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7 09:05: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

篇(1)

大竹县月华乡爱国村村委会的小院坝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一挂崭新的秋千上,飞荡着一名快乐的小女孩。身后的老奶奶,在不断为她加油。在另一侧的一组健身器材上,两位老大爷一边聊天,一边活动着筋骨。

“你看,我现在身体是变得越来越好了!”谈起这些体育设施给村民带来的好处,71岁的村民唐仁志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唐仁志老人告诉记者,自从村里今年9月份安装上这批健身器材后,他每天都要带上小孙子一起到这儿来舒活舒活身子骨。

“以前只看到城里人茶余饭后有这些东西消遣,现在我们农村人在家门口也能玩上这些健身器材,这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哟!”

在爱国村村委会办公楼里,有一间开放的图书室。虽然不大,仅有10多平方米,但书架却排满了四壁,上面摆满了各类图书4000册以上。

图书室中间的一张大桌子旁,坐满了前来看书的村民,一些没有座位的村民,靠在书架旁翻阅。

“现在是农闲时节,村民们都趁空来‘充电’。”该村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村民们不仅可以来图书室看书,还可以将书借回家。

村民陈中兵是图书室的“常客”。他告诉记者,他家养了100多只鸭子,每年养鸭的收入都在7000元以上,这得归功于图书室相关书籍中的“妙招”,使他从中获益匪浅……

凭借这几年的养鸭收入,老陈已经盖上了两间一楼一底的住房。最近听说县里正在搞新农村建设,他还准备到附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点再去修栋楼房。“你看,我不出门打工,就凭在村里搞养殖,一样可以发家致富”,老陈自豪地说。

篇(2)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23个乡镇,357个行政村。近年来,我县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主要有以下几块:

1、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143个:其中2006年实施了1个,2007年实施了4个,2008年实施了17个,2009-2010年实施了21个,2011年实施了10个;2012年实施了29个;今年正在实施的工程点达61个。

2、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3个:其中2012年实施了2个,今年正在实施1个。

3、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批:即镇健身路径工程;

4、在新农村建设点、“三送”点实施有大小、规模不等的体育健身工程。

实施的143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5批的健身路径工程中已拨付场地建设补助资金达94.5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突出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我县成立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委、县体育局、县财政局及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并设立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体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日常事务。

(二)找准切入点,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兼顾,做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

我县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新农村建设点在挂点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认真做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一是坚持节约优先、规划优先、环保优先,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充分利用荒地荒坡、废弃水塘、闲置房屋,或填平,或翻修,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变废为宝。既解决了地脏水臭问题,又建成了体育健身设施,美化了村容村貌,使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二是把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培育新农民、创建新村镇、塑造新风貌结合起来,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不仅促进了城乡体育、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增强了农民身体素质和生产经营、就业创业能力,而且带动了村镇的整体规划,改善了农村发展条件和生态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村发展的软实力

(三)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与广大农民朋友利益密切相关,涉及土地、劳力和资金。在实施过程中,着力加强了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板、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宣传片,印制宣传册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意义、作用。通过宣传,农民群众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全面铺开后,立即受到各乡村的热烈响应,出现了争着要求实施的现象。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用典型说话,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到已建好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示范村学习考察、比赛交流,让大家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学有方向、干有目标。

(四)建好管好用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我们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上着力把握好以下关键点:

第一、在选址工作中,强调农民自主申报、乡镇政府推荐和严格考察。

第二、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要求各村委会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各乡镇政府要监督到位。

第三、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指导农民群众用好体育健身器材,充分发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作用。七年来,我县累计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357名,做到了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

三、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涉及面广,单个项目资金数额较小,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切实解决好。

一是经费不足。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定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每个村0.7万元的场地建设费已远远满足不了项目建设,大多数行政村无资金积累和收入来源,造成建设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二是进度不均衡。个别乡镇对项目建设只做一般性安排,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督促检查不力,致使项目建设滞后;

三是部分行政村难以落实建设场地,造成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甚至擅自更换工程点;

