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幼儿急诊护理措施

幼儿急诊护理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7 09:05: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幼儿急诊护理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幼儿急诊护理措施

篇(1)

幼儿急疹的病因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是由呼吸道带出的唾沫传播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多见于6~18月小儿,3岁后少见。本病好发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见到,整个病程约8~10天左右,男孩女孩均可发病,一生中感染两次以上者极少见。

幼儿急疹的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在10天左右,起病急。

宝宝首先是持续3~4天发高烧,体温在39℃~40℃之间,但孩子状态良好。

高热早期可能伴有惊厥,宝宝可有轻微流涕,咳嗽。

在发热期间有食欲较差、恶心、呕吐、轻泻等症状,咽部轻度充血,枕部、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

体温持续3~5天后骤退,热退时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初起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皮疹在1~2天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

肿大的淋巴结消退较晚,但无压痛.,在病程中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可增高。

幼儿急疹对婴儿健康并没什么影响,一般宝宝只得一次。

幼儿急疹的治疗

本病为一自限性疾病,无特殊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方案为:

患儿卧床休息,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多饮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素排出,以温开水为佳,不要喝甜水。因为小儿发热时食欲欠佳,甜水会进一步影响小儿的食欲,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等,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幼儿急诊的居家护理

宝宝出现幼儿急疹时,爸妈在在家如何护理呢?特别是当宝宝出现了发热、惊厥等症状后,又该如何护理?

1.发热时的护理

婴儿发高热时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包括物理降温和适当的药物降温。

高热时物理降温可用温水为孩子擦身,如手心、脚心、额头、腋下等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也可以给孩子温水浴,有利于降温。体温超过38.5℃时适当应用婴幼儿退烧药。

高热时宝宝的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认为捂汗能退热的观点是错误的,捂汗会使汗液不易排出,造成孩子体温的升高,更容易发生高热惊厥。

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小儿发热出汗时,可用温热的湿毛巾或柔软的干毛巾给孩子擦拭,尽量不要用酒精擦浴。

患病期间小儿体虚,应特别注意避风寒。

孩子这时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用一点疏风解表的中药,清热凉血,促进退烧。

2.惊厥时的护理

婴幼儿高热惊厥的高发年龄是6个月~4岁,所以幼儿急疹出现高热容易导致高热惊厥。一旦出现高热惊厥,要及时处理:

针刺或拇指按压人中。

积极降温,同时松解衣被,用温水擦浴(颈侧、腋窝、大腿根部)。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侧卧,以防呕吐物及分泌物被宝宝吸入。

患儿尚未牙关紧闭时,可用手帕、布垫折成条或勺柄置于上下牙之间,以防宝宝咬伤舌头。

经过简单紧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对于有高热惊厥家族史的病儿,在发热初期时,预先给予退热治疗。

3.消化道护理

有的宝宝在幼儿急诊期间会出现轻度腹泻。此时宜给宝宝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需要补充更多液体,多喝白开水、菜汤、果汁等,防止体内过多的水分丢失。如果宝宝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可以给宝宝少量多次进食。

幼儿急疹怎么预防

幼儿急疹是病毒引起的儿童特有的一种轻型发疹性传染病,所以是会传染的。如果你的宝宝与病儿密切接触,体内缺乏免疫力,就完全有可能被传染。由于幼儿急疹的潜伏期是1~2周,所以,这段时间应密切观察你的孩子,如出现高热,应立刻采取措施暂时隔离,以免扩大传染。如果2周后孩子仍安然无恙,说明没传染上幼儿急疹的病毒。

幼儿急疹预防的关键在于不要与患幼儿急疹的孩子接触。同时,应鼓励宝宝增加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

1周岁以内的小儿发育不完全,抵抗疾病的能力差,所以尽量少带孩子串门或去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多,细菌及病毒在空气中的密度相对比较高,这样小儿染上疾病的可能性会增加。

还要注意膳食营养的均衡,饮食一定要有规律,在能添加辅食后要注意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保证孩子正常的身高体重的增长。

幼儿急疹如何鉴别

爸妈应学会幼儿急诊与麻疹、风疹的简单的鉴别,以防延误治疗。

篇(2)

对2009~2001年在急诊科救治的群伤性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在群体伤救治过程中,伤员数量较多,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场面较乱,增加了抢救的难度。因此,确保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快速有效的顺利进行是急诊科的一项任务。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启动群体伤事件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全院各个科室密切配合,过硬的急救技术和有预见性的救护措施。

临床资料

16起群伤事件共90人,男70人,女20人,年龄4~65岁,其中车祸伤10起32人,幼儿园校车翻车致伤7人,CO中毒4起12人次,食物中毒3起伤19人,天然气泄漏中毒1起11人次,毒鼠强中毒1起9人次,经急诊科紧急救治,及时分流35人,送手术室紧急手术15人,人重症监护室9人,一般救护25人,处理转上级医院6人。

