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9:05: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诗词问答知识竞赛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 浅淡高三文科特长生的地理复习指导 艺术特长生,还是艺术生? 考级 并不直通艺术特长生 艺术特长生,此路不通? 艺术特长生的教育探究 亲历“艺术特长生”招生 艺术特长生数学教学初探 艺术特长生招生倾斜 谈谈特长生在高考前如何做到科学用嗓及嗓音保健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科学选材与训练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科学选材和培养初探 制霸、复苏、逆袭 特长生 高等学校招收艺术特长生 如何做好艺术特长生的数学教学 对艺术特长生德育教育的探索 浅谈高校艺术特长生的招生与培养 艺术特长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艺术特长生:幸运的受益者? 艺术特长生走高考“特色之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文科学霸”逆袭艺术特长生 “文科学霸”逆袭艺术特长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邓郁")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华好诗词》在10月19日开播,加入汉语文化节目的竞争。闯关、综艺等电视包装手法被用来包装汉字、古诗词,引起了这一类节目的收视热潮。
在试题中出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时候,《中华好诗词》的评委席上出现了分歧。
分歧的焦点是“见”应该读“xiàn”还是“jiàn”。
中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杨雨认为:“如果读‘xiàn’,那是山在呈现出来,并不是这位诗人有意地要去看什么。”她喜欢这种“现南山”的悠然。
赵忠祥和明星守擂人喻恩泰不同意了。 喻恩泰高举起手,做出采菊的姿态,说:“诗人是在采菊那一瞬间,心很悠然地看到了山。”
“采菊有那么采的吗?”杨雨反问。一旁赵忠祥悠悠然地说:“有,有……杨雨老师,在植物和动物方面,我略占上风……”
全场哄笑,掌声四起。
在过去几个月里,类似的汉语竞赛节目迅速占据荧屏,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仿佛一夜之间,选秀的明星从歌舞高手变成了文科学霸。
在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前后,河北卫视推出了《中华好诗词》,河南卫视则推出了《汉字英雄》,日前又传出消息,要请崔永元来主持姊妹节目《成语英雄》。
在此之前,没有人想到这一类打着“复古”、“传统”和“文化”旗号的节目,能够获得如此高的收视率。 不能唱歌了,那拼文化吧
《中华好诗词》总导演杨宝昆记得,节目的创意是在今年8月19日中午提出的。当时,河北卫视发展研究部主创人员和一位台湾电视人一起搞“头脑风暴”,他们面临的压力来自“限歌令”。
7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消息,为避免电视节目形态单一雷同,总局将对歌唱选拔节目实施总量控制、分散播出的调控措施。两个月之后,广电总局升级“限歌令”,2014年有可能只有四档音乐选秀节目得以存活。
在杨宝昆他们感到压力倍增之前,已经有人提前找到了突破口。
8月2日,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在播出之前,它几乎没有做任何大张旗鼓的宣传,但节目播出六个小时之后,在微博上便成为电视节目话题排名第一位,随后收视率节节攀升,迅速突破2%。这对一个没有歌舞、没有明星导师的课堂节目来说堪称奇迹,因为同期的《快乐男声》最高收视率只突破了1%。
《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并非灵感忽至,它筹备了整整六年,设计完成于四年前。
“它是多年来的一个电视梦想,但我需要等待一个敢于支持原创的媒体。”节目总导演关正文说。 当竞赛要展示文化时,明星不得不好好学习。在《中华好诗词》的候场间里,所有参赛明星都在捧着手机狂背诗词。
他的创意来自美国的全国拼字比赛,这是一档从1925年开始举办的比赛。看到一名50年前参加过比赛的老人指导他的外孙参赛,关正文深受感动。他感慨道:“在美国这样的多元化国家,拼字比赛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共同的美国梦中找到了共同点。”
在得到央视科教频道的立项之后,关正文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按照国外做节目的模式,制作了一本厚厚的节目执行手册,对所有的细节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规定。然后,迎来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成功。
借着央视节目的走红,更多人发现了早在7月份就已播出的《汉字英雄》,这是河南卫视跟爱奇艺网站联合制作的汉字听写节目。
对于杨宝昆和他的搭档们而言,再去制作一个写汉字的节目就是愚蠢了。他们想到了歌曲《但愿人长久》。上世纪80年代,台湾作曲人梁弘志为苏轼的一阙《水调歌头》谱了曲,由邓丽君演唱,之后传唱华人世界。
“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档普及传统文化、传统诗词的节目呢?”大家变得兴奋起来,当天下午,杨宝昆起草完方案,交给部门领导,晚上,他收到了台长批准立项的通知。 文科生的逆袭
汉语节目乍起的热潮,让人依稀想起曾经在荧屏上几起几落的电视益智类节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本着教育群众的原则,各个电视台都播出了知识竞赛节目,比如《党史知识竞赛》、《中学生知识竞赛》,甚至《节水知识竞赛》。由于形式呆板,很快被边缘化。
199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幸运52》,并在两年后夺得央视的“年度电视节目”奖。一时各种益智类节目纷纷亮相,并广受欢迎。这个名单中包括江苏电视台的《无敌智多星》、湖南电视台的《超级英雄》以及央视的《开心辞典》和《三星智力快车》。
但是随着电视选秀的兴起,这些曾经红火一时的益智类节目又一次被边缘化,它的再次回潮则是去年曾一度声势颇大的《一站到底》。但是跟它的前辈相比,这个问答竞赛的电视节目已经算不上益智。它的问题不再关于天文地理文史艺术甚至数理化,而是“灰太狼的老婆叫什么?”和“紫薇的亲生母亲是谁?”
