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9:05: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儿科护理培训内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研究对象
①患者资料:2013年6月~2013年11月本院儿科应用传统交班模式晨交班患儿300例,2013年12月~2014年5月应用SBAR交班模式晨交班患儿300例。②护士资料:本院儿科现有护士13人,均为女性,年龄24~50岁;学历:本科6人,大专5人,中专2人;工作年限:<5年3人,5~10年5人,>10年5人;职称: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护士3人。
1.2方法
1.2.1制定体现儿科专科特点的SBAR交班模板进行晨交班,借鉴邵逸夫医院病情汇报模型.
1.2.2培训方法及内容.本院儿科成立了SBAR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培训小组成员负责对儿科护士的SBAR培训项目进行策划和实施。培训内容包括:在医护沟通中使用SBAR工具的原因,SBAR工具的优势,SBAR工具的含义,SBAR交班模板的内容、意义及使用方法。培训方式以讲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为主。培训时实行组长责任制,每名责任组长负责评价组内成员对培训的掌握情况,根据检查反馈、强化培训,让每名护士都理解SBAR的内涵,认识到SBAR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及效果,从而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了督促和检查SBAR交班模式在儿科护士中的应用,护士长将在SBAR模式晨交班实施后对儿科各位护士进行抽查评定,内容包括SBAR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应用情况,并纳入个人能级评定项目。
1.3评价方法
比较SBAR交班模式应用前(2013年6~11月)后(2013年12~5月)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SBAR交班模式应用前后交班问题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比较.
3讨论
3.1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可降低交班问题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安全,提升满意度。交班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体现个性化服务,保证了每位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SBAR交班模板包含了所有关于患者交接的内容,体现了对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的重点关注,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及治疗连续性,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直接规避医疗风险,使整个交班过程更趋于规范化、结构化和标准化,保证护理交班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满意度。
3.2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有助于促进医护团队和谐,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SBAR交班模式晨交班后,儿科护士们展现了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交班过程更全面、规范,患儿信息完整、重点突出,使护理要点在下一班得到重视和落实,使医生能够快速地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医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
3.3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能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专科水平。SBAR的沟通方式帮肋护士确定患者的主要问题,指导如何完整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准确地反映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求,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的整体管理能力和对病情的评估分析能力。SBAR交班模式内容详尽,从治疗至护理,包括专科检查情况、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给予的护理对策等,使护士观察病情、分析病情、作出决策的能力明显提高。
摘要目的:了解儿科护理人员对小儿疼痛管理认识以及态度现状。方法:采用自填式的半结构化问卷,对随机抽取的120名儿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其中重症监护室58名,儿科普通病房62名。结果:儿科疼痛知识方面的培训仅只占37.50%。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对疼痛的管理认知水平偏低,只有33.33%采用客观的疼痛评估方法来评估疼痛,同时局部浸润止痛药和局部麻醉药的使用率只有37.50%和27.50%。结论: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疼痛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和教育,有效管理小儿疼痛,从而减轻患儿痛苦。
关键词 儿科;护理人员;疼痛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41
Investigation on cognitive and management status of children′s pain in nursing staff of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WANG Li-juan
(Hunan Provincial Children′s Hospital,Changsha410007)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cognitive and attitute situation of nursing staff of pediatric department towards children′s pain .
Methods:120 nursing staff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The pediatrics′ nurses were lack of knowledge of children′s pai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ining of children′s pain was 37.10%,there was 33.33% nurses assessment pain with objective assessment methods. Local infiltration of analgesics and local anesthetics utilization of only 37.50% and 27.50%.
Conclusion:Medical institution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pediatric nurses′ pain management knowledg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ain in children,thus reducing the suffering of children.
