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9:05: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创新托管服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监管;托管;中介组织;引入安全托管服务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2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49-02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的中小企业数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几百人要监管上万家企业的安全生产,人力明显不足;在技术上,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也是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安监工作人员的安全检查技术已跟不上行业的要求。在企业里,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大多缺乏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有些企业是为了应付检查,安监部门检查什么就做什么,不检查就不做,还有一些企业想做好,但又没有专业的整改方案,不知道如何做。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引入安全托管服务后,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基于此,深圳市开始尝试安全托管服务,帮助安监部门履行部分监督职责,同时安全托管服务中介组织为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提供整改方案、监督整改执行等一系列的创新举措,随着这一服务的不断推广,安全生产问题在深圳市有了明显的好转。以深圳龙岗区为例,实施安全托管服务前,区内86%的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无人管,施行托管服务后,区内的企业伤亡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42%;再以龙岗区内的龙辉电路板有限公司为例,2006年发生1起死亡事故,4起工伤事故,在接受中介机构托管后,2007年安全生产现状有了很大改观,再没发生过事故。可见,企业安全托管服务是非常有效果的。在深圳的成功经验下,带动了成都、宁波等地也开始引入安全托管服务。
一、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
以吉林省为例,中小企业数量占总企业数量的98%,且中小企业数量还在快速增加,尤其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带动下,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投资。根据调查:2010年仅长春市一地的中小企业就已经达到54381家,众多的中小企业在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突出,伤亡事故多发。据统计,2010年全省中小企业伤亡安全事故342起,死亡389人,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平均每年都有1-2起。由于监管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保守估算会在3000家以上,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上述问题已得到省市相关领导的重视。因此,大力做好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重点,事关地区经济是否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在安全生产监管上,政府需要转变角色,需要借助中介组织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更有效的发挥监管作用。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才能提供政府职能转变赖以生存的土壤,同时,要想推动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又需要政府职能的彻底转变,否则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便失去了动力,成为无源之水,走向衰亡。[1]引入安全生产托管中介组织将会对安全生产监管起到重要作用。
二、同安全托管试点城市比较分析
目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内的中小企业大概有12万多家,从发展前景来看,四年后先导区内的中小企业预计会增加至20万家以上。据调查,深圳市2010年底有32万家中小企业,深圳市是安全托管服务做得最到位的城市,在试行的几年里,签订托管服务的企业已经达到1万余家,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按照这个比例,吉林省内需要安全托管服务的中小企业将会有3000家以上,随着先导区的规模扩大,中小企业数量增加,需要托管服务的企业将会更多。
在我省安监部门监管如此多的企业,也面临人力和技术不足的问题,完全可以借鉴深圳、成都、宁波等地的成功经验来解决我们的安全生产问题。关于安全托管服务,在深圳市企业安全托管工作服务手册中对安全托管服务的概念和范围做了明确的解释:安全托管服务是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为委托企业提供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服务或其他形式服务。为企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安全检查、安全文化、政策咨询、隐患整改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为企业各项安全工作和活动提供专业知识、技术和人力支持,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为企业提出的某一项或多项安全工作进行短期的专项指导服务,对企业的安全工作实行全面的、长期的管理,托管的企业给中介组织相应的服务费用。其托管服务的范围:三类企业必须强制施行托管服务,其他企业可自愿施行托管,三类企业包括:当年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高危行业和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此外,在深圳市自愿加入托管服务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关键词: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现状;对策
自1998年托管业务在国内商业银行实施以来,其发展情况就备受瞩目,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十余年的摸索已经实现了托管业务的从无到有,时至今日,托管业务的广阔发展前景逐渐显现出来,如何提高托管业务服务质量,实现托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发展现状
1.1 托管市场迅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商业银行托管市场随之快速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资本市场进一步增长。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加深和不断拓展,股票、商品期货、债权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品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全面发展,资本市场层次逐渐丰富起来,预计我国金融资本市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为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机构投资者不断成长。以近年来的发展速度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步入相对成熟阶段指日可待,随之而来的是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完善和成熟。资产管理机构不断发展壮大,促使我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也使得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机构投资客户不断增多。