四是个别行政村器材管理不善,导致器材受损现象。

四、工作建议

篇(3)

1.当前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

1.1农村经济状况

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相比较,无论是人均纯收入还是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都有很大的差距。

1.2农村体育人口

调查表明,我国城镇中有51.23%的人口在1996年参加过体育活动,而农村人口参加过体育活动者仅占28.97%。且随年龄的增长,参加体育活动者比例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约占全国

80%农业人口体育活动者比例变化所引起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少、比例低是农民体育的基本状况。

1.3农村体育场地设施

目前农村体育的发展十分落后,场地设施缺乏是制约农民参

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体育场地85万多个,其中仅有8.18%分布在乡(镇)村,而中国有近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在江西省,据统计,75.90%的农村居民认为自己的居住地附近(特别是山区)根本没有锻炼场

所;60.54%的农民家庭没有健身器材。

1.4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

由此可见,农民对开展体育活动热情不高,并且体育活动项目单一,有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由于受季节因素的制约又不能经常开展,所以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极为缺乏。

2.新农村建设中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

2.1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体育的认识也在提高。但由于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不足和利用率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也不能满足体育

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总体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2.2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的原则

2.2.1因地制宜原则

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要依据本地的地

理特点和风俗习惯进行规划。

2.2.2切实可行原则

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要遵循切实可行原则,既要考虑到农村

人口规模,又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2.2.3长效原则

实施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的长效原则,是解决农村体育资源短

缺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矛盾的关键所在。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的长效原则,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来

规划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不能只着眼于当前的需

要,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观,着眼于长远发展。

3.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是广大农民群众从事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既是一个传统领域,同时也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新领域。笔者认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资金来源

3.2人力、物力的调动

3.3建设过程的监控

4.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和利用

4.1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

努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在法制上给予保障;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让体育管理人员有自主的管理权利;要尽快建立“群众体育健身的监督、评估体系”。

4.2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

发展社区体育场地建设,缓解场地短缺现象;挖掘学校所具有的健身设施,将其转变为群众公共所有,增加其使用率,这也是改变当前健身场所不足的一个有效途径。

5.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

5.1提高农民群众对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5.2农村体育活动要根据地域和时令特征开展

5.3培养体育骨干,增加农村体育人口

篇(4)

1.调动民心建新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何调动民心,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试点确定下来后,一些村民有思想疙瘩。针对这一情况,村里首先召开了村班子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然后又召开了7次群众座谈会,并组织干部群众80多人到榆树市十三号村参观学习,用参观者的切实感受,带动群众思想的转变。通过沟通、协调,群众心顺了、心服了、情愿了,消除了思想疙瘩,消除了“等靠要”的想法,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2.壮大民业建新村

该村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工作,把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这一关键,积极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重点发展了瓜菜、畜牧、劳务三大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在瓜菜产业上,以吉林省绿色食品经销公司为依托,在瓜菜生产合作社的带动下,大做特色文章,全力打造升阳无公害瓜菜品牌,每年向长春沃尔玛超市供应瓜菜1000吨。目前,瓜菜面积达到320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40%,并实现了由普通型蔬菜园区向基地型精品园区的转变。在畜牧产业上,以皓德公司为依托,通过宣传引导、干部带头、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了畜牧业发展。目前,已建设标准化牧业小区3个,生猪年出栏8万头,黄牛存栏1000头,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农户已达80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6%。在劳务产业上,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形成输出一批,成功一批,带动一批的发展路子。每年输出劳动力9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340多万元。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973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瓜菜、畜牧、劳务三大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70%以上。

3.顺从民意建新村

该村本着“立足长远、狠抓改造、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从村屯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务求实效,不求大,不求洋,不搞大拆大建。村“两委”班子按照统筹兼顾、点面结合、尊重农民意愿的思路,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近、中、远期目标:近期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为主;中期以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经济为主;远期以富村裕民、建文明新村为主。截至目前,修建水泥路30公里,改造农户围墙4936米,整修树台5668米,绿化植树3000棵、栽花3万株,创办了以“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风貌)为内容的文化长廊4000米,修建排水明沟4800米、镇区下水1200米,安装路灯88盏,建新村牌楼门3座,建沼气池200个,改厕1086户。