群体伤的紧急救治

启动紧急呼叫系统,统一指挥。接到求救电话及时掌握救援信息,何种伤害,伤员数量,立即通知院领导、总值班,护理部,由院领导进行全院范围人员的调度,调集专业组人员迅速到达急诊科、通知有关科室腾出床位,CT室、放射科、化验室做好应急准备。推担架到医院门口迎接伤者。

保证抢救器材、物品落实到位。如抢救车、呼吸机、除颤仪,大量的救治药品,确保各种机器的良好功能状态。

伤员到达急诊后,应对伤情进行病情评估,用腕带注明患者的姓名、诊断、伤及部位,对生命体征不稳定,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用红色腕带,有潜在生命危险状态,活动性出血,多处骨折的用黄色腕带,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用绿色腕带。根据腕带的颜色,以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救治。

重症患者在抢救室救治,急诊抢救室内由急诊科护士长统一指挥,救护队员由急诊科业务精、技术硬的护士负责,使伤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安置。急诊科的护士都具有掌握心电监护、除颤仪、洗胃机、呼吸机等各种抢救仪器操作能力,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给患者气管插管、畅通气道及时给氧,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纠正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食物中毒的患者及时给予催吐导泻,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给予包扎、固定,并有预见性的给予留置导尿,备皮、输血等护理措施,为进一步治疗做好准备。

由院领导签字,开展绿色通道,对危重患者实行先救治后记账的原则,由从其他科室派来的医护人员护送到辅助科室检查和化验。

正确分珍,及时分流,患者在急诊处理后若生命体征稳定的需专科处理的,应及时向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联系,做好接收患者及急救工作,同时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同意和合作,转运途中由专人搬运和护送,做好病情交接工作,护士职责明确,有章可循,快速有序,为抢救伤员赢的时间。

做好患者的抢救记录工作,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患者的姓名、抢救开始结束时间、生命体征及救护措施。

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对于老人、儿童及情绪波动较大的应与其正确沟通,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讨论

进一步完善急诊科工作制度,完善突发性伤害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成批伤员的分诊、诊治,转运环节的规章流程及各级护理人员在群体性伤害事件中岗位职责等。护士平时熟悉应急预案。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使各项抢救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培养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在灾害性群伤事件中的应急能力,要求急诊科平时加强忧患意识,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救治预案,定期组织急救演练,培养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使抢救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掌握突发群伤性事件病情及护理特点,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对伤员的问题具有准确的判断。护士要有预见性地观察到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病情变化时,才能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最有效的护理,因此,要全面培养急诊护士预见性病情观察能力,使护士以预见性思维方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

加强物资储备工作,备齐各种急救物品及药品,急救器械及急救物品一定要专人管理,定点定置,定期检查,定期消毒灭菌,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建立灵敏的指挥系统,由院长组成的院总值班24小时全天值班,急诊科24小时处于应急状态,一旦有突发事件出现,总值班发出紧急呼叫信息,组织人员迅速抢救。

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沟通技巧,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东林,黄素芳,李秀云,等.预见性思维在急诊病情观察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1):51.

2Pintar T,Collard CD.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cardiopulmonary bypass[J].Anesthesiol Clin North America,2003,21:453-464.

篇(3)

宁夏青铝股份职工医院外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 751603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要点,以提高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 年1 月至2014 年5 月急诊接诊的多种外伤至儿童多发创伤患者45 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39 例(86.67%),死亡6 例,其中2 例为严重创伤性休克,在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4 例,1 例术中死亡,1 例术后死亡,死亡率13.33%。结论:科学、有序、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儿童多发性创伤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急救处理,为争取进一步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多发伤;急诊救治;护理要点

多发伤是指机体在单一机械致伤因素的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造成2 个或2 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至少1 处损伤可危及到生命的创伤[1,5]。多发伤的儿童大多病情严重,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这对创伤急救技术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

做为急诊科的护士,对病人实施快速、准确的分诊,科学、有序、规范化的紧急处理是从事急危重病护理的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为探讨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要点,提高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水平,现将我院2008 年1 月-2014 年5 月急诊接诊的45 例多发伤的儿童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 例,男性31 例,女性14 例。年龄3-14 岁,平均年龄7.2 岁。致伤类型:交通事故57 例,高空坠落伤16 例,生产安全事故8 例,其他6 例;受伤部位:腹部损伤中2 个以上脏器损伤24 例,合并颅脑损伤9 例,胸部损伤、肋骨骨折11 例,四肢、骨盆骨折及胸腰椎骨折或脊髓损伤10 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在0.5-3 小时。

1.2 急救护理

1.2.1 快速准确进行伤情评估

护士简要向相关人员了解有关患儿致伤工具、致伤方式、受伤着力点等情况,并迅速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进展程度,记录准确时间,协助医师检查等。

1.2.2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创伤患儿大多伴有呼吸道梗阻,尤其是有头面部及胸部损伤的患者,常因舌后坠血液、痰液、呕吐物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层至窒息[3]。因此,需要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或放置口咽通气道,防止舌根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必要时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1.2.3 稳定循环,控制外在出血

快速评估并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有无创口及严重出血。对于有严重外伤出血的患者应及时予加压包扎止血,准确记录出血量,立即建立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穿刺困难者需进行深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遵医嘱抽取血标本检验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备血或配血等。

