利。但是更细节的说,此队还可以做得更好,因为有一个工作人员问道:“能旋转那能不能固定?”如果只是旋转的话或许有时候受力不均不稳定会自己转起来,找文件又必须转回原来的一面,因此如果有固定功能可以把最常用的文件格一面固定到前面,然后需要的时候再旋转,再固定,更加人性化。

四.结语

无论在设计心理学的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还是设计实践中,设计从简,换位思考,设计内在三个要素都会得到体现:只有做到了设计从简,受众才会乐意去接受,从而感知设计的存在;只有做到了换位思考,才能够直击消费者内心的需要,得到受众的认同;只有做到了设计内在,才能更清晰明了的传达理念及信息,让受众感受到设计的本质所在而不是形式的点缀。设计师在生活中应多挖掘有用的设计及启发心智的事物,从而激发创作的灵感,而不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当中。

注:本文为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育苗工程人文社科)项目(wym11030) “杜拉克式平面广告创意手法研究——以消费者洞察为基础”的研究成果。

篇(2)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商业展示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31

消费心理学在商业展示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那么如何正确的分析消费者的心理,使商场设计更加合理就是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通过分析、总结,调整以往的商业设计方案。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设计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商场的设计,我们将其与消费心理学之间的结合进行如下的分析。

1消费心理学应用于商业展示的整体构思

商业展示是指商场的外展展览模式,是留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一般设计商场的建筑设计,商品摆设的位置等。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要从布局入手,正确使用商业展示能够突出商场的特点。在商业展示过程中,要从消费者的愉悦程度出发,利用简单的涂画增强商场的温馨程度,并且做到特征明显,增强消费者的感官认知。仅仅是少数几个突出的特征,就能够决定一个对知觉对象的认识,同时还能创造出完整的式样。展示设计具有独特性,与其它设计方式还能具有综合性强、时效性高且周期短等特点,因此规律性明显,在这一过程中应用消费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进一步保证商业展示设计的集中性和节奏性,如在超市中应用快节奏的色调和摆设,可以可消费者沉浸在超市的气氛中,并且体现出超市购买的快速性。对于设计师来说,首要问题就是弄明白展示的目的以及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将其作为目标,确保展示的设计能够给人们以好的感受,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消费心理学应用于流线设计

实践证明,人的需求会随着其周围环境和设计的形象而定。对于建筑流线设计而言,可充分利用消费心理学这一特征,目前,这一应用在景观建筑和商场的建筑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2.1消费心理学应用于超市捆绑销售

在超市设计中,存在一些捆绑销售的现象,这与活动所在的场地有关。捆绑销售要吸引消费者注意,其所在位置必须是超市最明显的位置,是所有消费者进入超市的必经之路。当然,展出的商品必须要具有独特性,要突出商品的真正价值。在设计上,可以采取一些出其不意的手段,如使设计与周围格格不入,从而凸显出其个性,来获得消费者的关注。捆绑销售目的性强,容易被误解,因此首先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让其有段时间驻足的欲望,进而有购买的欲望。消费心理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超市捆绑销售中,如在大型超市的酸奶的捆绑销售。首先要明确购买的主要对象,应该以老人,年轻的女性居多,为此应追求与其心理相适应的手法,将展柜设计成流线型,曲线形,使女性对其产生一种好感,在颜色上,可以绿色为主,可以唤起女性和老人的共鸣,使消费者的心理上产生平衡感。这是由于绿色代表了环保和健康,与消费者购买牛奶的目的是一致的。其次,灯光的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灯光明暗不定会给人们带来反感。当然,针对牛奶的捆绑销售,试喝是不可避免的,试喝阶段当然是你对真实的产品的展示,因此要注重质量,当然试喝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将其转化为大人的消费行为。

2.2消费心理学应用于超市展架

根据购买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习惯,一般我们都会在爱意留在我们身边的产品,太靠上或者靠下的产品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因此要将重点销售的产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另外,摆放顺序也可能会影响销售的结果。掌握规律才能实现商业利润的最大化。奖展架的距离设计成递进型,加强超市的管理,减少超市的囤货量。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将一些打折商品放在超市的过道上,消费者会在不经意间获得产品的信息,此外,还要正确的设计产品的疏密程度来影响消费行为,商场的设计人员要具有整体设计能力,做到整体布局合理,并且要做到注意细节。对于商场的电梯设计来说,尽量设计成透明的,这样可以帮助消费者在进入商场后,就可以对商场进行整体浏览,通过重点位置好的商品的摆放来吸引顾客的注意。这提醒设计过程中要价格商场的电梯列入到整体设计过程中。