从2004年《超级女声》火爆全国开始,选秀节目已经统治了电视荧屏整整十年,它不断变化形式来刺激观众的神经,但是一次次的刺激,也正在让电视机前的人们感到疲倦。而汉语节目的智力挑战,恰好撩拨到了昏昏欲睡的观众,而“汉语”两个字,似乎正呼应了人们深藏心中的文化焦虑。
《汉字英雄》制片人马东说:“做汉字节目其实就是差异化的选择,为什么是写汉字?因为汉字在中国人心里有独特的位置。因为介质变化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怀旧情绪,《汉字英雄》可能唤醒了这种共振点。”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疏离了手写汉字,提笔忘字也早不是新鲜事。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曾在其微博上发起倡议:“解放孩子,救救汉语!”呼吁小学取消英语课并更注重汉语学习。类似的呼吁,已经多得让人感到麻木,但是普遍的担忧却不断被提醒、强调。
尤其是在看到电视里的题目,观众心中一片茫然,同时有一个声音叫喊着“我以前知道,现在居然忘了”的时候,它准确击中了观众的心理。文科生在此时逆袭了艺术特长生。 让明星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尽管好几档节目都极力避讳或淡化明星名人的作用,但毋庸置疑,重量级嘉宾是亮点之一。同样,《汉字英雄》请到陈道明和韩寒做“幕后高参”,由于丹、高晓松、张颐武担任现场嘉宾,化身“汉字先生”与选手进行互动。他们几位通过解读汉字的来龙去脉以及所蕴含的典故知识,拓展了节目的内涵和外延。
《中华好诗词》聘请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和中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杨雨为“大学士”,做点评嘉宾;请喻恩泰、左岩等六位明星充当守关人,全国遴选出的100位诗词记忆达人是攻擂方。比赛设有 “百家争鸣”、“挑兵点将”、“金榜题名”三个板块。
诗词达人必须通过抢答为自己赢得上场参赛权,上场选手可随机挑选守擂明星进行答题比赛。担任主持人的则是不久前刚刚从央视辞职的名嘴王凯。他们在台上的互动让节目妙趣横生。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请问指的是哪一位诗人?”
“李白。”
镜头转向评委席,赵忠祥说:“一直说李白一身傲骨,其实在这首《与韩荆州书》里头,老实说他有点迎合。‘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他说我这万户侯都不想要了,就想见您一面呀。见您一面为什么,还是要一个什么官位。” 为了竞赛,《汉字听写大会》的选手把《现代汉语词典》背了几遍,有的甚至手抄了一遍。
王凯一本正经地说:“这应该是李白作为屌丝找工作的时候。像李白这样一个诗仙、一个谪仙人,可以让高力士为他脱靴,也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但是在他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他也会把自己的架子放得很低。”
对于呼吁重振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无论《汉字听写大会》还是《中华好诗词》,场面都让人感慨。
在《中华好诗词》的候场间里,所有参赛明星都在捧着手机狂背诗词,甚至在大舞台上现场录制的间隙时,他们也在或背诵或互相交流。喻恩泰甚至在录制之前闭门三天,在家苦读。目睹此景的赵忠祥曾经感慨,“导演快来拍呀,这场景多感人啊!”
