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情绪行为心理学

情绪行为心理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7 09:05: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情绪行为心理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情绪行为心理学

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心理学;实效性

一、前言

积极心理学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发起,其核心宗旨是引导心理学家用一种欣赏的、开放的眼光来看待普通人的品质与潜力,即研究人的品质和潜力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该心理学提出后受到了各国多个领域的高度关注与研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

如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以引导心理学家以一种欣赏眼光看待普通人,致力于研究人固有的优秀品质与潜力。而思想政治教育旨在立德树人,对教育对象的准确把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实质上是受教育对象个人心理认知与变化的一个过程,其实践效果与个人心理需求和认知结构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对象个体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低。从这一层面分析不难发现,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存在着许多共性的,主要体现在:接受性、主体性、生活化、创新性等几方面[1]。接受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对教育对象的认知结构和心理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包括情感情绪需求。因为情绪情感是对教育对象心理变化的客观反映,伴随着人认知过程而产生和变化。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积极的情绪,乐观的情感态度对教育对象接受教育内容具有积极作用、催化作用,促进教育对象内在认知过程有效发展。生活化,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所承载的知识文化在学生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化,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衔接起来,让知识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指导。即将一切积极因素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三、利用积极心理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积极人格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格形成于、发展于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受社会环境、人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共同影响,即在这三个因素的相互影响过程中人格逐渐形成。这种形成机制为积极人格、良好人格的养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有效的方法[2]。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积极心理学,通过重视与加强对学生积极行为、良好行为的引导与发展,重视良好社会环境的构建,让学生在积极行为与良好社会环境中逐渐树立起积极的人格品质,养成乐观向上的态度,对达到立德树人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营造积极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巨大。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存在消极与积极两股力量的,当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消极与积极两股力量的原有平衡被打破时,就需要有新的力量来重新建立平衡,而这一新力量的来源就是外部环境[3]。所以,积极心理学非常注重外部环境的营造,认为积极的外部环境可以不断的向人们内心深处注入新的、积极的能量。从环境角度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应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营造和谐的环境空间,不仅包括校园环境、课堂环境,同时还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即尽可能为学生所接触到的每种环境提供积极的因素,营造积极的氛围,让积极的环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在快乐中接受教育。

(三)强化积极体验

情感情绪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内在的心理体验,当出现某种情绪、情感时,这种心理体验就会转化为一种内在能量,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容易让人产生积极的思想,做出积极的行为,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显然具有巨大的正向推动作用。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强化学生对积极情绪、情感的体验,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内容趣味性、丰富性,提高教学方法灵活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与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情绪。学生在积极情绪的心理体验下往往会以主动的、积极的行为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4]。考虑到情绪具有强度(动态的、情景化的、有程度强弱之分)和方向性(乐观积极的与消极攻击的两个极性相反的方向),强度决定了情绪对人行为影响的程度,而方向性则决定了情绪让人产生了某种行为,或积极行为,或消极行为,或防御行为等等,因而对于积极情绪的激发应对强度与方向性进行合理把握。

四、总结

通过积极心理学视阈探微发现,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情感情绪以及自身内在的认知结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积极心理学指引,通过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树立积极的人格品质,在实践教学中实效性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我国应加强对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推广应用。

作者:王冠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佩.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6.

[2]伊文婷.信仰导引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J].闽江学院学报,2014,01:125-128.

篇(2)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旅游企业管理

行为主义,或称行为论和行为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所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特征就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其理论的广泛应用性。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而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尚无系统研究。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人的行为是受到有形刺激(外在的可以看见的物理、化学刺激)和无形刺激(内在的如思维、情感、欲望等)后的反应结果。多个刺激的反应表现为人的行为特征改变。

2.强化是行为得以保持的关键。强化是指某人的某一预期反应出现后,立即给予其奖励或满足其需要的行为。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前者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的现象,后者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情境中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3.观察学习。人类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取信息,通过自我调节及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和结果,不必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4.相互决定论。人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行为、环境、个人内在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培训之前,主管先要掌握员工行为的实际水平拟定培训将要达到的预期目标,通过演讲、讲解、演示等方法,使员工自身行为的变化表现为预期结果。如果员工表现出目标行为,主管可根据强化论及时给予强化,使员工的目标行为得到巩固。比如导游培训,可以专门组织导游技能大赛,让导游通过模拟现场景点讲解,展示才能,从而全面了解导游们的素质特点,以便进行针对培训。获奖者必然会受到积极的强化。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技能落后是员工必须面对的难题。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可以按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联想学习和行为塑造原理进行。根据认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刺激员工产生良好的工作情绪,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追求卓越的斗志反之亦反。另外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主管和员工个人应明确职业生涯每个阶段的具体职业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具体条件和要求。拿酒店业来举例,酒店不仅应让员工有充电的机会,并且有持续的充电机会,为每一个有需要的员工建立培训档案,与员工一起进行职业规划,将员工的发展与酒店的发展联系起来。同时倡导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让员工感觉到这个酒店的氛围可以让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充实自己的经验。