1.2 产品多元化
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资产托管业务多以公募基金为主,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商业银行托管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逐渐显现出来。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已经尝试性地推出了一些新颖的托管产品。我国商业银行托管产品的多元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已有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如保险资产托管业务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2)不同性质的基金将陆续进入托管行列。如住房公积金、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基金;3)资本市场创新催生的托管新品种。证券产品及其交易方式将继续不断创新,托管业处理的产品与服务种类也将更加多样复杂,从单纯的股票、债券发展到股指期货、风险资本基金、对冲基金、外汇或掉期基金等。4)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社会风险意识的加强,交易资金托管因其客户群体大、覆盖领域广、操作简便等特点,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1.3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由于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托管产品不断丰富,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客户逐渐复杂化、多样化,不同类型的客户对托管服务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需求,商业银行在开展托管业务的过程中只有更好地了解客户需要,提供更为个性化、专业化的托管服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托管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不断成熟,其托管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例如,以往托管银行只对最初的单一证券业务提供托管服务,如今已经衍生出一些列关于证券处理的附加服务。
2.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发展对策
在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广阔的资本市场中,商业银行要想实现自身资产托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就应结合外部条件、自身条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采取合理的托管业务模式;而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丰富服务内容和提高服务水平成为商业银行发展托管业务的重要途径。
2.1 明确市场定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只有明确市场定位,认清自身优势和劣势,并扬长避短,才能实现托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区别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在托管业务的实施中有着诸多优势,例如专业的托管队伍、丰富的托管经验、较高的管理水平和客户优势等等,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要实现与国际托管业务的竞争显然是难以成功的。对此,国内商业银行应积极与外资银行寻求合作,例如,成为其在中国的次托管人或选择其为境外的次托管人等。国内商业银行应有效利用国内托管业务发展尚不成熟,且尚未对国外客户完全开放这一有利时机,提前占据国内市场的较大份额;2)区别于国内银行。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托管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托管业务逐渐成熟起来,国内托管同业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外的经验看,托管银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竞争和整合,最终形成了全能、全球发展的巨型环球托管人,针对一定地区和客户的中等托管人和针对某一特定市场的小规模托管人三类并存的格局。为了扬长避短,国内商业银行对应国内托管同业应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寻求具有具有特色的发展策略,不能盲目求大,而应做精做好。
2.2 结合自身条件采取合适的发展策略
国内商业银行众多,每家银行都具有自身的优势、条件和特点,不同银行在开展资产托管业务时应结合自身条件和发展目标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对于大银行来说可以尝试设立托管子公司。商业银行设立托管子公司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商业银行经过与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取得设立托管子公司的倾斜政策,由于信托公司的建立已有先例,因而大银行要想取得相关部门的许可一般并不难。二是要具备独立运行维护的能力。托管子公司开展托管业务较为独立,托管业务的开展需要专业的托管队伍、良好的技术系统以及完善的运行服务,商业银行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可考虑设立托管子公司。三是有充足的业务基础,商业银行的业务品牌必须已经在业界树立了一定的地位,积累了一定的托管业务经验,确保托管子公司将生存和发展下去才能够开设子公司。大银行一般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从可行性角度来看,大可积极探索设立托管子公司这条发展道路。
此外,设立托管子公司有利于促进大银行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发展战略,对于优化银行经营管理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托管子公司的独立运营能够有效地将商业银行现有托管业务资源、技术、人才进行整合,这对于托管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托管业务新产品的开发也是十分有利的,因而从必要性角度来看,大银行设立托管子公司同样是一条可行之路。
而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托管业务一般应定位于中、后台业务。由工作人员负责客户细分、托管产品设计以及风险和利益预测等工作,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市场准入、市场推出机制,同时应做好托管产品创新和项目运行的风险预测与分析。后台则凭借统一、实时、专业的托管系统,专司交易、清算、核算、估值、绩效评估、流程控制、风险管理等,以强势的中、后台业务博弈资产托管市场。
2.3 深化业务内涵,积极拓展市场
为了实现托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市场发展潮流,不断拓宽托管业务的内涵,不断开拓新的托管服务,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发展对策:1)拓展业务边际。强化对信托资产、产业基金、私募基金等类型的托管业务的开发,结合银行自身条件和客户需求积极研究证券借贷等托管业务衍生服务的可行性。对产业基金的托管,应重点研究产业基金与一般证券资产托管的异同点、对银行托管服务的特殊要求,开发相应的技术系统,探索托管业务流程和风险防范措施。对信托资产和私募基金的托管,应借助银行的销售渠道,选择业绩优良、风险控制能力强、偿付能力高的投资管理人,把银行的理财服务与托管业务结合起来;2)拓展服务范围,推行全程服务和一站式服务。为了优化托管业务流程和提升托管业务工作效率,应就不同托管产品制定科学的全程服务和一体化服务流程。交易前的服务内容应包括:提供关键市场信息并提品咨询服务,交易中的服务内容应包括:执行交易指令,执行证券借贷或外汇、现金管理等业务,交易后的服务内容应包括:执行业务确认和清算,对业绩进行分析,编制资产组合会计、税收、红利支付及报告等。