Key wordsPediatrics;Nursing staff;Pain management
疼痛是由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对此类损伤的描述所致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往往是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1]。疼痛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学者提高,应将疼痛视为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来观察[2]。2001年亚太疼痛控制会议指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也是现代医务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3]。护理人员在处理小儿疼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仅评估患儿疼痛,还是缓解患儿疼痛的主要实施者。所以儿科护理人员全面地掌握小儿疼痛方面知识显得尤为重要[4]。本研究利用自制的半结构式问卷,调查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对小儿疼痛管理认知现状。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1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实习生和外院进修生,全部为女性。其中儿科ICU 58名,儿科普通病房62名。
1.2调查方法采用自制的半结构式问卷,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回答问题,调查者负责核对问卷填答的完整性。此次问卷共有2部分:第一部分为护理工作人员一般情况,包括年龄、工作时间、职称及参加儿科护理和疼痛知识培训情况;
第二部分为护理工作人员的疼痛管理认知情况,包括2个维度,总共15个条目,15个条目中疼痛基本知识包括1,2,3,4,5,10项目,疼痛评估包括6,7项,镇痛措施包括8,9,11,12,15项,13,14项目为药物镇痛。每个条目分为有明确认知判定、认知不够全面、完全没有认知,将有明确认知判定和认知不够全面判定为对此条目有认知。第一维度为患儿疼痛管理的态度,第二维度为患儿疼痛管理的知识。
1.3质量控制此次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的评估,并且在实施调查前进行预调查,最终获得此次调查问卷。所有调查员参加统一培训,合格者方可参加调查工作。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确保研究对象回答问卷的完整性。
2结果
2.1儿科护理人员一般情况调查(表1)
2.2儿科护理人员对儿科疼痛管理的认知情况(表2)
表2显示,认知率超过90%的两项内容为:护士执行积极措施降低患儿疼痛,患儿过分报告疼痛程度的比例为10%,此两项内容认知率高于其他项目内容的认知率。平均认知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疼痛基本知识(平均认知率为58.30%),镇痛措施(52.90%),疼痛评估(52.50%),药物镇痛(31.70%)。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儿科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整体知识水平偏低,疼痛知识方面培训率仅仅只有37.50%,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与国内王英杰等[5]进行的研究一致,但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差甚远[6]。这提示医疗机构需加大对护理工作人员疼痛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整体水平,更好地进行疼痛管理。
在患儿疼痛管理的态度方面,护理人员普遍认为小儿不能正确述说自己的痛苦,所以在疼痛评估方面主要采用询问家长以及观看小儿的表情和姿势。却极少采用客观指标生命体征的改变来进行证实。这不是科学评估患儿疼痛的方法。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引进国外评估疼痛量表,正确评估疼痛,积极采取合适的缓解疼痛的方法,减少患儿的疼痛,减少父母亲的焦虑,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化。
同时本研究发现护理工作人员在对患儿实施疼痛操作时,都采取措施积极降低疼痛,符合了人文护理关怀,值得鼓励,与国内研究一致[7]。但是在缓解疼痛的措施方面局部浸润止痛药以及局部麻醉药的使用率仅维持37.50%和27.50%,远远低于国外所作的研究[8]。这表明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有效的措施如局部麻醉药的使用以减轻患儿疼痛。其次,护理人员是住院患儿的主要照顾人员,对于患儿的疼痛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对患儿进行疼痛管理时,医疗机构应不断完善本院的管理制度和临床路径,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护理工作。此外,从本次的非问卷调查来看,儿科护理人员最想学习的知识有:疼痛相关心理学、患儿疼痛评估等知识,因此,建议在目前护理院校机构中,可增加对患儿疼痛护理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护理人员在校对疼痛管理的认知度,从而为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对于年轻、低资质的护理人员,医院管理者应为相关人员设立系统全面的教育课程,保证再教育实施,其课程内容可设立有镇痛措施、心理调节、镇痛药物、疼痛评估等,或者邀请儿科权威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培训,从而让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疼痛评估更为有效,镇痛措施更为恰当,提高护理人员对患儿疼痛管理及护理的各方面知识。
综上所述,政府和医疗机构应该制定政策和策略,加大护理人员对小儿疼痛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和教育,使护理人员掌握有效的疼痛评估方法和处理措施,以减轻患儿疼痛,实现真正的人文护理。
参考文献
[1]Van Cleve,Bossert EA,Savedra MC.Cancer pain in children:the selection of a model to guide research[J].J Spec Pediatr Nurs,2002,7(4):163-165.
[2]汪晖,徐蓉,黄海珊.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11):8-10.
[3]张春华,邹碧蓉.疼痛概述[J].中国临床护理,2009,1(1):75-76.