1.2.4 密切观察神经系统

包括意识状态和瞳孔的变化。通过瞳孔的改变可以快速判断创伤后是否有颅内压增高和脑病形成意识状态的改变也可以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本组有9 例患儿出现意识障碍,予紧急行头颅CT,并请外科医师会诊后有6 例紧急转诊至有条件急诊开颅手术的医院治疗。

1.2.5 心肺脑复苏

依据美国心脏协会2010 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对患儿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位置两连线的中点,下压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频率至少100 次/ 分。

迅速清理气道,使用儿童简易呼吸器支持呼吸,吹气量以胸廓起伏为准,胸外按压比例30:2,氧流量10 升/ 分,同时进行气管内插管。迅速建立2 条静脉通路,按每公斤体重20ml 生理盐水30-60 滴/ 分钟输入[4],并给予肾上腺素按每公斤体重0.01mg静脉间断推入。

1.2.6 详细记录患儿的病情、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护理措施

按时间顺序进行动态、客观、详细记录以上情况。本组45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和护理措施都详细记录在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记录单上,住院或手术患儿接受继续治疗和护理,急诊抢救患者记录单也一同送往相应科室,归入病历保存。

2 结果

本组治愈39 例(86.67%),死亡6 例,其中4 例为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1 例术中死亡,1 例术后死亡,死亡率13.33%。36 例创伤患儿经急诊积极救治后送手术室或住院前生命体征平稳。

3 讨论

多发伤的患者抢救关键在于伤后10mni 内(白金时间)给予救命性治疗伤后lh 内(黄金时间)给予准确诊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救治措施。尤其在多发伤患儿大多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这对急诊科护士要求熟练掌握创伤急救技术的技能。

3.1 急诊科护士要熟练掌握多发伤患儿的评估方法

创伤患儿的急救评估按4 步进行:

(1)快速初次评估;主要是判断意识、呼吸、大动脉搏动。如如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稳定生命体征(急救处理、紧急复苏)。

(3)再次详细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在一定水平,做交叉配血,完善B 超、CT、化验等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

(4)初步治疗及确定治疗[5]。

3.2 急诊科护士要熟练掌握创伤急救流程及急救专科技能

对于重症多发创伤的患儿,护士要掌握抢救流程,如迅速评估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包扎、止血、液体复苏等,做到与医生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同时要熟练掌握婴幼儿的CPR 技术、静脉穿刺技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导尿、胃管置管术及配合医生气管插管等技术应熟练掌握,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平时科室应加强科学、有序、规范化的急救技能训练,如科室组织培训新版心肺复苏模拟训练、学习“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练习儿科穿刺技术训练等。

3.3 急诊科护士要熟知常用药物药理学知识

在抢救严重创伤患儿时,常用到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急救药品,护士要对急救药品的规格、用法、用量、副作用,疗效观察等熟知。科室利用早交班时间进行提问,提问用药常识,并定期进行考试,使护士能牢固掌握急诊科抢救常用药品的药理学知识。

3.4 做好物品管理, 使抢救物品完好率100%

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保证电量充足,性能完好;除成人用品外,还应备好儿童用的抢救器械,如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吸痰管,简易呼吸器等,保证依据不同年龄患儿选择不同的器械;急救护士每班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护士长、仪器管理员每周检查仪器设备性能的完好性,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任何突发状况均可能出现,面对的不同的就诊人群。因此,在一体化急救过程中,急诊专科护士发挥应有的护理角色功能,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危重患者救治成功至关重要[5]。通过总结对儿童严重创伤的救治经验,制定科学、有序、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儿童多发性创伤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急救处理,为争取进一步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 多发伤的救治[J]. 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3.

[2] 许峰. 儿童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思维和处理原则[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2):897-899.

[3] 林小玲. 严重创伤的急救进展[J]. 全科护理,2009,7(10):2602-2603.

[4]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8(8),129-134.

[5] 牟宝华, 叶志弘, 马卫星等. 严重多发伤160 例整体化急救策略的护理配合[J]. 护理与健康,2013,12(9):848-850

篇(4)

【关键词】儿科急诊;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一、儿科急诊护理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儿科急诊室作为医院的窗口,患儿流动性大,及时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能减少医疗纠纷或差错事故的发生。

1、急诊室夜间急诊患儿多为危重症,抢救治疗活动性大,且无预见性,有时显得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候诊检查等待的时间长,患儿家长大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急、最重、最需要享受急诊服务。此时如果未能及时有效地交流沟通,一旦护理技术欠佳,一次穿刺不成功或医护、护技耦合性环节欠紧密等极易引起护患纠纷。

2、用药错误:儿科患儿用药剂量小,常以公斤体重计算。对治疗卡上的名称、剂量、执行途径等内容时要认真核对。尤其是急诊护士执行各种抢救的时候,更应该坚持三查七对,防止各种差错出现。特别在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执行口头医属的时候,护士所执行的各种操作与药物的供给均需与医生核对后方可实施。以免出现用错药、打错针等事故。

