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
时间:2023-10-05 10:38: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15-02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逐步实行,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受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是,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存在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等方面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得语文审美教育效果不佳,阻碍了学生语文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语文审美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实现自身关于物质与审美的合理结合,提高素质与审美能力,促进生活审美的不断提升。可见,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探析提升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践性的措施。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的实践性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践性可从审美教育在新课标下的定位、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审美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从审美教育在新课标下的定位来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通过提高课堂生动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教学。
其次,从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来看,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超越。
最后,从审美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来看,高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字、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机结合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践性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面对严峻的高考挑战提供休憩的空间,进而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包括综合认知和应试心理两个方面素质)。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对审美教育的研究包括教材美、教师美、教学美等方面的内容,随着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的不断推进,研究者普遍认为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标偏向功利性;教学内容片面注重自身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导致教学内容划分不合理,学生对审美教育理解不深入,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创造性。
首先,从教学目标来说,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偏向功利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学生成绩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以考试为目标的审美教育,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同时也导致学生理解和认知能力下降,抑制了学生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不利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超越。
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只注重教学和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导致对教学内容的划分不合理,学生理解不深入。教师只注重自身的教学“表演”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理解不够,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利。同时,教师忽略了语文的文化传承这一重要功能,使得教学内容划分不合理,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审美的理解不深入。
最后,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教师对多媒体等新兴教学方法过于依赖,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缺乏内容创新和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进而导致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缺失。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促进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践性的措施
基于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坚持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的审美性、情感性、开放性、持久性以及师生对话等原则,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能力,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性。
(一)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升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视度。首先,学校和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从思想层面提升对高中生审美教育的重视。学校可以组织或者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关于高中语文审美主题的研讨会、学术交流会,邀请一些在语文审美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和专家来分享审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教师要从内容和方式方面对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高中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遣词造句和(下转第118页)(上接第115页)言语表达与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外,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育,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自主的思想表达与沟通。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阅读、作文写作等常规的项目的创新性教学来逐步引领学生进行审美方面的认知与提升。例如,教师可以以“春”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及想象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升学生审美的能力。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融入诵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诵读是一种艺术,能够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及内心的感悟。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诵读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具体而言,诵读教学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种:(1)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理”“仁”等是中华文化精髓,只有让学生诵读课文,才能更好地理解优秀文化以及接受文化的熏陶。(2)诵读教学还能够使语言表达方式变得规范化,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3)诵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从而有利于文化底蕴的形成及文学素养的增强。
二.高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策略分析
1.充分把握高中语文教学本位,有效发挥学生在诵读中的主体地位及作用
新课标实施后,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包括让学生能够掌握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同时还包括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使语文学习所具有的人文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在开展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上教学本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通过诵读教学培养语文意识及落实人文主义精神的灌输。例如在对《离骚》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独立诵读以及自主感知,在经过独立诵读环节之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诵读自己比较喜欢或欣赏的句子,并谈谈自己对于词句的理解及体验到的情感。在学生分享完自己所获得的感悟后,教师可让全部学生诵读原文,将原文中饱含情感的词找出来,同时对情感产生的原因及抒情的对象进行总结。如屈原因奸佞当道而“愤”,因国运艰难而“忧”及因相道不察而“悔”等。