2.4 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增强托管业务在同行中的竞争力,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服务质量,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服务标准。例如,QFⅡ托管业务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契机,努力学习QFⅡ全球托管人的服务标准,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工作采取恰当的改进措施,以此来不断优化自身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2)推行差异化服务。建立并不断健全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认证手机客户信息及相关数据并准确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客户的需求、特征等进行认真研究,并结合客户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托管服务方案;3)强化技术系统建设。强化对技术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改进,使技术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适应客户需求,强化对细节质量的控制,对此应做到两点:一是不断改进技术系统的生产运行,实现直通式处理,逐渐提高通讯方式和技术系统的自动性和合理性,以提升运行速度和改善运行质量;二是结合银行自身特点和客户特点监理“资产托管服务网银专业”使客户能够随时随地了解银行托管业务信息,最大限度地为客户创造便利。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体制及相应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广阔的发展前景逐渐显露出来。而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只有认清形势,采取合适的发展策略才能实现托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准确的市场定位,科学的托管方式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强化对托管业务内涵的托管,强化市场的开发以及不断提高的服务水平对于保障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牛文英.对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全程监控风险管理体系的探讨[J].科学之友:中.2012(6):98-101
[2]樊飞舟.商业银行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8):110-114
[3]孙飞、韩滔.托管之争[J].金融世界.2012(7):58-61
[4]暮狄.向国际一流托管银行迈进[J].中国金融家.2011(5):75-76
[5]李瑞红.关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J].金融会计.2011(10):32-36
MSP市场的“黑马”
在当前如火如荼的企业云化旅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AWS、微软Azure等大型公有云服务商平台。虽然这些大型云服务商可以提供企业上云所需的最基本的IaaS和PaaS资源和服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用户就可以当甩手大掌柜。企业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服务并进行合理配置,同时还要完成相关的IT运维管理工作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用户能够找到一家高品质的托管服务提供商,将获益匪浅。
Gartner的研究显示,到2018年,云托管服务市场仍未成熟,75%以上的完整的云将由技能娴熟且具有高瞻性的专业托管服务提供商来交付,因为MSP拥有以原生云应用、DevOps为中心的服务交付方法。
MSP是指为一家或多家超大规模的集成式“IaaS+PaaS”提供商(比如AWS、微软Azure、谷歌云平台)提供与基础设施和平台运维有关的托管服务和专业服务的服务商。
MSP与云计算应用的发展相伴而行。MSP就像是一座桥梁,或者说是一名“云掮客”,它弥补了企业用户在云管理、云运维方面的技能短板,帮助企业用户更快、更稳、更安全地上云,并从云中获益。
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Bespin Global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拥有超过120家客户,其中比较知名的客户包括三星电子、爱茉莉太平洋化妆品公司、罗莱家纺、好丽友、云保科技等。
Bespin Global以软件加服务的形式为大中型企业客户提供云运维管理服务,其核心是自主研发的智能化云管理平台软件BSP(Bespin Service Platform)。Bespin Global可以为企业客户提供从咨询、迁移到定制研发的云专业服务,24×7×365的监控和故障排除、持续优化配置和设置管理服务,以及云管理自动化的SaaS服务等。
“我们帮助行业客户将其应用安全、平稳地迁移到云上。有了这个基础,用户的数字化转型步伐会大大加快,现在又在考虑大数据等新的应用。”Bespin Global联合创始人兼国际业务副总裁朴炅勋(Hoon Park )介绍说,“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将SAP的ERP系统迁移到AWS公有云平台上。中国的一些家居、电商客户在这方面有强烈的需求。”
“现在,企业级用户的大多数应用还在传统IT架构中,大约只有不到10%的应用迁移到了云上。混合IT架构仍然是主流。”Bespin Global商务拓展和战略副总裁李云(Brad Lee)补充说,“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云管理服务商除了可以支持云原生应用以外,也要具有在本地部署应用的技能和经验。目前,我们的BSP平台主要支持公有云,其中监控这项功能也可以适用于私有云和IDC。接下来,我们会考虑全面支持混合云应用,提供更深入的功能,而不是简单地提供API。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制定了清晰的产品路线图,OpenStack和VMware两大主流技术都在支持范围之内。”
重新出发
Bespin Global正式成立于2015年,其定位是全球化的云管理服务提供商。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朴炅勋和另一位创始人李翰柱(John Lee)曾是大学同窗,李翰柱早在1998年刚刚大学毕业就在美国芝加哥创立了一家名为Hostway的IDC公司,主营IT基础设施的运维管理和托管服务。
Hostway的业务发展十分顺利,已经成为一家国际性的IDC,在全球9个国家拥有12个数据中心,员工600多人,年收入1.5亿美元。2014年,Hostway美国业务出售给了一家私募基金。本来想着可以从此享受退休生活的几位公司创始人最终还是耐不住寂寞,特别是看到云计算、大数据这一新的机会,遂决定重返战场,并于2015年的创立了Bespin Global。
“数据将主宰世界。举例来说,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每降低1%的IT成本,石化一个行业每年就能节省数百亿美元的支出。”朴炅勋分析说,“传统IT正在被云计算所颠覆。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希望将核心业务迁移到云上。一个新的市场――云计算,正在我们面前展现。”
虽然在云管理服务市场,Bespin Global是一个新兵,但是在数据中心运维和企业级服务市场,Bespin Global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兵。几位公司创始人在运营Hostway的十多年时间里积累的技术、经验、人脉,现在对于Bespin Global的运营和发展都是很好的借鉴和支撑。Bespin Global与Hostway之间现在仍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Bespin Global之所以有今天如此快速的发展,并得到市场和分析公司的认同,一个重要的基础是,从一进入云管理服务市场,Bespin Global就有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目标,这从公司的LOGO上就可以看出端倪。Bespin Global的LOGO很简洁,下面一个圆点(代表用户),中间一个箭头,上面一朵云,其含义是,Bespin Global要帮助中大型传统企业客户将IT搬到云上去,并且更高效、安全、经济地使用云,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