至于比赛的激烈程度,也毫不亚于各种红极一时的选秀PK。
10月18日,央视《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的决战时刻。安静的现场只有钟声滴答,弥漫着结果行将揭晓的紧张。
听到“chen mu qie chi”的题目,选手于加敏在电脑答题版上写下了“瞠目”。在众人屏息的寂静中,她犹豫了片刻,擦掉“瞠目”,重新写下文字正确的“瞋目切齿”。
全场的观众和她在场外的同学发出一片惊呼声,为她的“转危为安”鼓掌。女主持人冀玉华直呼:“我的心脏都快受不了了!” “锦标赛”导向是难免的
《汉字听写大会》比赛中,选手不仅书写错误要被淘汰,书写不规范也将面临出局,堪称史上最严格的听写竞赛。
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由各省严格选拔后,派出的汉字听写高手。随着各省代表队不断亮相比拼,各省的支持方也纷纷在新媒体平台组建后援团,开始一路陪伴着所属省队选手的蜕变和成长,其规模和竞技模式被称为汉字听写“全运会”。
在这种赛制下,持续几月的《汉字听写大会》“捧红”了表现出挑的杭州外国语学校。带队的苏云生老师说,在备战决赛的十天集训里,学生的任务是掌握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1780页,5万6千个字、词组,平均每天掌握150页。每天,他们要花上16到18个小时学习,凌晨两三点才睡觉。她笑称,原先和学生们比赛总是赢,但经过集训后的孩子实在太强了,她称他们是“现代汉语词典小六版”。 对收视率的担心很快被热播所打破,《汉字听写大会》的收视率直逼最热的选秀节目,而参赛的高手也成为新的偶像。
其中的几位优异者也如明星般在学生群体中受到了“膜拜”,15岁的刘浥尘被奉为“大师”,为了竞赛,他把《现代汉语词典》手抄了一遍。
这样的做法,流沙河老先生笑着说“太辛苦”。在他看来,认字,不是用突击的办法。“文字或者文化,慢工出细活,文火炖肉,才符合它的发展规律。”
但他很能理解电视竞赛的特性:“任何一件事,一旦你有悬赏,有特殊鼓励,都会出现一点偏差,叫做‘锦标主义’。这是难免的。但没必要去拿这个来指摘节目本身。”
此外,对于节目的吐槽和批评,最集中地体现在题目难、汉字冷僻上。如果说“貔貅”、“户枢不蠹”还算普及,“荦荦大端”、“裂璺”大概可说超出一般人的知识范围了。担任《汉字听写大会》解说的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都不由得感慨,“这些词太古雅了”,“谁都不知道”。
关正文表示,对于难度的判断他们只能靠自己的经验推想。节目组将汉字词汇从所有人都能写对的到所有人都写不对的分成了十个等级的难度:“比如第六级,就推想60%的选手都该写不对,第八级就是80%的选手都该写不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控制现场比赛的节奏,不至于让竞赛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要很辛苦地面对商业主流
“恭喜大陆有这样的节目。起码在台湾,现在这样的节目绝不可能生存。”这是台湾文化人张大春的第一反应。
对有关汉语的电视“综艺”节目,张大春并不陌生。他记得40多年前,自己上小学五年级时,看过一档叫做《以小见大》的节目,主持人是台湾电视公司的演员田文仲。节目里首先出来一小段文字,如“环滁皆山也”,接着现场观众再背诵后半部分乃至全篇。
“真把我吓坏了,他们太厉害了!”