4.促进民乐建新村

篇(5)

一、大兴龙村基本现状

大兴龙村位于新市镇南部1公里,距耒阳市区22公里,耕地面积:2425亩,旱土:750亩,林地面积2200亩。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15户,人口2684人,党员91人,全村共有劳动力12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700余人。主要产业为种植水稻、油菜、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养殖生猪、鸡、鸭等家禽。通过初步摸底调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情很高,积极性很大。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度

(一)工作队进驻伊始首先在2016年的基础上完善修定了详细的工作规划,并结合实际情况排出了《2017年大兴龙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表》;工作队建立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值班安排表等,并一一按要求都已上墙,以利于更好的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电力设施提质改造。耒阳国网电力公司在2016年现场勘查的基础上,今年2月份已经动工陆续更换老化的3台变压器和线路,计划12月底之前完成大兴龙村的农网改造升级。 计划投入资金100万元左右。

(三)新农村建设扶持资金落实情况。工作队积极主动与后盾单位汇报情况,争取后盾单位资金支持。目前市发改局落实10万元、安监站已经开票5万元准备入账、政府办已经同意扶持资金3万待开票入账。

(四)“穿衣戴帽”改造。工作队6月份配合新村办和财政局对2016年未验收的工程进行了扫尾验收,4月并就美化村庄达到整体效果工作队对还没有进行“穿衣戴帽”改造的房屋进行前期房屋整治规划摸底,提前做好了危房的前期改造工作,为下半年“穿衣戴帽”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今日,共拆除危房、残房二十多间,新建民房10余间,展现了村民建设新农村改变农村风貌的决心。

(五)村容村貌整治

1.休闲健身广场建设。今年2月份在市文广新局的资助下,在1、2组大岭湾正厅房旁成功安装好了一批体育健身器材,修建好了健身广场,为帮助农民朋友健身锻炼,增强体质,充实群众文化生活,激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美化村组的路灯安装。工作队与村委会商议在2016年的基础上以1、2组大岭湾为中心往两边辐射,拓宽村组亮化的面积,此工作已经申请报告市城镇办,计划新增安装120盏太阳能路灯,12月底之前全部安装调试完成。

3.大岭湾村中央广场硬化。截止6月中旬,完成了坪地硬化2100平方。

4.利用植树造林好时机,2月份完成了村庄120亩绿化工作。

5.融村级办公与电商中心的活动场所,投资75万元,目前已经建造2层,预计不久可竣工,今年底之前村部可以搬进办公。

6.完成村内通组公路硬化1公里。修建原高桥7组现大兴龙9组乡村公路近1公里,6月份已经与交通旅游局报告,计划年内修通,投资30万元左右。

7.欧阳海灌区大兴龙段主干渠道硬化工程已于今年6月份完成,渠道总长将近2公里。

(六)村规民约已经协助村委会制定好,目前已经上墙公示并发放到村民手中,让群众知晓新农村建设,从心底上支持,行动上拥护配合好新农村建设的实施。

(七)环境卫生整治。继续全面整治路面乱堆乱放、乱建、乱倒行为,落实门前“三包”,4月份添置了垃圾箱10个。

(八)农村产业发展

1.种植业。今年2月份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用于种植双季稻、油菜和西瓜。通过一流转五服务,将土地转包给水稻种植大户曹利古的“绿联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规模化经营,农民在赚取承包费同时优先本地用工,达到双赢目的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2.协助引进新市中科园花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渠塘村种植数千亩玫瑰花,玫瑰园将依托新市镇域内旅游资源,深加工玫瑰花茶、精油产品和规划建设农家乐,计划打造成一个集经济作物、玫瑰观赏基地、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玫瑰主题公园。

3.畜牧养殖业。走访养牛专业户,帮助他们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4.计划还耕退湿100多亩,预投入240万元,4月施工,12月底完成。

(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今年6月份顺利圆满的完成了新的村级班子的选举工作,新班子的成立为更好地为村民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篇(6)