朴炅勋表示,作为一个世界级MSP,它必须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能光说不练,要有大量云运维和管理的实操经验,了解行业内的最佳实践;第二,对全球范围内主流的公有云平台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第三,不仅要具有服务交付的能力,还要有趁手的软件工具;第四,可以提供自动化、规模化,以及更快速、更经济的服务;第五,必须有能力保证云端的安全。
在借助云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Bespin Global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朴炅勋对于目前公司取得的成绩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公司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可以为客户提供自动化的服务;其次,公司与客户、合作伙伴之间保持密切合作,而且关系透明;再次,公司文化包容性强,团队的所有人员都有一种自豪感,是为了一项长久的事业而投入,并不是赚快钱或浅尝辄止;最后,Bespin Global虽然是一个初创企业,却敢于赢,希望引领MSP市场的发展。
Bespin Global既提供专业的MSP服务,同时也提供云销售。以前,企业用户做IT项目通常是依靠系统集成商或IT咨询公司,但是在企业上云的过程中,传统服务商缺乏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而这正是作为MSP的Bespin Global的用武之地。Bespin Global与众多公有云服务商保持着密切合作。比如,Bespin Global不仅是AWS的高级咨询合作伙伴和管理服务合作伙伴,2017年还获得了AWS迁移资格证,成为全球30家具有这项资格的合作伙伴之一。目前,Bespin Global有100多人通过了AWS的相关认证。这让用户在向AWS云平台迁移时更放心。另外,Bespin Global还是微软Azure和阿里云的金牌合作伙伴。
中国市场大有可为
Bespin Global拥有50多个开发者,其中三分之一在中国,每周对其软件进行20次以上的更新。软件与服务同时输出是Bespin Global的特色之一。为了推动业务的持续发展,Bespin Global接下来会持续深入开发其智能云管理平台BSP,并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我们希望成为中国客户最信赖的云伙伴之一。明年,中国团队将扩充至100人左右,并在中开设更多办公室,深圳、南京和成都都在考虑范围之内。另外,我们还将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和云学院,培养中国本地的云计算人才。”朴炅勋表示,“中国客户的应用环境与合作伙伴生态环境与国外不同,为此,我们必须实现解决方案的本土化,提供更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和服务。”
关键词:土地托管;特点;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36-02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由之路,但这个过程要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水平和农业人口转移程度相适应,要与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适应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土地托管作为一种新的土地流转经营模式悄然出现。
一、土地托管的主要做法
(一)主要做法
以封丘县亲耕田种植合作社为例,它是封丘县托管土地规模最大的,最多时达到20 000亩,其主要做法是:
1.“一包产”给农户吃上“定心丸”。封丘县亲耕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探索土地托管初期,农民普遍观望,态度不积极。合作社在对农户承诺小麦每亩最低产量不低于当地平均产量的情况下,流转200多亩地作为托管试点。通过对土地进行统一供种供肥供药,全程提供高质量农技农机服务,在当年全县赤霉病严重的情况下,托管田小麦最低产量达到了1 060斤/亩,而与此同时农民自耕地的小麦最高产量只有960斤/亩,强烈的对比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土地托管的积极性。
2.“三牵头”协助合作社搞托管。一是科技服务站牵头,亲耕田合作社在全县设立28个新农村科技服务站,每个服务站设一名负责人,协助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工作;二是村委会牵头,托管合作社与村委会合资购买农机,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农资服务,村委会则负责农机服务;三是种粮大户、种粮能手牵头,以种粮能手为依托,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农户加入托管行列。
3.“六统一”为农户量身定制托管服务。根据农户的不同需求,合作社提供了全托、半托两种土地托管服务。“全托”主要针对不愿种地又不想丢地的农民,由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并按照高于国家最低粮食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半托”主要针对种地劳动力少、技术不足的农民,合作社负责“耕、种、收”等主要作业环节,农户自己负责田间管理,甚至只负责浇地等简单业务员的点单式服务。
(二)成效凸显
1.实现农业增产。以封丘县亲耕田种植合作社为例,小麦良种亩产高达1 200斤左右,玉米良种亩产高达1 300斤左右,每亩能实现增产200斤以上,切实保障了粮食高产稳产。
2.实现农民增收。一是农业收入增加,比如,亲耕田合作社在粮食收获后按照国家收粮最低保护价加0.05元~0.1元收购粮食,农民每亩直接增收300元~400元左右;二是非农收入增加,土地托管后,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丰富了收入结构,实现了农民增收。
3.促进农业转型。土地托管实现了从家庭生产到规模经营的转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托管后土地成方连片,机械化效率显著提高,据测算,农机耕种效率比以前提高50%~60%,收割效率比以前提高40%左右,土地的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生产助推农业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
4.实现科技兴农。土地托管推广良种化、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科学除草、科学防治病虫害,将农业科技落到了实处,解决了多年科技兴农上热中喊下盼难落实问题。
5.提高水电设施利用率。土地托管前,灌溉所需的水泵、电线、龙带,各家各户自购自用,利用率低。土地托管后,灌溉动用水泵数仅为以前的1/6,动用电线、龙带数不到以前的半数。水电设施利用率成倍提高。
6.促进劳动力转移。土地托管后,在保障农民承包经营权主体权益不流转的前提下,解决了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农民可以“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解决了农民外出务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矛盾,既保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利,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二、土地托管的特点
(一)土地托管不必让渡土地承包经营权
无论是把土地出租还是入股都可以认为是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种让渡——前者让渡的是承包期,后者则让渡了部分经营权,这在事实上造成了农民失地。而土地托管不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平衡了土地的商品属性和生活保障属性,既实现了规模经营和土地效益最大化,又消除了农户对长期流出土地的担忧,顺应了农民的恋地情结,维持农地对于农民的生活保障基本功能。