不过那档节目只维持了一年,“今天全台湾2000万人里,记得它的不到3000了吧。”
后来他还参与过读书节目的主持制作,也只撑了三年,而且还靠其他类型的节目养活。如果没有新闻局、文建会出钱支持,会死得更快。
“电视作为传播工具,有很多责任和面向。策划者要很辛苦地面对商业主流。”他表达了对彼岸同仁的敬意,却不想用大话来评论这类节目的积极效应,拔高大众对节目的期待,所以“不要说什么全民会怎样、能够长期地对庸俗大众产生什么影响。”
毫不意外,最追捧这几档汉语知识节目的,是有孩子的家庭。他们不用担心孩子跟着歌舞选秀中那些“过分有个性”的偶像学坏,也喜欢这种寓教于乐,这些节目无疑是“最令家长放心的综艺节目”。
一、注重导入艺术是构建有效课堂的保证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同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探寻的目标。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让文中的景物、情感融入他们内心世界,受到情感熏陶。
导入的设计有多种方法,如讲故事、背诗词、听音乐、欣赏图画、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等等。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课时,我先设计了一个小小的知识竞赛——诗歌接龙。我说上句,要求学生接下旬,对接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我说“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接“不及汪沦送我情”,我说“海内存知己”,学生接“天涯若比邻”,我说“劝君更进一杯酒”,学生接“西出阳关无故人”……然后,我又问这些诗句是表达什么感情的,学生很容易就知道这些都是表达离情别意的,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种恰到好处的导入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印象,也激活了课堂,学生以极高的兴趣学习了这首诗,课堂成效显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要努力创设适应文本教学的情境设置。如果教师能选择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就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收到课堂教学的奇效。教粱衡的《壶口瀑布》时,我是这样导人的,我先展示多幅壶口瀑布的图片,并播放雄壮的背景音乐《黄河颂》乐章,让学生欣赏,来激发学生胸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听觉、视觉上给学生以深层的冲击,不断叩击学生的心扉。紧接着水到渠成地引入导语:同学们,说起“瀑布”我们常常会想起“飞流起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想起“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那么位于我们中华民族母亲河上的壶口瀑布有怎样的气势呢?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文章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魅力。这样的导入使全体学生的情绪受到了极大的感染,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成功授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讲求提问技巧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提问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若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在中职阶段,学生语文基础普遍低下,怎样开展有效的课堂提问,充分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就显得格外重要。有位教育家曾提出:教师如果不熟谙提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愿意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把思考的精神负担转换成一种身心上的娱乐和享受,这需要我们在设问的精巧上下足功夫。设计问题要始终致力于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使提问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提问,我认为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主要必须坚持二个原则:一是应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来精心设计问题。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
1.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问题过难与问题过小、过浅、过易,都无法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赞可夫认为:“教师提出问题,课堂内二三秒内就有多数学生举手回答是不值得称道的”。如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在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其实这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费时且低效。教学杜甫《登高》这首诗时,我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杜甫的作品和李白的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上有什么不同?”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一脸茫然,无言以对,课堂氛围陷入尴尬的境地,最后只好由自己来回答。我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个问题太深奥了,对于中职学生过于勉为其难了。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还是尽量不提,否则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度,这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课堂提问要宜精而恰当。我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有位教师在一堂课上提问学生60多次,平均每分钟提问一次,学生陷入了问题的海洋,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每一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最后课堂变成了教师自问自答的“独角戏”,课堂效率低下。所以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要宜精而恰当。心理学研究表明:中职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很容易分散。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提问过多,便成“满堂问”,往往会淹没教学重点;提问深了,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要彻底改变这种大量泛滥的、并不能启发多少思维的课堂提问的弊端,避免教师一个接一个地提问,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回答的地位,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也要给学生的自由提问留出机会和时间,从而形成一种师生互动问答的良好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框架,让答案具有多维性,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如教学《雷雨》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周朴园三十年来对梅侍萍的怀念是真情还是假意?周朴园对梅侍萍有没有感情?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当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时,他们在发散思维的激引下的见解也就丰富多彩了。有些文章的情节常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要是在这些情节的“空白”处设置问题的话,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也更容易得到激发。
三、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石
为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一套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任务所采取的主要手段。经常有具备较高文化知识水平的教师却不能教好学生的现象,很大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探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面对着的是缺乏学习热情、基础普遍低下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与“注入式”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的,采取点拨启发、情境模拟、角色扮演、问题讨论、自学合作等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以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上《天山景物记》时,针对导游专业的学生,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假设你们现在正在带团,你们就是张导、李导,这是一个新疆团,我们下一个要参观的景点是天山,请你为你的团友做简单的介绍。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自读课文,每组分别由部分同学饰团友,由两位同学饰导游,一位同学饰旅行社经理。在刀郎的《新疆好》的歌声中,新疆团天山一日游出发了,团友按照旅游进程(本文的游览顺序),从外到内,一路“游”一路提问,导游一一解答,最后由团友向经理反映对本次旅游的满意程度和对导游的意见来决定导游表现的优异程度,并评选出最佳导游奖。整堂课气氛活跃,成效显著。这种开放与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使学生们愉悦地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