3总结

结合商场超市的设计分析了消费者心理学的作用和应用。展示设计来自于客观需求,是以满足客户为基本需求的设计过程,因此设计中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依据消费者的真实想法来进行设计与陈列是十分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需求问题,对于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准确的抓住需求,明确设计方向,为设计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顾客的需求虽有不同,但以人为本是其根本的方式。当然,不仅在超市设计中消费者心理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多种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未来设计过程中,设计过程还要进一步完善,要紧抓客户需求,要注重细节设计,从而设计出正确的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篇(3)

当今,随着消费群体的增加和饼干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饼干品牌接受着各个方面的考验。我通过各大超市调研;向老师请教;网上资料查询等方式结合学术理论研究得出艺术心理学方法在饼干包装设计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艺术心理学方法来研究饼干包装的文字信息排版,颜色的选择与图形的运用设计,巧妙处理好这些关系,就是一款成功的饼干外包装。

关键词:

色彩;图形;文字;艺术心理学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心理并刺激其购买的饼干外包装让饼干包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艺术心理学方法在设计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艺术心理学方法就是从心灵事实的角度去研究文学艺术。在饼干包装的设计上就是以消费者心理为出发点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二、艺术心理学方法在国内饼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艺术心理学方法在饼干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人的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心理活动。审美的第一视觉以色彩为主,色彩与人反应的某种固定联系使其具有倾向性,不同的颜色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暗示,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波动。红,黄,橙这些暖色调,一般给人以热烈,兴奋的情感,表示热情,温暖;而青,蓝,绿这些冷色调,则给人以清爽,冷静的情感,比如,康师傅3+2饼干的包装设计以红色为主,给人幸福,欢快的感觉。而且红色很具有中国本土风味,中国人过节日都会有红色相伴。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

(二)艺术心理学方法在饼干包装设计中图形的应用

图形的设计能够直接的传达产品信息,艺术心理学方法中格式塔心理学能够很好的指导图形设计。为了充分发挥饼干外包装的情感作用,饼干包装中图形创意应从“美味”与“爱心”处着手,增强情感诉求的震撼力和冲击力。例如我们众所周知的旺旺雪饼。深入人心的旺旺卡通图形的创意设计。可爱,呆萌。其永远合不拢嘴的大嘴巴的设计更是让消费者爱不释手。

(三)艺术心理学方法在饼干包装设计中文字的应用

情感的设计在很大一部分上是依靠文字的排版。其与色彩与图形一样重要,文字设计在饼干包装设计中发挥的作用的也不可忽视。达利园旗下的好吃点饼干包装,“好吃点”这个名字就已经赢得市场了。第一,“好吃点”这三个字比较口语化,消费者比较容易记住。第二,“好吃点”三个字比较接地气,通俗易懂,也传达出该产品好吃的广告语。第三,“好吃点”的字体设计简单大方,黑色的字体上点缀了两点绿色和两点红色,红绿对比使字体看起来比较鲜活,尽管是红绿对比色,不仅没跳出画面,而且在整个包装中也格外的和谐,使该饼干包装富有灵气。

三、艺术心理学方法在国外饼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国外饼干以众所周知的卡夫品牌为例。奥利奥饼干包装从色彩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经典的蓝色包装在消费者的心里已根深蒂固,蓝色的主导色给人带来一种清爽的感觉,加上白色的“奥利奥”字样使整个包装显得异常鲜活。给消费者带来清爽,活力之感。在图形的创意设计上。我发现在奥利奥饼干的周围总是流淌着白色的牛奶,而且这种白色正与“奥利奥”的白色字体呼应,形成视觉上的美感。在文字设计上,“奥利奥”三个字体运用了三层叠加法,即最上层为白色的“奥利奥”字样,第二层为蓝色的背景,最后一层为白色的背景,这样的字体设计不仅仅传达了夹心饼干的信息,而且字体设计看上去清新可爱,富有节奏感。闲趣饼干也是卡夫旗下销售较好的一款饼干。在色彩设计上,以黄色为主,当消费者饥饿在购买的时候,看到了醒目的黄色,就会产生兴奋的心理。另外,清新的黄色与醒目的八边形的蓝色形成鲜明对比,抢夺消费者眼球。在黄色带来的兴奋背后,一点蓝色的点缀又给人带来冷静的心理。在图形的设计上,经典的蓝色八边形的图形设计,具有趣味性。这种带有棱角的八边形让消费者联想到包装内装的饼干造型,也是八边的形状,加深了消费者对该饼干的印象。在文字的设计上,闲趣饼干本身想传达的情感就是休闲与趣味。通过闲趣字体的设计,就将这种情感体现出来了,闲趣字体的笔锋就有轻松自在之感。加上“闲”字头上一颗麦穗的设计,仿佛带领消费者走进了金灿灿的麦田,感受休闲自在的田园风光。将消费者内心所有的烦杂琐事,统统抛在脑后,享受此时的静谧与愉悦。消费者每次看到闲趣饼干都会产生亲近感。

四、结语

运用艺术心理学方法恰当处理饼干外包装在色彩、图形、文字这三方面的视觉语言,拉进饼干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饼干包装更加具有亲切感与感染力。这样的饼干包装定会在市场站稳脚跟,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32-33.