2.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求知欲及诵读兴趣
当高中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产生强烈求知欲时,就会渴望通过诵读体验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将教材作为依据,提炼课文原作者所产生的感悟以及描绘的具体意象,并根据感悟及意象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具体的诵读氛围,让学生产生审美欲、求知欲,从而激发诵读课文的兴趣。例如在对《声声慢》进行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月满西楼》的伴奏音乐或纯音乐,让学生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随后再为学生讲解原文内容并进行诵读教学。再如诵读《雨霖铃》时,可以先播放曲调舒缓低沉的轻音乐,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惜别心境。当学生进入诵读教学状态之后,再播放《雨霖铃》的示范诵读录音,以便使学生能够在感受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保证诵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从而有效改善诵读教学效果。
3.强化师生课堂互动,让学生深刻体验诵读教学之乐趣
在进行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不仅有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能够让学生深刻体验诵读教学给自己所带来的乐趣。强化师生互动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即学生与教师互读,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慢慢品味原文内容。例如在对《荷塘月色》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三次诵读法。在第一次诵读之前,先播放课文诵读录音,让学生在倾听录音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品味月下荷塘之梦幻美景,并体验文中所流露的淡淡愁怨及哀伤,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并进行领读,让学生在第一次诵读的过程中解答问题。当指导学生解答问题之后,便可以进行第二次诵读,在二次诵读中告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读出轻重。在进行第三次诵读时,让学生融入感情诵读课文,从而将文中如诗画般的朦胧意境读出来。如此一来,教师就能够听到富有生机及活力的读书声。
三.结语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特点;教学方法
为了缓解早期教育体制对学生造成的压力,教师要重新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改革开始,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课堂学习环境。因此,从语文学习思维角度出发编制教学改革方案,有助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高中语文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培养高中生综合文化素质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是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作为汉语言文字集中的一门课程,与其它高中课程相互贯穿着,学好语文也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本要求。
二、高中生语文思维特点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从根本上来说,高中生感到语文课程学习难度,主要是期思维模式与课程标准不一致,尚未掌握科学的语文思维,才导致现实学习中出现一系列困境。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思维特点包括:
1、历史性。语文课程是立足于汉语言文字的教材内容,所有课题、教案都是用汉字语言描述出来,这些都具有历史传统元素。因此,高中生语文思维也带有历史性,从历史中感受语文教材内容,才可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内容,从历史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体会教材编写内容,才能真正学好语文知识。
2、灵活性。中国汉字语言多种多样,不同组合形式表达的语言含义也不一样,这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的灵活性特点。为了展示语文教材固有的学习特色,高中生思维应当灵活多变,参照语文教材内容形式选择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才能理解语文知识的要点。当然,这对于高中生思维活跃性要求更高,如何灵活变动思维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3、系统性。语文是高中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语文知识必须注重系统层次划分,按照不同时段参与教学活动。一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初始期,学生刚刚接触语文教材,对学习语文要形成相对完整的概念认知;二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期,学生必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思维,详细学习语文教材内容;三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考核期,学生思维要灵活多变,结合高考大纲灵活地变换学习方法。
三、高中生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高中是学习生涯的特殊时期,尤其面对高考体制,学生往往承载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对语文课程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方案,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标准则,指导教师与学生参与课程学习。针对高中生语文思维特点,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师必须重视的工作,具体包括:
1、语言表达。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对培养阅读语感具有辅作用。
2、学习情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创新改革。教师本身也要坚持创新改革,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为语文高效率教学课堂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结论
总之,语文是高中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构成,学好语文是每一位高中生的学习目标。根据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呈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教师需适当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依据新课标准则建立更加完善的课堂环境。其中,灵活变换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模式改革,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瑾.浅论高中语文课创新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6)
[2]刘艳丽.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
一、双向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维的限制,我国高中语文课堂常常是一种师生间的单向交流模式,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被动接受同行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所以,制定出的教学计划也无法反映出当前学生的真实需要,如此一来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便处于停滞的状态,学生与教师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心理上的隔阂,学生即便是有问题,也不会将教师列为第一讨论对象。在交流出现塞车之后,有的学生对于难于理解的部分就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从而使课堂陷入一片死寂。为此,打破现有的教学僵局,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化,在交流中,就可以实现不同角度的想法和观点之间的互换,大家一起集思广益解决面临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专门为交流和互动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再比如,在提问上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其量身定制包含不同难度的问题,力求满足每位学生的需要。
不仅如此,在课堂上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以培养他们严谨的逻辑判断能力和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勇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在这其间,师生间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共同保持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