(二)土地托管适用于城镇化工业化较低地区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土地托管的对象都是位于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农民,这些地区的农民一方面不愿放弃转移就业带来的可观的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务工经商的农民在城镇从业的不稳定性和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让他们不敢轻易放弃土地这一保障,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于是出现了农闲时出外务工、农忙时返乡抢种抢收的现象,而土地托管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自己的地还是自己说了算。
(三)土地托管能扭转土地流转中非粮化倾向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县土地流转非粮化倾向严重,非粮化比例最低的也超过了当地流转面积的50%,最高达到80%~90%。面对粮食种植投资大、利润低、周期长的特点,非粮化成为经营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但随着非粮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张必然影响当地的粮食产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粮食安全。但就目前土地托管的情形来看,托管后土地用于粮食种植的占绝大多数,再加上托管主体的良种化、科学管理,实现稳产增产就有了保障。
(四)土地托管表现为渐进型土地流转模式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加快、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认知的不断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土地托管终究会被土地出租、入股等流转形式所代替,比如,封丘县亲耕田合作社初期托管土地面积达20 000亩,到目前为止已减少到5 000亩,其余15 000亩全部以出租形式流转给了合作社,因为农民在土地托管后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打工收入和土地收入“双丰收”,他们切实体会到了脱离土地的好处,自觉自愿地实现了从托管到出租、入股的转变。
三、土地托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土地托管是土地流转形式的一种新探索,对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解决未来我们国家“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两大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存在问题
1.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以往的流转形式中,农民有偿地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经营主体,获得流转收益,而土地托管不同,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主体地位不变的前提下,需要农民向托管主体缴纳一定管理费用,通过托管主体的规模经营、良种推广、科学管理,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而缴纳管理费正是农民无法接受的地方。
2.托管主体存在资金瓶颈。在托管服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特别是发展中、后期,随着托管规模的扩大,购买大型农机具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封丘县做过测算,1 000亩地从种到收的农机投入最少要60多万。但由于缺少抵押物,托管主体很难从金融部门获取贷款。融资难、贷款难是影响土地托管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一方面是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到位,原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土地规模小,对土地平整度、道路等要求不高,农用机械都是小型化、家庭化,托管后土地成方连片,对土地平整度、道路、水利等要求高,加大了土地托管成本。另一方面是仓储和晒场等农业生产场地配套不到位,尤其是秋玉米的储存和晾晒问题是目前阻碍土地全托管的重要问题,也是土地流转经营主体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对策建议
1.坚持农民自愿,在政府引导下开展土地托管。政府牵头、合作社与农民共同认真核算农业经营成本,制定区域性的土地托管管理费用标准,确保将农民成本降到最低,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探索土地托管这一土地流转模式。
2.依托托管主体,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培育几个托管主体提供“耕、种、收”等主要作业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尤其是对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这一方面提高了农机具利用率,增加了托管主体收入,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经济的事情,降低了他们的经营风险,从而带动更多农户或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尤其是粮食种植,有利于扭转非粮化倾向,加快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步伐。
3.加大政策扶持,提高托管主体抗风险能力。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扶持。一是各级财政应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土地托管的发展,对托管主体给予一定农机补贴;二是金融部门要积极创新适合合作社的金融产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解决合作社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一是整合土地综合整治资金,优先投入到土地规模经营地区,高标准建设水利、田间路渠等设施,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制定地方性农业基础设施用地标准,解决粮食的储存和晾晒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同山,孔祥智.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及其比较[J].现代管理科学,2013,(6).
[2] 张艳霞,刘全清,张宏彦,孟昭峰.当前农村土地经营现状及托管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
[3] 王润年,马斌雨.长安“土地托管”创出新模式[J].当代陕西,2009,(9).
业主:珠海市信息中心
开发建设单位:珠海市信息中心、中国电信珠海分公司
项目类型:共享协同平台
一、业务需求背景
珠海市政府大院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是目前市政务网络的中心机房,其各方面的条件已不能满足现有业务的需求,尤其是在资源整合方面,与现有需求有较大差距。珠海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及网络交换中心的建设是为了满足现有电子政务业务的需求,也是为了保证该市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将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系统化、集成化、网络化、标准化,为实施珠海市电子政务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的建设及运行,将加强对全市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减少重复建设和节约成本,促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政府信息资源的充分发掘、整合、共享和深层次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二、项目设计