[2]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4-36.

篇(4)

[关键词] 习惯养成理论 价格策略 赠送策略

“AB100”益生菌酸奶是光明乳业2006度的明星新品,在多数的消费者并不了解什么是益生菌酸奶的时候,光明益生菌酸奶已经悄然走来,并成为一些消费者的宠儿。观其原因,虽然有新元素的注入、口感美味独特以及其具备的普通酸奶所没有的“增强免疫力”的特殊功能等等原因,但让选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并青睐一种新产品,除了产品本身的优势、品牌以及广告宣传等因素外,健能“AB100” 益生菌酸奶营销推广也颇具风格,完美践行和体现了消费心理学的习惯养成原理,使她有效地“拨动”了消费者的心灵,所以慢慢地“融入”了消费者的内心。

一、消费心理学的习惯养成原理

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消费者对一种新产品的消费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其理论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重复会形成喜欢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认为由于“临近”更容易导致人之间的“熟悉”,没有陌生感,危险性也最小,所以容易形成相互间的喜欢。以后的心理学家或者认为临近导致喜欢,或者认为熟悉导致喜欢,无论是哪个理论,都认为人之间的反复认知会导致相互间的亲近和认同。

消费心理学借用了心理学的这一成熟的原理,认为:只要消费者长期的使用一个产品,在通常情况下,都会产生喜欢的情绪,即所谓的“敝帚自珍”的心理和怀旧心理。所以,如何让消费者“使用”上该产品是很重要的,比如免费的试用、品尝等,都是让消费者在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先反复“使用”该产品,因为“重复”而建立喜欢,因此试用、品尝等是让消费者喜欢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重复过程长短决定着消费行为的养成

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中,重复强化的时间越长,条件反射就越容易形成。因此,假如消费者经常购买某种商品,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建立稳定的条件反射,一旦再次见到该产品或重新产生了购买欲望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再去购买它。重复过程越长,条件反射就越牢固,带有某种“定向”性的购买就会越容易出现。即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行为直接取决于“商品一购买”这一刺激――反应链的巩固程度。

所以,营销者如何保证让消费者在一定长的时间里,反复地购买和使用某产品,对企业培养长期的顾客是很关键的。

3.强化物对消费习惯行为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人新的行为养成都必须使用“强化物”,而且必须使用“合适”的强化物,只有通过强化物的反复作用,才能使人的一种新行为得到产生、发展、完善和巩固。简单地说让一个孩子学会穿衣服,给孩子一个玩具或者一本好书作为奖励,对其形成自己穿衣服的条件反射的强度和速度是不同的。

根据这个理论,在销售过程中怎样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好的“强化物”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是折价还是搭配赠品、选择怎样的赠品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光明健能“AB100”益生菌酸奶营销推广的策略

1.价格策略

光明健能“AB100”益生菌酸奶营销的价格策略有两点:

(1)“高价”。以一小盒100克的“AB 100”益生菌酸奶、六小盒为一个大包装产品为例,其价格为8.4元,一小盒价格是1.4元。(2008年初价格已经增长到10.4元)与同类的其他产品,比如蒙牛的相比较。蒙牛100g*8包装的产品,价格在平常8元多,折扣价格5元,一小盒的价格是0.63元,价格是蒙牛产品的两倍多。对于一个日用品来说,不能不说价格是“昂贵”了点。

(2)价格“坚挺”不变。在超市里的奶类产品促销价格“风云多变”的情况下,“AB 100”益生菌酸奶的价格从不打折促销,一幅“好女不愁嫁”的样子,楚楚玉立,表现出其淡定的价格气质。

2.赠送策略

虽然其在价格上“不解风情”,但也不是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和其他产品一样,它也选择了“赠送”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AB 100”益生菌酸奶赠送的方式也显示了自己的特点:

(1)赠品小巧、精制、可爱。不足100克容量的小奶杯、带有光明“奶牛”的勺状吸管、家用包饺子面杖等的三件组合以及“怪脸”状的刮皮刀、手拎时尚的喝水壶等,即小巧灵秀,也决不粗制滥造,透着精心选择和对消费者的关爱,让人“爱不释手”。