2.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员工薪酬发放中的应用。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薪酬是员工行为的重要强化物之一。员工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报酬,但物质报酬是员工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因为员工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发展。有些公司的薪酬计划看上去很华丽即注重未来的薪金报酬和奖励的增长幅度,但与员工实际需要相差太远不能产生强化效果。公司薪酬方案如果与员工绩效挂钩则薪酬底线应该明确奖励标准和尺度应该科学合理且得到员工认同。例如酒店业,薪酬支付的时间也是有技巧的,支付的时间不同,产生激励的效果也不同。不同的员工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员工年龄的增长,经济状况的改变和酒店经营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薪酬的支付效果。例如,对年轻的员工必须即时支付,无论是发奖金还是给予休假,给予奖励或表扬都必须即时。另外当员工情绪低落时,也应该采取即时的薪酬支付,而情绪高涨时则可采取延迟支付,这样有利于保持员工稳定情绪。

3.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景区规划上的应用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针对旅游业,一个景区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其环境是否让游客舒适满意就成了必要条件。如果游客来到一个景区,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有悖于自己认知、有违于内心预先期待的刺激,那必然产生抵触情绪,且会延续很久。所以景区规划要做到以人为本,不能盲目开发旅游资源,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便利,给游客以舒服安全便利的环境。

4.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反馈上的应用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和测验法。客观观察法,包括借助仪器和不借助仪器的观察;条件反射法,凡在不能使用语言的情况下,条件作用法都可以起作用;口头报告法,人类是一种经常用语言做出反应的动物,人类有时唯一可观察到的反应就是语言。华生承认口头报告法不是彻底客观的,而是在当前科技条件下不得已采用的权宜之计;测验法,华生强调指出,考虑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需要重视那些不一定要用语言的行为测验。旅行社一般都会安排旅游反馈,多数是让游客填写旅行社服务质量意见反馈单。而这种方法,即使能反应出一些问题,也是不全面不及时的。如果旅行社想要更好,不妨安排一些面对面交谈,即口头报告法,游客如果融入采访环境,或者旅行中确实碰到一些问题,相信可以看到很多靠笔写无法看出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出游的动机、方法、感受,都是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迫切需要寻求的答案。旅游企业期望被游客在心里选择,期望游客选择自己的服务产品,从而获得经济利益。而心理学正是研究人类心里活动规律的学科。这样,旅游学与心理学找到了契合点。上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四点应用如果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然对旅游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邓子鹃.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J].企业管理C52,2006.

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积极心理学;应用

1. 积极心理学概述

1.1 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及研究范围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不难发现,这个心理学研究分支所关注的是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研究结论认为积极情绪来源于个体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的认知,包括满足、幸福快乐的体验以及希望;积极的人格特质研究则以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适应性为前提,培养积极情绪体验是获得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方法;积极环境则包含了个体积极情绪体验中的那些刺激性因素,既包括主观的人际关系,也包括了客观的物质环境。

1.2 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积极心理学倡导现在的企业应该是以相互欣赏、合作、充满活力为特征的,强调员工的自主管理和积极敬业,希望企业的成员处在信任、关爱、谦逊和积极的高水平状态中,组织人际关系以友好忠实、诚实、尊重和宽容为特点,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与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这是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最明显作用,也是积极心理学应用价值的表现形式。然而,企业管理是一个连续性的、相互作用的整体,一项管理行为或者管理模式的应用必然会带动企业管理整体的变革,应用于企业员工管理中的积极心理学,必然会带动企业管理的整体发展,从而使整个企业管理呈现出更加强大的管理效力。

2.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实践

2.1 在员工激励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积极性理学研究的第一项重要内容,是关于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的来源以及保持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使人的主观意识更加积极,更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在企业管理中,员工的主观意识积极,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必然能够使企业运营得到全面的改善。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最能够使员工体验到积极情绪的,是员工激励工作。传统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是以工作报酬的形式来鼓励员工并以各种奖励式行为来对员工的积极工作行为进行强化;而积极心理学则重视员工需要的满足、目前的工作满意度以及对未来工作能够获得的报酬的希望。在这样的管理理论指导下,员工激励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应实现多种激励方式并存,实现激励机制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员工的需要与他们的年龄、个人生活实际有很大的相关性,企业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或者不同职位部门的员工选用不同的激励机制。在企业中可以采用物质激励、奖金激励、提成激励、职位晋升等多种激励方式,以员工投票的方式对激励方式进行选择;其次,对员工进行职业满意度管理,管理者应该实施个性化的员工沟通,通过心理量表测量和日常工作总结,了解员工的个性,分析最适合与员工进行有益交流、能够使交流的内容真正被员工认可的方式,例如,对内控型员工进行积极自我的鼓励,帮助外控型员工建立工作信心等;再次,为员工提供促进他们职业成熟度发展以及与职业规划发展相关的帮助,企业管理者可以收集全体员工的职业规划书,分析其中与职业报酬相关的内容如晋升、涨薪水、获得休假等,在员工的实际工作与其对自身的价值希望相符合的时候,给予他们所希望的报酬,使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情绪能够得以巩固。