珠海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及网络交换中心(以下简称交换中心)将主要实现三大功能:第一,以交换中心为中心,构建覆盖全市的珠海市政务外网基础网络平台;第二,建设珠海市政府各部门的资源目录服务体系以及构建在目录服务体系上的资源管理系统;第三,为全市各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专业的数据中心服务。
交换中心具体建设内容及实现的功能为:
(1)网络交换系统。包含数据中心的局域网建设、城域网建设与互联网接入三部分内容,其中局域网建设分为核心交换层、分布层以及接入层。
(2)目录体系与资源管理系统。尽量采用XML技术,并根据珠海的实际情况建立目录体系与资源管理系统。
(3)数字认证系统。包括:证书审核注册服务、证书查询验证和密码服务。根据广东省统一部署,逐步建成全市统一的安全支撑平台。
(4)存储与备份。采用SAN与NAS结合的存储解决方案,分别利用各自的优点,实现大容量,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数据存储。
(5) 建立公用数据库环境。公用数据库环境主要用于存放涉及全市的公共数据资源,同时也为重要的应用提供数据库方面的支撑。该期主要建立的公用数据库系统有SQL Server和Oracle。
(6)建设数据中心网络交换冗余系统。该项目建设主要是扩充核心交换部分,形成核心交换的冗余。
(7)建设核心应用服务区。采用小型机和双机热备,初步建成核心应用服务区。
(8) 开展数据交换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系统的建设。为了推动应用,作为试点将在交换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具体建设若干应用项目。
(9)网络安全。为防止网络外部用户对网络系统可能的攻击,以及防止网络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可能的攻击,采用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方法有防火墙、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防病毒软件。
(10)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故障管理、网络设备配置管理、网络流量的分析和规划、服务器和应用的性能监测、安全管理等。
(11)托管服务。建立起能为珠海市党政机关提供可靠、安全的托管服务。
(12)管理和运作体系的建立。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系,建立起符合政府运作和市场运作的运作体系。
(13)建立相关技术和数据规范。对于涉及全市电子政务技术和数据方面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技术和数据规范。
三、项目研发进度
第一期建设进度:
2003年8月至2003年10月,需求调研,产品考察,制定建设方案;
2003年11月至2003年12月,准备标书,采购招标;
2004年1月至2004年2月,机房整修,设备安装调试,建立管理体系;
2004年3月至2004年4月,系统投入试运行,完善管理体系,建立运作体系,为部分应用提供数据和托管服务;
2004年5月至2004年6月,系统投入运行,完成政府外网中心机房的转移,开展应用系统建设,进行人员培训。
第二期建设进度:
2004年6月至2004年9月,调研,详细实施方案制定,准备招标;
2004年10月至2004年11月,采购招标;
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设备安装调试,技术人员培训,相关技术规范制订,开展应用系统建设;
2005年3月至2005年5月,系统投入试运行建立运作体系;
2005年6月至2005年8月,系统投入运行,完成相关技术规范的制订,完成应用系统的建设。
第三期建设已制定好建设方案,正在进行中。
四、CIO的作用和贡献
CIO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推动珠海市的信息化建设,他们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珠海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他们
高瞻远瞩、开拓创新,刻苦钻研有关电子政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积极推动珠海市的电子政务工作,主持建设了一系列电子政务建设项目。
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市信息中心在CIO的带领下对交换中心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总体框架及建设方案。在交换中心的建设过程中,CIO认真学习国内其他城市类似项目的成功建设经验,立足于使用国内外成熟的产品与技术,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的拓展空间。
CIO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在项目建设中认真负责的态度、虚心好学的精神,是项目顺利开展和成功建设的重要保障。
五、项目效益评估
⒈社会效益分析
交换中心的建成切实提高了珠海市信息化水平,实现了电子政务建设的系统化、集成化、网络化、标准化,为实施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进珠海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⒉经济效益分析
交换中心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主机托管服务和虚拟主机服务,避免了各个政府部门重复建设机房,大大降低政府的整体信息化运作成本。目前交换中心已为发展和改革局、监察局、公安局等18个政府部门,36台服务器设备提供了可靠的托管服务,为政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正是这些问题催生了“伦敦少儿基金会”。作为一家慈善机构,伦敦少儿基金会成立于1903年,原名为“威斯敏斯特健康协会”,主旨是促进贫困社区的儿童福利和家庭健康。它比第一家有类似目的的官方儿童中心成立要早100多年,比英国国民医疗体系早45年。该组织于1910年创立了一家婴儿医学检验中心,于1923年创立了一所育婴护理学院,并于1930年开办了第一家日间托儿所。多年来,又有更多创新产生。1991年,该组织在原有放松训练课程和幼儿俱乐部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家工作间托儿所。
一个人的到来
在伦敦少儿基金会,总有一种“不止步”的情绪推动着该组织不断进步:这种“不止步”不仅在于该组织力图改进,力图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还在于它力图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帮助更多儿童。
而在很大程度上,这归功于其领导――首席行政执行官琼・奥沙利文。在她来到基金会以后,机构规模扩大了两倍,
琼・奥沙利文于1996年加入伦敦少儿基金会并在2004年晋升为首席行政官。她拥有“小学及幼儿教育研究”硕士学位以及伦敦南岸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经从事过社会工作和儿童早期教育。在奥沙利文的领导下,伦敦少儿基金会的活动范围有所扩大,形式更加多样化,并且创建了一种独特的收费模式,使得更多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能够享受良好的托管服务。此外,该组织还注重与孩子的父母建立并增进互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提升家长的技能,通过组织郊游和其他多种活动,搭建托儿所与家庭之间的桥梁。
最重要的是,在奥沙利文的领导下,该组织成功地从历史悠久的慈善机构转变为持续发散魅力的创新型社会企业。
奥沙利文试图将伦敦少儿基金会的模式推广出去。她认为,总部设在威斯敏斯特区的伦敦少儿基金会不仅能为伦敦地区六个月至五岁以下的儿童提供服务,还能为全国各地该年龄段的儿童提供服务。对于这种定价合理的优质幼托服务的需求是巨大的,而伦敦少儿基金会是全面、细致、有效地满足这一需求的行业典范。
玩转特许经营
作为一家企业,伦敦少儿基金会大约87%的资金来源于家长支付的托管费和地方政府的拨款,此外还有外界提供的赞助、咨询服务费和捐款。捐款主要用于补贴贫困家庭,使本来上不起幼儿园的贫困家庭的儿童也能走进幼儿园。从依靠拨款转向自主经营,这是伦敦少儿基金会转型成为一家欣欣向荣的社会企业的关键所在。