3、病情观察:儿科患儿不同于成人,因其生理解剖特点,致使患儿往往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且不能自我表达,对一些留观的患儿,护士即使在规定时间内巡视观察室,仍有延误病情的可能,经常是几分钟前观察时病情平稳,而几分钟后就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如不及时发现,则会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对正输液的患儿若护士观察不及时,还会有输液外渗,严重者出现皮肤坏死等可能。

4、环境与压力:儿科急诊护士常处在哭闹、嘈杂的环境中,尤其是做各种检查治疗时。患儿的哭声震耳欲聋,有些患儿在输液的全过程哭闹不休,加上患儿家长的训斥声,哄孩子逗孩子的声音常使护士心烦意乱,其操作又是在家长的严密监督下进行,可使护士心情抑郁,心理压力大。

且急诊室又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在夜间,有时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患儿家属的漫骂、殴打、伤害护士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儿科急诊护理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经常以各种渠道,多种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加强对规章制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尤其是对年轻护士,更要加强法律意识和职业严肃性的培训。爱心、耐心、同情心是一个儿科护士必备的心理素质与职业情感,要以完全接纳安抚的态度对待患儿家长的误解、迁怒与不理智。对不配合治疗的家长,应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与其沟通,避免正面冲突,防止事态扩大。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桥梁,要有主动与患儿沟通的意识,掌握语言沟通方法和技巧,这样就可预防一些护理风险的发生。

2、对儿科急诊护士要重视他们心理的压力源,及时疏导和关心,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信念,采取科学的放松方法,提高护士的心理调适能力。教育引导护士要正确看清自己,确定一种自信、自强、自立的心态,努力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护士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应为能减轻和消除患儿的痛苦而感到愉快和骄傲,树立只有在帮助患儿的同时才能体现自己价值的人生观。

3、儿科急诊护士要具有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具有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知识。既要掌握各年龄患儿抢救护理的特点,熟知他们的心理特征,还要掌握患儿家长的心理变化承受能力,从而保证抢救工作忙而不乱。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转变服务理念,严格执行工作制度,注重环节质量管理,优化各种流程,提高危重症患儿抢救技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才能更好地减少医疗纠纷。

4、平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学习,只有高水准和有预见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患儿的安全,减少护理风险。对出现的差错事故,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开展如何在工作中降低风险,维护自身及患儿利益并预见风险倾向的讨论,做好预见性护理,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患儿及其家长,增强沟通与交流,形成相互理解的护患关系。为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了量化考核力度,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量化考核把护士工作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与个人经济效益挂钩,一改过去的“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使科室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也增强了,护理安全系数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篇(5)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62-01

急诊科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具有病人集中,病种复杂,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的特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工作疲溃综合征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可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1]。所以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为急诊科护士寻求有效实用的减压方法,以求进一步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

1 原因分析

1.1 急诊科特定的职业范围的原因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急、危、重患者多、病种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在急诊科工作节奏快,抢救任务重,在工作中稍有偏差,易产生冲突,尤其是护患之间,经常碰到情绪激动,甚至对护士有过激言行的患者[2]。人际关系的紧张则会强迫护士增加对护患关系的关注度,从而导致护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等不良心理隐患。

1.2 工作环境差,工作环境往往嘈杂声,噪声不断。这些噪声主要来自病人的声,婴幼儿的哭闹声,电话铃声,频繁的人员流动。

常受杂乱环境和噪声的刺激,导致急诊护感觉超负荷,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

1.3 急诊科护士常常会目睹生命的结束,经常要受到死亡现象和垂死状态的强刺激急诊科突发事件多,意外死亡频率高,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对其心理必然产生较大的冲击,会产生强迫心理。

1.4 护理职业是神圣的同时又是高风险的,护士既要在工作上获得成就,又要在家中扮演妻子,母亲,女儿的角色,很容易发生角色冲突。当个人情感波及到工作时,很容易引起护患关系紧张,稍有疏忽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5 缺乏社会支持: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与普通病房护士相比较,急诊科护士总是处于被责怪、投诉和批评声中,他们的劳动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也得不到管理屋的理解。发生护患纠纷和矛盾时,管理层不能给予支持,急诊护士在这种压力下,负性心理得不到释放,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医疗费的改革使护士服务工作量加大,紧张度增加,精神压力和体力消耗增加,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整体水平要求提高了。由于护士社会地位低,工资少,生活待遇较差,使其承受巨大的经济精神压力,致使大量护士专业人员流失,造成在职护士的工作量更加繁重。当这种平衡遭到外部和内部压力而失调时,人们就可能产生生理和心理上某种程度的疾患。

2 预防对策

2.1 改善急诊科工作环境,首先应为急诊科创造一个利于工作,便于抢救、诊治,布局合理的工作环境,精简就诊流程,放置醒目的标识,使急诊患者就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清晰明了,使家属及陪侍人员有安置的去处,并要增加基础设施,使护士从繁忙又简单的劳动中释放出来。使急诊护士体力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时间缩短,从而减轻压力。

2.2 重视护士业务培训及继续教育,不断满足护士对知识更新的要求。鼓励业务能力强,有创新思维的中高级护士搞科研,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信心。