二、教学情境的创建
高中阶段语文的内容比较枯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文言文知识和晦涩难懂的诗词,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心理。适当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是改变这一现状的不错选择。在情境的创设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不同特点,例如讲到鸿门宴等课文时,可以创建一种情景剧的教学方式。在表演中,学生可以对文中的角色有直观的把握,可以近距离地体会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且,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台词表达中,原本死寂的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举手表示要上来亲身示范一番。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创建情境也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活力的好方法。借助于多媒体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平面化的语文知识立马以3D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充分享受视听说带来的愉悦感之时,课堂学习的气氛也达到。比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事先播放一段感人至深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们了解这一段曲折、凄美的爱情故事;再比如《诗经》一诗的意蕴较为深远,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来创设出增强语文知识的可感知性的情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
三、课堂冷场的避免
考虑到当前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当在现有的语文教学中避免冷场的出现。这一方面要求我们认识到,高中学生心理与以往学生心理层面上的不同,他们在心理发育上已经接近成熟,自身具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如果我们对于语文课本知识的挖掘还停留在表面上,那么很有可能在高中的学生看来显得特别的肤浅,因而造成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不屑一顾和轻视。
其次,对学生做出的答案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摸清学生的心理再进行合理的判断,因为高中的学生通常很重视别人对其的评价,尤其是有异性在场时,这种评价对于学生的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教师评价得不合理,学生在心理上采取了封闭的措施,拒绝与周围同学学习和交流,这样学习的兴趣也就大打折扣。
另外,教师在提问方面也要有所注意。我国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实行的是大班制教学,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往往在学习上处于竞争的关系。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被成绩较好的同学抢到,那么其他的同学无形之中就成为了那位成绩较好同学的陪客。久而久之,学习好的成绩更好,学习差的更加不愿意学习。课堂从此分化为两级,教学的活跃度降到了低谷。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格外小心。
四、加大人文关怀的力度
高中语文不仅要传授语文学习的基本知识、应对高考,还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育人职责。在学生的情感生活建设方面,要充分运用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生面前揭示出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或者闪耀着光芒的世间真理。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性格养成上,高中语文课本也是很好的载体。教师要时刻注意到语言文字中所透露出的文化积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得学生对语文教学肃然起敬,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常常因综合素质不过关而出现很多问题,如不少教师在课堂中不能顺畅地组织课堂教学,不能及时准确地解答课堂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语文的课堂中学得不够扎实,那么他们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很严重的畏惧心理,久而久之,会增加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害怕说错,害怕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会耻笑,最终导致了学生不敢回答问题,越怕就越不说,越不说越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微课的优势
微课就目前来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主要具有以下两种优势:第一,适合教学对象。高中语文的微课是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需要来展开教学的,微课需要具备学科学段的分辨能力,建立同一学科,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比如同一个语文知识点,针对水平不等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都应该有差异。微课有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同时也是符合“微课”的理念。第二,主要是认知方面。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的学生认知方式是有很大差异的,如对一些固执的学生,可增添一些视频、图像的形象知识,这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清晰的认知。还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景陶冶。在当今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与当前的博客、微博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三、微课的重要性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用五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和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达不到系统整理知识和长时间的记忆和存储的要求,虽然教师在不断地传授学生知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是很显著,而微课平台的使用就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在授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传统授课中出现的弊端说再见。教师把“微课”教学内容传到互联网的平台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和一些其他的移动终端进行查看学习。通过微课,学生可以学习到教师在课上传授的知识,每当学生在没记住和碰到学习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终端设备来自行解决面临的难题。学生通过移动终端上网,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种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当下次遇到同种问题时就能顺利解决,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总之,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有利于学习重难点的攻克。
四、微课应用的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越来越受广大师生喜爱,每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吸收其精华,传播“微课”的先进思想,尽快地学习并且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勇敢地接受和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在“微课”的发展趋势中找到自身的研究兴趣点,实践的落脚点,制作出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微课”。在教学中,践行课程标准对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的要求。学校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要积极鼓励教师制作“微课”,从对“微课”感兴趣的少数教师入手,以点带面,慢慢推动到备课组和教研组;还可以在校内组织成立“微课”小组,避免教师“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学校或地区还可以定期进行微课设计理念的创新研究以及“微课”技术的交流分享活动,以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
五、结语
现在的时代逐渐进入了一个“微”时代,教学和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满足了当代高中学生的各种需求,同时也符合当代教育环境的基础。此外,微课的应用将会帮助孩子们轻松地学习,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作者:黄海明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魏淑娟,宁鑫.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80):45.