自2005年以来,伦敦少儿基金会的规模扩大了两倍,在伦敦5个市镇的社区和儿童中心设立了22家托儿所,拥有320多名员工,每年使1700多名儿童的生活得到改观,企业的年营业额也达到了830万英镑。但他们并不止步于现有成绩,立志为更多儿童造福。伦敦少儿基金会目前正在寻求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在未来5年吸引25个特许经营者加盟,为另外5个伦敦市镇的2500名儿童造福;接下来,再在更广的全国范围内推广铺开。英国拥有1.6万多家托儿所,大多数都是独家供应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这些托儿所往往乐意接纳伦敦少儿基金会提供的专营权。伦敦少儿基金会认为,与企业有机增长和收购方式相比,特许经营有助于企业为更多儿童提供高品质的托管服务。
伦敦少儿基金会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训与研究。该组织拥有一个专门的研究、学习与发展中心,为工作人员和见习生谋求职业发展提供支持。该中心不仅为早教从业者提供广泛的认证课程,还为当地儿童的家长和弱势青年提供创新课程,帮助他们为就业做好准备。
最后,伦敦少儿基金会还寻求通过各种附加服务和项目对社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包括旨在帮助青年提升自信心和技能、进而获得就业的指导与实习计划。此外,还举办各种以社区儿童为主角的联谊活动,以歌曲、美食和娱乐的手段使社区更加紧密和团结。伦敦少儿基金会还与其他社会企业和幼托服务供应商一同从事项目研究并开展活动,分享最佳实践经验,进而实现不断创新。除此之外,伦敦少儿基金会还参与了罗马尼亚的一个青年指导计划和乌干达的一个托儿所项目,力争使全世界的儿童生活得更好。
公平的托管服务
纳迪娅・侯赛尼是一位单身母亲,她从当地就业中心了解到伦敦少儿基金会,仅用正常市场价的一半就让她的两岁女儿杰斯曼走进了伦敦少儿基金会的托儿所。对她而言,在未遇到伦敦少儿基金会之前,她的劳动所得要么被用来支付房租,要么被用来支付育儿费,两者不可能兼得。
奥沙利文将伦敦少儿基金会的收费模式称为“罗宾汉”模式,也就是让相对富裕和开明的家长支付全额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差额补贴”了当地不太富裕的家长,从而让更多市民受益。
伦敦少儿基金会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被照管的儿童――它既有利于儿童,又有利于家长;既有利于家庭,又有利于社区。其中一点表现在,有好几位家长已经改行,在完成了伦敦少儿基金会的培训以后,转而为伦敦少儿基金会工作。在伦敦少儿基金会旗下的托儿所中,有近2/3的员工是当地人。2010年针对伦敦少儿基金会进行的一项社会投资回报评估研究表明,该组织通过向儿童、家长和当地社区提供服务,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附加值,也对工作人员和见习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作为一家提供托儿所和教育服务的机构,伦敦少儿基金会每三年要接受一次英国教育检查团的检查。最近的检查结果非常不错:伦敦少儿基金会是威斯敏斯特区第一个达到“优秀”级别的机构,旗下接近90%的托儿所被评为“良好”或“优秀”。
正因为勇于挑战极限、追求卓越和不断创新,伦敦少儿基金会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但这并不是说奥沙利文和她的团队天生就爱冒险,她说:“这并非草率行事。但是,如果你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激情,就该放手去做。不要因为有风险就停滞不前。但是,你一定要细致地规划,投入必要的资金做可行性研究,以减少失败的几率。”
关键词:政社协作治理;集成平台模式;创新引擎模式;资源交换;利益耦合;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4-0134-005
“政社关系”长久以来都是中西方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合作”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组织作为我国社会的新成员,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公共治理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以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合作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为分类维度,政社合作可以被分为两大类――政府购买与“协作治理”。[1]其中,政府购买仅仅是一种资源流动[2],主要目的在于缩减政府规模,将一部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十分简单。而在协作治理中,政府和社会组织会基于共同利益、共同问题、共同需要而产生集体行动和协作伙伴式的互动关系。[3]本项研究所关注的是后一种政社合作方式――协作治理。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一)概念界定
本文采用“协作治理”这一概念是为了区别于“合作治理”。国外学者给出的合作治理定义是:“一个或多个公共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一起参与正式的、以共识为导向的、商议的,旨在制定或执行公共政策或管理公共事务或资产的治理安排。” [4]中国学者认为“在合作治理中,参与到治理过程中的每一个治理主体都能够平等地在治理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关涉到公共利益的每一项公共事务,都能够平等地发表意见和积极地采取合作行动。”[5]可见,参与主体的平等、共享裁量权[6]是合作治理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然而,政府的绝对权威地位、社会组织的初级发展状态决定了现阶段发生在中国的政社合作不可能完全实现参与主体的平等,因而,郭道久提出的“协作治理”[7]的概念更加适合描述中国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协同。协作治理不强调主体间的平等,仅强调多元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发挥各自的特定作用。
(二)文献回顾
对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协作治理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视角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分析视角。其中有些研究成果着重于以已有的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政社协作治理的生成机制,有些研究成果聚焦于分析我国政社协作治理的运作机制。围绕政社协作治理的生成机制,汪锦军认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依赖一系列的环境条件,政府需要顺应社会规律小心翼翼介入社会,以使社会良性发展;社会需要社会资本、自主性和参与的有机结合。[8]政府与社会组织协作治理应当在逻辑条件、环境条件、操作条件三个层次的条件都满足的条件下才能发生。[9]相较于生成机制,更多的学者关注政社协作治理的运行机制,例如曹姣星[10]、汪锦军[3]等都根据自己的分类标准从理论视角对政社协作治理的运作方式进行了分类。此外,还有一部分研究从实践分析的视角讨论政社协作的运行机制。
二、研究设计
(一)描述框架
本文的研究方法为案例研究,将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关注案例在如下指标中的表现:
指标1:协作治理的发起者和主导者。在政社协作中,无论二者在地位上是否平等,或是政府,或是社会组织,一定有一类主体最先提出协作需求,也一定有一类主体主导着整个协作的过程。
指标2:协作治理中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在大部分协作治理中,参与主体的利益都是相互依赖的。[11]当然,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两者的地位极其不平等时,行政强制力也可以让协作在两者利益分离的情况下发生。
指标3:协作治理中各主体的资源供应。在协作治理中,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组织都会在其中贡献自己的资源,而所提供资源的丰富性和稀缺性也决定了其在协作治理中所承担的角色。
指标4: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协作中的联结纽带。“联结纽带”是指把各类参与主体联结在一起的“黏合剂”。体现到协作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作或凭借政府权威,或通过利益交换,或基于价值认同。