2.2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获得,并重视积极的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求企业上下拥有统一的价值观,试图通过共同的企业心理模式的建立来巩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并展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这需要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够达成,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使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更加顺利。按照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企业文化是小部分员工的积极品质扩大到整个员工群体,进而成为企业心理特征的一个过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使员工的工作情绪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使企业环境对员工的情绪能够产生影响,许多企业领导者在进行事务处理的过程中倾向于主动调整自身的生理唤醒节奏,在处理危急事务时,保持语言的语调和语速,进行深呼吸,以免情绪化表现造成矛盾激化,这些都是通过个人情绪影响他人情绪的过程,不仅是企业领导个人积极人格发展的必须,也是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环境的必须;第二,重视企业环境的建设,照顾员工在工作中的细节需要,如设立单独的吸烟室和饮水机、美化办公室环境,不使员工在拥挤和潮湿、阴暗的环境中一些能够刺激负面情绪的情景出现,如此,员工的身心舒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工作也能够更加理解和支持;第三,管理者应该拥有积极管理理念,以彼此信任和高社会支持感的员工团体建立为管理目标,这些特点能够导致较高的员工士气和工作幸福感,促进无障碍的多向交流氛围,也可增加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3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建设以及经营管理受到普遍重视,而与风险有关的管理被作为每个管理分项目中的管理要点而进行处理,例如,企业营销中的风险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流失风险应对等。对企业管理各项内容中的风险管理行为进行总结不难发现,企业管理各项内容中的风险形成是有一定共性的,风险通常来源于管理能力与需要处理的管理事务之间的不平衡,换言之,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使管理问题恶化,从而形成风险。实际上,企业风险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管理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积极心理学研究为企业的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提供相关的建议。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困境中发掘个体的自身力量,研究其走出困境的过程,能够发现其中有助于进行风险防御的积极品质,一旦能够加以有效利用,就能够达到较好的风险预防效果。这意味着,无论在企业管理的哪一个管理项目中,要进行风险管理就不能单纯地关注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是要从管理工作实际出发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优势,将这些优势加以强化,使企业整体的风险防御能力提高。对于企业营销来说,加强营销工作人员的能力,努力扩大市场、掌握竞争对手的信息并进行客户分析,较之“堵漏”型的风险规避更能够保证企业营销的效果;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讲,完整的管理制度以及富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风险;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的员工忠诚度管理,比“缴纳违约金”的聘任合同更能够留住员工。

3.对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总结

3.1 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难题

积极心理学从正面的角度看待企业管理,并非无限制地分析企业管理的缺点和漏洞,因而,更能够潜移默化地、从宏观的角度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一旦整个企业都在积极的状态下成长,即便是存在管理问题,也能够得以迅速解决。

3.2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

较之其他管理模式,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迅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心理学能够使企业员工整体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他的企业管理策略也能够有效地推行开来,企业的日常运营更科学有效,这实际上就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表现。

3.3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需要企业管理者自身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与企业管理中较为新颖的一种理论,与其说它是一种管理方法或者管理模式,不如称之为一种管理理念。在不同的企业中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管理,其具体方法是不一样的,管理者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程度、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管理行为的能动力,都影响着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发挥,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以便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能真正推动企业管理活动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中兴起的一个分支,将个体心理发展中最正面的行为以及心理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结果可以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不但能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改善,也能够应用在企业风险管理当中,其管理价值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参考文献:

[1]崔颖.积极心理学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14(02):123-124.