2016年,洪家村被列入我区第三批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村,村里在乡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民主推选,选出了一批在村内威望高、品质好、热心建设家乡的带头人,建立起了村民事务理事会。新当选的理事们下定决心,统一信念,一定要抓住宅改契机,要在不失乡愁的基础上建设新的农村,从根本上改变洪家的村容村貌。

一、结合“宅改”,推进村容村貌大转变。理事会建立起来后,经过走访调查、会议讨论,一致认为要想有效推进宅基地改革,扭转洪家落后面貌,必须充分争取和发挥在外乡贤的充分支持。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在外乡贤们的根始终深植于洪家这片沃土,他们人虽长年在外,但是始终牵挂着家乡。

一是慷慨解囊,众人拾柴火焰高。洪家乡贤助力一改促六化,集资启动资金到账47万。在外经商的洪冬金在看到宅改后的变化,听闻家乡要新农村建设提升,便主动捐助3万元用于购买洪家"门面石";洪摇堂捐助休闲广场上的建设用具;洪巧俊、洪瑜君捐助图书馆书籍;古井、健身器材、果树绿化、八角凉亭、路灯等都是乡贤捐助的。在外乡贤一心为家的行动感染着每一户村民,他们自发集资4万元用于河边路段建设,理事会为了激发群众动力,对捐资人员进行张榜公示。理事长洪炳金说:“我们村庄因发挥了乡贤的作用,变化极大,已经有越来越多乡贤主动找到我们理事会,说要帮助自己村庄变得更好”。

二是借力打力,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农村老人大多对于宅基地的认识停留在表面,认为宅基地是祖业,一些村民对于要拆自己房屋的做法十分不认同,甚至阻挠村干部、理事的工作。为此,洪家乡贤主动做好自己家、亲戚家老人工作。对于思想顽固不化、寻衅闹事的村民,乡贤都会利用过节回家的时间,共同上户做思想工作,直至做通。

三是头雁先飞,引领改革矫健步伐。在知名人士的带动下,全村青年人越来越多投入到家乡的建设当中,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洪天辉、洪继华在2016年6月宅改后创立了“青农基金会”,建立了“店上洪家青农基金会”微信群,从刚开始的16个人,到现在发展成62个人,人心齐,泰山移,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村庄能变得更好。结合精准扶贫工程,青农基金会成员深入走访了42户人家,并给予每户贫困户3000元的帮助,走访了70岁以上老人40个,每人捐助100元、一桶油、一包米。

二、结合“平安建设”,推进“和谐洪家”新进程。

一是搭建智慧社区格局。平定乡洪万村洪家组在全乡范围内率先建成村小组综治中心1个,综治中心位于崇文图书馆二楼,建筑面积138平米,设有矛调室、综治工作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大厅等。村内安装太阳能路灯19盏,枪式监控探头10个,基本实现了村内主要道路亮化无死角,监控无死角,综治中心视频监控实现视播一体,即定点广播对应相应监控探头,从监控中当场发现可通过定点广播即时提醒周边群众,治安状况得到极大提升。二是深入开展村民民主自治。始终坚持“德治为先、法治为本、自治为基”原则,洪家村先后建立起了村民理事会、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义务治安巡逻队等多支队伍,法律明白人占总户数比重超过15%,有力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水平。三是完善矛调机制。结合“乡、村、组、调解员”四级调解网络体系,洪家小组建立调解委员会1个,选聘委员6名,义务治安信息员15名,做到“五个有”:有组织机构、有调解人员、有调解场所、有调解制度、有调解台帐,发动综治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弘扬“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共调解邻里纠纷6件,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四是推行综治银行积分制。通过以规促德、以文养德、以评树德的模式,建立综治哨所,对村民“三治联动”行为进行积分制评价,促使村民道德文明水平提升;五是精心打造综治宣传工作亮点。洪家村紧邻杭长高铁,村内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了一条百余米长,面积达1500余平米的铁路护路知识宣传长廊,有力的推动了铁路护路观念的普及;六是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扫黑除恶宣传发动工作深入人心,理事会组织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大会1次,发放扫黑除恶宣传单100余张,扫黑除恶深入人心;七是打通民意传导通道。通过开设流动意见箱,避开农忙时节,到田间地头搜集群众意见120余条,积极为民排忧解难;八是开展“好婆婆”和“好媳妇”评选活动。对于获奖的农户,由青农基金会给予获奖的家庭每户1000元的物质奖励。  