[4]孟玮亿,徐丽华,张跃晖,等.对儿科护士疼痛知识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0):26-28.
[5]王英杰,孙静,李菀,等.113名儿科护士的患儿疼痛管理认知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67-169.
[6]Mathew PJ,Mathew JL,Singhi S.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nurses towards pain:surve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setting[J].J Postgrad Med,2011,57(3):196-200.
[7]徐鑫芬,陈新忠,林莉莉,等.疼痛教育培训对护士术后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64-65.
[8]Lai YH,Chen ML,Tsai LY,et al.Are nurses prepared to manage cancer pain?A national survey of nurses,knowledge about pain control in Taiwan[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3,26(5):1016-1025.
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职院校的教学盲目性,并且提升教学效率,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保培训课程内容准确性。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同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定期同医院儿科医疗人员进行沟通,以了解医院儿科护理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咨询医院儿科工作的具体需求。同时,高职院校方面应该做好对医院教学意见和需求的统计分析工作,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将相关内容同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有侧重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为保证实际教学质量,提升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效果,高职院校方面必须要重视教学课程的改革,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目前儿科护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较为分散,课程群划分并不明显,因此必须要重视对课程群的划分,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比如,儿科护理课程体系应该划分为基本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四大部分,基本素质课程主要是由基础的教学教学课程组成,如化学、政治、体育、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等等,这些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文培养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性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工作意识,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具体包括了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等;专业基础课时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技能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今后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的重要知识,包括了人体机构学、营养学以及病理学等等;专业课则是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的专业类科目知识。
三、开放实践场所,保证实践质量和效率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临床服务能力水平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对于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来说,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是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工作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但教学是较为有限的,学生必须要利用实践来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工作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实践场所,除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医院实习机会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配备和引进更多先进的实践设备,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补充学生的学习实践,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加强对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老师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老师的能力和个人素质将直接决定着院校的教学水平。就当前部分职业院校来说,由于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同高等院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高职院校教师能力问题成为危及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大因素。为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首先,高职院校应该适当提升教师待遇水平,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制定较为合理的教师待遇,以吸引更多的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加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对于儿科护理专业来说,临床服务水平是学生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为学生创造实践场所的同时,应该适当引入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老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全面的培训流程,定期要求国内优秀的护理人才和专家参加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确保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儿科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语
摘 要 目的:分析儿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防护措施。方法: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69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内容繁多、压力较大、沟通不当、护理记录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发现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分别占50.72%、43.47%。结论:儿科应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并根据其工作的实际情况,申请新的员工名额,缓解其工作压力,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儿科 病房护理 影响因素 防范措施
Relevant factors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s of pediatric ward nursing
Zhang Yajuan,Yang Shuiping
Jingyang County Hospital of Shanxi,71370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security problems of pediatric ward nursing,and to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precautionary measure.Methods:69 patients with nursing risk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08 to May 2013.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And the nursing risk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nursing care of numerous content,larger pressure,improper communication, incomplete nursing records.The probability of the incomplete nursing data and the not timely risk informed were high,and they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50.72%,43.47%.Conclusion:The impeccable nursing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taff.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ir work,it can apply for a new employee number,ease the work pressure,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Ward nursing;Influence factor;Precautionary measure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月-2013年5月儿科收治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69例,男40例,女29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年龄(7.01±1.38)岁。
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患者住院期间的反馈情况,了解住院期间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对其护理风险进行针对性分析,了解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结 果