篇(4)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学校教学 应用

一、积极心理学的简介

积极心理学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在美国正式兴起,《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试图以全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全是与实践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是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目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积极的情绪和幸福,沉浸体验,情绪智力,天赋、创造力与智慧,积极特质与动机,积极自我,积极关系,积极改变等。

二、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广泛,但在不都适用于学校的教学,但有些研究方面是值得在学校教学中借鉴的,或者可以说用来指导我们的学校教学。

1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关注学生的情绪状况

Seligman在他的《真实的幸福》一书中将积极情绪划分成三类:与过去有关的幸福、与现在有关的幸福和与将来有关的幸福。与将来有关的幸福包括乐观、希望、自信、信仰和信任。与过去有关的积极情绪主要包括满意、满足、尽职、骄傲和安详。与现在有关的积极情绪可以分成两类:即时的和长久的欣慰。

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致使学生的情绪状况很难被关注到。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我想教师应该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关注学生的情绪状况,要适当的满足他们即时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学生的自信,培养他们的乐观精神,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试试鼓励他们,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2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协调师生、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在《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一书中Alan Carr提到了环境与幸福的关系,指出环境的好坏会影响人的情绪,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学校应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提高。

积极人际关系也是该书中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该书中的积极关系主要是指积极的家庭关系。如果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家庭关系良好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这里是指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合作互助的友好关系,这期间需要老师的积极协调。

3 挖掘学生的积极自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可以分为作为客体的自我和作为主体的自我。“客体自我从社会、认知、行为和描述心理学中获取理论支持。主体自我则在进化论中获取理论的支持,它强调自我的一种生物基础,自我是一个有意识的行为施动者,它有理解、学习、交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客体自我方面,高自尊和强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个人力量和顺应能力的发展。”

可见在学校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尊感,并留给学生一刻可以自主学习的空间,而不应该抹杀了他们的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5)

心理学属于理论学科,对视力没要求。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即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交互设计;网页设计;认知心理学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进程不断走向深入,网络分享与参与日益成为网站发展的新热潮。热潮的主体无疑是成千上万的互联网用户,因为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参与者。交互设计对于网站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的交互设计模式开始更多地聚焦于用户内在的心里感受,开始关注认知心理学对用户界面操作行为的影响。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网页交互设计进行探讨分析,并总结出基于认知心理的交互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网页界面,从而对网页交互设计提出新的补充。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起源于西方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该过程包括人类如何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然后人脑如何将所获信息转换成知识,知识存储后又如何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认知心理学涵盖了人们从感觉到知觉、识别、注意、学习和记忆、思维、语言、情绪等几乎全部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行为最基础的心理机制。现今时代,认知心理学的主导研究方向是将人看作是一种能够加工处理信息的系统,而人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信息输入及输出行为被称为信息加工行为,所以认知心理学也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用户浏览网页的过程其本质是用户认知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用户对页面信息内容的认知过程由多个分支过程组合而成的,各个子过程首先相对独立的对网页上的信息做出特定的响应,最终再将各子过程的回馈反映分析处理,得出对网页的综合评价。

2交互设计与认知心理学的关联性

交互设计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用于定义人造物的行为方式的相关界面。交互设计被广泛应用在web设计、软件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网页设计师通过对网页界面及其使用行为进行设计,使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用户认知网页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中,交互设计的作用在于对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正确的认知和传达,目的是提高人们获取并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速度,用最合理最优化的方法提高用户与信息资源之间互动的品质,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也为了更好的为人服务,交互设计师在设计网页时首先要从用户最根本的心理机制研究入手,将认知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交互设计之中,充分了解用户的认知心理,行为过程及规律,设法让用户主动积极的使用互联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获得各个方面的愉悦体验。认知心理学作为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一项重要理论基础,对网页界面交互设计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3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网页交互设计方法

(1)网页交互设计中的感知觉。感觉是我们与外界的交流方式,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使我们产生感觉,而感觉又促使我们进一步产生知觉。感知觉是认知的基础。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的各种刺激样式所对应的感知限度是有所区别的。在此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进行网页设计时,如果能够根据各感觉器官所能承受的感觉刺激程度来进行传达信息、安排页面布局,将会使页面更加符合人们的感知觉习惯,使用户直观感觉页面舒适、美观、格局清晰合理。网页交互设计涉及的最主要感知觉是视觉及听觉。在设计时应为网页信息选用最适宜的视觉刺激维度,例如,苹果中国官方网站的主页,整体页面感觉具有科技感时代感,背景明亮文字灰暗使人眼感觉舒适,阅读流畅。各层级页面关系简洁明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区域划分符合人眼视觉习惯,主要信息区域占屏幕中部空间,次要信息依次排列于屏幕下方,14号的标准字体符合人眼舒适辨认的习惯。此外,听觉感觉也开始被应用于互联网设计之中,它比视觉更具有随意性,在设计时听觉信息应该更多的与人的自然习惯容为一体,不要产生突兀、嘈杂的感觉。