(2)赠品带有正品一样的标志。一张外出野炊用的一次性台布、小奶杯、勺状吸管、包饺子用的三件组合、刮皮刀的包装上以及喝水壶外表等,都带有“AB 100”益生菌的产品标志,这种赠品的协调统一,让消费者多少感受着“大家”的做法和气质,具备了整体宣传上的特点。即宣传了产品也提升了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品位”。

(3)赠品看似“无意”但又“变换有则”。圣诞节前的“圣诞老人帽子样”的牙签盒、春节前的“猪状佩饰”钥匙扣等,即可爱,又满足着消费者的好奇心,使消费者对“AB 100”益生菌的赠送有着美好的期待,选择的典型赠品如下:

三、对光明健能“AB100”益生菌酸奶营销推广的心理学诠释

光明健能“AB100”益生菌酸奶的营销推广完美地践行了消费心理学中的习惯养成论,顺应了消费者的心理,所以从一个新产品一跃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1.变换、长时间的赠品策略――定时间内的重复购买―喜欢

健能“AB100”的赠品精致起到了促销的效果,吸引消费者产生一定的购买;赠品又经常变化,促使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重复购买,因此达到了消费者重复购买,从而对新产品的口味等渐渐形成习惯,并逐渐对该产品产生喜欢的感觉。

2.长期稳定不变的价格与赠送策略―定向购买行为

和其他奶类产品的促销活动不同的是:健能“AB100” 益生菌的价格始终保持不变,而赠品却保持有规律的变化,并保持赠品特有的吸引能力,这个“重复强化”的时间足够形成消费者对产品的“条件反射”;虽然价格贵了些,但是价格稳定,给消费者一种信赖感,并且体会“一分价钱一分货”的特点。

不变化的价格策略以及长期的赠送制度,使消费者慢慢地接受了该价格,并且慢慢形成了习惯性的购买。

3.精工细酌的赠品―优良的强化物―习惯购买

在健能“AB100”益生菌每周的赠品中,都是非常精致并带有光明的产品标识。由于日常用品的消费者对是女性,同时对价格偏高的健能“AB100” 益生菌产品来讲,购买者又多是年轻、收入阶层相对高的女性消费者,精制的赠品多少满足了消费者“小资”的心理,同时又不断地变换,诱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使其产品的赠品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成为一种附加的新价值,成为消费者乐意收藏的“小物件”,成为一种促使消费者购买的优良强化物。

总之,健能“AB100”益生菌作为一种新产品能很快地被消费者接受,有很多原因,但在具体的市场推广上,成功地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以“细雨润物”的方式走向消费者,用细致、独特地、“不以事小而不为”的销售方法和具体的策略守住了自己的市场,也是非常值得营销者借鉴的。所以如何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将原理变成可操作的、鲜活的方法是营销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整合营销 广告策划 企业竞争 品牌竞争

一、引言

整合营销的本质是销售人员与顾客“一对一”地沟通,刺激顾客的购买欲,让顾客成为忠诚顾客。整合营销的主旨是影响消费者和潜在的消费者,其制订的方案必须以消费者和潜在的消费者为中心,贯彻“由内到外”的指导原则。我们从广告心理学角度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它与以往广告策划的本质差异。

二、广告策划的依据

(一)广告策划要以消费者为基础

企业实行品牌战略,就要实行广告策划,广告策划建立在消费者基础上,广告策划的人员首先要分析不同客户类型,调查研究不同客户的需求,以及他们的购买原因,然后调查产品是否适合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寻找产品的价值,同时不断进行市场考察,挖掘潜在的消费者,与潜在的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及产品品牌的网络构成,进而了解本企业产品的竞争对手有哪些优势,以及这些优势为什么吸引消费者,最后,创造性地提出有利于本品牌发展的战略,以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

广告传播要根据现代心理学理论,有关研究认为,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加工有两层含义,一是了解,理解产品的信息,并加以选择、加工、存储;二是衡量,其中包括消费者已有的信息,并且加以记忆。这两层含义充分反映了消费者对信息的主动认知,在这里,消费者的认知更多的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越来越多的调查表明,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依据是自身的主观意识,而不是纯粹理性的思考或者认真比较的结果,并不是事实的认知。

(二)广告策略与执行的协调是广告策划成功的保证

成功的广告决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广告策略,就是消费者想要听到的东西;二是广告执行,就是怎么才能让客户听到想要的东西。广告策划就是将广告策略有效地表现出来的行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心理日渐成熟,以往的广告策略是单向的传播,即使用同一种策划面对所有人,只会造成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模糊不清。如今,整合营销传播主张采用一种全新视角,即“一果多式”的形式。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消费者的看法,即了解消费者对本产品或者其他同类产品的看法。只有深入消费者群体,了解消费者购买的原因,才能想出好的广告创意,制作出消费者希望看到的广告。