护理内容繁多、压力较大、沟通不当、护理记录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分别占50.72%、43.47%。见表1。
讨 论
护理风险:对本组69例患者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分别占55.56%、38.09%。本组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作内容繁复:由于儿科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而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容易出现哭闹、不配合临床治疗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②沟通技巧有待提高: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用药治疗期间,未及时告知患者家属治疗期间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不仅增加患者的临床不适感,还可能造成医患纠纷[1]。③专业技术有待提高:医院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新入职的人员由于经验不足,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往往存在操作不熟练的现象。④护理记录不全面:护理记录是记录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资料,不仅能够让其了解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便于日后查阅,对减少医院纠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很多护理人员仍未认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存在抄袭、涂改、字迹不清晰、记录数据失真的现象,同时,在护理资料中,往往没有体现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严重影响着临床护理质量[2]。
预防措施:①完善儿科病房的工作制度。工作制度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能够规范其日常工作。因此,儿科应根据日常工作的护理内容,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如输液安全管理、坠床跌倒安全管理、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管理等,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工作内容、护理标准,能够提高其危险防范意识。②严格核对制度。儿科患者较多,且病情具有复杂、变化较快特点,若出现用药错误的现象,很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认真核对用药清单、患者名字等,若要单上存在字迹不清晰的现象,应及时向医生核对,避免出现用药错误的现象。③重视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护理记录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根据日常工作中的实际内容,按照要求进行填写,及时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为医生的治疗提供给依据。提高记录的质量,即记录护理资料期间,首先应保证记录资料的真实性,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填写,保证字迹清晰,无涂改[3]。④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人员是开展临床护理的主体,其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质量。对此,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首先,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由于新入职的员工无工作经验,其独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可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带队指导,使其了解日常工作中的内容,并对其工作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达到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的目的。其次,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儿科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了解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且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手术器械,提高护理质量。最后,完善考核机制。该方式有利于护士长了解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护理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有利于提高科室的整体的护理质量。⑤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既往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开展临床护理时,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消除陌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有利于患者家属全面了解临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可以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4]。因此,必须对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进行培训,一方面,有利于其根据患者状况进行针对性护理,提高其配合度,降低工作难度。另一方面,基于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日常护理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家属对治疗危险因素的防范能力。⑥减轻工作压力。儿科的人流量较大,且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治疗期间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以及用药部位等均存在不同,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对此,医院儿科应根据科室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向上级反映,申请新的名额,招聘新的成员,缓解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制定合理的交接班制度,保证其具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减轻工作压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⑦加强病房内护理。工作人员应每天使用消毒水擦拭病房内的陈列物品,并定时开窗通风,提高室内空气洁净度。合理布置病房,可通过在病房内放置小玩具、图书等的形式,降低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提高其适应能力。加高病床栏杆,避免患者在活动、睡觉期间出现坠床风险。
总之,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主要表现在医患沟通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护理人员应根据日常工作的风险因素,建立健全儿科病房的工作制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根妹,蓝翠珍,钟丽萍.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美容医学,2012,(18):718-719.
2 苏小俊.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优生优育,2013,(4):338-339.
方法:以2011年9月~2012年11月我院儿科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风险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风险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采用风险护理后,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P
结论:儿科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各种风险,采用风险护理可以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完善风险护理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风险护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74-02
儿科护士是容易发生各种风险的科室,护士的平均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加之儿科内患儿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操作较为困难,更容易导致各种风险的出现。我院在儿科护理中采用了风险护理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将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1年9月~2012年11月我院儿科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儿住院时间在1周以上,无严重肝肾疾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
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在2~14岁之间,平均为7.98±1.55岁;实验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在2~15岁之间,平均为7.54±1.47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且符合方差齐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士完成诊疗性护理工作,并给予患者家属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实验组患儿给予风险护理措施,方法为:①分析风险因素:科室内成立风险因素分析小组,由专业性强的护士组成。小组成员通过研究讨论的方式,结合科室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1]。主要风险因素为:护士的护理查对不严格,护士服务态度不好,对患儿的病情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护理记录不全面。②加强培训:针对我院儿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制定风险护理措施。要健全对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网络,成立管理小组;组织护士学习风险防范意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护理操作培训,要求护士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及时修订临床护理内容。对低年资护士、责任心不强的护士、进修护士要加强培训[2],尤其重视安全教育。让一名年资老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对新护士的带教,帮助护士尽快地适应临床工作;组织竞赛时鼓励此护士参与,使这名护士通过竞赛找到自己的不足,并给予鼓励和表扬。③对高危环节进行管理:儿科中,医护耦合环节、查对、交接班是高危环节[3],围手术期患儿、危重患儿也容易发生各种病情变化引起风险发生。护士要对以上环节进一步完善,规范环节管理方法。例如我院细化了儿科护理的交接班,由交班护士、接班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制定交接班表,完成后画对号。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生的风险和患者家属满意度。护理风险由护士进行统计录入,双人核对,避免误差的发生。家属满意度使用选项法,在“满意”“不满意”两项中选择。