(2)网页交互设计中的记忆。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主要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用户在使用网站时,产生的短时记忆占较大的比重,因为页面信息在迅速变化,记忆也随之变化,很快衰退,或者受到干扰刺激遗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产生,在进行交互设计时,要保证各页面元素的一致性,保证部位和模式功能,外观和操作位置成为一个系统的内部不同区块,每次划分的信息区块最好分为7个最符合人的记忆特点,各区块间具有连贯性,帮助用户记忆。在设计时还应注意帮助用户提取已长期储存的记忆,需引起用户注意的信息应该设计取样提醒功能,用来提醒操作人员对某个特殊的信息源做取样提取。此外,设计元素应尽量符合用户大脑中已经储存的行为经验或者记忆元素,使用户可以凭生活经验和本能反应完成操作过程,例如,淘宝商城里的购物车功能,就是将用户在长期生活中对购物车这种事物已经形成的记忆应用于虚拟网页设计中,便于用户快速理解并使用该功能,这样通过调用人们的隐性记忆,减轻用户重新学习的认知负担。

(3)网页交互设计中的情绪。人是富有感情的生物,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喜、怒、哀、乐种种情绪的牵绊,情感更是人类认知心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用户对互联网产品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情感化需求,人是会产生情绪的,如何使冰冷的机器产生类似人类的情绪,在情感上与使用者产生沟通交流、互动,就是网页交互设计师应该做的工作,设计时要注意增加正面的情感,使网页更能吸引浏览者,用愉悦轻松的体验消减用户的负面情绪,用户在快乐及积极的情绪当中更易容忍那些操作页面中的难题。例如国外的知名设计网站Dribbble,用户填写注册信息后还需要登录邮箱,点击验证链接完成注册,完成注册按钮上的文字不同于一般网站的“注册成功”,而是写了一句话“I’m human,let me in!”,一个很小的细节,从用户的情绪感受出发,大大减少了用户在之前繁琐的注册过程中产生的厌烦情绪,感觉网站既具有亲和力又富有生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保证网页的易用性,当可用性和易用性短缺时,用户容易对产品失去掌控,产生沮丧自责的消极负面情绪,设计者应该以网页内容结构等各方面元素的清晰表现、协调配合为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效果,依赖技术手段。

4结论

网页是设计师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检验一个网站页面的标准就是最终用户的使用感受,所以网页交互设计要紧密联系用户的心理特点、情感需求及行为规律。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理论出发,联系设计实例说明了其在网页交互设计领域中的重要价值及意义,并从感知觉、记忆以及情绪三个方面总结了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网页交互设计方法。为了更好的向用户传达信息资源,激发使用者的兴趣,使用户从产品中获得满意愉悦的体验,就应将认知心理学应用到网页交互设计中,不断提升网页交互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 唐纳德・A・诺曼(美).设计心理学[M].张磊,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篇(7)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干预;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3-004-04

积极心理治疗是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论指导的一种心理疗法。塞里格曼(Seligman)指出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主要在积极预防和积极治疗,希望发展和增强人性中的优点,培养积极的人格力量,改善生活品质,并预防低潮时心理疾病的发生。使他们不仅能够克服困难,同时能达到“繁荣向上”的目的。作为心理治疗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从人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出发,以解决冲突为核心。这种关注积极的人格特质、较符合人性特点的心理治疗模式,扩展了人们对心理治疗性质的认识[1]。

一、积极心理治疗的主要观点

积极心理治疗中积极的概念,是指治疗并非以消除来访者的症状为首要目标,而是注重发动来访者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力。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思想:首先,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其次,以正向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最后,发挥人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幸福感、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心流经验、快乐、生命意义等,在积极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关注来访者的积极品质,注重培养来访者的积极反应。积极心理治疗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之一,强调发展和培养人本身所固有的潜能,来促成人类固有机能的最佳化。

(一)积极心理治疗的特征

1.积极的价值观取向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既有潜在的自我冲突,也有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个体一般都能自我决定其最终发展状态。“治疗并非首先以消除病人身上现有的紊乱为准(目的),而在于努力发动患者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力。事实和给定的东西不一定必然是障碍和紊乱,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种种能力” [2]。基于这种积极的价值观取向,积极心理治疗把整体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强调从正面界定和研究心理健康,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认为人的积极心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应对和消解心理疾患的过程,保障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对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则来自于对人内部积极潜力的塑造或唤醒。

2.激发人积极的基本能力

积极心理治疗认为人人都具有两种基本能力:认识能力和爱的能力,人的心理疾病是由于这两种基本能力在不同的文化条件下分化为每个人的现实能力时发生冲突的结果。因此,积极心理治疗的立足点就在于激发来访者的这两种积极的基本能力。第一是激发来访者的认识能力。因此,积极心理治疗首先致力于帮助来访者抛弃对自己古怪行为的传统认识,取而代之建立起一种积极认识,并使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对这种积极的解释始终抱有坚定性,从而使来访者觉得自己的古怪行为是合理的、正常的。第二是激发来访者的爱的能力,也就是激发对象的积极情感能力。积极心理治疗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研究积极情感的作用上。在实际临床的操作上,积极心理治疗常常用积极情感来消解来访者的消极情感,或者在来访者的消极情感中寻找积极的成分。