(三)消费者的“真实反应”是广告策划的评估

以前企业进行广告策划的理论多来源于心理学,即行为主义观点,实行广告的观念就是将广告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联系在一起。现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心理学认为广告起着影响和改变消费者对于品牌态度的作用。在广告营销下,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都会发生变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产品品牌的态度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周围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告效果的评估应该注重消费对品牌的态度为企业进行广告策划提供的现实指导。

整合营销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态度与其购买行为是相辅相成的,广告评估观点认为消费者品牌网络的改变可以对从广告的到购买行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真实的心理变化特点,这比行为主义对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广告评估更具有现实意义。广告策划人一定要了解潜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或者态度变化,这样才可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这样产生的广告策划对消费者来说才有针对性,在增强广告效果的同时提高产品销量。

整合营销传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认为终点和起点是相同的,这种评估是产品广告策划修正的依据。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循环系统,我们可以不断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一个终点是下一次循环的起点,而每一次循环都不是重复的,都是一次质的提升过程。

三、结语

在整合营销传播中,必须制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现代企业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应围绕消费者展开,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以消费者和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把广告作为企业产品和消费者的纽带,使企业或者企业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心里占据一定的地位。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或者企业产品树立独特形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家永.广告心理研究的新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J].心理学动态,2001,9(1):66-70.

[2]姬晓惠.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策略研究[J].经济经纬,2007,(5):130-132.

篇(6)

[论文关键词]广告传播现代心理架构

广告传播在当今时代已是不可或缺的传播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引人注目。广告是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有计划地利用媒体传送各类信息进而影响公众行为的信息传播活动。广告学是在传播学所揭示的信息传播整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广告领域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的科学。广告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播,广告主和广告策划者是广告的传播者,广告信息是广告传播的重要内容,刊播广告的各种媒介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网络均是广告传播的媒介。接触广告媒介的受众即是广告传播的受众。在广告信息传播过程中,包括广告展示、表现、传递、接收等环节,这些环节本身就是广告传者说服受众通过对广告信息的认知、理解,转化为态度和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一方面广告本身具有对受众心理产生影响的功能,即传递沟通功能、诱发或满足需要的功能、影响态度与促进购买行为的功能;另一方面,广告传播过程与心理学之间也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即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理论架构。

一、广告传播与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思潮、范式和研究取向。就狭义而言,认知心理学则指信息加工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派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说明人的认知过程,他们认为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收、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心象(或意象、表象)、思维和语言等。广告信息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则受众接受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和电脑都被看做是加工符号的物理系统,而人脑的活动和电脑的信息加工功能都是符号操作过程。换言之,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试图把“认知”概括为人的所有的心理活动,并把人的心理活动模拟为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特征在于能够用符号的形式表示外部环境中的事物,也能用符号的形式表示自身的系列操作过程,即对外部环境事件进行信息加工,也能对自身的操作过程进行信息加工,因而人的思维活动就可成为能够进行客观描述的具体信息过程,这一理论开创了从信息加工观点研究人类思维的新取向。美国心理专家罗伯特·L·索尔索在《认知与心理学》中这样阐释道:“认知心理学研究我们如何获得世界的信息;这种信息又怎样表征并转化为知识;它怎样贮存;知识又是怎样用来指导我们的注意和行为。它涉及心理过程的全部范围—从感觉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学习、记忆、概念的形成、思维、表象、回忆、语言、情绪和发展过程,而且应贯穿于行为的各个领域。广告信息传播过程与认知心理学研究方向是紧密相联系的。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一种激活的图式指导知觉的理论,当输入的信息激活了人脑中与之相关的原有的知识,并使输入信息中的新知识与人的陈述性知识网络中相关的原有知识贮存在一起时,人便获得了新信息的意义。在广告传播中,当受众接受新的信息广告,抑或有关新产品.或一个新商标一个公司的名称,那么受众会以此为刺激来激活脑中原有的同类产品或商标或公司的名称,也就是激活人脑在记忆中所贮存的信息,这样使人产生内部知觉期望,以指导感觉器官有目的地指导和接受输入的新信息。

认知心理学强调表征的标志性,表征是人的认知历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步骤,也是认知心理学核心概念之一。认知心理学派认为:“所谓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方式。这些表征代表了外部世界有贮存在头脑中的信息。一个外部客体在心理活动中可以具体形象、或者以语词和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象、语词和概念等都是信息的表征。表征既是反映和代表相应的客观事物,同时又是内部加工的对象。广告传播中传者所传递的信息,为了加强吸引力和注意力,都是伴随着图像、音响、色彩等因素,这就需要创意。广告创意是广告人对广告创作对象进行想象、加工、组合和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从表象、意象、意念、联想中获取创造的素材,实质上也是认知心理学的表征的心理活动历程。诚然,认知心理学也有本身的不足点,主要是缺乏对人的情感动机和个性等重要心理现象的研究。