2.3 实施对护理人员安全保障的措施 [3]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配备各种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制订护士自身保护的相关措施,对传染患者及时转入传染科,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体检和给予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尽量减少和杜绝职业损伤对护士健康所带来的伤害。这些措施,使护士的负担和压力减轻,有助于激发其工作热情,发挥个人的潜能。

2.4 加强人际沟通的技巧,处好护患关系。当感到压力过重时,需积极采取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可与亲人。朋友倾诉,使自己的苦恼到宣泄,也可以听音乐,使自己身心放松情绪定。

2.5 有力社会支持系统,管理者要给护士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流程,使之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发挥激励机制[4],并积极为护士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2.6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保证合理饮食及充足的休息,培养健全的业余爱好,使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总之,急诊科护士是医院第一线的主力军,意味着需要应对的刺激源相应的较多。因此,管理者应在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对急诊科护士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积极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以减少影响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刺激,增强急诊科护士对工作的满意感,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Astudillow,Mendinuenta.Exhaustion Syndrome in palliative care[JSupport Care Caucer,1996,4(6):408.

[2] 陈翠华.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8):764-766.

篇(6)

【关键词】 院前急救;急救护理;问题隐患;对策

院前急救也称为现场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其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伤员和应对各种灾难性事件[1]。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持续发展进步、医疗护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公民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意识到就医过程中院前急救具有重要性、急迫性、技术性与法律性,院前急救作为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并日益引起医疗护理界和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注[2]。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面临更加严重的考验与挑战,同时也给医疗护理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工作流程的惯性影响,部分医务工作者服务意识相对滞后于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院前急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3],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可能导致医疗纠纷与诉讼的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到医务工作者个人的职业形象、职业资格等,而且可能严重影响医院乃至整个医疗护理界的形象与声誉,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减少、避免医疗护理纠纷,应当成为广大医疗护理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当务之急。

1院前急救目前存在的问题隐患与原因分析

1.1 急救信息不准确 120指挥中心急救传真通知单叙述病情简单,未对病情、地址、电话等叙述清楚,因此,经常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判断不准。一方面使专科医生常派错,救护车空跑,延误病人的抢救时间;造成医疗成本浪费或增加;另一方面使出诊准备不能到位,影响对急诊患者的有效及时救治,延误病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1.2 医院保障不到位 医院有时停电,造成急救传真通知单不能及时到达,延误出诊时间;救护车保养有时不到位,零件常出故障,或者油量不足,在转途中因维修、加油,延长转运时间而耽误对病人的进一步抢救;对救护车驾驶员管理培训不够严格。有些救护车驾驶员驾驶技术欠娴熟,职业道德差,违反交通规则,或睡眠不足,精神欠充沛,轻者驾驶欠稳妥,重者发生交通事故而影响院前急救。

1.3 处置人员职业道德差 (1)接听传真电话不负责。电话来时,有时无人接;有时有人把电话声音调至最小,导致电话来时听不到;有些护士接听电话时不询问清楚病情、发病时间、发病地址、发病人数等,导致严重后果。(2)延误出诊时间。有些医护人员出诊速度慢,特别是三休时间,有些出诊医生和护士接到电话后,拖延耽搁时间,不能按要求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3)出诊时携带器械、药品不齐全、不适用, 到达现场才发现抢救物资该带的没有带来,或是急救仪器未处于应急状态,如抢救时人工气囊漏气,吸引器压力不足,呼吸机无氧气等 。也有的不能正确运用抢救器械,均会导致因操作时间过长而影响病情与后续治疗。(4)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疏忽大意,未随时观察抢救措施进展情况及病人病情变化,以至有的病人液体外渗致肢体肿胀,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不清楚,中途发生休克、窒息、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延误抢救时机;有的护士忙中出错,听不清楚或听错口头医嘱,以致用错药、打错针等。(5)不能很好履行告知义务,讲话随意性大。有些护士在转运之前和途中,未对患者及其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或并发症、注意事项,如窒息、休克、血压剧降、呼吸心跳骤停等,以致转运途中患者病情变化时家属不理解或无法接受。也有些医护人员态度生硬,对某些问题解释不当。如此等等,都可能直接导致诊断处理救治不当,影响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并引发医疗纠纷。

当然,民众普遍缺乏急救知识,特别是缺乏心肺复苏术(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 CPR)知识,发生急诊病例时,现场人员不能及时拨打“120”;有的拨打呼叫电话时就挂断;也有的拨打电话后能够采取适当急救措施却未采取,比如对溺水、窒息、心跳骤停等病人可以当时采取一些措施却只是等待医护人员到来,错过了抢救时机,最终危及病人生命,等等,也是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外因。

1.4处置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到达现场后应急能力欠佳,无菌观念不强。特别是面对现场杂乱多变的环境,有些护士常由于经验不足,技术操作不过关,动作慌乱,如:静脉穿刺数次未成功或动作慢;心电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操作不熟;未认真询问病史、查体;常因现场环境条件差或情况紧急忽视无菌操作要求,增加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等。