(二)积极心理治疗与传统心理治疗

积极心理治疗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来访者自身潜在的能力而不是疾病本身。心理治疗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来访者获得和保持健康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祛除疾病。这一较符合人性特点的心理疗法正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3]。

1.传统的心理治疗工作重点是疾病的评估或治疗,心理治疗师把来访者的心理疾病纳入到精神病理学的框架,以医生治疗病人身体疾病的模式来对待心理疾病。积极心理治疗则是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论指导的一种心理疗法,它以反传统医学式心理治疗的面貌出现,强调每个人天赋的潜能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传统心理治疗的研究对象是疾病,从心理病理学角度来观察人,治疗目的只是祛除疾病。积极心理治疗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强调既要看到疾病,更要看到人的潜能。通过积极心理治疗给来访者树立起信心和希望,调动其潜能。

3.积极心理治疗同样致力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积极心理治疗法倾向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沟通、表达、自助、增进交往能力并保持健康。

积极心理治疗的特殊之处在于:治疗过程中运用直觉与想象;运用故事作为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媒介,强调激发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来访者最终成为环境的积极治疗者;治疗快捷,一般需要5~6个疗程,远远少于其他疗法。

(三)积极心理治疗的价值

第一,通过积极心理测量,来访者可以体会到治疗师正试图全面了解其品质,而不是只着眼于其“问题”。第二,治疗师向来访者表明他(她)与“问题”不是等同的,并鼓励其关注自己的积极品质,这样可以使来访者改造个人价值观,从而减轻其内心不必要的冲突。第三,关注来访者的积极品质可以促进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的充分信赖,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积极心理治疗可以让来访者在关注中愉快而充满信心地积极解决其问题。第四,在治疗过程中运用直觉与想象,运用故事作为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媒介,强调激发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来访者最终成为积极治疗者。第五,在积极心理治疗中,来访者通过其自身的积极品质达到心理健康,这是自身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第六,积极心理治疗给来访者树立起信心和希望,调动起其潜能,最终“问题”被解决了,人也会变得更有力量。第七,积极心理治疗是通过考虑个人和环境优点而进行的积极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积极地沟通、表达、自助、增进交往能力并保持健康是也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核心[4]。

二、积极心理治疗的三个层面

积极干预可以从认知方式、情绪体验和人格特质三个方面考虑,积极干预主要是对个体内在潜能的发展和提升,其目的不仅在于将消极心理状态转变为“零性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将其提升为积极的心理状态。积极干预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积极认知模式干预

Albert Ellis在论述不合理观念与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ABC理论。Ellis认为,个体的情绪并不是由诱发事件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导致的,他的基本观点是:“人不是为事情而困扰,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所困扰着。”认知干预的着眼点在于认知评价与情绪体验之间的交互关系,主要是要消除不合理观念,同时引导人们积极地思维。事实上,有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是从认知角度发展起来的。人不是被动地体验事件和环境,相反,所有生活事件都是人的“认知过程”,是个体分析与建构、预期与回忆、评价与解释的过程,多样化的认知操作与动机过程对人的心理具有重要影响。可以看出,主观幸福感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认知心理过程。一个人如果拥有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即使他面对挫折时也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Folkman(1997)等人描述了人们应对问题的认知与动机过程发现,积极与有意识的良好方式对人的心理健康极有价值[5]。如:(1)积极想法;(2)从消极事件中汲取积极意义;(3)应用幽默、信念、意志应对困难;(4)不钻牛角尖;(5)用适合的方式进行社会比较。所有这些均能够减少应激并促进心理健康。不同思维方式导致不同情绪体验,这会使个体产生不同的幸福感。积极的认知干预所提倡的是积极思维方式的培养,这种干预一方面要纠正人们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又要发展人们积极的、乐观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够使人们即使在面临逆境时也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二)积极情绪状态干预

由于积极情绪与身体及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积极情绪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相应地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而消极情绪则相反。Fredrickson把积极情绪的早期研究整合起来,提出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该理论认为,各种具体的积极情绪,如高兴、兴趣、满足感、自豪感和爱等,表面上看来不同,但都有拓宽人们瞬间知行能力、建构和增强人们个人资源(如体力、智力、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协调性等)、提升主观幸福感等功能。积极情绪是人们幸福感的表现,也是人们是否“繁荣向上”的信号,因此积极情绪体验的获得将有助于缓解人们在生活中的痛苦,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体验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绪体验大多是依靠一些低强度、高频率的积极生活事件以及积极的人际关系获得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努力促成这些低强度高频率的积极生活事件。