三、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大变革。宅改后,洪家村持续开展新农村建设,先后建起了幸福楼、崇文图书馆、留守儿童快乐之家、农耕广场、文化广场。一是老有所终。村里新建的幸福楼建筑面积达251平方米,共有房间8个,现用于五保户居住;二是幼有所长。73岁的退休老教师洪光华在崇文图书馆义务开办起了留守儿童快乐之家,30余名留守儿童在洪老师的带领下读诗、练字、下棋、跳舞,还可以通过视频连线在外务工的家长们进行亲情对话,消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壮有所用。崇文图书馆占地面积138平方米,收藏种养殖技术等书籍等3000余册,村民们闲暇时也可来此看书放松,汲取新生知识;四是老有所乐。村里出资购买了电影放映设备,村民可免费观看电影,安装了健身器材,引导村民锻炼身体,还帮助留守妇女们组建了广场舞舞蹈队,进行免费教学。如今每天晚饭后,妇女们不再像从前一样流连于麻将桌上,而是在文化广场伴随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如今的洪家村,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好一幅大同世界的美丽画卷。

篇(7)

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村“两委”班子在市、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直有关部门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以科学规划为切入点,以着眼于服务城市发展生产为核心,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改善民生,使南长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学规划村内建设

2006年初,南长发村为抓规划聘请了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实地勘查,进行科学规划,规划出生产区、生活区、科技园区等,对近期建设项目和长远发展项目都进行了详细定位,为长远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并全方位思考、谋划和部署,从农民最关心、最关注和最能体现新农村建设成果的环境整治、道路建设、体育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规划入手,使广大农民能够摸得着、看得见,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环境、培养新农民、探索增收新途径、构建管理新机制,建设好班子”的南长发“五新一好”发展思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了方向。

依托企业订单发展经济

经济发展不快是农村落后的总根子,新农村建设不单单只是修几条路、建几栋房子、治理环境这么简单,必须始终不渝地突出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几年,村子依托佳木斯市顺发粉业有限公司种植脱毒马铃薯1000亩;依托汤原烟叶公司种植烤烟1500亩,依托赛瑞糖业公司种植甜菜1700亩。依托南长发村靠近城市交通便捷的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其中两瓜种植达到800亩,油豆角、粘玉米、小黄瓜种植1300多亩,初步形成了以脱毒马铃薯、甜菜为主的经济作物专业村。目前,全村每年供应城市市场蔬菜500吨,粮食3000吨,南长发村已经成为全市“菜篮子”和“米袋子”的重要供应基地。

建特色农业科技园

2006年,在市财政局农业开发办的帮扶下,首期投资142.6万元,开始兴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蔬菜科技示范园区,截止2011年,在省市帮建单位的扶助下,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其中:省市农开办投资800万元,自筹180万元),建成拥有大棚100栋、温室14栋、灌溉井2眼的特色蔬菜园区。园区内全部修建白色路面并安装太阳能路灯。现园区共种植各类蔬菜16个品种,有10个品种向省申请了绿标。由于基础设施完备,每年都能取得大丰收。

同时,村级投资15万元,对上争取资金50万元,完成了3500延长米的沟壑治理工作。进行了河道取直和5.5公里河堤加固工程,使3100亩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并且增加水田150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元。

设“六位一体”综合楼

近几年,南长发村全村道路全部达到白色路面,总长度达到了7.7公里。村两条街和农业科技园区道路u型槽边沟改造4940延长米,道路两侧栽植各类绿化树2000余株,村内道路达到绿树成荫,排水通畅。并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投资10万元打饮水井,解决村民饮水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