2 对策

2.1加强120指挥中心系统的自身建设“120”指挥中心系统应当从树立急救行业的良好公众形象与声誉出发,在全面系统地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严格培训和选拔,努力保证所有急诊人员在接到“120”急救电话时,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并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正确、规范、及时、有效地实施急救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指挥人员素质,制定工作职责,并实行责任目标考核,严格规范工作要求,保证指挥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问清患者、伤者现况、地点等,并准确及时告知距离最近的医院。

2.2加强医院院前急救制度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 医院应十分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保证急救物品充足、性能良好,并设专人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使急救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导入ISO9001(2000年版)质量认证体系于院前急救管理中,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管理。从接到求救电话到现场救护以及途中转运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除为急诊科配备有常规心肺复苏急救箱和常用多功能急救箱、急救包、急救药品外,还应增加颅脑损伤急救箱、创伤专用急救箱、烧伤专用急救箱等设备,进一步加强救护车上装备的研究,配备有监护型或急救型救护车;实行责任目标考核;经常组织模拟演练和现场救护,不断提高救护技能,保证救护工作稳妥有序进行,避免各种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树立和维护医院的良好外部形象。x

【摘要】 通过对院前急救存在问题与隐患的分析,提出了加强120指挥中心系统的自身建设、加强医院院前急救制度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加强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和法律素养、提高护理人员急救业务技术素养和在全体民众中普及院前急救知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院前急救;急救护理;问题隐患;对策

院前急救也称为现场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其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伤员和应对各种灾难性事件[1]。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持续发展进步、医疗护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公民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意识到就医过程中院前急救具有重要性、急迫性、技术性与法律性,院前急救作为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并日益引起医疗护理界和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注[2]。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面临更加严重的考验与挑战,同时也给医疗护理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工作流程的惯性影响,部分医务工作者服务意识相对滞后于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院前急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3],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可能导致医疗纠纷与诉讼的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到医务工作者个人的职业形象、职业资格等,而且可能严重影响医院乃至整个医疗护理界的形象与声誉,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减少、避免医疗护理纠纷,应当成为广大医疗护理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当务之急。

1院前急救目前存在的问题隐患与原因分析

1.1 急救信息不准确 120指挥中心急救传真通知单叙述病情简单,未对病情、地址、电话等叙述清楚,因此,经常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判断不准。一方面使专科医生常派错,救护车空跑,延误病人的抢救时间;造成医疗成本浪费或增加;另一方面使出诊准备不能到位,影响对急诊患者的有效及时救治,延误病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1.2 医院保障不到位 医院有时停电,造成急救传真通知单不能及时到达,延误出诊时间;救护车保养有时不到位,零件常出故障,或者油量不足,在转途中因维修、加油,延长转运时间而耽误对病人的进一步抢救;对救护车驾驶员管理培训不够严格。有些救护车驾驶员驾驶技术欠娴熟,职业道德差,违反交通规则,或睡眠不足,精神欠充沛,轻者驾驶欠稳妥,重者发生交通事故而影响院前急救。

1.3 处置人员职业道德差 (1)接听传真电话不负责。电话来时,有时无人接;有时有人把电话声音调至最小,导致电话来时听不到;有些护士接听电话时不询问清楚病情、发病时间、发病地址、发病人数等,导致严重后果。(2)延误出诊时间。有些医护人员出诊速度慢,特别是三休时间,有些出诊医生和护士接到电话后,拖延耽搁时间,不能按要求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3)出诊时携带器械、药品不齐全、不适用, 到达现场才发现抢救物资该带的没有带来,或是急救仪器未处于应急状态,如抢救时人工气囊漏气,吸引器压力不足,呼吸机无氧气等 。也有的不能正确运用抢救器械,均会导致因操作时间过长而影响病情与后续治疗。(4)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疏忽大意,未随时观察抢救措施进展情况及病人病情变化,以至有的病人液体外渗致肢体肿胀,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不清楚,中途发生休克、窒息、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延误抢救时机;有的护士忙中出错,听不清楚或听错口头医嘱,以致用错药、打错针等。(5)不能很好履行告知义务,讲话随意性大。有些护士在转运之前和途中,未对患者及其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或并发症、注意事项,如窒息、休克、血压剧降、呼吸心跳骤停等,以致转运途中患者病情变化时家属不理解或无法接受。也有些医护人员态度生硬,对某些问题解释不当。如此等等,都可能直接导致诊断处理救治不当,影响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并引发医疗纠纷。

当然,民众普遍缺乏急救知识,特别是缺乏心肺复苏术(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 CPR)知识,发生急诊病例时,现场人员不能及时拨打“120”;有的拨打呼叫电话时就挂断;也有的拨打电话后能够采取适当急救措施却未采取,比如对溺水、窒息、心跳骤停等病人可以当时采取一些措施却只是等待医护人员到来,错过了抢救时机,最终危及病人生命,等等,也是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外因。

1.4处置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到达现场后应急能力欠佳,无菌观念不强。特别是面对现场杂乱多变的环境,有些护士常由于经验不足,技术操作不过关,动作慌乱,如:静脉穿刺数次未成功或动作慢;心电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操作不熟;未认真询问病史、查体;常因现场环境条件差或情况紧急忽视无菌操作要求,增加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等。