(三)积极人格特质干预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利用存在每个人身上的人格力量和美德来克服苦难、达到“繁荣向上”的目的,而应用积极心理学也是要促成人体的最佳机能。这种机能不仅包括积极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还要激发潜藏在人们身上的积极品质。因此,促成机能最佳化的一个方式就是通过发展人们积极的人格特质来达到“繁荣向上”的目的。积极的人格特质不仅能起到疾病缓冲器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促成人们的“繁荣向上”。究竟哪些人格特质是积极的呢?Seligman 等人研究发现有六种美德、24种人格特质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体身上。虽然这些人格特质在不同年龄的人身上会有所侧重,并且他们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也有疏密,但这些人格特质有助于提高人们生活的满意度。人格特质和美德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人格特质,一方面能够缓解人的痛苦,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生活的满意度,使得个人和团体都能够“繁荣向上”。事实上,认知方面的积极干预,积极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个人和组织“繁荣向上”的一个重要策略。

三、积极心理治疗的五个阶段

积极心理治疗分为五个阶段,不仅看到来访者心理紊乱的一面,也看到其身上所存在的自助潜能[6]。

(一)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

来访者尽可能以书面形式汇报自己什么时候对什么事、什么人感到烦恼,对什么事感到愉快。这样就开始了让来访者学习区分的过程。治疗师和来访者一起规定冲突的范围,并对它们进行具体描述。在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来访者进行重新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其他的可选态度和行为方式。实际反应和可选反应比较法就是一种在治疗师指导下的来访者自我控制法。

(二)调查阶段

调查阶段以来访者为中心。来访者根据鉴别分析调查表,确定自己及冲突伙伴在哪些行为领域具有积极品性,在哪些行为领域具有消极品性,得到自己和伙伴在品性、行为方式和能力方面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图像。

(三)场合鼓励阶段

鼓励阶段的重点不在于消除有问题的行为,而在于改变习以为常的交往模式、促进伙伴之间的信任及改变来访者的态度。具体做法是放弃对冲突伙伴的消极行为的批评,只对对方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进行鼓励。这种与习惯相反的新做法有助于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为了让来访者同自己的伙伴建立起信任关系,来访者需要学着强化自己伙伴身上的积极品性,注意自己身上与之相关并容易引起冲突的消极品性。

(四)语言表达阶段

人际关系障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际沟通出现了问题,即作为沟通工具的语言造成了误解。语言表达阶段的特点,就是让冲突伙伴们努力消除他们之间存在的误解。礼貌与诚实的关系是语言表达阶段的关键冲突。治疗师在这个阶段要帮助来访者确立一个以“礼貌― 诚实”这个关键冲突为核心,并有具体内容的鉴别和练习规划。为了让来访者摆脱把冲突闷在心里不说或者曲解冲突的状况,指导来访者按照确定的规则,逐步练习同自己的伙伴进行沟通。他们既谈论自己的积极的品性和经历也谈论消极的方面。

(五)扩大目标阶段

限制自己的目标是心理障碍者最容易出现的做法,因此要有目的地消除来访者视野的狭隘性。要指导来访者学着不把冲突转移到其他行为领域,而是努力追求新的、过去从未体验过的目标。

上述五个阶段的治疗在程序上并非一成不变,可以因人、因时、因事,根据来访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但是却始终贯穿着一个不变的宗旨,那就是鼓励来访者的积极品质,同时发挥其本身的积极力量和积极潜力。

四、积极心理治疗的目标:增进幸福

幸福个体在许多方面比不幸福个体更成功,例如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身体和心理健康等。已有大量的证据表明,治疗师可以缓解来访者的心理障碍和消极情绪,但却极少有人论证治疗师可以使来访者幸福。积极心理学坚信这一状况能够发生变化:治疗师可以给来访者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投入和意义,而不仅仅是减轻抑郁、焦虑和愤怒;即使减轻消极因素的治疗开展得十分成功,“幸福”并不能自动产生;使来访者实现快乐、投入和意义的技能是与抑郁、焦虑和愤怒进行斗争的技能的重要补充;未来治疗师的工作将不仅仅是减轻消极因素,而是要帮助来访者建构快乐的生活、投入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建构这三种生活的技术被称为“积极干预”,积极心理干预为现代人们的积极心理治疗以及获得长久的快乐提供了契机[7]。

(一)感恩练习

感恩的心情与生活满足有很大关系。心理学研究显示,把自己感激的事物说出来和写出来能够增加一个人的快乐[8]。心理学家Lyubomirsky研究发现,让被试在他们每天的日记中记下自己所感激的事情,如感激自己健康地活着,感激自己是自由的,感激自己还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感激过去他人赠予自己的一切,并每周作一次总结,在六周之后,被试的快乐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没有参加感恩练习的控制组则没有这样的收获。心理学家Emmons的研究还发现,感恩练习不仅能提升人的心情,还能增进身体健康,使人精力充沛,而且对于神经肌肉痛的患者,能减轻其痛苦和疲劳[9]。