(二)案例选择及数据来源
“协作治理的发起者和主导者”由政府还是社会组织担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社协作在描述框架中其余指标中的表现,因此本文选择该指标作为案例选择的维度,也就是说选择“由政府发起并主导的政社协作治理”和“由社会组织发起并主导的政社协作”两类案例。根据案例研究所遵循的“目的性抽样”(Purposively Sampling)原t,本文基于三个标准选取H市J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中心“凯益荟”和Y基金会的“双师教学”公益项目为研究样本:(1)案例是政社协作治理中取得显著成果、具有代表性的事件;(2)案例得到业界、学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可获取丰富的二手资料;(3)事件便于实地观察,可获取一手资料。
三、研究发现
(一)政府发起并主导的政社协作治理
1.在“凯益荟”案例中,协作治理的发起者和主导者是H市J区的政府,其利益诉求是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为K街道居民提供多元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以弥补基层政府及社区人力资源和专业能力的不足。通过实地调研,可以总结出“凯益荟”出现的逻辑:居民需求快速增长政府职能主动调整基层政府及社区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养不够“凯益荟”成立。
“凯益荟”成立之前,K街道工作人员对居民进行了公共服务需求调研,调研结果发现,居民对助老服务、残疾人服务、文化体育服务、青少年托管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服务有着极强的需求。
“很长一段时间,基层政府对居民的这些公共服务需求是忽视的,对社区工作人员也没有要求。”(凯益荟负责人LM)(访谈资料:XWW-20141207-LM)
“居民的需求都是在新的时期新出现的,政府还未来得及一一应对。”(J区领导LYJ)(访谈资料XWW-20141208-LYJ)
伴随着政府职能改革,地方财政实力增强,社区居民的新增需求逐渐受到重视,政府开始主动回应居民的各项需求。
“现在,对居民需求的回应成为了社区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凯益荟负责人LM)(访谈资料:XWW-20141207-LM)
尽管政府开始重视对居民社会需求的回应,但在“小政府、大社会”理念的指导下,基层政府及社区所获得的人力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专业能力上都十分缺乏。面对日益多元的居民需求,基层政府及社区雪上加霜。
“尽管上级政府已经开始力求打造小政府、大社会形态的服务型政府,但我们社区仍然处于事事包办的状态。我们的社区非常强大,拥有着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社区内部包括党委、居委会和公共服务站。党委统揽全局,居委会主管居民自治,公共服务站负责为居民提供计生、卫生、城管、综治、医保、养老、就业等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但与这一治理结构相反的是,上级政府分配给社区的人力资源十分有限,这就造成了社区自身不可能提供周全专业的服务。”(凯益荟负责人LM)(访谈资料:XWW-20141207-LM)
当前K街道下辖社区固定工作人员仅有10人左右,每个人都承接多项管理职能,身兼数职,例如有的工作人员既承担社会保障又做文体专员,既负责妇联工作又处理计生等。
在政府面临上述困境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些社会组织大多只在某一个领域活动,因此与政府相比具有专业优势。
“政府承担了太多的职能,但是政府并不专业,公共服务的提供效果很难令民众满意。因此,政府拿经费养人,不如拿经费办事,将很多想做但做不好的事情交给社会组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解决公共服务的提供问题,还有助于缓解官民冲突。因为,如果政府没有做好,居民会认为,但是如果社会组织做得不好,居民可以提意见让政府对其进行监督,督促社会组织改进,避免了居民和政府之间的直接摩擦。”(J区领导LYJ)(访谈资料:XWW-20141208-LYJ)
2.H市J区政府利用利益激励的方式吸引社会组织加入“凯益荟”。在协作中,政府为街道内社会组织提供合法性、公信力、活动场地、能力建设资金等,为街道外组织提供信用担保、市场空间、项目购买资金等。因而,通过加入凯益荟,社会组织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加便利的发展条件;与此同时,社会组织也需要根据凯益荟的整体规划,为街道居民提供社会服务。
“凯益荟”的组织性质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主管单位是区民政部门。实质上,无论从成立背景、资金来源、工作人员的身份,还是从其承担的具体职能方面考虑,“凯益荟”都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其本质就是一个政府的职能部门。“凯益荟”共有3位专职工作人员,其工作身份都是街道下派到社区的社区干部,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根据职能定位,“凯益荟”连接K街道办事处、K街道居民以及K街道内外的社会组织,其工作逻辑如图1所示。
如图所示,“凯益荟”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面向公众、政府和社会组织
第一,需求调查。需求调查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了解K街道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居民的需求决定着凯益荟所有的工作方向。截至实地调查之日,凯益荟收集的居民需求主要集中在助老服务、残疾人服务、文化体育服务、青少年托管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方面。
第二,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以及从政府处获得公共服务提供的相关资源。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是政府成立凯益荟的初衷,而凯益荟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主要渠道是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因此,凯益荟需要从政府获取各类资源,以实现对社会组织资源的整合和管理。
J区政府为“凯益荟”投入资金3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凯益荟”的办公场所建设,“凯益荟”在K街道拥有一栋三层办公楼,办公楼主要用于为入驻“凯益荟”的社会组织提供基本的办公场所。另外的100万元用于支持或者奖励入驻“凯益荟”的社会组织。(凯益荟负责人LM)(访谈资料:XWW-20141207-LM)
第三,管理、整合、孵化K街道内活跃的社区社会组织,使其成为街道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引入购买K街道外的社会组织,使其进驻“凯益荟”,为K街道提供公共服务。
针对K街道外部的社会组织资源,“凯益荟”采用邀请入驻和政府购买项目的方式进行整合。由于K街道内部的社会组织中社区服务类组织较少,因此,“凯益荟”采用“筑巢引凤”的方法,吸引专业的社区服务类组织入驻,“四点半学校”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四点半学校是一家提供儿童托管服务的社会组织,业务已经比较成熟,在儿童托管方面具有绝对优势。K街道儿童托管问题一直存在,社区居民对此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凯益荟邀请我们入驻社区,为居民提供儿童托管服务。然而我们在社区居民中被认可程度低成为提供服务的首要障碍。为保证我们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凯益荟”以政府名义为我们背书,帮助我们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还给我们提供办公场所。”(四点半学校工作人员L)(访谈资料:YB-20141209-L)
经过上述努力,“凯益荟”已经完成了对K街道社区内的文体类组织和志愿类组织进行整合和培育,形成了“和之韵”以及“志愿者”两个社会组织,并从外部引入了5家专业公共服务类组织为K街道居民提供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