1.创设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兴趣来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语文知识产生探究的好奇心。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探究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性,使他们对语文知识能够深入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歌曲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进入到课文探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直观、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中,和作者发生共鸣;还可以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表演,深刻地反映课文中人物的动作和思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朗诵课文,让他们有感情地阅读课文,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下进行知识探究,使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有效提高,实现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趣味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使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缺少任一方的教学都是失败的。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把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看法进行交流,通过探讨,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启发,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深入。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的不仅包括语文知识的信息,还包括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实践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启发时,还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分享在学习中的收获,使课堂氛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实现高效的探究式教学。
3.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语文教材也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在新的教材中,课文都是以单元形式出现的,每个单元的课文围绕一个主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明确学习主题的情况下进行知识探究,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学习,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习中的进步和收获能成为他们积极探究的动力,能引导他们继续深入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成为教材内容的探究者和创造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4.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而在具体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迫于升学压力,更多的注重其写作手法以及片面的写作技巧。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了学生不能形成完整的写作的系统,写作过程中不能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真正做到抒发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而是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自由发挥,导致许多高中作文内容比较空洞,作文缺乏必要的情感,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有的学生更是把摘抄本中的名人名言、典型历史人物和事件当成了屡试不爽的法宝,这里并不是说举例子和使用名人名言不好,而是应该用到恰到好处,不要为了写作而写作,进而影响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能很好的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语文作文的写作。
写作课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多方式传授写作知识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也是顺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发展的要求,完善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任务而提出来的新的教学模式。下面就通过评价体系、阅读体系等方面具体探讨如何正确实施作文立体化训练。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鼓励学生积极写作 传统教学方法中较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个人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这也一直以来为广大教育界人士多诟病,而作文写作又是极个性化,学生所思所想的真实反映。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挖掘学生的心理,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愿意写、喜欢写,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时,老师的指导意见才能更加有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多鼓励学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例如,老师可以组织课内优秀作文讨论会,让平时写作比较优秀的同学分享写作时从看到题目到构思,最后形成完整文章的经历,学生之间可以开展热烈的讨论,从其他同学那里学习好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老师在讲到作文中意境的重要性时,可以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来阐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借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十个与深秋时节紧扣的意象,构画出一副凄凉的意境,旨在传达作者凄苦愁楚的情愫,阅读者也会产生感同身受的凄苦之感。通过具体实例给予学生以启发。
拓宽互动渠道 建立立体化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反映在作文教学上则表现为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后,老师仅仅在作文后面写几句批改意见,或者有的干脆以“优”“良”来评价,具体的细节问题则没有更多涉及,学生往往觉得无从改起。因此,老师在批改过程中应杜绝空话套话,同时不能以统一标准作为评价体系,限制学生的独立见解和有创意的写作。老师应积极跟学生互动沟通,建立立体化评价体系。
老师不仅通过课后修改的方式建立与学生的互动,而是积极拓宽互动渠道。如在启发学生作文思路时,老师可以在课上列出一个作文标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想从哪方面下笔写作,在学生陈述的过程中,老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思路,然后对其中不够完善或偏差的地方给出建议,老师可以这么评价如“你的构思非常巧妙,但是如果中间部分再增加一个典型事例突出一下,是不是显得更生动呢“;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学生的互评起到“一石二鸟”甚至“一石多鸟”的功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审美能力。优秀作文则采用公布和印刷的方式表扬和印发评议表格的方式交流。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体系“立体化”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我们从小学习的古诗词、名篇佳作等都培养了我们的文学素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广泛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能更好的将心中的所思所想流畅的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积累更多有意义的素材。