3讨论
风险护理是在评估风险后,改革临床护理措施,以更好地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儿科护理是容易发生护理风险的一个科室,需要护理工作者高度重视。
从风险评估方面看,我院儿科护士主要的风险因素为护士的专业措施不够、服务态度不佳、护理记录不全面等。而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措施给予预防。因此,在风险防范中,我们主要采用了重视培训和高危环节两个方面。通过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而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4],提高对患儿的护理能力。重视高危环节则可以加强对护理薄弱环节的重视,让护士了解到哪些时间、哪些患儿容易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水平,预防风险的出现[5]。
从本次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患儿的风险发生少,患儿的家属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各种风险,采用风险护理可以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完善风险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朔晖,陈妙研.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7,6(8):557-558
[2]李平,郑显兰.儿科门诊输液留察风险管理与流程优化[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1):997-999
[3]容锦凤.儿科门诊输液护理的风险及工作体会[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9):125-125
【关键词】 儿科临床护理; 常见风险因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86-02
所谓儿科的护理风险因素即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危险事件。由于患儿不具备危险意识,无法进行自我保护,往往容易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1]。这对于护理工作来说,始终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护理人员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能够预知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确保患儿的护理安全。本文就本次研究的案例及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适宜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儿科共计发生护理风险事件63起,自2010年开始制定并执行风险应对措施后,2010年3月-2012年1月共计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1起。以2006年1月-2010年1月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定为对照组,将2010年3月-2012年1月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定为观察组。
1.2 研究方法
整理总结两组各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各项指标,通过比对两组间差异,总结探讨护理风险应对措施的效果及适用范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63起护理事件中,属于意外事件因素的为23起,属于护理失误的为28起,属于职业损害的为5起,属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为3起,属于抢救重症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的为4起。护理组11起护理事件中,属于意外事件因素的为3起,属于护理失误的为6起,属于职业损害的为1起,属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为1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儿科常见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
儿科通常容易出现的意外风险伤害有:患儿跌倒;从床、车、窗等处坠落;烫伤、骨折、眼外伤、利器割伤、牵拉伤、气管及食管异物、窒息、重物砸压伤等。由于患儿身体发育尚不完善,平衡功能较差,同时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较强,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却缺乏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很容易模仿危险动作或接触到各种危险因素。若陪护家长同样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例如未随时监护患儿,离开时忘记将病床防护栏拉起,将开水等危险物品置于患儿能够接触到的位置,或与患儿挤睡等,容易增加患儿遭遇意外伤害的风险概率[2]。
3.2 护理因素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总结
护理方面的操作问题,如静脉穿刺无法做到一针见血,延误静脉用药,或患儿家属出现焦急、心疼等情绪,从而引发不满;在输液过程中,因药液速度过快导致患儿循环过重,或药液过慢未能遵医嘱完成用药计划;对药物的剂量计算出现差错,用药不足或过量,用药错误等造成护理失误;未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尝试,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导致药物浑浊或相克;因未能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未按轻重缓急进行抢救,或抢救不到位而未能及时抢救患儿生命;例行巡视或指导不到位而导致患儿出现各种意外伤害;监管不力使患儿擅自离开病室而发生意外;护理记录混乱不清,患儿出现病情异常时,采取了护理措施却未有护理记录,或记录与实际不符,无法发挥法律证据作用,或起到反作用;医疗设备未能及时检查,导致使用时因性能不稳定却无人察觉,导致患儿发生意外[3];或医疗设备不到位,当有护理需要时却无法及时使用;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不过硬,或团队精神缺失,面临紧急情况时无法冷静对待,正确处理,或同事间相互指责相互猜疑,导致护理工作出现意外[4]。
3.3 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方法
(1)完善管理制度。应及时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护理规范及风险应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从源头上控制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将完善的护理规范及风险应对管理制度作为全体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行为指南,将其作为工作准则,从而确保护理工作能够保持安全且高质量。(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首先应培训护理人员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定期地对护理人员举办各种护理知识及风险意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不断增强诚信度及工作责任感,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对、防范护理风险的业务能力[5]。此外,应将已发生过的意外风险事件制作成反面教材,具体形象地通过这些案例向护理人员宣导风险意识的重要性,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6];此外,护理岗位技能的培训也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应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展开岗位业务技能的培训,使全体护理人员都能够掌握护理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等内容,从而熟练操作、及时应对,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3)护患间应增强沟通。作为护理工作本身而言,始终是一种高风险、无法完全预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建立起一个抵御意外风险的协作整体,而并非仅仅依靠护理人员[7]。因此,应全面、随时地与患儿家属沟通宣导,及时告知护理工作进度及要求,取得患儿家属的配合和理解,既明确了解护理服务,又能够对可能出现的潜在意外风险有所准备并能共同承担。就具体工作而言,护理人员应在护理时随时告知家属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存在的风险等因素,力求获得理解及配合,若需要采取特别护理或治疗时,应在实施前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必要时应做好签字确认工作,风险由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共同承担,从而建立起意外风险防御整体[8]。
综上所述,确保真正降低护理意外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关键在于对风险事件展开全面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方案,严格贯彻执行,同时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风险意识。相信通过长期的探讨、完善及执行,尤其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支持后,护理工作一定能够更加优质有效,从而确保患儿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彩云.儿科护理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5(7):190.