(二)生活喜事

Seligman研究认为,耗费少且效果更持久的快乐方法就是被他称为三大喜事的练习,即每天写下三件喜事,以及它们的起因和过程。结果发现,人们在三个月甚至六个月后,都会更加快乐而更少压抑。他认为,其实快乐是因为你做了快乐的事情,当你把某一件事情做好了,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你就会快乐。许多人重视快乐的感受,却不重视去做快乐的事情,不去行动,只是思考和感受是不会快乐的。好的感觉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只存在于头脑中,它一定会表现在行为上。他建议人们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快乐,珍惜生活中所有能带来快乐的事物,如与孩子度过愉快的时光,啜饮一杯你最喜爱的咖啡,与同事开开玩笑,告诉你所喜爱的人,你每一天都是多么爱他们等。

(三)利他行为

Lyubomirsky还提出利他或善意的行为,如探访福利院、帮助朋友的孩子复习功课、帮助邻居修剪草坪、给祖父母写封信等,也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快乐感。每周做五件善事,尤其是在一天之内做五件,其效果会更为显著。这些善意的行为既有随意性(如在收银台排队时让老年妇女上前)又有连续性(每个星期天带食物与年长的邻居一起共进晚餐)。心理学家认为对他人友善,不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会使人感到大方和能干,从而带来强烈的归属感,赢得微笑、赞赏和善意的回报,产生快乐和胜任的内心体验。

(四)人际交往

心理学家认为重视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对获得快乐是非常重要的。最快乐的人身边总是不乏家人和朋友,他们不关心自己是否能跟得上富有的邻居的脚步。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宽恕的心。正如《真正的快乐》的作者Seligman所说,快乐的人很少感到孤单。他们追求个人成长和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从来不管别人做什么或拥有什么。

(五)积极品质

拥有积极品质的人其积极乐观的情绪会激发他的适应力、热情和坚毅精神,而这些恰恰是人们每日获得快乐所需要的品质。研究发现,积极乐观的人实际上比其他人更为实际,更能自然地自我感觉良好,对待事情总是持以乐观的态度,总能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积极心理学家发现所有的文化都推崇六种美德:智慧、勇气、爱、公正、自我节制和崇尚真善美的情操。对每一种美德,研究者又界定了它的不同表现形式,共24种品行。如智慧就可表现在好奇心、好学心、判断力、原创力、人际智力和洞察力六个方面。当人们了解了自己在品德和能力上的长处以后,在生活和工作中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它们,这样就能经常地经历到“心流体验”,经常地向心理资本的账号上投入,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人生的快乐体验就变得可能[10]。

五、结语

积极心理学要挑战的问题是关于心理疗法的运用以及其本身的意义。医疗模式的工作性质和单纯寻找修复缺陷的偏见使我们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方面迷失了方向。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家对病例的热衷导致心理学失去了自己天赋的权利,心理治疗在修复弱点的同时,更要培养和建立人们自身的优点和力量。积极心理治疗是一种整合的治疗模式,注重与其他心理治疗流派进行建设性的合作,它吸收了传统主流心理治疗的绝大多数研究方法和手段,并把这些研究方法和手段与人本主义的现象学方法、经验分析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纳入到自己的治疗体系之中,在治疗手段、方法上充分体现了心理治疗的道德性原则和人性化特点,这使它在非心理治疗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着眼于心理冲突和疾病的积极方面,从文化和历史的观点来评估心理问题,强调每个人实际的和潜在的能力,以及社会因素的重要性。积极心理治疗理念是对传统心理治疗的批判、反思、继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心理治疗途径,丰富了心理治疗理论。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郝琦,乐国安.积极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述评 [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2:45~60.

[2] 秦 .积极心理治疗模式的特色及启示 [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12:65~68.

[3] 任俊,叶浩生.积极心理治疗思想概要[J].心理科学,2004,27(3):746~749.

[4] 江雪华,申荷永.美国积极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J ]. 中国健康心理学,2006,14 (4) :463.

[5]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34.

[6] N.佩塞施基安.积极心理治疗――一种新方法的理论和实践[M].白锡方译.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342~454.

[7] Duckworth AL , Steen TA, Seligm an M EP. Positive psychology in clinical practice.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5,(1): 629~651.

[8] Claudia Wallis.The New Science of Happiness. Time,January17,2005,144~148.

[9] 王彦,王岩. 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8 ,31 (6) :1441 ~1442.

[10] 陈浩彬,苗元江.积极心理学:为幸福人生奠基[J].教育导刊,200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