2 对策

2.1加强120指挥中心系统的自身建设“120”指挥中心系统应当从树立急救行业的良好公众形象与声誉出发,在全面系统地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严格培训和选拔,努力保证所有急诊人员在接到“120”急救电话时,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并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正确、规范、及时、有效地实施急救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指挥人员素质,制定工作职责,并实行责任目标考核,严格规范工作要求,保证指挥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问清患者、伤者现况、地点等,并准确及时告知距离最近的医院。

2.2加强医院院前急救制度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 医院应十分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保证急救物品充足、性能良好,并设专人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使急救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导入ISO9001(2000年版)质量认证体系于院前急救管理中,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管理。从接到求救电话到现场救护以及途中转运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除为急诊科配备有常规心肺复苏急救箱和常用多功能急救箱、急救包、急救药品外,还应增加颅脑损伤急救箱、创伤专用急救箱、烧伤专用急救箱等设备,进一步加强救护车上装备的研究,配备有监护型或急救型救护车;实行责任目标考核;经常组织模拟演练和现场救护,不断提高救护技能,保证救护工作稳妥有序进行,避免各种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树立和维护医院的良好外部形象。

2.3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法律素养在医院和有关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使有关培训教育到位的情况下,急诊科护理人员自身不应当自暴自弃,而要从职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自觉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时刻保持对患者、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4]。要自觉持续学习,不断增强为急救工作献身的精神,不断提高和加强急诊护理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爱岗敬业,时刻保持认真负责、不嫌脏、不怕累的工作热情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对病人富有同情心;对于不幸遭受痛苦的一切病人给予积极的抢救;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保证做到主动接诊、及时处理、及时救治、灵活采取措施、及时运送;在同时救治多个患者时,不消极等待医嘱,不推委病人;对危重患者,只要有1%的抢救希望就应做100%的努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努力与医生、司机、患者及家属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协作关系,形成同心协力、配合默契、整体互助的群体救助格局。由于院前急救护理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多变性等特点,急救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当本着对生命热爱和对事业热爱的美好情感,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锻炼等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无论何时,无论何种情况,都能以稳定的情绪、细腻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坚韧的耐受力、良好的自我控制力、恰当处理紧急问题的判断力对待急诊患者,做到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精神痛苦,放松病人心情;妥善安慰家属,使他们有安全感和自信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医疗费用持续高涨,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纠纷现象和隐患越来越多。急诊护理人员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要通过学习进修,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法律意识,掌握运用法律武器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技能。

2.4加强急诊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素养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急诊护理操作技能,是急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当不断加强业务技术素养的自我进修学习。要从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度,持续不断地学习掌握与急诊护理相关的一切业务技术知识、操作规程与护理技能。(1)对病人进行评估和体检。检查病人意识状态,观察其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是否正常。检查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其频率、节律、深浅度是否正常及气道是否通畅。扪挠动脉或颈动脉是否有搏动。听诊心脏,注意脉率和脉律。及时测量BP判断病人BP是否正常。测量体温,观察末稍循环情况。检查病人全身情况。在进行评估时,对于极度痛苦或病情危重的病人,询问应简单明了。应根据病情、症状、体征进行具有各种不同侧重点的体检。(2)实施初步救护措施。护士应遵医嘱配合医生对病人实施初步救护措施,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脏电除颤、心电监护、气管内插管、气胸减压、止血及骨折固定等。这些救护措施也可穿插在评估和体检过程中进行。(3) 迅速安全转运现场。在转运途中,要时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特别要注意有无威胁生命的潜在因素存在,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及时记录或补记护理记录。要随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途中输注特殊药物,一定要严防甘露醇、升压药等药液外渗,避免给病人带来比疾病本身更严重的后果。在同时救治多个患者时,不应消极等待医嘱,而应主动采取灵活措施,承担一定的抢救任务。(4)确保病人知情权。接诊病人后,在执行医嘱、迅速了解病况、实施体检、救治和转运的过程中,要随时把对病人的初步诊断、可能出现的病情、转归危险等实况向病人或家属解释清楚,保证他们了解真实情况,对可能的危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防止出现医护纠纷。

2.5在民众中普及院前急救知识通过提高“120”的知名度,提高全民急救意识;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培训手段,普及急救知识,特别是CPR知识。不间断派出医生、护士与社区护士一起,与居委会、派出所、公安、幼儿园、酒店服务行业等特殊部门取得联系,给他们传授急救技术的操作方法,如对突然意识丧失的病人,目击者首先怎样判断心跳骤停,然后大声呼叫旁人协助 CPR,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对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宣教的内容有:小儿食物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小儿高热抽搐等简单急救方法,并通过印发急救知识小册子、电视台等宣传120的呼叫方法,做到老幼皆知。如普及心肺复苏术,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到自救、互救,为抢救伤病员的生命争取时间,为医院的进一步抢救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黄秋莲,李东华,范玉英,等.影响院前急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6):103-104.