[2]张春侠.儿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397.
[3]林晓枫,张秀玲.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因素安全管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5(7):118.
[4]王玉枝.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1,17(7):969-971.
[5]香祝浓.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118-119.
[6]李含芬,马树芬,黄婉云,等.浅谈儿科护士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7):944.
[7]李红梅.对儿科风险管理问题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0,4(10):57.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材编写;教学效果
当前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精神中,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就业岗位要求相符合,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一精神体现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在从事儿科教学的十几年中,我使用了好几种不同版本的儿科教材,每一次教材的选择都力求符合当时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依照目前的办学方针旧版教材就显的有所不足。这次我校选用的教材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组集全国七个省市有教学经验和业务能力强的儿科护理高级讲师编写的供护理、涉外护理、助产专业用的新版《儿科护理》。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体会
(一)目标明确
1、培养目标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在基础理论知识的编写中,不是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面面俱到,而是强调“必须、够用”,而护理措施部分就编写的详细和实用。例如在《肺炎》这一节中,治疗只是要求掌握原则,而护理措施就写的非常详细,突出了护理专业的特点。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内容还与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结合,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涉外护理新版《儿科护理》教材还增加了美国NCLEX-RN(National CounselLicensing Examination-RegisterNuts e)、CGFNS(Commi s sionGraduates Of Foreign NursingSchools)及其他国家护士考试常涉及的内容嘲,增加国外注册护士考试内容和英文护理教材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符合涉外护理专业的特点。
2、学习目标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每一章内容前面都用引入问题的方式介绍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学习中的注意点,既引起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又为学生指出了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进行预习、学习和复习。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是按护理程序的框架来编写的,护理措施的概述部分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护理诊断,前后联系紧密,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二)编排新颖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一改以往的编排风格,加用了彩色印刷,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在教材中使用了图文框,内容中穿插了小知识及案例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编写风格适应了中专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涉外护理新版《儿科护理》教材在正文对应的位置用图文框增加了全英文的“知识拓展小贴士”,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展,增加了学生阅读兴趣和医学信息量。教材中的主要医学和护理术语采用汉、英双语书写,每一节后还有本节关键英文词汇和音标,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目的。
(三)图、表丰富
在临床教学中,学生对没有亲眼目睹的一些临床现象无法理解,新版《儿科护理》教材中使用了较多的插图进行直观教学。例如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一节中,学生对佝偻病患儿的骨骼改变不理解,由于新版教材中有肋膈沟、鸡胸、“O”型腿等骨骼变化的插图,学习起来很直观,学生也容易理解。
在新版《儿科护理》教材中还有大量的表格,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学习。例如在“化脓性脑膜炎”这一节中,将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几种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在表格中列出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技能强化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在编写中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例如在“儿科常用护理技术”这一章节中,采用表格形式将学生需要掌握的操作细化到每一个步骤,并针对操作步骤提出对应的注意事项,对学生在操作练习中更具有指导性。在书末还配有实践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病案讨论和技能操作练习来强化技能培训。
(五)课件齐全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配套了教学课件,课件里有大量的图片和录像,既帮助了教师授课讲解,又可补充临床见习的不足,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