二、广告传播与行为主义心理学

广告是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是广告客户通过媒体传送各类信息,从而影响公众行为的信息传播活动。这里的公众行为特指消费者行为。广告的受众对象是广大消费者,广告的内容是有计划地传播商品信息、劳务信息或消费观念,广告传播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在研究广告传播的同时,就要研究消费行为。

解释消费行为的理论,最主要的是行为主义心理理论。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一反应心理学”,即S-R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在其宣言性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中说:‘“就行为主义者的观点来说,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行为主义心理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刺激一反应。这种理论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应付环境的全部活动,应该把行为和引起行为的环境影响分析为两个最简单的共同要素,即刺激(S)和反应(R)。可以根据刺激和反应,根据习惯形成习惯整合和条件反射等来进行表述。行为心理学家在研究与实践中,把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发挥得淋漓尽致、诸如刺激、反应、习得、强化、泛化、消退等。这些术语和概念都具有完全的心理学的意义。消费者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种,是广告刺激、商品刺激的结果。“刺激一反应”的条件反射理论运用到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可以证实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射之间的联系多次“重复”,对条件反射的形式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广告传播以强大的攻势在多个媒体中宣传某一品牌,那么这一品牌给受众即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而消费者经常购买这一品牌的商品,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建立起一种稳固的条件反射,一旦消费者再次见到这种品牌商品或重新产生对这种品牌商品的需要时,就会再去购买它。因此、在广告传播中,广告传者很希望通过广告使受众即消费者能够把他们的品牌与其产品牢牢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刺激一反应”的强度愈大,条件反射建立得愈牢固。带有某种“定向”性质的购买行为就越容易出现。

行为主义心理理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斯金纳。主张“操作条件反射”或“操作行为”的新思想。斯金纳根据自己创制的“斯金纳箱”研究动物行为的结果.提出关于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所主张的操作行为关注被试的主动性,关注于如何解释受环境影响的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而后者却是被动的,不受环境的影响。斯金纳还提出“强化”的概念。他认为,有两种强化类型会影响反应重复出现的概率: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那些能够不断加强某种反应出现机会的事件.而负强化就是用来鼓励某种特定行为的那些不愉快的或者消极的结果,负强化与正强化的目的都是用来鼓励某种所希望行为的出现。广告传播常用“恐惧诉求”来表现广告内容,这正是一种负强化,其目的就在于鼓励受众,通过购买广告上的产品从而避开消极后果。

三、广告传播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起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强调人的内在价值观,并把人的本性和价值第一次提到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首位,特别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阐明了动机的巨大作用,传播的宣传受众是以消费者为主体,以促销为目的的。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诸多心理因素中,需要和动机占有特殊主要的地位,与消费行为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动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而需要则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可以说,需要是消费者行为的最初原动力,动机则是消费者行为的直接驱动力。如果处在一个接连不断的广播广告或电视产品宣传的环境之中.可能因为受众的消费需要与其广告传播的内容相吻合或不吻合而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比如,广告传播的内容是关于品牌汽车的宣传,有受众刚好有购买小汽车的需要,那么他一定会认真地观看和了解广告传播内容;而另外的受众没有购买小汽车的需要,那他在接触汽车宣传的广告传播时,可能产生厌烦和抗拒心理。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另一类需要是心理需要,包括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心理需要属于高级需要。这就给广告的定位和产品的定位提供重要参考。例如,同样是德国奔驰牌轿车,根据不同的需要,广告定位就不同。“如果有人发现奔驰牌汽车突然发生故障被迫抛锚。本公司将赠送美金一万元”,这则广告语极尽该公司对产品的信心和自豪感,也迎合消费者对产品优质的需要。“当您的妻子带着孩子在暴风雨的漆黑夜晚开车回家时,如果她驾驶的是‘奔驰’牌汽车,您尽可放心”,这则广告定位在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的结合点上。“给您的朋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该广告定位在表明身份、地位的需要上。

在这里还值得提及的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得的潜意识理论。潜意识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而广告心理作用还在于引起和调动消费者的潜意识需要。