[2] 任伟.院前急救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5,26(5):82.

篇(7)

关键词:护理程序;基层综合医院;应用

我院外科,是两个有着50张床位的综合科室,住院患者病种多,年龄跨度大,文化程度差异也大。应用护理程序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改变了过去只忙于辅助治疗患者,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需要的工作方法,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都能正常沟通。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男 4~68岁,女8~5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人,高中初中18人,小学5人幼儿圆1人,平均住院时间22d。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男6~69岁,女5~5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5人,高中初中19人,小学4人,幼儿园2人,平均住院时间16天。

2 方法

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接待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病种、年龄、病情缓急做出初步评估,综合中有分类,按病种、年龄、兼顾文化程度,相对集中安置尽快收集患者的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方面的内容,主观资料尽量用患者的原话,尤其心理、社会方面;客观资料则应用医学术语,可用主观资料来证实。资料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住院的主观原因与要求,护理体会,日常的生活方式和自理程度,既往健康状况,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情况等[1]。

2.1准确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皮肤粘膜、四肢活动度、营养状况等获得基本生理资料,与患者进行正式交谈或非正式交谈及与患者家属交谈,用沟通交谈方式获取所需资料,也可通过望、触、叩、听体格检查及阅读门诊病历入院检查结果等发现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对急重患者的观察要快速准确地做出评估,同时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将患者安置在重病监护室或抢救室立即通知医生,在医生未到来之前,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及止血配血等,积极配合医生共同抢救,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2.2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指一个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是护士可以合法地独立处理的,通过施行护理措施以预防、解决或使问题改善、减轻,包括三个部分:

2.2.1健康问题

2.2.2原因

2.2.3症状及体征 综合外科病种多,有平诊患者及急诊患者,有平诊手术及急诊手术,突发病例较多,这决定了护理问题复杂多样,需要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做出准确护理诊断。如某患者的健康问题是清除呼吸道无效,症状体征是咳嗽无力或不咳,引起这问题的原因可是腹部切口疼痛,也可是胸部损伤惧痛等。不但要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而且要区别是属护理诊断问题和不属护理诊断问题。

2.3制定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是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工作的指南,制定护理计划要以护理诊断为依据,逐步设计制定。列出首先需要解决的项目,所要达到的近期目标或远期目标和预期的结果,选择适合目标完成的方案,以此确定护理行动和措施。护理计划要经常随患者的情况改变而不断修订。

2.4实施

2.4.1护理计划制定后,便是实施阶段,护理实施是护士和患者所进行的预防疾病,促进、保持、和恢复健康的活动。综合外科病种多,病情复杂,手术种类多,术前术后护理工作量大。进行护理活动必须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皮肤粘膜、四肢活动状况排尿排便等情况的变化。专科护理如急腹症,注意患者入院时的步态、姿势、脸色和神态、脉搏和血压及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热和呕吐情况。如前列腺切除术后,要严密观察术后24h内血尿转清情况,以及拔除导尿管后1~2d和2w左右继发性出血的观察,前列腺窝血管丰富,解除气囊导尿管压迫后或用力咳嗽等易诱发出血,注意膀胱造瘘管及导尿管的冲洗引流装置的护理,术后尿失禁的护理又如创伤与骨科中患者的搬运,夹板固定以及石膏固定后的肢端血循环情况及出血、感染情况,外支架固定术后钉眼及皮肤的护理,功能锻炼等。颅脑损伤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72h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抽搐及肢体运动等情况,尤其是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的灵敏度的观察[2-4]。

2.4.2在实施阶段,要注意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一方面使他(她)通过参与护理活动而感到满足,另一方面,逐步培养他(她)生活自理的能力。但对患者参加多少要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同时要注意卫生宣教与患者交流时要注意交流的技巧性、灵活性、艺术性。不同疾病的患者心境不同;不同文化层次,理解能力不同;不同年龄、背景,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外科患者目睹的经常是刀、剪、脓血等,经受的常是手术治疗,就显得更为紧张恐惧。因此,实施过程就更应注意观察记录患者的反应。

2.4.3如需急诊手术,应快速按施行手术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并且同时可在准备过程中灵活地做些卫生宣教,如手术的麻醉方式、必要性、成功率及手术后情形等,使患者能消除焦虑、恐惧,对手术治疗充满信心。但要注意言词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2.5评价及结果 护理程序在外科护理中应用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护士们远不是只会打针、发药那么简单机械,而是起到预防疾病发生,促进、维持、和恢复健康的作用。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后,护士们面对各种疾病,各种疾病不同时期,不同的患者,均需要具有基础护理知识,更应具有专科护理知识、社会、心理、伦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这就促使护士不断去学习巩固基础护理知识,深入钻研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及其他不同科学领域的知识,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也得以展示,护理工作更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5]。

3 讨论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举措。应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疾病的认识程度和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持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了病床使用率;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供更安全、更优质、更满意的护理服务,提高护士工作的成就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菊英,金齐.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9-659. [2]王秀芹,徐永凤,赵英姿.重视整体护理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 (2) :21.

[3]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