四、广告传播与格式塔心理学

广告传播中的电视广告常常以画面、音像、色彩等形式组合出现,另外,户外广告中的张贴广告、车身广告、大型路边广告、室内外的POP广告等多以广告画面出现,充分表现视觉艺术的生机与活力。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较为集中他表现在视觉和知觉研究领域。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意译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是韦特默、苛勒、考夫卡,他们提出了一些极有价值的视知觉效应和原则,充分体现了完形—整体心理学思想的意义,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视觉和知觉的研究,对于广告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他们曾经归纳总结了关于图形和视知觉的五个完形组织法则;(1)图形一背景。在一个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出来形成易于被感知的图形,而其他对象则退居于次要地位成为背景。(2)接近法则。刺激在空间或时间彼此接近时,容易组成整体。(3)相似法则。互相类似的各个部分如形状、颜色和大小等有被看成一群的倾向,容易组成一个整体。(4)闭合法则。刺激的特征倾向于聚合成形时,即使其间有断缺处,也倾向于当做闭合而充满的图形。(5)连续法则。刺激中能彼此连续成为图形者,即使其间无连续关系,人们也倾向于组合在一起视为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应提出“简洁律”,即“最小限度的单一性将是一致的单一性,而最大限度的单一性则是理想的清晰度的单一性”。这在广告传播中“寻找有意义的图形的态度产生了清晰度”是十分有构图的理论价值的。

五、广告传播与社会心理学

广告传播从传播的手段看,是依赖大众传播手段的,从传播的规模和性质看,大众传播属“社会传播”,因此广告传播的社会性是不言而喻的。广告传播的三要素传者、受众、广告信息,而传者、受众是社会中的人,社会中的每个个体一方面受该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又对这个社会发生着作用。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想、行为如何受他人影响的学科。广告传播所涉及的主体既包括传者又包括受众,这里的传者或者受众可能是群体成员的个体,也可能是由这些个体组成的规模不等的群体,也就是说广告传播所涉及的主体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在研究广告传播心理的同时又联系社会心理学,是因为其一涉及到个体受他人或社会影响而产生的心理行为,如受众个人的社会态度认知偏见、归因等;其二涉及到一些既由个体所体现同时又为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所共有的心理行为,如模仿、从众、感染等;其三是那类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心理行为,如时尚与流行、各种特征的消费行为等。在研究广告传播心理同时,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理论,来观照广告传播的有关现象,能更加突出广告传播社会性的特点,进而推动广告传播的良性发展。

六、广告传播与其它心理学

(一)广告传播与普通的心理学广告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向受众广告信息,并试图说服受众即消费者对其宣传的产品采取购买行为的过程,作为广告传播主体的传者及受众,在外界环境刺激事件作用于人的感受器的同时,如何对外界信息加工和处理?这就涉及到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它涵盖范围较广,按照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可从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情绪、动机、能力、气质、人格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广告传播现象进行探讨。

(二)广告传播与心理语言学广告语言是广告传播的重要元素之一,而对一个新的广告,受众如何去理解它?而传播广告信息的广告主,如何让将要传播出去的广告语言容易被受众所理解?传者和受众面临一个对广告信息—在这里特指广告信息的理解和被理解的问题。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如何获得、理解和生成语言的心理学分支,它从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语言活动特点。心理语言学涉及到语言获得、字词识别中的词频效应、语境与词频的关系、句子的加工、句子理解时间的测量、语篇分析、语言加工中的推理等问题。中国心理学家刘英茂的《语言理解研究的新领域》、桂诗春的《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彭观龄的《语言心理学》影响较大。通过心理语言学的理论会考察、研究广告语言,对广告传播理论的深人探讨有一个拓宽。

篇(7)

论文摘要: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消费心理学是一项有着意义却普遍缺失的内容。为了在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妥善的纳入消费心理学内容,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设想,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运用消费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改善设计创作,增强市场适应能力。

一、消费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存在意义

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门类,商业性是其基本属性。广告、标志、版式、包装、展示以及“VI”设计等,无不因商业上的需求而产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商业平面设计作品,其内容往往是对商品或者服务的展示、宣传,其对象,即该作品的目标受众,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作为一个商业平面设计作品的作者,受众对该商品和服务的心理诉求,是其进行设计创作无法绕过,必需思考的问题。因而,具备一定的消费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非常有必要对其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消费心理学教育。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围绕着构成这类基础课程和标志、海报、包装、“VI”设计等应用课程来组织,像消费心理学这样的市场导向性课程的意义却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课程设置,看似基础扎实、知识体系完整,却与市场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学生市场适应能力不强,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二、在平面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消费心理学教育在设计类专业中的存在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部分学校也进行了将其纳入设计类专业教学内容的探索。然而,对于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来说,在短短三年的培养时间内,教学内容本已较多、课程也比较紧凑。那么,如何将消费心理学教育稳妥的纳入到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并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理由如下:

1.不宜过早地给学生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

高职类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几乎都是绘画基础课程,对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入学后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要夯实他们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平面设计的知识、技法,培养他们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如果在他们还没完成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完全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时候,就过早的给他们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理不清思路。

2.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同时,此时的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社会、接触市场,通过实习和找工作的经历,对专业方向所涉及的市场和消费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3.毕业设计阶段的消费心理学教育最具效果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和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挑战、他们有了解市场、了解市场的主宰——消费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他们根据兴趣、根据对职业发展的意愿或者实习的经历确定毕业设计项目的时候,都有着完成一件足以证明自己实力的完美作品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个时候的学生在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之后,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同时,毕业设计阶段紧邻就业,这时候组织他们学习消费心理学知识,且经过与毕业设计项目的结合运用,印像清晰、深刻,在毕业开始工作后,这些刚学到的东西拿来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消费心理学教学实施

1.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

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是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环节。由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往往一边忙于实习,找工作,一边进行设计创作,能够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讲授消费心理学知识内容,不可能像商务、市场类专业的学生那样系统、全面,而应对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在内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进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讲解,并对消费者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消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消费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消费心理分析。

对于讲授的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请校内外教授消费心理学的专业老师来进行讲座,专业老师的讲座,因其经验丰富、内容全面、讲解权威,显然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没有这种条件的,则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收集、整合一些消费心理学的教学视频、教案和教学课件,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凭借自身理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解。而这就要求指导老师熟悉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再演绎能力。而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讲授,指导老师都应选择一些消费心理学的相关教材、文章、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补充学习。

转贴于

2.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识理论的讲授之后,指导老师便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消费心理学原理,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心理分析。

进行心理分析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运用所掌握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分析作业。也可以将有相似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组合起来,成为受众心理分析小组,小组成员间分别针对各自设计项目的目标受众人群心理进行相互讨论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报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设计项目目标受众人群消费心理特征的判断和确立,包括在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层次、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细致程度、情绪和偏好的持续程度,对流行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节奏和时间观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费的目的性、浏览、选择和购买习惯,对品牌、包装和广告宣传的认同度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偏好特征,这些设计作品的定位的影响因素。第二,目标受众的消费动机,消费动机和受众的消费心理特征,构成了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心理诉求,对消费动机的分析决定了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吸引受众眼球。第三,设计作品方式,通过对设计作品、接触受众时的方式、环境对受众产生的感官影响和心理变化的分析,为设计作品的设计创意寻求依据,设定条件。

3.对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调查

学生自己或者学生们之间运用刚掌握的消费心理学知识,针对目标受众所进行的理论分析,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而检验理论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实践。所以接下来要求学生们运用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对拟定的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进行现场调查。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等。受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的组织能力、物质条件、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种相对简单、便于开展,较为适合作为受众心理调查的方式,其中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解受调查者信息的问卷法,因其使用预先编制的问卷表格,标准化的问题设计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时也有利于相互比较,因而最为适合学生采用。

问卷调查由设计、组织、调查、汇总、分析等一系列步骤组成,工作量较大,需要学生分组开展,分工合作。这样,我们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组,就可以由此延伸为心理分析调查小组。问卷表格应由学生小组根据设计项目的调查需求自行设计,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表格应包含受众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形式上应多做选择,减少文字填写量,从而方便受访者填写。

组织对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调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且通过在现场调查中与目标受众的沟通交谈,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又因为与目标受众的直接接触,为即将开始的设计创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而通过将调查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补充和完善,可以使学生在将来的设计实践中进行受众心理分析的经验更加丰富,充实。

4.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

通过现场调查及汇总、分析,掌握了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消费动机,也就是把握了目标受众的心理诉求,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也就有了准绳。

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决定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入手、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对于平面设计作品而言,就是为满足目标受众人群的主要心理诉求,决定从其设计内容哪些方面的特质、性能入手,采用何种创意烘托该特质、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构成画面、采用怎样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样的设计风格。比如设计一款为年轻人目标消费人群的服装品牌海报,可以突出其时尚、运动、自我等方面的品质风格,可以通过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运动活力的画面,采用新潮、简短、有力的流行广告语来反映这些品质,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充满动感的线、面构成,炫酷的字符设计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设计风格,以满足年轻人的消费心理诉求。

完成了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作品创作的消费心理学准备即已完成,即可进入设计创作阶段。对平面设计专业结合毕业设计实施的消费心理学教学也就由此收官。

四、结束语

通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实施,使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知识,提高了运用消费心理学方法改善创作,增强作品市场适应力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能够设计出符合受众心理诉求的成功的设计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萍. 消费心理学教程[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祝帅. 设计观点[M]. 辽宁: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